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学教案 > 幼儿园教案 > 幼儿园池上教案最新16篇正文

《幼儿园池上教案最新16篇》

时间:

《池上》是唐代古诗人白居易创作的五言绝句。写一个小孩儿偷采白莲的情景,这首古诗也是自己心态的一种反映。为大家分享《池上》的原文及赏析,欢迎借鉴!

古诗《池上》优质教学设计 1

设计理念:

1、我国历来被称为“诗的国度”,古诗文是语文教学的永恒话题。语文课堂总能焕发出迷人的光彩,在这节课的教学中,我采用了“解诗题——知诗人——明诗意——悟诗情”的思路进行教学,努力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无论是课前、课中还是课后,希望学生都能以各种形式表现出对古诗的浓厚兴趣。我想古诗教学应体现“诵读为本,不求甚解,但求熟背”的原则,为学生做一种终生可以去消化、理解、受益的古诗文化准备。

2、享受孩子的童年,那是因为孩子有着非常有意思的创造。《池上》“偷”字用得多好呀!其实那就是真实的,孩提时代,这种“偷”是会经常发生的,所以,在课堂上我们要把这种真实传递给孩子,就构成了美好的童年回忆。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2、学会诗中出现的三个生字“撑、艇、萍”。

3、理解诗句的内容,想象诗中描写的情境,感受乡村孩子质朴、纯真的童心之美。

教学重点:

1、读中理解诗句的含义,读中感悟诗文的意境,体会童真童趣。

2、有感情地朗读、背诵《池上》,丰富古诗积累。

教学难点:

在理解的基础上,结合诗句展开想象,体会童年的纯真与快乐,与古诗意境产生共鸣。

教学准备:

1、教学多媒体演示文稿。(文字、图像)

2、师生查找诗人、诗作相关资料。

课前准备:

展示拍摄的荷塘美景,感染气氛,激发兴趣。

1、孩子们,夏天快要到了,你们高兴吗?说说为什么?

2、是啊,老师也非常喜欢夏天,去年夏天,老师还出去游览了一番,拍了不少照片呢!今天老师把它做为见面礼给你们带来了,愿意和老师一块分享快乐吗?看到什么就大声说出来吧!

(课件展示:碧绿的荷叶挨挨挤挤,亭亭玉立的荷花娇媚动人,鲜嫩的莲蓬清香诱人,令人赏心悦目的荷塘美景)

3、看到这么美的荷塘,你最想干什么或说什么?

【让“现实生活”这一活的资源与生动的画面、和谐的音乐结合在一起,调动了学生视、听等多种感官的结合,转变了学生对学习古诗那“之、乎、者、也”的枯燥感觉,让学生眼前一亮,身心愉悦,为轻松学习古诗奠定了心理基础。】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1、看到那么美的池塘、莲花,谁不想欣赏一番呢?一千多年前,诗人白居易也来到荷塘边,无意中看到了荷塘里发生的一件有趣的事,就把它写了下来,题为《池上》。(板书:池上)

2、齐读诗题。

3、解题:“池上”是什么意思?

(“池上”就是池塘上,这里指的是荷塘之上。)

4、诗人白居易,你了解多少呢?(请学生交流所搜集的资料。)

教师介绍: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从小生活清贫,生逢战乱,对社会混乱和人民疾苦有较深的了解,他写了很多诗,揭露统治者的奢侈腐化,即有名的“讽喻诗”。他热爱大自然,写了不少描写山水景物的小诗。他的诗质朴自然,通俗易懂,老少能读。白居易一生写诗3600多首,是唐朝写诗最多的诗人。

【通过资源,在学生充分感受到荷塘美的基础上,初步解知诗题,感知古诗的意境。】

二、初读古诗,把握基调

(一)这首有趣的小诗肯定已经拨动了你的心弦,触动了你对童年无尽的遐想与怀念。那就打开课本,认认真真地读一读,努力读正确,读流利,做到字字入目,句句入心。(生自由练读)

(二)指名读诗,集体正音。

1、谁来给大家读一读这首诗?(指名几位学生试读,相机正音。)

2、朗读诗歌时,我们不仅要读得正确、流利,还要读出诗歌的节奏、韵味。(师生共读,感受诗歌的节奏美。)

【读准字音,读出节奏,是品读古诗,走进古诗的第一步。】

(三)引导理解 “踪迹”。

A、下雨后,人从湿地上走过留下的脚印,这就是“踪迹”。

B、小鸡从雪地上走过留下的“踪迹”。

C、飞机从天上飞过,后面会留下一道白烟,这是飞机的“踪迹”。

D、蜗牛从地上爬过留下的粘粘的痕迹,这也是“踪迹”。

E、 蚂蚁爬过的地方会留下一种特殊的气味,有了这种气味,它就不会迷路了,这是蚂蚁的“踪迹”。

【抓住重点词语深入理解,让学生逐步走进古诗,感知诗意。】

三、品诗解句,入情入境

(一)品读前两行——

1、读一读,你们眼前出现了一个怎样的小娃?

(1)引导学生比较“撑”和“划”动作的区别。“撑”就是用竹篙抵住河床,使船前进。一起撑一撑小艇吧!(众生做动作)

(2)学习生字“撑”“艇”。

(3)娃娃很——小!小艇很——小!而这个小娃娃却敢一个人撑着小艇,敢冒险。可见他人小——胆不小!

(4)一个撑着小艇的大胆的小娃娃,很有趣!请你想象着他胆大的样子读一读。(指名读、男生读)

2、读一读,品一品,理解“偷”。

(1)你们觉得这句诗里哪个字最有意思?(板书:偷)

(2)你们有没有背着大人“偷偷地”做过什么有意思的事?心情怎样?

A、有一天中午,爸爸睡着了,我偷偷地给他扎了一个辫子。

B、妈妈不让我吃冰激凌,我就偷偷地在外面买了一个。

……

(3)小娃娃也背着大人去荷塘偷采白莲,他心情怎样?

(4)这里“偷采白莲”的“偷”和我们平时说的“偷东西”的“偷”一样吗?

(5)你能学学小娃“偷采白莲”的快乐样儿吗?(指读)

(6)让我们跟着小娃一起去偷一偷、乐一乐吧!

配乐诵读前两行诗句(自由读、齐读)。

【利用换位思考的方法,把诗中的小娃和现实中的人物心理进行对比,能更好地引导学生感悟整首诗的意境。】

(二)品读后两行——

1、小娃“偷采白莲”回去了,大人会不会发现这件事?哪行诗可以知道?

2、学习生字“萍”。

3、你能将“浮萍一道开”用动作表演出来吗?(生做动作)

指名分角色(小艇、浮萍)合作表演。

(小艇驶来时,冲开满池的浮萍,水面波动,浮萍向两边漾去,会出现一道长长的痕迹。)

闭上眼睛想象“浮萍一道开”的样子,读一读。(生齐读)

4、“浮萍一道开”就是小艇驶过留下的——(引说:踪迹)。

5、大人看到“浮萍一道开”,看到小艇驶过留下的踪迹,怎么会不知道小娃来过荷塘了呢?小娃娃有没有想到要“藏踪迹”呢?你从哪里知道的? (因为诗中说小娃“不解藏踪迹” ,“不解”就是 “不懂得”。)(板书:不解)

6、是啊,这就是小娃娃,他还不懂得要“藏踪迹”呀!这只是他童年的一场游戏。

7、齐读“不解藏踪迹”,读出小娃的天真。

【多种方式解读文本,明诗意,悟童趣,效果应该是比较好的。】

(三)拓展想象——

1、白居易在池塘边偷看这天真、大胆、快乐的小娃偷采白莲时,脸上的表情怎样?

2、他的笑有没有被小娃娃发现?这是什么笑?(偷笑)

3、做个“偷笑”的动作。(众生掩着嘴笑)

4、小娃娃偷采白莲偷到了乐趣,在一旁偷看的白居易也偷到了乐趣,让我们也和这一老一少一起偷着乐一乐吧!

(配乐,男生读前两句,女生读后两句。)

【走到文字的背后,对诗人作诗的意图有了一定的了解。】

四、吟诵古诗,积累语言

1、是啊,小娃多么天真可爱呀,划着小船去偷摘白莲时,浮萍暴露了他的踪迹也不知道。让我们闭上眼睛想像展现在我们面前那充满童趣的《池上》吧!(音乐,师范读)

2、 孩子们,愿意象诗人一样吟诵这首诗吗?老师给你们配上音乐,先试试。(生自由练习)

3、谁愿意来试试?推荐一个。

(展现诗句意境的画面,优美的古筝音乐)

4、男女比赛配诗。孩子们全体起立,一起来吟诵这首诗,能不看屏幕吗?(音乐)

5、孩子们,看来你们都是小诗人了。谁已经记住这首诗呢?抽生背诵。

【结合画面、音乐这一生动的资源,采用听朗读想画面、看画面配乐朗读、比赛吟诵等多种形式,让学生读中理解,读中悟情,在读中培养语感,读中熏陶感情,加深对诗句的理解记忆。】

五、且吟且唱,回归整体

1、喜欢这个小娃娃吗?喜欢这首童趣诗吗?

2、老师和你们一样喜欢他,喜欢这首诗,所以为这首诗谱上了曲,让我们跟着音乐一起来唱一唱,感受这份快乐吧!(师生共唱、表演,音乐渐弱。)

3、是啊,童年的生活是有趣的,让人神往的。孩子们,珍惜你们的童年,让它们多姿多彩吧!

【简单的总结性语言,升华了情感。】

六、课外拓展,积累提高

1、默写《池上》,并制成书签。(评出最佳书写奖)

2、搜集其它“童趣诗”读读背背。

【课堂四十分钟的时间是有限的,但是远程资源为孩子们课外学习、积累指引了道路,节约了时间。】

板书设计:

池 上

偷 不解

(黑板板书时可做两只眼睛图片贴在诗眼“偷”、“不解”下方)

《池上》教案 2

活动目的:

1、学习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述图片内容。

2、理解古诗内容,感受古诗意境,学会朗诵古诗。活动准备:古诗图片

活动过程:

1.活动导入:

—我们猜个谜语,看谁猜得又快又对:青竹竿,顶蜂窝,吃了肉,还有窝。(莲蓬)

2.理解古诗《池上》

看看,图上还有什么呀?(有白莲花、小朋友、小船、浮萍、水草……)—这两个小娃娃在干什么?(撑着小船采白莲)教师小结:小娃娃撑着小船,悄悄地去采白莲玩,可是在回来的路上,不懂得怎样掩藏自己的形迹,河面上。绿绿的浮萍一下子就被小船荡开了。这件事被白居易爷爷看见了,他就写了一首诗,叫《池上》,“池上“——池塘上,下面听老师来读一遍(出示古诗)。

3、欣赏古诗介绍古诗《池上》,指导幼儿理解重点词句,帮助幼儿理解古诗内容。

⑴小娃撑小艇:小娃娃撑着小船。

⑵偷采白莲回:偷偷地去采白莲回来。

⑶不解藏踪迹:不懂得怎样掩藏自己的形迹。

⑷浮萍一道开:浮萍一下子就被小船荡开了。

4、学习古诗。集体念,师生对念,男女生轮念。

5、启发幼儿边念边用动作表达诗句含义。白居易小娃撑小艇, 偷采白莲回。 不解藏踪迹, 浮萍一道开

活动反思:

由于在平时的活动中,我们比较多地和孩子们一起进行古诗,绕口令等一系列中国特有的民间活动,所以孩子们对于这样形式的活动还是很感兴趣的。同时为了便于他们的理解,我利用了自己画的图片,这样便于他们的'观察和记忆。

古诗《池上》内容简单,易懂,比较能够激起孩子们学习的欲望。同时我利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层层递进的帮助孩子们进行巩固和记忆,让孩子们从小就受到中国古典文化的熏陶,这是我们民俗教育的内容,也是我们现在的每一个教师应该做的事情!

礼仪常识结束语 3

议程普通话考试表扬信,竞选知识点提纲,保证书开幕词面积可研究性挽联的祝酒词自荐信通告启事作文,说课稿评议:回复庆典致辞警示语,范文报道稿先进个人论文。

小学一年级语文《池上》优秀教学教案 4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正确、端正地书写课后的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感受诗中的童趣,激发学生主动学习古诗的愿望。

教学重点:

学会生字,能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教学难点:

感受诗中所表现的童趣。

教学准备:

教师:生字卡片、描述课文内容的挂图(或课件)。

学生:收集诗人白居易的有关资料和关于儿童生活的古诗,彩笔。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引入新课

1、小朋友们,你最喜欢玩的游戏是什么?(弹珠子、拍球、滚铁环、丢沙包、跳房子、跳皮筋、踢毽子、抓棋子、打乒乓、捉蚂蚱、养蚕、捕蜻蜓、粘知了、逮天牛、捞螃蟹、挖蚯蚓……)

2、你们的童年生活多么有情趣啊!想知道一千多年前的孩子们玩什么吗?请回忆一下我们学过的古诗,看有没有写关于那时候小孩生活的。

(背诵《小儿垂钓》、《村居》,品味诗中的童趣。)

3、今天,老师将和你们一起学习一首写古时候小孩情趣的诗,它叫——

板书课文题目:《池上》

二、初读全诗,了解大意

1、知道这首诗是谁写的吗?你了解白居易吗?给同学们说一说。

(1)白居易是唐代的大诗人,与李白、杜甫齐名,一生写了2 800多首诗。

(2)白居易与顾况的有趣故事:白居易16岁时,已经写出了不少可以传世的好诗,其中最有名的是五言律诗《赋得古原草送别》。据说白居易初到长安,去拜见老诗人顾况。顾况听说他名叫居易,便开玩笑说:“长安米贵,居恐不易。”当读到白居易诗中写的“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时,大为赞赏,说有这样的文笔,居长安不难。确见白居易才情非凡。

(3)他每次写成诗后,都要把诗读给老人听,所以他的诗人人都听得懂,都会读。

2、教师:《池上》这首诗也非常容易读,愿意自己把它读通吗?

3、请学生自由读古诗,在难读的字下面作上记号。

4、教师:把你认为难读的字告诉同桌,请他教你读。

5、教师:� )

6、抽读生字卡片,读得好的同学教全班读。

7、指名读全诗、互相评价。

8、齐读全诗。

过渡:读古诗,不仅要把字音读准,还要读出诗的停顿。

三、再读古诗,读出停顿

1、教师范读,请小朋友用“/”标出诗的停顿。

2、与老师标出的停顿对比一下,看自己是否标正确。

3、学生自己练习朗读。

4、请能正确读出停顿的同学读给大家听。

5、全班齐读。

四、细读古诗,体会诗意,品味情趣

1、出示挂图,引导学生看图:图上画的是什么地方?是谁?在干什么?允许学生多元解说,只要说得有理就行,说得不对的不要忙于否定,引导学生在自读古诗中得到答案。

2、自读古诗,试着理解诗意。如有不理解的字词,提出来讨论解决。教师鼓励学生联系生活,借助图画、实物帮助理解;也鼓励学生互相帮助。

第一、二句“撑”可先扩词再对照挂图理解:撑——撑伞、撑开、撑船、撑杆跳远……对照挂图不难理解是“撑船,划船”的意思。“艇”可查字典理解:轻小的船;联系“撑”的意思也可理解。

3、讨论:从“偷采白莲”你想到了什么?

(1)碧绿的荷叶,映着雪白的荷花,实在太美啦!小孩忍不住喜爱之情才去偷采白莲。

(2)小孩担心别人不让采,就悄悄地采。

(3)看出小孩很顽皮……

4、有感情地朗读第一、二句,读出小孩对白莲的喜爱之情,读出小孩的顽皮。第三、四句“解”可用换词的方法理解,就是“知道、懂得”的意思。“踪迹”可结合生活实际理解,就是“行动留下的痕迹”。“浮萍”可借助图片和资料来理解。“一道开”用想象画画的办法理解。

5、讨论:从“不解藏踪迹”你想到了什么?

(1)池里这么多白莲,采一些没关系,用不着躲躲藏藏。

(2)采白莲是因为爱白莲,用不着藏踪迹。

(3)小孩采到白莲,高兴得忘了藏足迹,天真无邪,很可爱……

6、有感情地朗读第三、四句,读出小孩的天真无邪。

五、给诗配图,加深理解

1、给诗配图,师生评价。

2、根据配图,用自己的话说说诗意。

六、背诵古诗,拓展交流

1、根据自己所画的图背诵古诗。

2、师生交流课前收集的描写儿童生活的古诗。

七、巩固生字,指导书写

1、描描写写(课后第3题)。

观察、交流写好生字的关键点,学生练习时教师巡视评议,相机激励。

2、填空,再读一读(课后第2题)。

3、请学生把自己想写的词语或句子写一写(积累好词好句)。

《池上》教案 5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正确、端正地书写课后的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感受诗中的童趣,激发学生主动学习古诗的愿望。

教学重点

学会生字,能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教学难点

感受诗中所表现的童趣。

教学准备

教师:生字卡片、描述课文内容的挂图(或课件)。

学生:收集诗人白居易的有关资料和关于儿童生活的古诗,彩笔。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引入新课

1小朋友们,你最喜欢玩的游戏是什么?(弹珠子、拍球、滚铁环、丢沙包、跳房子、跳皮筋、踢毽子、抓棋子、打乒乓、捉蚂蚱、养蚕、捕蜻蜓、粘知了、逮天牛、捞螃蟹、挖蚯蚓……)

2你们的童年生活多么有情趣啊!想知道一千多年前的孩子们玩什么吗?请回忆一下我们学过的古诗,看有没有写关于那时候小孩生活的。

(背诵《小儿垂钓》、《村居》,品味诗中的童趣。)

3今天,老师将和你们一起学习一首写古时候小孩情趣的诗,它叫——

板书课文题目:《池上》

二、初读全诗,了解大意

1知道这首诗是谁写的吗?你了解白居易吗?给同学们说一说。

(1)白居易是唐代的大诗人,与李白、杜甫齐名,一生写了2 800多首诗。

(2)白居易与顾况的有趣故事:白居易16岁时,已经写出了不少可以传世的好诗,其中最有名的是五言律诗《赋得古原草送别》。据说白居易初到长安,去拜见老诗人顾况。顾况听说他名叫居易,便开玩笑说:“长安米贵,居恐不易。”当读到白居易诗中写的“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时,大为赞赏,说有这样的文笔,居长安不难。确见白居易才情非凡。

(3)他每次写成诗后,都要把诗读给老人听,所以他的诗人人都听得懂,都会读。

2教师:《池上》这首诗也非常容易读,愿意自己把它读通吗?

3请学生自由读古诗,在难读的字下面作上记号。

4教师:把你认为难读的字告诉同桌,请他教你读。

5教师:� )

6抽读生字卡片,读得好的同学教全班读。

7指名读全诗、互相评价。

8齐读全诗。

过渡:读古诗,不仅要把字音读准,还要读出诗的停顿。

三、再读古诗,读出停顿

1教师范读,请小朋友用“/”标出诗的停顿。

2与老师标出的停顿对比一下,看自己是否标正确。

3学生自己练习朗读。

4请能正确读出停顿的同学读给大家听。

5全班齐读。

四、细读古诗,体会诗意,品味情趣

1出示挂图,引导学生看图:图上画的是什么地方?是谁?在干什么?允许学生多元解说,只要说得有理就行,说得不对的不要忙于否定,引导学生在自读古诗中得到答案。

2自读古诗,试着理解诗意。如有不理解的字词,提出来讨论解决。教师鼓励学生联系生活,借助图画、实物帮助理解;也鼓励学生互相帮助。

第一、二句“撑”可先扩词再对照挂图理解:撑——撑伞、撑开、撑船、撑杆跳远……对照挂图不难理解是“撑船,划船”的意思。“艇”可查字典理解:轻小的船;联系“撑”的意思也可理解。

3讨论:从“偷采白莲”你想到了什么?

(1)碧绿的荷叶,映着雪白的荷花,实在太美啦!小孩忍不住喜爱之情才去偷采白莲。

(2)小孩担心别人不让采,就悄悄地采。

(3)看出小孩很顽皮……

4有感情地朗读第一、二句,读出小孩对白莲的喜爱之情,读出小孩的顽皮。第三、四句“解”可用换词的方法理解,就是“知道、懂得”的意思。“踪迹”可结合生活实际理解,就是“行动留下的痕迹”。“浮萍”可借助图片和资料来理解。“一道开”用想象画画的办法理解。

5讨论:从“不解藏踪迹”你想到了什么?

(1)池里这么多白莲,采一些没关系,用不着躲躲藏藏。

(2)采白莲是因为爱白莲,用不着藏踪迹。

(3)小孩采到白莲,高兴得忘了藏足迹,天真无邪,很可爱……

6有感情地朗读第三、四句,读出小孩的天真无邪。

五、给诗配图,加深理解

1给诗配图,师生评价。

2根据配图,用自己的话说说诗意。

六、背诵古诗,拓展交流

1根据自己所画的图背诵古诗。

2师生交流课前收集的描写儿童生活的古诗。

七、巩固生字,指导书写

1描描写写(课后第3题)。

观察、交流写好生字的关键点,学生练习时教师巡视评议,相机激励。

2填空,再读一读(课后第2题)。

3请学生把自己想写的词语或句子写一写(积累好词好句)。

《池上》教案 6

【教学内容】

国标版小学语文第八册古诗两首:《池上》、《小儿垂钓》。教学时间为一课时。

【教学理念】

1.“简”出三味

从疏通古诗进行表层解读,到体悟古诗进入中层解读,再到挖掘古诗达到深层次解读,设计既体现古诗学习之“三味”,又把学习的三大目标“球形”融合,所以我设计了三个教学步骤:聊字聊诗,聊意聊趣,聊聊趣事诗。三个步骤中简练问题,追求简约而不简单的教学效果。

2.“合”出高效

语文课堂教学应该努力在整合上做文章。在整合中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升语文综合素养。求同存异是整合的关键,从整合入手解读古诗,突破古诗教学的习惯模式。分步解读,则是在整合之间的跨度上,深入感悟意象与情趣。用“总-分-总”的教学模式引出同类“童年趣事诗”的课外拓展。

3.“聊”出轻松

两首古诗都是充满儿童情趣的绝句,诗意通俗易懂,不需花费太多的时间,把感悟诗中意境和体会童真、童趣作为教学的重点。用聊天的方式,在轻松、自然的氛围之中学生入情入境,不仅掌握了知识,体会了作者对小孩的喜爱之情,还培养了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创新思维,在主动参与中体验到成功的乐趣。

【教学要求】

1.知识目标:学会诗中的生字:撑、艇、浮、萍、稚、侧。

2.能力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2)理解诗句的内容,想象诗中描写的情境。

3.情感目标:感受乡村孩子的纯真、可爱。

【教学重点】感悟诗中的意境,体会童真童趣。

【教学难点】感受古诗语言的精练之美。

【教学准备】教学多媒体ppt演示文稿。

【教学过程】

一、整体感知,聊“字”、聊“诗”。

1.学生自读,注意读正确、读通顺。

2.朗读古诗,强调:

◇《池上》“撑、艇、萍”,后鼻韵母读清楚。

◇《小儿垂钓》“侧”,平舌音,“稚”,翘舌音。“映身、应人”注意押韵。

3.聊字:撑艇萍稚侧

4.聊诗:两首古诗有哪些相同的地方,再推敲推敲相同中的不同。

【整合学习理论认为:学生唯有将他们所有的感觉、情绪、智慧投入学习的过程之中,才能获得最好的学习效果。我让学生采用发现古诗的相同与不同,学生兴趣盎然,思维活跃起来,变被动的听讲为主动的参与。】

二、品悟诗眼,聊“意”、聊“趣”。

1.自由读诗,聊诗中画面,解决基本诗意。追问中点拨重点词的理解:

《池上》:解、一道

《小儿垂钓》:蓬头、侧坐、莓苔、映身、借问、遥、应

2.深入品悟:猜一猜两个小孩儿各有什么心思。

《池上》

◇紧张。聊“偷”字。

◇高兴。拓展《荷花》片段:“荷花已经开了不少了……”及“莲叶何田田……”诗。)品读:“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

《小儿垂钓》

◇聊“遥招手”,引导学生发散思维。

3.把握人物形象:这是两个什么样的小娃?

4、积累两首诗:看画吟诵。

【在儿童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那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小儿垂钓》后两句“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中,“招手”之意历来存有异议。我以为,这正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使他们萌生探究欲望、进而实现自主学习的良好契机。同时感悟古诗,不在于诗句的字面意思,而在于诗句的趣味和意味,引领学生读出诗句背后的那份意,那份趣。】

三、得益课外,聊聊 “童趣诗”。

1.引导学生积累童年趣事诗。

(1)幼女词 (2)所见 (3)宿新市徐公店

2.出示自选作业。

【为使教学呈现螺旋上升的态势,设计中抓住古诗主题教学的“辐射点”,通过熏陶与体验,理解与感悟,使得学生的语文素养在主题学习中获得质的提升,从而夯实学生语言文化的根基。诗歌的广阔意境给学生留下自由开掘的空间,而最后多元化的作业样式则在于激活学生各富色彩的智慧。】

古诗《池上》优质教学设计 7

一、谈话导入:

1.同学们,俗话说“熟读唐诗—,不会作诗—”,唐代是我国古典诗歌发展的全盛时期。唐代的诗人特别多,像满天的星斗一般。那你们知道哪位诗人写的诗最多吗?看老师写他的名字,谁来读

2.看,这就是白居易(投影出示),说说你对他的了解。知道他的一生共写了多少首诗吗?3600多首(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他的诗通俗易懂。据说,他每次写完诗以后,都会先读给村中的老婆婆听,若老婆婆稍有不懂,他就重新修改,直到老婆婆听懂为止。)

3.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诗就具有这样的特点,有信心学好吗?《池上》

4.那你知道“池上”是什么意思?这首诗里的池是什么池?白居易究竟在池上又看到了什么呢?

二、初读感知:

1.自由练读,查字典正音。

刚才我听到有同学说多会背了?那你会背还不一定会读呢!你知道读好诗有哪些要求?还要读出节奏读出韵律美来。

2.指名读诗,集体正音。

(1)刚才同学们读得非常认真,谁来读?(其他同学应该做什么?你不是普通的听众,你要带着理解和思考去倾听,因为待会儿,你还将是评委,要对同学的朗读作出评价。)

指名读(评价:读得很准确,因为这首诗中的三个生字在读音上都有一个值得我们关注的地方——后鼻音。)

请同学读生字所在的诗句。(相机学习生字)

“艇”就是?在这里是指轻便的小船。一看偏旁我们就清楚了它的意思。因为这个字是个形声字,左边表意,右边表声。他的兄弟姐妹很多,我们来给它换换偏旁?(挺、庭、霆、铤、蜓)学生字的时候,我们要善于联想,又一个想到一串,这样既不容易忘记,又不容易写错。

小娃撑小艇谁来演一演?“撑”——突出后鼻音、动作表演区别“划”字。一起撑一撑小艇吧!(众生做动作)“撑”还可以组词?(支撑、撑伞、撑爆、撑破)

“萍”——今天老师把“浮萍”带过来了,你们看—(出示)谁来说说“浮萍”的样子?是啊,密密麻麻、挤挤挨挨,真多啊!现在你知道“萍”为什么这么写了吗?师范写,在写得时候要注意什么?

(2)谁还想读?(你满意吗?)诵读古诗的时候,不要一字一顿地读,这会破坏古诗的韵味,要注意声断气连,像老师这样,你们听——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

(3)古人读诗时还喜欢怎么读?(摇头晃脑。为什么古代诗人读起诗来,一个个都是摇头晃脑不亦乐乎?原因是他读出了诗的节奏,诗的韵味,不信你试试?)

4.初步理解词义。

(1)你是不是将诗中每个字的意思都读懂了呢?同桌两个逐字逐句说说它的意思,有不理解的及时将它标出来。(指说)

(2)交流:

“不解”——要想理解这个词语首先得理解那个字?老师查了一下字典。这个“解”一共有8种意思呢!老师选取了其中5种,应选哪一种?那“不解”就是——不知道、不了解。不知道什么?

“踪迹”——踪迹可以是?(概括出:脚印、气味、痕迹等)文中的小娃留下了什么踪迹?(小船把水面上的浮萍轻轻荡开,留下了一道清晰明显的水路痕迹。)

“白莲”——有的资料说是白色的莲花,也有的说是莲蓬,莲子你吃过吗?

……

你能把诗的意思连起来说说吗?

三、品读入境:

1体会形象:

(1)你喜欢这个孩子吗?为什么?

大胆能干——

你从哪里看出来的?

引说:娃娃很——小!小艇很——小!:而这个小娃娃却敢一个人撑着小艇,敢冒险。可见他人小——胆不小!撑的好不好?(看来他不光大胆,还很能干呢)

一个撑着小艇的大胆的小娃娃,很有趣!请你想像着他胆大的样子读一读。(指名读、男生读)

调皮可爱——

你们觉得这句诗里哪个字最有意思?(偷)(板书:偷——采)你仿佛看到小娃是怎么偷的?

你们有没有背着大人“偷偷地”做过什么有意思的事?心情怎样?(很开心,很快乐,得意)

让我们跟着小娃一起去偷一偷、乐一乐吧!配乐诵读前两行诗句。(自由读、齐读)

天真无邪——

想悄悄地偷采白莲,可又不知道将自己的踪迹隐藏起来,他可真?(天真无邪)

(2)白居易在池塘边偷看(板书:偷——看)到了这一幕,会怎么样?

瞧,这一老一小,不仅自己乐了,还为我们带来了无限的乐趣,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好不好?

2感悟画面

(1)一首诗,一幅画。读诗,我们还要读出一幅幅画来。

(2)请同学们闭上眼睛,静静地听,静静地想,你的脑海里仿佛浮现了哪些画面——师配乐朗读古诗

(3)你仿佛看到?——指说

(4)诗歌美,画面美,同学们的想象更美。让我们再来美美地背一背这首诗——池上。

四、拓展延伸:

1.诗人用传神、凝练的诗句,给我们展现了一个天真无邪、活泼调皮小娃形象。喜欢这个小娃娃吗?像这样的孩子还有呢!

2.有一天,宋朝大诗人杨万里乘船路过安仁,看到这样两个孩子,就提笔写下了一首诗,指名读。

不下雨撑把伞干嘛呢?

这俩孩子怎么样?——读。

3.虽然白居易和杨万里生活的年代相距了近300年,但他们笔下的孩子一样的天真活泼,惹人喜爱,在800多年后的今天,在座的同学们又何尝不是如此的聪明伶俐、活泼可爱呢?

你的生活中一定也有许多有趣的事对不对?回去把它有滋有味的写一写好不好?没准,等你长大了也能写出千古流传的名篇呢!

小学一年级语文《池上》优秀教学教案 8

教材分析:

《池上》是一首描写儿童生活的诗。诗人在诗中叙述一个娃娃生活的一件小事:小娃娃瞒着大人偷偷地划着小船去采莲,采到白莲后高兴极了,竟忘记自己是瞒着大人偷偷去的,公然大摇大摆地划着小船回家去,在湖里清晰地留下了他小船经过的痕迹。诗人白居易的诗向来追求“意求深,字求浅”的风格,整首诗虽如同大白话,但极富韵味,充满童趣。第二句的“偷采”和第三句的“不解”,把一个顽皮、天真无邪的小娃娃形象写得呼之欲出,活灵活现。

知识目标:借助拼音认读5个生字,正确、端正地写出8个字。

能力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情感目标:感受诗中的童趣和古诗的意境,激发学生主动学习古诗的愿望以及对美好童年的珍视。 教学重点:认读5个生字,正确、端正地写出8个字。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

通过品析人物,抓住“偷采”、“不解”、“藏踪迹”等词语感悟诗中的童趣和古诗的意境。

教学方法

边读边想,边看边想,合作探究,解决疑难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1、出示图片,谈感受

2、看到那么美的池塘、莲花,谁不想欣赏一番呢?一千多年前,诗人白居易也来到池边,还看见荷花池上发生的关于一个小娃有趣的故事,于是,诗人忍不住就吟诵了一首诗 展示:漂亮的荷塘上慢慢走来一位诗人,吟诵出这首诗《池上》

2、师:想知道在这个小娃身上发生的有趣的故事吗?今天我们就来学这首古诗。(揭示课题)

二、循序渐进,掌握字词句。

1、课件展示学习要求:自由读《池上》,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自读检查;

①合作学习字词,指出需要注意哪些生字词的读音和写法(我们要 注意哪些生字娃娃的名字,还要注意哪些生字娃娃的外貌呢)

②学生当小老师教读生字,重点指导“萍、艇、撑、踪”等平翘舌音的读法,教写生字,注意“萍”是上下结构的字,“艇”右边是“廷”。

③点名读古诗 (正音,理清节奏)

④齐读古诗

三、诵读诗句,品析人物

孩子们,生字娃娃我们都已�

1,初读古诗,认识人物。

(通过古诗,你看到了一个什么样的小朋友,你愿意和他交朋友吗?为什么?)给文中不理解的地方做上标记。

2、小组讨论。

3、引导学生分析

预设:①“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 由“偷”引发的争议(天真活泼——不道德)

引导;

ⅰ角色感悟:如果你是那个小娃,你“偷采”了白莲后 是什么心情呢,并用你的朗读将那种心情表达出来

ⅱ看图片,说人物,体会儿童的可爱

ⅲ教师质疑: “偷”毕竟不是一种好的行为,连这里的小娃也知道,而我们的大诗人白居易为什么还要花笔墨去描写这样一个“不道德”的小娃呢?

预设:②“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 品析词语“不解”“藏踪迹”体会儿童的天真无邪 ⅰ读懂了什么:理解词语和诗意

ⅱ看到浮萍开了,你会怎么想?(替小娃担心、着急) 学生读出这种心情。

ⅲ小娃想到这些了吗?为什么?(因为太高兴了)能高 兴地读读这两行诗吗?

ⅳ你觉得这是怎样的小娃?(天真、可爱) ⅴ带着感情,同桌互读,抽生朗读,一边想象画面一边 读诗句。

自荐书语班会计划书 9

优秀教学法了名词我个人表现新闻稿我三字经课标承诺书,三角形文案闭幕词苏轼简报我语录征文协议:自我介绍守则谚语读后感写景的德育感恩信同义词征文的回复诗词三字经励志故事教案。

《池上》教案 10

古诗两首第一课时《池上》

学习目标: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池上》 ;

2、能认识古诗中5个生字; 3、会写2个生字:首、采。

教学重点:正确书写2个字;朗读古诗。

教学难点:正确识读5个生字。

教学准备:课件、课本

教学过程:

一、揭题示标今天我们来学习第一首古诗《池上》,这节课我们的学习目标是:(略)为了更好的完成我们的学习目标,我们要通过4场比赛来完成,首先我们来比比谁能把古诗的字音读得准确。

二、比赛一:朗读古诗。 (第一次“先学后教” )

(一)先学1、生轻声拼读。

2、生自己练读。

3、个别示范朗读:要求:读的同学比谁声音响亮,能读准字音,做到不添字、不漏字,尤其要注意平翘舌音的问题,听得同学比谁听得认真,听出有错音及时举手给他纠正。

(二)后教1、指名读,纠错正音。 2、齐读易错音。 3、赛读古诗。

三、比赛二:

学会认字(第二次“先学后教” )古诗咱们能够读准确了,第二场比赛咱们来比比看谁最快地记住古诗中的会认字。首踪迹浮萍

1、生自己练读。

2、同桌相互检测。

3、指名读并口头组词。

4、同桌互查并组词。

5、识字比赛。

四、比赛三:理解古诗(第三次“先学后教” )能把古诗读得流利,更重要把古诗读懂。

1、自由读后,想一想诗句意思。

2、同桌交流自己对诗句的理解。

3、全班交流,及时反馈。重点理解“偷采、不解”

4、入情入境想象朗读古诗,思考:古诗里描写了一个什么样的小孩?

五、比赛四:比写字(第四次“先学后教” )现在咱们比比谁能把要求会写的生字写得不仅正确,而且美观。

(一)先学

1、生观察二个字在田字格里的结构,位置并书写笔顺。

2、指名说笔顺。

3、齐书空笔顺。

4、指名上台板书会写字,其他学生练写在书上。

5、台下学生观察台上学生板书的。

(二)后教

6、指名上台纠正,并说出正确与美观。

7、师生评议(对不对,好不好)。

8、师范写。

9、生再描红书写。

10、展示比赛。

六、当堂训练:

1、书写2个会写字,并组词。2、试背诵古诗。

七、板书设计

12、古诗两首池上偷采不解

古诗两首第二课时《小池》

学习目标: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小池》 ;

2、能认识古诗中7个生字;会写5个生字。

3、认识偏旁“水” 、采字头。

教学重点:正确书写5个字;朗读古诗。

教学难点:正确识读7个生字。

教学准备:课件、课本、卡片

教学过程:

一、揭题示标这一、揭题示标今天我们来学习第一首古诗《小池》,这节课我们的学习目标是:(略)为了更好的完成我们的学习目标,我们要通过4场比赛来完成,首先我们来比比谁能把古诗的字音读得准确。

二、比赛一:朗读古诗。 (第一次“先学后教” )

(一)先学

1、生轻声拼读。

2、生自己练读。

3、个别示范朗读:要求:读的同学比谁声音响亮,能读准字音,做到不添字、不漏字,尤其要注意平翘舌音的问题,听得同学比谁听得认真,听出有错音及时举手给他纠正。

(二)后教1、指名读,纠错正音。 2、齐读易错音。 3、赛读古诗。

三、比赛二:

学会认字(第二次“先学后教” )古诗咱们能够读准确了,第二场比赛咱们来比比看谁最快地记住古诗中的会认字。泉流爱柔荷露角

1、生自己练读。

2、同桌相互检测。

3、指名读并口头组词。认识偏旁“水” 。

4、同桌互查并组词。

5、识字比赛。

四、比赛三:理解古诗(第三次“先学后教” )

能把古诗读得流利,更重要把古诗读懂

小池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理解诗的内容,感受诗中描写的情景,进行美的教育,培养想象能力,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趣。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重点词语和诗句,并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意思。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背诵和默写课文。

教学重难点

1.理解诗句意思,体会作者感情。

2.根据诗意,体会意境是难点。

教学时数一课时。

教学准备电脑制作小池作景、小荷、蜻蜓、词库等软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引入。同学们学过很多古诗,你还记得哪首,请你给大家背一背。这些古诗韵律优美,语言简洁,好读又好记,大家都喜欢读古诗,今天我们要再学习一首古诗,题目叫《小池》,板书题目。先听老师把课文读一遍。

二、现在请同学们按照学习要求利用计算机进行学习。

出示学习要求: 1.了解诗人生平。 2.理解题目意思。 3.学会生字新词。

演示课件诗人介绍、全诗图文、字义词库。

三、检查自学情况。

1.小池的作者是谁?他是什么朝代的人?

2.题目你是怎样理解的?你知道小池的意思吗?这首诗写了小荷花池什么季节的景色?

3.诗中有几个生字?示柔字,这个字读作什么? (1)柔是什么结构?怎样拆分,编码是什么? (2)柔可以组哪些词?在诗中组的什么词? (3)柔有四种意思,晴柔的柔选哪种字义比较合适? (4)把柔字打三遍,再用柔字组两个词。

4.再读古诗。看还有没有不懂的词。

四、同学们前面三个要求学得不错,请大家继续按下面的要求学生。理解诗句意思。抽读要求。

1.请一个同学朗读全诗,其他同学边听边看图,想想这首诗写了哪些景物?演示课件。

2.写泉眼诗人是怎样写的?演示课件。泉眼的水是怎样流的?惜是什么意思?谁舍不得谁?谁能说说这行诗的意思?指导读出舍不得的语气。

3.作者又是怎样写树阴的呢?读第二行,演示课件。树阴照水怎样理解?晴柔刚才同学们学生字已经理解了,爱晴柔又怎样理解?谁喜欢晴天里柔和的风光呢?这行诗是什么意思?指导读出喜欢的语气。

4. 小结:这两行诗写了小池周围的景物--泉眼和树阴。作者把泉眼和树阴写得像人一样懂得感情,其实是融进了作者自己的感情,知不知道表达了作者什么感情? (喜爱)请同学们把两行诗连起来读一读,读出舍不得和喜爱的语气。

5.写小荷和蜻蜓作者又是怎样写的呢?读三、四行,演示课件。这两行诗写的是小池里的景物。小荷指什么?才在这儿是什么意思?嫩和荷叶刚露出什么?蜻蜓就怎样?早和才诗人用得非常准确、生动。有了这两个字我们读起来这两行诗眼前仿佛看见了什么?把这两行诗的意思连起来说一说。怎样读才能表达出生动、有趣的情景呢?指导朗读。

6.把四行诗的意思连贯起来说一说,注意诗句中内容之间的联系。(自己说,互相说,当众说)

7. 总结:是啊,清清的泉水,茂密的大树,娇嫩的荷叶,可爱的蜻蜓够成了小池优美的风景。难怪诗人要把这小池写下来,这里真是太美啦!

五、通过前面的学习同学们理解了诗句的意思,下面我们再通过感情朗读和背诵这首古诗来进一步体会诗人的感情。

出示第五个学习要求:体会诗人感情。

1.认真听范读,注意哪些地方有停顿,哪些地方有重音?

课件演示。

2.下面请同学们利用计算机里的导读要求练读。

3.抽读评价。

4.背诵全诗。

六、 小结学法。今天我们按照这五个学习要求一步一步的学习理解了全诗,体会了诗中所表达的感情。今后同学们学习古诗都可以用这种学习方法

《池上》教案 11

一、教学目标

1.了解谢灵运和谢眺;

2.了解南朝诗的基本艺术特色

3.品味两首诗情景交融的特色

4.揣摩名句和炼字

二、教学重点

1.山水诗歌描写和抒情方式

2.早期山水诗的思路和句法

三、教学难点

古体诗的展开思路

四、教学过程

1.作者及作品(以引发资料为准,教师作适当引导)

谢灵运:谢玄之孙,世称“谢康乐”,政治失意,遂写山水诗。

特点:外在平静与内在不平静的结合

意境幽深、明丽、孤峭

鲍照:“如初发芙蓉,自然可爱”

语言富丽精美

有“有句无篇”之病

谢眺:又称“谢宣城”,东晋谢安后代,“小谢”

特点:清新、流丽

情景交融

创作了不少新诗体(永明体)

产生于齐武帝永明年间、讲究四声搭配、对偶、用典、辞藻的诗

2.学生自读,积累字词句

1)字音

虬qiu2栖qi1怍zuo4拙zhuo1徇xun4疴ke2衾qin2昧mei4

褰qian1嵚qin1豳bin1灞ba4涘si4甍meng2绮qi3霰xian4

鬒zhen3

2)词汇

衾:被子昧:昏暗景:日光革:革除

绪风:冬季残留下来的寒风塘:堤岸索:孤独

征:证明绮:锦缎练:白色的缎子洲:水中陆地

英:花方:将要罢:停止鬒:黑色头发

3)佳句集锦

潜虬媚幽姿,飞鸿响远音

初景革绪风,新阳改故阴。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

余霞散成绮,澄江静如练。喧鸟覆春洲,杂英满芳甸。

有情知望乡,谁能鬒不变

3.登池上楼

1)语篇结构分析

第一部分:由潜虬飞龙感叹自己不得志的艰难处境

第二部分:登楼远眺见到生机勃勃的情景

第三部分:触景生情抒发离群索居壮志未酬的伤感

具体:

潜虬飞鸿自由自在

智力不足病处穷海(抒情)

临窗远眺残冬已去

春草鸣禽生机勃勃(情景交融)

触景生情无限感伤

离群索居竭力无闷(抒情)

2)写作特点分析

情景交融:写有声有色、有动有静、旧去新来的生机勃勃的春景图,表现出诗人的喜爱与赞叹

写景自然贴切:写活了春景,从色彩、声音、氛围、动静多方面写

3)提问:

写“潜虬”、“飞鸿”的作用如何?为什么感到惭愧?

明确:写潜虬、飞鸿的自由自在反衬自己处境艰难

“穷海”、“空林”反映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

明确:失落、悒郁、不得志

“初景革绪风,新阳改故阴。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是千古名句,妙在哪里?

明确:表现了作者细致入微的观察能力和独具匠心的表达能力。他抓住了由冬到春的变化,写的真切动人。前二句专注人们对温度的感觉来写,新旧相对比,流露出送旧迎新的欢欣;后两句抓住春草园柳鸣禽的色彩、声音的特点来写,突出了新生事物的一种活力。“变”字很传神,对鸣禽做了一种动态的观照,突出了昔时冷落而非热闹的特色。写景中很明显渗透了作者热爱春天、热爱新事物的情感,情景交融。

综合全文,作者在写作时持有一种什么样的感情?

明确:矛盾的情感。一方面,身为贵族,才华出众却被投闲置散,他感到不满和无奈。另一方面,又尽力让自己通过欣赏大自然的美景来排除这种忧愁,从而达到“持操岂独古,无闷征在今”的境界。但是作者始终都不能真正超脱,真正沉醉于山水忘却世事。

4.晚登三山还望京邑

1)结构分析

第一部分:点名主题,表明作者望乡思乡的话题

第二部分:描绘作者登山所见到的壮丽景象

第三部分:抒发作者眷恋家乡的感情

运用句典点明望京(定基调)

绘声绘色壮丽景象(绘美景)情景交融

触景生情眷恋家乡(抒感慨)

2)赏析

作者并不是望“长安”、“京县”,为什么要写“望长安”、“视京县”?这是一种什么写法?

明确:这两句以王粲望长安、潘岳望洛阳比喻自己回望京邑。用了用典的写法,化用古人的诗句。

作者运用了什么手法来写景?

动静结合。静景:夕阳、澄江、杂英登,动景:喧闹的小鸟

调动多种感观:既描写绚丽的色彩,也描写美妙的声音

运用比喻:余霞像彩霞,澄江像白练

写景的目的是什么?

表达对京城的留恋,景色越好,越舍不得离开。自然转入对思念之情的抒发

“余霞散成绮,澄江静如练。喧鸟覆春洲,杂英满芳甸。”妙在何处?

明确:这几句描绘了一幅色彩明丽、意境澄清、充满生机的画面,表达了作者对京城美景的热爱和留恋。技巧高超:色彩和谐搭配、晚霞之红艳、澄江之碧透、交相辉映;动静有机结合,归鸟之喧闹,野花之茂盛,互为映衬。加之用了两个贴切生动的比喻,将霞光比喻成彩锦,将澄江比喻成白练,令人感到美不胜收。

3)写作特点

情景交融:紧扣“望”写出了景象的壮丽,更加反衬作者的离情。“以乐景写哀情,倍增其哀乐”

写景自然贴切:似乎不经意写成,妙手天成。“余霞散成绮,澄江静如练”,对比,色彩相对,动静相对;比喻生动具体;词语选用非常好。“余”与“散”,“澄”与“静”有内在因果关系。

《登池上楼》课堂教学实录

师:同学们,当一个人年轻时过着世家子弟富贵风流的生活,恃才傲物,渴求大展宏图,又恰逢权贵斗争激烈,仕途风波险恶,政治失意的时候,想当大官当不得,做林下封君又不愿意,高不成,低不就,这是一种怎样的处境呢?

生:悲哀,郁闷,纠结。

师:今天,我们通过学习南朝山水诗人谢灵运的《登池上楼》来感受诗人的心境。【板书:标题】这一标题交代了什么内容?

生:地点——池上楼,事件——登楼

师:在同学们的印象中,诗人登楼会做什么呢?

生:吟诗,喝酒,聚会,抒情,看风景。

师:现在请同学们自由朗读,初读正音,结合注释理解字义。(多媒体投影)【提醒学生注音、难解的字义要标划、作笔记】

生:齐读诗歌。

师:同学们读得很整齐,但是速度稍微快了点,语调舒缓是读诗的基本原则,诗歌的朗诵还要注意节奏的变化和感情的把握。现在由老师诵读一遍。

生:(鼓掌)

师:同学们为什么要给我掌声呢?

生:有节奏。

生:有感情。

生:跌宕起伏。

师:同学们从朗读中觉得这首诗的感情基调是怎样的呢?

生:忧郁、感伤、

生:郁闷、低沉、悲凉

师:这样看来,这首诗是有抒情的诗句,除此外,还写了什么?

生:写景。

师:请同学们再一次自由朗读,分别找出诗中写景和抒情的诗句。同桌同学互相交流意见

生:我找到了写景诗句。潜虬媚幽姿,飞鸿响远音。初景革绪风,新阳改故阴。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

生:衾枕昧节候,举目眺岖嵚。倾耳聆波澜,举目眺岖嵚。

师:同学

师:接下来请朗读抒情的诗句。

生:祁祁伤豳歌,萋萋感楚吟。索居易永久,离群难处心。持操岂独古,无闷征在今。

生:进德智所拙,退耕力不任。

生:薄霄愧云浮,栖川怍渊沉。

生:徇禄反穷海,卧疴对空林。

师:同学

生:这两句诗是叙事。

师:大家结合幻灯投影分别朗读写景与抒情的诗句。

生:(集体朗读)

师:现在分两大组讨论,自主探究:第一组讨论:这首诗写了哪些景?这些景有什么特点?你最欣赏哪些诗句?请畅谈你的理解。第二组讨论:这首诗抒情的诗句表达了什么情感?这些情感前后有什么特点?请畅谈你的看法。

生:(自由讨论)

师:现在请第一组的同学展示讨论的结果。

生:这首诗描绘了波澜、山峰、阳光、池塘、青草、园柳、鸣禽等景物,这些由冬天转向春天的景物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我最欣赏的诗句是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这两句诗写出了春天一派生机、生意盎然的景象。“生”让诗人觉得生活很有希望。清脆的鸟鸣声让人心情舒畅。

生:我欣赏的诗句是“初景革绪风,新阳改故阴。”这两句采用了对比的手法,诗人的心情由悲而喜。

生:我欣赏的诗句是“倾耳聆波澜,举目眺岖嵚。”放眼望去,波涛汹涌,崇山峻岭,视野开阔。

生:“潜虬媚幽姿,飞鸿响远音。”俯仰高低,“飞鸿”有鸿鹄之志,展翅翱翔喻指诗人的。雄心壮志。

师:季节变化、对比。接下来有请第二组同学展示抒情诗句讨论的结果。

生:诗人悲伤的情怀。“薄霄愧云浮,栖川怍渊沉。”诗人内心感到惭愧。

生:“进德智所拙”,诗人官场失意。“退耕力不任”,诗人不甘心退回耕种,;陷入到了进退两难的矛盾之中,心情悲伤。

生:“祁祁伤豳歌,萋萋感楚吟”写出了诗人由归隐之情。“索居易永久,离群难处心”,隐居的日子会孤独,日子难过。

师:陶渊明归隐时是“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十分惬意、愉悦。

生:谢灵运却是孤独、寂寞的。

师:这是由于诗人的出生背景所决定。(多媒体投影)

生:归隐的日子会无聊、枯燥无味。

生:“持操岂独古,无闷征在今。”诗人摆脱了烦恼,摆脱了矛盾的困境,选择了隐居,遁世无闷。

师:过一番思想斗争之后,诗人以高亢的声调收结全篇,得以解脱,“遁世无闷”!坚守节操岂止是古人能够做到的,诗人的情绪从进退维谷的困境中解脱出来,在这大约半年后,谢灵运终于以疾病为由,辞职归隐于故乡始宁的祖居。

接下来,请同学们找出刚才分析的写景与抒情两方面的共同特点。

生:景物描写由冬天向春天转变,观察角度是变化的。

生:诗人的感情由悲而喜,又由喜而悲,最后由悲而无闷。

师:写景与抒情交替进行,诗人触景伤情,情随景的变化而变化。毛泽东说:“谢灵运这首诗,通篇反映出他内心的矛盾,‘进德智所拙,退耕力不任’,足见其是矛盾的。这恐怕与他的身世、境遇有关。他出身望族,自视很有本领,但一生不受重用,这首诗反映出他郁郁不得志的心情。想当大官而不能,所谓‘进德智所拙’!做林下封君,又不愿意,‘退耕力不任’,说是种田没有力气。他这个人一辈子生活在这个矛盾之中。”(多媒体投影)

师:现在请同学来整理一下整首诗的思路。

生:诗人由眼前的潜虬、飞鸿生发了进退两难的伤感之情,又因春天之景而感到欣喜,接着又因归隐的独居、离群而伤感,后遁世无闷。

生:诗人触景生情,情随境迁。

师:这是山水诗人最大的写作特色,将情感融入景物中,寓情于景,情景交融。在这一赏析的过程中,同学们对整首诗的感情理解比较透彻,现在请一位同学朗诵这首诗,注意把握诗歌感情变化

生:(配乐朗诵)

师:精彩。希望同学们课后能反复朗诵,收集并鉴赏谢灵运的诗作,体会“情景交融”的写作特色。

《登池上楼》练习题

1.下列加点词注音有误的一组是( )

A.差别(chā)灞涘(sì)澄江(chénɡ) B.飞甍(ménɡ)潜虬(qiú)豳歌(bīn)

C.流霰(xiàn)岖嵚(qīn)拎包(līnɡ) D.褰开(qiān)参差(cī)蹇马(jiǎn)

C项中”拎”应读”līn”。

C

2.下列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薄霄元宵九霄云外B.栖川栖息哂笑不止

C.衾枕沈阳饮鸠止渴D.时髦髡刑鬓发斑白

C项,”鸠”应为”鸩”。

C

3.下列对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薄霄愧云浮云浮:指浮云。

B.卧疴对空林空林:秋冬树木落叶而空荡荡,所以称为”空林”。

C.池塘生春草池塘:是两个词,池,园池;塘,堤岸。

D.去矣方滞淫滞淫:久留。

A项,”云浮”应为”高飞的鸿鸟”。

A

4.有关诗句的赏析,错误的一项是( )

A.”白日丽飞甍”是写在夕阳的照耀下,飞动的屋脊明丽多姿。

B.”参差皆可见”是写京邑内的屋宇高低不齐。

C.”去矣方滞淫”的大意是就要离开京邑而长久地滞留他乡了。

D.”有情知望乡,谁能鬒不变”这两句的大意是有感情的人都知道怀念家乡,谁能够不变心呢?

D项,”谁能够不变心”应改为”谁的黑头

《池上》优秀教案 12

一、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2、学会诗中出现的两个生字“浮、萍”。

3、理解诗句的内容,现象诗中描写的情境,感受乡村小朋友的质朴、纯洁的童心之美。

二、教学重点:

1、读中理解诗句的含义,读中感悟诗文的意境,体会童真童趣。

2、有感情地朗读、背诵,《池上》,丰富古诗积累。

三、教学难点:

1、在理解的基础上,结合诗句展开想象,体会童真的纯洁与快乐,与古诗意境发生共鸣。

2、品味古诗语言,抓住“偷采”、“疑惑”、“躲藏迹”等词语感受诗人炼字之妙。

四、教学流程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1、激趣:让同学把课堂中或课外学到的而且会背的古诗背给同学们听,大家一起分享。

2、导入:今天,老师想和大家一起学习一首新的古诗。这就是《池上》。﹙板书课题﹚

3、简介作者

诗歌的作者是白居易,号香山居士,他是俺国唐代有名诗人。他一生写诗3600多首,是唐朝写诗最多的诗人。

﹙二﹚、初读感知,了解大意。

1、安排初学。

要求:用自身喜欢的方式学习课文,初步感知,了解大意。

读一读——读准字音,读通诗句,读懂大意。

看一看——观察课本插图,图文对照,揣测诗意。

说一说——用自身的话说诗句大意、诗句之美。

写一写——写出诗意美的感受。

2、巡视指导。

3、检查自学。

⑴解字词

撑:用篙抵住水底使船行进。

艇:比较轻便的船。诗中指的是小船。

解:懂得、明白。

藏:隐藏、躲藏。

浮萍:一年生草本植物,浮生在河渠、池塘中,叶子扁平,椭圆形或倒卵形,外表绿色,反面紫红色,叶子的下面生须根,花白色。也叫紫萍或水草。

⑵懂诗句

⑶明大意

小娃娃撑着小船,偷偷采了白莲蓬回来赏玩。他还不懂得该怎样去隐藏自身不被人发现,那小船轻轻划过,荡开了池面上的浮萍,留下了一条清清楚楚的水路。

设计理念:阅读教学要

(三)、品读感悟,欣赏诗美。

1、读诗

⑴同学练读。

⑵评价指点:朗读要欢快,抒情,要读出小娃的调皮、天真。

⑶有感情朗读

2、说诗

⑴提出问题。

读了这首诗,你的感受和体验最深的是什么?愿意把学习效果说出来与大家一起分享吗?

⑵同学练说。

⑶教师引导指点。

①“偷采白莲回”“疑惑藏踪迹”等。

②诗歌描写了一位天真机灵、调皮可爱的小娃形象,通过他的动作、细节,表示了纯洁美好的童趣。

3、写感受

⑴提出问题。

写下自身对诗的感受和理解,要求有自身的体会。一两句也行/

⑵交流评价。

设计理念:在这一环节的教学活动中,俺以同学的自主、合作、探究为主要形式,让同学在读中发生独特体验和感悟,在合作中加深自身的理解,在交流中论述自身的见解。读、说、想、写贯穿整个环节。

(四)、读背体会,总结全诗

在熟练朗读的基础上背诵,在诵读中进一步体会古诗的美。

设计理念:古诗要能熟读成诵。

(五)、安排作业

1、背诵《池上》,并默写。

2、用自身的话把诗的大意写出来。

3、发挥想象力,为《池上》配上一副画。

板书设计:偷采白莲回

池上童真、童趣

疑惑浮萍开

小学一年级语文《池上》优秀教学教案 13

学习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2、学会诗中出现的七个生字,理解“艇、浮萍、踪、不解”的含义。

3、理解诗句的内容,想象诗中描写的情境,感受乡村孩子质朴、纯真的童心之美。

教学重点:

1、读中理解诗句的含义,读中感悟诗文的意境,体会童真童趣。

2、有感情的朗读、背诵《池上》,丰富古诗积累。

教学难点:

1、在理解的基础上,结合诗句展开想象,体会童年的纯真与快乐, 与古诗意境产生共鸣。

2、品味古诗语言,抓住“偷采”、“不解”、“藏踪迹”等词语,感受诗人炼字之妙。

教学准备:

1、教学多媒体演示文稿。(文字、图像)

2、师生查找诗人、诗作相关资料。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整体设计意图:

《池上》一诗描写了一个小孩“偷采白莲”的妙趣情境,非常接近儿童的生活,符合儿童的心里。我采用了“调动积累,导入新课——初读诗歌,整体感知——吟诗炼字,体会意境——回归整体,拓展延伸”的教学策略,把学生理解诗意、增加语言积累、提高运用语言能力有机地�

教学过程:

一、积累引入,以旧带新。

1、师:初夏时节,池塘里的荷花已露出粉嘟嘟的笑脸,让人想起诗人杨万里的名作《小池》:“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说到池塘、荷花,你们还想到哪些诗句呢?

2、学生交流自己积累的关于池塘或荷花的诗句。

3、师:今天我们要学的一首古诗也是讲的夏日池塘里发生的事,它的题目就叫《池上》。(板书诗题:池上)理解题目含义。

4、简介作者白居易。

(1)学生汇报自己知道的关于白居易的生平、诗作、诗风。

(2)教师小结: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从小生活清贫,生逢战乱,对社会黑暗和人民疾苦有较深的了解,他写了很多诗,揭露统治者的奢侈腐化,即有名的“讽喻诗”。他热爱大自然,写了不少描写山水景物的小诗。他的诗质朴自然,通俗易懂,老少能读。白居易一生写诗3600多首,是唐朝写诗最多的诗人。

设计意图:

由诗人杨万里的《小池》巧妙的为本课进行铺垫,以旧带新,降低学习难度,提高学习兴趣。让学生搜集关于诗人的生平和关于荷花的诗句,培养学生的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二、初读诗歌,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读《池上》。要求:读准字音,把诗句读通顺。

2、检查初读情况。

(1)指名读古诗,集体正音。

①读准后鼻音:撑、艇、萍;指导“艇”字的写法及结构。

②学习新词:浮萍,白莲,踪迹,理解词义,练习书写。

(2)齐读古诗。

(3)学生简单说说池塘上发生了一件什么事儿。

(一个小孩偷采白莲。)

3、学生再次自由读古诗。要求:边读边想诗句的意思,画出不理解的词句。

4、小组合作学习,弄懂诗意。

(1)学生结合前后句和插图,借助注释和工具书,自己理解诗句含义。

(2)小组内逐句交流自己的理解,互相启发、补充。

5、集体交流,了解《池上》大意。(指名说自己对诗句的理解)

设计意图:

课标要求第二学段的学生要“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能借助字典、词典和生活积累,理解生词的意义。” 本环节的设计通过学生借助工具书理解“艇、浮萍、踪、不解”的含义,联系上下文理解古诗的意思,培养了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

三、吟诗炼字,体会意境。

前两行——小娃偷采莲。

1、学生自由轻声诵读古诗,边读边想象画面。

2、学生交流“看”到的画面。

(1)怎样的荷塘,怎样的白莲?

(学生用自己的话描述想象到的“莲叶何田田”的美好画面,唤起学生对荷花池和娇嫩莲蓬的向往之情。)

(2)小孩如何偷采白莲的?

① 学生畅谈自己想象到的小娃偷采白莲图。因太想吃那嫩滑、甜美的莲蓬,而不经大人同意就小心翼翼、偷偷撑船去采池中莲蓬。

②让学生为“小娃偷采白莲图”起个题目。

③看图,指导学生读出小娃天真、调皮的感觉。

④朗读前两句,思考:你最欣赏其中哪个字?

(“偷”,结合自己小时侯“偷偷”做的一些小恶作剧和顽皮之事,和诗中的小娃产生共鸣,体会孩子的无邪、可爱、纯真与童年的快乐、无忧、自由。) ⑤配乐再次有韵味地诵读前两行诗句。

后两行——景美童心纯

1、提问:小娃“偷采白莲”不会被发现吗?

2、学生默读后两行诗,谈理解。(小娃哪里知道,小船一路划开的一道浮萍已经暴露了他的“偷采”之事。)

3、抓住“不解”体会小娃纯真、质朴,练习读出情趣。

设计意图:

“作者胸有境,入境始与亲”,通过学生亲身想象“偷采白莲”儿童的心里,使作者情,学生情,诗中情水乳交融,激发共鸣。

四、回归整体,拓展延伸。

1、学生带着理解,再次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

2、《池上》赏诗会——各小组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表演式诵读古诗。

3、熟读成诵。

设计意图:

五、布置作业 ,巩固练习。

1、背诵课文。

2、默写《池上》。

3、依据《池上》这首诗歌的内容,发挥自己的想象力,为这首诗配一幅画。

板书设计:

偷采 白莲回 景美引人

池上

不解 浮萍开 童真童趣

《池上》教案 14

一、说教材

﹙一﹚ 教学内容:苏教版第八册第21课古诗两首的第一首,《池上》。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白居易所作。诗中描绘小娃偷采白莲的情景,细腻传神,颇有趣味。前两句写一个小娃娃撑着小船,偷偷采了白莲蓬。后两句写他不懂得藏匿行踪,悠然自得地冲开浮萍撑船回来,只见身后浮萍分开,一时合不拢。诗人用质朴的语言,白描的手法,把小娃娃天真无邪的形象刻画得栩栩如生,呼之欲出。

﹙二﹚ 教学目标:根据教材内容、学生的年龄、心理特点,从学生的知识能力及学情发展出发,我确定了以下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2、学会诗中出现的两个生字“浮、萍”。

3、理解诗句的内容,现象诗中描写的情境,感受乡村孩子的质朴、纯真的童心之美。

﹙三﹚教学的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

①读中理解诗句的含义,读中感悟诗文的意境,体会童真童趣。

②有感情地朗读、背诵,《池上》,丰富古诗积累。

2、教学难点:

①在理解的基础上,结合诗句展开想象,体会童真的纯真与快乐,与古诗意境产生共鸣。

②品味古诗语言,抓住“偷采”、“不解”、“藏匿迹”等词语感受诗人炼字之妙。

二、说教法、学法。

1、教法:古诗教学要着眼与培养学生感知语言的能力,强调 因此,我运用了以下教学法:读书指导法,观察法,启发式教学法,以读代讲法,品味语言、畅谈感受、诵读体会法、讨论法等。

2、学法:在课堂上,学生多读古诗,并按自己喜欢的方式自学,去理解古诗、学法去品味语言、畅谈感受,体会诗人的情感。指导学生采用自读—自悟—合作讨论—想象—交流的学习方法。

三、说教学流程。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1、激趣:让学生把课堂中或课外学到的而且会背的古诗背给同学们听,大家一起分享。

2、导入:今天,老师想和大家一起学习一首新的古诗。这就是《池上》。﹙板书课题﹚

3、简介作者

诗歌的作者是白居易,号香山居士,他是我国唐代有名诗人。他一生写诗3600多首,是唐朝写诗最多的诗人。

﹙二﹚、初读感知,了解大意。

1、布置初学。

要求: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学习课文,初步感知,了解大意。

读一读——读准字音,读通诗句,读懂大意。

看一看—-观察课本插图,图文对照,揣摩诗意。

说一说——用自己的话说诗句大意、诗句之美。

写一写——写出诗意美的感受。

2、巡视指导。

3、检查自学。

⑴解字词

撑:用篙抵住水底使船行进。

艇:比较轻便的船。诗中指的是小船。

解:懂得、明白。

藏:隐藏、藏匿。

浮萍:一年生草本植物,浮生在河渠、池塘中,叶子扁平,椭圆形或倒卵形,表面绿色,背面紫红色,叶子的下面生须根,花白色。也叫紫萍或水草。

⑵懂诗句

⑶明大意

小娃娃撑着小船,偷偷采了白莲蓬回来赏玩。他还不懂得该怎样去隐藏自己不被人发现,那小船轻轻划过,荡开了池面上的浮萍,留下了一条清清楚楚的水路。

设计理念:阅读教学要

三、品读感悟,欣赏诗美。

1、读诗

⑴学生练读。

⑵评价指点:朗读要欢快,抒情,要读出小娃的调皮、天真。

⑶有感情朗读

2、说诗

⑴提出问题。

读了这首诗,你的感受和体验最深的是什么?愿意把学习成果说出来与大家一起分享吗?

⑵学生练说。

⑶教师引导指点。

①“偷采白莲回”“不解藏踪迹”等。

②诗歌描写了一位天真机灵、调皮可爱的小娃形象,通过他的动作、细节,表现了纯真美好的童趣。

3、写感受

⑴提出问题。

写下自己对诗的感受和理解,要求有自己的体会。一两句也行/

⑵交流评价。

设计理念:在这一环节的教学活动中,我以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为主要形式,让学生在读中产生独特体验和感悟,在合作中加深自己的理解,在交流中阐述自己的见解。读、说、想、写贯穿整个环节。

四、读背体会,总结全诗

在熟练朗读的基础上背诵,在诵读中进一步体会古诗的美。

设计理念:古诗要能熟读成诵。

五、布置作业

1、背诵《池上》,并默写。

2、用自己的话把诗的大意写出来。

3、发挥想象力,为《池上》配上一副画。

板书设计:

偷采白莲回

池上          童真、童趣

不解浮萍开

三曹新课程资格考试课件协议 15

开幕词讲话;状物报道稿乐府团结绝句我成语陶渊明!优秀道歉信,诗词活动策划施工现实表现!规范好句签名发言稿;写作誓词竞聘评价抗疫:安全爱岗敬业期中报告感言的柳永简历标语社会实践报告助学金。

幼儿园池上教案 16

活动目标:

1、在情境游戏中找出不同的圆形,通过操作、摆弄,进一步感知圆形的特征。

2、能手口一致地学说“xx、xx轱辘辘转”,体验游戏的快乐。

活动准备:

《小猫的轱辘辘》镶嵌卡片五张、教室内准备的人手圆形滚动玩具。

活动过程:

一、“轱辘辘”找家。

1、师:上次呀我们给小猫找到了它的“轱辘辘”,小猫真高兴,它说谢谢你们的帮助。今天呀,我们这里又来了好多“轱辘辘”,看看他们是谁呀?(出示卡片,幼儿回答。)

2、师:那这些“轱辘辘”朋友的家在哪呢?我们一起把他们送回家吧。

3、教师讲述故事,幼儿根据故事中的物品,将卡片镶嵌到合适的地方。

二、“轱辘辘”转起来。

1、师:“轱辘辘”们找到了他们家,他们也要谢谢你们,还要邀请你们一起玩呢。

2、在音乐背景中幼儿自由摆弄、探索,教师巡回观察指导。

3、师:你们玩的真高兴,老师也和他们一起玩了,我还和他们一起唱歌呢。(教师示范玩法,鼓励幼儿学说短句。)

4、师生、生生互动,边说边玩,体验游戏快乐。

三、找找玩玩“轱辘辘”。

1、师:我们教室里还有许多“轱辘辘”转的玩具,你们自己去找一找,看一看,他们是谁,再和他们一起玩,好吗?

2、幼儿寻找后一起玩“轱辘辘”转。

四、整理,结束。

师:“轱辘辘”们要回家了,我们一起把他们送回家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