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学教案 > 小学教案 > 五年级教案 > 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教案【优秀10篇】正文

《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教案【优秀10篇】》

时间:

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可能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案是怎么写的吗?以下是细致的小编小月月帮助大家找到的10篇人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案的相关文章,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小学五年级上册人教版语文教案 篇1

教材内容:《松鼠》人教版新教材五年级语文第九册第三单元第10课(需一个课时)

教材分析:这课文是一知识性、科学性、趣味性都很强的文艺性说明文(又称科学小品)。侧重于介绍松鼠的外貌、性格和行动。采用了比喻、拟人的手法生动形象地说明事物。文章语言生动传神,极具文学色彩。

学情分析:本班学生聪明活泼,所以我在教学中设计了符合学生年龄特点和认识规律的活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在学习中获得成就感。

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通过多媒体教学使学生了解松鼠;2、能力目标:学习,细致观察特征,抓住事物特征描述的方法;3、情感目标:了解松鼠的特点,激发对小动物的兴趣,培养热爱动物,保护动物的意识。

教学理念:

运用多媒体作为直观教具;(2)的结构比较简单,只要求学生掌握整体的思路,对课文不作琐细的分析;(3)教学方法:学生自主,合作学习,注重学生能力的训练。

教学重点:激发学生关注动物。

教学难点:对事物特征的观察。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大自然是丰富多彩的,它既有风光旖旎的自然景观,又有千姿百态的花鸟虫鱼,还有形形色色的飞禽走兽。其中动物是我们人类的朋友,热爱动物是儿童的天性,上课伊始,就让我们一起先到美妙神奇,多姿多彩的动物世界走一走,看一看吧!(运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动物图片)

欣赏了这么的动物图片,接下来我要向大家介绍一位小朋友——松鼠。(多媒体课件展示松鼠图片)

二、讲授新课

(一)作者简介

布封(1707—1788),法国博物学家,作家,进化的先驱者,他利用40年时间写成36卷《自然史》。这是一部博物志,包括《地球形成史》、《生物史》、《人类史》等部分,对自然界作了唯物主义的解释。本课布丰所著的《布丰文选》中《松鼠》改写而成的。

(二)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标注生字词,借助工具书扫除文字障碍,强调学生自主学习方式。注意加线字读音(板书:驯良缨蛰伏)

2、用圈点批注法,做阅读提要,教师巡回释疑。

3、把学生自己喜欢的句子反复读,是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

(三)擂台赛(多媒体课件展示擂台赛图表)

1、学生概括文中松鼠的特点,并解释这三个词是什么意思,分别就松鼠的哪一方面来说的(漂亮是美观,好看的意思,它是就松鼠的外形来说的;驯良是和顺善良的意思,它是就松鼠的习性来说的;乖巧是言行符合人心意,讨人喜欢的意思,它是就松鼠的性格来说的)。

2、展开课堂活动“看谁得第一”的擂台赛

学生自愿分为“漂亮”“驯良”“乖巧”三组,精读各段课文,按屏幕显示填写图表,看哪一组填得既快又准确。

擂台赛结束,各组填写图表,并根据屏幕展示的松鼠图片谈谈自己的体会(学生在回答填写图表时,有时是选取了课文中的一句话教师可引导学生做适当的删减)目的是让学生充分了解松鼠是一种漂亮、驯良、乖巧讨人喜欢的小动物。最后教师要对各组学生的表现给予适当的、鼓励。(板书:讨人喜欢)

三、拓展练习(多媒体课件展示17幅松鼠图片)

请学生在这17幅松鼠图片中任选一组(4张)设计邮票小型张,要求给设计的这一组邮票定个名并谈谈设计理念。

四、课堂升华(多媒体课件展示动物世界图片)

1、请学生联系社会实践,关注动物的生存危机。为了大自然的生态平衡,你想说点什么?

2、请学生观察自己喜爱的小动物,用各种方式记录下自己的观察,然后用二三百字生动准确地写出它讨人喜欢的体态和动作以及生活习惯等。

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篇2

一、教学目标

1、理解课思想内容,学习花生不求虚名、默默奉献的品格。使学生懂得“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处的人”的道理。

2、概括课中心思想,练习分清课主次。

3、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练习用“居然”“成熟”造句。

4、有感情地朗读课。背诵课。

二、教学重点

1、理解父亲赞美花生的话的深刻含义。

2、练习根据课的中心,分清主次。

三、教学难点

理解父亲赞美花生的话的深刻含义。

四、教学时间

二课时

教学设计

五、第一课时

1、教学目标

(一)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理解重点词语。

(二)理清课段落,概括段落大意。

(三)有感情地朗读课,体会课的思想内容。

2、教学重点

(一)理清课段落,概括段落大意。

(二)有感情地朗读课,体会课的思想内容。

3、教学难点

理清课段落,概括段落大意。

4、教学过程

揭示课题,简介作者。

(1)老师出个谜语,看看谁能猜出它是哪种植物。

“根根胡须入泥沙,自造房屋自安家,地上开花不结果,地下结果不开花。”(花生)

(2)出示花生的投影片,教师解题:花生又叫落花生,因为花生的花落了,子房柄就钻到士里长成花生荚,所以叫落花生。

(3)简介作者:这篇课的作者许地山是现代小说家、散家。因为小时候父亲关于落花生的一番话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决心要像花生那样,做一个对别人有用的人,所以常用的笔名是“落华生”。那么,他的父亲关于花生谈了些什么,是怎样谈的呢?我们来看课。

(板书:19、落花生)

(1)填写生字表

本课生字不多,但每个生字都有要提醒学生的地方。

“辟”是多音字,主要掌握pì和bì两个读音,通过组词让学生区分并掌握“榨”是翘舌音zhà,纠正学生口语习惯读音“zhá”

“慕”字下面是不是

(2)查字典并结合课内容解释词语。

解释词语要依据“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篇”的原则,联系上下准确地理解词

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意思。

可惜:值得惋惜。

开辟:开拓发展。

翻地:用犁、锨等翻松田地。

居然:表示出乎意料;竟然。

收获:取得成熟的农作物。

吩咐:口头指派或命令。

爱慕:由于喜爱或敬重而愿意接近。

成熟:植物的果实等完全长成,泛指生物体发育到完备的阶段。

分辨:辨别。

体面:(相貌或样子)看;美丽。

理清课段落,概括段落大意。

(1)在理解生字、新词的基础上,默读课。联系课加强对生字、新词的记忆与理解。

(2)教师读课,学生思考:课为什么以“落花生”为题,围绕题目写了哪些内容。

(落花生是本议论的中心事物,因此以落花生为题。全写了种花生、收花生、尝花生、议花生,都是围绕题目来写的)

(板书:种花生收花生尝花生议花生)

围绕落花生写了哪些内容,学生可能总结不全,教师指导学生读有关句段来帮助学生概括总结。

(3)给课划分段落,概括段落大意。

第一段(第1自然段)写种花生、收花生。

第二段(第2自然段)写母亲提议过一个收获节,并为过收获节做了准备。

第三段(第3自然段到最后)写吃花生时的议论。

分段时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将第1自然段分作第一段,学生不会有什么分歧;对第二段的划分,学生会产生分歧。有些学生会将第2自然段到最后都分作第二段,依据是这一大段是讲一家人过收获节。对学生的这种分段方法教师应予以肯定。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开国大典》教案 篇3

一、说说教材

《开国大典》是第九册最后一单元的一篇讲读课文。根据课标对五年级的要求,本单元以“走近毛泽东,让学生去感受他伟人的风采和凡人的情怀”为人文主题,以“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学习场面描写和人物描写的一些基本方法”为语言训练目标,安排了《长征》《开国大典》《青山处处埋忠骨》《毛主席在花山》。其中,《开国大典》记叙了1949年10月1日首都北京举行开国大典的盛况。作者以“会场布置→大会盛况(“宣布成立→升国旗→宣读公告)→阅兵仪式→群众游行”为写作思路,以大会盛况(“宣布成立→ 升国旗→宣读公告)为写作重点,通过几个场面描写,展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缔造者们特别是毛泽东的领袖风采。表达了中国人民对新中国,对领袖毛泽东的无比热爱之情。文章文笔流畅,层次清楚,场面描写与抒发感情相结合。

本课是这一单元的第二篇课文。针对文章特点、单元训练重点和课文在单元中的安排,本课的教学目标是:1.认识5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生字组成的词语。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抄写第七自然段。3.理解课文内容,抓住为新中国诞生而激动、自豪的场面,体会中国人民热爱领袖、热爱新中国的思想感情。4.学习场面描写,学写场面描写。

由于课文离学生的生活实际远,学生对新中国诞生前后的历史背景知识了解甚少,“抓住首都人民为新中国诞生而激动、自豪的场面,借助课外资料,体会中国人民热爱领袖、热爱新中国的思想感情”自然就成了教学难点。

“学习场面描写,学写场面描写”是新知识,是单元语言训练目标、训练重点之一、精当的场面描写表达思想感情又是本课的重要写作特色,因此“学习场面描写,学写场面描写”自然就是本课的教学重点。

二、说说教法

为完成教学目标,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在教学中,教师必须采取灵活多样的方法,帮助同学真正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由于本文作者用场面描写表达了中国人民热爱领袖、热爱新中国的深厚的思想感情,所以应让学生抓住场面中的重点词语品读感悟,读中悟情,读中悟写,读中表情,读写结合。同时借助新中国诞生前后的历史背景创设情境等方法完成本课教学。

三、说说学法

通过前面课文的学习,学生已经对体会课文思想感情的方法有所了解,已具备了一定的体会思想感情的能力,所以本课可以引导学生应用“读──找──换──想── 读──写”的学习方法学习课文,即“初读了解场面描写的点和面──细读找重点词句──换词体会感情──想象场面──表情诵读升华感情,回读体会写法特点 ──读写迁移,学写场面”。

四、说说教学过程

我反复、仔细研究教材,根据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确定了着样的教学流程:

1.以“跳绳”为话题口头作文,形象解读场面描写。

2.初读课文,学习字词,了解课文写了那几个场面。

3.重点研究课文重点部分(大会盛况中宣布成立、升国旗、宣读公告)几个小场面的情感、写法特点。

4.循法自学课文其它部分(会场布置、阅兵仪式、群众游行几个大场面)的情感、写法特点。

5.总结归纳全文场面描写特点

6.读写迁移,以“跳绳”为话题学写场面。

(一)口头作文“跳绳”, 形象解读场面描写

1.师:你们跳过绳吗?请同学们以“跳绳”为话题进行口头作文,可以先说同学们跳绳

的整个场面,再说单个怎样跳;也可以先说单个怎样跳,再说同学们跳绳的整个场面。

2.生练说跳绳;师抽生口头作文。

3.师:同学们刚才说的跳绳是场面描写,单个“跳绳”的描写是场面描写的“点”, 同学们跳绳的整个场面是场面描写的“面”,场面描写的特点是“有点有面,点面结合”。我们今天来学习一个盛大的场面,生齐读课题《开国大典》。

设计意图:把抽象的场面描写概念形象化、具体化,让学生在口头作文的实践中明白什么是场面描写,场面描写的特点是什么。

(二)初读课文,检查字词,了解课文写了那几个场面

1.认读生字、组词,书写难字:典、副、协、奏、诞、钮、瞻、拂、嗓。

2.说说题目《开国大典》中的“开”是什么意思,并用时、地、人、事四要素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3.作者围绕这件事,主要写了那些场面?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然后把“宣布成立、会场布置、大会盛况、宣读公告、群众游行、升国旗、阅兵仪式”填在下面的恰当位置。

设计意图:初读课文,学习生字新词,在学生参与板书的操作中迅速掌握作者的写作思路,写作重点。

(三)重点研究课文重点部分(大会盛况中宣布成立、升国旗、宣读公告)几个小场面的情感、写法特点

1.研读场面“宣布成立”

(1)体会四个“一齐”的思想感情。

①师:本文重点写了“大会盛况”中的“宣布成立→升国旗→宣读公告”这几个小场面。这节课我们就重点研究宣布成立、升国旗、宣读公告这几个小场面。我们先看看“宣布成立”。 在“宣布成立”场面中点是什么?(毛主席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面是什么?(首都人民欢庆新中国的诞生)

②师:在首都人民欢呼雀跃的场面中,你认为那些词、句表达了中国人民为新中国的诞生而激动、自豪的心情?

生找到“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使全场三十万人一齐欢呼起来。这庄严的告,这雄伟的声音,经过无线电的广播,传到长城内外,传到大江南北,使全中国人民的心一齐欢跃起来。”最能表达首都人民为新中国的诞生而激动、自豪的心情。

③师:你能联系这段话中的重点词谈一下体会吗?

④(当学生自由谈感悟说到“三十万人一齐欢呼起来”中的“一齐”时)师:“一齐”能换成“一起”吗?请同学们换词对比着读书体会,看看你们有什么新的发现?(不能换。“一齐”说的是大家不约而同,齐刷刷的动作一致,首都人民就像一个人,说明首都人民都有一颗热爱毛主席、热爱新中国的心。。而“一起”没有不约而同这个意思。)

⑤师:课文中还有那些地方用了“一齐”,体现了首都人民的什么感情?(“三十万人的目光一齐投向主席台”中的“一齐”透露了首都人民对毛主席的无限热爱、崇敬的感情;“三十万人一齐抬起头,一齐脱帽肃立……”中的一齐透露了首都人民对新中国的无比热爱之情。

设计意图:抓住场面中的五个“一齐”,前后联系体会中国人民对毛主席、新中国的无比热爱之情)

(2)抓住“长城内外”、“大江南北” 启发想象,体会思想感情。

师引导学生抓住“长城内外”、“大江南北”体会意思(“长城内外”、“大江南北”看出毛主席的声音传得很远,使全中国人民都激动、自豪。);启发学生想象“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都传到全国那些地方?人们有那些举动?从而体会全国人民都有一颗热爱新中国、热爱毛主席的心。

(3)指导感情朗读。(师:你能通过读表达这种感情吗?)师、生:生练读、试读--师激qing范读,生评价—再练读—赏读(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使全场三十万人一齐欢呼起来。这庄严的声音,经过无线电的广播,传到长城内外,传到大江南北,使全中国人民的心一齐欢跃起来。)

2.研读“升国旗”

(1)升国旗这个场面中点是什么?(升新中国第一面国旗──五星红旗)面是什么?(一齐瞻仰鲜红的国旗)

(2)在升国旗,这个场面中,你认为哪个词用得最传神,最能表达首都人民此时的感情?当学生说到“一齐、站、瞻仰、升”等词时,师引导学生讨论,确定“站”用得传神。

(3)(师:这个“站”有什么言外之意呢?它传神在那里呢?)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联系课前收集的新中国诞生前后的资料体会“站”的含义。

(4)师介绍新中国诞生前后的历史背景资料(圆明园的大火燃烧着中国人民的痛苦、屈辱、灾难,南京大屠杀,血流成河,尸横遍野……刻骨铭心的过去,真可谓暗无天日,民不聊生,旧中国成了一座人间地狱。危难之际,毛主席领导全中国人民奋起反抗,历经八年抗日战争、四年解放战争的艰苦卓绝的斗争,终于迎来了新中国的。),学生写话。(如果此时你在开国大典现场,你想对毛主席、对全国人民说什么?)

设计意图:这是教学的难点。为了突破难点,我引导学生先抓住“站”联系上下文谈感悟,接着介绍历史背景,再以“如果此时你在开国大典现场,你想对毛主席、对全国人民说什么?”为话题设身处地写感受。让学生在写作实践中从内心感悟中国人民对毛主席、对新中国的无比热爱之情。

3.运用学法,自读“宣读公告”。指导学生运用学法,抓住场面中的面“三十万人民热爱领袖的心情融成一阵热烈的欢呼。观礼台上同时响起一阵掌声。”体会首都人民无比热爱毛主席的思想感情。

4.回读大会盛况中“宣布成立、升国旗、宣读公告”三个场面,体会写作特点。(作者有点有面,点面结合地写出了首都人民在开国大典之际对新中国、对毛主席的无限热爱之情。)

师总结,布置下节课学习任务:这节课我们用“初读了解场面描写的点和面──细读找重点词句──换词体会感情──想象场面──诵读升华感情,回读体会写法特点”体会了文章的思想感情及场面描写的特点。下节课我们继续用这个学法体会“会场布置、阅兵仪式、群众游行”几个大场面的思想情感、写法特点。并学写场面《跳绳比赛》。

五、说说理论根据

叶圣陶先生指出:语文教学“所应当着眼的不应只是故事的开端、发展和结局,应是生字难句的理解和文章方法的摄取。凡是学习语言文字不着眼于语言形式,只在内容上去寻求结果是劳力多而收获少。”20世纪80年代有人提出对语文课的解读应该“走一个来回”。即首先透过语言文字,读懂文本所要表达的思想内容;然后以此为出发点,再回过头来研究文本是如何运用语言来表达思想内容的。本堂课首先从语言形式入手,形象解读场面描写;接着在初读了解思路的基础上,通过宣布成立、升国旗、宣读公告几个小场面的学习经历了“读出意,读出义,读出形,读出情”到“比用语,比章法,品出味,悟出效”双向阅读心理过程。在理解文本中融语言训练,人文情感熏陶及感悟写法于一体;最后回到语言形式,学写场面,很好地体现了“鱼和熊掌兼得”(语言与人文兼得)读写结合的特点。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篇4

课前交流:

引导背诵赞美春天的诗词,感受春天的美好及诗词的魅力。

导入:

1、 揭示课题:板书 白鹭

2、 引导学生背诵关于白鹭的诗(要求学生把诗的韵味诵读出来)

3、 在你的心目中,感觉什么是诗呢?指名说说。

引导学生体会诗是精炼的,是美好的,是我们的国粹。要学会边读边想象(诗中要有画)

4、 导入:白鹭明明是水鸟,而大文豪郭沫若却说它是…..(引:诗)是……(引:精巧的诗),是……(引韵味无穷的诗)白鹭到底是什么样子的呢?

三、自读感悟:

1、自由朗读1----5自然段,想一想白鹭是什么样子的?

2、指名读描写白鹭样子的句子。

指导:怎样读才能让我看的清清楚楚呢?

再读,指名读(教师强调颜色和身段)

3、 出示幻灯:(白鹭)感觉怎么样?引导学生对照图画来读。读出白鹭的美。

指名学生朗读。

4、 白鹭给你留下什么印象呢?(引导学生理解“适宜、身段、精巧等)

整体又给你留下什么感受呢?你会用什么词语来赞美它呢?

5、 引导读书:是诗就要读出诗的味道来,指名学生朗读,引导学生评议。

6、 6---8 自然段是写什么的?自由朗读。

7、 在你的脑海中形成画面了吗?如果给画面起名字的话,你想起一个什么样的名字呢?

读是思考

8、 合作交流。

9、 指名小组汇报:教师相机引导:

(1) 悠悠钓鱼者:引导学生说,加什么语言才能使图画更没呢?

朗读思考,交流讨论,小组汇报(引导:蓝天、碧草、清水等用诗一样的语言来描述)齐读再次体会。

(2) 悠悠嘹望者:帮助学生理解:你如果站在小树的绝顶,你有什么感受呢?而白鹭又是怎样的?(读读)你认为它是在嘹望吗?(引导学生讨论,甚至是争论)

引导:白鹭的一种嗜好就能引起我们许多幻想,所以作者说是一首韵味无穷的诗。

(3) 悠悠飞行者:齐读:你看到了什么?

我不由得想起了王勃的一句诗—落霞与孤骛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怎样改能用在白鹭的飞行上呢?

10、 出示图画:(几幅活动的图)这么美的白鹭,这么优美的文章,又能引起我许多幻想,我爱上了

齐读最后一段体会。

11、 读全文,读出你的感受来。

四、课堂延伸:

1、有什么感受和发现想对大文豪说几句呢?

引导学生畅谈:

可以这样:

(3)学会迁移应运:大文豪抄袭别人的文章:模仿楚国辞赋家宋玉的《登徒子好色赋》中描写美人的句子:“增一分则太长,减一分则太短;施粉则太白,施朱则太赤。”

小学五年级上册人教版语文教案 篇5

学习目标

1、交流描写课文中人物外貌、动作和语言的语句以及这些语句的好处,发现描写人物的方法。

2、熟读并背诵名言,养成积累的习惯。

课前准备

1、准备自身的习作本或读过的课外书。

2、了解“日积月累”中全诗的意思。

3、阅读漫画集《父与子》。

教学过程

交流平台

谈话导人。在本组课文的学习中,有不少描写人物外貌、动作和语言的语句。

体会范例。首先出示“交流平台”中的例句,各自读一读,说说这些语句好在哪里,然后全班交流。

迁移练习。各自找一找本册课文中还有哪些这样的句子,可以包括描写人物心理活动的语句,体会好在什么地方;然后全班交流。

拓展练习。在自身的习作或读过的课外书中,找一找描写人物外貌、动作、语言和心理活动的语句,和同桌交流交流。

日积月累

各自读一读,想一想这些诗句的意思。

小组内互相说说这些诗句的意思。

运用自身喜欢的方式读、背诗句。可以默读、默背,可以是大声读背,可以是同桌互读互背等。

拓展。你还能背诵哪些富有哲理的诗句。

课外书屋

看漫画,说说漫画的内容。

说漫画,体会父子的形象。重点讨论父子的外貌、性格等。

拓展漫画。向大家介绍你从漫画集《父与子》里读到的其他漫画,一边说,一边向大家展示漫画内容。或者向大家介绍其他你感兴趣的漫画内容。

课后延伸。利用课后的时间阅读自身感兴趣的漫画。

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篇6

一、激情导趣,理解课题。

1.教师有感情地吟诵《渔歌子》,请同学们听一听,想一想:它和我们以前学过的古诗有什么区别?

2.你知道什么是词吗?

教师简介:词初名曲、曲子、曲子词。也就是为曲所填的词。由于词的长短不一,还被称作长短句。这是与诗的不同之处。

3.你了解或背诵过词吗?试着背一背。

二、反复吟诵,理解词义。

1.自由读词,练习读正确、读流利,注意“塞”“蓑”的读音。

2.谁愿意读给大家听?说说你喜欢这首词吗?为什么?

3.默读词,画出词中描写的各种景物。

4.再读词,边读边画出词中难理解的词和句,先按照学习古诗的方法自己理解,解决不了的问题和同桌交流讨论。

5.全班交流:

交流重点:斜风细雨中垂钓的人儿为什么不想回家?

词中出现了哪些颜色?

三、指导朗读,想象画面。

1.教师导语:雨中青山,江上渔舟,天空白鹭,两岸红桃,色泽鲜明但又显得柔和,气氛宁静又充满活力。

2.教师范读,体会诗情画意。

3.学生练读,想象整体画面。

4.指名朗读,教师指导。

5.同桌互读,相互欣赏。

四、积累运用,拓展延伸。

1.有感情地背诵《渔歌子》。

2.背一背你喜欢的词。

3.默写两首古诗。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篇7

《搭石》的导入语

这个问题是所有老师都要面对的,许多大课直接从第二课时上起,也许正是这个原因。我想也许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与您探讨。

1、注重三语:导入新奇,创设情景引人入胜;过渡语启迪思维,小结精巧,语言优美;总结语精炼,富于诗意。

2、读通课文方法要多样性,可以用比赛、游戏激发孩子的读书兴趣,同时巧妙评价(师生评,生生评)鼓励学生。

3、学习生字词要带动学生识字兴趣,把识字与课文,与学生生活联系起来,让学生互教互学,不要老师一人唱独角戏,同时要选代表性的字示范写字。也可以追本溯源,说字的演变,部首的含义教学生熟记,事半功倍。

4、在课后安排拓展环节,可以体现老师的大语文观,突出课堂的增量。

不过,最根本的是要熟读课标,做好教学设计,一定要把握好课文与本单元,乃至本册的关系,突破重难点,用好评价引导学生学习。否则,只会出现课上热热闹闹,下课啥也不知道的结果。课堂气氛再好,也不能算一堂好课。

《搭石》教案

课时计划也就是教学方案设计。它的构成项目和编写要求如下:

1、课题名称。

2、授课班级。

3、授课时间。

4、授课时数。

5、课的类型。

6、教学方法和手段。

7、教学目标。写明本课时具体的教学目标,包括本节课所要达到的知识技能,智力发展和思想品德方面的具体目标。

8、重点和难点。重点一般是指基础知识、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技能;难点一般是指学生在掌握知识过程中,对新旧知识之间的衔接方面有困难的内容。

9、学情分析:这是一条重要的“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要全面深入地分析学生的知识准备、能力水平、学习兴趣等,如此才能真正做到因材施教,准确把握教学起点。

10、教学过程。是教学方案的主要内容。要写出在课堂上讲授的基本内容。以及如何组织学生活动,怎样使学生在原有知识、技能基础上产生学习新内容的积极性,怎样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怎样导入新教材,怎样组织学生观察直观教具,怎样复习巩固新知识,怎样布置与指导课外作业等。 更为详细的教学方案,还应把课堂的提问及问题的答案,提问学生的方式和提问的学生,可能出现的情况,怎样处理,等等,都预先写在教学方案上。还需要把板书的设计、内容等也写清楚。

11、教学效果反馈:主要指课堂反馈和课后反馈。可采取提问、练习、与学生座谈等方式进行反馈,这是了解教学效果如何以便进一步改进教学不可忽视的一个环节。 希望能帮到你。

第二单元

【教材分析】

1.单元主题:

2.单元重点:

(1)阅读时,要学会提高阅读速度的方法。这是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旨在提高学生的阅读速度,培养阅读兴趣,提高阅读效率。 《搭石》一文的学习中,要鼓励学生集中注意力,遇到不懂的词不要停下来、不要回读,来提高阅读速度;《将相和》一文鼓励学生快速默读课文,尽量连词成句,不要一个一个字地读;《什么比猎豹的速度更快》抓关键词句快读默读课文;《集中的地道战》一文鼓励学生带着问题快速默读课文。教学时,要引导学生学习快速阅读的方法,并在平时的阅读中加以训练,提高阅读速度和效率。

(2)学习书面表达,体会习作的乐趣。本单元安排了习作《“漫画”老师》,写作中,要引导学生结合具体事例写出人物的特点。教材以“漫画”的话题,旨在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

【学情分析】

五年级学生阅读已经有一定基础。但是学生阅读速度快慢相差大,阅读速度低,影响学生的阅读效率。需要引导学生学习快速阅读的方法,并把这种方法运用到平时的阅读中,来进一步提高阅读速度。教师要鼓励学生多读书,多练习,在享受阅读中,提高阅读能力;习作方面要学会结合事例突出人物的特点。

【教法建议】

1.引导学生提高阅读速度。教师要有目的、有针对性地指导,不仅让学生学会快速阅读的方法,还要使用快速阅读的方法,提高阅读效率。同时要鼓励学生分享自己快速阅读的好方法,进一步提高阅读能力。

2.把握好略读课文的教学要求。略读课文和精读课文不同,重在培养学生迁移运用从精读课文中学到的方法,以及快速读懂课文的能力。教学中要以学生的自主学习和交流为主,教师做适当点拨。

3.激发学生的习作乐趣。教学中要以“漫画”,从激趣入手,多种方式让学生产生习作的愿望,学会将人物的特点融入在事例叙述中写,提高具体事例体现人物的特点。

【课时安排】

搭 石(精读课文)

【教学目标】

1.会认本课7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认识多音字“间”,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2.学习用较快速度默读课文,做到注意力集中,不回读。(重点)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引导通过具体事例,抓重点词句、联系上下文等方法,体会乡亲们纯朴、勤恳、老幼相敬的可贵品质和一心为他人着想的美好品德。(难点)

4.学习作者仔细观察、生动描写的方法,培养留心观察、用心感受的习惯。

【教学重点】

学习用较快速度默读课文,做到注意力集中,不回读。

【教学难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引导通过具体事例,抓重点词句、联系上下文等方法,体会乡亲们纯朴、勤恳、老幼相敬的可贵品质和一心为他人着想的美好品德。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会认本课7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认识多音字“间”,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重点)

2.学习用较快速度默读课文,做到注意力集中,不回读。(重点)

3.初步感知文意,了解课文内容。(难点)

【教具准备】

课件 (笔顺动态演示 朗读音视频 建议使用荣德基小学课件)

【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学习用较快速度默读课文,做到注意力集中,不回读。(重点)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引导通过具体事例,抓重点词句、联系上下文等方法,体会乡亲们纯朴、勤恳、老幼相敬的可贵品质和一心为他人着想的美好品德。(难点)

3.学习作者仔细观察、生动描写的方法,培养留心观察、用心感受的习惯。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板书设计

落花生

搭石

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

小小搭石寻常景,

细细摆放为他人。

协调有序走搭石,

谦让敬老见真情!

搭石第一课时教学目标。

搭石一课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

虽然我很聪明,但这么说真的难到我了搭石第一课时说课稿

一、导入新课:

1、 出示图片:今天的课堂上,我们来认识当代的一位诗人、作家。

师:(播放课件,音乐起,家乡山村图)在刘章爷爷的家乡,进入秋天,天气变凉,家乡的人们会根据水的深浅,从河的两岸找来一些平整方正的石头,按照二尺左右的间隔,在小溪里横摆上一排。人们出工、收工、赶集、访友,来来去去,就踩着这些石头过河。这些石头有着一个诗意的名字,叫搭石。 (板书课题)让我们美美地齐读课题。

2、课文中有一句话清楚地写出什么是搭石?请大家快束浏览课文,划出这句话,并读一读。指名读2生。

3、搭石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自己去读读这优美的散文吧!

二、整体感知,初识搭石

1﹑指名朗读,检查反馈

A 第一组:同桌互相读一读;第1行每个词语有一个前鼻音,谁能读准?齐读。

B 第二组:指导两个多音字的读法。 “间”:这是多音字,表示隔开或者一定距离的时候读第四声,所以这里就读间隔。请你再读(3生) “一行” :可以读成一行也可以读成一行, 让我们借助字典来看看: 课文中指的是同时行走在搭石上的一组人,所以应该读? 男女生读。送到句子中谁来读?(每当-----)

C 第三组;

师: 咱们读好词语还有一个方法,就是边读词语边想像文字背后的画面,自由练习; 谁能通过声请并茂的读把画面展现出来。指名2生分组读,男女分读。

D 这些红色的字是这篇课文里要学会写的字,看看哪个字最难写, 笔画最复杂。

2,书写难点字:暴、衡。

三、学习第一段

师:搭石,看起来是那么随意地放在小溪里,其实,选什么样的石头,怎么摆放,都是有讲究哟。请同学们再认真读一读这段话,看看铺搭石都有什么样的讲究。也可以拿出笔来圈一圈关键词。

1、 生:平整方正 二尺左右的间隔,横着(课件变红) 你们根据自己的经验猜想下,搭石为什么这么讲究?交流

2、引:想不到铺搭石竟这么讲究,可见它作用很大。那么,如果没有搭石,家乡的人们都是怎样过小溪的呢?谁也能用课文中的句子来说一说。 出示句子:山洪过后,人们出工、收工、赶集、访友,来来去去,必须脱鞋挽裤。 (1)谁能说说脱鞋挽裤是什么动作;做做挽裤的动作。

(2)我们一起做脱鞋挽裤,如果小溪里没有搭石,人们出工就必须---;人们收工就必须——人们赶集就必须——人们访友就必须——:一句话,人们来来去去都必须——(齐)

(3)一次又一次的脱鞋绾裤让你体会到了什么?

师:不便、麻烦甚至是辛苦,这还是夏天呐,到了秋天,冬天,溪水变得很凉,很冰,再让你脱鞋绾裤,你能受得了么?是啊,所以进入秋天,天气变凉的时候,就必须要有搭石才能过小溪。

(4)这小小的搭石,竟然有这么多的作用,让我们再来读读这个句子。齐读。 (生齐读“进入秋天,……,这就是搭石”)

3、认识了搭石,了解了搭石的重要作用,那么搭石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第二自然段就有一句写搭石很美的句子,找一找。 生: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 (师相机板书)齐读

四、围绕风景,深入体会,品味搭石

1、师:想不想一起去欣赏这道风景呢?就让我们跟随着刘章爷爷,跟随着家乡的人们一块去走走搭石吧。

(1)请同学们细细默读课文的第三自然段,用波浪线画出众人走搭石的句子。

(2)交流出示句子。 这部分哪些词句让你感受到美?交流

2、你觉得怎样的动作是协调有序?句子中有一处能帮助我们理解协调有序。

生:“前面的抬起脚来,后面的紧跟上去“ 师讲解:对,前面的抬起脚来,生:(后面的紧跟上去;)前面的快,(后面的也快;) 前面的慢,(后面的也慢,)这样搭配得当,很有秩序就叫协调有序。

3、 让我们加入到走搭石的人群中,合作着读一读。

师引读:每当上工、下工,一行人走搭石的时候,动作是那么协调有序! (平常)师;前面的抬起脚来——女生:后面的紧跟上去 (快速)前面的抬起脚来——生:后面的紧跟上去 (缓慢)前面的抬起脚来——生:后面的紧跟上去 师:(快速)抬起脚来,----男生:紧跟上去, (缓慢)抬起脚来,------紧跟上去, (平常)抬起脚来——-----紧跟上去 走搭石发出踏踏的声音,像——轻快的音乐。

师总结:家乡人走搭石不仅仅是动作协调美啊!还有——声音和谐美! 板:动作美,声音美!

4、 你们还从哪儿体会到美呢? (机动;清波漾漾人影绰绰这两个词从字面上怎样理解?(清澈的水波在微微荡漾,人影多,姿态美) 师:“绰”是生字,它在字典中有三种意思,出示: 绰: A宽;不狭窄B宽裕;富裕C形容姿态柔美 师:想一想,“人影绰绰”的“绰”是什么意思?

5师:读着这两个词语,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画面? 小结:如此美景,真是人在画中游阿。让我们一起走入画里。(出示图片)(溪水清清的,清得可以看见水底的沙石和游动的小鱼;一阵风吹来,水面漾起了粼粼的波纹,姿态柔美的人影倒映在水中,像画一样美!真让人陶醉!)再来读读这个句子。指名读句子。

6、一行人走搭石,动作协调有序,声音踏踏,清波漾漾人影绰绰,真是充满诗情画意。谁来读读这诗一样的语言? (点击变成诗的语段,音乐起)

7、齐读。

8、师:是呀,这一行人在搭石上走出了动作美、音乐美、画面美,这的确是家乡的(指板书)——生:一道风景。试着背诵积累。

9,练习:读了这段话,我眼前仿佛展现出了一幅有声有色的美丽画卷。这段话先写---再写----最后写----。

请完成作业本44页第5大题3小题。指名回答搭石 第一课时教案。

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篇8

一、由题入手,弄清题意。

1.板书课题。

2.自由读题,说说题意。

“乡村四月”是指江南农村初夏的时节。

3.出示插图,观察感受。

4.简介诗人及背景。

翁卷,南京诗人,一生未做官,描写了许多田园生活的诗篇。

二、反复诵读,弄懂诗意。

1.教师范读,学生整体感知诵读的节奏和诗的画面。

2.学生自由练读,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把握节奏,注意“蚕”“桑”都是平舌音。

3.指名朗读,相互学习,相互欣赏。

4.组内轮读,试着利用工具书或文中注释弄清句意。

5.全班交流,讲讲诗意。

三、品评朗读,感悟诗情。

1.自由诵读,边读边想象诗歌描绘的画面。

2.逐句品评,交流感受。

第一句主要写了江南水乡初夏时的景色。第二句主要写了劳动人民紧张繁忙的劳作,也同时体现了作者对劳动人民的同情赞美。“少”“才”“又”突出了劳作的繁忙。

3.想象画面,有感情地朗读。

四、背诵,积累语言。

自学《四时田园杂兴》

1.按照学习《乡村四月》的方法自学,画出自己不明白的地方。

2.小组内交流,教师指导点拨。

3.全班交流自学成果。

4.背诵。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篇9

课时目标:

1、了解课文内容,体会人物爱国思想。

2、运用抓住人物言行研究的方法,感受人物形象。

3、有感情地朗读人物语言描写,通过朗读感悟,初步体会和为贵的道理。

教学重点:

重点感受蔺相如勇敢机智、顾全大局的性格特征;初步感受廉颇居功自傲、知错就改的性格特征。

教学过程:

一、导入,整体感知

1、揭题:这节课咱们继续我们的'历史文化之旅,请大家齐读课题。

2、交流:我们已经预习了课文,老师想知道在这次历史之旅中,你遇到过哪些人,碰到了哪些事,对课文有了哪些简单了解。(板书:蔺相如 廉颇)

3、小结:课文围绕蔺相如、廉颇这两个人物,通过完璧归赵渑池会见和负荆请罪这三个小故事,记叙了将相由不和到和的经历。

二、切入,直击冲突处

1、文中有个句子让我们感觉到了将相的不和,请大家快速浏览课文,把这个句子找出来。

2、出示句子:我廉颇攻无不克,战无不胜,立下许多大功。他蔺相如有什么能耐,就靠一张嘴,反而爬到我头上去了。我碰见他,得给他个下不了台!

3、自由读句子,你读出了什么?

4、交流,在交流过程中指导朗读。(引导学生感受廉颇的气量狭小、居功自傲、耿直爽快、英勇无敌的多维形象)

5、在老将廉颇看来,蔺相如的官职做的比他大,就靠着一张嘴。对此你有什么看法?(板书:嘴 ?)

6、我们就来看看蔺相如的这张嘴, 看看这张嘴有何特别之处?

三、品读,感受蔺相如

(一)研读完璧归赵,感受无我

1、默读文章第一部分,画出完璧归赵中这张嘴说了什么,是怎样说的,读了之后想想你有了怎样的感受。

2、交流,找出蔺相如说的话。(其中有个转述句,要学生试着改为蔺相如直接说的话。)

3、比读一、三句:

出示句子:

蔺相如想了一会儿,说:我愿意带着和氏璧到秦国去。如果秦王真的拿十五座城来换,我就把璧交给他;如果他不肯交出十五座城,我一定把璧送回来。那时秦国理屈,就没有动兵的理由。

他理直气壮地说:我看您并不想交付十五座城。现在璧在我手里,您要是强逼我,我的脑袋和璧就一块儿撞碎在这柱子上!

⑴对比着读一读蔺相如说的这两句话,你发现它们有什么矛盾的地方吗?(蔺相如先对赵王信誓旦旦地承诺一定把璧送回来,现在却对秦王说脑袋和璧就一块撞碎在这柱子上,这是怎么回事?)

⑵理直气壮什么意思?他为什么敢理直气壮地威胁秦王?(引导学生感知蔺相如有敏锐的洞察力,他看出秦王没有以城换璧的诚意和十分喜爱和氏璧,体会蔺相如的机智,持璧在手,底气充足。)他不理直气壮行吗?

⑶你觉得蔺相如这个人怎么样?

⑷指导朗读。你来威胁秦王试试看。

4、比读二、四句:

出示句子:

这块璧有点儿小毛病,让我指给您看。

蔺相如说和氏璧是无价之宝,要举行个隆重的典礼,他才肯交出来。

⑴我们再来对比着读一读蔺相如说的这两句话,你又发现了什么?

⑵交流。(引导学生认识蔺相如都是在骗秦王。)

⑶蔺相如为什么要骗秦王呢?你读出了什么?

⑷指导朗读。现在,我就是秦王,和氏璧在我手中,谁能从我这骗去?

5、品读第五句:

出示句子:

蔺相如进宫见了秦王,大大方方地说:和氏璧已经送回赵国去了,您如果有诚意的话,先把十五座城交给我国,我国马上派人把璧送来,决不失信。不然,您杀了我也没有用,天下的人都知道秦国是从来不讲信用的!

⑴读一读,你又读出了什么?

⑵大大方方怎样理解?

⑶当蔺相如大大方方地说完这番话,等待他的很可能是什么?为什么?

⑷面对强大而不讲理的秦王,面对很可能到来的死亡,蔺相如为什么能做到大大方方呢?(引导学生体会,已经完成了赵王交给的任务,不辱使命的蔺相如此刻已把生死置之度外。)

⑸来咱们一起放声读一读,读着读着,立在你心中,站在你眼前的是怎样的一个人?

6、讨论:蔺相如把生死都置之度外,他为的是什么?

7、小结:为了保住国家的利益,蔺相如能够忘却个人的生死,让我们记住,蔺相如这个为了国家利益而无我的人(板书:无我)

(二)研读渑池会见,感受无畏

1、接下来,我们品读渑池会见中的那张嘴, 请大家自由读文章第二部分,看看这时站在你眼前的又是一个怎样的蔺相如?

2、交流:这时站在我们眼前的又是一个怎样的蔺相如?你是从哪读出来的?

3、出示句子:蔺相如说:您现在离我只有五步远。您不答应,我就跟您拼了!

4、你从哪里感受到蔺相如的勇敢无畏?

5、指导朗读。现在你就是机智勇敢的蔺相如,你来逼逼不可一世的秦王。

6、思考:蔺相如为什么再次把生死置之度外,用命去逼秦王击缶?

7、师述:为了维护国家的尊严,蔺相如能够不顾个人的安危,让我们记住,蔺相如这个为了维护国家的尊严而无畏的人(板书:无畏)

8、齐读。让我们一起勇敢地逼逼秦王。

(三)研读负荆请罪,感受无私

1、仔细读读负荆请罪中的这张嘴,从蔺相如的话语中你又有什么新的发现?

2、出示句子:蔺相如说:秦王我都不怕,会怕廉将军吗?大家知道,秦王不敢进攻我们赵国,就因为武有廉颇,文有蔺相如。如果我们俩闹不和,就会削弱赵国的力量,秦国必然乘机来打我们。我所以避着廉将军,为的是我们赵国呀!

3、秦王我都不怕,会怕廉将军吗?把这个句子换个说法。

4、敢骗秦王、敢逼秦王的蔺相如为什么要避着不如秦王厉害的廉颇呢?他到底怕什么?(引导学生认识将相不和,赵国危矣)

5、他时刻想到的是什么?

6、指导朗读。

7、师述:为了保持国家的安定,蔺相如时刻想到的是赵国、赵国,让我们记住,蔺相如这个为了保护国家的安定而无私的人吧。(板书:无私)

8、我们再来看看廉颇的话,蔺相如真的就靠一张嘴吗?从这张嘴的背后你又读出了什么?

9、师述:蔺相如靠的那仅仅是一张嘴啊,他是以他的生命做代价去骗秦王,去逼秦王。尽管他没有出入刀光剑影的战场。但他用他的唇枪舌剑,他靠他的无我无畏无私为赵国保住了利益,维护了尊严,保持了安定!

四、回归,感受廉颇

1、读了负荆请罪这个故事,你对廉颇有了新的认识吗?(板书:知错就改)

2、负荆请罪什么意思?这里有个细节脱下战袍,战袍对将军意味着什么?廉颇为什么要脱下这身象征着荣誉、身份和地位的战袍?

3、廉颇为什么负荆请罪?(引导学生感受廉颇的爱国)

五、总结,体会和为贵

1、因为爱国,战功赫赫的廉颇将军能负荆请罪,也因为爱国,勇敢机智的蔺相如虽不怕秦王,却处处避着廉将军。因为他们知道,和则万事兴,和则国家强,和为贵啊!(板书:爱国)

2、齐读最后一句话。从此以后,他们俩成了好朋友,同心协力保卫赵国。

板书设计:

18 将 相 和

蔺相如 无我 无畏 无私 嘴

爱国

廉 颇 知错就改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开国大典》教案 篇10

课文导学:

“开国”,意为创建国家。“大典”,指重大的典礼。1949年10月1日在首都北京举行了开国大典。新中国的成立使人民获得了自由和解放,你能体会到当时群众欢欣鼓舞的心情吗?从哪些句子中体会到的?你能领悟到开国大典的伟大意义吗?课文的篇幅较长,作者又是按照什么顺序记叙这空前的盛况的?

课文题解:

这是一篇具有新闻性、时效性特点的文章。它描写了1949年10月1日在首都北京举行开国大典的盛况,着重写了“会场、大典、阅兵、游行”四个场面。

篇章结构:

本课课文可分为五个部分。

第一部分(第1~4自然段)写开国大典之前天an门广场的情况。

第二部分(第5~10自然段)写开国大典中的三个主要程序。

第三部分(第11~13自然段)写阅兵式的盛况。

第四部分(第14自然段)写天an门广场灯火辉煌的景象和群众队伍游行的情况。

第五部分(最后一个自然段)写开国大典结束后的情况。

课文是按时间顺序来安排的,第一部分写开国大典举行之前,第二、三、四部分写开国大典盛况,第五部分写开国大典结束后的情形。全文层次十分清楚,读后能使人清楚地了解开国大典的全过程。

写作特点:

1、课文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有重点地记叙了开国大典的几个重要的场面。段落之间过渡自然、层次清楚、结构严谨、中心突出。

2、文章用词恰当、准确,较多地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展示了游行队伍的声势和群众的欢欣场面。

中心思想:

课文记叙了1949年10月1日在首都北京举行开国大典的盛况,表明了开国大典伟大的历史意义,赞颂了人民军队的威武雄壮,表达了人民群众无限热爱领袖毛主席和欢庆人民当家作主的激动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