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学教案 > 小学教案 > 五年级教案 > 《我想》教案优秀15篇正文

《《我想》教案优秀15篇》

时间:

人想长大是一件好事,但不见得是一件好事。关于这事的作文值得一看。下面是爱岗敬业的小编为大伙儿整编的15篇《我想》教案,欢迎参考阅读。

《我想》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能够运用学过的最有效的识字方法认识本课的生字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诗歌,展开想象,理解诗歌内容,体会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

3、体会诗歌的感情,展开想象,编写诗句。

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诗歌,理解诗歌内容。

教学难点:体会诗歌的感情,展开想象,编写诗句。

教学方法:讨论法、朗读法。

教学准备:教师:传声筒、词语卡。

学生:预习课文。

教学过程:

一、 导入新课。

1.板书“想”。组词,说成语。

2.我们要敢想象,会想(强调“用心”并把“心”字底描成红色),今天,我们就来看看谁能大胆想象,异想天开、冥思苦想、左思右想都行,大胆想,你才能浮想联翩、奇思妙想层出不穷……

3.(教师描述,师生共同想象。)风儿来了,轻轻地吹着,渐渐地,你的身体变轻了,随风飞起来,踩在白云上了,什么感受?(生说。)抬头看,感受到太阳了吗?说一说,听到了吗?什么声音?闻什么味道?(新鲜空气,花香)。

二、 学习生字。

1.让我们跟小作者一起展开想象的翅膀去自由地翱翔吧!自由读。

2.翱翔顺利吗?遇到障碍了吗?教师出示词语,认读,理解。

“悠荡  脚丫”读一读。

“柔软”(什么是柔软的?)“柳絮”(见过吗?说一说。师诵古诗:无风才到地,有风还满空。缘渠遍似雪,莫似鬓毛生。)把这个词贴在黑板上。

“蒲公英”(见过吗?说一说。)贴词。

“遥远”(哪些地方是遥远的?)

“桃花、柳树、风筝”(读一读后贴在黑板上。)

4.再次大声朗读,读准字音。

三、 深入学习。

1、谁能读一读第一节诗,带着大家展开想象的翅膀去桃树林中观赏。

1)指名读,众生闭眼听。

2)你看到了吗?看到了什么?(生说)我看到的更多,我的面前是桃花的海洋,那一串串花苞都即将开放,大一些的,小点儿的,粉红的颜色多美啊!闭上眼睛,看看你的四周,你看到了吗?嘘!听到了吗?都是谁的歌声?模拟声音,歌里唱的什么呀!(想象,生说。)

3)练读,指名读,齐读。(教师相机指导朗读,速度要慢一些,“别着急,美丽的景色一定要仔细地欣赏。”)

2、刚才,我们把手儿连在桃树枝上,现在让我们把脚丫连在柳树根上,闭是眼睛,轻轻地把脚抬起来,慢慢地踩下去,谁的脚伸进了湿软的泥土?感受到湿湿的气息了吗?那是甜美的营养,赶快汲取吧!来,我们一起向上长,长啊长,长啊长,我们长成了一座绿色的篷账。

1)、那绿色篷帐顶上的支架就是柳树的——,那篷顶就是一片片的——。

2)、来,我们一起读。

3、地面上的一切多美啊!让我们飞上天空去看一看吧!让我们把眼睛装在高高飞起来的风筝上,看呀,迎着风,随着风筝飞上天空。

(1)你看到了什么?什么样的白云?什么样的太阳……学到了这么多知识,读“蓝天是我的课堂”

(2)读这一段。

(3)引导编写诗歌。

a)同学们,把你看到的内容也写进诗句吧?同桌或四人小组讨论。

b)交流,直接读出来。

c)让我们把耳朵装在高高飞起来的风筝上,听吧!读出来!

d)让我们把鼻子装在高高飞起来的风筝上,闻吧!读出来!

e)你还可以把眼睛、耳朵、鼻子都装在高高飞起来的风筝上,说一说吧!

4、让我们继续展开想象的翅膀自由地翱翔吧!

(1)自由读第4节诗,齐读。

(2)风儿吹起来了,让我们赶快变吧!赶快飞吧!

(3)你变成了什么?你呢?

(4)闭上眼睛,让我们随着风儿飞吧!飞过我们这座城市?飞过一座座高山,飞过一条条河流,飞到遥远的地方。你来到哪里了?想干些什么呢?(请多位同学说一说。)

5、(师读最后一节诗。)飞到遥远的地方一定要和爸爸妈妈商量商量。老师特别为你们准备了一个传声筒,让我们通过这个传声筒和爸爸妈妈商量吧!(多位学生说。)

6、自由读,让我们投身大自然的怀抱,享受无穷的乐趣吧!

7、能够背诵的同学背诵,还没有背过的同学可以看书读,师生共同朗读全诗。

四、 作业建议:

把自己编写的小诗写出来,读给爸爸妈妈听。

板书设计:  我   想

下箭头: 变

桃花    柳树    风筝柳絮  蒲公英

投身自然的怀抱

我想

(北师大版语文三年级上册)

我想把手儿

接在桃树之上 。

带着一串花苞,

随着风儿悠荡。

悠哇,悠----

悠出布谷鸟的声声歌唱。

我想把脚丫

连在柳树根上。

伸进湿软的土地,

汲取甜美的营养。

长啊,长----

长成一座绿色的帐篷。

我想把眼睛

装在风筝上。

看白云多柔软,

瞧太阳多明亮。

望啊,望----

蓝天是我的课堂。

我想把我自己

种在春天的土地上。

变小草,绿得生辉,

变小花,开得漂亮。

成为柳絮和蒲公英,

更是我最大的愿望。

我会飞呀,飞呀----

飞到遥远的地方。

不过,飞到遥远的地方,

要和爸爸妈妈商量商量……

《我想》教案 篇2

教学内容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儿童诗两首》之《我想》。

教材解析

《儿童涛两首》是一篇略读课文。本单元以“童年”为主题组材,意在引导学生回顾与表达纯真美好的童年生活。《儿童诗两首》之一《我想》,写的是一个孩子的一连串美好幻想:小小的'“我”想把小手安在桃树上,把脚丫接在柳树上,把眼睛装在风筝上,把自己种在土地上。以儿童的视角和丰富的想象力表现孩子对美的追求与向往。

教学本文,应落实略读课文教学的基本要求:一是“粗知文章大意”,二是“让学生充分运用在精读课文中获得的知识与方法”。

教学目标

1.借助拼音读准本诗中出现的两个生字:丫、汲;渎读记记“花苞、柔软、柳絮”等词语。

2.朗读诗歌,粗知诗歌大意,感受作者丰富的想象力,体会儿童生活的快乐与美好。

3.感悟儿童诗的特点,尝试仿写。

教学重点、难点

朗读感悟、拓展想象、尝试仿写。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温故知新

I.PPT出示,师生合作完成对童年的描述。

PPT内容:幸福快乐的童年是一首诗,是“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明”;是“怪生无雨都张伞,不是遮头是使风”;是( );童年也是一幅画,画的是“冬阳底下学骆驼咀嚼的傻事”,是( );童年是一个梦,是一个能飞翔的梦。

2.引出课题,板题,读题。

【设计意图:用精练如诗的语言描述童年,给学生创造一种诗的意境,让学生结合本单元所学内容或自己的生活体验来定义童年。在描述、定义与回顾童年中达到温故知新,同时也训练学生概括与表达的能力。】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学生自由小声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把诗歌读通顺。

2.请学生个别读课文,在读准字音的基础上,相机指导读流利,注意突出诗歌的节奏和韵味。

具体要求如:句与句间的停顿比一般课文的断句处要长一点;语气要亲切柔和;边读边想象诗歌所描写的画面和意境。

3.初步把握诗歌内容。

学生自由交流:诗歌的题目是《我想》,那么诗歌中的“我”究竟想要做什么呢?

【设计意图:此环节有两个目的,第一是朗读诗歌,注意落实读的三个层次:读正确、读流利、读出感情。前两个要求容易达到,因为这首诗句式简短、内容浅显,没有艰难晦涩的词语或含义深刻的句子。但朗读的第三个要求“读出感情”需要教师灵活把握,建议在几次读文的过程中从不同的句子或小节中,渐进地以不同的形式落实。第二个目的是把握诗歌的主要内容,即了解课文“写了什么”,在初读以后让学生自由交流,教师归纳梳理即可完成。】

三、巩固拓展,尝试仿写

(一)朗读全文

1.师生合作朗读第1节。PPT出示朗读提示,可以教师朗读括号前的内容,学生朗读括号内根据课文填写的内容。或者反过来读。

我想把小手

安在( ),

带着( )。

牵着( ),

悠啊,悠——

悠出声声春的歌唱。

2.朗读第2——4节。PPT出示提示,学习方式大致同第1节。以学生与学生、学生与小组、小组与小组等不同朗读形式完成。

【设计意图:这个环节可以花15分钟左右的时间,目的是在巩固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进一步落实“有感情地朗读诗歌”的教学要求。第1节的朗读是铺垫,教师参与朗读的过程,意在引导。第2——4节,可以放手让学生按照第1节的学习方式完成。同时不同朗读形式的变换,能更吸引学生,充分激发学生参与朗读的兴趣,培养其朗读的能力。】

(二)拓展想象

I.PPT出示朗读第1节时的朗读提示,请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完成括号中的部分。

(1)教师宜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灵活调整教学策略,如果学生感觉困难,可以稍作提示。例如出示:我想把小手,安在(梅花、迎春花、杜鹃花、樱花……)

(2)让学生选择一种春天的花木,然后将第1节其余几句说完整。教师适时给予引导和点拨,不断修正。

(3)把学生的精彩创作板书在黑板上,全班朗读大家共同完成的这一节诗歌。

【设计意图:20xx年版《语文课程标准》对语文学科性质的描述是“语文课程是一门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学习语文的最终落脚点在“运用”。对于五年级的孩子来说,读懂一首童诗已经不难,教师应重视在“读懂”的基础上引导和鼓励学生去发现、感悟课文是“怎样写的”,即关注文章的表达,然后尝试着去运用,去创作。依托课文中的句式(或形式)进行填空式的仿写训练,就是落实“运用”的过程。而且这种填空式的仿写,难度不高,学生可以“依葫芦画瓢”,也可以举一反三,拓展创新。当然,课堂上教师根据学情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很重要。当学生思维顺畅的时候,让其“跳一跳摘到桃子”;当学生思维受阻时,及时启发点醒或提供一些选项,降低难度,鼓励其信心。】

2.PPT出示,学生分小组进行第2——4节的仿写。教师巡视:第一,及时给予学生提示;第二,鼓励学生大胆创作;第三,发现典型案例(作品或作者)。

3.请各小组选派代表汇报创作情况。可以小组选代表汇报,或者小组成员合作汇报。可以每一节请一组汇报,或者视创作质量请多个小组汇报。具体过程以教师巡视中发现的情况来定。

【设计意图:小组合作,可以为每一个孩子都提供参与及表现的机会,是发展个性和照顾差异的有效途径,也是各级各类公开课中用得极多的形式。但如果组织不当,往往只见热热闹闹的形式而无扎扎实实的效果。为充分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作用,教师在学习任务的安排和布置上要周全考虑,小组汇报的形式非常重要。例如,除了“每组选一位代表汇报”这种安排,也可以派几位(或全体)成员合作汇报;可以一人朗读,一人经验分享——我觉得我们小组这一句写得特别好;还可以一组朗读汇报后,另一组点评;或者自主邀请点评人,等等。】

4.请小组代表按照课文的表达顺序,朗读各自填写的内容。

提示学生:把刚才每个小组朗读的一节合起来,就是一首属于我们自己的诗歌。

(三)创作提高

1.师:你还想把自己放在哪里呢?让我们来试一试。(PPT出示)

我想把( )

2.学生独立思考,写下完全属于自己的这一小节诗歌。

3.全班交流,教师充分给予肯定和鼓励。不要太局限于句式的整齐,鼓励学生大胆创作。

4.请更多愿意分享的学生朗读自己的作品:请在你的作品题目下面,写上你的大名。恭喜,你也是诗人啦!

【设计意图:在仿写的基础上创作,这是“运用”的最佳境界。按照课文内容填空一展开想象,自己填写一不加限制,自由创作,这个过程是有梯度的,由易到难,循序渐进,遵循了学生学习的规律。教师由扶到放,通过引导、点拨、启迪和激励,既帮助学生巩固了学习内容,又拓展了想象,发挥了主观创造性。应该说不同层面的学生在这个过程中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提高。】

四、总结谈话,鼓舞信心

童年是歌,童年是画,童年是诗,童年是梦。如果我们能用笔记录下我们童年的快乐、梦想和追求,编织属于我们自己的一首首歌,一幅幅画,一首首诗,一个个梦,我们的童年会更加缤纷灿烂,更加充实美好。

《我想》教案 篇3

一、了解儿童诗,激发想象力

1、同学们,课前预习时,老师让大家读一些儿童诗。你能根据自己的理解说说什么是儿童诗吗?(对!成人或儿童写的具有儿童情趣、反映儿童生活、适合儿童阅读的诗就是儿童诗。)

2、一起来看一首儿童诗。(课件:儿童诗)“天上月亮圆又圆,/照在海里像玉盘。/一群鱼儿游过来,/玉盘碎成两三片。/鱼儿吓得快逃开,/一直逃到岩石边。/回过头来看一看,/月亮还是圆又圆。”(自由读)

在月照大海的静态美景中,通过鱼儿的“逃”和“看”的动态加入,写活了一群小鱼儿戏水观月的画面。这就是儿童诗的可爱之处。

3、(课件“0”)这是什么?看看它的形状特点,展开想象的翅膀,想想:“0”是什么?

(数字零、字母0、鸡蛋、石子、张开的嘴、圆圆的盘子、圆圆的月亮、红红的太阳……)

“0”是一          的

0是一轮火红的朝阳;0是一枚大大的橙子;0是一个圆圆的月饼;0是一只好奇的眼睛……

二、导入课文

1、孩子们,老师真羡慕你们现在这个年龄,想怎么想就怎么想。你们敢把自己的想象在大胆些吗?

2、此时,如果有一位神仙站在你面前,能帮你实现一个愿望的话,那你最大的愿望是什么呢?

3、同学们的想象丰富、奇特。是啊,每个人心里都会有许多这样的美丽幻想,这节课就让我们跟随作者一起走进她那美丽的幻想世界去看看吧!(板书课题,指名读题。) (课件:课题)

三、初读课文,体会诗境

1、现在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用铅笔画出小作者都想做什么?(或者小作者的愿望是什么?)

2、小作者有这么多美好的愿望,你愿意和他一起来分享一下吗?现在请你再读诗歌,边读边感受,在那么多愿望中,哪一个最令你神往?把最令你神往的愿望多读几遍,想象那是一个怎样的情景?在读的过程中你似乎看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四、细读诗歌,感悟体会

1、第一小节让自己接在桃树枝上还带出一串花苞,为了让自己够漂亮来吸引布谷鸟的声声歌唱。是啊请同学闭上眼睛想像一下那是一幅怎样的画面(桃树枝上一串串含苞待放的桃花,正绽开笑脸,随风悠哇,荡啊,多美呀!布谷鸟也发现了桃花的美丽,你听,她唱着动听的歌飞来了“布谷、布谷…”,过渡语同步)。

孩子们,睁开眼睛吧,看看你眼前是一个怎样的世界,你能一个词来概括你所感受到的画面吗? (鸟语花香、春意盎然等),(课件:桃花)喜欢这样的画面吗?

怎么会悠出春天的歌唱的,想象一下。

这一个“悠”字表达出了这么多的含义,真是太传神了。

让我们用最美的春的歌唱来感染我们身边的每一个人吧!

2、第二小节伸进湿软的土地干什么!是啊,它要和根一起汲取甜美的营养让自己快快长大,你能把汲取换个意思相近的词吗?

是啊,而汲取就是吸取吸收,我要忙着快点吸收这土地里的营养,好能快点长成参天大树垂下绿色的篷帐。(课件:柳树)

我把脚丫接在柳树上,伸进土里,长成一座绿色的篷帐后,可以干些什么?

老师仿佛看到了你们化作了柳树的根,正努力地茁壮成长。喜欢这一小节同学一起来读出你的渴望吧!

3、第三小节(课件:三句话)你发现了什么?是啊,同是在说看却用了三个不同的字,你觉得这样的表达方式怎么样?用这样的不同词语来表达看让我们觉得文章不单调不重复,富于变化。你们在写作时如果也应用这种方法,一定会使你的文章锦上添花。

让我们一起来读出它的变化吧!长着眼睛的风筝在蓝天上自由地飞啊飞,它看到了白云、太阳还会看到什么?(课件:天空 风筝)

风筝上的眼睛还能看到许多我们在地上无法看到的东西,学到许多新知识,所以说蓝天是我的---课堂。

4、第四小节读后谈体会。 “我”为什么想把自己种在春天的土地上?把自己种在土地上,还会变成什么?(课件:土地)(平日里看见阳光的感受、脚踩土地的感觉以及结合天空、白云的样子和土地上草木葱翠的情景,谈感受。)

我最大的愿望为什么是---成为柳絮和蒲公英?(课件:蒲公英)自由自在、无拘无束 (朗读指导)谁喜欢这样的飞翔的感觉,一起站起来读好吗?

小柳絮,你要到飞到哪里去干什么?(飞向我的一下个幻想)  蒲公英你要到飞到哪里去干什么?

5、作者的愿望太多了,让我们和他一起插上梦想的翅膀自由飞吧,但在那之前我们要先做件事,大家齐读!如果你就是作者你会怎么和爸爸妈妈商量?(你会说些什么?)

6、我们领略了小作者的幻想世界,相信现在你也和他一样沉浸在这春意盎然的美妙世界吧!一起来读读刚才我们学过的诗歌吧。

五、归纳总结、拓展空间

多美的画面啊,多动听的声音,小作者想把手儿接在桃树枝上,把脚儿连在柳树枝上,把眼睛放在风筝上……一个个美好的幻想,让我们如同身临其境般浏览了一幅幅美丽的画卷,你愿意也像小作者一样把自己心中的幻想写出来吗?那现在就请你拿起手中的笔依照前三节的格式来写出你心中的渴望吧!

交流朗读 评议

六、总结:小作者的幻想,激起了我们心中的幻想与期盼,孩子们,尽情想像吧,别让这个爱作梦的年龄虚渡,让我们自由翱翔在这片幻想的海洋,说不定哪一天,你那遥不可及的梦想会成为真的呢!(课件:再见)

《我想》教案 篇4

教学要求:

1、 指导学生理解诗的内容,体会表达的思想感情。

2、 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这首诗。

3、 鼓励学生大胆想象,仿照课文第三节再编一段。

4、 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想象“我”要和爸爸妈妈商量什么。

教学重点难点:指导学生理解诗的内容,体会表达的思想感情。鼓励学生大胆想象,仿照课文第三节再编一段。

第一课时

一、 预习课文要求

1. 自读课文,借助字典把诗歌读正确,读通顺,了解诗歌的内容。

2. 标记自己不懂的地方,以便上课进行讨论。

二、导入新课

1. 学生闭上眼睛,聆听老师范读诗歌,想象诗歌情节。

2. 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三、小声读诗歌,小组交流诗中的生字新词,课文的大意。

四、检查学生小组学习情况。

1. 认读词语:花苞悠荡布谷鸟脚丫湿软汲取营养风筝柔软柳絮遥远

2. 重点理解词语:悠荡汲取生辉柳絮遥远

3. 选择重点理解的词语造句。

4. 说说你从诗歌中知道了“我”的愿望是什么。

五、指导认真阅读,深入理解诗歌

1.指名读分节读诗歌,学生评价朗读情况。

2.小组提问,全班讨论交流。

3、全班讨论:“我”要和爸爸妈妈商量什么?

4、齐读最后一段,谈谈自己的感想。

六、选择课文中自己喜欢的段落读一读,想想怎样才能读得更好。

第二课时

一、 将自己喜欢的且又读得最好的一段课文读给同桌听。

二、多种多样的形式表达自己对诗歌的理解(分节进行)

1. 可以通过表情朗读、给诗歌配画、或者自己讲讲读了诗歌之后感受到的场景,用自己的语言来描述等等。

2. 引导学生讨论:我望啊望,望到了什么呢?

为什么说“蓝天是我的课堂”?

遥远的地方会是哪里?飞到那里干什么?

3、学生模仿诗歌自创诗歌: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进行想象,展开丰富的联想,先说再写。

二、认读和抄写词语

1、认读词语:花苞悠荡布谷鸟脚丫湿软汲取营养风筝柔软柳絮遥远

2、用自己的办法记生字,评议生字的写法,练写生字:悠谷脚丫柔软 营堂遥

3.在课文中找出自己喜欢的词语读一读,抄下来。

三、巩固练习:背诵《我想》

《我想》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这首诗通过幻想和想象,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对美好生活的追求,指导学生理解诗的内容,体会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这首诗,整体感知诗歌的音韵美。

3、开发学生的想象力,感受自然美,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美好情操。

4、仿照诗歌前三节再编一段。

教学重、难点:

1、培养学生有声有色地朗读,在诵读中体会诗歌的语言美和音韵美。

2、引导学生和文本进行对话,做到熟读能诵。

教具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新课

1、孩子们,我知道大家都很喜欢听歌、唱歌,今天,我想送给同学们一首歌,我们一起来听听好吗?(播放《种太阳》)

2、同学们听得都很认真,很多同学都情不自禁地跟着哼唱起来了,让我感受到你们也很喜欢这首歌,你能说一说这首歌表达了什么愿望吗?(学生自由发言)

3、“种太阳”一个多么美妙而大胆的想法呀,我想在我们小小的童心中,也会有这许许多多的梦想,现在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梦想的天堂,共同走近“我想”。(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请同学们打开书,读一读这首诗,边读边想:我的愿望是什么?(学生自由读文)

2、读后反馈,教师板书:

桃树     引来布谷鸟

柳树      长成绿色的帐篷

风筝     在蓝天上学习

小草、小花、柳絮、蒲公英  飞到远方

三、细读课文,体味情感

(一)请你从中选出自己自喜欢的一小节,反复地读一读,把自己的感受读出来。

(二)同学们读得都很认真,那就让我们把这份认真延续到下面的学习中,请你把自己喜欢的小节读给组内的小伙伴听,并相互交流各自的感受。(小组活动,教师巡视)

(三)汇报交流。

(过渡)孩子们,你们交流得很热烈,现在谁最先来汇报。

1、第一小节

①读文,说一说为什么喜欢这一小节?

②谁还有不同的感受,读出来。

③教师范读,说一说你听出了什么?

④自己练习朗读,把自己的感受读出来。

⑤(出示课件)孩子们,当春天的脚步悄悄地走近我们,在和煦的春风中,桃花展开了粉红的笑脸,散发着阵阵清香,我们漫步在桃树林中,不时听到布谷鸟清脆的鸣叫,这时你有什么感受?(学生自由发言)我们就是那一朵朵盛开的桃花,让我们把这份幸福、愉快读出来。(学生自由读)

⑥喜欢第一小节的同学站起来读。

(过渡)一双普通的小手在我们插上想像的翅膀后,竟然变得如此美妙,如此神奇,这就是想像赋予大自然的活力,那就让我们继续展开想像的翅膀,去追寻美好的梦想吧!谁接着来回报。

2、第二小节

①指名读,听后说一说从他的读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②(出示课件)孩子们,你们看:当一场场春雨过后,柳树尽情地伸展着自己的小脚丫,贪婪地吮吸着大地母亲的乳汁,你会发现柳树的叶子更绿了,更繁茂了,在不知不觉中,柳树一点点地长大了,请你边读边想像,把这种感受读出来。(学生练习朗读)

③男生读。

(过渡)春天来了,桃红了,柳绿了,我们的梦想在春风中也更加美妙了,谁还愿意和大家分享你的快乐?

3、第三小节

①指名读,评读。

②长了眼睛的风筝在蓝天上自由地飞翔,它看到了太阳、白云,它还会看到什么?展开想像的翅膀想一想,说一说。(学生自由发言)

同学们,你们想得太美了,在蓝天上我们看到了这么多、这么美的事物,难怪小作者说“蓝天是我的课堂”。

(过渡)蓝蓝的天空让我们的眼睛变得更加明净,柔软的白云让我们的遐想更加美好。明亮的太阳给予了我们无限的力量,我们是一群浑身散发着太阳气息的孩子,就让我们的心,我们的理想继续飞翔。谁来接着汇报。

4、第四小节

①读,谈自己的感受。

②是啊,我们的梦想飞啊飞,飞到了遥远的地方,这遥远的地方会是哪儿呢?我们飞到那儿去干什么呢?请你展开想象的翅膀,大胆地想一想,说一说。(学生自由发言)

③孩子们,你们真了不起,虽然年纪小,但梦想却如此远大,老师为有你们这样的学生感到骄傲,那就让我们带着自己美好的梦想,再来读一读这一小节吧!(齐读)

④小朋友带着梦想飞向远方时,还要和爸爸妈妈商量商量,我们会和爸爸妈妈商量什么呢?请同学们在小组中说一说。

⑤全班交流。

5、孩子们,当我们面对着这春天的美景时,我向每个人的心中都会有一份兴奋、有一份冲动,现在请你插上想象的翅膀,模仿课文前三个小节自己编一节,写下自己的愿望。

6、全班交流(抽2个学生的作品展示)

总结: 孩子们,你们的心是火红的,更是奔放的,小花、小草、柳絮、蒲公英是我们的梦想,飞上月球,遨游太空更是我们美好的幻想。我记得爱因斯坦说过这样一句话:“想象力远比知识本身更重要。”那就让我们从现在开始,插上想象的翅膀,用我们的刻苦和勤奋去努力实现我们美好的梦想吧!

板书:

我想

桃树     引来布谷鸟

柳树      长成绿色的帐篷

风筝     在蓝天上学习,

小草、小花、柳絮、蒲公英  飞到远方

(和爸爸妈妈商量商量)

《我想》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1.认识文中13个生字,并能理解“花苞、汲取、柔软、篷帐”等词语的意思。

2.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这首诗。

3.使学生理解诗的内容,体会表达的思想感情。

4.鼓励学生大胆想像、仿照课文第三节再续编一段。

5.对学生进行爱祖国、爱家乡的思想教育。

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老师请同学们先听一段录音,请同学们把眼睛闭上,一边听一边想,然后说一说你听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上课伊始,教师用一段“鸟语花香”的录音来反映大自然的美好,把学生带入一种轻松愉快的思想境界。来激起学生展开想像的欲望,为新课开了一个好头。)

师:那你们能不能幻想一下在生活中没有发生过的事情呢?

(这一问,再次激起学生想像的热情,使学生的思维开始拓宽,达到一种幻想的境界)

师:同学们的想像力可真丰富,想像和幻想可以说就是你的愿望,我们先来学习第一篇课文《我想》并板书课题。

(教师巧妙地导入,使学生轻而易举地明白了幻想和想像的意思,激发了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

(二)初读课文,理解字词

1.自己先独立读文,一边读一边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解决不认识的字和不理解的词。

2.和同桌互相说一说你又学会了什么?

3.大屏幕打出重要的词所在的句子,让学生结合上下文理解词意。

(1)带着一串花苞,随着风儿悠荡。

(2)伸进湿软的土地,汲取甜美的营养。

(3)长成一座绿色的篷帐。

(4)看白云多柔软,瞧太阳多明亮。

(教师用测试理解的方式,了解学生对字、词已知情况,体现了教师以学生为本,尊重学生,这样能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同时又教给了学生理解词意的方法。)

(三)细读课文、理解意思

1.四人小组读课文,讲一讲自己读懂了什么?读时想到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明白的?

2.全班交流小组内无法解决的问题。

(1)遥远的地方会是哪里?飞到那里干什么?

(2)为什么还要和爸爸、妈妈商量商量……)

学生解答不出的地方教师可适当给予点拨。

(这一环节目的是继续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习惯。以学生自主阅读为主,学生能自己读懂的教师就不再去多讲,让学生自读自悟;对于疑难问题,教师只是给予引导、点拨,更大程度上是给学生更多的时间去发散思维,体现了课改新理念)

(四)品读课文,加深理解

1.师生分别选择自己喜欢的小节有感情地朗读,师生互相评一评哪些地方读得好?还有什么不足之处?

2.学生练读。说一说每小节写的是什么?

3.尝试背诵。

(这一环节体现了师生之间的互动,使课堂气氛更加浓厚,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高涨。同时又注重培养学生概括段意的能力,使学生从读、背中得到自悟。)

(五)发挥想像拓展延伸

1.师:你的愿望是什么?你们想不想仿照本文第三小节续编一段,把你的愿望也表达出来(比如画出来、朗读出来、写下来都可以)

2.个别学生上台表演朗读,展示自己的愿望

(这篇课文前4小节句式整齐,结构相同,有利于学生积累语言,内化其表达方式。教学中创设一定的情境,让学生发挥想像续写一段,而且形式不拘一格,不但使学生产生了新奇感。同时又激发了学生很愿意去创造的情感。注重了不同兴趣的培养,满足了不同学生的不同需求,在展示作品的同时使学生又体验到了成功的快乐)

(六)欣赏图片、渗透思想教育

师:同学们的愿望真好!老师也被同学们的学习热情所感动,老师也画了两幅图画我们来欣赏一下,说一说你看后的感觉。

1.大屏幕展示做好第一幅图(美丽的家园,大自然)

2.学生看完后谈感觉。

3.展示第二幅图(中国的名胜古迹、取得的科学成就)

4.师小结:这两幅图代表着我们中国人的骄傲和自豪,正是我们的先辈们用想像之笔为祖国勾画出了美丽的蓝图,他们精心研究、探讨、实践,创造出了我们这个美丽、丰富的大千世界,说不定你的愿望也能实现呢?鼓励鼓励自己吧!(我行、我行、我能行!)

教学反思

《我想》这一课的教学设计,我主要体现在新课程标准的理念:一是让学生在独立阅读时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鼓励学生认真对待学习,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二是通过初读、细读、品读、背诵这种梯度读的设计,让学生在读中质疑,读中理解,读中感悟,读中积累来内化文章的思想情感。再通过自己的多种表达方式把它真诚地表露出来。使文章的情感得以深化升华,潜移默化地提高了学生的语文素质。三是注重生与生、师与生之间的互动,既有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又有学生对教师的评价使每个学生能正确接受学生与教师的评价,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体现了一种平等的师生关系。

〖案例点评〗

本节课教学从始至终都是以学生为学习主体,教师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服务者,教师注重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创设丰富多彩听、说、读、写、画、演等一系列活动,来充分调动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让孩子们在一个自由、宽松的课堂气氛围中学习,使学生真切感受课文的熏陶。在学习过程中教师非常注重了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方式,给学生充分的发挥想像及表达的机会,学生才会迸发出思维的火花。创造的激qing才会再现。

《我想》教案 篇7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背诵这首诗,体会诗歌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会写本课9个生字,识记8个生字,继续渗透和运用学过的识字方法,培养学生的识字能力。

3、培养学生大胆的幻想和想象能力,从而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教学重点、难点

1、识记生字,感情朗读。

2、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能力。

3、体会诗歌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字卡,课件(根据诗歌内容制作)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同学们,不知不觉,我们已经悄悄长大。随着年龄增长,你们心中肯定有许多美好的愿望。谁想说一说自己美好的愿望是什么?(生自由发言)

师:同学们的愿望可真不少,我们的小朋友冬冬也有自己的愿望,并且希望大家和她一起分享。同学们愿意吗?板书课题:我想

二、初读诗歌、随文识字

1、师:请同学们自己试着把这首诗读两遍,你愿意用什么方式读都可以。(自己利用一切办法解决不认识的字,如:查字典、问别人、查找字条等)

2、自由朗读诗歌,自学不认识的字。(师巡视参与。表扬查字典的学生、小组合作识字的学生)

3、交流识字方法。

师:通过学习,你们认识了哪些字?能把你认识字的方法推荐给大家吗?

生可能:“谷”就是“八”加“人”加“口”。

“丫”就是一棵树上两个杈。

“软”由“车”加“欠”组成;“汲”是“吸”去掉“口”加三点水;“堂”是“尚”下面加“土”;铃声一响进课堂。

(师要适时鼓励,表扬孩子的这些创新、发明,总结更好识字法)

三、品读课文、体会情感

1、小组内互读课文,说说冬冬都有哪些愿望?分别是什么?

2、交流诗歌内容,理解冬冬的愿望。

3、指导朗读诗歌。

4、默读课文、想象画面

(1)师:冬冬的愿望多么美妙。你能边默读边想,在头脑中形成一幅幅美好的画面吗?

(2)学生活动:边读边想。

(3)指名说说都想到了什么?(如鸟语花香、蓝天白云……)

师:看来同学们都读懂了课文。让我们带着美好的愿望,再一起感受一下吧。(播放课件:与诗歌内容相应的情景)

5、美读课文、练习背诵

(1)选好自己喜欢的小节,大声地、美美地读几遍,并说说喜欢的原因。

(2)指名美读,师生评价。

(3)练习背诵。

《我想》教案 篇8

《我想》是一首充满了纯真幻想的儿童诗,语言纯净优美富于韵律美,诗中的“我”热爱春天,热爱自然,对生机勃勃的春天充满了热切的向往。 设计第一课时的教学时,我坚守这样的设计意图:

1、随文识字、识写结合

随文识字,让学生在具体的语境中认读词语,理解词语,从而培养学生在特定语境下理解词语的能力。同时,培养学生积累语言的能力,在积累的同时达到培养学生书写能力的目标。

2、读中感悟

朗读是学生理解课文的重要手段之一,新课标提倡学生以读为主,读中理解,读中感悟,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要重视学生读的训练,朗读与理解相结合,体会到什么程度就读出什么水平,读出自己对文章的独特体验。

因此,我通过导语的精心设计,力求与文本、学生产生心灵的共鸣,与学生进行情感上的交流,在这种交流中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把自己的感受充分的表达出来。在读中识字,在读中解词,在读中品意,在读中悟情,一切的教学任务均在读中完成。课堂上我运用多种读书方式,或范读,或指名读,或齐读,或男女生赛读。每一次读书前都有明确的目的,读书后都有及时的反馈,使学生既读懂了课文,更培养了读书能力,为学生创设一个和谐宽松的学习氛围。创设情境(充分利用课件中的风景画和音像),辅以老师声情并茂的朗读和描述,使学生不知不觉地进入诗歌的意境,在听赏中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学生不仅在阅读中学到了知识,更得到了美的享受:聆听优美的歌曲、品味饱含激情地朗读在这种轻松、活跃、和谐的课堂氛围中,孩子们的思维和想象被激活了。这就为第二课时的仿编打下了很好的铺垫。

另一方面对于诗歌中重点词句的理解,我主要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展开联想,在蓝天上你会看到哪些景物?从而理解了“蓝天是我的课堂”。同时,借助图片,引导学生说说柳絮和蒲公英的共同点,顺利地帮助学生走进诗歌中小作者的内心,对自由的向往。

虽然一堂课下来感觉自己能较顺利的完成教学,但还有一些遗憾之处,没能将课前的设计意图很好的展现出来,课堂上时间掌握的不太好,有点儿前松后紧,在“美读”环节由于个人的导语并没有做到感情充沛,导致指导学生朗读的不到位,激励性的评价语言太单一,不能很好的根据学生的回答朗读及时跟上激励性评价语,对学生进行鼓励。

同时,在积累词语环节,要做到识写结合。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指导书写更应该力求做到“硬笔书法”。因此我主要指导学生书写“随”“商”字,引导学生认真观察易错点,然后师生共同书写。由于时间关系,指导书写环节变成有点“走过场”。

《我想》教案 篇9

活动目标:

《纲要》中提出:“创造一个自由、宽松的语言交往环境,支持、鼓励、吸引幼儿与教师、同伴或其他人交谈,体验语言交流的乐趣。”根据这一要求,我从认知、能力、情感三方面提出了本次活动的目标。

1、能看懂画面的主要内容,并尝试讲述画面中的故事。(体现在教学环节一)

2、能用完整的话说出河马帮助了谁?怎么帮的?(体现在教学环节二)

3、帮助幼儿感受与体验河马助人为乐的情感。(体现在教学环节三)

4、发展幼儿的观察比较能力。

5、发展幼儿思维和口语表达能力。

活动重、难点:

现在的幼儿通常生活在成人的“保护圈”里,与人交往的能力较差,自我意识强,缺乏友爱、助人为乐的意识,我把“帮助幼儿感受和体验河马助人为乐的情感。”定为本次活动的一个重点。为了培养幼儿养成说完整话的习惯,根据本次活动的目标,又把“能看懂画面的主要内容,并尝试用完整的话说出河马帮助了谁及所用的方法。”做为本次活动的重点也是难点。

活动准备:

课件、动物头饰、字卡“帮忙”

教法:

直观法、提问法、情境表演法等。

(情境表演法能够帮助幼儿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故事的内容。幼儿在情节表演的过程中不仅能感受主角的快乐,又能充分展现自我,同时培养自信,学会帮助他人。)

说学法:

观察法、谈话法、游戏法等。

(游戏法的运用是为了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游戏活动中,巩固对词语的认识和理解。)

说活动程序:

本次活动我设计以下三个环节:

一、展示《我想帮忙》课件,引导幼儿看图说话,并认读词语:帮忙。

二、引导幼儿情境讲述,进一步理解画面内容。

三、尝试表演,感受和体验河马助人为乐的情感。

一、展示《我想帮忙》课件,引导幼儿看图说话,并认读词语:帮忙。

1、谈话导入:

(教师神秘地说)告诉大家一个秘密:老师发现了一群小动物们之间的故事,你们想知道吗?可是,小动物们说了要想知道它们的秘密必须靠小朋友自己,要用自己的小眼睛认真观察,动脑筋思考,还要大胆回答出问题才行呢!大家能做到吗?就让我们一起来试试吧!

(出示幻灯一)引导幼儿说说画面中的小动物们都在干什么。

(出示幻灯二)猜猜“河马会怎么帮忙呢?”

(这样的设计就是抓住幼儿喜欢小动物的心理,利用幼儿观察小动物们生活化的动作形态和解答悬疑问题,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2、(出示幻灯三——六)在展示画面的过程中,引导幼儿认真观察,鼓励幼儿大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发展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并使幼儿养成注意倾听的好习惯。

3、认读词语:帮忙。利用字卡和情境画面帮助幼儿直观形象地去了解、认识词语,再通过游戏《帮字宝宝找朋友》进一步加深理解词语。

(此环节不但培养了幼儿对生活中常见的简单标记和文字符号的兴趣,而且使幼儿能够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中实现活动目标1。)

二、引导幼儿情境讲述,进一步理解画面内容。

为了进一步加深幼儿对画面内容的理解,我以启发、提问的方式引导幼儿讲述主要故事情节,如:河马帮助了谁?(河马帮助了小兔。)河马是怎么帮忙的?(河马用嘴巴含住小兔,又把小兔送到草地上了。)要求幼儿用完整的话说出自己所看到的、想到的及听到的`,告诉幼儿也可以用动作、肢体语言来表达。

(此环节既突破了重难点:能看懂画面的主要内容,并尝试用完整的话说出河马帮助了谁及所用的方法。又着重体现了活动目标2。)

三、尝试表演,感受和体验河马助人为乐的情感。

教师出示河马等小动物头饰激发幼儿表演的兴趣。

提问:

大家都喜欢爱帮忙的河马,如果你是河马,你会怎么帮助这些小动物们呢?我们一起来表演一下吧!

(在愉快的表演中,实现活动目标和重点的突破。这个环节不但培养了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也培养了幼儿的自信,并学习帮助他人。)

延伸活动:

引导幼儿在生活中要学会与别人友好相处、互相帮助,做一个爱帮忙的人。

《我想》教案 篇10

教学要求:

1、理解诗的内容,通过幻想和想象,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2、学会本课九个生字和新词,认识八个字。

3、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背诵这首诗。

重点难点:

重点:了解我的小小愿望。

难点:大胆想象,仿照课文第三节再编一段。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理解诗的内容,了解“我”的小小的愿望。

2、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3、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这首诗。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观看美丽景色的画面,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2、教师说:当同学们看到鸟语花香、绿树成荫、蓝天白云这些美丽的景色时,想到了什么?让我们一起走进作家的作品中,去品味生活。

3、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

1、自由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把生字用自己喜欢的符号画下来。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3、纠正读音,你认为哪些字的读音应注意,提醒大家注意。

“哇”读“wa”,轻声。

“汲取”中的“汲”读ji

4、老师简要介绍作者。

高洪波:1951年生于内蒙古自治区开鲁县,现为中国作家协会书记处书记。出版有儿童诗集《大象法官》《我喜欢你,狐狸》等。儿童诗《我像》获全国作家协会第一届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

5、指名读课文第一至四节。

三、理解内容。

1、从第一至第四节中选择你喜欢的一节分组学习。

自学提示:

(1)我想变成什么?为什么?

(2)提出自己不明白的问题,小组讨论。

(3)用读或演的形式汇报。

2、交流汇报。

(1)交流第一、二节内容。

(2)学习第三节。

指名读第三节。启发学生想象:“我把眼睛装在风筝上,飞上高高的蓝天,望啊望——作者能望到什么?

鼓励学生充分说。

解决疑难:为什么说“蓝天是我的课堂”?

(3)、学习第四节。

齐读第四节。请学生说说对蒲公英、柳絮的了解。

启发学生想象:遥远的地方会是哪里?作者飞到那里干什么?

3、学习第五节。

(1)指名读第五节。分组讨论:“我”要和爸爸妈妈商量什么?

(2)交流汇报。

四、巩固练习。

1、配乐,同桌练习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互相评议。进一步感受大自然的美好和生活的美好。

2、推荐读得好的同学向大家汇报。

3、配乐齐读课文。

五、总结全文。

1、读完课文,你有什么体会?

学生充分说。

教师总结。

大自然是这样美好!我们的生活是这样美好!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指导背诵这首诗。

2、鼓励学生大胆想象,仿照课文第三节再编一段。

3、学会九个生字及由这些生字组成的新词。

教学过程:

一、检查复习。

1、指名分小节朗读课文。

2、配乐齐读课文。

3、指名读第三节。要求:仿照这一节,再编一段。

(1)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进行想象。

(2)同桌相互说,相互评价。

(3)推荐读得好的同学向大家汇报。

二、背诵指导。

1、依据板书内容自己独立试背。

2、指名分小节背。

三、学习生字。

1、出示生字、词卡片检查认读情况。

2、小组内相互交流识记字形的方法。

3、小组代表汇报。

悠 谷 脚 丫 软

营 柔 堂 遥

4、指导书写。

学生书写,教师巡视指导。

四、扩词练习。

悠:悠久 悠扬 悠闲

谷:稻谷 谷子 深谷

脚:脚印 脚步 脚趾

软:松软 柔软 软弱

营:军营 营地 营房

堂:食堂 纪念堂 礼堂

柔:温柔 柔弱 柔美

《我想》教案 篇11

目标:

1、通过预设的情境,让幼儿自主、大胆的表述自己的想法。

2、通过讲述和操作、懂得要遵守交通规则。

准备:多媒体课件、交通图片、幼儿作业纸、交通书。

过程:

一、引题

1.展示多媒体课件

师:小朋友,今天老师给你们一段录象。你们来看看,是什么地方?

(幼儿讲述。要求幼儿说话完整)

师:马路上有什么?

2.出示小朋友踢球的图象。“这是谁?他在什么地方?干什么?

3.展示汽车。师边演示边说:突然开来了一辆汽车。很快的开过来。你们说,会发生什么事情?

(让幼儿自由讲述)

二。幼儿讨论。学习

1.你们说得很对。会发生这么多危险的事。那么这个小朋友做得对吗?为什么?你想对他说什么?

2.汽车司机做得对不对?为什么?你想对他说什么?

3.小结。小朋友说得都很对。我们不能在马路上玩耍。这样会发生想你们刚才说的这些危险的事。那么汽车司机呢,要在经过斑马线时,开慢车。所以小朋友和司机叔叔做得都不对。

三。巩固

1.我这里还有一些图片也是关于交通的。你们也来看看,给对的打上。c错的上。当老师敲小铃时。请你们把铅笔放在桌子上,拿着你的练习纸轻轻的坐在老师这里来。

2.提供给幼儿练习纸。让幼儿操作。师巡回指导。当发现大部分幼儿都完成时,就让幼儿回到座位。

3.请你们来说说。你认为谁做得不对,你想对他说什么?

幼儿讲述。

四。迁移

1.你们的爸爸妈妈会开车吗?(会)

2.爸爸妈妈在开车的时候,要注意什么?你会对爸爸妈妈怎么说呢?

辅助提问:1。开车能打电话吗?

2.开车可以穿高跟鞋吗?

3.喝了酒后可以开车吗?

3.小结。小朋友说得很对,所以,当我们看到这样的现象时。我们都要提醒他们。不然的话就会发生危险的事情。

4.那么我们在马路上应该注意什么呢?(幼儿泛讲)

你们说得都很好,老师这里就有好多交通的图片。你们来看看。你看到哪些人做的不对,你想对他说什么?(让幼儿看课件去判断)

5.说得真好,他们听了你们的话之后。一定回注意的。

四。巩固

小结。你们说得真棒。都知道了在马路上什么是应该做的,什么是不该做的,为了奖励你们,老师给每个小朋友一本交通安全书,让你们把今天学到的知识告诉爸爸妈妈和其他的小朋友们。

《我想》教案 篇12

活动内容:大班美术活动《我学大师画格子》

执教人:胶州市机关幼儿园 万晓红

活动目标:

1.欣赏蒙特里安的作品,感受其作品特点。

2.借鉴格子画的特点,设计、装饰T恤衫、提包、帽子等。

3.体验像大师一样创作的乐趣,感受成功的快乐。

活动准备:

1.各种颜色(红黄蓝)、大小、形状不一的及时贴若干,黑色长条的及时贴若干。

2.废旧材料做成的T恤衫、提包、手绢、帽子等若干;卡纸。

3.课件、音乐。

活动过程:

一、欣赏蒙特里安的作品了解其特点

1.演示课件:认识蒙特里安蒙特里安是荷兰的一位著名的绘画大师,他的画与众不同。

2.欣赏蒙特里安的《红、黄、蓝的构成》,引导幼儿观察画中的线条和色块。

提问:画上有什么?是什么形状、什么颜色的?你还发现了什么?剩下的地方是什么?看到这幅画,你有什么感觉?

小结:这就是蒙特里安的画,它叫《红黄蓝的构成》,几个色块、几条线就组成了一幅美丽的格子画,又简单又漂亮!

3. 欣赏蒙特里安的《伦敦构成》,引导幼儿观察其中的线条。

提问:你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它和前一幅画有什么不同?

小结:大师的画中只有几个简单的色块和一些线条,但却让我们联想到很多东西,真神奇!

二、了解蒙特里安绘画风格在生活中的应用,进一步感受格子画简洁、美丽的特点

1.播放课件

幼儿了解蒙特里安的作品在生活中的广泛运用:主要以衣服、裙子、鞋子为主。

2.引导幼儿回想生活中用格子装饰的物品。

提问:在生活中还有哪些东西是用格子装饰的?看一看,我们的周围哪些地方用到了格子?

三、幼儿创作,感受装饰的乐趣

1.师幼共同装饰衣服,让幼儿了解创作的思路。

2.幼儿设计自己喜欢的作品。

要求:

象大师那样运用线条和色块设计衣服、提包,创造性的装饰。

小朋友可以单独做,也可以两人合作做。

分组设计,教师巡回指导,随机点评。

四、幼儿作品分享交流,进行作品表演秀

1.展示幼儿作品,引导幼儿评价作品。

谁来介绍自己的作品?你喜欢哪件作品?为什么?

2.幼儿随音乐展示自己的作品。

《我想》教案 篇13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会认12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过程与方法:

1、鼓励学生运用已有的识字方法识字,并能大胆创新。

2、通过演想自悟,来拓展课文内容,增强对诗歌的理解,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3、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来检查学生识字、读诗的情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学习课文,鼓励学生大胆想象,能续写课文,培养想象力。

2、在学生理解诗的内容的基础上,体会表达的思想感情。

策略与方法:

1、读中感悟

朗读是学生理解课文的重要手段之一,新课标提倡学生以读为主,读中理解,读中感悟,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教师对教材理解把握的深度,并不是学生理解课文的标准和尺度,教学时要始终坚持“浅化理解”的原则,要给学生的读书体会留出余地。不需要教师作无意义的“深刻剖析”,要重视学生读的训练,朗读与理解相结合,体会到什么程度就读出什么水平,读出自己对文章的独特体验。

2、读演结合

表演的过程就是一种形象思维的过程,学生在入情入境的表演中,对故事的情趣有了更深的体验, 在表演之后,让学生带着表演的感受再读课文,完成从语言到思维再到语言的完整的思维过程。

3、童话故事激趣导入,通过自读、我写你猜、看拼音等认识本课的生字,在各种形式的游戏活动中巩固生字。

教学准备:

童话故事或童话故事光盘、生字卡片、课文录音

教学过程:

教师与学生活动过程

设计意图

教学再设计及随笔

一、故事激趣,导入新课

1、播放光盘或讲故事《神笔马良》。问:“你觉得马良这个人怎么样呀?

(学生可能回答:

(1)马良一心一意地帮助别人;

(2)马良为了老百姓能过上好日子而不怕危险;

(3)马良真勇敢

……)

2、如果你是马良,你会用神笔做什么呢?

(发挥学生的想象力,畅所欲言)

3、师:同学们的想象力太丰富了,相信你们的这枝笔会有所作为的!孩子们, 今天,有一位大姐姐,她把自己交给了大自然,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呀?你们想知道吗?(板书:我想)

兴趣是学生积极求知的诱因,由学生喜闻乐见的童话故事导入,学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上课一开始就积极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了,而且还设计了贴近孩子内心的谈话话题,让他们很快进入了情境。

用激励、神秘的语言调动孩子学习课文的热情,同时初步开启他们想象的空间

二、检查预习,识记生字,理解词语。

1、老师给大家5分钟,请同学们打开书自读这首诗,不认识的字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解决。谁先读熟了,告诉老师。

(学生自己读诗歌。遇到不认识的字和读不好的地方想办法解决。)

2、指名读。

师:谁愿意读给大家听一听?师及时表扬读的好的同学和认真听的同学。

(请同学们一边注意仔细听准你不认识的字的读音,一边体会诗歌的韵味。)

教师在评价表上评分。(正确、流利、奖个“小麦克风”)

3、课件出示本课词语:花苞、牵'万缕、湿软、汲取、营养、帐篷、风筝、柔软、生辉、

柳絮

(学生自由读词语,同桌互读)

(指名学生认读、开火车读。)

4、对于个别容易认错的生字,教师可利用与形近字对比的形式,来记忆字形。

汲——吸 缕——楼

(学生认读形近字,给形近字组词。)

5、这些词语,有无不懂的?共同研讨解决。

(学生思考、质疑:(解决策略)

(1)“汲取、柔软、湿软、”读书中的句子,结合上下文来理解。

(2)“柳絮、帐篷”一词试着说一句话。

(其他的词学生可以从字面上理解。)

6、再自由读一遍课文。

7、师问:“读完课文后,你有什么想说的吗?”

(学生整体感知后表达自己的见解。)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好习惯。

培养学生的倾听能力。

识记生字,把握“字不离词、词不离句的”原则,不仅降低了难度,也使学生容易理解字义,体现在语言环境中识字。

通过形近字对比区分,达到识记巩固、准确运用的目的。

词语是理解课文的关键,本环节教师先引领学生扫清生词的障碍,在解决生词的过程中,体现语文学习实践性的特点,运用找一找、读一读、做一做、说一说等方法来解词,丰富了课堂内容。

帮助学生理清文章的大致思路,为更好的学习课文打基础。

三、精读课文,感悟情感(第二课时)

1、指名读课文,自由读课文。

(学生读课文)

2、师:你喜欢哪个小节,就去读哪个小节?读后和小组同学交流你为什么喜欢它?

(小组内交流、讨论,同学之间可以取长补短。)

3、全班交流:你喜欢哪一小节?先读一读,然后说说为什么喜欢?(教师可提示:抓住重点词句来说)

注:学生围绕着课文内容说,也可以通过自己的理解说。(学生之间可以互相补充,也可以提问题)

(教师要抓住亮点给予及时的评价)

(1)如果学生说到喜欢第三节,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望到了什么?”也可以让学生思考:为什么说“蓝天是我的课堂”?

也可以鼓励学生根据第3小节再编一段。

学生各抒己见,不必拘于一格。

(学生说自己编好的那段,其他同学可以补充或提意见。)

(2)有的学生可能说喜欢第一节。教师问:“你觉得和桃树一起悠来悠去,心情怎样呀?

师:“喜欢第一节的同学请你们读一读吧!读出你的心情、读出你的情感!”

(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此时此刻的心情)

(3)有的学生可能喜欢第二节。教师可以追问:“绿色的篷帐是什么呀?作者为什么会用这个词呢?”

(学生齐读。)

(4)有的同学可能会喜欢最后一小节。教师可以问:“你想把自己种在哪里呀?变成什么呀?

(小组讨论后发言。

学生各抒己见。)

4、最后听课文录音。

(学生闭着眼睛倾听并想象课文所表达的内容。)

5、师小结:“我们学了这篇课文以后觉得心情好舒畅呀!你知道诗歌中小朋友的愿望是什么吗?你有自己的愿望吗?”(学生畅所欲言)

语文学习中,理解内容,体验情感,都要以学生的充分阅读为前提,因此,各种形式的反复读,使学生在读中感悟诗歌内容及在听读中识记生字。培养学生在语言环境中自主识字的能力。

给学生自由、主动发挥的空间,由整体向局部递进,来理解诗句的意思,就降低了学习的难度。(学生只要理解大概意思即可,能用自己的话说出来就行)

通过学生的交流,充分发挥学生是学习主人的思想,学生愿意学哪就学哪,尊重孩子的主观愿望,把握尺度,以学定教。使学生在生生、师生的交流与互动中理解课文内容,大胆发挥想象力,创造出富有个性的语言、动作和神态。

培养学生想象力

提高学生的作文和写作的能力。

孩子能够感觉到此时此刻的心情。

再一次发挥学生的想象力,让他们体会到柳树在我的帮助和合作下快速地长大。

启发学生的想象力,让他们在想象的空间里自由飞翔,通过充分的想象帮助孩子们树立远大的志向和抱负。

通过听,进一步体会诗歌的意境。把诗的意境内化成学生自己的感情。

让学生在意犹未尽中深化课文主题,达到充实文本的作用。

四、实践活动,课外延伸

师:《我想》这首诗歌所描绘的景色是美丽的,想象力是丰富多彩的,你能为这首诗歌配上画吗?再写上你创作的诗歌?

(学生可以画画,也可以贴图片,还可以是学生自己想象的,只要是学生喜欢的都可以。)

课外拓展体现了开放性,使学生走出课本,融入生活,学会积累和运用想象,更好的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创造力,使每节课都回味无穷。

五、小组合作,识记生字。

1、教师出示生字卡片贴在黑板上问:“你有好办法记住这些字吗?谁愿意当小老师教教大家?”

(指名教大家记字,学生在教大家记字的时候,教师要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相机指导学生组词和造句)

2、学生独立写字。

应视需要而定抓住有利的时机引导学生进行识字,并不一定非得安排独立的识字环节,此环节设计的目的主要在于反馈学生的识字情况。

不管学生用什么方法记忆也不管方法是否巧妙都应鼓励,因为这些都是经过孩子们思考的个性化的结论。

书写应重视学生良好书写习惯的培养。

《我想》教案 篇14

一、活动目标:

1.能够大胆想象各种飞行的方法,掌握画飞行中的人物的技能。

2.合理布局画面,激发对想象画的兴趣。

二、活动准备:

飞行人和直立人图片、背景图片两张、蜡笔、画纸、课件。

三、活动过程:

(一)调动幼儿已有经验,引导幼儿想象各种会飞的物体或人物。

小朋友你们知道哪些东西会飞?

(二)引导幼儿观察飞行人的动作特征。

1.昨天晚上,我给我的朋友画了两幅画像,看看他们有什么不同?

一个是飞着的,一个是站着的。

2.飞着的和站着的身体的部位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

幼儿回答,教师讲解示范

3.飞行时还会有什么姿势?

幼儿回答,教师(请幼儿及时演示

4.看“播放课件”机器猫在天空中飞呢

5.不行不行!我的朋友还没有还飞不起来!小朋友你们帮帮他,让他飞起来吧?

引导幼儿想像各种飞行的方法。

(三)引导幼儿观察飞行在天空时看到的事物,丰富幼儿绘画的背景。

1.飞呀飞!看看我在哪幅里更象在天上飞?

2.“啊?这棵树怎么了?怎么这么矮?

对比两幅:背景其实这棵树有这么大!

3.看“播放课件”机器猫在天空中飞,看到了什么?

4.如过是你在在天上飞还能看见什么?

(四)幼儿绘画。

1.今天我们就画,我在飞!先想想你准备画你用什么方法飞上天

2.然后在画,你在天上看到的东西。”

3.幼儿绘画时,教师巡回指导。

(五)交流自己的作品,。

1.幼儿展示自己的作品。

2.相互。

3.教师。

《我想》教案 篇15

教材分析:这是一首富有儿童情趣的诗歌。写出了我的小小心愿,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全诗共5个小节,前四个小节结构基本相同。最后一小节虽然只有两行,却是诗歌的精妙之处,写如果飞到遥远的地方,需要和爸爸妈妈商量,一片童趣跃然纸上。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这首诗歌,并背诵,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3、培养学生大胆想象和幻想能力,从而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重难点;

重点:培养儿童丰富的想象力,感受童年生活的快乐。

难点: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激发学生读儿童诗的兴趣。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揭示课题。

一只小白兔头戴草帽在森林里采蘑菇,下雨了,小白兔用草帽当雨伞玩家走。

师:草帽还能当什么?(只生答)

师:你们的想象力可真丰富,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幻想和想象”中的一篇文章《我想》。

二、检测回顾,初步感知。

1、学生自由读,努力做到把诗歌读正确,通顺。

2、课件出示生字词语,检测字词掌握情况。

3、检测读的情况,相机正音。

4、教师范读,生听读思考:诗歌中的“我”有哪些美好的愿望?

5、组织汇报,相机板书。

三、快乐品读,理解诗境,感悟诗情。

品读第一节诗:

①女生读,师生共评。

(听了朗读,我仿佛看到了……如:盛开着的桃花是那么鲜艳、那么美丽。)

②“我”的手儿接在桃树枝上,自己仿佛也变成了桃花,想象一下,桃树枝在春风中怎么悠呀悠的?你感受到桃树枝的自由和喜悦了吗?一起来,小桃树们,悠荡起你们美丽的小手。

③结合课件配着动作重点指导学生朗读“悠啊,悠——”(教师相机评读引趣:啊!我仿佛看到桃树枝正带着一串花苞,牵着万缕春天温暖的阳光,随着风儿悠荡,悠得好轻,悠得好美,多么随意,多么自由自在啊!)

④悠荡的桃树枝引来了那个可爱的小生灵了呢?你听过布谷鸟的歌唱吗?一起来听听。听到布谷鸟的愉快歌唱,桃树枝悠荡得更欢快了,一起动作体验。

⑤在这节诗中,诗人运用了很恰当的动词,你能把它们找出来吗?

⑥是呀,大自然是那么热闹,给我们的生活增添了无穷的乐趣,喜欢吗?能用你的朗读把它表达出来吗?(表演读)

品读第二节诗:

1、男生读第二节诗,想一想,在这节诗歌中,小朋友想象自己怎么样了?

2、读中引导理解“汲取”。

3、把脚丫接在柳树根上的小朋友长啊,长,后来长成什么了?

4、“篷帐”什么意思?你见过吗?做什么用的?

5、再读一读,想象那么多绿色帐篷该多么生机勃勃,多么清新凉爽啊!

品读第三节诗:

1、齐读第三节诗歌。

2、质疑讨论:想一想,你明亮的眼睛装在风筝上,飞向蓝天上,风筝会带着你看到些什么? 为什么说“蓝天是我的课堂”?

3、刚才两个小节,诗人分别“悠哇,悠”、“长啊,长,在这节诗歌中,用的是什么词?为什么用“望啊,望”?(体会动词运用的准确。)

过渡导引品读感悟第四节诗歌:

(1)、师导言引趣:啊,作者的想象多么奇妙啊,他的想象可丰富着呢,他还想变成许许多多事物呢!自由读第四节,说说在这节诗歌中,诗人有什么愿望?

(2)把自己种在春天的土地上可以怎么样?(读出变小花、小草的快乐。)

(3)作者最大的愿望是什么呢?

(4)作者为什么要把自己变成“柳絮和蒲公英”?“柳絮和蒲公英”有什么共同点?(课件出示柳絮和蒲公英的图片,认识、感受特点。并在此基础上引导读好“飞呀,飞——”,感受到要读得悠长才美,才能读出随风飘逸的味道。)

(5)他要飞到的那个“遥远的地方”可能会是什么地方?你猜一猜。

(6)爱幻想的小家伙,你要飞到哪个地方,去那做什么呢?(引发幻想)

(7)飞到“遥远的地方”还要注意什么?

(8)从“和爸爸妈妈商量商量”里可以看出小作者是个怎样的孩子?

(9)除了爱父母外,你从那么多想像中还感觉到作者还爱什么?

(引导体会,相机板书:爱生活,爱大自然。)

四、配乐朗读,体味情感。

1、多么清新可爱的一首诗歌呀,让我们一起再来美美地读一读。

2、师点拨(配乐)引读:在那桃花盛开的春天,“我”想象自己的小手安在了桃枝上……(读第一节);旭日下,和风中,垂柳拂岸,“我”想象自己的脚丫接在柳树根上……(读第二节);春天是放风筝的季节,蓝天白云,风筝飘飞,给人们带来多少欢乐,“我”把自己的眼睛装在风筝上,体验春天的快乐……(读第三节);阳春三月,绿草成茵,花繁似锦,“我”把自己想象成了大地……(读第四节);我是个向往自由的孩子,也是听话的孩子……(读第五节)。

(这一环节注重朗读训练,并正确引导学生进行合理的评价,使学生在评价中,逐步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五、拓展延伸,仿写诗歌。

1、师导:读了这首有趣可爱的儿童诗后,同学们的思想大概已经像小鸟一样,飞呀飞,飞到那奇异的想象世界,在那里自由的飞翔了。那就让我们也来模仿课文一、二、三节的写法,也试着编一编,把我们的奇思妙想用诗歌记录下来吧。

只要找到窍门,我们也可以当小诗人。作者的小窍门是什么?大家看看每一节诗,写的是哪个季节的想象,自己身体哪个部位的变化,有什么变化?

2、生讨论交流:春天还有那些可以进行想象的?夏天、秋天、冬天呢?

(春天的桃花、柳树、风筝,还有充满绿意的大地启发了作者的想象,那么,春天的细雨、燕子,夏天的荷花、小溪和鸣蝉,秋天的桂花飘香,冬天的雪,都可以启发我们想象。还有干旱的大地、混浊的河流、沙尘暴,社会治安、国家安全等也可以触发我们的想象。请同学们选择一个事物作为想象的凭借,然后展开想象,并把它写成一首小诗。)

3、学生放飞想象,自由仿写。

附板书:

手儿—接—桃树枝 悠

我想  脚丫—连—柳树根 长  (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

眼睛—装—风筝上 望

自己—种—土地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