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教案【优秀4篇】》
信息技术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教学,让学生掌握在word中插入文件图片、改变图片的位置和大小、调整图片的效果、为图片添加边框等基本操作的要领
过程与方法目标:在老师的指导和帮助下,通过学生自主探究实践,提高学生自主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通过自主探究解决问题,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2、通过制作“童眼看家乡”为主题的文档,激发学生对家乡的热爱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在word中插入文件图片 2、改变图片的位置和大小
教学难点: 1、 为图片添加边框 2、 使用恰当的图片修饰文章,使图片为突出文章主题服务
[教学方法] 情景创设、任务驱动、自主探究
[教学手段与媒体] 网络教室,畅通的局域网环境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师:人们对自己的家乡往往有着深厚的感情。老师的家乡在绵阳,一个天蓝、地绿、水清、人和的地方。同学们,你们也来描述一下自己的家乡吧! 生发言 师:从孩子们的发言中,老师读出了你们对家乡的热爱。 展示一篇名为“我的美丽家乡”的word文档
师:老师想把自己美丽的家乡介绍给更多的人,于是用文字记录下了我对家乡的热爱。可是,只有文字略显单一。孩子们,你们有什么好的建议来帮助老师完成对这篇文档的修饰? 此时,生很容易提出:插入家乡的图片来丰富文档的内容(如果学生只提出插入图片,教师可以再引导其从突出文章主题出发,追问学生:具体插入什么内容的图片) 展示若干家乡的图片
师:“剪贴库”中的图片资源虽多,但是有时候,并不一定能够满足我们的要求。正如老师展示的这些漂亮图片并非来源于“剪贴库”,而是老师从网上下载、利用“画图”软件绘制等方式获取的。今天,我们就学习怎样将这些漂亮图片插入到文章中。 展示课题:在文章中插入图片 二、新课传授
1、 插入图片
师:将外部文件图片插入到文档,插入的是“来自文件”的图片,方法非常类似于“画图”软件中“粘贴来源”命令的使用,具体来说,如何操作呢?
建议:如果有个别学生已经掌握插入外部文件图片的方法,则请生上台演示。如果没有学生掌握这一操作,则可以由教师利用大屏幕投影或广播教学方式进行操作讲解。再由学生练习插入外部图片的操作。
2、移动图片位置、改变图片大小、调整图片效果
师:你对插入的图片满意吗?
生发表意见:“太大/小了!”、“我想调整图片和文字的位置”
师:与对剪贴画的操作方法一样,我们可以改变插入的外部文件图片的大小、位置,设置图片环绕方式、调整图片的效果 师提出探究任务:对外部文件图片改变大小、设置环绕方式、移动位置、调整图片效果
生尝试完成书上78页“做一做”,并参照书上79页,利用图片工具栏中工具按钮调整图片的对比度和亮度
由于此部分操作与剪贴画的操作方法一致,因此,大部分学生能顺利完成此次探究任务。对于有困难的学生,老师巡视、指导。
2、 给图片加边框 展示一份配有边框的图片的word文档
3、 生观察、比较后发现图片加上了边框
师提出探究任务:为图片添加边框
生看书78页第三部分内容,尝试使用图片工具栏中线形按钮为图片添加边框
由于图片只有在非“嵌入型”环绕方式下,才能为其添加边框,而书上并未写明此操作关键点,因此部分学生此次探究任务会失败(图片处于“嵌入型”环绕方式下,线形按钮处于灰色不可选状态)。此时,教师有必要讲解该知识点:当图片处于非“嵌入型”环绕方式下,才能为图片添加边框。再由学生第二次尝试为图片添加边框,抽生演示为图片添加边框的操作
三、主题拓展、巩固练习
提出主题:童眼看家乡
子题目:家乡的美景、家乡的小吃、家乡的人、50年后的家乡……
要求:
1、以“童眼看家乡”为主题,选择一个子题目(也可以自定其他题目),制作图文并茂的word文档。
2、 所需文字可以参考老师提供的素材库中文字材料
3、 所需图片既可以从老师提供的素材库中选取,也可以是利用画图工具制作的插图
4、 填写《“童眼看家乡”电子文档 制作过程自评表》
小学信息技术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感测技术的概念,熟悉生活中常见的感测器;理解感测技术对社会生活的影响。
能力目标:能够举例感测技术在生活中的应用;能够使用常见的感测器。
情感目标:感受无处不在的感测技术,理解感测技术对现代生活的重要影响。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感测技术的概念与感测器的使用。
教学准备:测电笔、测试计等实物,调试凌波电子教室。
教学过程
情境创设激发兴趣
谈话导课,在宾馆或饭店经常见到自动门、自动干手机你知道它们的原理吗,你想揭开它们的神秘面纱吗?
自主探究交流分享
自学课本P40—43
探究
1、人的感官与感测技术
眼、耳、口、鼻、舌、身分别是感知什么的?
感测技术的概念
2、电的检测——测电笔
3、温度的检测——温度计
4、声音的检测——噪声检测器
5、气体的检测——燃气报警器
合作学习释疑解难
1、科学研究中运用感测技术获得的数据有什么特点?
2、除了对燃气和酒精气体的检测外,在哪些地方还应安装气体感测器?
实践创作展示
1、在确保安全的情况下,用测电笔测量下家里或(教室)里的插座或电路的带电情况?
2、调查你周围生活中还有哪些感测器,它们应用于哪些领域?它们能实现哪些功能?
梳理拓展延伸
这节课你学会了哪些本领?
信息技术课教案 篇3
小学信息技术教材经过几次改版,在形式和界面上都有了较大的改进。然而,现有教材在操作实践的设计上平铺直叙、整齐划一,古板生硬、缺少变化,缺少情趣,欠缺人性化的界面,不适合小学生的心理特征、认知特点,也不尽贴切新课程理念。为了使作业形式灵活化、类型多样化,信息技术教师需要不断研究小学生的认知习惯、心理特征和兴趣喜好,努力设计出形式活泼、富有童趣、可操作性强、有一定弹性并能适合不同学情的题型。笔者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尝试。
一、设计有童趣的作业,适合学生的基本需求
例1:找异同。请用椭圆工具画出红色的圆圈,将上图中两幅图的不同之处标记出来。“找异同”是一个在儿童书籍中较常见的游戏,也是低年级学生所喜爱的游戏形式,将它应用在学生初学“画图”软件时,目的是让学生熟悉椭圆工具或其他基本工具的操作,同时用调色板设置红色的前景色,并了解shift键在画几何图形时的辅助作用,学生的观察能力也能得到初步锻炼。对于这类练习,教师可以寻找更多有教育意义的图片,稍做修改,就可以用于学生的练习了。
例2:填颜色。请用调色板设置出不同的前景色,并用油漆桶将不同的颜色填充到上边地图中不同省份的范围中。最后,试着说出地图中各个省份的名称。这是一个与地理知识整合的游戏题,主要目的是让学生学会用调色板设置出不同的颜色,并区分前景色和背景色的不同性质。
反思:根据小学生的生活经验、心理特征、认知习惯和兴趣喜好,从学生爱听、爱看的事物入手,采用游戏、故事等形式,灵活地设计一些生动有趣、形式丰富的课堂作业,丰富教学内容。运用各种不同的方法,采取多种教学手段激发、保持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满足学生的“发现”需要和创造的“成就感”,尊重学生学习的独特体验,放手让学生学,实现教学的有效性。
二、设计有弹性的作业,适合各类学生的需求
例1:文字的修饰。展示一篇优美的短文,请学生按要求修改。你能把我变大一些吗?帮我换一种字体吧!可以把我变成红色的吗?你能把我变的粗壮一些吗?谁能把我恢复本来的样式?文字的修饰是word学习中一项基本的操作,要求学生熟练掌握。本例中对文字进行修饰的要求通过疑问的口气提出,小学生比较乐于接受,因而在操作练习时候也比较积极。
例2:创作任务。教完“设置动画效果”一课后,提供给学生一些有关“哪吒闹海”的图片,要求学生以接编故事的形式,创作两幅幻灯片,设置不同的动画效果,在交流时简要说说创作的思路。设置动画效果是powerpoint中一个重要的学习任务,要求学生能够熟练掌握。本例中教师对原有教材进行了仔细的研究,对课堂练习进行了有益的尝试,将操作练习隐藏在创作中。课堂练习的提出既包含了教学目标,又抓住了学生的兴趣点,任务出示更加自然和谐,学生很乐意接受,从而使学生在操作探究中更加兴趣盎然,收获颇多。
例3:故事任务。如在教授“移动和剪贴图形”一课中,笔者用“小熊请客”的故事,编制了一个小任务,让学生来完成:“小熊的好朋友都到齐了,我们就开饭啦。小熊根据每一位好朋友的喜好准备了一桌丰盛的午餐,接下来,请同学们把每一个小动物最喜欢吃的食物分别放到它们的盘子里。”就是这样简单的一个小故事任务,需要学生完成的任务可不少,这里面要用到“矩形选定工具” “移动”“透明处理”与“不透明处理”等旧知识,还要用到“任意形状的裁剪工具”“复制”“粘贴”等新知识。“任意形状的裁剪工具”在“画图”的工具箱中就有,学生很容易就可以找到,并加以运用。但问题也就出现了,小马和小羊都喜欢吃草,可草只有一份,那可怎么办呢?学生们的注意力这时候一下子集中到了这个问题上来。此时,顺应学生们的需要,教师进行引导,问题很容易就解决了,“复制”“粘贴”等知识也就被学生牢牢地掌握了。
反思:信息技术课堂上设计有弹性作业,可以满足各类学生的不同学习需求。由于每个学生实际操作水平的差异性,在完成课堂作业时,大部分学生能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基本的学习任务,而有些操作水平较高的学生可以完成弹性作业中的具有一定难度的学习任务。当这些水平较高的学生完成课堂作业后,可以让他们做“小老师”,来帮助那些学习能力一般,操作不熟练的学生。通过课堂作业,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完成适合自己水平的操作任务;让学有余力的学生既表现了自已的特长,又融洽了学习氛围;让每个学生都能看到自己的进步,增强学生学习的信心。
信息技术教案 篇4
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根据素质教育的根本思想和基础教育改革纲要的要求,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倡导学生乐于探究,勤于动手。注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
新的教育形势要求教师要在课堂上适当的进行德育渗透,紧密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感受到学有所用,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快乐地投入到学习中。
要落实这些任务,传统的教学方法是不适合的,而建立在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原理上的“任务驱动法”尊重学生个体差异,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有效转变学习方式。
本课以任务驱动下的自主学习为主要教学模式,通过教师的引导、精心设计的教学情境和任务练习,力求让学生由“要我学”转变成“我要学”。通过学习画图,不仅要使学生掌握一些计算机处理图形的基本技能,更要培养他们学习、使用计算机的兴趣和意识,为将来进一步学习计算机打下基础。
教学背景分析
教学内容:《翻转和旋转》是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信息技术 小学版 第1册》《龙宫寻宝》这一课的教学内容,主要让学生掌握翻转和旋转图形,在学会了缩放、复制、删除图形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画图程序的图形处理功能——翻转和旋转,这是图形处理的特殊技法。除了学会具体的操作技能外,学生还要对水平翻转、垂直翻转、按一定角度旋转(90度、180度、270度)的含义深入理解,才能根据图形处理的需要准确地进行翻转和旋转。
本课是“指挥计算机画画”这单元最后一课的教学内容,学习完这一课,学生将进入综合创作电脑绘画作品的阶段,所以,学好这一课能够帮助学生创作更好的作品,提高学生电脑绘画的水平,增强学习兴趣。
学生情况:学生已经学会了使用线条、图形工具绘制简单的图形及为图形着色的方法,已经对画图程序有了初步的认识。目前是刚刚接触画图程序的图形处理功能,会使用选定和任意形状的裁减工具选定图形并进行缩放、复制、删除,对图形处理这部分也很有兴趣,知道了画图程序不仅能画画,还有很多他们从未接触过的神奇功能——图形处理。班内有一半学生家里没有电脑,操作不熟练。三年级的学生初步具备了阅读理解的能力,没有水平和垂直的概念,但是知道轴对称图形。他们还没有学过角,没有角度的概念,不知道90度、180度和270度,但是通过学习钟表,他们已经了解了旋转,顺时针和逆时针。
教学方式:自主学习法 任务驱动教学法
教学手段:教具 板书
技术准备:学生的技术准备:硬件:机房所有机器能正常使用
软件:学生练习用的文件
教师的技术准备:flash、展示用的图片、机房网络教室软件的正常使用
教具:“福”字、4个箭头
教学目标(内容框架)
知识与技能:
1、熟练使用选定和任意形状的裁剪工具选定图形
2、掌握翻转和旋转图形的方法
3、理解水平翻转、垂直翻转、按一定角度旋转的含义
过程与方法:学生根据老师的提示,通过亲自上机实验,找到翻转和旋转图形的方法,体会探索的乐趣和自主学习的学习方法,提高动手能力和敢于实践的意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贴春联等练习,增强学生对中国传统风俗的认识。通过创设情境和画面优美的练习,激发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
问题框架(可选项)
基本问题:如何翻转这些错误的路标?怎样用这四个一模一样的半圆形组成一个风车呢?
内容问题:水平翻转和垂直翻转是让图形怎样翻转?
按一定角度旋转是让图形往哪边旋转?
拓展问题:请同学们思考这只小老鼠的图形经过垂直翻转和旋转180度以后得到的效果是一样的吗?
教学流程示意(可选项)
教学过程(文字描述)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每年过春节的时候,北京很多公园都会有庙会,你们去过庙会吗?庙会上都有什么呀?今年春节,我就带着自己的小侄女去龙潭湖逛庙会了,她看到很多孩子手里拿的风车很有趣,非要买一个,可是我们不知道风车店在哪,于是就拿出了手里的地图。
[出示地图图片]
师:你们看看这张地图,按照地图上路标的指示能不能到达风车店呢?
生:能。不能。
师:你再仔细观察一下。
生:不能。
师:为什么不能?
生:因为有些路标的方向指错了。
师:你回答得非常好!那么如何让这些错误的路标改变方向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技能:翻转和旋转
[板书]翻转和旋转
(从生活中常见的现象——逛庙会导入,引起学生的注意,激发学习兴趣,引出教学内容)
二、自主学习探究,归纳总结知识
1、翻转
师:前面我们学习移动图形、改变图形大小、复制图形时都要遵循一个什么原则?
生:先选定再操作
师:那么今天我们要翻转图形也要遵循这个原则,即先选定路标,再翻转。
[板书]先选定再操作
师:请同学们根据提示自己试一试将错误的路标转过来。
[出示幻灯片]提示:1、从菜单栏里查找翻转路标的方法
2、通过鼠标右键单击调出快捷菜单查找翻转路标的方法
生:自己朗读提示
[实践1] 打开“路标”文件,将错误的路标翻转过来
(学生根据提示完成实践1,教师巡视指导。学生通过在电脑中反复动手实践,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培养他们勇于探索的精神和动手操作的能力。)
师:打扰同学们了,我们先做到这,有些同学已经找到解决的方法了,谁能给大家介绍一下。
生1:讲解,演示,将地图中一个错误的路标翻转过来(图像—翻转和旋转—垂直翻转)
生2:讲解,演示,将地图中错误的路标翻转过来(单击鼠标右键打开快捷菜单—在快捷菜单中选择翻转和旋转—水平翻转)
师:都谁也找到方法了?说明你们很聪明,动手能力很强。谁还有不明白的地方可以问问刚才的这两位小老师?
生:举手。没有。
师:下面你继续完成任务,让同组的另一个人操作,边做边思考:水平翻转和垂直翻转是让图形怎样翻转?
(巩固知识,照顾两个人用一台电脑的学生,多给他们一些练习时间。并给那些动手能力强、操作快的学生一些独立思考的时间,通过练习看到知识的本质,深入理解水平翻转和垂直翻转的含义,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独立思考的好习惯。)
师:水平翻转和垂直翻转是让图形怎样翻转呢?出示教具帮助学生理解。
生:左右。上下。
[板书] 水平 左右
垂直 上下
师:同学们帮我们把地图修改好了以后,我们就顺利的到达了风车店,风车店的风车可真多呀![出示风车图片]这些大风车都是由哪个图形组成的呢?要想用四个半圆形组成一个大风车就要用到旋转。
旋转图形也要遵循先选定图形再旋转的原则,在翻转和旋转对话框中单击“按一定角度旋转”,下面又有三种选项,我们看看他们有什么作用。
打开“风车”文件
生:阅读文件中的实践要求
[实践2] 打开“风车”文件,按要求旋转图形,并用旋转后的图形拼成一个风车。
(学生自己按照要求完成实践2,教师巡视指导。考察学生对题意的理解,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师:谁已经把风车拼好了?你们真了不起!
[展示作品]
师:说一说他拼的风车怎么样?
生:他的风车拼对了,而且没有缝隙,拼得很好。
师:你能把你的操作方法给大家讲一讲吗?
生:讲解并演示,将2号半圆形旋转90度,3号半圆形旋转180度,拼风车。
师:这位小老师讲得清楚吗?你们还有不会的吗?赶快问问他?最后一个图形不用演示,老师相信你们也能做出来了。下面就请你们继续完成任务,换一个人操作,也是边做边思考,按一定角度旋转是让图形往哪边转的?
(巩固知识,照顾两个人用一台电脑的学生,多给他们一些练习时间。并给那些动手能力强、操作快的学生一些独立思考的时间,通过练习看到知识的本质,深入理解按一定角度旋转的含义,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独立思考的好习惯。)
师:按一定角度旋转是让图形往哪边旋转呢?我们一起来分析。
[播放]
请你认真观察图形的旋转和钟表上时针的转动。
生:顺时针旋转
[板书] 顺时针旋转
(通过播放帮助学生理解按一定角度旋转90度、180度、270度的含义。)
师:翻转和旋转的含义你们都明白了吗?那么老师考考你们?打开“旋转和翻转对比”文件,请同学们思考这只小老鼠的图形经过垂直翻转和旋转180度以后得到的效果是一样的吗?
生:不一样。一样。
师:我们一起来看看。演示讲解,将图形分别垂直翻转和旋转180度后,让学生观察对比。
生:不一样。
(加深对翻转和旋转的理解,知道对于有些图形而言,垂直翻转和旋转180度的效果不同,要加以区别。)
三、综合练习,巩固知识
1、贴春联、贴“福”字
师:过春节的时候除了逛庙会的风俗外,家家是不是都会在大门上贴上“福”字和春联?
老师这里有个“福”字,生活中我们怎样贴“福”字?
生:倒着贴
师:有倒着贴,也有正着贴的。为什么要倒着贴呢?
生:福到了。
师:谁能到黑板上把这个“福”字贴一贴?
生:争先恐后到黑板上贴“福”字
师:打开“过年”文件,把“福”字分别贴在每扇门上,把对联贴在墙上
生:完成练习。
(巩固知识,并通过贴春联、贴“福”字的练习,增强学生对传统风俗的认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展示学生作品]
生:纠正作品中的错误。
师:谁说说你是怎么做的?(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演示操作过程)
生1:“福”字倒着贴,旋转90度,正着贴旋转270度。
生2:对联应该旋转180度。
生3:对联还可以先垂直翻转,再水平翻转,
2、拼图
师:在庙会上有很多好玩的东西,我们买回了一个拼图,请你打开拼图文件,咱们一起拼一拼。
生:完成拼图。
[展示学生作品]
师:他拼得对吗?
生:对。
师:都谁已经拼好了?你们真聪明!
师:说一说,你们是怎样操作的?(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演示操作过程)
生1:水平翻转。
生2:垂直翻转。
生3:旋转90度。
生4:旋转270度。
四、总结
师:最后我们回忆一下今天所学的知识,谁说说你今天都有什么收获?
生:学会了翻转和旋转,知道水平翻转是左右翻转,垂直翻转是上下翻转。旋转是顺时针旋转。
学习效果评价
评价原则:
激励性、多向性、综合性、全程性
评价方式
1、学生自评
2、学生之间互评
3、教师点评
评价量规
1、正确完成练习,作品应符合生活中的实际效果,符合原图的效果,不应出现错误,如对联贴完后不应出现上下颠倒或左右颠倒的情况。
2、操作方法多样化,一题多解,翻转与旋转相结合,灵活运用。
根据上述标准,主要采取口头回答和口头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