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学教案 > 幼儿园教案 > 幼儿园中班教案 > 幼儿园中班科学活动教案(汇编15篇)正文

《幼儿园中班科学活动教案(汇编15篇)》

时间:

幼儿园中班科学活动教案

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怎样写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幼儿园中班科学活动教案,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幼儿园中班科学活动教案1

活动目标:

1、通过观察图片和视频,了解猪的身体结构和特点。

2、了解猪与人们的关系,初步形成“家畜”的概念。

活动准备:养猪场视频,猪的图片,猪的用途的各种图片。

活动过程:

一、猜谜语

耳朵大,眼睛小

身子胖,鼻子翘

一天到晚睡大觉

它的身体都是宝。

答案:猪

二.观看视频,交流关于猪的知识。

1、你见过大肥猪吗?在哪里见过?老师今天就带大家看看养猪场里的大肥猪。(播放视频)

2、猪长什么样子呀?

3、教师带领幼儿边讲述边学猪的动作(从上到下):猪有大大的耳朵,小小的眼睛,翘翘的鼻子,鼻子上还有两个鼻孔,一张大嘴巴,肥肥的身体,壮壮的四只腿,全身长满毛。

三.初步形成“家畜”的概念。

1、刚才视频里的猪都在干什么呀?(自由讨论后,老师出示图片:有的在睡觉,有的在喝奶,有的在吃草),他们住在猪圈里可开心咯,都养的胖胖的。

2、那还有哪些动物也是住在家里,不住在动物园呀?(鸡,鸭……)

3、这些养在家里的小动物还有一个名字,叫“家畜”。

四、探讨猪与人们的关系

1、你知道家里养的这些猪有什么用?

2、我们来个知识大比拼,看谁知道的多:

猪肉有什么用?(做猪肉脯,火腿肠,香肠)

猪皮有什么用?(做皮包,皮夹,皮衣,皮鞋等)

猪毛有什么用?(做猪毛刷子)

猪粪有什么用?(做肥料)幼儿要是答不出,教师传授知识,猪粪可以让庄稼蔬菜长的更好)。

五、小结

原来猪有这么多用途,那么小朋友还讨厌猪吗?虽然猪脏脏的臭臭的,可它是我们的好朋友,我们都要喜欢他。等中午散步的时候,老师带你们去看看我们幼儿园饲养的大肥猪,去和它做好朋友!

幼儿园中班科学活动教案2

活动目标:

1.尝试多种不同材料运水,体验合作运水的乐趣。

2.通过尝试,探索海绵的吸水性。

活动准备:

大小不同的海绵,布条,报纸,塑料大、小桶

活动过程:

一、导入

今天天气真好!我们一起运水给树宝宝们喝吧!

二、幼儿操作,探究方法

1.第一次探索。

(1)今天老师给你们准备了很多材料,让你们来尝试一下运水。(介绍材料)这些大小不同的海绵,布条,报纸可以当运水的工具。我们用这些材料将水运到小桶里。

(2)幼儿自由操作。

(3)集中展示交流。谁运的水最多?你们是用什么来运水的?

(4)针对幼儿情况进行小结。(重点介绍海绵的吸水性,分析水多或水少的原因。)

2.第二次探索。(要求五人一组,比一比哪组运的水最多)

(1)现在我们再来试一试。(针对成功的、不成功的、分别提出要求。)

(2)幼儿分组合作再进行第二次操作。

(3)集中展示交流。

(4)教师小结:“运水的办法有很多,今天有的小组成功了,有的小组失败了……以后,我们可以试试各种办法,可以运的更多更快。

(5)我们给树宝宝送水去!

四、延伸活动

在区域活动中,提供运水用的多种材料,鼓励幼儿与同伴一起继续玩游戏,并记录游戏的操作情况,分享交流自己的经验。

幼儿园中班科学活动教案3

目标:

引导幼儿观察燃烧现象,了解火的用途与危害,增进幼儿安全防火的意识。

准备:

蜡烛若干支,大、中、小玻璃杯,小烤炉等。

过程:

1、燃烧蜡烛

点燃几支蜡烛,观察蜡烛燃烧的过程。注意火焰的颜色、形态,感知火发出的光和热。将一张纸用烛火点燃,观察纸燃烧的过程。让幼儿用手在蜡烛附近烤一烤,并说说有什么感觉。

教师提醒幼儿火能燃着许多东西,火会烫伤手指和皮肤。不能随便***。

2、玻璃杯“灭火器”

教师用一个杯子扣住正在燃烧的蜡烛,观察火焰熄灭的全过程。启发幼儿思考火被熄灭的原因(燃烧需要空气)。

用大、中、小三个玻璃杯盖住三支燃烧的蜡烛,观察三个杯子里哪支蜡烛先熄灭。想一想为什么三支蜡烛熄灭的时间不同(大小杯内空气的多少不同,影响燃烧的时间)。

3、讨论

火有哪些用途?(烧饭、取暖、照明等)。

火对人有什么危害?(如烫伤皮肤、烧毁房屋、森林)。

怎样防止火带来的灾害?教师在幼儿讨论的基础上,介绍一些安全防火措施。

如不要随意***,不在火炉附近玩易燃物,不放鞭炮等。

4、请幼儿参与做点心,然后用小烤炉烘烤点心。实际体验火给人带来的快乐。

建议:

教师在引导幼儿认识火的同时,要特别强调安全防火要求。

幼儿园中班科学活动教案4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自己尝试做小实验,使幼儿初步感知“水蒸气蒸发”以及“雨是怎样形成的”等一些科学现象。

2.了解雨与人类的关系。

3.激发幼儿观察、发现、探索自然的兴趣。

4.使幼儿对探索自然现象感兴趣。

5.学习用语言、符号等多种形式记录自己的发现。

活动准备

1.木偶台、木偶小兔、兔妈妈。

2.酒精灯、烧杯、玻璃片、玻璃杯、火柴。

3.投影机、故事《小水滴旅行记》、有关幻灯片、磁带。

活动过程

一、教师木偶表演,提出尝试问题,教师以兔妈妈带小兔出去玩,忽然天下雨了,小兔问妈妈:“天上为什么会下雨?”的故事情景导放课题,提出问题:“小朋友,你知道天上为什么会下雨吗?”

二、小朋友做小实验(幼儿第一次尝试,分组活动)

1.幼儿点燃酒精灯,把水加热。

2.教师提出尝试问题:仔细观察一下,你发现了什么?

3.小结:水热了就会有水蒸气,许多水蒸气向上跑的现象叫做“蒸发”。

4.讨论:你平时看到过“蒸发”现象吗?(发散性思维)

三、观察水蒸气遇冷变成小水珠的现象“幼儿第二次尝试,集中活动)

1.请你摸一下,玻璃片是冷的还是热的?

2.倒热水在杯里,问:杯子里冒出来的是什么?(水蒸气)

3.把玻璃片盖在茶杯上,会出现什么?为什么玻璃片上会有小水珠?得出实验结果:水蒸气遇冷就会变成小水珠。

四、放幻灯(通过直观教学,重点理解“为什么会下雨”的科学现象)

1.太阳是一个大火球,又像一个厅怪的炉子,衣服、手帕、江河、土地里的水被太阳一晒,都变成了水蒸气,这么多的水蒸气都到哪里去了呢?

2.请小朋友听一个有趣的故事《小水滴旅行记》(结合幻灯)

3.请小朋友把“天上为什么会下雨”的小秘密告诉兔妈妈和小兔。

五、了解雨与人类的关系

1.请幼儿试着说出雨的好处。

2.请幼儿试着说出雨的危害。

3.总结幼儿讲的雨的好处的危害,教育幼儿从小学知识、学本领,长大当下名科学家,要让雨为人类做更多的好事。

幼儿园中班科学活动教案5

活动目标

1.通过看看、说说、做做了解花的用途。

2.创造性地设计花的礼物,使幼儿进一步萌发爱花、护花的意识。

活动准备

1.课件:图片-雨中红色玫瑰, 山茶花2, 菊花5

2.彩色笔,画纸等。

活动过程

一、感知花的美

1.课件演示:漂亮的花

幼儿观看。

2.教师:你们看到了些什么花?漂亮吗?

看见花你感到怎么样?

二、感知花的用途

1.观察:花的礼物

(1)提问:你们认识这些礼物吗?它有什么用?

(2)教师和幼儿一起说说花的礼物可以用来做什么。

2.教师小结花的用途

(1)做药

(2)可以吃

(3)泡茶喝

(4)用花做好看的装饰品。

(5)清香空气

(6)可以美容

三、创造花的艺术品

1.观察花朵头箍

提问:这个头箍是用什么做的?好看吗?

2.提出创造的要求:你想不想用花做礼物送给别人?

请你们把自己想做的花的礼物画下来,然后说给大家听,你想做什么花的礼物,准备送给谁。

3.幼儿绘画:花的礼物

4.幼儿描述自己的创造。

四、环保教育

讨论:你觉得花的用处多吗?我们应该怎样对待花?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大大小小的蛋宝宝》

幼儿园中班科学活动教案6

活动目标:

1、根据问题探索变长的方法,有解决问题的信心。

2、能完整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做法。

3、在尝试过程中感受帮助朋友的快乐,能积极参与活动。

活动准备:

1、黑板上贴一棵大树。

2、小树枝一根,插塑、绳子、纸条、毛线、吸管、橡皮筋、胶水、回形针、扭扭棒若干。

3、两只小蚂蚁,问号。

活动过程:

1、故事导入

师:今天给大家带来一个故事,这是个带问号的故事。

(1)教师讲述故事开头,理解词语树梢,

(2)思考第一个问题:点点和小黑可能看到了什么美丽的美景?

2、尝试把各种材料变长,营救小蚂蚁点点。

(1)继续讲述故事创设情境,提出第二个问题:点点一小心掉了下去,危急时刻身边的材料就可能帮到朋友,你们能把这些生活中常见的物品变长吗?

(2)探索变长的方法,引导孩子说出变长的方法。

(3)集体分享变长的方法。

师:你用了什么方法变长的?

教师小结:有的材料可以用拧呀自己可以变长,有的材料要借助工具才能变长。

(4)出示第三个问题:你们一共用了多少个办法呀?

总结:只要你愿意想、愿意去试一试,办法总比问题多。

3、尝试不借助工具把纸条变长,结束活动。

(1)师:你用什么方法把纸条变长了?

(2)如果只有一张报纸你能把它变长吗?

幼儿园中班科学活动教案7

活动目标:

1、积极参与科学探究活动,探索解决让纸站起来的方法,体验探索成功的乐趣。

2、发展动手操作能力和反复实践能力。

3、与同伴交流,敢于大胆表达自己科学探索结果。 活动准备: 皮筋、橡皮泥、各类积木、牙膏盒、夹子等,纸若干

活动过程:

一、出示白纸,引起幼儿的兴趣。

1、师提问:"看,老师手里拿的是什么?"(白纸) "这张纸宝宝想站起来,看看它能不能站起来。" "哎哟,纸宝宝老是摔倒!"

2、幼儿讨论:"小朋友小时候是怎么学站立的?"

3、小结:"原来,小朋友小时候是在爸爸妈妈手臂的帮助下,在小桌子、柜子、沙发的帮助下学习站立的。"

4、"那我们用什么办法让纸宝宝站立呢?"

二、幼儿操作,探索让纸站起来的'方法。

1、第一次操作(用辅助物体)

"小朋友想的办法可真不少,纸宝宝真高兴,老师也给你们准备了一些工具,你可以用这些工具让纸宝宝站起来。" "我们来看看都有哪些吧!"

"这是牙膏盒、橡皮泥,还有我们平时玩的积木、夹子,咦,这是什么呀?" (皮筋) "小朋友们都动脑筋想一想,玩一玩,怎么让它们帮助纸宝宝站起来。记住要轻拿轻放哦!小朋友们开始吧!"

(1)幼儿操作,教师观察。

(2)操作完毕,教师进行评价,请个别幼儿展示自己操作的结果。 "现在请小朋友来介绍一下,你是怎么让纸宝宝站起来的?" "他的办法真不错!谁跟他的办法一样呢?你们真棒!" "那谁的办法跟他不一样呢?" "你来说。"

"嗯,这个办法也不错,有没有小朋友跟他一样呀?" "还有吗?还有不一样的吗?"

2、第二次操作(用辅助物体),让每一个小朋友都有机会尝试用不同的工具让纸站起来。

"小朋友们都很棒!让我们再去试试自己没有用过的办法吧!"

3、第三次操作(不要辅助物体)

"刚才小朋友请了很多工具来帮助纸宝宝站起来,如果不用这些工具,你能让纸宝宝站起来吗?"(幼儿自由讨论) "记住,能不能用工具呀?" "好,大家再去试试看吧!"

(1)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2)操作完毕,进行评价,请个别幼儿示范。 "谁来说说你是怎么让纸宝宝站起来的?"

"他用了折的办法让纸宝宝站起来,真聪明!有跟他一样的吗?" "你们真棒!" "有不一样的办法吗?" "你来说!"

"他用了卷的办法让纸宝宝站起来!这个办法也不错!我们也一起试试吧!"

(3)教师总结:"让纸宝宝站起来,可以用材料来帮忙,也可以用折、卷的方法让纸宝宝站起来。"

"那要怎么折、怎么卷,才能让纸宝宝站得更稳呢!小朋友回去后再去试试吧!"

活动延伸:

1、提供更多辅助材料让幼儿玩让纸宝宝站起来的游戏。"

2、请幼儿与家长一起玩一玩在没有工具的情况下还有什么办法让纸站起来。

幼儿园中班科学活动教案8

活动目标:

1、能借助物体来辨别前后、两边等方位。

2、在游戏中学习完整讲述句子,学习方位词:上下、前后、里外。

活动准备:

各种毛绒小动物或头饰。

活动重点:

感知前后、两边等方位。

活动难点:

能完整的讲述句子。

活动过程:

1、初步辨认以自身为中心的方位:

—“你的鼻子(耳朵、屁股)在哪里?”(在前面、在后面、在旁边)

2、游戏—找方向:

—“你们做兔宝宝,我来做兔妈妈。我捏捏鼻子你们就到我的前面来;我拍拍屁股你们就到我的后面来;我拉拉耳朵你们就到我身体的两旁来。好,我们现在来试试吧。”

教师边拍屁股边说:

—“快到我的后面来。”

依次:边捏鼻子边说:快到我的前面来。

边拉耳朵边说:快到我的旁边来。

幼儿根据老师的指令行动。

教师转身,改变方向,只拉耳朵不说话。

—“为什么还是拉耳朵,你们要变方向?”

师生共同小结:改变了方向,旁边也跟着变了。

3、游戏—捉迷藏:

—“动物们在森林里玩捉迷藏游戏,让我们赶快把它们找出来!”

请幼儿找出并说出小动物躲藏的准确位置。

分组游戏:请一半幼儿抱着动物们躲藏,另一半幼儿寻找并说出躲藏地。轮换进行游戏。

幼儿园中班科学活动教案9

活动目标

1、认识几种豆子。

2、知道黄豆可以制作豆浆、豆腐、豆腐干等豆制品。

3、培养幼儿不挑食的习惯。

活动准备

1、前一天泡的黄豆;生好的黄豆芽。

2、师幼一起收集各种豆子,丰富幼儿关于豆子的认知经验。

3、透明瓶子。

活动过程

一、听声音,引出黄豆。

师:小朋友们,请你们闭上眼睛,竖起小耳朵仔细听,猜猜球棒为什么会发出这样的声音?

(教师拿出黄豆)它是什么颜色、形状的?

师:除了黄豆宝宝,你还知道哪些豆宝宝?

二、认识各种豆子

1、师:黄豆、红豆、绿豆、黑豆哪些地方一样?哪些地方不一样?

师幼小结:相同,都叫豆,表面很光滑,捏上去硬硬的;不同,颜色不一样,大小不一样,有的大、有的小。

2、师:豆子的颜色和它们的名字有关吗?

引导幼儿发现它们的名字有和颜色有关;黄色的是黄豆、红色的是红豆、绿色的是绿豆。

幼儿分组操作,将混在一起的豆子进行分类。

3、感知干湿黄豆的区别

教师出示干湿黄豆若干。

让幼儿看一看、摸一摸、捏一捏它们有什么不一样。

引导幼儿从颜色、大小、软硬上进行比较。

师幼小结:泡过的黄豆比原来大一些,软一些,颜色也浅一些。

4、教师出示图片,幼儿了解黄豆宝宝的生长过程。

三、了解各种豆制品及其营养价值

观看幼儿画册《豆宝宝》。

引导幼儿边看边说出画页中各种豆制品的名称。

幼儿讨论:豆制品的营养。

师幼小结:黄豆宝宝可以做很多好吃的食品和调味品。豆制品的营养非常丰富,能增强机体的免疫力,少生病;补充各种营养,如维生素、钙、铁等,让我们变得更聪明,所以小朋友一定要多吃豆制品,不挑食。

幼儿园中班科学活动教案10

活动目标:

1、初步了解蚂蚁的外形特征和主要生活习性。

2、通过观察、交流、讨论等,发现蚂蚁的基本特征。

3、愿意参加探索活动,活动过程中能爱护蚂蚁。

活动准备:

1、小蚂蚁若干,小昆虫盒16个。

2、PPT:蚂蚁的外形特征、蚂蚁的家、各种各样的蚂蚁。

3、录像:小蚂蚁大家庭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观察小蚂蚁的大家庭,引起幼儿的讨论兴趣:

指导语: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位小客人,它长得很小很小,会是谁呢?仔细看一看,小蚂蚁们在干什么?

二、引导幼儿有序地从整体到局部进行观察,认识蚂蚁的外形特征:

1、提出观察重点和要求,幼儿自由观察。

指导语:刚刚我们看了小蚂蚁的大家庭,下面我们就要来和小蚂蚁做朋友喽。请你仔细看看你的蚂蚁朋友,它在干什么?它长得什么样子?

2、幼儿在集体中进行交流。

①头上有什么呀?触角是直直的吗?(触角、眼睛、嘴巴)

②蚂蚁的触角有什么用呢?

③蚂蚁的身体分成几个部分啊?(头、胸、腹)

④蚂蚁有几条腿?长在哪里?

3、出示蚂蚁图片,引导幼儿有序观察。

4、教师小结蚂蚁的外形特征。

指导语:蚂蚁由头、胸、腹组成,头上长着一对触角,一双眼睛和嘴巴,身上长着六条腿。

三、观看图片,了解蚂蚁的生活习性:

1、讨论:小蚂蚁的家在哪儿?

2、出示蚂蚁家的图片,引导幼儿观察了解蚂蚁的主要生活习性。

四、拓展经验:观察各种各样的蚂蚁图片,比较不同。(大小、颜色、花纹)

指导语:蚂蚁的种类可多啦,我们中国就有600多种。

它们有什么不一样呢?

幼儿园中班科学活动教案11

设计意图:

现在的孩子大多都是独生子女,都是在家庭的温暖、社会的关爱中成长起来的,但他们不懂得去付出爱。因此,我设计了本次活动,让幼儿在游戏中获得知识,同时也培养幼儿的爱心,感受家庭的幸福。

活动目标:

1、能正确判断5以内的数,并根据物体的数量多少进行分类。

2、对分类活动产生兴趣。

活动准备:

1、晨间学习儿歌《我家有几口人》。

2、房子平面图5张,分别标有数字1、2、3、4、5.

3、5以内不同数量的实物卡片人手一份。

4、画笔每人一支,幼儿用书第1册第30-31页。

活动过程:

1、根据儿歌《我家有几口人》,复习5以内的数。复习儿歌《我家有几口人》,回忆家里有几口人,并说出它们分别是谁。

游戏《我家有几口人》。请幼儿随意的走动,边走边念儿歌。念完儿歌时,教师说:“我家有3口人”,幼儿赶紧找3位朋友亲密的抱在一起;如果教师说:我家有4口人,幼儿就去找4位朋友亲密的抱在一起。

2、学习按物体的数量多少进行对应摆放。

请幼儿自选一张喜欢的实物卡片,与同伴交流,说出实物的名称和数量。

出示房子平面图,观察这5座房子是分别贴有数字1、2、3、4、5,请小朋友根据自己卡片上实物数量的多少将卡片贴到相应的房子里。

教师与幼儿共同检查,是否有宝宝送错了家,为什么?请个别幼儿纠正。

3、游戏《找找好朋友》,进一步理解5以内的数。

结合幼儿用书,将数量相同的物品用连线的方法连接起来。

延伸活动:

课间活动或晨间锻炼,组织幼儿结合儿歌继续玩《我家有几口》的游戏,让幼儿在说说、玩玩中做到动静交替的活动。

幼儿园中班科学活动教案12

一、活动目标

1.能够认识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圆形的基本特征

2.找出由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圆形构成的事物 3.萌发对图形能够组合成不同事物的乐趣

二、活动准备

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圆形的大小图片若干,ppt课件

三、活动过程

(一)、认识图形基本特征

1、请出正方形

教师:小朋友们,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个魔法袋,想知道里面有什么吗?谁要来摸一摸里面是什么好东西。教师请一个小朋友摸出袋子里的图形。

教师:他摸出来的是什么图形呀?

幼儿:正方形

教师:正方形有几条边呀,请小朋友数一数,正方形有几个角呀,请一个小朋友摸一摸并且告诉我们

幼儿:有4条边,4个角

教师:小朋友们一起念:我是正方形,我有4条边,我有4个角,我的边一样长,所以我是正方形

2、请出长方形

教师:现在老师要从第二个魔法袋里请出我们的第二位朋友,小朋友们看这是什么图形呀

幼儿:长方形

教师:刚才我们认识了正方形,现在我们来一起认识长方形吧。长方形有几条边几个角(教师顺着长方形的边一条条的摸,增强幼儿的直观形象感)

幼儿:有4条边,4个角

教师:我们刚才认识了正方形知道正方形有4条边4个角,那这个图形不是正方形吗,为什么会是长方形(教师拿出正方形跟长方形,请幼儿做出比较)

幼儿:长方形的四条边不是相等的(幼儿用手指出上下两条边是相等的左右两条边是相等的)

教师:小朋友们发现我们的长方形有4条边,4个角,对面的两条边相等

3、请出三角形

教师:小小的魔术袋里还有什么图形呢,在请一个小朋友摸一摸(教师请一个小朋友摸出三角形且请他说出三角形的基本特征,并且询问其他小朋友该幼儿说的对不对,有什么不同意见)

教师:三角形有三条边,有三个角(教师顺着三角形的边一条条的摸三角形的角一个个的点)

4、请出圆形

教师:老师的魔法袋里还有一个图形,我们摸出来看看究竟是什么图形(教师从袋子里掏出圆形)圆形有什么特点呢

幼儿:圆形没有角 教师:圆形有没有边

幼儿讨论圆形有没有边,教师引导幼儿圆形的边有什么特点

(二)、寻找隐藏在图片中和周围环境中的图形

教师:图形宝宝不见了,小朋友们你们能不能帮老师找找看图形宝宝在哪里(教师打开ppt课件,展示儿童简笔画如小鱼、小鸡、花等)

幼儿根据教师呈现的ppt上的图片找出图形藏在图片的哪个部位

教师:刚才老师发现你们都能把图形找出来了,那你们能不能找找看我们身边有没有这些图形(教师启发幼儿寻找,比如窗户是长方形、镜子是正方形等,教师可以让幼儿放学后回家找一找家里有没有图

(三)、拼有趣的图形

教师:大家有没有发现我们周围有很多事物都是用图形拼出来的,我们用这些图形来拼你想拼的图案吧(教师分发准备好的图形,教师指导幼儿拼图案,比如用长方形跟几个三角形拼成一棵雪松等)

幼儿园中班科学活动教案13

活动目标:

1、通过看、摸、闻、掰等方法,发现蒜头的特征,体验发现的乐趣;

2、了解蒜头在春天会发芽,激发对种子发芽的探索兴趣。

活动准备:

1、蒜头人手一个、种植用纸杯每组两个、纸盒每组一个;

2、已经发芽的蒜头一个、小刀一把。

活动过程:

1、出示蒜头,猜一猜它叫什么名字?

看一看蒜头是什么形状的,像什么?

2、幼儿人手一个蒜头,有序地观察、探索

看一看、摸一摸,发现了什么?

闻一闻,发现了什么?

这种气味你喜欢吗?它有什么用处?(杀菌、除腥味、驱虫)

剥一剥、掰一掰,发现了什么?

蒜头穿了几件衣服,它的里面是怎样的?

数一数一个掰开的蒜头有几个“小宝宝”(蒜瓣),给它们排排队;想一想你给蒜瓣宝宝排的队象什么。

3、交流、分享

你发现了蒜头的什么秘密?请你来说说

你有什么问题想问的吗?

为什么有的蒜瓣宝宝的头上有绿绿的小芽?

4、出示已经发芽的蒜瓣,激发幼儿探索兴趣

小朋友看这个是什么?(出示发芽的蒜瓣)

为什么和我们刚才看的蒜瓣宝宝不一样呢?

5、分组种植蒜瓣,让幼儿在生活中观察种子的发芽现象

春天到了蒜瓣宝宝发芽了,我们也来种植蒜瓣宝宝吧!

请幼儿在自己的纸杯上做好记号,把蒜瓣种在纸杯中,鼓励他们继续观察,并给蒜瓣浇水。

活动结束:

让我们去看看春天到了还有哪些种子也发芽了!

幼儿园中班科学活动教案14

一、活动题目

中班科学教案――玩纸

二、活动目标

幼儿通过玩纸活动,初步感知不同材料纸的不同特性。培养幼儿乐于动手动脑的良好习惯。

三、适用对象

4~5岁幼儿。

四、活动所需资源

各种废纸(大小、形状、颜色、特性等均不相同,但一定要干净)、酒精灯、火柴、脸盆、水、胶水、剪刀、抹布等。

五、活动过程

收集废纸活动。

幼儿将幼儿园和家中日常生活、学习用的绘画纸、复印纸、彩色纸、皱纹纸、蜡光纸、旧挂历纸及一些碎纸片均收集到班里的废纸箱里。

玩一玩。

(1)这些是什么样的纸?

①报纸、挂历纸。

②图画纸、牛皮纸。

③复印纸。

(2)纸可以怎样玩?

①纸可以撕。

②纸可以搓成一团团。

③用剪刀,然后再粘贴。

④可以卷成纸卷。

(3)哪些纸容易撕,哪些纸轻,哪些纸厚?

①这种牛皮纸我撕不了。

②这种白纸好撕。

③挂历纸厚,不透亮。

④报纸比挂历纸轻多了。

做一做。用废纸制作美丽的物品。如太阳下的向日葵、五彩树、热带鱼等。

说一说我的作品。

(1)我用纸折了一个手提包。

(2)我用报纸剪了一个窗花,剪了一个纸帘。

(3)我用纸做了一顶漂亮的帽子。

(4)我撕了许多“面条”。

做纸塑。

(1)纸浆:课前幼儿亲手将收集的废旧纸撕碎浸泡在水中。

(2)幼儿自己尝试玩纸浆,捏成不同造型。

(3)幼儿纸塑设计,按照自己想法设计自己喜欢的造型。

幼儿园中班科学活动教案15

活动目标:

1、通过尝试活动,让幼儿感知空气里看不见摸不着的特点,在我们周围到处都有。

2、培养幼儿学习探索事物的简单方法和细致观察的能力,提高动手动脑能力。

3、培养幼儿对科学小实验的兴趣,发展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活动准备: 每桌一盆清水;每人一份操作材料;手帕、玻璃杯、塑料袋。

活动过程 :

一、引起兴趣 教师做深呼吸,幼儿也模仿着做深呼吸。 提问:我们用鼻子吸到了什么?空气在哪儿?能用眼睛看到吗?

二、尝试活动:装空气

1、幼儿每人拿一塑料袋在活动室任何地方自由地抓空气。(告诉幼儿先张开塑料袋口,然后再捏紧袋口)

2、提问:你们在什么地方抓到了空气? 引导幼儿初步感知空气在我们周围,到处都有。

3、讨论:想一想,你见过、用过、玩过的哪些东西里有空气?

4、总结。

三、尝试活动:手帕的变化

1、请幼儿每人拿一玻璃杯,让他们看看杯子里有东西吗?(杯子里没有东西,杯子是空的)

2、请幼儿将手帕塞入杯底,把杯子倒扣着压入水下,观察发生了什么现象?教师个别指导幼儿按要求进行操作,鼓励幼儿大胆讲述自己的发现。

3、讨论:手帕为什么没有湿?水为什么进不了杯了?杯子里有什么东西不让水进去呢?

4、请幼儿将手帕放入杯底,然后将茶杯倒扣倾余着放入水中,观察有什么现象发生?同时提醒幼儿观察手帕的变化,并鼓励幼儿大胆讲述自己观察到的现象。

5、讨论: 第一次手帕为什么没湿? 第二次手帕为什么湿了呢?

6、总结。

四、活动延伸

将一只昆虫和一盆花分别放在密封的容器中,观察它们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