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学教案 > 幼儿园教案 > 幼儿园中班教案 > 小蝌蚪找妈妈中班语言教案【优秀10篇】正文

《小蝌蚪找妈妈中班语言教案【优秀10篇】》

时间:

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案准备工作,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弄通教材内容,进而选择科学、恰当的教学方法。那么应当如何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精心为大家整理的小蝌蚪找妈妈中班语言教案【优秀10篇】,希望可以启发、帮助到大家。

小蝌蚪教案 篇1

教学目的:

1、幼儿通过仔细观察,取得关于蝌蚪的趣事,能够大方的讲述出来。

2、讲述关于蝌蚪的趣事。

教学准备:电脑、放大镜、记录本、小蝌蚪。

教学设计

随着年龄的增长,幼儿对周围环境产生了极大地好奇心,他们不停地看、听、摸。尤其对周围的小动物非常感兴趣。春天来了,小蝌蚪成了孩子们的好朋友,可是小蝌蚪长什么样呢,是如何变成小青蛙的呢?它们游来游去做什么呢?为了满足幼儿的好奇心,我们开展了主题活动《小蝌蚪》,让幼儿在观察、思考、讨论小蝌蚪的过程中,加深对小蝌蚪的了解,同时也培养幼儿的观察和语言表达能力。

活动中,老师重视幼儿的学习能力,让幼儿自己提出一些问题,通过观察、思考、讨论,再来解决问题。同时,我们用引导、鼓励、指导等方式让幼儿思维活跃,调动幼儿学习积极性。

教学过程:

一、引入主题

1、春天来了,池塘里又多了一些新朋友?是谁呀?小朋友们认识它们吗?它们长什么样呢?

小蝌蚪是黑色的,长着大大的脑袋,后面还拖着一条长长的尾巴。

二、通过观察、记录,认识蝌蚪。

1、小朋友们想认真的看小蝌蚪吗?

老师给幼儿每人一个放大镜和记录本,幼儿观察小蝌蚪,然后把蝌蚪的样子画下来。

鼓励幼儿专注地观察,找出小蝌蚪几种不同的动作,用自己的方式记录下来。

2、交流观察结果,并讲述自己的记录方式和记录结果。

三、提出问题,知道小蝌蚪的生长过程。

1、小朋友们知道小蝌蚪长大了会变成什么?

有的变成青蛙,有的则变成癞蛤蟆。

2、小蝌蚪是如何变成青蛙的呢?

幼儿大胆设想,创造性地表述小蝌蚪的成长过程。

3、播放青蛙生长过程资料。看完之后,请幼儿说一说小蝌蚪变成青蛙的过程。老师重点提问:小蝌蚪在变成青蛙前腿是如何变的?尾巴又有怎样变化?

先长后腿,再长前腿,尾巴越缩越短,腿越长越长,还有脚趾呢。

四、小蝌蚪现奇妙的生长过程

集体制作蝌蚪变成青蛙的生长图评析:通过动作制作加深对蝌蚪生长过程中几个重要环节的理解。

五、教学延伸

观看故事《小蝌蚪找妈妈》,在学习故事的基础上鼓励幼儿续编故事

小蝌蚪找妈妈教案 篇2

一、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中对低年级阅读教学提出了如下教学目标: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借助读物中的图画和音像材料阅读;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文字的优美。本课的教学就是要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借助插图、音像等手段,引导学生进入课文角色,从而感知青蛙的变化过程。在教学时,教师应少讲、精讲,留给学生充足的学习时间、独立思考的时间。

二、教学目标

1、认识“灰、迎”等8个生字。会写“河、姐”等6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能通过朗读了解青蛙在生长过程中形体上的几次变化,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及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4、借助读物中的图画阅读,不断提高自主识字、自主阅读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蝌蚪到青蛙的生长过程。

2、哪几个自然段讲小蝌蚪在找妈妈。

四、教学准备

课件

五、课时安排

2课时

六、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灰、迎”等8个生字。会写“河、姐”等6个字。

2、通过看图学文了解青蛙在成长过程中形体上的变化,培养学生的观察、思维能力和想象、表达能力。

3、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一)、激趣引入

1、猜谜语。

⑴ 小黑鱼,滑溜溜,圆圆脑袋长尾巴,池塘里面游啊游。(小蝌蚪)

⑵ 绿衣小英雄,田里捉害虫,冬天它休息,夏天它捉虫。(青蛙)

2、谈话引入。

同学们,你们觉得他们是一家人吗?为什么长相相差这么大呢?难怪小蝌蚪连自己的妈妈都不认识。今天我们就一起随着小蝌蚪去找妈妈吧!

3、板书课题。

(这样精心设计导言,调动学生视觉听觉交叉参与活动,有效激发他们的探究欲望,使学生能够主动、充满激情地参与学习活动。)

(二)、自学课文

揭示自学要点:

1、自学生字、读准字音、认清字形、笔画结构、试着给生字编码,若不会的作记号提出来。

2、你认识画面上哪些动物?哪些动物不是小蝌蚪的妈妈?小蝌蚪为了找妈妈,向谁去打听的?

3、最后小蝌蚪在哪儿找到了妈妈?它们的妈妈是什么样儿的?

(上述学生通过观察、朗读、动手操作,自学和理解的过程中,主体意识、主动精神、探索兴趣等非智力因素得到了相应培养。当然,低年级学生自学活动中会有一定难度,可采取由扶到放的方法指导。)

(三)、检查自学情况,教学生字词

1、学生读课文。

2、教师范读。

3、再次读文,自查朗读情况。

4、出示词语,检查识字情况。(见课件)

(1)你会读哪个词语就大声的读出来。

(2)谁愿意当小老师你认识的字词教给同学们?

5、识记生字。

学生说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识记。教师可适时引导用实物或动作来识记。

灰:出示灰色的帽子或引导学生说出自己见到的灰色的东西。

追(或迎):谁愿意把追(迎)的动作表演给大家看?

披:我这有件衣服,谁能把它披在身上?

阿姨:你把什么样的人叫阿姨?

7、指导写字

(1)请大家先认真观察生字在田格中的位置,然后独立写一个。(书上田格中的字)

(2)学生提出认为难写的字,师问:你们认为哪个字难写?教师电脑出示带田格的生字,让学生仔细观察生字每一笔在田格中的位置。请同学说一说占格位置。

(3)请学生书写田格中的其他字。教师巡视,个别辅导,纠正学生的写字姿势和执笔方法。

(4)展示学生书写情况,说说哪些字写的好,哪些字写的不够理想。

(学生朗读不注音课文遇到生字可能无从下手,所以在读文之前老师就引导学生自己想办法,自主探索、认识生字,这也是引导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对于低年级学生,联系实物或动作来识记生字效果要远远好于部件记忆法。)

(四)、图文结合,读中感悟

1、 指名分段读课文,要求读得正确、流利。

2、 找出与插图对应的自然段,选择自己喜欢的部分练习读课文。

3、 自由读全文,想一想小蝌蚪找到妈妈了吗?

(给学生自主选择读内容的权力,尊重了学生的自主权,能促进学生更好的读书。)

4、小蝌蚪在找青蛙妈妈的过程中,碰到了许多有趣的事,而且身体也发生了很多变化呢!请同学们打开语文书,大声地读读课文,用波浪线划出小蝌蚪的身体变化的句子。

5、小蝌蚪在找青蛙妈妈的过程中,身体发生了哪些变化呢?

6、你能用上“先…再…接着…最后…”来介绍一下吗?

(让学生在反复读文中搞清小蝌蚪变成青蛙的身体变化,采用多种形式让学生介绍,既训练了语言,又解决了文章的重点问题,一箭双雕,扎实而有效地把语言训练落到实处。)

(五)、拓展学习(作业)

1、课后进一步了解有关青蛙的知识,在日常生活中做保护青蛙的小卫士。

2、通过查找资料或网络资源,了解一种动物从小到大的变化过程,以后在班上交流。

(六)、课堂检测题

1、读一读,说一说。

碧绿的衣裳 碧绿的(  )  雪白的肚皮 雪白的(  )

长长的尾巴 长长的(  )  大大的脑袋 大大的(  )

2、填空。   (  )里有(  )小蝌蚪,大(  ),(  )的身子,(  )长长的尾巴,快活地游来游去。

(此题设计意在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同时也渗透了一些仿写的方法。)

第二课时

(在阅读中理解动词“迎”、“追”,了解表示颜色的词语“碧绿”、“雪白”的意思和构词特点;运用多种方法引导学生个性化的朗读,在读中理解,在读中感悟;在愉快的学习中知道小蝌蚪的生长过程,思维有所开拓,口语有所发展。)

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

课文的生字宝宝想跟小朋友玩一个捉迷藏的游戏,小朋友愿意吗?他们一个个躲到句子里了,看小朋友还能不能叫出他们的名字?

1、今天,阿姨给我讲了《灰姑娘》的故事。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

2、清早,我们一家人披着晨露,迎着朝霞去爬山。一开始,我被远远地甩在后面,但我使劲追赶,终于爬上了山顶。爸爸妈妈都为我鼓掌,连连说:“你真行!”

(设计意图:生字的巩固努力做到字不离词,词不离句,让学生在语言环境之中复习本课的生字,从而提高阅读水平,于自然中注重对学生人文精神的浸染。)

(二)、学习“小蝌蚪样子”的部分

池塘里,水草边,生活着一群小蝌蚪。小蝌蚪长什么样?

1、小朋友能从课文中找到有关的句子吗?

2、你觉得这是一群怎样的小蝌蚪?根据你的体会来读一读。

(池塘里有一群小蝌蚪,大大的脑袋,黑灰色的身子,甩着长长的尾巴,快活地游来游去。)

(设计意图:虽然是一年级的孩子,可他们也是有个性的生命体,所以在阅读时,我尽量让学生自己去体会,自己去感知,再以这种体会与感知去指导自己的朗读。)

(三)、学习“青蛙妈妈样子”的部分

多么可爱、快乐的小蝌蚪啊!可是小朋友知道吗?小蝌蚪常常会不快乐,因为他们一出生就没有见过自己的妈妈,你知道他们的妈妈叫什么名字?长什么样吗?请小朋友到文中去找到有关的句子来告诉小蝌蚪。

1、指名说。出示句子:

(荷叶上蹲着一只大青蛙,披着碧绿的衣裳,露着雪白的肚皮,鼓着一对大眼睛。)

2、教师贴出青蛙的图片。老师这里有一张青蛙妈妈的照片。如果你们是小蝌蚪,妈妈给你们的第一印象是什么呀?圈出“碧绿”、“雪白”、“大”。

3、你见过“碧绿”的什么?“雪白”是怎样的白?那么,像金子一样的黄?像火一样的红?像天一样的蓝呢?

(设计意图:语文重在点点滴滴地积累,在这里,教师就很浅显地使学生掌握了颜色词的构词特点,并能灵活地迁移。)

4、青蛙妈妈披着碧绿的衣裳,露着雪白的肚皮,鼓着一对大眼睛。多美呀!你能通过朗读把她的美表现出来吗?指名读。

5、青蛙还会捉虫呢!小朋友知道吗?课前我们已经去收集青蛙捉虫的有关资料,谁来介绍一下?

6、听了青蛙捉虫的有关资料,你对青蛙妈妈一定有了更深的了解。带着这份了解再来读读这句话。

(设计意图:扩大学生知识面,对于学生深入了解青蛙,保护青蛙是十分有益的。)

(四)、研读“找妈妈”的经过

看了妈妈漂亮的照片,知道妈妈那么能干,小蝌蚪更加急切地想见到妈妈了。然而妈妈在哪里,怎样才能找到她呢?小蝌蚪开始了他们人生中一段特殊的经历。请小朋友去读读课文的2——6自然段,看看小蝌蚪是怎样找妈妈的?

1、学生自由读2——6自然段。

2、问:小蝌蚪找到妈妈了吗?在谁的帮助下找到妈妈的?

第二自然段:

(1)这一段中有一个表示动作的生字“迎”。谁能给它扩词?“迎”的偏旁是什么?“走之”与什么有关?看图片,“迎”是怎样走?

(2)师生分角色朗读。

第三自然段:

(1)这一段中,也有一个表示动作的生字“追”。你追过别人吗?找个小伙伴追给大家看看?现在,你觉得“追”是怎样走呢?

(2)引读。小蝌蚪看见一只乌龟摆动着四条腿在水里游,以为是自己的妈妈,连忙追上去,叫着——乌龟笑着说——

(3)在人物、动物的语言前面或后面,一般有一些表示动作、心情、神态、语气的词,这些词叫提示语。这些提示语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朗读语言。看,小蝌蚪的话前有“叫着”,你能像他们那样叫叫吗?乌龟的话前是“笑着说”,你能笑着说说这番话吗?

(设计意图:朗读与理解都要讲究一定的方法。这一阶段的教学,主要是鼓励学生用看插图、做动作等直观的方法来理解课文的重点词“迎”、“追”。提示学生在朗读角色的对话时,留意角色语言前后的提示语,使学生在读中理解,在理解中读。)

第五自然段:

(1)小蝌蚪在鲤鱼阿姨、乌龟的指引下,终于见到了自己的妈妈。这时候,他们的心情怎样?谁来读一读?

(2)妈妈见到自己的心肝宝贝,心情又是如何呢?谁来读一读?

(3)就近找伙伴分角色读。

(五)、演一演

现在我们把小蝌蚪找妈妈的过程来演一演。在演之前,老师有两个建议:1、尽量把小蝌蚪身体的变化表现出来。2、在扮演角色时,好好地想象一下角色当时是怎么想的,怎么做的,怎么说的。

1、学生自由组合成小组试演。

2、指定一小组在班上展示。

3、学生与老师评议。

(设计意图:这是一篇介绍科学知识的童话故事,如何在文学性中凸现其科学性,是相当重要也是相当不易的。运用演童话剧的方式让孩子进一步了解蝌蚪的成长过程,又不露痕迹。)

(六)、说话练习

小青蛙长大后也结婚生子了,可庄稼一天也缺少不了她,所以她不得不离开心爱的孩子。青蛙忘不了小时候寻找妈妈的经历,为了使自己的孩子能顺利地找到自己,她决定在临走前给孩子写下一张留言条。请你帮她想想,她该写些什么?

(1)指名说。

(2)评议。

课堂检测:

1、说一说小蝌蚪变成青蛙的过程:池塘里有一群小蝌蚪,他们游哇游,过了几天,长出两条( ),又过了几天,长出两条( ),没过多久,( )不见了,变成了一只只能捉害虫的( )。

2、我会说

你们已经长成青蛙了。

小青蛙的尾巴已经不见了。

______________已经_______________。

青蛙的品种繁多,据统计,全世界有1900多种,我国就有150种左右。著名的弹琴蛙,是我国的特产,它鸣声婉转,仿佛古代仕女于花前月下操琴。而生活在北美洲的牛蛙,则鸣声低沉粗犷,好像男低音在歌唱。

蛙声除了给人以“音乐”的欣赏外,它还能预报天气。唐诗中有“水旱卜蛙声”的诗句,元代的《田家五行》一书中也有“三月初三听蛙声,卜水旱”的记载。近代,我国有不少农谚也是反映蛙鸣与天气的关系的,如“雨后蟾蜍叫,不久大雨到”,“八月青蛙叫,干得犁头翘”,等等。

青蛙还是捕食昆虫的健将。当青蛙尚处于幼虫(蝌蚪)时,它一天就能吃掉100多只孑孓;而到成蛙时,用它灵巧的舌头,平均每天可吃掉70只左右的害虫。

青蛙还有很高的药用价值,特别是我国特有的中华大蟾蜍,经处理晒干成干蟾,可治疗小儿疳积。从它的耳后腺、皮肤腺中提取的分泌物,经处理后制成的六神丸、蟾酥丸以及消化解毒丸等药品,具有强心、镇痛、止血和治疗疔疮等作用。青蛙是益虫,所以必须加以保护,不准捕杀。

小蝌蚪找妈妈教案 篇3

【教学理念】

低年级语文教学要紧紧抓住儿童的心理特征,融知识性、趣味性、活动性为一体。寓知识的传授于同学自身的体验学习中,在此之上,培养同学思维,训练其语感,提高学习语言运用语言的能力。故事教学的基本战略必需坚持“趣中学,学中用,用中悟”。《小蝌蚪找妈妈》一文的公开课教案,力图落实和体现上述教学理念。为了从知识、能力、情感三角度落实好本文的教学,我在设计中还充沛考虑到教材的特点,儿童自身的特点,抓住“六”个字──“变”、“趣”、“演”、“引”、“板”、“读”,进行全文的设计。

【教学特色】

以“趣”为经,以“学”为纬。

【教材分析】

《小蝌蚪找妈妈》是一篇看图学文,文章语言优美、画面形象、情节生动,很适合低年级同学的口味。全文贯穿两条线:一是“找”,小蝌蚪在鲤鱼妈妈和乌龟的协助下找到了自身的妈妈,二是“变”,小蝌蚪在找妈妈的过程中身体发生了三次明显的变化。根据教学要求,这篇课文的教学要落实以下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⑴ 重点理解“迎上去、追上去、游过去”三个动词在不同句子中的意思,并学会运用。

⑵ 通过图文结合了解青蛙生长过程中的形体变化。

能力目标:

⑴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⑵ 借助学文,培养同学观察、思维和表达能力。

德育目标:让同学知道青蛙是捕获害虫的能手,教育同学从小维护有益动物。

【教学主要环节和意图说明】

一、变──变序教学,突出对比

《小蝌蚪找妈妈》这篇课文在结构上有鲜明的特点:构段方式基本相同。都是依照“小蝌蚪看到了谁,说了什么”的层次来布置段落内容。因为这点,以往大多教师均从指导同学学法入手,依照故事发展布置教学。为了突出全文的重点,我采用了变序的教学方法来处置,目的是直奔主题,理清线索,掌握重点,让同学对全文知识有更清的理解。变序法流程体现在:

1、小蝌蚪的外形特点怎样?

(学习第一自然段)

2、青蛙妈妈的外形特点怎样?

(学习第四然段)

3、小蝌蚪身体发生了几次变化?

(找出小蝌蚪身体变化的句子)

4、小蝌蚪是在谁的协助下找到了妈妈?

(指导对话朗读)

变序处置,我认为有三点好处:

1、对比鲜明:让同学通过对比的方法感知二者外形的不同特征,找出不同点,从而自觉生疑:小蝌蚪是怎样变成青蛙的?

2、重点突出:鲤鱼妈妈和乌龟协助小蝌蚪这一内容仅仅是故事情节发展的需要,但在全文中不是重点内容,放置在最后教学,使全文重点得到突出。

3、线索鲜明:一篇文章犹如一棵枝繁叶茂的大树,教师处置教材的工作就是去枝删叶的过程,突出主干,以便让同学更清楚地看到全文的线索。

二、趣──以趣促智,调动情感

低年级儿童活泼好动,对于知识的学习与掌握,缺乏主动意识,只有充沛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变知识的传授为娱乐体验,寓教于乐,才干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

《小蝌蚪找妈妈》自身就是一篇知识性、趣味性很强的课文,如何突出趣味性又不失知识性,科学有效地处置好两者的关系,我做了以下的设计:

1、儿歌朗读扮演。

小蝌蚪长成青蛙时,身体发生了三次明显变化,为了让同学了解并掌握这一知识,在课文的学习中,我布置了儿歌朗读扮演。(自编内容)

生:我是一只小蝌蚪,我要去找妈妈啦!

师:不好!

生:(接)怪事发生了。

师:(惊奇地)怎么了?

生:啥时长出后腿啦,接着长出前腿啦!

身子天天在变化,我已长成青蛙啦!(呱呱呱)

2、谜语引入课题。

利用儿童喜欢猜谜语的特点,我引用了两则谜语:小黑鱼,滑溜溜,圆圆脑袋长尾巴,池塘里面游呀游。(小蝌蚪)绿衣小英雄,田里捉害虫,冬天它休息,夏天它捉虫。(青蛙)

通过谜语的引用,既增加了趣味性,又起到了导入课题的作用:同学们,你们觉得他们是一家人吗?为什么长相相差这么大?难怪小蝌蚪连自身的妈妈都不认识了,今天,我们就一起随着小蝌蚪一同去找妈妈。板书课题:《小蝌蚪找妈妈》。

3、自述介绍。

在第四自然段的学习中,为了让同学对青蛙的特征有更为鲜明的印象,我设计了角色扮演自述的环节:同学们,假如你现在就是青蛙妈妈,你有什么想对大家说吗?目的是引导同学练习用“鼓着”“披着”“露着”三个词语说话,活用词语。同时活跃课堂气氛。由于问题的设计让同学的角色发生了变化,他们的主体性,参与性一定会大大增强。同学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回答:

生:我是一只大青蛙,我头上鼓着一对大眼睛,披着碧绿的衣裳,露着雪白的肚皮,四条腿,宽嘴巴。(论述自身的特征)

生:我是一只大青蛙,我的身手可大啦!我一天可以吃七十多只害虫,一年可以消灭一万五千多只害虫。我是人类的好朋友。小朋友可要保护关心我。(论述自身的身手)

生:我是一只大青蛙,我的家族可大啦。有成员三千多种。我是绿衣青蛙,生活在水中,我的兄弟有很多,他们有的是穿红衣服,有的穿黑衣服,有的生活在陆地上,有的生活在树上……

三、演──以演悟理,形象生动

“游过去”“追上去”“迎上去”三个词语的理解与运用是这篇课文的教学重难点。为了突破这一重点,我摒弃了教师仅仅从字义上区别理解的方法,利用小朋友们善于观察,善于模仿的天性,设计了以下环节的教学:

1、找一找:找出课文中三个动词所在的相关句子读一读。

2、看一看:通过播放软件,让同学从观察中初步体会三个动词表示的不同方向。

3、贴一贴:教师制作几个箭头,让同学根据看到的画面,通过箭头的不同摆贴来释义。

如:“迎上去”表示为:

“追上去”表示为:

“游过去”表示为:

4、演一演:理解词语的目的是应用词语,为了让同学深刻体会“迎上去”一词的意义,我创设了这样一个生活情境:当老师来到王明家,王明会怎样?(师生扮演)演完之后,请同学们根据所看到的情景说一句话,要求用上“迎上去”一词。

如:江老师来到王明家,王明主动迎上去,说:“江老师,您好,欢迎您!”

通过演一演,说一说,同学们体会到“迎”指的是两者方向相对,而且带有主动热情的意思。课文中小蝌蚪迎上去的目的是找听妈妈的下落,所以读起来也要特别有礼貌。

四、引──巧妙过渡,浑然一体

在整堂课的教学中,为了让同学顺利地从一个知识点的学习转向另一知识点,我巧妙地设计了如下过渡语:

同学们,这篇课文不但语言优美,画面更加生动,下面请大家欣赏第一幅图──池塘里的小蝌蚪。(播放软件)

小蝌蚪虽然生活得很快活,但是没有妈妈,他们总觉得生活中缺少什么。这不,他们正商量着一起去找妈妈呢,他们找呀找,终于找到了自身的妈妈,原来就是一保可爱的大青蛙。(贴出青蛙图)

课文中青蛙妈妈说:小朋友,你们已经长成青蛙了。快跳上来吧。同学们,你们知道小蝌蚪是什么时候长成青蛙的吗?课文中哪些地方写到了他们的身体发生了变化?

小蝌蚪,你们找到妈妈,多亏了谁的协助啊?(引出二、三自然段内容)

青蛙是人类的朋友,是庄稼的维护神,农民伯伯亲切地称之为“护谷神”。为了让这位朋友生活得更舒适、平安些,我们作为他的朋友,应该用心去保护关心他。同学们,你们能为他做点什么吗?(环保教育)

五、板──画龙点睛,提纲挈领

这篇课文的板书,我试图把“文字”与“图片”结合起来,突出趣味性,体现板书的“美”。

小蝌蚪找妈妈

六、读──读中悟情,积淀语感

语文是重要的交际工具,学习语文,就是为了掌握这个重要的交际工具,既积累语言,积淀语感。于永正说过:掌握自行车、汽车等代步的工具的最好的方法就是首先拥有。车子可以买,语文呢?语文得靠读、背。

这是一篇童话故事,也是一篇很好的朗读训练范文。文中有三段对话,教学时指导同学体会对话的语气,从中学习交际,这也是本文的一个重要教学任务。

指导小蝌蚪与鲤鱼妈妈的对话朗读,应强调读出礼貌的语气;指导小蝌蚪与乌龟的对话时,应读出急切的语气;指导小蝌蚪与妈妈的对话时,应读出高兴,愉悦的语气,体会母子相逢激动的局面。

中班小蝌蚪找妈妈教案 篇4

【设计意图】

大班的幼儿活泼好动,喜欢户外运动,在孩子熟知了《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后,结合幼儿活泼好动的特点,进行了户外活动游戏创编,意在培养孩子在活动中的合作意识,锻炼孩子的合作能力,使孩子在游戏活动中体验游戏的快乐。

活动目标:

1.知道故事的名称、角色和主要情节。

2.理解、熟悉故事内容,尝试排图且大胆讲述故事中的对话。

3.感受妈妈们对小蝌蚪的热情及关心。

活动准备:

故事录音、PPT、图片等。

活动过程:

1.以谜语的形式,引起幼儿听故事的兴趣。

师:今天老师有个谜语让小朋友猜一猜:小黑鱼,滑溜溜,圆圆脑袋长尾巴,池塘里面游啊游。你们知道这是谁吗?有段好听的故事,讲的就是小蝌蚪的事,我们一起来听一听吧。

2.听故事录音一遍,并提问

(1)故事的名字是什么?故事中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情?

(2)小蝌蚪把哪些小动物当成了自己的妈妈?小蝌蚪为什么会认错自己的妈妈呢?

3.教师边演示PPT边讲述故事,幼儿进一步理解故事内容。

提问:

(1)故事发生在什么季节?青蛙妈妈生的黑乎乎的卵变成了什么?

(2)小蝌蚪找妈妈碰到了谁?说了些什么?又遇到了谁?又是怎么说的?

(3)为什么会把他们当成自己的妈妈?

(4)小蝌蚪的妈妈究竟是谁?为什么小蝌蚪和它的妈妈长的不像呢?

小蝌蚪最后怎么变成青蛙的?

4.回忆故事情节,将故事图片进行排序。

5.幼儿跟录音边看图边讲述故事内容《小蝌蚪找妈妈》。

《小蝌蚪找妈妈》教学设计 篇5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了解小蝌蚪和青蛙的形态;懂得小蝌蚪变成青蛙的生长过程。

2.过程与方法目标:体会朗读方法;提高朗读技能。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乐于助人的好品质;培养学生讲文明、礼貌的习惯;增强学生保护有益动物的意识。

教学重点:懂得小蝌蚪变成青蛙的生长过程。

教学难点:体会朗读方法;提高朗读技能。

教具准备:课件、图片、头饰。

教学课时:第二课时

教学程序:

一、创设情景,激趣导入新课

1.音乐响起,出示“求助信”,教师深情朗读。

2.读完“求助信”,请学生说说自己的想法。

3.教师小结:多么有爱心的孩子啊!(贴爱心图)现在,我们就一起去帮小蝌蚪找妈妈吧!(板书课题)

二、整体感知,探索生长过程

1.认识小蝌蚪,学习第一自然段。

既然大家要帮助小蝌蚪,就让我们先来认识一下这些朋友吧!

⑴课件展示小蝌蚪。

⑵找出描写小蝌蚪样子的自然段,一起读一读。

⑶找出描写小蝌蚪样子的句子,动手勾一勾,指名说一说。

⑷展示小蝌蚪外形图①。

2.认识青蛙,学习第四自然段。

上节课我们初步了解了课文,大家知道小蝌蚪的妈妈是谁吗?(青蛙)

⑴用同样的方法学习第⑷自然段,展示青蛙外行图⑤。

3.学习第二—六自然段,探索生长过程。

⑴引导观察小蝌蚪和妈妈长得一点儿也不像。提问:这是怎么回事呢?引导得出:小蝌蚪长大后就会像青蛙妈妈。

⑵提问:小蝌蚪是怎样一天天长大变成青蛙的?学生带着问题自由读课文,用自己喜欢的符号勾画出描写小蝌蚪变化的句子。

⑶学生汇报变化过程,教师进行简单的文字板书。

⑷根据文字板书,找三名学生完成小蝌蚪生长过程的图片②③④的排序。在师生共同参与下,完成板书设计。

⑸根据板书,集体复述生长过程,教师引导学生边说边用动作表演,既培养了学生的表演才能,又加深了对小蝌蚪生长过程的印象。

三、观看动画,进行朗读训练

1.在大家的帮助下,小蝌蚪找到了自己的妈妈,他们可高兴啦!可是,他们是怎样找到妈妈的?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在找妈妈的过程中先遇到了谁?

2.观看小蝌蚪遇到鲤鱼阿姨的动画片段。引导理解“迎上去”。重点对第二自然段进行朗读指导。

⑴看动画理解“迎上去”,并用一只手代表小蝌蚪,另一只手代表鲤鱼阿姨,一起做“迎上去”的动作。

⑵指导读准“迎”字。

⑶教师范读第二自然段,请学生注意听,听完请学生分角色表演读。

⑷请大家当小评委,评一评他们的朗读和表演。教师适当进行点拨,通过评比过程,体会朗读的方法和技巧。

⑸对比以下两种说法:

a:鲤鱼阿姨,我们的妈妈在哪里?

b:鲤鱼,我们的妈妈在哪里?

让学生从中体会到问话应该有礼貌。

⑹男女同学分别扮演小蝌蚪和鲤鱼妈妈,集体表演读。

3.观看三、五自然段的动画,理解“追上去”和“游过去”。

4.两人一组,先自由练习读,后表演读。

5.同学们读得不错,现在老师奖励大家观看全文动画。播放带录音的全文动画,学生边看边跟读,进一步感悟全文。

四、感情升华,懂得保护青蛙

1.小蝌蚪长大后变成青蛙,他们干什么去?(去捉害虫)

2.大家可知道……(课件展示相关资料)

3.青蛙是“庄稼的保护神”可是……(课件展示捕杀青蛙的图片)

4.亲爱的小朋友,面对这些人你想对他说些什么呢?

5.教师小结:是啊,青蛙是庄稼的保护神,是人类的好朋友,我们应该保护青蛙,不要捕杀青蛙!

结束语,使课堂无限延伸。

同学们,今天这堂课就上到这里,让我们带着一颗爱护青蛙的美好心灵,走出课堂,去劝告身边的朋友,让大家一起行动起来,用我们的爱心去保护青蛙吧!

部编版二年级上册语文《小蝌蚪找妈妈》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1、熟读课文,背诵课文。(重点)

2、能通过学习了解小蝌蚪在长成青蛙的过程中,身体发生的变化。

3、明白从小就要独立生活,遇事主动探索的道理。(难点)

【教学过程】

一、课前导入

1、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和课文进行了亲密接触。这节课,我们要深入了解课文。现在就让我们走进课文,看看小蝌蚪是怎样找到妈妈的?

2、出示本课时教学目标。

【设计意图:运用提出核心问题的方法来导入本课,起到了提纲挈领的作用,使学生明确了本课时的学习任务。】

二、品读释疑

1、自由读文,用“”画出小蝌蚪找妈妈的过程中,都遇到了谁,说了想什么?

学生自主读文,画出相关语句。

思考问题,小组交流。

代表发言,汇报展示如下:

(1)他们看见鲤鱼妈妈在教小鲤鱼捕食,就迎上去,问:“鲤鱼阿姨,我们的妈妈在哪里?”

从“迎”字看出了什么?(板书:迎鲤鱼)

(“迎”字可以看出小蝌蚪想急切见到妈妈的心情。从小蝌蚪称鲤鱼为阿姨,可以看出小蝌蚪非常的懂礼貌。)

鲤鱼阿姨是怎么说的?

出示:“你们的妈妈四条腿,宽嘴巴。到那边去找吧!”

从鲤鱼阿姨那里,小蝌蚪知道,他们的妈妈的外形特点是?(四条腿,宽嘴巴)

(2)他们看见一只乌龟摆动着四条腿在水里游。小蝌蚪连忙追上去叫:“妈妈,妈妈!”

乌龟笑着说:“我不是你们的妈妈。你们的妈妈头顶上有两只大眼睛,披着绿衣裳。你们到那边去找吧!”

“连忙追上去”说明什么?(“连忙追上去”说明小蝌蚪找妈妈的心情很急切。)(板书:追乌龟)

从乌龟那里,小蝌蚪了解到自己的妈妈的外形特点是?(头顶上有两只大眼睛,披着绿衣裳。)

小蝌蚪在找妈妈的过程中都遇到了谁?(鲤鱼、乌龟)

小蝌蚪在找妈妈的过程中还会遇到谁?请展开想象写一写。

预设:鸭妈妈带着孩子游过来,小蝌蚪迎上去问:“鸭妈妈,鸭妈妈,您知道我们的妈妈在哪里吗?”鸭妈妈说:“你们的妈妈在荷花旁边,你们快去找吧!”

“谢谢您,鸭妈妈!”小蝌蚪高高兴兴地向前游去。

最后小蝌蚪找到妈妈了吗?(找到了)

朗读指导:读小蝌蚪找妈妈过程中的急切心情。

(3)“小蝌蚪游过去,叫着:“妈妈,妈妈!”青蛙妈妈低头一看,笑着说:“好孩子,你们已经长成青蛙了,快跳上来吧!”他们后腿一蹬,向前一跳,蹦到了荷叶上。”

从这段对话中你能体会到小青蛙的什么心情?

(“游过去、叫着”可以看出小蝌蚪找到妈妈后的愉快心情。“笑着说”突出了青蛙妈妈对小蝌蚪的喜爱之情。)(板书:游青蛙)

朗读指导:朗读时语速稍快,语调高昂,读出小蝌蚪见到妈妈后欢快的心情。

2、自由读1—6自然段,用“”画出描写小蝌蚪变化的词句。

(1)“池塘里有一群小蝌蚪,大大的脑袋,黑灰色的身子,甩着长长的尾巴,快活地游来游去。”

这时的小蝌蚪样子是?(大大的脑袋,黑灰色的身子,长长的尾巴)。

后来小蝌蚪的身体发生了什么变化?

先长出两条后腿,然后长出两条前腿,接着尾巴变短了,最后,变成了一只披着碧绿的衣裳,露着雪白的肚皮,鼓着一对大眼睛的青蛙。

(2)练一练

小蝌蚪先长出两条(后腿),过了几天,长出两条(前腿),再过几天,(尾巴)变短了,渐渐地,(尾巴)已经不见了。小蝌蚪长成了(青蛙)。

(板书:小蝌蚪→长出两条后腿→长出两条前腿→尾巴变短了→尾巴不见了

(变成了青蛙))

【设计意图:运用画一画的方法,从文中寻找信息,并在此基础上抓住关键词语,理解课文,并指导感情朗读。训练了学生理解课文的方法,是一套行之有效的阅读方法。】

三、课堂拓展

推荐阅读《小蝌蚪》

听儿歌《小蝌蚪》,做一做小蝌蚪在水里游来游去的动作,试着把儿歌背下来。

四、总结课文主旨

本文是一篇童话,讲了一群小蝌蚪在找妈妈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变成了小青蛙,并跟着妈妈一起捉害虫的故事,告诉了我们青蛙生长过程的科学知识。蕴含了从小要学会独立生活,遇事主动探索的道理。

五、学习写话方法

学一法:外形描写

本文第一自然段是对青蛙的外形描写。“大大的”写出了脑袋的形状,“黑灰色的”写出了身子的颜色,“长长的”写出了尾巴的样子。这样的外形描写生动形象,让小蝌蚪的形象清晰地展现在我们面前。

举一例:松鼠是一种美丽的小动物,很讨人喜欢。它四肢灵活,行动敏捷。玲珑的小面孔上,嵌着一对闪闪发光的小眼睛。身上灰褐色的毛,光滑的好像搽过油。一条毛茸茸的大尾巴总是往上翘着,显得格外漂亮。

练一练:你喜欢什么小动物?写一写它的外形。

示例:小白兔浑身雪白雪白的,像一个小雪球。它长着一对圆溜溜的眼睛,像白玉上嵌着两颗红宝石。它的耳朵很长,毛茸茸的,像两个剥了皮的香蕉。它的嘴是三瓣的,红红的,像涂了口红一样,吃东西和呼吸时,嘴巴向三面咧开,露出粉红色的牙床。

六、课堂小结

文章以找妈妈为线索,用故事的形式呈现了青蛙生长过程的科学知识,告诉了我们从小要独立生活、遇事主动探索的道理。

七、主题延伸

小朋友,你见过小蝌蚪和小青蛙吗?用手中的笔画一画吧!

八、当堂检测

小蝌蚪找妈妈教案 篇7

一、学习汇报

1、我会认:认读上节课学习的生字。

(先在小组内汇报,然后指名汇报。)

2、我会读:正确地朗读课文。

二、朗读感悟

1、读课文,了解蝌蚪和青蛙的外形特点。

小组学习活动:

(1)将描写青蛙和小蝌蚪外形特点的词句混在一起,请学生认读。

(2)观察并发现这些词句与什么有关,接着按照一定的顺序重新整理、排列这些句子。

(3)练习有感情地朗读描写小蝌蚪和青蛙外形特点的句子。

2、看动画,给动画配音,了解小蝌蚪怎样找妈妈。

3、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1)学生自由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朗读交流(先小组内交流,再指名交流。)

(3)汇报朗读情况,教师相机指导。

(4)小组合作:练习分角色朗读课文。

4、小组学习活动——我会摆。

让学生将3张小图按照青蛙的成长过程重新排列,然后说一说小蝌蚪是怎样长大的。

5、谈一谈:你喜欢小蝌蚪和它的妈妈吗?为什么?

6、朗读全文。

三、拓展

学生将课前搜集的有关青蛙的资料进行交流。

《小蝌蚪找妈妈》教学设计 篇8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本课以感情朗读为基本任务。能通过朗读感知青蛙的变化。

3.借助读物中的图画阅读,不断提高自主识字、自主阅读能力。

4.使学生了解青蛙在生长过程中形体上的几次变化,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增强对科学童话的兴趣

教学要求:

1、讲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初步了解蝌蚪变成青蛙的过程。

3、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课文中的小动物头饰、小蝌蚪变成青蛙的过程的图片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播放《世上只有妈妈好》的歌曲入课,会唱的同学跟着一起拍手唱起来,体会有妈妈的幸福快乐。有妈妈的孩子多幸福啊,上节课我们已经知道了小蝌蚪的妈妈不在身边,现在就让我们来帮小蝌蚪找妈妈吧!板书:《小蝌蚪找妈妈》

二。讲读课文,理解内容

师:读一遍课题,从这个课题中你们想知道什么呢?

学生纷纷说出自己最想知道的问题?

师:同学们想知道的问题都在课文当中,请同学们看课件(全篇课文动画加朗读)

看完这个动画,同学们已经有了答案了吧,让我们再翻开书自己去找答案吧。(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读课文)

师:小蝌蚪是什么样子的呢?课件(第一段的动画)

师:谁能说说在这个动画中你都看到了什么样的小蝌蚪呢?找2名同学来回答,然后让大家一起来齐读。

同学们说一群快活的黑灰色的,大脑袋,甩着长长的大尾巴的小蝌蚪在水里游来游去,那这样一群小蝌蚪去找妈妈了,看看他们遇到了谁?课件(第二自然段的动画)

看完课件,谁来说说小蝌蚪有什么变化?在路上他们都遇到了谁,是怎样打的招呼啊?

生回答后,出示幻灯片两句话“1.鲤鱼阿姨,我们的妈妈在哪里?

2、鲤鱼鲤鱼,我们的妈妈在哪里?”请同学们先自己读一遍感觉一下这两句话有什么不一样?学生会说出有礼貌,而且会找出有礼貌的词语。

师:这样一群有礼貌的小蝌蚪问妈妈在哪里,那鲤鱼阿姨是怎样回答的呢?找一名学生回答,适当的说评价,给学生鼓励。

小蝌蚪很有礼貌,鲤鱼阿姨也非常善良,我们读的时候一定要把感情读出来呀,现在谁能把这一段有感情的读出来,把名读。

师:小蝌蚪听了鲤鱼的话,去那边找妈妈,又遇到了谁呢,请看课件(第三到第五段)

先让学生回忆一下刚才老师是怎样提出问题的,请学生回答,然后让学生自己学习下三段。

刚才我们已经学习了两个自然段,老师是怎样提出问题的,你也能像老师一样提出问题吗?下面你们就自主学习下面的三段内容(给学生三分钟时间读)

学生提出问题后请提出问题的同学自己找同学来回答。教师适当的点播不准确的地方。

同学们说得真好,也帮助小蝌蚪找到了青蛙妈妈了,小蝌蚪经历了很多的困难才找到了自己的妈妈,我们能从小蝌蚪身上学到什么呢?生答。(此时渗透小蝌蚪非常有毅力,不怕困难的精神)现在小蝌蚪一定有很多心里话要对青蛙妈妈说,那现在你们是一群小蝌蚪,老师作你们的青蛙妈妈,把你们想说的话说给我听听吧!

同学们都把心里话说给我听,说得好极了。

此时,现在我们一家有再来看看小蝌蚪是怎样找到妈妈的。出示课件(课文的全部动画加朗读)

师:谁能说说小蝌蚪是怎样一步一步的变成青蛙的?

指名来回答

同学们说得太好了,老师仿佛真的看见了一群小蝌蚪变成了青蛙的过程,那现在谁能把老师手中的这些图片给摆出来,要按照小蝌蚪长成青蛙的过程来帖啊?(找一名同学板前来帖)

接下来我们一起来看看他帖的是否正确?(出示课件成长过程)

现在我们分角色来朗读一下,看看谁读得最出色。分小组来朗读:第一组扮演小蝌蚪,第二组扮演青蛙,第三组扮演鲤鱼,第四组扮演乌龟,老师当旁白(放无声音的课文动画)

同学们读得太好了!那我们能不能换一种方法把他们表现出来呢?

三。演一演

现在同学们小组讨论一下(5分钟时间)

其中一小组用表演的方法把课文表现出来,另外一小组用《上学歌》改编出来的,用歌声把小蝌蚪变成青蛙唱出来。

同学们分别戴头饰来表演。

另一组同学改编的歌词是“小呀小蝌蚪,找呀找妈妈,过几天长后腿,再过几天就把前腿长。小呀小蝌蚪,找呀找妈妈,脱黑衣,穿绿衣,最后找到青蛙妈妈了,呱呱呱”

同学们演得非常认真,也特别生动,老师仿佛真的看见了一群小蝌蚪在游来游去,在池塘里找自己的妈妈。那这组同学唱得更是动听,老师真的看见了几只小蝌蚪长成了青蛙一样。

师:那小蝌蚪们长成青蛙后每天都跟着妈妈去做什么呢?

我们一起来学习最后一段,我起头“不知什么时候”学生就会跟着读起来,读后学生就会回答出来每天他们和妈妈一起去捉害虫。

青蛙每天能捉很我的害虫,他们是我们人类的好朋友,那我们应该怎样做呢?

学生会说:爱护它,保护它,从我做起,并且告诉其它人也要爱护青蛙们,做一名爱护青蛙的小卫士。(对学生进行爱护益虫的教育)

四。设悬念,课外延伸

这节课同学们的做得好,老师想再给你们布置一个任务,你们能完成吗?

出示幻灯片“小探索”回去查一查资料,看看青蛙每天每只最多能吃多少只害虫害?明天告诉老师和同伴们。

五。小实践

等到夏天来到的时候,捉几只小蝌蚪观察一下,看看它们是怎样变成青蛙的。要记得再把青蛙放回去呀!

教学建议 篇9

本课分为三大教学板块:

一、识字、写字

1、借助图画猜一猜。自己看图、尝试读课文,不认识的字猜一猜,实在猜不出来的,做个记号。

2、借助小组学一学。小组里面一起想办法认识生字。互相读,互相听。

3、借助课文记一记。在读课文时随机识记生字。

⑴ 在展示小蝌蚪的图片时,通过观察蝌蚪的颜色记住灰;

⑵ 通过创设情境表演,辨别、记住迎和追。

⑶ 观察青蛙的图片或实物,识记顶、披、鼓。

4、结合语言环境写一写。

二、朗读感悟

1、读课题,有什么问题要问吗?

2、读课文,想想:你知道了些什么?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吗?

3、观察青蛙的图片,找出相应的句子读一读,通过做动作等形式帮助理解。

4、观察小蝌蚪的图片,找出相应的句子读一读,读出喜爱的语气。

5、看图观察:小蝴斟在找妈妈的过程中有哪些变化?

6、找出相应的段落重点细读。找出自己喜欢的词语和句子读一读;采用表演的形式,自编自演,在情境对话中进行朗读的指导:小蝌蚪有礼貌、有些关切、有些着急,鲤鱼亲切、热情,乌龟认真、和气。

三、实践活动

1、实地观察小蝌蚪和青蛙,或在家长的帮助下,抓几只小蝌蚪养一阵子,观察青蛙的。变化,并记录下来。

2、通过上网、看书、请教等各种形式,查找关于青蛙是益虫、小蝌蚪尾巴消失之谜、蝌蚪的生活习性等资料,课间交流。

3、语言的积累活动。

⑴ 读一读,说一说。

碧绿的衣裳 碧绿的( ) 雪白的肚皮 雪白的( )

长长的尾巴 长长的( ) 大大的脑袋 大大的( )

⑵ 说出表示颜色的词。

⑶ 读读说说。

你们已经长成青蛙了

小青蛙的尾巴已经不见了。

( )已经( )。

《小蝌蚪找妈妈》小班教案 篇10

活动目标

1.练习原地转圈和听信号向指定方向跑。

2.用眼睛寻找目标后能快速行动。

3.遵守游戏规则,奔跑时能够避免碰撞。

4.幼儿能自主结队进行游戏,学会与他人协作,提高团结协作能力。

5.让幼儿初步具有不怕困难的意志品质,体验健康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1.青蛙、鸭子、白鹅头饰各一个。

2.幼儿听过《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学会表演“小蝌蚪”。

活动过程

1.准备活动,引起兴趣。

幼儿跟着教师学小蝌蚪做操:“小朋友,我们一起来做操吧!点点头呀点点头,伸伸臂呀伸伸臂,蹲一蹲呀蹲一蹲,弯弯腰呀弯弯腰,踢踢腿呀踢踢腿,跳一跳呀跳一跳,抱一抱呀抱一抱。”

2.玩游戏——小蝌蚪找妈妈。

(1)教师介绍游戏规则。

“小蝌蚪”边念儿歌边自由地游来游去,当念到“转个圈想一想,妈妈妈妈在哪头”时,就原地转圈仔细想;当念到“快去找妈妈”时,首先看清妈妈在哪里,然后赶紧跑到妈妈身边。

(2)教师与配班教师分别带上青蛙、鸭子、白鹅不同的头饰,组织幼儿游戏。

(3)请一名幼儿扮演“青蛙”进行游戏。

注意提醒幼儿在奔跑时注意避让,防止碰撞。

3.放松活动——我是快乐的小青蛙。

教师带领幼儿模仿小青蛙,放松并整理各种动作。

教学反思

从这个活动中,我认识到幼儿园课堂教学中,教师首先要以孩子为主体,同时要有驾驭课堂的能力,在引导孩子学习的过程中,不断地发现问题,不断地变换教学手段和方法,从而让每个幼儿都参与到活动中,准确地掌握知识。带领幼儿游戏时,要顾及到绝大多数的孩子,将个别示范与分组游戏、集体游戏相结合,可以根据幼儿的课堂情况不断地变换游戏形式,从而提高每个幼儿的学习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