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案(精选14篇)》
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案,教案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
苏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根据本单元课文的写法,围绕自己的心爱之物去写习作。
2、办一期“我的心爱之物”习作专栏,贴上习作和图片,引导学生之间互相分享交流。
教学重点:
能写清楚心爱之物的外形,得到心爱之物的过程,以及成为自己心爱之物的原因。
教学难点:
能结合本单元课文的写法去写习作。
教具准备:
课件。
一、创设情境
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特别钟爱的东西,你的心爱之物是什么呢?是生日时爸爸送的玩具熊,还是妈妈送的小白兔?是爷爷奖励你的旱冰鞋,还是妈妈在寒冷的冬夜为你赶织的毛衣?……
今天,我们的习作就是围绕“心爱之物”来写的。现在就让我们写一写“我的心爱之物”吧。
二、审题指导(出示课件2)
1、读题目,你都了解到了什么?
(板书:心爱之物)
2、� (出示课件3,4)
1、想想什么是自己的心爱之物,是什么原因让你对它产生这样的`感情。按要求准备。
要求:
(1)说一说它是什么。
(2)说一说你的心爱之物是什么样子的,你和它之间发生过怎样动人的故事。
2、汇报自己的选材。
(1)请习作较好的同学先汇报,其他同学认真听,根据自己的理解进行较为客观的评价。
(2)再请中等和有一定困难的学生进行汇报。同学和老师之间进行及时评价,友善地提出不足之处。
四、突破难点(出示课件5)
1、刚才我们已经说过,要写好这篇文的章重点是写清心爱之物的样子、得到的过程以及你和它之间发生的故事。怎样把这些写下来,形成一篇文章呢?
2、就刚才同学们的故事,大家提出修改方案。
小组进行讨论,汇报讨论结果
3、教师总结:描写心爱之物样子的时候,我们要抓住它的外形特点进行描写;简要介绍得到它的过程;详细介绍你们之间发生的故事。
(板书设计:心爱之物得到的过程(略写)我和心爱之物之间发生的事(详写))
五、动笔练习(出示课件6)
根据你刚才的材料进行写作练习,注意要把过程写得生动具体。
六、小结:(出示课件7)
这节习作课,我们学习了写“我的心爱之物”这样的文章,我们在介绍自己的心爱之物的时候,要抓住特点,详略得当,做到中心突出,感情真挚。
苏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最新版)最新文案 篇2
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会写6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半湾活水千江月,一粒沉沙万斛珠。”这副对联所描绘的情境;
3、通过本课的学习,初步了解有关对联的知识,激发学生对“对联”这一汉语言独特艺术形成的喜爱之情。
教学准备
1、搜集有关作者(郑板桥)的相关资料;
2、搜集对联和关于对联特点的相关资料;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语:
对联,就是写对子,它言简意赅,对仗工整,平仄协调,是汉语言的独特表达形式。可以说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瑰宝,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关于对联的故事。
二、
1、自主读书。要求:
(1)要把课文读通读顺,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生字、新词可利用工具书解决。
(2)把不理解的内容和有疑问的地方标出来。
2、汇报交流
(1)以学习小组为单位交流学习情况。如:你读懂了哪些内容?
(2)提出学习中的疑难问题。
3、自读释疑: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学习方式解决以上提出的问题。教师巡视指导。
三、指导朗读。
1、带着你对对联的理解有感情地朗读。
2、自由吟读,指导学生根据自己的感悟,把优美的画面,真挚的情感读出来。
四、结束语:我们不仅欣赏到了这么优美的对联,还认识了郑板桥这位有名的书法家、文学家,让我们最后读一读这意味深长的对联。
五、作业:搜集生活中的对联,大家交流一下。
相关资料
1、一副对联,由上联、下联和横批组成。右侧的称为上联,左侧的称为下联,上方的称为横批,也称横额。
2、对联的上联和下联没有一定的字数限制,少的只有二言、三言,多的几十、几百言的长联,由几个分句组成,不管怎样,对联的上联和下联字数必须相等。横批的意思要与上下联相配合,起画龙点睛作用,通常为四个字,也有五、六个字的。有些对联对于横批,可以用,也可以不用。
3、对联的特点主要有以下几点:
(1)形式对称。右左两个条幅,字数必须相等,合成一副联,称为上联、下联。
(2)意思相关。对一副对联的基本要求之一是:必须在上下联中把一个完整的意思表达出来。
(3)讲究对仗。对仗也称对偶。构成对联基础的是对偶辞格。
(4)平仄相对。对联的平仄与旧体诗、律诗的颔联、颈联的要求基本一致。4.郑板桥对联趣话
4、郑板桥上任
郑板桥到山东潍县上任那天,潍县城内张灯结彩,鞭炮齐鸣,迎接新任县官的到来。可是郑板桥来到衙门前没有进门,却吩咐手下人在墙上凿洞。一会儿工夫,墙上凿了十个铜盆大的洞,从外面一直能看到里面。
这时,有个人低声问道:“大人,好好的墙壁,为什么凿这么多窟窿?”郑板桥笑道:“我听说从前一些官吏,敲诈勒索百姓,弄得百姓叫苦连天,我要把留在衙门里的那种腐败官气放掉,所以要凿些窟窿,透一透气!”
凿好窟窿之后,他立即叫人在衙门口贴一张醒目的告示:‘本官日夜受理状子。”接着郑板桥又亲自写了一副对联:
黑漆衙门八字开,
有钱没理莫进来。
于是,喊冤的、告状的百姓络绎不绝,他一直忙到大天亮。由于郑板桥判案公正,百姓称他青天大老爷。
5、郑板桥自画像
郑板桥被称为扬州八怪之一,诗、书、画堪称三绝。一天郑板桥的一位好友笑着对他说:“您才思敏捷,出口成� ”郑板桥并不以为是玩笑,立即认真地写起来:
虚心竹有低头叶,
傲雪梅无两百枝。
这副联语,确是郑板桥的自我写照。他对艺术精益求精,一丝不苟,总愿意虚心求教于别人;而对封建官场的歪风邪气却决不随波逐流。因此,他虽做官,却处处关心民众,不逢迎拍马,终于被罢了官。这副联语出自他自己的手笔,维妙维肖地活画出郑板桥虚心好学、刚直不阿的高风亮节来。
6、入木三分
有一次,郑板桥把自己写的一些诗作送给朋友看,并附了一首诗,诗中写道:“我诗无部曲,弥漫列卒伍;顽石乱木根,凭君施巨斧。”他要求他的朋友用巨斧来砍削他诗中的顽石乱木。
郑板桥特别珍视别人的批评意见,他曾写过一副对联:
隔靴搔痒赞何益,
入木三分骂亦精。
他认为那种隔靴搔痒式的庸俗捧场没有益处,而实事求是,中肯直率的批评却很可贵。鲁迅对这副对联极为赞赏,曾特地手书此联赠日本汉学家增田涉。
7、湖光月色图
一个秋日,郑板桥租了一叶扁舟,到兴化北乡去。船行到中堡湖时,已经是晚霞纷飞,夕阳西下的时候了,船家在船后摇橹,小船悠悠地荡行着,板桥端坐船头,观赏着湖光山色。举目湖心,艘艘渔船上升起了袅袅轻烟;侧耳湖滩,只只菱舟上传来了阵阵渔歌。天渐渐地黑了。板桥正待回舱时,忽觉眼前一亮,但见半轮上弦月从湖面跃了出来,皎洁的月光映着那微波细浪,像满湖的碎银在闪光,好一幅“湖光月色图”呵!板桥脱口吟出一句:“半湾活水千江月。”上联吟罢,板桥正在沉思下联时,天色陡然变了。不知从何处刮来了一阵狂风,平静的湖面顿时翻腾起来,小船被打翻,人被抛在水中。正在危急之时,附近几只回家的小船赶忙拢来。渔民们从水中救起了板桥和船家,并热情地请他们到庄上换衣服、用晚饭。席间,渔民们告诉板桥:这里湖中出鱼虾菱藕,岸上产稻麦果蔬,湖中产一种大蚌,里面还经常采到绿豆大的珍珠呢!
听着听着,板桥沉浸在渔家的欢乐之中。是呵,这里一滴水、一粒砂,哪样不是宝呢?真是“一粒沉砂万斛珠”呵!
临别时,渔民朋友请他写几个字,板桥欣然提笔,一挥而就:
半湾活水千江月,
一粒沉砂万斛珠。
板桥走后,当地渔民请石匠把板桥手迹镌刻在一块石碑上,以资纪念。
8、板桥自寿联
郑板桥,早年家贫,一生只做过两任知县,为官清正,体察民情,因帮助农民打赢官司和办理赈济,得罪了权贵,而被罢官。他做官前后,都住在扬州卖画。过六十寿诞时,他自己给自己写了一副寿联:
常如作客,何问康宁;但使囊有余钱,瓮有余酿,釜有余粮。取数叶赏心旧纸,放浪吟哦俗;兴要阔,皮要顽,五官灵动胜千官,过到六旬犹少;
定欲成仙,空生烦恼;只令耳无俗声,眼无俗物,胸无俗事。将几枝随意新花,纵横穿插;睡得迟,起得早,一日清闲似两日,算来百岁已多。
这副对联,写得轻松愉快,洒落自在,是极为有趣的,传神地表达出郑板桥的风度和胸怀,以及老年的兴趣和性格。
9、老先生巧对郑板桥
清朝时,有一位教书先生在一个有钱的人家当教师。春天双方商定一年酬金八吊。可是,到了年终,主人不仅一文钱不给,还把老先生辞退了。老先生便到县衙门告状,县令郑板桥听了老先生的申诉之后说:“恐怕你才疏学浅,误人子弟,不然,人家怎么会不给你酬金呢?我今天要当场考考你,看看你的学问如何?”老先生急忙申辩,并表示愿意当场应试。郑板桥随手指着大堂上挂着的灯笼说:“就以灯笼为题,我出一上联,你对下联。”于是郑板桥出了一个上联:
四面灯,单层纸,辉辉煌煌,照遍东南西北;
老先生听了,沉思片刻,便脱口而出:
一年学,八吊钱,辛辛苦苦,历尽春夏秋冬。
郑板桥听了,很欣赏老先生的才华,当即下令把被告传来,结了此案。
苏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最新版)最新文案 篇3
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会写6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半湾活水千江月,一粒沉沙万斛珠。”这副对联所描绘的情境;
3、通过本课的学习,初步了解有关对联的知识,激发学生对“对联”这一汉语言独特艺术形成的喜爱之情。
教学准备
1、搜集有关作者(郑板桥)的相关资料;
2、搜集对联和关于对联特点的相关资料。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关于“郑板桥”,你知道哪些?
2、交流关于郑板桥的资料。
3、齐读题目,提出自己感兴趣的问题。
_ 郑板桥为什么给渔民题联?
_ 郑板桥给渔民题了怎样的对联?
_ 这副对联中蕴含了怎样的意思?
二、初读课文,读准字音。
1、自由读课文,结合书后生字表和工具书读准字音。
2、值得注意的读音有:傍晚、袅袅、狂风骤起、菱藕、斛
3、指名读课文,其他同学听准字音。
4、通过查字典弄清字音与字义。
斛:量器名,古时以十斗为斛,后来又以五斗为斛。
5、着重强调易错的生字,如:“艘”的笔顺;“骤”的第12笔是“丿”不能丢;“碑”的第11笔为“丿”。
三、再读课文,体会当时作者见到的情景。
1、为生动形象地描绘郑板桥乘船去兴化途中所见的情景,作者在遣词造句上十分注重四字词语,请同学找一找。
2、有感情地朗读这些词语:“湖光十色”、“轻烟袅袅”、“渔歌阵阵”等等。
3、创设情境,渲染气氛,指导朗读。
4、交流课前提出的问题:指导朗读“半湾活水千江月,一粒沉沙万斛珠”这副对联。
5、画一画对联的第一句和文种的哪些语句相对应?文中的哪些语句写了对联的后半句。
6、分别指导朗读第一和第三自然段。
7、交流自己对文字的理解,想象郑板桥当时看到的画面。
8、回过头再来读这幅意味深长的对联。
四、背诵与积累。
1、背诵对联。2.背诵�
3、阅读课后的“积累”中的文章《斗鸡山上的对联》。
苏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最新 篇4
一、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会本课生字和新词。
2、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说班次伯诺德夫人一家在危急关头是怎样与德军周旋的。
3、通过朗读课文,感受伯诺德夫人母子三人在危急关头与敌人作斗争时的机敏,勇敢,学习他们热爱祖国的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
指导学生认真朗读,通过对伯诺德一家人从容镇静的动作、神情、语言、心理描写去体会一家人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三、教学过程:
(一)揭题
齐读课题,学生质疑:课文为什么用“半截蜡烛”作题目?这“半截蜡烛”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吗?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1、自由读课文。
2、小组朗读检查,读通课文,解疑。
3、读剧本,想想剧本主要讲了什么事?
4、你最欣赏谁的语言,为什么?
(三)演一演
1、学习演第一场戏。
(1)请大家自由读第一场戏(第三自然段),思考:你准备通过伯诺德夫人的哪些动作、神态、语言及心理活动来演出她的勇敢、机智。把重点词句用相应的符号圈画出来。
(2)交流。
(3)小结。
尽管情况危急,伯诺德夫人内心十分焦虑,但她还能表现得这么从容、机智,真是了不起。如果让你演伯诺德夫人,你能通过动作、语言、神情、心理活动把伯诺德夫人机智、勇敢的形象表演出来吗?
(4)除了伯诺德夫人,这场戏中还需要哪些角色?(三个德国军官。)演出他们怎样的特点?文中提示我们演好哪个动作?(闯)除了动作,你还能联系第一二节的内容想象一下他们进来会说些什么吗?
(5)杰克、杰奎琳什么特点?
(6)布置任务。演员表演,观众注意看他们的动作,仔细听他们的语言,还要观察什么呢,自己看吧。
(7)评价:演得怎样?
(8)是的,在课本剧中,有些描写人物动作、语言、神情及心理活动的内容完全可以由演员发挥自己的想象去演出来。旁白不必把所有的提示语都念出来。)
2、学习第二、第三场戏。
(1)、小结布置:刚才,我们通过共同合作、探究,非常成功地完成了第一场戏的演出。能采用刚才的方法自己合作完成后二场戏的演出吗?第二场戏的主角是──?第三场戏的主角是──?组长起立,代表小组选择其中一场戏。
(2)、同法默读一出戏,思考:你准备从人物的哪些动作、语言、神情及心理活动来演好机智、勇敢的杰克或杰奎琳?圈画关键词句。
(3)、交流杰克。
(四)总结
在这么危急的情况下,伯诺德夫人一家以国家利益为重。靠自己的机智、勇敢终于成功地保住了蜡烛中的机密,多么爱国的一家人啊!
(五)总结延伸
今天,我们通过合作、探究学会了抓住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情及心理活动把剧本演了演,那么,你能说说剧本和一般的写人记事的文章有什么不同吗?
四、教学结束:
作业:
1、读一读二战的故事
2、和家人演一演《半截蜡烛》。
苏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淡水资源严重匮乏是当今世界面临的共同话题,了解我国是严重缺水的国家之一,树立节约用水的环保观念,并乐意宣传。
2、激发学生节约用水的道德情感,明确节约用水是我们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
3、学会做一些力所能及的节约用水的生活小事。
教学准备:
1、八只苹果,八把小刀。
2、制作标语用的彩纸。
3、调查生活中浪费水资源的现象。
4、制作CAI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今天老师带来了两个谜语,请大家开动脑筋,猜一猜谜底是什么?(课件:1、太阳一晒我就变,火上一烧我也变,向上升起像青烟,遇冷结成小冰点)
(二)联系实际,感受淡水对生活的重要性
师:同学们猜对了,这个谜语的谜底就是“水”,下面请同学们小组讨论一下,生活中那些地方需要水?
师:除了生活用水,还有其它的地方用到水吗?比如在工业、农业的生产中(发电、造纸、种田、盖楼房、生产钢、铁、洗衣粉、奶粉)
师:听你们这么一说呀,我觉得这水的用处可真大呀!看来我们的生活真的离不开水,因为有了水,才有了这如诗如画的美丽景色。(课件:美丽景色)
师:刚才的景色美吗?可是如果我们不节约用水,随意的浪费和污染水资源,有一天地球上没有水了,我们生活的环境又会变的怎样呢?你们想一想,然后告诉老师。(课件:缺水的景象)
师:同学们,通过你们刚才的汇报让我知道了水真的是很重要,生活中真是一时一刻也离不开水可是,老师现在有一个问题不明白了,我们生活中所用的水是淡水还是海水呀?(淡水)
师:我们为什么不能用海水洗脸、刷牙、洗衣服呢?
师:海水又咸又涩是不能被人类直接利用的
师:同学们,在我们这个蓝色星球上,(课件:海水与淡水的比例图)尽管70%的面积覆盖着水,但是大部分都是不能直接利用的海水,淡水仅占水资源总量的3.5%,剩下的96.5%全部都是海水,那么,地球上所有的淡水资源都可以直接利用吗?(不能)因为大部分淡水资源都以固体形式存在于北极和南极,其余的在我们身边的又有一大部分被污染了,那么人类实际可以利用的淡水资源到底还有多少呢?下面我们就来做一个游戏
(三)小游戏—体验淡水资源严重匮乏
1、你们看,这是什么?(出示一个苹果)今天我们不把它看成苹果,看成是地球淡水资源的总量。那么人类可以利用的淡水资源到底有多少呢?下面我们开始做游戏。(每个小组派组长上台领一个苹果,老师交待注意安全等问题)
2、把苹果切至十六分之一,再取一块薄薄的苹果皮
师:同学们,实际上人类可以利用的淡水资源占全球淡水总量的0.3%也就是相当于这个大苹果上一张小小的薄薄的苹果皮,而我们中国淡水资源占有率还不到世界平均值的一半(再切下苹果皮的一半)看吧!这么一小片就相当于13亿中国人可以利用的淡水资源,由此可见,中国比任何一个国家都面临严重的缺水问题。
师:同学们,看到这里你的心情怎样呢?想说点什么吗?
师:淡水资源如此匮乏,可是还有一些人不注意节约用水,同学们,你想不想说一说你自己或是你身边的人有那些浪费用水的现象!
同学们说了那么多浪费用水的现象,真是让我触目惊心,本来我们的淡水资源就非常有限,许多人还不注意节约用水。我们真应该从自我做起,从现在做起,杜绝那些浪费水的现象,那么我们怎么样才能有效的利用现有的淡水资源呢?下面就让我们跟随节水小卫士一起走进节水总动员(出示课件—节水总动员)
1、你有什么节约用水的好办法吗?
(小组讨论,制定节水金点子)
同学们想出了这么多节约用水的好办法,节水小卫是他有什么好办法吗?
2、节水金点子。
3、设计节水广告标语。
我们每个同学都想了那么多的好办法来节约用水,可是在我们身边还有一些人不知道水的宝贵,所以我们就来设计一条节水广告标语来提醒大家。
(直接用彩笔写出一句话,花边课后再画,展示节水广告标语)
你们的标语做的这么好,节水小卫士有一首儿歌想送给你们!
4、学习一首儿歌(课件:别让龙头留眼泪,
一滴水,一个点,
一只蚂蚁喝一年;
十滴水,一条线,
两只蚂蚁能划船。
小朋友,不浪费,
别让龙头泪涟涟。
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学到了什么,今后打算怎样做呢?
结束语:同学们,水是生命的源泉,没有水就没有生命!我们不但自己要节约用水还要向你身边的人宣传节水的好办法,让所有的人都能珍惜水源,爱护环境,最后老师送给你们一句话:“珍惜水资源,让我们的学校、家园更美好!
苏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篇6
一、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五至九自然段。
2、学会8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7个字只识不字。理解词语的意思。
3、联系课文内容,理解"儿童不解春何在"这句诗的意思。
4、读比喻句,联系具体内容体会比喻句的含义以及好处。
5、通过朗读训练,感受到春天的花儿和儿童是那么生机勃勃,令人快乐。
二、重点和难点
重点:分辨课文第1、3、5自然段中的作者的见闻和联想,体会联想的作用。
难点:通过朗读训练,感受到春天的花儿和儿童是那么生机勃勃,令人快乐。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1、自学生自新词。
2、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二、教学过程
1、揭示课题。
(1)导入:春游是同学们最愉快的活动。在一位年事已高的老作家眼里,春游的小朋友是什么样儿?在她看来,少年儿童像什么?
(2)出示课题。
(3)简介作者冰心。
2、初读课文。
(1)听录音,思考: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
(2)讨论,按地点的转换来写的。
A、找出课文中表示地点的词。
B、给课文分段。
(3)自读课文,通过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学习生字新词。
3、检查自学情况。
(1)正确书写下面的字。
拣 闹嚷嚷
(2)读准下列的字。
魔术匣子 闹嚷嚷 忸怩
(3)理解词语。先解释下面的字。
成千盈百(盈):
座无隙地(隙):
4、布置作业。
(1)完成习字帖。
(2)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深入学习第1、2、3段,分辨事物和联想。
二、教学过程
1、复习检查
(1)选择正确的读音。
魔术(匣)子(xiá jiǎ jiá )
(2)看拼音写词语,并解释带点的字。
2、学习第一段。
(1)听录音。
(2)分辨第一自然段中哪些是作者的见闻?哪些是作者的联想?用横线和曲线分别划出来。全班讨论,交流。
(3)自由读课文,划出你自己最喜欢的一句。交流,说说理由。品读,体会。(特别是第一自然段的最后一句。)
A、出示句子:成千上百的孩子,闹嚷嚷地从颐和园门内挤了出来,就像从一只大魔术匣子里,飞涌出一群接着一群的小天使。
B、用"魔术匣子"比喻什么?"小天使"比喻谁?这样写你觉得怎么样?
(4)理解两句诗的意思:
A、儿童不解春何在,只拣游人多处行。B.游人不解春何在,只拣儿童多处行。
先解释:"解"、"何在"、"拣"的意思,在说说自己对两句诗的理解。
3、学习课文第二段。
(1)自读第3自然段,找出作者的联想的句子。(小小的身躯上喷发着太阳的气息。)
理解这句话。(形容小朋友充满了活力)
(2)这一段还怎样写了儿童的神态和动作?找出来读读议议。
4、学习课文第三段。
(1)指名读第5自然段。找出联想的句子。反复读,体会联想的作用:
A、 出示,指读:这繁花从树枝开到树梢,不留一点空隙,阳光下就像几座喷花的飞泉。.。.。.
B、 用"阳光下的飞泉"比喻什么?这使你觉得怎么样?
(2)熟读第6自然段。自由练读,指名读,齐读。
(3)自由读7、8小节后,说说为什么说"花也和儿童一样"?
5、总结。
(1)配乐朗读课文。
(2)完成书后练习第4题,第5题(1)、(2)。
第三课时
一、教学目标
1、学习课文第四段,领会文章的中心思想。
2、完成练习。
二、教学过程
1、学习第四段。
(1)齐读第9自然段。
(2)把"永远不会找不到春天的!这个双重否定句换一种说法。
(3)为什么"只拣儿童多处行"就永远找不到春天的?(儿童在春光明媚的热闹的地方玩,有儿童的地方往往就是春色最浓的地方。儿童本身充满生气和活力,就像春天一样美好。
2、领会中心,全文总结。
(1)领会文章中心思想。
A、这篇文章重点是写春光还是写儿童?
B、第1、3都停留在表面,只有2才体现了作者的情感,反映了作者的写作目的。
(2)放重点段录音,训练朗读。
3、布置作业。
(1)完成书后第5题(3)。
五年级苏教版语文下册教案 篇7
《将相和》
1、 初读课文,掌握生字新词,理清文章脉络,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2、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 学习第一课小故事,感受人物的形象,体会人物的品质。
【教学重点】:
让学生能过自己的阅读,从我角度去发现、领略蔺相如的形象与品质。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审清题目。
1、板书课题:将相和
2、课文长吗?觉得难吗?同学们觉得概括主要内容难吗?(新方法:由题目概括出来)
3、出示课题练习,让学生思考:
(1)“将”的读音有( )( )。这里应读( ),“将”指的是(泛指高级军官,武将)。
(2)“相”的读音有( )( )。这里应读( ),“相”指的是(古代特指高级官吏,上卿)。
(3)“和”的读音有( )( )。这里应读( )。既然讲“和”,说明他们原来(不和)。
二、整体感知,随文识字
1、从题目概括出一句话:本文主要写了将相之间由不和到和好的经过。
2、出示文中句子了解背景并随文识字,理解词语。
3、补充背景资料:
“将相和”这个故事发生在战国末期,当时有齐、楚、燕、韩、赵、魏、秦七个国家并存。秦国最强大,要统一中国,不断向其它六国进攻。赵国紧邻秦国,是一个比较弱的国家,常受到秦国的侵略。文中讲的故事就发生在秦昭襄王和赵惠文王时期。
三、理清脉络,概括主要内容
1、按要求默读课文,思考问题:
(1)本文讲了几个小故事?找出每个故事的起止,并起一个合适的小标题,概括每个小故事的内容。
(2)讨论交流:本文讲了三个小故事。
四、学习第一个故事
1、一篇好文章除了有一个严谨的结构以外,还要有丰满的人物形象,下面我们先来学习第一个故事,初步感受人物形象。
(1)文中有一个词准确地概括出蔺相如的性格特点。(勇敢机智)
(2)画出描写蔺相如言行的句子,根据人物的言行,分析蔺相如的性格特点。
五、总结方法
苏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篇8
【教学目标】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2.通过课文具体的语段,感受“水,成了村子里最珍贵的东西。”感悟作者具体生动的描述。3.原是缺水之苦,而作者却具体生动地描述了水给村里人带来了快乐,体会这种写的好处。4.通过具体的语言文字感受水的珍贵,激发珍惜水资源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体验缺水时村子里人们盼水、用水的心情,及为我们村里人带来的欢乐,教育学生不忘缺水之艰难,珍惜水资源。
【教学准备】有关世界和我国水资源的知识。
【教学时数】 二课时
第一课时
一、研究中心,初知珍贵。
1、板书课题。提问:见到“水”这样的题目,通常我
二、再读课文,理清层次,整体把握水的珍贵。
1.轻轻读课文,想一想:课文是从哪些方面写水的珍贵的?
2.先总体写水的珍贵,后具体写人们怎样珍惜水的,全文可以分为几段?
三、精读课文,体会水的珍贵。
1.学习第一段。
(1)“珍惜”是什么意思?画出第一段中写水珍贵(或者是说水缺乏)的句子。
(2)交流、逐句引导理解。
①我们一个村子的人……才可以挑上一担回家。
②水,成了村子里最珍贵的东西。
③你是怎么理解“请我喝酒不如请我喝水”这句话的。
(3)再读全段,反复感受水的缺乏,体会水的珍贵。
2.学习第二段。
(1)默读该段,找出写“水,成了村子里最珍贵的东西”的句子。哪些句子描写出那里因缺水而过得很苦。
(2)相互交流所选择的句子,说说理由。着重理解:
①“家家户户都建有水窖……很长一段时间使用。”
②“只有在下雨日子里……洗上一回澡。”
③“在雨中奔跑踊跃……吃来自天空的水。”(你读出了孩子们洗澡时怎样的心情?假如你就是这群孩子中的一个,你会怎样表现你的欢欣愉悦?为什么会这样呢?)
(4)学习“先是……然后……、只有……才……”的用法。(5)朗读体会。
四、小结。
第二课时
一、学习第三自然段。
1、自读课文,你从哪里地方感受到这儿的“苦”?
2、交流。重点研究:“母亲用一把大锁锁住了水窖……打开的那一刻的到来。”
①齐读这句子。②说说自己的理解。
二、学习第四、五自然段。
1、默读,思考:这两个自然段写的什么事?
2、用“▲”标出第四自然段中妈妈的动作。从这些动作中你体会到什么? 思考:如果你是四兄弟中的一员,此时此刻,你的心中是怎样的感受?你从哪里感受到的?你能读一读吗?
3、仔细阅读第五自然段,讨论这一自然写的是什么:是写妈妈给我们洗澡的本领高,还是写别的什么?
三、学习第六自然段。
1、轻轻读课文,想一想:“这是我至今为止唯一听到的将‘渴’说成是‘饿’的话。”是什么意思?
2、小组内说一说。再集体交流。(“渴”只是在一定程度上缺水,而“饿”表现出极度的缺水。)
四、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
五、总结、拓展延伸。
1、给村里人带来了“苦”,可作者却具体生动地描述水给村里人带来的“乐”。体会一下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写。(愈是写用雨水“洗澡”的痛快,愈反衬出平时不能“洗澡”的痛苦,愈是写“一勺水”洗一次“淋浴”的舒服,愈反衬出平时无水“淋浴”的难受。在这种“乐”中,饱含着因缺水带来的“苦涩”,这样更能深刻体会到水的珍贵。)
2、简介、交流有关世界和我国水资源的知识。
3、说一说:你打算怎样珍惜水资源?
【作业设计】
1、设计两条节约用水的宣传语。
2、写一篇读后感,谈谈你学了本课的感受。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板书设计】
27、水
雨中洗澡 痛快
水 最珍贵的东西
一勺水洗澡 舒服
习作7
【教学目标】1、晴朗的夜晚,远眺皎洁的月亮,张开想象的翅膀,进行美妙的遐想。想象要合理,内容要具体,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2、文体不限,根据想象的内容确定的形式可以给习作配上图片。3、根据想象的内容,确定习作的题目。
【教学重难点】想象要合理,内容要具体,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
【教学准备】关于月夜的插图,布置学生观察月夜景色。
【教学时数】 二课时(其中一课时给学生习作)
一、创设情景,激发想象。
1.谈话,创设情境。在晴朗的夜空你看到哪些有趣的现象呢?(学生交流谈话)
2.描述,激发想象。面对浩瀚的星空和皎洁的月色,我们不禁沉醉其中,张开想象的翅膀,飞啊飞……
二、激发情感,放飞想象。
1.陶冶情感:配上不同风格的乐曲,让学生看月夜星空图,进入想象的境界。
2.放飞想象:学生在想象中思考、编撰故事。
三、激发练说,追求个性。
1.把自己想到的内容说出来,好吗?
出示要求:想象要丰富,内容要具体,语句要通顺连贯。
2.学生小组内自由口述。
3.指名口述故事。
4.组内互相交流、评议。(想象要合理,内容要具体,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
四、指导写法,练习写作。
1.学生自主构思,动笔写作。
2.根据想象的内容,确定习作的题目,文体不限。
3.根据想象的内容确定的形式可以给习作配上图片。
4.完成习作后自读,发现问题自行修改。
5.请同学们把习作读给自己的好朋友听,和他们一起修改。
五、学生修改,最后誊写。
1.老师采用“对比评改”的方法,选择一篇较好的,一篇较次的习作,让学生论比较,从中获益。
2.学生自查自改,最后誊写。
练习7
【教学目标】1、培养学生用词得体的习惯,知道在什么场合说什么话。2、通过诵读帮助学生积累词句。3、写好钢笔字,注意整体布局。4、练习口语交际,敢于发表意见,说话有条理,语气、语调适当。5、学写毛笔字。
【教学重难点】语文与生活、口语交际部分
【教学准备】小黑板等。
【教学时数】根据学生情况和教学实际安排课时
一、语文与生活。
1.教学第一部分。
(1)学生读句子,看看莹莹写给姑妈的信用词得体吗?问题出在哪?
(2)通过“一读二思三议四改”的步骤,指导学生知道如何用词得体。
2.教学第二部分。
(1)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用词得体,体现文明与礼貌。读下面的词,你知道它们用在什么场合吗?
(2)学生读词。
(3)交流。
(4)出示《常用客套话》,让学生诵读。
3.教学第三部分。
(1)从上面的词语中选择合适的填入括号里。
(2)集体交流,评议。
(3)总结。
二、诵读与积累。
1.出示与春夏秋冬有关的“准韵文”。
2.练习流利朗读12个词语。读准字音,尝试理解词语。
3.联系生活实际,说说你所理解词语的意思。
4.练习。
(1)练习诵读,学生自练,再分组练习。
(2)同桌练习背诵。
(3)教师巡回个别抽读、抽背。
三、写好钢笔字。
1.指导。
(1)指读题目,教师进一步明确练习要求。
(2)要求学生朗读这段话,指明这段话选自《大江保卫战》。
(3)引导学生观察书写的格式,字与字之间,字与标点之间的距离以及每个字放在一行的位置。
(4)让学生说出哪此字与相邻的字的繁简相差较大,笔画间架要匀称。
(5)教师重点指导“军旗、军徽”等词的间架结构和整体布局。
2.练习。
(1)学生练习描红。
(2)教师根据描红情况及时小结。
四、口语交际:七嘴八舌话环保。
1.审题。
(1)学生读题,并说说本次口语交际的要求。
(2)教师略加讲解:为环境保护提建议是用来保护我们的生活环境,维护公共的利益,提建议时应全面考虑。
(3)同学之间互相帮助着提出各自的建议。
(4)学生在小组中说出自己的建议。(想一想为什么提这样的建议)
3.练习。
苏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册教案 篇9
一、教学目标:
学习课文,展开想象,指导朗读,体会我对雪儿的感情。
二、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新课
1、复习第一自然段。
2、过渡:我一个人在家是多么孤单,我多么向往外面那明媚的春光!这时,爸爸 给我带回来一只鸽子。
3、看图。
出示图片:同学们,你们看,就是这只鸽子,它长得怎么样?(学生自由说)你们喜欢它吗?
可是在爸爸刚带回家的时候它没这么可爱,也没这么漂亮。那它到底是什么样子呢?请大家读读第二自然段。
(二)精读课文
1、学习第二自然段。
(1) 学生带着疑问读课文,交流。
爸爸带回来一只怎么样的鸽子呀?(看图)
这只鸽子是怎么受伤了?
(2) 如果你看到这只受了伤的鸽子,心里会怎么想?(生答)
“我”和爸爸也是这么想的,那他们是怎么样对待这只可怜的鸽子的呢?(请大家再读课文,用直线划出我和爸爸怎么对待鸽子的语句)(相机板书:同情 洗澡 敷药 取名)
(3) 想象:如果是你,你会怎样做?结合实际生活,展开想象,练习说话。
(4) 经过我和爸爸的精心治疗,这只鸽子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再看图)
它变得雪白雪白的,所以“我”给它取了个名字叫—— (引说)。
想象:看到这么美的雪儿,你想说什么?
我也越发喜爱它了,所以我疼爱地对它说--(出示“我”说的话,生读)
指导用疼爱的语气读好“我”的话。
(5) 师生接读:从此,我天天和雪儿一起(到阳台上去看蓝天),去看(蓝天上那飘飘悠悠的白云)。你们能给“飘飘悠悠”换个词语吗?(自由自在)
想象:看着蓝天上那飘飘悠悠的白云,“我”和雪儿会想些什么?
指导朗读:我们不仅要读出对雪儿的怜爱,还要读出我和雪儿对大自然的向往,还希望自己的伤势快点好起来!
(6) 齐读第二自然段。
2、学习第三自然段。
过渡:经过一段时间的相处,我和雪儿的感情一天比一天深厚。我还从爸爸那儿知道了关于雪儿的其它事情。我到底了解到了什么,请同学们自由读读下面一个自然段。
(1) 学生自读。
(2) 学生讨论。
雪儿是一只信鸽,它不怕任何艰难险阻,能飞越千山万水,忠诚地为人们传递信息,是“蓝天信使”,是人类忠实的朋友,我们应该真诚地保护它们,真诚地帮助它们。
(出示图片,并相机板书:盼望、飞越千山万水、传递信息)
(3) 指导朗读。
3、指导学习第四、五自然段。
(1) 师述:雪儿是人类忠实的朋友,我更盼着雪儿的伤快点儿好起来。我的愿望能实现吗?当终于有一天,雪儿又能展开双翅飞起来时,你的心情怎么样?(出示雪儿飞翔图)你会说些什么?
(2) 文中的“我”的心情和我们一样,课文第四自然段哪一句话写出来了,请找出来。(板书:欢呼)
(3) (出示句子)指导朗读,及时评议。(谁能将高兴的心情读出来?)
(4) 师范读第3句,学生边听边闭上眼睛想像雪儿在空中是怎样飞翔的。
雪儿在空中是如何飞的?谁能表演给大家看看?
大家想和雪儿一起飞吗?全班一起边读边表演第四自然段。
(5) 雪儿终于又能飞翔了,它此时的心情怎么样?
雪儿虽然能飞翔了,可它也十分舍不得离开。第五自然段中哪句话反映了此时雪儿的这种心情?请大家读读第五自然段。(第一句话)
“雪儿咕咕直叫”,它想对照顾它的小姑娘说些什么呢?
学生练习说话。
(6) 一起生活了很长时间的雪儿就要走了,“我”的心里会怎样想?“我”会怎样说?
指导朗读,小结。
4、学习第六自然段。
引读,并出示句子,理解“快慰”一词。
指导朗读。
(三)总结,并指导背诵
1、学了这篇课文,你觉得文中的小姑娘是个怎样的孩子?
2、通过刚才的学习,你觉得哪一段最感人,你能把它记下来吗?(学生自由练背, 指名试背。)
苏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篇10
教材分析:
《春光染绿我们双脚》是一首轻快而又充满激情的现代诗歌。它主要描绘了植树活动给荒山带来的巨变,表达了少年儿童以实际行动改造荒山野岭的决心。
教学理念:
把读贯穿课堂始终:朗读——读中感悟;诵读——读中生情;诗歌朗诵——以诵立志。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2)领会诗句内容,理解“春光染绿我们双脚”的意思。
2、技能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2)能用提供的词语写一段反映荒山植树后美好景象的话。
3、情感目标:(1)通过具体的语言材料,体会作者绿化祖国、改造自然的壮志豪情;(2)了解人与环境的关系,从而激起忧患意识,环保意识。
教学时间: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人
冰雪融化,春天的脚步又近了。谁都向往春天,向往沾衣欲湿的杏花雨,向往吹面不寒的杨柳风。今天就来读一首春风扑面的现代诗——春光染绿我们双脚。谁来读题。从他的声音里你听出什么?还可以怎么读?你为什么这么来读。(陶醉或发问)
二、尽情朗读诗文,读出心情,读出感受
1、情绪渲染:诗歌是美的语言,诗歌是情的艺术。诗歌也是练习朗读的好教材。今天我们就来尽情朗读这首诗。让我们看看谁朗读得更投入,更专注,更有感情。
2、这一课中有许多生字,通过预习认识它们了吗?(1)出示本课生字(包括二类字)认读。(2)出示生字组成的词语,读读说说自己的理解。
3、师:下面请同学们自由朗读,想一想怎样读能读得出彩出色。
4、师:读了以后知道这首诗歌写的是什么吗?
5、师:下面想请同学们尽情地表演或表现自己的朗读,读出自己独特的理解和感受,好吗?学生朗读水平不一,是一种资源,可以充分利用,所以学生的朗读过程可以这样进行:1、指名学生逐节朗读。2、群体评议高低,个体介绍朗读理解。3、再作新的朗读体验。教师的欣赏、评点、引导有机结合在其间。
三、指导写字1、出示生字,说说自己学会了哪些字?哪些字感觉较难写难记?2、重点指导下列生字。袍、裸:衣字旁,别写成示字旁。鼠:笔画较多,注意笔顺、间架。(学生描红、临写)
第二课时
一、上节课我就说,诗歌是美的语言,诗歌是——(情的艺术),诗歌也是练习朗读的好材料。我们分小组再来次朗诵比赛,怎么样?
二、咀嚼诗歌韵味,探究表现特点。
1、师:同学们朗读得都很尽兴,很投入,朗读中你体会到诗歌韵味了吗?(板书暗示:语言——情韵)
2、师:请同学们先自己默读,体会,将自己的感受、发现有书上注下来。然后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议一议,十分钟后集体交流。
3、学生交流,教师相机作出评价或引导。
[咀嚼要点]之一:植树的场景结合生活经验,说说你的植树经历。如言:提着水桶,扛着树苗,走向旷野——满怀激情。挖坑,放苗,回土,浇水——一脸欢笑。这样的场景,这样的情感作者表达出来了吗?品赏体会:“踏”春风?意韵:春风是轻柔的,脚步是轻盈的。
之二:植树的意义1、课文中写了几点?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荒山披绿装动物有家园环境变美丽2、有哪些语言特别有味?品赏:山岩“结束了烈日的煎熬”、“寂寞多年的荒山”、“荡漾的碧波轻抚河畔的小草”……
之三、结尾段的色彩1、教师引读第1.8节。2、比较两节有什么异同?两段能交换吗?(学生比较并说说理由)3、最后一个自然段在全文起什么作用?(呼应开头,点明主题,深化中心)4、哪个词呼应了开头,写出了荒山的变化,表现出植树的意义之大?(划出有关词语)(板书:荒山野岭——青山碧岭)5、此刻“春光染绿我们双脚”,这是什么样的一种心情?你读着呢?
五年级语文学习方法
1欣赏法
有些课文的段落荟萃了许多好词好句,我 欣赏法则是在熟读课文后在字里行间寻觅优美词句,说出理由,感情朗读,相互交流,自赏共赏。如《爱莲说》、《春》、《听潮》等,分别圈画出有关好词佳句,通过听录音或看录像,及多次有声有色的朗读,形成记忆。
2图画法
就是背诵课文时,凭借图画使课文的语言文字头脑回忆出来,边回忆作者怎样写雪景,及由雪景引出的对历代英雄的评论。有些诗词没有插图,我们都可以根据诗词内容与意境,自己动手画图配诗。如《望天门山》《江南春》《敕勒歌》《钱塘湖春行》等,我们都可以绘画出多幅图画,根据图回忆,图文结合,快速有趣地借图成诵。
3比较法
即比较句式的特点进行记忆背诵。如背诵《白杨礼赞》第七段,抓住先抑后扬,先否定,再肯定,最后是四个排比反问句的句式特点。抑:没有……没有……也许……(否定句),如果……那么……(假设);扬:但是……更……它是……(先转折,又递进,然后肯定)。
当你……难道……难道……难道……难道……(第一句是肯定反问,后三句是否定反问,四个反问构成一组排比句群)。背《愚公移山》第三段则要比较对话双方的语气:智叟的话句句是嘲讽,愚公则先斥后驳。这样,从比较中折抓住了特点,背得快,记得牢,有效果。
五年级语文学习技巧
(1)了解。看课文、看注释、看课后的“思考与练习”,看单元知识和训练,了解了这些信息后,对单篇课文和整个单元就有了一个初步的印象和全面的了解。
(2)查相关的背景知识和扫除文字障碍。
(3)独立思考。重要的是根据提示、文章、练习题进行思考。如提示的内容是否真懂了,文章主题的概括、层次的划分、段意的归纳、句子的理解、写作特色的分析等问题能否解决,课后习题能否回答。那些基础知识扎实、自学习惯好、自学能力强、有钻研精神的同学,在“思考”方面要适当地自我要求高一些。
(4)批注。就是在不懂的地方标上符号。如不懂之处用“?”,重点之处用“※”,课前自学批的字,最好用铅笔,听课后批的字可用钢笔写,以免时间一久,将自己的见解和老师的观点搞混了。
(5)质疑。就是对文章的见解、修辞手法、表达方法等提出疑问,这是成为一个批判型学习者的第一步,学生只有成为一个批判型学习者,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例如在《三国演义》、《水浒传》等古典小说中有许多将对将的单独拼杀,同学们就应该想一想这可能吗?如果不可能,作者又为什么这么写?(6)记录。就是做好读书笔记。
苏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篇11
《毛主席在花山》
一、教材说明
这是一篇略读课文。文章记叙了毛主席1948年xx之交住在花山村时的几件事,表现了毛主席热爱群众、关心群众、和群众打成一片的革命情怀。
文章依次记叙了三件事:让警卫员把到别处碾米的群众请回来;派警卫员给碾米群众送去茶水;毛主席来到碾米群众中交谈并帮群众推碾子。
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一是体会文章记叙的顺序;二是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从毛主席关心群众生活、处处为群众利益着想的思想作风中受到教育和感染。
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体会从具体事件的记叙中,表现人物思想品质的写法。
二、学习目标
1、认识本课5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从毛主席的革命情怀中受到教育和感染。
3、初步学习通过具体事件表现人物思想品质、按一定顺序写的表达方法。
三、教学建议
1、要求学生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说出文章中讲了毛主席在花山的哪几件事。可要求用比较简练的话语概括出几件事情。在读懂课文的基础上,进一步讨论从毛主席在花山的几件事中体会到了什么。要引导学生从具体的事实内容出发,认真仔细地体会作品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体会作者叙述的顺序。
从文字表面看,文章主要记叙了毛主席在花山村的三件事,叙述顺序很清楚。可进一步让学生理解这三件事为什么要按这样的顺序安排。让警卫员把群众请回来碾米,不要影响群众正常生活,表现了主席对群众的关心。进而派警卫员每天给碾米群众送去茶水,表现主席对群众的体贴、爱护。最后毛主席来到群众中,亲手给群众递去茶水、帮群众推碾子,表现了主席深入群众、和群众打成一片的作风。三件事在思想感情的表达上是层层深入、步步推进的。同时这样的叙述顺序也符合一般的事理发展过程,这样的分析可以使学生体会到文章的叙述顺序,要根据文章内容的需要来安排。
3、本文是以写人为主的记叙文。
作者具体写了毛主席在花山时的三件事,体现了毛主席的热爱人民、关心人民的思想感情和高尚品质。用具体事件体现人物的思想感情和品质是小学生应该掌握的一种表达方法。在阅读中应该让学生加以体会。
4、课外可让学生练写一篇以写人为主的记叙文。
题目自拟,要求写自己所熟悉的人,以《毛主席在花山》为例,要通过具体事件的记叙来表现人物的思想品质,防止空洞说教或作鉴定式的评论。
五年级苏教版语文下册教案 篇12
《梦想的力量》
一、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1、教师板书“梦想”。请同学们谈一谈什么是“梦想”。
过渡语:“梦想”可能是我们心中最深切的、最美好的渴望。人世间的很多奇迹都源于梦想,并经过不懈的努力使梦想成真。人应该有梦想,并为自己梦想的实现作出努力。
2、同学们,现在请你告诉大家:你的梦想是什么?
小结:同学们的梦想都非常美好!希望你们能够时刻记住自己的
梦想,并使梦想转化成前进的动力。因为梦想的力量是巨大的,它可以让你创造出无法想象的奇迹。(板书,完成课题)
看了这个课题,你有什么想问的吗?
3、今天我们要认识的一位主人公就叫瑞恩。 正是这位小男孩用一颗金子般的心帮助了那些急需帮助的人们,让我们深深感动。现在就请同学们来阅读这个真实的故事,去感受梦想的力量吧。
二、整体感知,初步理解课文内容
1、检查预习情况,抽查读学生生字。(课件出示生字)
2、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课件出示)
(课文通过记叙6岁的加拿大男孩瑞恩·希里杰克为了实现“给非洲的孩子修一口井,好让他们有干净的水喝”这一梦想,而不懈努力终于使梦想成真的经过。)
3、尝试理解“课中的小男孩有怎样的梦想? 在课文中找出相关的句子读一读。”(课件出示)
三、精读课文,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1、读第一、二自然段:
⑴ 瑞恩产生梦想的原因是什么?
⑵ 指名学生说并指名读“在非洲„„成千上万的孩子因为喝了受污染的水死去了。”
⑶ 课件出示文字资料:非洲缺水资料。
(二)小组探究:学习3~13自然段
1、自由读课文3~13自然段。思考:瑞恩的梦想是怎样变成现实的?
2、学生自学。
3、反馈:(“梦想”怎样实现的)
四、设身处地,升华情感
1、瑞恩终于实现了自己的梦想。他和父母一起来到了乌干达的
安格鲁,村里的5000个孩子一起出来欢迎他。人们的眼里充满了泪水。这是激动的泪水,感激的泪水。
2、齐读句子,出示:
是呀,一个梦想,竟有如此大的力量,有谁会不在此时流泪呢? “一个梦想,竟有如此大的力量”,梦想的实现,给安格鲁的孩子们送去了关爱,送去了健康,令安格鲁的村民们感激不尽;而安格鲁村民们的表现,也令瑞恩和父母感到无比的激动和幸福。
3、感受:瑞恩的梦想到底有多大的力量?
(2)交流后,出示课件。
五、课外延伸:
五年级苏教版语文下册教案 篇13
《跳水》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会用“模仿、显然”造句。
2、理清课文层次,给课文分段。
3、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4、体会船长在危急中果断处理问题的方法,教育学生懂得遇到危险情况要沉着冷静,果断处理。
教学重点、难点:
1、通过抓住关键词,联系上下文理解感悟表现孩子处境危险的句子,并有感情地朗读。
2、学习船长的智慧,冷静的处事方法。
教具准备: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检查预习,谈话导入
1、师:课前老师已布置大家阅读了《跳水》这个故事,你对故事有了哪些了解?
(学生纷纷发言,各抒已见)
2、课文是怎样记叙这个故事的呢?老师要请同学来读读课文,注意要读得正确流利。
二、初读课文,理清脉络
1、理一理: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记叙的?
(1)个人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
(2)小组内交流,这个故事的发展过程是怎样的?
三、精读课文,体验感悟
1、学习第4―6自然段。
(1)师:这篇课文的人物有很多,不知同学们能否找出来?
老师相信你们,请行动吧!快速浏览课文。
(板书:孩子猴子水手船长)
(2)师:(出示课件1。边放课件边解说)有一天,在无边无际的大海上一艘帆船正往回航行,水手们正悠闲地站在甲板上欣赏着美丽的大海。瞧,一只猴子出来了,正和水手们取乐,可事隔一会儿,这里却发生了让人心惊肉跳的事。
(3)(出示课件2:一个孩子摇摇晃晃地站在桅杆的顶端)
师:同学们,你们的神态、语言已经告诉我,你们都感到这个孩子的处境太危险了。
师:请打开书本快速浏览课文,看看课文里哪几个自然段描写这个孩子处境很危险,找到了可以大声告诉同学们。
(4)师:现在请大家小声读文,边读边画出这三个自然段中哪些句子描写了小孩子处境危险,找到后可以和同桌议一议。
师:找得十分准确,请再读课文中描写男孩处境危险的句子,试一试你用什么方法理解这些句子。
(5)师:思考好了,请找自己的学习伙伴交流、讨论。
(学习小组讨论,教师参与其中的二、三个小组学习讨论)
(6)师:现在哪个小组来汇报一下。(引导学生抓重点词句交流自己的感受。)
预设1:若学生抓住文中关键词““放开绳子”,摇摇摆摆”,“走上横木”,感受到孩子处境十分危险时,教师可抓住时机引导学生抓住文中的关联词“只要……就”这段话,更深层的感悟到“只要孩子一失足,他就会跌到甲板上,摔个粉碎。”更体会到孩子处境的危险,并指导学生有感情的读文。
预设2:若学生只抓住了正面描写的句子,没有发现“这时候,甲板上的人都在望着……全都吓呆了”这个侧面描写的句子时,引导学生再读文,抓住“吓呆”一词,从中感悟这些经历许多困难的水手已被眼前情境(太危险的情境)吓得不知如何是好,只知道傻站着,更深入感悟了孩子的处境太危险了。
(7)师:同学们把刚才对课文的感悟用朗读的方式再现出来,就更棒了!
(生朗读师引导学生对朗读情况进行评价。)
师:用什么样的语气读更能够表现出孩子的处境危险呢?
(引导:语速再快一点、声稍高一些,突出重点词语。生练读文。)
师:你们读文的技巧掌握得真好,太令老师欣赏了!
(8)师:我知道此时你们非常想救这个孩子,谁有好办法?
(学生各抒己见,进一步体会当时情况的危急。)
师:大家的办法,到底行不行呀,为什么呢?我现在不替你们作评判,因为学习原本就是个从不会到会的过程。请再读描写孩子处境危险的句子。
师:那个孩子摔到甲板上了吗?
2、理解文中第7、8自然段。
师:谁救了他?请同桌一起读7、8自然段,把能作为你的理由的句子划下来。
(同桌读书讨论,生汇报。)
师:请自己读读描写父亲和水手的句子,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学生交流自己的看法。)
师:能把你们的体会有感情的朗读出来吗?
四、畅谈收获,拓展延伸
1、师:学习本课后,你有哪些收获?(生交流)
2、拓展练习:孩子被救上来后,船长、水手、孩子又会说些什么?说一说,再写下来。
五年级苏教版语文下册教案 篇14
一、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1、教师板书“梦想”。请同学们谈一谈什么是“梦想”。
过渡语:“梦想”可能是我们心中最深切的、最美好的渴望。人世间的很多奇迹都源于梦想,并经过不懈的努力使梦想成真。人应该有梦想,并为自己梦想的实现作出努力。
2、同学们,现在请你告诉大家:你的梦想是什么?
小结:同学们的梦想都非常美好!希望你们能够时刻记住自己的
梦想,并使梦想转化成前进的动力。因为梦想的力量是巨大的,它可以让你创造出无法想象的奇迹。(板书,完成课题)
看了这个课题,你有什么想问的吗?
3、今天我们要认识的一位主人公就叫瑞恩。 正是这位小男孩用一颗金子般的心帮助了那些急需帮助的人们,让我们深深感动。现在就请同学们来阅读这个真实的故事,去感受梦想的力量吧。
二、整体感知,初步理解课文内容
1、检查预习情况,抽查读学生生字。(课件出示生字)
2、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课件出示)
(课文通过记叙6岁的加拿大男孩瑞恩·希里杰克为了实现“给非洲的孩子修一口井,好让他们有干净的水喝”这一梦想,而不懈努力终于使梦想成真的经过。)
3、尝试理解“课中的小男孩有怎样的梦想?在课文中找出相关的句子读一读。”(课件出示)
三、精读课文,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1、读第一、二自然段:
⑴瑞恩产生梦想的原因是什么?
⑵指名学生说并指名读“在非洲??成千上万的孩子因为喝了受污染的水死去了。”
⑶课件出示文字资料:非洲缺水资料。
(二)小组探究:学习3~13自然段
1、自由读课文3~13自然段。思考:瑞恩的梦想是怎样变成现实的?
2、学生自学。
3、反馈:(“梦想”怎样实现的)
四、设身处地,升华情感
1、瑞恩终于实现了自己的梦想。他和父母一起来到了乌干达的
安格鲁,村里的5000个孩子一起出来欢迎他。人们的眼里充满了泪水。这是激动的泪水,感激的泪水。
2、齐读句子,出示:
是呀,一个梦想,竟有如此大的力量,有谁会不在此时流泪呢? “一个梦想,竟有如此大的力量”,梦想的实现,给安格鲁的孩子们送去了关爱,送去了健康,令安格鲁的村民们感激不尽;而安格鲁村民们的表现,也令瑞恩和父母感到无比的激动和幸福。
3、感受:瑞恩的梦想到底有多大的力量?
(2)交流后,出示课件。
五、课外延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