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学教案 > 小学教案 > 五年级教案 > 五年级语文上册教案【优秀14篇】正文

《五年级语文上册教案【优秀14篇】》

时间:

通过优质的语文教育,我们能够培养出具有独立思考、创新意识和终身学习能力的优秀人才,为社会构建和谐、进步的文化环境。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五年级语文教案上册,供大家参考学习。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以下是编辑小月月为大伙儿收集的14篇五年级语文上册教案,欢迎参考阅读。

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正确认读要求会认的生字,掌握要求会写的生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布达拉宫雄伟壮丽的建筑和浩瀚繁富的收藏。感受本文色彩华丽,词汇丰富的语言表达特点,积累语言,丰富语感。学习搜集并整理有关布达拉宫的资料,培养学生搜集并运用资料的能力。初步了解列数字和打比方的说明方法。

2.过程与方法:用画面引导学生去描述自己的感受,创设教学氛围。导读课文,梳理字词,整体感知,沥青结构。揣摩美点,发挥想像,感受美好,体会情感。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布达拉宫雄伟壮丽的建筑和浩瀚繁富的的收藏,理解布达拉宫无法估量的价值。

重点难点:

感受布达拉宫雄伟壮丽的建筑,感受本文色彩华丽,词汇丰富的—语言表达特点。

教学准备:

有关布达拉宫的知识和图片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1.师:西藏自治区的首府,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古城,市内玛布日山上有建筑宏伟的布达拉宫。请大家跟着老师一起神游拉萨,神游布达拉宫,去领略它与众不同的美吧。老师首先给大家带来了一组精美的图片,我们一起来欣赏。(课件出示)

2.出示相关图片。(学生观赏)

3.学生用一句话描述自己的第一感受。

4.师:今天我们要走进能给我们带来更美妙的感受课文——《布达拉宫》。(学生齐读课题,教师板书课题)

那么通过同学们课前预习课外的收集,你对布达拉宫有那些初步了解呢?(指名说)

二、读文识字

1.师:下面同学们快速打开语文书30课,自主读文,要求:在预习基础上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能做到吗?(能)这篇课文出现生字新词特别多,如果你有读不准,或读不通的可以请教老师也可以借助工具书来解决。

2.检查课文

师:刚才大家在下面读的非常认真,现在我想请10位同学分段来朗读这篇课文谁想读给大家听。(指名读)师:其他同学认真听辩如果他有读错我们及时帮他正音。

3识字学词

①师:课文我们读流利了,那文里出现的这些生词你们都认识了吗?那好我来考考你们,(分组出示)指名读(凹凸蔚蓝清澈吉庆恬静金册金匾隆起砌筑距今金属宗教)

②理解

师:生字新词大家学的快,读的准,那在这些生词里边你有没有不理解的,提出来我们大家帮你解决。预设:恬静:安静,宁静

吉庆:吉祥

金匾:①上面提着作为标记或表示赞扬文字的'长方形木牌

金册:装订好的本子。

宗教:简单的说宗教是一种信仰,它有一定的组织,定期搞一些礼仪或活动,形成一定的文化(例如;建筑,绘画,宗教音乐等)

三、再读课文,感知大意

师:理解了这些生词,再去读文,相信大家一定会有更深的体会。老师知道你们爱读书,但爱读又要会读书。有位专家说“会读书的人能把一篇文章读成一句话。”那你们想不想成为会读书的人(想)。下面请同学们认真朗读课文,想想这篇课文能用文中的哪句话概括出来?

1.生自读课文

2.集体交流

(指明说)

课件出示(布搭拉宫不仅外表令人叹为观止,还是一个宝物荟萃的博物馆)

师:从这句话中我们可以知道,作者是从哪方面介绍布搭拉宫的(外表令人叹为观之,是一个宝物荟萃的博物)

理解:叹为观止:指赞美看到事物好到了极点。

宝物荟萃:宝物,非常珍贵的东西。荟萃,聚集到一起。

3.小结:那布搭拉宫的外表怎样令人叹为观之,它里面又收集着那些珍贵的文物,下一节课我们再一起走进布达垃宫,一同在把课文读长读深。

四、作业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细读课文,品悟“美景”。

1.师:这节课我们先来感受布达拉宫独特而美丽的景致。体会美景需要用心去感悟,作者就从不同的角度用心观察布达拉宫。他看到了怎样的画面呢?

2.指明读第2.3自然段。

3.学生研读课文,找出相关的内容并交流。

教师小结并板书:

远看:布达拉宫凌空屹立,金光四射,巍峨壮观。

仰望:宫殿层层叠叠。红白相接。错落有致作者还用了一个比喻句,形象地把布达拉宫的结构特点展示了出来,可谓独具匠心”(展示图片)

师:多么别致的布局啊,让我们想像着这美好的景致,美美地读仪读第1,2自然段。

4.师过渡:布达拉宫的景致令人称奇,让人震撼。接下来让我们细细的研读第3-6自然段,在有所触动的语句旁作好批注。

5.学生小组交流感受。

6.集体交流后教师小结:整个宫殿倚山就势布列在山坡之上,面积庞大,墙体风格迥异,白黄红各有象征意义,高高耸立,叹为观止,在蓝天白云的衬托下让人神往,更让我们领略到佛教的韵味。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读出美感,读出意味。

7.学生齐读2-6自然段。

二、细读课文,体会“价值”。

1.师:令全世界人们赞叹的不仅仅是布达拉宫建筑的雄伟富丽。

(出示图片)让我们再一起走进这湛蓝澄澈天宇下的布达拉宫,来一起欣赏那令人称奇的文化宝藏。

2.学生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读7-10自然段。

出示思考题:

(1)“浩瀚的经卷”中“浩瀚”说明了什么?为什么说是“最珍贵”的?

(2)为什么说五世达赖灵塔内珍藏的珍珠是最神奇的?

(3)由“无所不包,无所不容”可以看出什么?

学生思考并讨论,教师小结。

3.学生齐读第7-10自然段,用心体会布达拉宫的“神奇瑰宝”。

三、拓展延伸,深化感悟。

1.师:此时此刻,站在布达拉宫面前,你觉得你看到的布达拉宫的美和你看到的江南水乡,黄土高坡等地的美一样吗?请说说你的感悟。(学生畅所欲言)

2.学生为布达拉宫写一则宣传语。

学生写,教师巡视,学生交流后,出示一些范例,学生齐读。

3.师小结

四、选择家乡的一处名胜古迹写一段话,向人介绍。

板书设计:

布达拉宫

外观------------叹为观止

五年级语文教案上册 篇2

1、通过朗读课文,把握课文记叙的主要内容。

目标设定

2、通过默读、速读,概括事例,理清记叙的顺序。

3、通过与冰心老人“对话”,激发读书兴趣,引导学生养成热爱读书的好习惯,提高学生分析能力。

学习重难点 学习准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冰心资料 学生学习过程

自主学习:(自学)

教师导学过程 一、揭题导入新课 导语:

【板书课题】 今天就让我们走进冰心的语言,去结识一下这位爱读书的女子吧!

齐读课题。,你从课题中知道

二次备课

1、读准音,在文中圈画应积累的词语,查什么?通过预习你了解到什字典,正音、释义。

么?你还想知道什么?

2、读顺文,能够流畅、清晰地朗读课文。

3、读懂意,指文章大意,并能够指出不同在学案上给出方法,实效指时期的不同书本带给作者的影响。

导。

课前观看学案,总结、发现、梳理问题。

合作交流:(互学)

小组长检查,汇报学案的内容。 展示点评:(群学)

请同学们快速浏览全文,阅读后完成:

1.读准字音;

2.注意句子通顺、连贯 思考:

小组展示字词学习的情况,展示课文的朗1.梳理文章结构 :理解了文章的顺序,我们看一看文章分为几个部分? 明确:

三、 学生展示交流、

1、本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从题目中思师归纳讲解。 考)冰心奶奶读书的体会是什么?(或她 对我们少年儿童的读书有怎样的建议?)课文重点写了这句话的哪个内容? 明确:

2、冰心奶奶介绍自己读了哪些书?觉得怎么样?(请同学在文中圈画作者回忆了幼时、少时哪些读过的书。) 明确:

3、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来回忆幼时、少时读书经历的?(在文中圈画表明顺序的词语。) 明确: 学习内容

课题

长春版 六年级上册 忆读书 第二课时

设计者 周节

1、通过朗读美文,了解冰心散文的艺术特色,品味平实、生动、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目标设定

2读好书”有比较透彻的理解。

3、联系生活实际,深入理解“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的意义,交流读

学习重难点 学习准备

1. 重点:品味本文平实、生动、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2. 难点:通过与冰心的“对话”,体会读书的好处。 课件

教师导学过程

二次备课

学生学习过程

复习导入:

1.指名有感情朗读。 2.提问:上节课我们听冰心老人给我们讲了她读书的感受,哪位同学说一说这个感受是什么?( “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前面我们已经整体把握了文章的内容,这节课我们来探讨读书到底有哪些好处?怎样做到多读书,读好书? 互学:

1、通读全文回答:作者之所以喜欢读书,是因为读书好。读书

有哪些好处呢?请你试着概括。作者说“我永远感到读书是我生命中最明确:

大的快乐!”结合自己的读书经历,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和体会。

引导学生结合课题,回顾上节课的学习内容,说说这篇课文主要内容。

2、“多读书”表现在哪些方面?明确: 明确:

3、细读12-13段回答:

品味语言

本文的语言平实自然,如话家常。作者

作者说要“读书好”,那怎样才是个对书非常有感情的人,你从文中哪能得到一本好书? 明确:

些词句能感受到这种感情?

例:“一谈到读书,我的话就多了。“一……就……”好处:

比较之后,作者喜欢读哪一类的悲惨。) 书?(请从原文中找句子来朗6.指导朗读 读)

总之,作者认为怎样的书才算是一本好书呢? 明确:

1、请你搜集关于“读书”的格言警句。2、迁移活动:有感情地齐读、享受冰心的美文。 冰心妙语录一:

爱在右,同情在左,走在生命的路的两旁,随时撒种,随时开花,将这一径长途,点缀得季花弥漫,使穿枝拂叶的行也不是悲凉。――冰心

语录二:成功的花,人们只惊慕她现时的明艳!然而当初她的芽儿,浸透了奋斗的泪泉,洒遍了牺牲的血雨。――冰心《成功的花》

忆读书 冰心

能感染人、陶冶人

板 书 设 计

有助于写作 读书体会

有助于提高人的品德修养

多读书:从七岁开始读书至晚年仍在“读万卷书”

读好书:会挑选、比较

教 学 随 笔

读书好 能扩大知识面

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教案 篇3

学习目标

1、通过讲述读书故事、交流读书体会、介绍采访心得、开展辩论等活动,促进学生养成多读书读好书的良好习惯。

2、根据开展活动的情况,选择一个角度进行习作,

3、学习运用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练习修改自己的习作。

课前准备

1、自由组成小组开展“我爱读书”综合性学习活动。

2、感受阅读的快乐。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明确目标

师:在这次“我爱读书”综合性学习活动中,大家一定有不少收获吧?今天,我们就来交流一下。

(1)组内讨论,人人参与

1、小组开展了哪些活动,有什么收获呢?请同学们在组内交流。

2、组内交流。教师巡视检查、督促,

(2)全班互动,交流评价

1、先集中分享各自的读书故事,再引导学生交流别人的读书经历。

2、你对谁说的话有同感?学生自由交流评价,感受阅读的快乐。

(3)开展辩论。启迪思维

全班互动,交流评价

①提示互动内容:

1、《窃读记》中的小女孩,在书店里品味了“窃读”的快乐,在你的读书经历中,有什么样的故事和大家一起分享呢?

2、《小苗与大树的对话》中的小女孩,在对长辈的访谈中获得了读书的启示。如果你采访了身边爱读书的人,你可以和同学交流采访的经过,谈谈采访的心得体会

②全班互动。

1、以小组为单位在全班介绍,小组成员互相补充。

2、你对谁说的话有同感?学生自由交流评价,感受阅读的快乐。

开展辩论,启迪思维

①人们常说:“开卷有益。”但也有人说:“开卷未必有益,看了那些不健康的书反而有害。”你对这个问题怎么看?请同学们摆事实、说道理,咱们可以展开一次辩论。

②学生分成正、反两方展开辩论,教师及时指导、点拨。

师总结:好书会像营养品一样滋润我们的心灵,像朋友一样陪伴我们的人生,像窗户一样打开我们的世界,给我们力量、勇气和智慧。我们有什么理由不和好恶书交朋友呢?让我们养成爱好阅读的习惯,一生都与好书相伴吧!

二、阅读提示。明确要求

1、教材中提供了三个可供选择的活动角度:

⑴说写自己在读书经历中的故事读书故事;

⑵交流采访经过和体会,整理采访记录采访记录;

⑶围绕“开卷是否有益”展开辩论,再写下经过或自己的看法。记一次辩论活动。

2、激发兴趣

在口语交际课上,同学们通过讲述读书故事、交流读书体会、介绍采访心得、开展辩论等活动,体会到读书带给我们的乐趣。大家的发言都各有见地。把你们交流的内容进行加工整理,写下来就一定会成为一篇篇佳作。下面就请大家选择一个角度,把自己感受最深的内容写下来吧!

3、点拨写法

三、试写初稿,反复修改

1、学生进行习作,教师对有困难的学生进行个别指导。

2、学生完成初稿后,自己认真进行修改。

3、组内互读互改,提出修改建议。

4、按照小组同学的建议,再次修改自己的习作。

5、朗读佳作,共同赏评

每小组推荐一至两名同学,分别朗读各自的习作,可以是全文,也可以是片段。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赏析。

四、再次修改自己的习作,满意后抄写在作文纸上。

五、习作

1.提出习作要求

以“记一次“为题写一篇文章。

2.确定习作范围,补充题目

在本单元活动中,学生有很多经历,读书、采访、交流、辩论、讲故事??相信在这些经历中一定有学生觉得印象深刻的。学生可以选择其中一个进行描写。

3.讲评

很多活动都是学生亲身参与的,可以有不同的感受。

讲评中注意对活动过程的描写,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经历参与评价;注意对语言的评价,抓住学生用的准确的语句进行积极评价;抓住学生独特的感受进行积极评价。

新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篇4

教学要求

1、理解格罗培斯设计的最佳路径融入了以人为本的理念。

2、学习格罗培斯严谨认真的工作态度,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3、会认读本课的生字。

4、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格罗培斯设计的最佳路径融入了以人为本的理念。学习格罗培斯严谨认真的工作态度,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教学准备:搜集设计大师格罗培斯的资料。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谁来介绍一下格罗培斯,学生结合资料,教师补充。

二、检查预习情况。

1、指名朗读课文,看读得是否正确流利。

2、认读生字新词。

三、初读课文,理解内容:

1、指名读课文。

2、课文什么地方给你留下的印象深刻?

四、细读品味,感悟最佳途径。

1、格罗培斯之所以设计出最佳路径靠的是什么?

2、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品读、思考。

3、小组合作学习,交流,谈论。教师巡视指导。

4、全班交流学习。

(1)他严谨的工作作风。从建筑学中最微不足道的一点——路径设计却让他大伤脑筋。已经修改了五十多次,没有一次是让他满意的。这2句话中细读品味。

(2)因为老太太的做法给了他创作的灵感。抓住:漫山遍野、绵延上百里等词语体会格罗培斯受到的启发。

(3)引导学生体会“以人为本”就是以人为中心,把人摆在第一位的做法。

五、拓展延伸

根据自己的感想创作名言。

六、作业:完成同步

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生字,掌握多音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主要内容,体会作者悟出的道理。

3.学习一些读书和习作的方法。

教学重点

1.认识生字及多音字,掌握重点词语。

2.把握主要内容,体会作者悟出的道理。

教学难点

读懂课文内容,结合自己的课外阅读和习作实际体会“长生果”的寓意,并学习作者的读写方法。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设计

一、设疑导入(出示课件2)

1.同学们,我们看题目,“长生果”是什么呢?带着疑问,让我们走进课文去看看吧。

板书:我的“长生果”

2.齐读课题,你想知道什么问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出示课件3)

1.带着问题自读课文,看一看刚才提出的问题找到答案了吗?

2.同桌互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课文,相互评价。

3.参考阅读提示中的问题和方法,再读课文,把感受最深的地方多读几遍,在旁边做批注。

三、细读课文,深入理解(出示课件4)

1.作者写了少年时代读书和写作的哪几件事?从中悟出了什么道理?

板书:小画片、连环画、文艺书籍、中外名著

重点回忆了两次作文的构思与写作的经历。得出了一些道理:

①作文,首先构思要别出心裁,落笔也要有点与众不同的“鲜味”才好。

②作文,要写真情实感;作文练习,开始离不开借鉴和模仿,但是真正打动人心的东西,应该是自己呕心沥血的创造。

板书:别出心裁真情实感

2.反复读一读作者列举的两篇作文,想一想:你是怎样理解作者悟出的道理的?你在自己的写作中有过类似的体会吗?(出示课件6)

板书:写作方法和读书方法——博览群书,入情入境,做读书笔记,会借鉴运用等。

四、精读课文,体会情感

由揭示课题内容引入。

①通过刚才的交流,你理解为什么把书比作“长生果”了吗?(出示课件7)

长生果,指营养极其丰富。将书比喻为“长生果”,意思是书是人类的精神食粮,是人类文明延续的营养。作者就是在书的引领下写作越来越成熟的。

②你是从哪里感受到作者对书的特殊情感的?(出示课件8)

板书:津津有味废寝忘食如醉如痴这些词语可以体现出作者对书的特殊情感。

师总结:

看来书真正是全世界的营养品啊!即使多年之后品味读书的味道,还是这样让人心醉。让我们再读读课文,体会那种读书的乐趣吧。

五、品读语言,学习积累(出示课件9)

读了多遍课文,你发现作者在运用语言上有什么特点?

1.生动的比喻。

2.恰当的词语。

六、联系实际,升华感情

说一说你在读书中的故事,以及你在书中的收获。

七、布置作业(出示课件10)

1.抄写文中优美的词句,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2.把自己在读书中的收获写成一个小片段。

教学反思

1.这篇文章语言优美,词汇丰富,道理浅显易懂。在教学过程中,我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主动性,让他们在自学的基础上把握课文内容,解决基础知识,然后引导学生通过把握重点句子的方式来深入理解内容,取得良好的效果。

2.拓展延伸的教学中,我引导学生运用这节课所学的知识,所获得的感受,进行习作练习,这样既能梳理所学的知识,使其系统化,又能指导学生习作,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美中不足的是在教学中,我没有注重对学生合作意识的培养,希望在今后的教学中有所改进。

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①通过讲述读书故事、交流读书体会、介绍采访心得、开展辩论等活动,增强学生的表达、倾听和与他人交往沟通等能力,促进学生养成多读好书的良好习惯。

②根据开展活动的情况,选择一个角度进行习作,学习运用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练习修改自己的习作。

教学重点

根据开展活动的情况,选择一个角度进行习作,学习运用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

教学难点

根据开展活动的情况,选择一个角度进行习作,学习运用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

教学准备

教师活动预设

执教者个性化调整

教学环节

一、铺垫孕伏.

二、探求新知

三、实践应用

四、全课总结

五、拓展练习

六、作业

第一课时 口语交际

激发兴趣,明确目标

同学们,一本好书,蕴含着丰富的知识和美好的情感。阅读一本好书,就是跨越时间和空间,同睿智而高尚的人对话,这是多么美妙的事情呀!在这次“我爱读书”综合性学习活动中,大家一定有不少收获吧?

今天,我们就来交流一下。

组内讨论,人人参与

①你们小组开展了哪些活动,有什么收获呢?请同学们在组内交流。

②学生在组内交流。教师巡视检查、督促,要求人人发言。对个别表达、交流有困难的学生,可采用个别辅导或同学互助的方法,让其发言。

③互听互评,互相修正,共同提高口语交际水平。

④推荐代表参加全班交流。为了使代表的发言能取得好的效果,小组成员可集体出主意、想办法,使发言的内容更全面、更精彩。

全班互动,交流评价

①提示互动内容:

《窃读记》中的小女孩,在书店里品味了“窃读”的快乐,在你的读书经历中,有什么样的故事和大家一起分享呢?

《小苗与大树的对话》中的小女孩,在对长辈的访谈中获得了读书的启示。如果你采访了身边爱读书的人,你可以和同学交流采访的经过,谈谈采访的心得体会。

②全班互动。

以小组为单位在全班介绍,小组成员互相补充。

你对谁说的话有同感?学生自由交流评价,感受阅读的快乐。

开展辩论,启迪思维

①人们常说:“开卷有益。”但也有人说:“开卷未必有益,看了那些不健康的书反而有害。”你对这个问题怎么看?请同学们摆事实、说道理,咱们可以展开一次辩论。

②学生分成正、反两方展开辩论,教师及时指导、点拨。

③师总结:好书会像营养品一样滋润我们的心灵,像朋友一样陪伴我们的人生,像窗户一样打开我们的世界,给我们力量、勇气和智慧。我们有什么理由不和好书交朋友呢?让我们养成爱好阅读的习惯,一生都与好书相伴吧!

第二、三课时 习作

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在口语交际课上,同学们通过讲述读书故事、交流读书体会、介绍采访心得、开展辩论等活动,体会到读书带给我们的乐趣。大家的发言都各有见地。把你们交流的内容进行加工整理,写下来就一定会成为一篇篇佳作。下面就请大家选择一个角度,把自己感受最深的内容写下来吧!

阅读提示,明确要求

①学生默读提示,划出习作内容。

②出示习作内容:读书故事;采访记录;记一次辩论活动。

试写初稿,反复修改

①学生进行习作,教师对有困难的学生进行个别指导。

②好文章是改出来的!请同学们完成初稿后,自己认真进行修改。

③组内互读互改,提出修改建议。

④按照小组同学的建议,再次修改自己的习作。

朗读佳作,共同赏评

每小组推荐一至二名同学,分别朗读各自的习作,可以是全文,也可以是片段。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赏析。

誊写作文,制作小报

①再次修改自己的习作,直到满意后抄写在作文本上。

②整理习作和资料,小组合作办一期“读书乐”为主题的手抄报。

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教案 篇7

教学目标:

1、自主学习生字新词,用自己喜欢的方式理解“斗兽场、奴隶、残杀、连滚带爬”等词语;进一步把握剧本的特点;对奴隶制社会及斯巴达克起义有所了解。

2、分角色朗读课文,从罗马贵族的'残忍与斯巴达克的英雄气概两方面来概括课文主要内容;学习从人物的语言、神态、动作了解人物的内心的方法。

3、感受奴隶们的悲惨命运,感悟斯巴达克勇武、富于反抗精神的英雄形象。

教学重点:

分角色朗读课文,从罗马贵族的残忍与斯巴达克的英雄气概两方面来概括课文主要内容;学习从人物的语言、神态、动作了解人物的内心的方法。

教学难点:

感受奴隶们的悲惨命运,感悟斯巴达克勇武、富于反抗精神的英雄形象。

教学准备:

老师:课件、上网了解故事背景和斯巴达克的有关内容

学生:预习课文、查找资料并了解斯巴达克

教学过程:

一、导入学习

1、介绍背景

师:两千多年前,罗马是奴隶制社会。罗马人征服别的国家,就把当地居民变成奴隶。奴隶被称为“会说话的工具”,他们是主人的财产和商品,没有任何权利,连子女也属于主人。奴隶不受法律的保护,奴隶主可以任意杀死自己的奴隶而不犯罪。

在罗马城里有斗兽场,(媒体出示图片)所谓“斗兽场”是一种专供奴隶角斗手或野兽角斗的特种竞技场。奴隶主让奴隶带着脚镣做各种苦役,把壮最骁勇的挑出来做“角斗手”,放在斗兽场里强迫他们相互角斗或是同野兽搏斗,供奴隶主娱乐。这种角斗极其野蛮残酷,角斗结果“角斗手”全部死亡或留下最后一个人。

说明

由于课文所写的故事发生在两千多年前的古罗马,距离学生非常遥远。因此,在学习课文前有必要将故事的背景向学生作一下介绍。这样既可以让学生对“奴隶”、“斗兽场”有所了解,帮助学生理解课文思想内容,认识奴隶起义的必然性,又拉近了学生与文本之间的距离,为下面的学习做铺垫。

2、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个关于他们的故事。(媒体出示课题)

3、质疑。

二、整体感知

1、师:默读课文,一要把课文读正确,二要注意这是一个课本剧,边读边思考它的写作形式有哪些特点。

2、交流指导学生读准“栅栏”、“俘虏”的读音。

3、师小结:一般在开头说明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和剧中人物、布景等,然后写人物的对话。括号里是对人物动作、语气、神态的描写,在读时要联系起来阅读与思考,展开想象,揣摩人物的内心活动,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4、师:剧中主要写了哪两类人?(一类是斯巴达克和其他奴隶;还有一类是贵族,包括司令官、贵夫人和许多观看的贵族男女。)

板书:贵族斯巴达克

5、师:再轻声读课文,思考:这个课文剧主要写了什么事呢?

(媒体出示)贵族们在斗兽场看( ),还看( ),结果( )。

6、交流。

说明

学生之前也曾接触过独幕剧,通过初读,一是引导学生复习剧本的特点,从而指导这类课文的学习方法;二是帮助学生梳理剧本的脉络,了解故事的主要内容,为进一步学习做好准备。

三、研读课文

1、师:斯巴达克和贵族各给你留下什么印象?在文中找找句子读一读,品一品。

2、交流对斯巴达克的印象

(1)(媒体出示句子)

他们拿我们不当人,整天逼我们做苦工不算,还要叫我们互相残杀,给他们当把戏看。难道你们愿意跟我拼命,给他们看着好玩吗?

弟兄们,我们都是一样的人,是不是?

奴隶?不!罗马人不是我们的主人,是我们的仇人!

我们要报仇!要把他们杀死!弟兄们!一齐来反抗!

弟兄们!动手!

不愿做奴隶的人们!起来!

(2)师:斯巴达克说“拿我们不当人”,说这话时的神态是怎样的?(“咬着牙,狠狠地说”的)

(3)师:从他的语言、神态可以看出他的内心充满了对奴隶主的仇恨,对自己所处的奴隶地位的强烈不满。表达了他对奴隶主的刻骨的仇恨。

板书:反抗

勇武、富于反抗精神

通过品读体会斯巴达克对贵族的恨和勇于反抗的英雄气概。(指名感情朗读,男生读。)

3、交流对贵族的印象。

(1)师:斗兽场是什么地方?现在呢?说明什么?

抓住关键词句感受斗兽场是“兽”斗的地方,现在是人与人之间斗,必须有人死,贵族把奴隶当作动物。而且要他们拿武器,自相残杀,体会贵族的残忍。

(2)(媒体出示图片)引导学生看看贵族这些人的表情以及说的话,进一步体会贵族的残忍。

(3)师:奴隶的生命犹如一根草根,他们赤手空拳打狮子,用武器互相残杀,这惨不忍睹的一切在奴隶主贵族眼里,不过是“好看”而已。

板书:残忍

4、分角色读。(包括括号里的内容)

5、概括全文。

说明

这一板块引导学生把多种表达形式联系起来阅读和思考,展开想象,在大脑“屏幕”上演戏、看戏;同时,从人物的语言、神态、动作中了解人物的内心活动,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另外,适时地补充图片,能让学生更加深刻地感受到贵族的残忍。

四、复习巩固

1、再分角色读人物的对话。

2、(媒体出示句子)对于斯巴达克在起义中表现了英勇的斗争精神和卓越的军事才能,马克思称他是“古代无产阶级的真正代表”;列宁说:“斯巴达克是大约20xx年前一次奴隶起义中的一位最杰出的英雄。”

五、拓展作业

1 、抄写词语

奴隶铁栅栏绊倒锁链俘虏残杀报仇连滚带爬

2、找好朋友分角色排课本剧。

说明

通过因特网让学生进一步了解斯巴达克的故事,体现了课堂教学的延伸。

板书设计:

奴隶英雄

贵族斯巴达克

残忍反抗

勇武、富于反抗精神

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教案 篇8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学会审题,明确写作对象。

2、掌握描述物品的方法,并运用到写作中。

3、叙事要做到内容具体,感情真挚。

教学重点:

学会审题,掌握通过外形、颜色、功能等方面介绍物品的方法,并能实际运用。

教学难点

叙事要做到内容具体,感情真挚。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同学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心爱之物,你的心爱之物是什么?把它呈现给大家吧。

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要想把自己的心爱之物介绍给大家,就得掌握一些描述的方法。现在,老师先给大家做一些提示:

1、它的样子:形状、颜色、数量、光泽、质地

如玩具熊:它是棕色的,胖胖的,两只眼睛圆圆的,好像会说话的样子。它坐在沙发的角落里,静静地注视着我们,那样子可爱极了。

2、它的特点:

特点就是这件事物不同于其他的地方,每种物品都有自己明显的特点,比如外形、用途等,所以,如果要想让自己的物品与众不同,就一定要抓住它的特点。

3、你和它之间有意义或有趣的事情:

你和心爱之物发生过什么难忘的事?比如,你的小闹钟,有一次,你赖床的时候,它硬是把你叫起来,所以,你上课就没有迟到。从此以后,你就再也不赖床了。

4、你对它的感情:

选择这件物品,一定是你“心爱”的,写作的时候,一定要把这种感情写进去。

三、小游戏

一个人说一件物品,另外一个人猜。

四、写作提纲:

第一步:起一个好听的题目。

第二步:点出你的心爱之物是什么。

第三步:描写心爱之物的外形、特点等。

第四步:写出你和它之间的趣事或有意义的事。

第五步:结尾,点题。

五、范文

我的心爱之物——字典

我有一个心爱之物,那就是字典!这本字典是我姐姐送给我的。它已经伴随我4年了,我一直把它保护得很好,每天都会去关照它一下!

我的字典外观可漂亮了!字典的封面大部分是红色;左右两侧有绿、黄、蓝三种颜色组成的,上面还印着四个白色的大字:“新华字典”。这本字典长13厘米;宽约9厘米;厚3厘米。字典的价钱约12元,可它的价值远远高于它的价钱。

这本字典虽然这么小,可是它的作用可大了!

有的时候,我遇到的字只知道拼音,可不知道它的写法,我就用音序查字法从字典里寻出它的芳踪;有时候看到不会读的字,我就用部首查字法在字典中找到它的倩影。不仅如此,我还能在字典里查出数学的、历史的、地理的……等等很多方面的知识。啊,别看字典这么小,它的肚子里藏了这么多东西,真是让人既惊讶,又佩服!

字典那样默默无闻,无私奉献,我的老师不就像它一样吗?看,老师就像一座知识的宝库,让我们随意获取;老师就像甘甜的清泉,滋润着我们。我喜爱字典,更喜爱我的老师。

这就是我的好伙伴——字典,它给了我很大的帮助。希望这本字典能永远陪伴我!

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篇9

教学目标

1.学习课文借助具体事物抒发感情的方法;

2.通过句子的对比,找出句子在描写事物的方法上有何相似之处,掌握对比的修辞手法;了解什么是“一词多义”,学习如何正确把握词语的意思并造出符合词义的句子;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把握七言绝句的朗读节奏;了解诗人李白;理解并背诵《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体会老朋友分别之际难舍难分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1.学习本文借助具体事物抒发感情的方法;

2.了解什么是“一词多义”,学习如何正确把握词语的意思并造出符合词义的句子;

3.理解并背诵《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体会老朋友分别之际难舍难分的情感。

教学准备

1.收集有关“一词多义”的词语;

2.学生查找相关诗人李白的资料。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谈话导入)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习了本单元的4篇课文,今天,我们将学习语文园地一的内容。(板书:语文园地一)

2.请同学们先回忆一下,本单元的4篇课文,都是在写什么的?(写事物)仅仅是写事物吗?是有没有其他内涵?(蕴含作者浓浓的感情,引发作者深深的思考)

二、交流平台

1.既然同学们已经发现了我们本单元的课文都是写事物,并且通过对事物的描写,或蕴含作者浓浓的感情,或引发作者深深的思考,那么现在,请同学们齐读一下【交流平台】中第2.3位同学说的话,并回顾《白鹭》和《珍珠鸟》两篇课文,想一想,这两篇课文是如何通过具体事物抒发感情的。把你的发现与周围的同学交流一下。

2.交流完毕,请学生自由发言,说出自己的发现。

(《白鹭》一课通过描写白鹭的外形特点及生活习性,表达了作者对白鹭平凡之美的赞美和对白鹭的喜爱之情;《珍珠鸟》通过描写珍珠鸟由怕人到亲人的经过,表达了作者对珍珠鸟的喜爱及抒发了人与动物之间的美好情感。)

三、深入探究

1.思考:在我们平时的学习中,总会用到类似通过具体事物抒发感情的手法,比如:妈妈包的饺子,饺子里蕴含着母亲对孩子的爱。还有没有同学能够举出其他的例子呢?(梅花——不畏寒冷,喜欢在冬天开放,常比喻那些品格高尚的人;蜡烛——燃烧自己,照亮别人)

2.学习完【交流平台】这一板块的内容,现在,我们来研究一下修辞手法。请同学们看【词句段运用】的第一题,齐读句子并说说它们的相同之处。

①句子有什么相似之处?(用某种事物与其他事物作比较)

②这样写有什么好处?(更直接地突出所描写事物的特点)

③这种通过比较来描写事物的方法,在修辞手法中叫做什么?(板书:对比)

④请用对比的修辞手法造一个句子。

四、小结

通过这节课,我们回顾了本单元的课文内容,我们学习了如何通过具体事物抒发感情的方法,还掌握了一种修辞手法叫做(对比),在以后的写作中,同学们可以大胆运用这些方法技巧,来给我们的文章增加亮点。

板书设计

语文园地一

通过具体事物抒发感情(妈妈包的饺子、梅花、蜡烛等)

修辞手法对比(更直接地突出所描写事物的特点)

第二课时

一、回顾旧课,导入新课

1.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如何通过具体事物抒发感情的方法和一种修辞手法叫做(对比),那么这节课,我们来学习另一个新的知识点。请同学们到课文p14【词句段运用】的第二题。

2.比较例题中的加点词语,你发现了什么?学生交流。

(这些词语在不同的语境中有时意思是不同的。)

3.①读第1、2句,说说这两个“开辟”的意思有何不同?

(第一个开辟是开创的意思,第二个开辟是开发的意思)

②读第3、4句,说说这两个“姿态”的意思有何不同?

(第一个姿态是指物体呈现的样子,第二个姿态是风格、气度的意思)

4.像这种在不同的语境中意思不同的词,我们叫做“一词多义”(板书:一词多义)

二、结合理解,深入运用

1.下面我们用课文中的温和来造两个句子,注意结合不同的词义。学生完成练习,自由发言分享。

2.那么在我们学习语文的过程中,还有没有遇到过类似“一词多义”的词语呢?思考一下,请同学们回答交流。

(眉目:这个女孩眉目清秀。这件事情总算有了眉目。)

(意识:我意识到事情并没有那么简单。他的意识渐渐模糊,最后晕了过去。)

(算账、舒展、究竟等)

三、循序渐进,日积月累

1.通过上节课和这节课的学习,我们发现语言中蕴含的内涵真是博大精深,而在文学中,有一种文学体裁,正是语言高度凝练的体现,这种文学体裁,就叫做——诗。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日积月累的这首古诗吧。(板书诗题)请同学们一起齐读这首古诗。

2.(板书作者)请同学们分享所搜集的关于诗人李白的相关资料;

3.初步了解什么是七言绝句,一般情况下七言绝句的朗读节奏是什么样的;(指导学生有节奏地朗读)

4.结合写作背景,分析诗题:

①通过诗题,你了解到哪些信息?(李白在黄鹤楼送别孟浩然)因此,这首诗是一首——送别诗。

②理解诗题。黄鹤楼是地点,送是送别,孟浩然是李白的好友,之是动词,意思是去、到,广陵即扬州。诗题仅有10个字,就把地点、人物、事件全部表达出来,可见古诗语言的高度精炼。(再次齐读诗题)

5.读中有感,从读中悟:

①齐读一、二句,从这两句诗中,你知道了什么?

(作者和孟浩然是老朋友)从何得知?(故人)不错,还有呢?(孟浩然在三月要去扬州,所以在黄鹤楼与作者告别)

讨论:三月前面的“烟花”一词,是什么意思?(引导理解:三月是什么季节?这个季节的花有什么特点?)

那么,这两句诗就交代了:(时间、地点、人物、事情),意思是说?(老朋友在黄鹤楼与我辞别,在鲜花烂漫的三月去往扬州。)从内容上看,这是描写(板书:送别时)的情景。

②齐读三、四句,这两句中写了哪些景物?(孤帆、远影、碧空、长江),从这些景物中,你感受到了什么?(诗人看着朋友远去,心里空荡荡的)不错,还有没有同学有更深一层的发现?(朋友乘船离开后,诗人还在那里望着,直到朋友的船消失在天际,诗人还没有离开)

思考:从这一细节我们体会到了什么?(学生各抒己见,师引导理解:诗人与老朋友的深情厚谊;诗人与老朋友分别时的依依不舍;诗人送别朋友后内心的孤独……)

结合我们的理解,这两句诗应该怎么解释?(孤帆的影子远去,在碧空中消逝,只看见浩浩荡荡的长江向天边流去。)从内容上看,这是描写(板书:送别后)的情景。

③再次齐读全诗。通过朗读和理解,你从诗中感受到了什么呢?与周围的同学交流一下。

④学生汇报交流成果。(作者因老朋友孟浩然的离去而依依不舍,表达了作者的依依惜别之情及深深的眷恋,同时也体现出两人深厚的友情。)

⑤试着背诵全诗。

四、小结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语言艺术更是博大精深,一个词就有多文的过程中,同学们应注意体会和充分运用语言种不同的意义,短短几句诗就给我们描绘了一幅老友分别之际难舍难分的画面,所以,在以后学习语技巧。

五、布置作业

1.自己搜集两个“一词多义”的词语,并根据不同的语境造句;

2.熟读《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并背诵,体会作者与友人之间真挚的情感;

3.你是否也有感情深厚的朋友呢?请写一段话,表达你们之间的深情厚谊吧。

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教案 篇10

教学设计学科名称:

北师大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迟到》

所在班级情况,学生特点分析:

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养成了良好的预习课文的习惯,对于文中出现的易读错的字音,大多可通过查字典等方式把音读准。一些生词也可利用查阅工具书、联系上下文体会等方法,在课前初步理解,个别弄不清含义的,可随着课文深入学习时,再加深认识。

本文及本单元学习的目的,在于让学生学会正确的面对错误,并勇于改正错误,不但要让大家受到思想道德上的教育,更要指导自己今后的行为实践。因此了解本文作者林海音的成长经历及她后来取得的成就,会更好地激励学生懂得每一个人在面对错误、改正错误时,除了有客观环境的影响与帮助,还要有个人主观的努力。基于以上目的,在学文前可组织学生到图书馆或上网收集有关林海音的作者资料,了解她的生平事迹及创作成就等,针对资源有限的农村学校,教师可直接提供给学生一些相关资料,供大家参考。

教学内容分析:

《迟到》是第九单元的一篇阅读课文,主要讲述了作者小时候上学经常迟到,在一个雨天被父亲痛打一顿后心存怨恨。后来,在老师的帮助和父亲的关怀下,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并及时改正,从此成了第一个到校的学生。

上学迟到是一个很难完全避免的问题,每一位同学都有过类似的经历。著名作家林海音在叙述这件事情时,把自己的亲身经历、切身感受和父亲的做法、态度细致刻画出来,将一个一年级小学生雨天迟到的故事,依照事情的发展,娓娓道来,告诉人们只有勇于面对自己的错误并改正,才能使自己很快地成长起来。

本文语言平实,条理明晰,有铺垫,有高潮,有发展,有尾声,故事跌宕起伏,完整而不呆板,以小事见真情,让读者领悟到了父亲对孩子严厉而又深切的爱。

教学目标:

1.自学生字新词,理解作者因为体会到了父亲“严”和“疼”中含着的爱,改掉迟到这一习惯的过程,感受父亲那份既严厉又深沉的爱,及作者对父亲的感激之情。

2.运用已经掌握的“品词析句”的阅读方法,学习多角度思考问题。初步领悟本文前后照应、先总结后分述的写作方法。

3.在理解课文的过程中,受到情感的熏陶,认识改正错误、从小养成良好习惯的重要性。培养学生在学习生活中,坚持自检与反思,正确对待错误的良好品质。

教学难点分析:

1、概括父亲关心我的具体事例,从中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2、抓住描写人物动作、神态、语言的词句来感受父亲既严厉又深沉的爱,及我对父亲的感激之情。

教学课时: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激发学习兴趣。

1.(板书课题)同学们,你有过迟到的经历吗?说说你迟到的原因及你当时的心情。

2.今天我们要学习一篇课文《迟到》,看看文章中的“我”是什么原因迟到了,这些事又给她带来了怎样的影响。(齐读课题)

二、初读,整体感知。

1.自由读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再次浏览,思考:文章写了一件什么事?(指名回答)

3.默读课文,提出不懂的问题。

4.师生共同归纳主题性问题:①父亲对我的态度为什么截然不同,这两种态度说明了什么?②父亲为什么对我这么严厉?③父亲到底是怎样爱我的?

三、精读,理解感悟。

(一)学习第1自然段。

1.带着问题①,自读自学第1自然段。(指名回答,板书:很疼、很严)

2.语言训练:将这句话改换语序读一读,说说你读后的不同体会和感受。

①我的父亲很疼我,但是他管教我很严,很严很严。

②我的父亲管教我很严,很严很严,但是他很疼我。

(二)学习第2自然段。

1.自由读第2自然段,说说从哪些地方你体会到父亲对我很严呢?

2.指名回答。

(三)学习第3-10自然段。

1、自由读第3-10自然段,说说你又是从哪儿体会到父亲对我很严很严?(教师引导学生抓住描写父亲动作、语言、神态的句子去理解)(板书:很严很严)

2.父亲为什么这么严厉地打我?读文,找出作者的表现说明我该打的原因。(结合课后习题3理解,体会我的心理活动)

3.我挨打最后的结果当然是上学去了。但我不想去上学,有情有可原之处吗?

4.有,为什么父亲还是打了,最后又为我送来了夹袄和钱呢?你有过这样的情况吗?你的心情如何?此时,我的心情又是如何?

过渡:我的感动不仅仅是因为此,而是韩老师的教育让我体会到了父亲对我的深沉的爱。下堂课,我们继续学习,细细品味。

四、布置作业。

1.反复朗读课文。

2.写生字。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承上启下,激发学习兴趣。

1.上节课,我们学到我挨打后,还是去上了学。然而,在韩老师要我们静默时,我听着,听着却鼻子不禁抽搭起来,想要哭。我为什么会这样?当时,我都想到了些什么?回顾上节课所学内容,说一说。

2.学生静思后,指名回答。(体会我在韩老师的引导下,认识到自己的错误,理解到父亲打自己,是关心自己良好品质的形成,对自己的严厉是一种真正的爱。)

二、继续学习。

(一)学习第13-15自然段。

1.自由读第13-15自然段,说说父亲又是怎样疼我的?(引导学生抓父亲的动作体会)

2.联系前文,说说你对父亲爱的理解。并完成下列填空。

()是我的父亲很疼我,()是他管教我很严,很严很严,这()是他对我深沉的爱。

(二)学习第16自然段。

1、是啊!无论是我的父亲很疼我,还是他管教我很严,很严很严,这都是他对我深沉的爱。(板书:深沉的爱)

2.能享受这么深沉的爱,要是你,你有什么想法?又决定怎么做呢?(指名说)

3.带着你刚才的想法和感受读最后一自然段。

4.指导感情朗读。(轻松、愉悦、充满感激)

三、总结全文,拓展延伸,熏陶情感。

1.我能有如此的改观,都源于——(父亲深沉的爱),带着这种体会再读第一自然段。

2.在头脑里回顾一下,作者是怎样写让她感动的生活经历的?(选取典型事例,有详有略叙述,前后对比来突出重点;注重通过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特别是心理描写来表达人物的思想情感)

3.相信,你也会像作者一样有让自己感动的生活经历,学着作者那样说一说、写一写,与大家分享吧。

四、布置作业。

完成《课堂作业》。

板书设计

8、迟到

很疼 很严,很严 很严

深沉的爱

自我问答:

每个人都会有犯错误的经历,在改正错误的过程中,既要有主观的努力,也离不开客观环境对我们的影响与帮助。本文中的父亲对作者认识和改正错误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为了让学生感悟出作者如何在父亲的严厉与慈爱中认识和改正错误的这一中心,教师采用了直接插入重点部分,运用比较阅读的方法教学,使学生在对比的体验中理解文章的中心,正符合《语文课程标准》中所明确要求的,要让学生“在阅读中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以及“重视学生阅读的体验和感受”。在整个教学设计中,教师注意发挥主导作用,充分的考虑学生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大胆放手,给予学生自主学习的机会,让学生通过多次读文、勾画重点、做好批注、交流讨论等方式自读自悟,品味文本的内涵,获得思想启迪。同时还注意把“语文天地”中的相关内容整合到了课文的教学中。此外,北师大版教材图文并茂,教师充分的运用了文中的插图,让学生进行图文对照,加深了对文本的理解,唤醒了学生的经历与体验。

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教案 篇11

教学目标:

1、阅读课文,了解内容,认识奴隶社会的黑暗和奴隶起义反抗的必然性。

2、学习从人物的语言、神态、动作了解人物的内心。

3、了解剧本的特点。

4、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

1、从斯巴达克和奴隶们的对话中,了解奴隶的悲惨命运。

2、体会奴隶社会的黑暗和奴隶起义的原因。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让我们先来看一段影片。(播放光盘:斗兽场里奴隶们相互角斗或是同野兽搏斗,供奴隶主娱乐。)

2、看了影片你们想说点什么?(学生自由发言)

3、看看电视上的小朋友是怎样说的?(播放光盘)

4、简介背景,导入新课。(播放光盘)两千多年前,罗马是奴隶制社会。罗马人征服别的国家,就把当地居民变成奴隶。奴隶被称为“会说话的工具”,他们是主人的财产和商品,没有任何权利,连子女也属于主人。奴隶不受法律的保护,奴隶主可以任意杀死自己的奴隶而不犯罪。在罗马城里有斗兽场,所谓“斗兽场”是一种专供奴隶角斗手或野兽角斗的特种竞技场。奴隶主让奴隶带着脚镣做各种苦役,把壮最骁勇的挑出来做“角斗手”,放在斗兽场里强迫他们相互角斗或是同野兽搏斗,供奴隶主娱乐。这种角斗极其野蛮残酷,角斗结果“角斗手”全部死亡或留下最后一个人。

二、学生浏览课文,思考并回答电视上老师提出的问题:这篇课文和我们以前学的课文有什么不同?

1、学生读课文,并回答。

2、看看电视上的小朋友是怎样说的?(播放光盘)

3、认识剧本的特点。 (剧本开头写时间、地点、人物、布景,括号里的小字介绍剧情变化和人物的动作、情感、说话语气,最后写幕落即剧演完了,幕布落下来。)

三、学生默读课文,思考并回答电视上老师提出的问题:课文讲的是一件什么事?这件事发生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

1、学生自由回答。

2、听听电视上的小朋友是怎样回答的。(播放光盘)

(课文讲的是两千多年前发生在罗马城里斗兽场上的一件事。奴隶主强迫斯巴达克在斗兽场上与狮子搏斗后,又与十个奴隶角斗,供奴隶主娱乐。斯巴达克启发奴隶认识奴隶主的罪恶后,带领奴隶冲出角斗场,英勇起义,广大奴隶纷纷响应。时间是公元前73年春天的一个下午。地点是罗马城里,科里色姆斗兽场上。)

四、分角色朗读课文

1、对于这样一个剧本,你们想做些什么?(分角色朗读)

2、你们最想读剧本的那一部分?为什么?(学生自由回答)

3、对于不同角色的台词我们应该怎样读? (学生自由回答)

4、听听电视上的小朋友是怎样说的。(播放光盘)

5、分小组练读。

6、各小组比赛读。

五、思考并回答电视上老师提出的问题:斯巴达克为什么要带领奴隶们起义?

1、学生自由回答。

2、播放光盘。

3、师总结。(通过斗兽场上发生的故事,揭露了奴隶主贵族的罪恶和奴隶制社会的黑暗,歌颂了奴隶英雄斯巴达克的反抗精神。)

作业:

用这节课学习剧本的方法自学《半截蜡烛》。

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篇12

教学目的

1.结合本单元的专题学习内容,交流课内和课外给人启迪的事情、格言及漫画等,在交流中得到启示。

2.引导完成词语盘点的内容,学生朗读并积累格言。

3.展示、交流本单元课文学习的收获,用多种方式进行展示。

教学重点

结合本单元内容,交流自己在生活中的启示,在交流中学习作人、做事的准则。

教学难点

交流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怎样表达思想感情的方法,可以用多种方式进行展示,汇报自己这一阶段来的学习收获。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具准备

准备一些富有哲理的作品,格言、座右铭以供交流。

教学过程

一、词语盘点

1、读准词语的。字音。

2、记清词语的字型,注意易写错的字,用笔画出,全班交流,加深记忆。

二、交流平台

回顾本组四篇课文的课题。选择一篇给自己留下最深印象或自己最感兴趣的课文,说说主容和所得到的启示。

(1)独立摘抄各课的重点词句。

(2)选背自己最喜欢的句子,联系生活实际,说说从中受到的启发。

(3)拓展。说说学了这单元课文后其他方面的收获(例如:对作者的了解,所引起的联想,对课文表达上的感悟等)。

三、日积月累

方法:(1)自读自悟。

(2)组织交流。可选择其中的一两句,说说自己的理解。然后联系生活实际中的具体例子,谈谈感受。

形式A:小组内,学生之间互相补充。

形式B:每个小组选代表汇报,各小组之间互相补充。

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这是一句汉族谚语,意思是说,只要肯下决心去做,世界上没有什么办不好的事情,困难总是可以克服的。意思相近的谚语还有:“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路在人走,事在人为”“不怕无能,只怕无恒”“有志者,事竟成”等。

欲要看究竟,处处细留心 欲:想,究竟:结果,原委;留心:注意。这句话的意思是:想要把事情(问题)搞清楚、弄明白,那就要处处注意仔细观察。这句话点明了平时养成注意观察的良好习惯的要性。

五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篇13

《天马》

教材分析

本文是一篇说明文,作者从艺术价值、外形特点、名称由来以及象征意义等四个方面介绍了作为中国旅游图形标记的天马。

学生分析

学生在本篇课文的课前参与时,表现出了浓厚的学习兴趣,并通过第一课时的梳理,理清了文章的写作顺序提出了一些问题。

在课堂学习中,他们通过质疑、研讨、朗读等多种方式进行学习,从而找到了学习中的喜悦,体会了合作学习的快乐,并将许多好词佳句在不知不觉中积淀了下来。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马的精神,其中国特色和风格,激发学生的爱国之情。

2.使学生了解说明文的写作特点及学习记提纲式笔记。

3.学习7个生字、新词,多音字“处”。

4.尝试快速阅读法。

教学重点、难点

1.了解马的精神,其中国特色和风格,激发学生的爱国之情。

2.使学生了解说明文的写作特点及学习记提纲式笔记。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精彩两分钟:介绍有关马的成语或成语故事或其他。

一、引入

提起马,你有什么话想说?

学生1:马曾经是人们的代步工具。

学生2:马代表着一种永不停息的精神。

学生3:说起马,让我想起了广阔的草原。

……

的确如你们所说,提起马,每个人都会有许多话要说,老师对马也是情有独钟,因为它的强健,因为它的蓬勃向上,更因为他的执着与忠实。

二、交流预习情况

老师:在学习课文之前,我们首先要扫清文字障碍。请大家分小组交流预习情况。

1.学生分组交流:主要内容:读准字音书空字形解释字义

2.学生汇报交流情况

(1)要注意的读音:疾匹处奔

(2)易错字:穗辔镫

我们找到的形近字有:(学生随机说,教师帮助归纳),请大家进行组词练习。

冶伦()飘()载zai()

治()论()票()zai()

型()练()协()处chu()

形()炼()肋()chu()

老师:现在,我们分组朗读课文,看一看能否做到讲课文读正确。

(学生分组读课文,互相纠正读音。在此基础上教师抽测朗读情况。)

三、读书画批、质疑

老师:请大家默读课文,把你的收获和问题标注在书上,一会儿我们进行交流。

(生默读画批。)

交流:

学生:我知道了选天马为中国旅游的图形标记是因为它是珍贵的文物。

学生:天马是有着特殊意义的。

学生:为什么说不敢肯定?

学生:那么多的文物为什么一定要选天马为中国旅游的图形标记?

为什么马尾末梢要打了一个结?

……

四、作业

1.抄写生字词

2.写摘录笔记

3.读书并深入画批

4.搜集资料

第二课时

课前精彩两分钟:学生继续介绍马的资料。

一、引入

老师:我也深爱马,因为它的雄健,因为它的奔放,因为它的善良,因为它的忠实。而天马在人们想象中显得更为神奇、飘逸。上节课,大家对“为什么以天马作为中国旅游的图形标志”这个问题产生了浓厚的兴趣,那么这节课我们就带着这个问题继续深入理解课文。

二、课中研讨

1.老师出示自学提示:

(1)围绕“为什么以天马作为中国旅游的图形标志”这个问题进行补充画批。

(2)组织好自己的语言,准备小组交流。

(学生按照自学提示展开自学。约2-3分钟)

小组交流:收集组内的各种意见、条理各种意见、组织语言并征求同组成员的意见

2.全班交流

老师:为什么以天马作为中国旅游的图形标志?

学生1:因为天马神形兼备具有浓郁的中国特色,民族特点。

学生2:天马出土后震惊全国,轰动世界,说明它非常珍贵,足以代表我们的国家去吸引各国游客。

学生3:我不太同意你的观点,我国还有不少震惊全国、轰动世界的艺术珍品,比如说兵马俑。仅仅凭这一点不足以让天马入选中国旅游的图形标记。

学生4:“天马昂首扬尾,四蹄腾空,自由奔放,动作协调,既使人感到力量,又激发人们的想象。”大家读这一段文字就会发现,天马的造型充满了一种向上的力量,有一种催人奋进的感觉,而这种力量不正是我们中华民族所具备、所需要的吗?因此,选天马作为中国旅游的图形标记不仅仅因为它是珍贵的文物,更因为它象征着一种民族精神。

学生5:我同意,一个国家旅游的图形标记还应该是民族精神的象征,它代表中华民族积极向上的精神。

老师:一件文物的价值这如大家所说,不仅仅在于它的年代、造型,更在于人们在它身上赋予的深刻含义,让我们一起读一读,体会一下天马的奋勇向前的精神吧!

(学生练习朗读、齐读、个人展示,其他同学通过评读再次深入理解课文。)

老师:还有其他理解吗?

学生1:马踏飞燕的高超设计构思,令今人叹服叫绝。那种飞行的状态让人想起了“神速”这个词。

学生2:我从你的发言中受到了启发,而龙雀这种传说中的神兽飞行速度一定可以用神速来形容,在人们心目中是以风驰电掣来形容,而天马居然可以踏在马背上,这正是人们希望中的中国的发展速度。

学生3:而且,天马还凝聚了我国古代造型、雕刻艺术和冶炼、铸造艺术的结晶,是中华民族智慧的象征,所以选择它作为中国旅游的图形标记。

学生4:我再补充一点,天马还具备着浓厚的民族特色,使用了缨络等具有民族特点的装饰物,既然是中国旅游的图形标记,就应该具有中国特色。

老师:大家各抒己见,谈得很透彻,但是我们在谈一个问题的时候,除了分析问题,还应该注意什么?

学生1:还应该注意条理。

学生2:在这么多同学谈完之后,我们还应该整理一下思路,从整体上认识这个问题。

老师:那么,请大家整理思路,再次默读课文,思考这个问题。

学生思考。(参照板书)

神——力量、自由奔放、腾空飞速文化历史的代表性杰作

形——马踏飞燕(龙雀)

学生总结:用这种驰名中外的古代艺术珍品作旅游标志代表着历史悠久的文化古国正在腾空飞速前进。

老师:作者又是如何将这些意思清晰的表达出来的呢?

小组讨论,集体归纳。

学生:在介绍天马时按照从整体到部分的写作顺序,使人一目了然。

学生:全文结构清楚。

学生:作为说明文,在语言上也十分严谨,比如说“不敢肯定”一词的使用就表现了作者的科学精神,值得大家学习。

三、总结

老师:在深入了解了这一古代杰出的艺术品之后,你最想说的是什么?

学生:让我们用天马精神鼓励自己努力学习。

学生:以天马的速度进步。

学生:让我们的国家以这样的神速发展。

老师:中华的腾飞靠我们每个人的努力,用天马精神激励自己,让我们共勉。

四、作业

1.《语文伴你成长》相关内容。

2.读语文天地《马背小学》

板书设计:

马天马

青铜雕刻神——力量、自由奔放、腾空飞速文化历史的代表性杰作

形——马踏飞燕(龙雀)

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篇14

教学目标:

1、理解太阳路的深刻含义,树立正确的生命价值观。

2、体味象征手法的作用。

3、学会本课生字、新词,分清课文的主要内容和次要内容。

能力目标:

1.引导学生抓住课后思考题理解课文内容,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2.练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情感目标:懂得奶奶讲的太阳路的含义,树立百折不挠地向光明攀登的决心。

教学重点:

1.理解课文内容,分清主次。

2.弄清苗儿生长和太阳路的关系,懂得奶奶讲的太阳路的含义。教学难点:课文最后一段奶奶讲的话。

学习难点:

太阳路的深刻含义。

教学准备:

投x、录音

教学时间:二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你们小时侯是否梦想过登上月球?那么有没有梦想过登上太阳?为什么?可是有一群孩子却真的有过这样的梦想——找到一条能登上太阳的路,而且非常执着,这群孩子里就有作家贾平凹先生。今天让我们随着贾平凹的笔触,一起去他的童年探访他的理想。

二、生字、多音字正音。

绳儿系着痴一溜眉豆噌噌莫名其妙

三、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读书,运用学习方法勾画圈点。

2、预设学生质疑

x文章为什么以“太阳路”为题?孩子们最终找到“太阳路”了吗?

x奶奶说:“正是这种攀登中,是庄稼的才能皆结出果实;是花草的才能开出花絮,是树木的才能长成材料。”你如何理解其中含义?

x孩子们找到太阳路的过程

3、课文梗概:梦想太阳路——寻觅太阳路——观察太阳路——理解太阳路。

四、分小组读书,读通、读顺。

五、看来,“太阳路”并非真的是登上太阳的路途,而是人们追寻自己的梦想的人生历程。这时它的含义有了更深一层的转变。下一节课,我们继续讨论。

六、课堂练习。

第二课时

学习第二、三段,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奶奶说的'话所蕴含的意思,分清主次,练习朗读课文。

一、复习

1.听写词语:缠着施肥葵花猜不透桃核篱笆结籽一辈子悬在空中莫名其妙

2.课文第一段主要写的是什么?有感情地朗读。

二、学习第二段

1.听了奶奶的话我们怎样去找太阳路呢?引读相关的自然段。

2.“居然”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这里用“居然”而不用“果然”呢?“断断续续”是什么意思?在这里表示什么?

3.(出示抽拉投x,教师边演示边讲述)你们看,种子发芽了,先是一个嫩尖,接着就分开两个小瓣,像什么?作者运用比喻的手法形象、生动、准确地写出了种子发芽时的样子。

4.看着自己亲手种的种子发芽,心里当然很高兴,奶奶又让我们怎样做的?读11、12自然段,读到这里你们有什么问题吗?

三、学习第三段

1.苗儿与太阳路有什么关系呢?我们一点儿也不明白,又去问奶奶。她是怎么说的呢?我们更莫名其妙了。理解“莫名其妙”中的“名”的意思。

2.小苗儿与太阳路的关系我们一点儿也不明白,奶奶是怎样说明它们之间的关系的呢?请大家轻声读15-24自然段,相互讨论奶奶说的话的意思。

3.(全班讨论)奶奶说的话,我们听懂了吗7(板书:听)

(出示)(1)苗儿五天长高了一截,一截就是一个台阶。苗儿顺着台阶往上走,不就能走到太阳上去了吗?把反问句改成陈述句。这句话中的“走”是什么怎思?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出示)(2)原来草呀树呀,都各自有一条支太阳的路,满世界到处都有通往太阳的路,可谁也看不见。这段话中有两个“去太阳的路”,意思一样吗?(第一个“去太阳的路”指植物向上生长、向太阳攀登的过程。第二个“去太阳的路”指的是通向进步、通向光明的路。)

(3)为什么满世界到处都有通往太阳的路,可谁也看不见呢?(通向太阳的路又陡又长,得用一生的努力去攀登)

(4)世界上凡是有生命的东西,都在这条路上攀登,为什么有的走得长,有的走得短。你能举出例子来说明吗?

4.我们走的是怎样的路呢?(出示奶奶说的最后一段话)。

a.奶奶说了几句括?每句话是什么意思?

b.想想这段话是什么意思呢?(人生的路又陡又长,要做一个有用的人就要不怕艰难困苦,勇敢地尽自己的努力去攀登,这样才有希望取得成功,实现人生的价值。)

c.练习朗读奶奶说的这段话。

5.指导有感情地朗读第三段。

6.读到这里,你明白了吗?奶奶说的太阳路是真的通向太阳的路吗?(板书:明)

7.读了课文,你懂得了什么?

四、总结课文,落实训练重点

1.快速默读全文,总结中心思想。

2.作者围绕中心思想写了“我们向奶奶打听去太阳的路”,奶奶让我们种园子,奶奶告诉我们苗儿和太阳路的关系。你们觉得哪一个内容作者是具体写的?为什么要这样写?我们在阅读时要能够分清主要内容和次要内容,抓住主要内容认真阅读,仔细体会,深刻领会中心。

五、课堂练习

六、板书设计

2、太阳路

听——奶奶的话

看——苗儿的走

想——进步、光明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