首页 > 教学教案 > 小学教案 > 四年级教案 > 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精选11篇】正文

《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精选11篇】》

时间:

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时常需要用到教案,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我们该怎么去写教案呢?

四年级上册数学第一单元教案 1

【学习目标】

1.能够利用电子计算器进行简单的计算。

2.通过运用计算器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培养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善于观察发现数学的秘密,能够对一些有规律的数进行口算。

【学习重难点】

重点:正确掌握计算器的基本操作方法。

难点:探索计算规律。

【学习过程】

知识链接

数学来源于生活,也应用于生活。要用数学的眼光来观察世界,了解自然,激活思维,揭示规律,已逐渐成为现代人的一项重要的。数学素养。计算器,作为人们日常生活中的一种常见计算工具,已经见诸于生活的方方面面,走进了千\家万户,也走进了孩子们的视野和世界。但是,恐怕并未有多少学生有意去关注过、认真去研究过计算器里,到底蕴藏着的是怎样一个丰富多彩的数学世界。

学法指导

通过引导整理材料,通过自主学习了解使用方法,同小组合作实际操作计算器。

自主学习

1.查阅资料,进一步了解计算器的使用方法和功能。

2.用计算器计算。

(1)386+179=

我是按照这样的步骤计算:先输入数字键(),再输入运算符号键(),又输入数字键(),最后输入()就显示出了结果()。

(2)26×39= 312÷8=

(3)36+228-179= 26×39-349=

【合作探究】

1.小组讨论交流会报例1的计算方

法。

2.“做一做”。

合作完成,口头出示比较简单的计算题。四人一组,轮流出题,比赛看谁先算

出来。

3.发现规律。

(1)用计算器独立计算。

9999×1= 9999×2=

9999×3= 9999×4=

(2)观察,小组交流找出答案中个数位上的数字排列规律,小组代表发言。

(3)不用计算器,遵循规律写答案。

9999×5= 9999×7= 9999×9=

(5)运用计算器检验答案。

4.“做一做”。

先独立完成,然后小组交流,小组代表发言。

【学习反思】

这节课我学会了使用__________________,懂得的计算规律是___________________。

【达标测评】

1.判断。

(1)47560≈47万();

(2)2036000000≈20亿()

(3)990000000≈10亿()

2.用计算器计算:

94×86÷47(394+5477)÷57 8450÷25-249

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教案 2

教材分析

本课是北师大版小学四年级上册第五单元除法中的内容。

教学目标

1、在实际情境中,认识速度,理解并掌握路程、时间与速度的关系,能根据三者关系,解决生活中简单的问题。

2、通过比一比、看一看、说一说、算一算等活动,探索并掌握新知。

3、体会学习速度的必要性,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关系。

教学重点

认识速度,理解并掌握路程、时间与速度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

能根据路程、时间与速度的关系,解决生活中简单的问题。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师:今天这节课我们请了三个小伙伴,小牛,小象和小羊,他们时常为谁跑得快的问题而争论不休,有一天他们又碰在一起,各自炫耀起成绩来:

PPT:小牛:4分钟跑280米

小象:4分钟跑240米

小熊:3分钟跑240米

师:你们收集到了什么数学信息?

生读题一遍

师:那么哪个数据是我们学过的时间?哪个数据是路程?

生:时间是4分钟,路程是280米。

时间是4分钟,路程是240米。

时间是3分钟,路程是240米

(创设情境培养学生从身边生活中发现问题,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二、师生互动,探究新知

(一)、认识速度及速度单位:

1、全班交流:

师:、如果他们两个人一组进行赛跑,例如小牛和小象一组,谁跑得快?为什么?

生:小牛和小象比赛,小牛快,因为都是4分钟内,小牛跑得路程比小象跑的远

师:也就是在时间相同的条件下,应该比较路程,路程越远,跑得越快。

师:那要是小象和小羊一组,谁跑得快?为什么?

生:小象和小熊比赛,小熊跑的快,因为小象和小熊跑相同的路程,小熊用的时间短,所以跑得快。

师:所以在路程相同的条件下,应该比较时间时间越短速度越,跑得越快。

(引导学生思考:相同时间比路程远近,相同路程比时间长短,来确定快慢。)

2) 比较小牛和小熊

师:比较小牛和小熊时,路程不同、时间也不同,怎样比它们的快慢呢?有什么办法

(引导学生思考:要想知道谁跑得快,就要比较单位时间里谁跑得远,谁就快。)

方法一:在相同时间内(1分钟)比较谁跑得远

280÷4=70(米/分)(板书不要写,此时还没学时间速度了)

240÷3=80(米/分)(板书不要写,此时还没学时间速度了)

70<80 小熊快

师:谁能解释一下70米和80米表示什么?

生:表示每分钟行70米和80米。

师:像这样表示每分行70米,每分行80米称为速度,我们可以通过线段图上表示,更清楚地了解数量之间的关系。

出示线段图

师小结:观察线段图比较速度,其实就是比较相同时间内的路程,也就是一分钟的路程。这一分钟就是我们所说的单位时间。

方法二:在相同时间内(3分钟)比较谁跑得远

280÷4=70(米/分)(板书不要写,此时还没学时间速度了)

70╳3=210(米)210<240 小熊快

方法三:在相同时间内(4分钟)比较谁跑得远

240÷3=80(米/分)(板书不要写,此时还没学时间速度了)

80╳4=320(米)280<320 小熊快

师:仔细观察这三种解法,你觉得它们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生1:相同点是:这几种方法比较的都是相同时间里的路程。

生2:不同点是:第一种方法比较的是他们一分钟跑的路程;第二种方法比较的是他们三分钟跑的路程;第三种方法比较的是他们四分钟跑的路程。

师:因为这样的相同时间是很多的,所以为了便于比较,我们把每分钟小牛和小熊行的路程叫它们各自的速度。

师:他们的速度和什么有关?

生:时间和路程。

2、认识速度及速度单位:

师:速度怎么算,你会求速度吗?咱们试一试

呈现两个问题,请学生口答。

出示题目

1、“神七”飞船在太空5秒飞行了约40千米,“神七”飞船的速度约是( )

2、小青骑自行车,2小时骑了16千米,小青骑自行车的速度是( )

学生口答,教师根据学生的叙述列式:40÷5=8(千米),16÷2=8(千米)

师(看着黑板表示疑惑):“神七”飞船的速度和骑自行车的速度都是8千米,看来他们的速度一样喽?说说你有什么想法?

生:是不一样的,“神七”飞船的速度是每秒8千米,骑自行车的速度是每时8千米。

师:但黑板上写的都是8千米,这样写能区分清楚吗?有什么办法区分开呢?

生:写上时间。

师:教师根据学生的叙述分别写成8千米/秒,8千米/时。

师:1小时、1分钟这些都是单位时间。那么单位时间还包括1秒、1年、1月等等。所以速度应该是单位时间内所行使的路程。

师:读作8千米每秒,表示什么?

生:表示神七每秒飞行8千米。

师:速度单位与原来的一些单位不同,是由长度单位和时间单位两部分复合而成的。请同学们将刚才走路速度单位也改一下。

师:其实速度不仅在我们课堂中有,在咱们的生活中也是无处不在的,咱们一起到生活中感受一下速度好吗?

3、出示生活中常见的数据:刘翔110米栏的速度约为8千米/秒

声音传播的速度约为340米/秒

光的传播速度约为30万千米/秒

师:谁能说说这些速度表示什么?

生答

师:刘翔的速度大约是8千米/秒,有多快?

师:从讲台到教室后面大约是8米多,我们一眨眼,刘翔就从这跑到教室后面了。快不快?

生呼应

师:在雷雨天,我们经常能看到电闪雷鸣的场景,你知道是先看见闪电,还是先听到雷声,为什么咱们总是先看到闪电那?

生答

师小结:因为光的传播速度要远远快于声音传播的速度,同学们能用刚才的知识解释了自然现象,真是太厉害了。

(拓展学生对速度的认识,引导学生了解单位时间即为:1时、1分、1秒等,在单位时间内所行的路程叫速度。通过实例给学生充分探索空间理解速度的意义,建立单位时间的表象。结合情境,帮助学生较为准确的理解速度的意义。)

师:观察上述几个速度,你对速度有了什么新的认识,你能说说速度表示什么吗?

教师先请学生间说一说,在组织交流。

生:平均时间内行的路程,如每秒多少米,每分多少米,每时多少米。

师:速度就是每秒、每分、每时等单位时间内行的路程。

师:速度怎么计算?

生:路程÷时间=速度(教师板书)

(二)、探索分享,寻找路程、时间、速度之间的关系。

师:既然我们知道求速度的公式了,谁能求出小象的速度?

生 按照前面对速度的理解求出小象的速度 240÷4=60(米/分)

师:也就是速度=路程÷时间

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3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学生通过观察,能够发现并总结商的变化规律、会灵活运用商的变化规律。

培养学生用数学语言表达数学结论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使学生经历引导学生思考发现商的变化规律的过程,灵活运用商的变化规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初步的抽象、概括能力及善于观察、勤于思考、勇于探索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

探究商不变的规律和运用规律进行一些除法运算。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自己发现并总结商的变化规律。

教学方法

启发式教学、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讨论法、讲解法。

【课前准备】

多媒体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

师:同学们,喜欢看《西游记》吗?最喜欢西游记里的什么人物?谁最贪吃?

一天,孙悟空拿来一些饼,猪八戒想去抢,孙悟空说:“我分给你吧,我给你8块饼,平均分2天吃完,怎么样?”猪八戒说:“太少了!”孙悟空灵机一转说:“那我就给你80块饼,平均分20天吃完。”猪八戒笑着说:“太好了!太好了!这回每天我可以多吃些了!”

提问:�

师;相信同学们学了今天的知识就会明白其中的道理。

(二)探究新知

1、探索商不变的规律。

(1)观察下面两组算式,你发现了什么?你能照样子再写一组吗?

8÷2=480÷20=4800÷200=4

48÷24=224÷12=26÷3=2

小组比赛:比一比看谁写得又对又快。

(2)根据算式找出规律。

8÷2=4

80÷20=4

800÷200=4

出示自学提纲,学生自主观察探究。

①从上到下观察,被除数和除数是按照什么规律变化而商不变的?

②再从下到上观察,被除数和除数是按照什么规律变化而商不变的?

(3)汇报交流:从上到下观察,你发现了什么?

8÷2=4

(8×10)÷(2×10)=4

(8×100)÷(2×100)=4

被除数和除数同时乘10或乘100……商不变。

从下到上观察,你发现了什么?

800÷200=4

(800÷10)÷(20÷10)=4

(800÷100)÷(200÷100)=4

被除数和除数同时除以10或100……商不变。

2、尝试用自己的语言说出其中的规律。

学生交流后师小结:

被除数和除数同时乘或者除以相同的数,商不变。

讨论:这个“相同的数”,可以是0吗?为什么?

3、验证规律。

每人举出一组有这种规律的算式进行验证。

4、试一试。

用不同的方法计算350÷50。

师:我们男女生进行比赛吧。

汇报交流:

师:你能解释一下他们这样计算的理由吗?

5、回顾故事,总结提升。

师:刚才的故事中,小猴子是运用什么规律教育贪吃的小猪的呢

生交流:商不变的规律。

(三)课堂练习

谈话:同学们,你们学得怎么样了?我们一起到智慧乐园挑战一下自己吧!有没有信心呢?

1、想一想,算一算。

45÷3=88÷8=65÷5=

450÷30=880÷80=650÷50=

4500÷300=8800÷800=6500÷500=

2、用商不变的规律进行简算。

200÷25

400÷25

(四)拓展提高

根据476÷17=28,你能写出多少个商是28的算式?

全班比赛:看谁写得最多。

学生比赛后集体交流。

(五)课堂总结

师:通过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生交流:被除数和除数同时乘或除以一个相同的数(0除外),商不变。这就是商不变的规律。

(六)板书设计

商不变的规律

8÷2=4

80÷20=4

800÷200=4

被除数和除数同时乘或除以一个相同的数(0除外),商不变。这就是商不变的规律。

教学反思

在教学《商不变的性质》时,尝试从学生感兴趣的实例引入,从学生的反应来看比我原来直接出现一些数学算式,让他们直接计算的效果更好。课的开始我首先给学生讲了一个小故事:一天,孙悟空拿来一些饼,猪八戒想去抢,孙悟空说:“我分给你吧,我给你8块饼,平均分2天吃完,怎么样?”猪八戒说:“太少了!”孙悟空灵机一转说:“那我就给你80块饼,平均分20天吃完。”猪八戒笑着说:“太好了!太好了!这回每天我可以多吃些了!”这个关键引导学生从被除数和除数之间的变化得出“商不变”的规律,期间教师扶得少,学生创造的多;学生学会的不仅仅是一条数学性质,更重要的是,学生在自主学习中,学会了独立思考,学会了进行合作,还学习了“像数学家一样进行研究、创造”。同学们学习积极性很高,人人参与互动学习,通过列式、比较、讨论,学生自己总结出了商不变的规律,培养了学生的学习能力,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四年级上册数学第一单元教案 4

一、教学内容:

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整数和整数四则运算,量的计量,小数的意义和性质,小数的四则运算,整数、小数四则混合运

算和应用题,多边形面积的计算。

二、教学要求:

1.使学生认识自然数和整数,掌握十进制计数法,会根据数级正确地读、写含有三级的多位数。

2.使学生理解整数四则运算的意义,掌握加法与减法、乘法与除法之间的关系。

3.使学生掌握加法和乘法的运算定律,会应用它们进行一些简便运算;进一步提高整数口算、笔算的熟练程度。

4.使学生理解小数的意义和性质,比较熟练地进行小数四则的笔算和简单口算。

5.使学生认识中括号,能够正确地进行整、小数四则混合运算(不超过三步)。

6.使学生掌握常用的计量单位和单位间的进率,会进行简单的单名数和复名数的互化。

7.使学生掌握解应用题的一般步骤,会分析、会列综合算式解答三步计算的应用题,以及相遇的行程问题,能够初步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8.会计算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的面积。

9.结合有关内容,进一步培养学生检验的习惯,进行爱祖国、爱社会主义的教育和唯物辩证观点的启蒙教育。

10.通过实践活动,使学生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动手操作能力。

第一单元整数和整数四则运算

十进制计数法

课题:数的产生十进制计数法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3页的数的产生、十进制计数法和数的读法,练习一的第1-4题。

教学目的:

1、使学生知道数的产生,认识自然数和整数。

2、使学生认识亿级的数和计数单位“亿”、“十亿”、“百亿”、“千亿”掌握千亿以内的`数位顺序表和十进制计数法,会根据数级正确地读千亿以内的数。

教具准备:教科书第1页的教学挂图。

教学重点:认识亿级的数及计数单位。

教学难点:读数。

教学过程:

一、学习数的产生

1.探究数的产生(质疑激趣)

教师:我们已经学习了三年数学,每天都要和数打交道,这些数究竟是怎样产生的呢?大家猜想一下。(可以小组讨论,可以看书)

(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同学之间可以互相补充。)

教师总结:很久以前,人们在生产劳动中就有了计数的需要。例如,人们出去打猎的时候,要数一数共出去了多少人,拿了多少件武器;回来的时候,要数一数捕获了多少只野兽等等,这样就产生了数。

2.自学记数符号、计数方法的产生。

教师出示第1页的教学挂图:

(1)让学生看图,图上说明了什么?(同桌可以互相讨论,互相补充。)

(2)你读过这方面的书吗?你是怎么理解的?

(3)请几名同学以讲故事的方式叙述。

教师:由于十进制计数比较方便,以后逐渐统一采用十进制。经过很长时间,才产生了像现在这样完整的计数方法。这就是我们下面要讲的“十进制计数法”。(板书课题:十进制计数法)

二、学习十进制计数法

1.复习旧知。

(1)说出亿以内的数的计数单位。(按数位顺序板书出来。)

(2)回答下面的问题:

①10个一是多少?10个十是多少?......10个千万是多少?

②亿以内每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

2.学习十进制计数法。

(1)教师:我们已经学习过亿以内的数,在日常生活和生产中,还经常用到比亿大的数。例如,我国人口十二亿,世界人口50亿等。这些数都比亿大,从一亿开始还可以继续数下去。今天我们就来学比亿大的数。

(2)用算盘帮助数数,认识十亿、百亿、千亿。

数学四年级上册教案 5

一、学习内容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104~105页例1及课后做一做。

二、学习目标

通过自主探究、互动交流的学习过程,理解同时做两件以上的事情,可以节省时间。

2、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逐步培养合理安排时间的良好习惯。

三、学习重点

掌握事情的先后顺序,合理安排时间。

四、学习难点

通过学习初步学会合理安排生活、学习中的事情;并掌握流程图的画法。

五、学习过程

(一)联系生活,游戏导入

1、导入:同学们今天咱们用一些语文知识开始这节课,好不好?那么请大家用“一边…一边”造个句子。指生回答。(及时评价,引导事件的。合理性)老师点评,能够同时进行吗?①这样安排有什么好处?板书课题:合理安排时间。

(二)自主探究引入探究内容

师:接下来,我们一起来看一张图片(课件出示)。大家认识他吗?生:不认识师:他是老师的偶像,华罗庚(课件出示)。华罗庚是我国著名的数学家,他因家境贫穷,从小就失去了在学校学习的机会,但是他凭着自已对数学的一腔热情,自学完成了高中、大学的课程,勤奋学 他把自己的一生都献给了数学,是数学界的英雄,也是中国的骄傲。师:华罗庚爷爷身上发生过一个非常有名的故事——《华罗庚沏茶》,我们一起来了解下(课件出示)华罗庚有次读书到深夜,想喝茶。但是发现家中的水壶里有水垢(g?u),想喝茶需要洗水壶、接水,还需要找茶叶、还得烧水、洗茶杯、沏茶……怎样才能尽快喝到茶呢?师:要喝上一杯热茶,一共需要哪几个步骤?指生回答师:老师把每个步骤所需要的时间已经给大家统计好了。(课件出示)问题:请你帮华罗庚爷爷设计一种方案,让他快速喝到茶。

2、自主探究要求:

(1)先独立思考,哪些事情要先做?哪些事情可以同时做?

(2)再将设计方案写在练习纸上。

(3)最后计算出沏茶所需的时间。

观察学生做题情况,指生上台展示(其它同学同桌讨论,看一看谁的方案更合理)3、学生展示:预设情况:洗水壶(1分钟)→洗茶杯(2分钟)→接水(1分钟)→烧水(8分钟)→找茶叶(1分钟)→沏茶(1分钟)共14分钟洗水壶(1分钟)→接水(1分钟)→烧水(8分钟)→沏茶(1分钟)找茶叶(1分钟)茶杯(2分钟)共11分钟问:比较两种方法,哪种设计能让华罗庚爷爷尽快喝上茶呢?为什么?问:(板书:同时)接水、沏茶能同时进行吗?(板书:顺序)师:能同时做的事情竖着摆在一起,其他事情要有先后顺序,我们用箭头表示顺序,是不是更清晰呢?(边说边画箭头,出现流程图)师:沏茶虽然是一件不起眼的小事,但其中却展现出了时间管理带来的效益。我们的华罗庚爷爷就是通过这件小事找到了合理安排时间的方法,提出了优化思想,帮助人们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三)巩固练习

师:冬季天气寒冷干燥,大家不注意保暖的话就容易生病。

1、小红感冒了,吃完药后要赶快休息。她应如何合理安排下边的事情?

总结:合理安排时间要先考虑做事情的顺序、再考虑哪些事情可以同时做。

师:那下面这道题你会解答吗?课件出示

2、节日礼物马上要过元旦了,佳佳想亲自准备一顿美味的晚餐,送给妈妈当作节日礼物。佳佳仔细计算了一下时间,发现洗米需要3分钟,蒸米饭需要20分钟。另外,洗菜、切菜、炒莱共需要10分钟,准备碗筷需要1分钟。佳佳应怎样合理安排时间呢?

(四)课堂总结

这节课对你的学习和生活有什么帮助?

指生回答课堂板书合理安排时间洗水壶(1分钟)→接水(1分钟)→烧水(8分钟)→沏茶(1分钟)找茶叶(1分钟)1+1+8+1=11(分钟)洗茶杯(2分钟)

数学四年级上册教案 6

教学目的:

使学生认识量角器,会用量角器量角,能正确地度量角的度数:认识常见的几种角,进一步加深对角的认识。

教具、学具准备:

教师准备活动角演示器,三角板,演示用的量角器。

教学过程:

一、复习

教师出示一个角,让学生说出角各部分的名称。

二、教学角的度量

1、引入课题。

出示图片:

这两个角哪个大?(角2大。)

你能准确地说出角2比角1大多少吗?(不能。)

要知道角2比角1大多少,就要知道角2和角1各有多大,那就要对这两个角进行度量。

板书课题:角的度量

2、认识量角器。

我们知道度量线段的长度要用刻度尺和常用的计量长度的单位。同理,量角的大小要用到量角器,常有的计量角的大小的单位是度7,用符号来表示。教师出示量角器,同时让学生拿出量角器观察量角器上有些什么?

学生观察感知后,提问:你看到量角器上有哪几个主要的部分?

让学生回答后出示量角器,讲解量角器的构造。

(1)量角器的中心:半圆的圆心就是量角器的中心。

(2)认识1度的角:以半圆的圆心为中心,把半圆分成180等份,每一份所对的角就是

1度的角,记作1,也就是半圆边上的一小格。

(3)认识内刻度的零刻度线和内刻度:从0。刻度线开始,按逆时针的方向往上数。2份所对的角就是2。;30份所对的角就是30;90份所对的角是90;170份所对的角是170;180份所对的角是180,为了读数的方便,给它标上刻度数,这就是量角器的内刻度;内刻度的零度所在刻度线就是内刻度的零度刻度线(指演示量角器),也是量角器右边的零度刻度线。

(4)认识外刻度的零度刻度线和外刻度(可以仿照内刻度线的认识来进行)。

3、教学角的度量方法。

教师:认识了量角器。怎样量角呢?

教师:量角的时候。把量角器有度数的一面放在角的开口方向上,按照这么几步来做:

量角器的中心和角的顶点重合。零度线和角的一条边重合。

接着提问:角的另一条边上有两个度数,读哪个度数呢?

指出:如果电了内刻度线的零度线,就读内刻度的度数。如果用了外刻度的零度线就读外刻度线的度数:教师指导学生量书上的之3的度数。量完/3后,指名让学生再按照下面的提问复述一遍量角的步骤。

提问:量角器怎样放?第一步把什么和什么重合?第二步把什么和什么重合?角的度数看哪边:从哪儿的0。往上数?

为了帮助学生很快掌握量角的方法,介绍一首歌谣。(贴在黑板上。)

中心对顶点,零线对一边;

他边看度数,内外要分辨:

让学生自己动手独立量出教科书第123页上需要进行比较的两个角的大小。教师注意巡视学生对量角的方法掌握的情况,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学生量完两个角后,提问:从上面的比较,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指出:龟的大小要看两条边叉开的大小,叉开的越大,角越大。角的大小与角的两边画出的长短没有关系。

4、巩固练习:

(1)完成教科书第123页的做一做。

教师注意察看学生量角的情况,对有困难的作个别辅导。

(2)做练习二十八的第4题。

先让学生量角的度数,再指名学生回答量的结果,集体订正。

(3)做练习二十八的第5题。

这道题是让学生量实物中的。角,要注意察看学生量的方法是否正确,对有困难的学生

要及时指导,学生量完后,指名回答量的结果。

教师要指出:一般三角板上的角的度数是固定的,即一块为30、60、90。另一块为45、45、90。这些角的度数今后用到的地方比较多。请大家一定要把这些特殊角的度数记住。

(4)做练习二十八的第6题。

先让学生量,由于没有学过角的计量单位分,教师可以提示学生量的时候,若不得整度数,可取最靠近的度数,这样/1、之2应为56,之3是113。让学生回答后,可以进行适当的爱国主义教育。

三、教学角的分类

1、导入课题。

用出示一组角。

问:这一组角有什么不同?

因为角有大有小,所以需要把角分类。下面我们就来学习角的分类。

板书课题:角的分类

2、理解直角的概念。

(1)直角的度数。

提问:这是什么图形?它们的四个角都是什么角?用量角器量其中一个直角,看是多少度?(学生量手中的图形。)得出结论:直角是90。(板书结论。)

(2)用长方形的纸折出一个直角。

(3)用活动角演示器展示一个直角(需变换不同的位置和方向)。

(4)举例说出周围实物中的直角。

(5)画一个直角。

注意察看学生画角的两边时画的方向对不对。(应从顶点出发画两条射线,以强化角的概念。)

3、理解平角的概念。

(1)认识平角。

把用纸折出的直角展开。

提问:这是不是又得到一个角?找出角的顶点,角的两条边在哪?再看看角的两条边成什么样子?

指出:像这样的角叫做平角。

提问:谁能说说平角的特点?

(龟的两边成一条直线,这样的角叫做平角。)

提问:平角有多少度?为什么是180。?平角与直角有什么关系?(板书l平角=2直角。)

(2)用活动角演示器展示一个平角。

(3)画一个平角。注意要从一点向相反的方向画两条射线组成一条直线。

4、理解锐角的概念。

(1)认识锐角。

提问:用直角与下面各角比较,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结论:这些角都比直角小,也就是说都小于90。像这样的角,我们把它叫做锐角。

提问:谁能说说什么叫锐角?

板书锐角的概念:小于90。的角叫做锐角。

(2)用纸折一个锐角。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折叠,教师注意巡视,察看学生折的情况;

(3)用活动角演示器展示一个锐角(要变换不同的位置和方向)。

(4)让学生说出自己平时见过的锐角。

(5)画出一个锐角:

先让学生画。然后再指名学生说说怎样判断自己所画的角是锐角。

5、理解钝角的慨念:

(1)认识钝角。

用量角器量出下面各角.并写出结果。

提问:量了这些角之后,你得出什么样的结论?

(学生可能回答这些角都大于90。,教师要引导学生再说出这些角还都小于180。。)

指出:像这样的角我们称为钝角。

提问:谁来总结一下,什么样的角叫做钝角?

学生回答后,集体归纳钝角的概念,板书:大于90。而小于180。的角叫做钝角。

(2)让学生用纸折一个钝角,教师注意察看。

(3)用活动角演示器展示一个钝角(需变换不同的位置和方向)。

(4)画一个钝角。

6.练习。

(1)做第125页上半页做--做的第2题:

(2)做练习二十八的第8题。

教师出示三角板,指名让学生说说老师所指的角各是多少度。它们分别是O一种角。

(3)做练习二十八的第9题:

先iL学生填在书上。指名学生回答时,要求简要说明一下这样填的根据是什么:再出示已画好的角的投影片。使学生更清楚地看到哪几个角小于90。哪几个角大于9O.

四、小结

指导学生看书。并提问:

(1)这节课学习了几种角?

(2)哪几种角的度数是固定的?哪几种角的度数不固定?

(3)把这些角按照从小到大排列起来。

五、巩固练习

(1)闭眼想--想各种角的形状:

(2)做练习二十八的第10题。

提示学生做这道题时可以借助量角器或三角板,教师注意巡视;

(3)做练习二十八的第7题。

先指名学生说出钟面上所指的时间,再分别量出时针和分针所成的电的度数:集体订正时,先让学生说出自己量的结果,再根据学生对本节课的掌握情况,可以适当介绍一下周角:一条射线绕它的端点旋转一周所成的角叫周角,一个周角是360。然后指出:一个钟面我们可以看成是一个周角,也就是360。从而指导学生思考小时的刻度将钟面平均分成12等分,每一等分所对的角就是36012=30。由此便可推算出各个整时数时针与分针所成的角度。

数学四年级上册优秀教案 7

教学目标:

1、借助学生熟悉的事物,从不同角度对1亿进行感受,发展学生的数感。

2、经历课题研究、数学建模的简单过程,初步获得一些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方法,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在研究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性,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认识到许多实际问题可以借助数学方法来解决,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培养愿意与他人合作,与人交流,共同解决问题的良好品质。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经历课题研究、数学建模的简单过程,培养对1亿大小的感性认识。

教学难点:体会和感受大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进一步培养数感。

教学工具

教学准备:课件、一包打印纸、一把大米、尺子、天平、计算器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填一填:一个一个的数,10个一是( )

10个10是( );10个100是( );10个1000是( )。

1亿是10个( ),100个( )1000个( ),10000个( )。

2、网络数据:

2001年中国移动电话的数量超过1亿部。

2005年中国的网民超过1亿人。

哈雷彗星的尾巴长达1亿千米。

我国的小麦产量一直稳定在1亿吨左右。

中国移动平均每天可以净赚1亿元。。.。.。.。.。.。.

老师:

一亿到底有多大呢?

走路的时候就在想“一亿步有多远?”

吃饭的时候就会想“一亿粒米有多重?”

发作业本的时候就会想“数一亿本练习本要多少时间?”。.。.。.。.。.。.

二、新知探究

(一)数一数。

1、质疑:出示一大堆本作业本场面让学生直接数【疑惑:数不了】

2、解惑:讨论怎么办?【化难为易】

问题——数作业本要花多少时间?

材料——作业本,计时器

步骤——先测出数1本(10本)所需的时间

再推测出100本,1000本,100000本。。100000000本需要的时间。

过程——表格式

10本 100本 1000本 10000本 100000本1000000本 10000000本 100000000本

9秒 ( ) ( ) ( ) ( )( ) ( ) ( )

算一算

合( )分钟=( )小时=( )天 =( )年

小结——从现在开始(9岁)要数到18岁才能数完。

3、试一试

(二)量一量

一亿张纸摞起来有多厚?

(三)。称一称。(小组合作)

1、问 题

数出100粒大米,称称大约重2.5克

照这样计算,一亿粒大米约重多少克?

2、步 骤

1000(粒) 10000 100000000

25(克) 250 2500000

3、结 论:亿一粒大米约重2500000克。

4、运 用

(1)我们全国大约有13亿人,如果每人每天节省一粒米,全国一天大约能节省多少克粮食?

(2)如果每人每天吃大米400克,这些节省下来的大米可供一个人吃多少天?大约合多少年?

课后小结

三、课堂小结。

1、你知道了什么?(节约从每一粒米开始)每人每天大约吃400克大米,13亿中国人每人每天节约一粒米,大约够一个人吃( 81250)天≈(223 )年。

(积少成多,积沙成塔)喜马拉雅山高约88848米,一亿张白纸叠在一起比喜马拉雅山都还高!。。。。。未知的世界等待你去发现!

2、你学到了什么?(化难为易)

课后习题

3、你还想知道什么,请用课堂上的方法和步骤继续研究。并将你收获到知识做成手抄报进行展示。

板书

一亿有多大

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8

教学目标 :

1. 学生通过自主探究认认识算盘,了解 算盘的结构,学会读写算盘上的数,会利 用算盘上的珠子表示千以内的数。

2. 通过在算盘上拨珠记数,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3.让学 生知道算盘是我国古代的伟大发明之一,是中华民族对人类文化的一大贡献,从而增强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

认识算盘,学会读写算盘上的数,会利用算盘上的珠子表示千以内的数。

教学难点:

理解1个上珠表示5。

教学具准备:

课件、算盘

教学过程 :

(一)情境导入:

1.在计数器上指出个位、十位、百位、千位。

2.读出计数器上表示的数:308、1000、256、760 3.介绍 算盘的历史:

教师:在生活中还有一种计算工具--算 盘,算盘是我国古代的伟大发明之一,我们的祖先在600多年前就已经发明了算盘,开始用算盘进行计算,一直留传到现在。所以算盘的我国的。优秀文化遗产。算盘还传到日本、朝鲜、 美国、东南亚、欧洲等许多国家和 地区。今天我们一起来认识算盘。

【 设计意图:】通过介绍算盘,了解算盘的产生过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出示课题:算盘的认识

(二)探究新知

1. 了解算盘的构成:

①教师介绍算盘各部分名称。

学生结合课件记忆。

②教师手指算盘的各部位。

学生说出名称。

③介绍算盘珠子的作用。

教师:算盘可以用来帮助我们数数和计数,下面的一个珠子表示1,上面的一个珠子表示5。

【设计意图:】通过课件研究算盘的各部分名称,及其算盘珠子的作用。

2.教学用算盘计数的方法。

①确定数位。

教师:用算盘表示数的时候,首先要选择一个档作为个位。

提问:请你看看这两个小朋友把哪个档作为个位?十位、百位在哪?请你指一指。

②在算盘上表示一位数。

活 动:请你在算盘上拨出1、5、6、9。 提问:怎样在算盘上拨出5?怎样拨出9?

③在算盘上表示两位数。 活动:请你在算盘上拨出10。

提问:你是怎样表示的?个位 上为什么不拨珠子? 教师:个位是0 ,在算盘的个位上就不拨珠子。

活动:请你在算盘上拨出27、30、65、99。 提问:你是怎样拨的?

④在算盘上表示三位数。 活动:请你在算盘上拨出100。 提问:怎样表示?

活动:请你拨出254、180、309、600。 提问:1 80、309怎样表示?

教师小结:拨数要从高位起,哪一位上是几就拨几 ,如果这一位上是 0,就用空挡表示。

【设计意图:】通过在算盘上拨珠记数,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三)拓展延伸

1.读出下面各数,并在算盘上表示出来。 364、620、805、700、951、519

2.把相同的数圈起来。

3.你知道吗?

比较中国和日本算盘有什么不同?

(四)课后小结:通过本节课是学习,你有哪些

点击查看更多: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提醒:

扫码关注回复“教案”

获得上下册教案资料!

四年级数学下 第一单元 教学反思

本单元是让学生在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混合运算顺序规定的必要性,掌握混合运算的顺序,并且教学混合运算的顺序是结合解决问题进行的,其中解决问题的步骤和策略又是重点和难点之一。围绕教学时侧重点让学生掌握含有几级运算的运算顺序,正确计算三步式题。

不足之处:

一、运算顺序没掌握好

1、没有括号的运算,部分学生没有审题,直接从左往右一次计算,如:190-805+55 变成先算减再算除最后算加。

2、对于有括号的运算,如:6(6010+120)学生第一步先算括号里的除后直接把括号去掉,算660+120。

二、问题没解决好

学生往往会有粗枝大叶的毛病,有两个问题的题目做成一个问题。同时在解决问题时分步会做,列综合算式却做不好。

三、探其原因

本 新教材将四则混合运算与解决问题融合在一起,删掉了一部分例题,仅用了6个例题来编排。而在旧教材这部分知识是分成两个部分一次循序渐进的,层次清晰,条理清楚,学生较易接受。

四、对策

今后教学应让学生体会运算顺序规定的必要性,并且弄清四则运算的运算顺序。同时加强对解决问题的数量关系的分析,并引导学生逐步学会如何将分步列式变成综合列式。

四年级上册数学第一单元教案 9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使学生简单了解计算工具的发展(结绳记事、算筹等)

2、向学生介绍我国的传统计算工具--算盘,及其计算方法。

3、使学生知道计算器上的各个功能键的作用,会使用计算器进行计算。

过程与方法目标:使学生经历认识和使用计算工具的过程,会使用计算器进行计算。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了解算盘是我国劳动人民创造的一种简便计算工具,曾经在生产生活中广泛应用,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使学生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教学重点:认识计算器,会用计算器进行加、减、乘、除等基本的四则计算。通过计算工具的发展历史,感受社会的进步和现代计算工具为人们带来的便利,激发学生的科学探求精神。

教学难点:能借助计算器进行较复杂的运算,探索简单的数学规律。

教学方法:观察、比较、分析、概括的能力以及初步的“分类归纳”的数学思想和方法

预习作业:课下搜集计算工具的发展资料

课前准备:师生每人准备20根小棒,学生每人一张阅读资料。计算器、算盘各一只。

学生可把家中的算盘带来。

教学过程:

第一版块:

演绎文化,了解计算工具的发展。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师:

(一)课前参与反馈(学生介绍计算工具)

前面我们了解了数是怎样产生的,随着数的产生,就会出现数的计算,为了计算方便,人们发明了各种各样的计算工具,课前同学们进行了有关资料的查询,谁来给大家介绍一下你所了解的计算工具?学生发言。学生带着问题阅读手中的资料。边读边思考下面的问题:

(1)文中介绍了哪几种计算工具?

(2)算盘的结构是怎样?

二、介绍远古时代的计数方法。

(1)配音动画:远古时代,人类在捕鱼、狩猎和采集果实的劳动中,产生了计数的需要。人们出去打猎要数一数共出去了多少人,拿了多少件武器;回来时要数一数捕获了多少只野兽……都要借助实物来计数。例如捕获了一只野兽就放一颗石子,出去了几人就在绳子上打几个结。就这样,人类在劳动中建立了一一对应的计数方法,而石子、结绳、木棒、手指、刻痕……就是人类最初用来计数和计算的工具。

但这种方法不能记录大数目于是,我国劳动人民在这些计数方法的基础上,想出样一种新的计数方法--算筹。

(2)介绍最古老的计算方法算筹:我国古代人用算筹计算。用算筹表示一个数,采用十进位制,并且纵式横式交替使用。个位数用纵式表示,十位数用横是表示,百位数再用纵式表示“……”空格表示零。计算的时候摆成纵式和横式两种数字,按照纵横相间的原则表示任何自然数,从而进行加、减、乘、除、开方以及其它的代数计算。负数出现后,算筹分红黑两种,红筹表示正数,黑筹表示负数。这种运算工具和运算方法,在当时世界上是独一无二的。师讲解26034的摆法。

学生用火柴棍代替算筹摆出6357、20435、1818三组数字。

第二版块:

小组合作,了解算盘的结构和指法。

三、介绍算盘认识其结构。

随着计算技术的发展,在求解一些更复杂的数学问题时,算筹显得越来越不方便了。于是在大约六、七百年前,中国人发明了算盘,它结合了十进制计数法和一整套计算口诀并一直沿用至今,被许多人看作是最早的数字计算机。是我国同四大发明齐名的重大发明之一。

一般的算盘大都是木制的,算珠也是木制的。后来发展到用铜等金属制作算盘。高档的算盘用玉制作。算珠除了圆柱形的算珠,也有截面为菱形的算珠。最大的算盘有几米长,最小的只有几厘米。中国乃至世界最大的算盘,收藏在天津历史博物馆内。它是清朝末年天津沽衣街算盘作坊制造的,距今已有一二百年的历史。它的'长度是按天津达仁堂药店的柜台设计的,为306厘米,宽则为26厘米,共有117档。营业忙时,五六个店员可以同时在大算盘上算账。

算盘可以进行加减乘除各种运算。时至今日,用算盘计算加减法的速度毫不逊色于计算器。

算盘的指法:

四、合作学习:(四人一小组,每组一个算盘)

(1)认识算盘各部分的名称,学生到前边讲解。

(2)生报数,拨珠,如6125,4037……

(3)尝试:计算:70149+23867

五、交流:比较80与8在算盘上有什么区别?

体会定位点的重要性。

试一试:在括号里写出下面算盘上算珠表示的数(标记处表示个位)。

在算盘上拨出下面各数。

385 1378 5600 7432 60409

第三版块:

探索交流,认识计算器:

六、认识计算器:

师;刚才介绍的我国古代的一些计算方法和工具的使用。由于科学技术的发展,现在的人们已经不再使用这些工具了。我们经常使用计算器来进行计算,只要输入题目,计算器就会显示结果,运算过程自动完成。这样非常简便快捷。

1、介绍功能键:

计算器的种类很多,我们先来看看这一简单的计算器。

自主学习

On/c:谁知道这个键有什么作用?

Off:谁知道这个键有什么作用?。

2、计算操作:

师:都有谁会使用计算器?学生:介绍使用方法:按on/c键,显示:0输入题目

按=键,显示结果再按on/c键,清屏。

3、利用计算器计算

(1)386+179 825-138

先估算这道题大约得几?怎样估算?

利用计算器怎样计算?

第四版块:

学以致用,我能行

我能行:

一、用计算器计算并写出结果,看看谁最快。

999999+123456=()

999999-123456=()

777×123=()

53372÷4852=()

二、先用计算器计算出前三个算式的结果,再按规律写出第四个算式的得数。

99×99=

999×999=

9999×9999=

那么:9999×9999=

三、小结:计算器的使用为我们带来了许多的方便,通过使用计算器,你觉得计算器如果具备哪些功能就更好了?不妨我们去找一找是否有具备这种功能的计算器,该如何使用,更希望同学们能利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发明出更好的计算工具。

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10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通过自学,了解我国的传统计算工具——算盘,及其计算方法;使学生知道计算器上的各个功能键的作用,会使用计算器进行计算。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习兴趣,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教学重点:

认识算盘、计算器,计算器的使用

教学难点:

利用计算器进行计算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流程:

一、谈话导入(3分)

计算工具从古到今,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进步,经过了漫长的发展过程。

二、自主学习(5分)

1、学生自主学习教材23--24页。

(1)了解计算工具的发展史。

(2)认识算盘。算盘上的每一档代表一个数位。我们选定一档作个位(做个记号),从这一档起向左数,就是十位、百位、千位、万位,这与整数的数位顺序完全相同。算珠都靠框时,表示算盘上没有数。计数时要拨主靠梁。一个下珠表示1,一个上珠表示5。在十位、百位、千位、万位拨珠靠梁,就分别表示几十、几百、几千、几万,“0”用空档表示。

(3)计算器的认识。找学生说一说你知道计算器有哪些功能键?

2、学生自主学习教材26页例1。

3、尝试训练:825-138=26×39=312÷8=

4、学生自主学习教材26页例2。

5、学生汇报交流。

6、教师强调并小结。

三、自主练习(8分)

师:通过刚才的自学,同学们已经初步掌握了本节课的知识,下面我们来进行自主练习,看谁把今天的知识学的,最棒!

1、用计算器计算。

55846+7646=13027-8934=66280×23=

6908×37=111111111÷9=395412+10589=

2、小组汇报。(抽签汇报,可以选择口头展示或黑板展示等)

3、教师强调小结。

四、当堂检测(发试卷)

师:同学们,我们再接再厉,用的成绩来结束今天的学习,好吗?那下面我们进行课堂检测,看谁完成的又快又正确!

五、评价总结(4分)

1、教师面批3人左右,然后小组内交流答案,自批,统计正确率;

2、小组汇报完成情况。

3、教师总结错题的类型,再次精讲。

4、学生谈收获和自我评价

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11

教学内容:

第64—66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体会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体验等可能性游戏规则的公平性,能辨别游戏规则是否公平

2、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实际的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自主探索的意识和与他人团结协作的精神

教学重点:

能制定公平的游戏规则

教学准备:

布袋、各色彩球

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学习新课:

1、今天的数学课上,我们要来玩摸球的游戏。板书:游戏

老师取一口袋,里面装了一些球。规则:每次任意摸一个,然后放回。一共摸30次。摸到红球的次数多,算女生赢;摸到黄球的次数多,算男生赢。

把摸球的`结果记录在书上的表格中。

老师请一个学生上前摸,其他同学做好记录。

摸球结束,统计两种球分别摸的次数。(红的多)

看了数据,你有什么问题?(红球摸的次数比较多,有可能红球的个数比黄球的个数多,很想知道究竟有几个红球和几个黄球。)

老师打开布袋,一一请出各球,发现:4个红球、2个黄球

你想说什么?(不公平)

为什么?(红球个数多,取的可能性就大一些。所以是不公平。)

那你觉得怎样放球就公平了呢?(比如……一句话:要红球和黄球一样多。)

2、各组按照本组的商定,摸球并做好记录

交流:出示一张表格,分别填入各组的数据

组数 红球个数 黄球个数 摸到红球的次数 摸到黄球的次数 哪方赢

1

2

3

4

5

6

合计

观察这份表,你发现了什么?

3、再来说一说:� 老师在学生说的基础上,继续添上1个蓝球

讨论:公平吗?为什么?

指出:在这个游戏中,关键是要考虑摸到红球的次数和摸到黄球的次数是否一样多,所以在放球的时候,红球和黄取要

放得一样多。由于摸到蓝球等于没摸,所以并不影响游戏的结果,所以还是公平的。

继续添上2个蓝球、1个绿球……

小结:决定胜负求数的个数相同,那这个游戏就是公平的。

二、练习巩固:

1、很多游戏都需要考虑公平性,比如:(第1题出示)

看图后回答:用左边的转盘,谁赢的可能性大一些?有右边的转盘呢?

用哪个转盘做游戏是公平的?为什么?

2、(第2题)……� � 比较多种方法,它们有什么共同的地方?

三、你知道吗?

在足球比赛的时候,常用抛硬币来决定开场。� 你发现了什么?

(虽然说是公平的,但在10次里,并不是出现了5次正面、5次反面。有的组甚至出现了正面次数远多与反面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