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学教案 > 幼儿园教案 > 幼儿园小班教案 > 《江畔独步寻花》教学设计【优秀5篇】正文

《《江畔独步寻花》教学设计【优秀5篇】》

时间:

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总归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连接基础理论与实践的桥梁,对于教学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具有沟通作用。那么写教学设计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以下是人见人爱的小编分享的《江畔独步寻花》教学设计【优秀5篇】,希望大家可以喜欢并分享出去。

《江畔独步寻花》教学设计 篇1

[案例]

在理解完诗题,认识作者后。

教师:请小朋友们自由读古诗,读完后说说你好像看到了什么景色。

学生自由读,边读边思考。

学生1:我看到了蝴蝶。

教师:你是从哪一行看出来的,蝴蝶正在做什么?

学生2:从“留连戏蝶时时舞”看出来的,蝴蝶正在跳舞。

教师:“留连”就是留连忘返,忘记了回家的意思,“时时”说明蝴蝶是在怎样地跳舞。

学生3:蝴蝶在不停地跳舞。

教师:谁能把这一行诗的意思连起来说一说。

学生个别说,教师补充。

教师:谁能把这只蝴蝶的快乐读出来。

3—4个学生读,师生共同评议。

教师:你们还看到了什么景色?

学生5:看到了花。

教师:花怎么样?你从哪儿看出来的?

学生6:花很多。从“千朵万朵”看出来的。

学生7:从“满”、“压枝低”看出花很多。

教师:“蹊”是什么意思?

学生不理解。

教师:“蹊”左边有一个足字旁,是小路的意思。

教师:谁能把花的多读出来。

学生个别试读,师生共同评议。

教师:你们还看到了什么?

学生1:看到了黄莺在叫。

教师:“自在”是什么意思?

学生2:是自由自在的意思。

教师:“恰恰”呢?

学生3:恰好的意思。

教师:谁能用自已的话把这一行的意思连起来说一说。

学生试说,教师补充。

教师:这首诗描写的景色多美啊,现在我来良诵古诗。你们闭上眼睛想象古诗中所描写的画面,听完后说说你看到了什么。

教师朗诵,学生闭上眼睛听,边听边想象。教师补充后非常兴奋。

学生1:我看到了杜甫在黄四娘家与黄四娘一边喝酒一边赏花。

学生2:我看到了这些蝴蝶在花上面跳拉丁舞,我也忍不住在这些花上面跳起来。

学生3:我看到了黄莺在花上面唱歌。

学生4:天色都晚了,蝴蝶妈妈叫小蝴蝶快回家。小蝴蝶说:“不嘛,我不愿回去,这里的花太美了。”

教师:你们能把美丽的景色读出来吗?

学生齐读古诗。

[反思]

诗歌都有美好的意境,可以说,一首古诗就是一幅美丽的图画。这首诗所描写的春天的景色,学生基本在生活中都见过。在这首诗的教学过程中,教师没有出示挂图,而是让学生结合自已的生活经验去想象,在想象中理解古诗的意思,感受春天的美。结果,学生的想像既合理又富有个性,甚至“蝴蝶都会跳拉丁舞了”。在理解诗意时,教师并没有要求完整和强求一致,而是充分尊重学生的阅读感受,让学生在想象中体会了诗歌的意境。

大胆把自己的一个教学片段发在这里,请各位批评指正。

《江畔独步寻花》的教案 篇2

汤会敏

教学目标

1 、检查预习情况

2、 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

3 、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古诗,感受花的美丽,体会古诗所表达的感情。

教学过程:

一、 检查预习情况。

我会写这些字:(娇 恰 齿 柴 杏)

二、出示目标

三、导入

春天是美丽的,不但有美丽的。桃花水,还有那千姿百态的花朵,今天我们就走进第三单元“花”(板书 花)看到“花”,你会想到哪些词语?

同学们说得真好!

诗人杜甫来到江边,也看到了美丽的景色,让我们走进诗文,感受春天的美景吧!

四、解诗题 知作者

解题:江畔独步寻花

杜甫:

五、初读古诗

(一)、指导正确读古诗,并读出节奏感

1、 分组练读。

2 、教师范读。3 、指名读。4 、齐读。

5 、根据自己的理解猜猜下面词语的意思。

蹊: 留连: 。

自在: 。 恰恰。啼:

(二)、用自己的话说一说每句诗的意思。

六、精读,入诗境,悟诗情

1 、诗人来到江边看到哪些景物?

2 、这些景物中你最喜欢什么?结合诗句发挥想,把仿佛在眼前的情景用这个句式说一说。

啊, (景物)真 啊,你看

例句:啊,花真多啊,你看,把小路都遮得严严实实的。

过渡语:同学们的想象力真丰富,语言真美,花朵,花美,引得蜂飞蝶舞,你们猜猜都可能有什么花?

(出示图片)图文结合把学生带入春天的美景。

美美地读诗。

七、深化主题

1、这首诗给你留下了怎样的感觉,你 是从哪句诗或哪个词感受到的?(组内交流后汇报展示)

2、春天到处都是花,只要一出门就可以看见,为什么诗人还要到江边赏花呢?(出示背景资料)

同学们学习古诗,不但要了解诗的意思,还要知道诗的背景。

3、在读诗题,读出诗人心情的愉悦。

八、板书设计

花多  花美

江畔独步寻花 蝶舞  爱花  爱春  赞春

莺啼

当堂检测:

1 、填一填

从《江畔独步寻花》“ , ” 两句中,我能感受到春天蜂蝶飞舞、欣欣向荣的景象。这首诗表达了诗人 之情。

2 、背诵古诗,并默写古诗。

《江畔独步寻花》教学设计 篇3

(—)  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古诗是中国浩瀚文化星空中璀璨夺目的一颗明珠,是中国古代思想文化与汉语特点 最完美的结合,是中华民族精神气质最完美的呈现。根据新课程理念,给学生以自主学习的权力,充分调动起学习的积极性,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在参与中自悟自得,通过朗读吟咏,激活学生头脑中的画面,设法让诗人的画面和诗人的情感在学生头脑中“活”起来,进而唤起学生的生活体验,激发其情感,把诗人创作的意境在学生的心中再现 。

(二)教学背景分析

《江畔独步寻花》是唐代诗人杜甫的一首具有情趣的写景诗。它描绘了春天繁花似锦,蝶舞莺歌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快乐、愉快的心情。通过让学生想象、朗诵、绘画等形式来进一步的理解诗意,体会诗人的情感,让诗人创作时的意境再现学生心中。

学生分析:古诗的广阔意境给学生留下了自由开掘的空间,而多元化的积累则能激活学生富有色彩的智慧,因此,根据本班学生的特点,发挥他们的特长,通过演绎让个性在唐风古雨中尽情沐浴,潜能在诗情画意间从容释放。

(三)教学目标设计:

1、了解诗句的意思,想象诗中描绘的情景 ,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2、通过学生朗读、绘画、描述等方式来进一步理解诗意,让学生的特长得以发挥。

3、通过对诗歌的理解,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意爱之情。

(四)、教学过程与资源设计:

一、创设情境,激发诱趣:

春天繁花似锦,万物复苏是一个令人陶醉的季节,今天咱们一起到江畔去看一看那里的景色,好不好?

板书:江畔独步寻花

二、参与探究:

1:谁能解释一下课题?(诗人独自在江边散步寻找春天美丽的景色。)

2、诗配乐范读古诗。思考:古诗中都描写了哪些景物?

花、小路、蝴蝶、黄莺

(设计意图:通过对全诗整体上的了解,让学生体会诗人是如何用简炼的语言,把这些景物描绘得如此生动,激发学生对语言文字的热爱。)

3、轻声朗读 ,读准字音,想象画面。

4、指导朗读。一声、二声为平声读时声音延长,三声、四声为仄声读时缩短声音,但读时声停气不停。

黄四娘家――花――满蹊―― ,

千朵﹨万朵﹨压枝――低――。

流连――戏蝶――时时――舞﹨,

自在﹨娇莺――恰恰﹨啼――。

(――表示平声,﹨表示仄声。)

(设计意图:把音律引入诵读,指导学生按照“平长、仄短”的规律朗读古诗,会更好的体现古诗的音韵之美,引发学生诵读古诗的兴趣。)

5、播放优美的古筝乐曲,让学生自读自悟,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学习这首古诗。

能用自己的话描述诗句的景象,可以试着说一说;喜欢朗读的可以有感情的朗读;喜欢画画的可以用画来表达。

(设计意图: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展现美景,意图在于把结合,以求收到较好的学习效果。)

6、汇报交流:

(1)播放音乐,指名描述:春天到了,黄四娘家的小路旁,有许多种花争先恐后的都开了,有红的、有黄的、还有白的等等,它们把花枝压弯了腰,蝴蝶看到了说:“姐妹们快来呀,这里好美呀!咱们一起来跳舞吧!小黄鹂们也高兴的唱起歌来,那声音婉转悠扬,十分动听,这里的美景把他们都吸引住了,谁也不愿意离开。

(2)这位同学描述得怎样?好在哪里?(强调用自己的语言,自然生动有创造性。)

(3)引导学生说出“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是如何在画面中表现出来的。

(设计意图:让学生体会到,如果用画来展示,需要画出许多不同种类、不同颜色的花才能突出花多的景象,而诗中用一个“满”字便把整个繁花似锦的景象描绘得淋漓尽致。让学生体会到古代语言精炼之美。)

(4)朗读:指名读,集体评价。引导学生想象在百花丛中蝴蝶的姿态和小黄鹂的神态是什么样子的?边范读边让学生闭上眼睛想象。

(设计意图:通过引导点拨,在品味诗句中把诵读想象融汇其中进入情境悟出品味,品出诗的画面美、意境美、语言美。)

三、回归整体:

1、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图画?

结合书中的图画,指名回答

2、(1)当你寻觅春天的时候看到了这样的画面:(指名读 注意读出轻松、愉快的语气。)

(2)当你独自漫步于江边时看到了这样的画面:(指名读)

(3)当你心情十分烦闷的时候看到了这样的画面:(指名读)

(4)当你心情愉悦的时候看到了这样的画面:(指名读)

让我们带着这种喜悦的心情齐读这首古诗!

四、质疑问难:谁还有不懂的地方?

预设问题既然本诗描写的是春天为何一个春字都没提?从诗句中什么地方可以看出?

五、分层练习:谁能背几首描写春天的诗句?

六、拓展练习:想一想我们美丽的校园,你能将本诗换词变成你自己的吗?

(设计意图:拓展学生知识面,帮助学生积累。)

板书设计

江畔独步寻花(杜甫)

黄四娘家花满蹊,

千朵万朵压枝低。

流连戏蝶时时舞,

自在娇莺恰恰啼。

(五)教学流程图:创设情境  激疑诱趣(播放音乐,进入古诗)→ 参与探究(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学习古诗) →归纳概括(谈谈自己学习古诗的收获)→质疑问难(提出自己不理解的地方)→分层练习(背诵自己知道的,描写春天的古诗)

(六)教学效果评价:通过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学习古诗,发挥其特长,让学生进一步理解诗人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教师运用激励性的语言,让学生充分发挥,以求收到更好的效果。

《江畔独步寻花》教学设计 篇4

今天尝试用五步教学法和孩子们一起学习古诗《江畔独步寻花》。

去年在教三年级时,虽然还没有非常明确地把教学程序分出如上的五步,但大体来说也是如此。

首先让学生读,“书读百遍,其义字见”;然后让学生“议”,大篇抄出诗意让学生背,没有几个孩子有兴趣,让他们自己去理解,去感受,有争议的问题提出来;最后让学生“悟”,从字里行间去读出作者的心情,去想象当年的风景,去品味中国文字的华美和精炼……

前些天,在网上看到一段文字,及如上的古诗五步教学法,感觉非常有实践意义。而且对于我现在的班级来说,急需要学着掌握良好的学习方法,于是,今天便尝试着采用。层次清晰,特别对于刚刚开始走上讲台的老师来说,非常有帮助。

说今天我的课。在上午的课上,我首先让学生背诵一些以前的古诗,然后出示《江畔独步寻花》,进入第一个环节:初读。

情况不如我想象中的顺利,光“读准字音”这一关都非常难闯。“畔”误读为“半”,“寻”因本地口音混淆读为“行”,"低”和“底”分不清,“娇”误为 “桥”,“恰恰”读成“哈哈”,“啼”错念作“嘀”音,尤其是“枝”和“时”,两个翘舌音都纠了很久,到课后有个别孩子来背诵时,这两个音还是读不准。问题如此严重,看来很有必要强化普通话口语训练,比如专门列出一些翘舌音和平舌音,让学生练读练说。可是时间从哪儿挤出来呢?这又是一个问题。我既不愿意拖堂占孩子的下课休息时间,课堂上我们的孩子又总是难以完成任务,一周自习只有一节,还要练字和订正作业呢!

听孩子背诵以前的古诗,我就发现,朗读时应有的节奏感他们并没有具备,全是一股脑儿地拼命喊完了算数。于是让大家反复听我读,感受一下需要停顿的地方,需要重读的地方,在黑板上板书做好标记,让他们也跟着一遍又一边模仿读。

感觉这样很累啊,以前的那班孩子在认读的方面根本不用我操心,基本上来说一节课完成一首古诗,能背诵并且说出诗意,还能腾出时间来画副画儿,抄抄生字呢。就现在来说,已经是无捷径可走,那就用点老土的方法,一步一步脚踏实地地来吧,一切从头开始。就这样,当我的孩子们把古诗读通顺,并且能够有节奏感地朗读时,打下课铃了。天已经凉了,我却一身汗。“五步”才走了一步,我有些担心时间了。呵,就慢慢来吧,我们走得慢一点,是为了以后能跑得更快!!!

《江畔独步寻花》教学设计 篇5

《江畔独步寻花》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会写4个生字。

2.读背古诗。

3.能根据诗句的描绘想像画面。

过程与方法:

通过听、说、读、背等方式,进行语言文字的积累和训练。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诗中表达的思想感情。

重点:

在读中理解诗句的意思。

难点:

体会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法:

导读、导析法。

学法:

自读自悟、合作、交流法。

教学准备:

朗读录音磁带、投影片。

教学过程:

一、从《清明》导入

1、齐背《清明》。

2、回忆学法。

请同学们好好回忆一下,上节课我们是怎样学习《清明》这首诗的?

(1)将古诗读通、读顺,读出节奏。

(2)借助工具书边读边理解诗意。

(3)认真赏读,体会诗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4)表演读、交流。

3、板书课题:江畔独步寻花

二、走进古诗

1、简介作者。(学生利用课前收集的资料介绍)

2、学生初读古诗,体会诗人的情感。

三、初读《江畔独步寻花》

1、学生各自试着朗读《江畔独步寻花》。

2、听录音带,划出节奏。

3、投影播放文中插图,并配以朗读录音,说说自己的体会。

四、品读《江畔独步寻花》

1、学生边读边结合文中插图展开想象。

2、同桌或小组间互相说一说诗意。

3、全班交流

(1)黄师塔前江水东,春光懒困倚微风。

黄师塔前的江水向东流去,春光把人熏得又懒又困,我倚仗着暖洋洋的春风在游春。

(2)桃花一簇开无主,可爱深红爱浅红?

桃花一丛一丛地盛开着,仿佛是没有主人,你究竟是喜爱深红色的桃花还是那浅红色的桃花呢?

五、感悟春光美

1、学习了这首诗后,你有什么感想?

2、把这美丽的春景图画一画。

《清明》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会写4个生字。

2.读背古诗。

3.能根据诗句的描绘想像画面。

过程与方法:

利用小组合作的优势,展开想像,读懂古诗。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诗中表达的思想感情。

重点:

在读中理解诗句的意思。

难点:

体会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法:

导读、导析法。

学法:

自读自悟、合作、交流法。

教学准备:

朗读录音磁带、投影片。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投影出示插图,并配以古典音乐,尽可能把学生带入诗的境界。

2、将课前收集的有关《清明》这首诗的资料拿出来,互相交流。

二、走进古诗

1、学生各自试着读读《清明》,注意准确地读认“魂”“借”“牧”“遥”。

2、听录音,学生划出节奏。

3、学生自由朗读古诗。

根据刚才听的录音朗诵,学生进行反复自读,要求读正确、流利。

4、同桌之间相互示范读,互相指正。

三、走进诗中

1、自读自述

学生结合工具书自读自悟全诗的意思。在理解的基础上对《清明》所表现的画面和情境进行描述。

2、互读互述

同桌或小组间相互讲、相互说自主品味诗句的收获。教师作适当的点拨。

(1)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清明时节细雨绵绵,路上的行人,心中烦闷,像是丢了魂似的。

(2)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请问哪里有酒店?放牛的小孩手指着远处的杏花村。

3、让学生结合插图和诗中所反映的景与情,谈谈自己的感受。

四、拓展延伸。

找一些关于清明的诗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