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学教案 > 小学教案 > 一年级教案 > 一年级数学教案(优秀4篇)正文

《一年级数学教案(优秀4篇)》

时间: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5篇这次为您整理了一年级数学教案(优秀4篇),希望能够给予您一些参考与帮助。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精选 篇1

教学内容:

教科书一年级上册第10页的内容、“做一做”及练习一第7、8题。

教学目标:

1、通过小数观察,初步感知物体有高、有矮;通过合作交流,学会比较物体高矮的一般方法;知道高和矮是比出来的。

2、培养学生观察、合作交流的能力与语言表达能力。

3。在学习活动中,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难点、重点:

掌握比较高矮的方法,会比几个物体的高矮。

教学用具:

积木块。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评价

互动意图

一、感知物体有高有矮

1、引导比较

找两个身高相差较大的学生比较

2、板题:高矮

1、判断高矮

2、读题

比较大小、胖瘦宜肯定评价

1、感知人有高有矮

2、明确学习目标

二、探究方法

1、情境演示

两个身高差不多的同学到前面分开站着,比较高矮

2、布置活动

小组合作探究的方法

3、汇报交流

4、总结方法;

直接比或作记号比等方法

1、不能一眼看出谁高谁矮

2、小组合作

同桌

3、以组为单位,汇报不同方法

鼓励合作活动

组间互评

肯定方法

鼓励求异思维

1、激疑启思

2、培养参与意识与合作能力

3、培养思维创造性和语言表达力及自信力

三、排队游戏

1.3人一组说说谁最高谁最矮

2、逐渐增加小组人数,说说谁第二高

1、判断并说明方法

2、判断并说明方法

组间互评,肯定鼓励

1、培养运用不同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2、培养思维说理能力

四、反馈练习

1、第12页第7题

(1)说出动物名

(2)比较高和矮

2、举其他喜爱的动物作比较

反馈

同桌纠错汇报,独立判√、×并改正

鼓励互查

1、培养审题的学习习惯,能自查、互查

2、激趣

五、学生活动

1、摸高活动

说一说怎样做摸得高(可站在地上摸,可跳起来摸)

2、摆高活动

那积木或铅笔搭高不倒比较

3、悄悄话游戏

(1)表演

两生上台,对一生说悄悄话:踮脚尖

(2)判断思考

谁高,问题出在哪儿?

1、自由活动

反馈

2、合作活动

观察

判断

反馈

鼓励别出心裁

鼓励别出心裁

生评

学生自由活动,符合儿童生理、心理特点,在游戏活动中激趣启思,激发挑战性与创造性。

六、评价总结

比较高矮要注意什么

反馈

学会总结

教学注意事项:

1、学生对实物的比较有许多生活经验。当两名学生上台作比时,学生观察比较的是两个人最明显的特征,高矮、胖瘦,提示又能区分大小、多少、长短等,对这类比较学生并不陌生。因此,本课的关键是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中学会探究比较的方法。

2、指导学生探究时注意,学生日常学习行为习惯的培养;合作面先窄后宽;学生对不同方法的总结。

一年级数学公开课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加减法的意义。

2.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加减一位数(不退位不进位)的计算方法。

2  掌握计算方法,逐步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2  培养学生学习和应用数学的兴趣。

教学准备:

课件,小棒、计数器。

教学设计

一、课前准备

考考你。师说数,生说数的组成。

二、创设情境,导入课题

出示情境图,松鼠妈妈和小松鼠采松果,根据数学信息提出数学问题。

三、解决问题,探究算法。

1.小松鼠和妈妈一共采了多少个松果?

25+4=29(个)

通过多媒体演示,学生摆小棒、拨计数器等过程,让学生体会两位数加一位数不进位加法的算理。

练习:32+5= 5+74= 74+3=

2. 松鼠妈妈比小松鼠多采了多少个松果?(小松鼠比妈妈少采了多少个松果?)

25-4=21(个)

生经历动动手、动动脑,试着总结出两位数减一位数不退位减法的算理。

练习:38-6= 77-3=

四、完成练习,巩固新知。

1.生独立完成课本52页第4题,集体纠错、订正。

机动作业:课本第1题、第3题。

五、课堂小结

畅谈本节课的收获。

板书设计:

采松果

一共采了多少个松果? 松鼠妈妈比小松鼠多采了多少个松果?

25+4=29(个) 25-4=21(个)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和“=”这三种符号及其含义,同时知道这三种符号的读法和作用。

2.使学生知道用“大于、小于、等于”来描述5以内数的大小,建立符号感。

3.培养学生互相谦让、团结友爱的良好品德。

4.培养学生初步判断、分析及处理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学生认识“》”“》”和“=”这三种符号及其含义,知道用“大于、小于、等于”来描述5以内数的大小,建立符号感。

教具、学具准备:

投影仪;9只小猴、4个梨、3个桃、2根香蕉;1-5数字卡片;学具盒。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一)认读1-5各数。

(二)排序。

教师在黑板上摆上3、1、5、2、4。让学生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

二、探究新知

(一)观察主题图,回答问题

要求:看图听故事

教师讲故事:有几只猴子到山上玩耍。他们又是玩水又是捉迷藏,玩得可高兴了!到了中午,他们又累又渴,于是他们跑到山上采了许多水果,来到草地上吃。同学们,你们能猜出猴子他们采了什么水果吗?(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学生回答后,教师再出示主题图。师:“同学们,你们猜对了吗?”“你们再仔细看一下,猴子采了哪些水果?分别是多少?用哪一个数字表示?”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相应在黑板上贴出水果图,并标上数字。

(二)引导学生学习“》”“》”和“=”。

1.教学“=”(猴和桃比)。

(1)师:“如果每只猴子吃1个梨,够不够?”教师用一一对应的方法竖排出来,说出谁多谁少。教师出示相应图片及数字。

(2)教师说明:当桃和猴谁也不多,谁也不少时,我们就说3只猴和3个桃相等。(板书:“=”),等号是两条一样长的线,请学生跟读“3等于3”。

(3)师:“同学们看看,等号两边的数有什么有趣的地方?你们还能举出其它例子吗?”

2、教学“》”(猴和香蕉比)。

(1)师:“如果每只猴子吃1根香蕉,够不够?”教师用一一对应的方法竖排出来,说出谁多谁少。教师出示相应图片及数字。

(2)学生观察得出,猴比香蕉多,也就是3》2(板书3》2)。

(3)请学生观察“》”,教师用顺口溜帮助学生进行记忆:开口大,朝大数。

(4)师:“你还能举出哪些例子吗?”

3.教学“》”(猴和梨比)方法同2。

“尖头小,对小数。”

4.请学生观察三道算式,小组讨论,看有什么发现。学生回答后,教师用顺口溜帮助学生进行记忆:相同数间用等于;开口大,朝大数;尖头小,对小数。

5.发散思维。

看看还有谁和谁能比,几大于几,几小于几?

三、运用知识

(一)教科书第18页“做一做”第1题。教师读题,请学生听清题意。

1.左图:两边各有几只灯笼,谁多谁少,几大于几?

2.右图:两边各有几只灯笼,谁多谁少,几大于几?

学生独立填写,教师巡视,再拿几个学生的上投影仪上长方体讲评。

(二)游戏:比一比

1.师:“刚才我们学习了比大小,大家观察一下我们的教室,看一看哪些东西和哪些东西可以比的?谁和谁比?几大于几?”

2.小组游戏:同桌间拿出学具,摆一摆,比一比,谁多谁少,几大于几?

一年级数学教案 篇4

教学内容:

教材第14页例3、做一做的内容

教学目标:

1、学生初步学会计算十几减7、6。

2、使学生通过练习,进一步理解计算退位减法的思考方法。

重点难点:

引导学生通过数据的观察直接说出想加算减法的思考过程。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口算

11-8

14-9

13-8

15-9

11-9

17-9

12-8

16-8

2、看卡片,说出( )里应填多少。

6+( )=12

8+( )=13

5+( )=11

7+( )=14

9+( )=16

6+( )=13

3、12-8=4,说一说想的过程。

二、新授

1、出示例3。

(1)观察画面,理解图意,用自己的。语言叙述画面内容。

(2)出示鱼缸画面,请学生数一数,鱼缸里有多少条金鱼?(13条)(移动画面,黑金鱼隐藏到水草后)再让学生猜一猜隐藏到水草后的红金鱼有几条?(学生分组讨论,说一说自己的想法)

(3)学生汇报讨论结果,列出算式。137=6谈一谈你是怎样想的

10-7=3 7+6=13

3+3=6 13-7=6

[谁有不同的想法?让大家看看你的算式,猜猜你是怎么想的?]

(4)小结:刚才大家动脑筋想出了四种不同的思考方法,这几种方法都很好。

(5)改变题意:一共有13条金鱼,6条黑金鱼,红金鱼有多少条?

(6)学生独立列式,并说一说思考的过程。

13-6=7

想: 10-6=4 4+3=7

还可以这样算;

7+6=13

13-7=6

13-6=7

三、检测与反馈

1、完成P14页的做一做第1题。

[让学生口算,全班集体订正,个别题目让学生说说思考过程。]

2、做一做第2题。

[观察比较使学生感受想加算减法的简捷性。两个不同的减法算式利用的是同一个加法算式。]

3、完成P14页做一做的第3题。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提问上下两个□间的关系。]

四、总结并布置作业。

板书设计:

十几减7、6

13-7=6 13-6=7

10-7=3 7+6=13 10-6=4

3+3=6 13-7=6 4+3=7

还可以这样算;

7+6=13

13-7=6

13-6=7

教学反思

通过本课的学习,在四种算法的比较中,学生已习惯使用想加算减法来口算,体会到了想加算减法的简捷性,体会到了算法的多样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