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学教案 > 评语 > 学生评语 > 作文评语 > 作文评语五要求正文

《作文评语五要求》

时间:

一,具体实在,确切审慎��

作文评语要具体,实在,使学生真正有所收获,而不要写那些放之四海皆准的抽象,空间的套话,废话.比如,有学生写的游记内容单薄,如果评语只写"内容单薄",学生就很难准确把握,不知从哪里去修改.可以这样写:"这个景点不错,我很想欣赏那里的风光.你能不能具体地告诉我�比如,它与我们本地的名胜古迹有什么不同�你说游玩途中被’宰了一刀’,怎样被宰的�结果如何�"如果一时很难就学生的作文作出具体的,恰如其分的,有针对性的评语,就写些鼓励学生上进或对其为人处事,日常生活有指导意义的话语.比如我有次布置学生写题为《我喜欢的衣着打扮》的作文,有一篇作文写得内容空洞,我就针对该学生平时的衣着打扮进行品评,指出了她衣着打扮的特点,哪些地方很好,哪些地方不足.评语看起来似乎与作文本身关联不大,但它既对学生的日常生活提供了有益的参考,提高了学生的审美趣味,又激发了学生关心生活,注重观察的兴致,起到了打开学生作文之源的应答功能.��

二,人文合评,沟通回应��

心理学中有一种"自己人"效应,它告诉我们要使对方接受你的观点与评价,你必须同对方保持"同体观"关系,即在对方看来,你是为他好,为他着想,这样双方的心理距离就缩小了,写作文评语时也可以利用这种效应.教师要通过作文了解学生的心态,将心比心,对学生作文中流露出来的情感,意向,兴趣,爱好及时给予回应;评语要在字里行间寄予厚望,在一言一语中传递爱心;在语言形式上要尽量多用委婉,商量,探讨的口吻,少下指令,断语,杜绝挖苦,嘲讽,让评语处处传递着老师爱学生的诚挚殷切之情,平等宽容之意,让学生从中受到感染与启发,得到抚慰与交流,获得信心与力量.如有次我让学生自由作文,有个男生写了篇《渴望爱情》的文章,文中写出了自己对异性的好奇,对爱情的渴望.应该说文章写得相当不错,但如果任由他的这种感情发展下去,势必会陷入早恋的泥潭,影响学业,有害身心成长.因此,我在给他的评语中首先肯定了他的作文很有特色,敢于袒露胸怀,感情也真挚,写出了花季少年的情怀;同时指出这种情怀虽可理解,但要用理智来驾驭.评语中写道:"爱情迟早会来,但不是现在.如果没有成熟的心理和一定的基础,早开的爱情之花也会早谢,为了迎接真正的爱情的到来,我想你会知道怎么去做."��

三,诚于嘉许,宽于称道��

"诚于嘉许,宽于称道"是美国历史上第一个年薪过百万的管理人员斯瓦伯的管理之道.在记者问及他有什么本事使得老板愿意付给他超过百万的年薪时,他回答说:"我对钢铁懂的并不多.我最大的本事就是能鼓舞起员工,而鼓舞员工的最好办法就是赞赏与鼓励.""如果说我喜欢什么的话,那就是我诚于嘉许,宽于称道."企业管理之道是如此,教育之道又何尝不是这样呢�教师写作文评语时,也应充分挖掘学生习作的长处与优点,并予以充分的甚至放大的肯定与赞许,让学生品尝到成功的喜悦,从而增强自信心,提高作文兴趣.我们也不妨多写一些激发学生写作信心,调动其写作热情的赏识鼓励性评语,如:"这个比喻新颖,别致,看得出你费了一番心思"等.��

四,精心修改,妙语赏析��

教师的评语应既评人又评文,不能忽视学生作文在写作形式,写作技巧方面存在的问题,这方面可以借鉴我国古代文论家,评点家的方法和艺术.例如毛宗岗评点《三国演义》,增加了卷首词《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然后又增添了开篇语"话说天下大事,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又将卷末《古风》最后两句"鼎足三分已成梦,一统乾坤归晋朝"改为"鼎足三分已成梦,后人凭吊空牢骚".不仅如此,他还就此写了一段鉴赏性的评语:"此一篇《古风》,将全部事迹隐括其中.而末两语,以一’梦’字,一’空’字结之,正与卷首词中之意相合.一部大书,以词起,以诗收,绝妙章法."这种对原文精修后,又对修改处赏析的评语方法,不仅解决了"应该怎样写"的问题,还指出了"为什么应该这样写"的理由.如果我们把这种方法运用到学生的作文评改中,必会给他们带来深刻的启迪和感悟.��

五,讲究文采,张扬个性��

作文评语其实也是教师的作品,那种文字精美而富有个性的评语,那种字字珠玑,掷地有声的评语,则能以其独特的魅力,给学生耳目一新的感觉,一种文学的熏陶,一种精神愉悦的审美享受,令学生长久铭记,永志不忘.因此,语文教师要通过评语让学生感受到自己的老师也是一个文章高手,因为"示范是最好的老师""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另外,可尝试在评语的形式和体式上进行改进.如可运用古人诗词,名人格言,精短寓言,哲理故事,精彩比喻,标点图式等方式来品评,力求活泼新颖,引人入胜,印象深刻.如评改一篇题为《父爱》的习作时,我写了如下评语:"父爱是人生命深处的根,而这根上的花,果乃至心情无疑是最美丽的,它不但滴露着奋进者青春年华的光与影,更流溢着人世间纯净美丽的人伦情感美.有谁能忘记这人世间的真爱呢�"好的评语,对学生而言,既是示范,更是有形的教育和无形的鞭策.�

笔端倾真情�精心写评语��

一,归纳式(概括式)�

将学生习作中的主要内容或主要观点,进行归纳,提炼,讲评或交流时,便于其他学生提纲挈领,一目了然,迅速地把握文章的主旨.��

示例一:习作者读外国名著《卑微的神灵》,读出了书中酿成主人公悲剧命运的社会原因:沉重的封建枷锁——种族姓氏的歧视;读出了该书的艺术特色——"平实的语言流淌","一再被重复的细节"描写;读出了该书的悲剧意义——"铿然的玫瑰开在了沼泽里";读出了该书的艺术感染力——"读了想笑,却不自觉地哭"……�

二,评析式��

将学生习作中的构思立意,选材组材,结构安排,语言表达等方面的优缺点或成败得失,作一番较为全面的评论和分析,使学生读后从中受到启发,获得借鉴.��

示例二:本文的特色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文章紧扣论题,选用典型的论据材料,有力地证明了"美丽不一定脆弱"这一论点.文中的论据丰富翔实,古今中外的人物,自然界中的生灵,中国的女足等材料信手拈来,增添了文章的说服力.二是论述纵横捭阖,语言淋漓酣畅,逻辑性强.三是描写与说理论证相结合.例如第2段中简明扼要地描述了王昭君出塞时的情形,突出了她美丽而又坚强的性格;第3段中要言不烦地描述了傲然挺立在黄土高坡上高高的白杨树的英姿,同时还描述了掉在岩崖峭壁上的种子长成巨树的生长历程,突出了它们美丽而又坚强的特性.所有这些描写,增添了说理的生动性,形象性,成为本文一道道亮丽的风景线.��

三,赏析式��

为学生优秀习作写上鉴赏和评析性的文字,目的是供其他学生阅读作品时提高鉴赏的品位.��

示例三:北大五名学生攀登希夏邦马西峰遇难,成为2002年中国体育十大新闻之一.在这则新闻短评中,习作者用悠扬而婉转的笛声,为遇难者吹奏了一曲生命的挽歌和颂歌.在这支曲调中,习作者把猥琐平庸,虚度一生与虽壮志未酬,但轰轰烈烈地为实现梦想而死这两种不同的生命价值进行对比,把平庸与壮烈,卑劣与崇高,区分得清清楚楚,爱憎褒贬鲜明地融注其中,曲调时而深沉委婉,时而激昂慷慨,婉转动听.歌词用语准确,词汇丰富,内容积极健康,曲终抒发的"启示"格调高雅,催人奋进,一扫文坛某些看客的悲凉之音,令人回肠荡气,耳目一新,谱写了一曲时代的强音.��

四,对照式��

就是将学生习作中的优点,缺点或不足之处对照着写.学生习作中瑕瑜互见的文章往往占多数,撰写这类评语时措词要婉转,意见要中肯,避免挫伤学生写作的积极性.��

示例四:本文针对美国微软公司有意聘用一些曾在衰败过的公司里工作的经理这件事,有感而发,提出了"挫折也是一笔财富"这个观点,并指出,"挫折能锻炼人的心智,提高人的心理承受能力",是一笔"无法用金钱来衡量的精神财富".全文感点集中,审视事物的角度新颖独特.略嫌不足的是论述尚不够完备.倘若能谈及经历挫折和失败后能为取得成功积累经验教训等方面的内容,则论证会更全面;倘若指出隐形的精神财富能创造出无穷的有形的物质财富来,则说理会显得更为辩证,论述会更为深刻些.�

一,突破"主题第一"的评价标准��

历年的高考作文命题都有明显的思想倾向,试图以此来检验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

为了避免不及格的结局,学生在平时作文训练中就经常被灌输诸如此类的指导思想:立意要积极向上,健康乐观,不要太偏激,千万不能流露消极情绪.如2002年全国卷的高考作文题"心灵的选择",要求学生抒写生活中触动心灵需作出选择的事情,虽给考生"立意自定"的宽容,但实际上考生根本没有选择的余地.如果考生选择的是保全自己,或者选择时体现不出"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高尚情操,这样的作文会不会得很低的分数呢�我想,答案是肯定的.因为这样的作文偏离了命题者和阅卷老师早已预设的主题--舍己救人.但是他们不曾想,所有的生命都是平等的,都有活下去的权利,而根据题目中的情景推断,为了救助那位冻僵的人,登山者极有可能献出自己的生命(虽然材料中完全可以虚构完满的结局).当救一个人会使另一个无辜的生命付出时,那么这种高尚行为的意义"我总觉得很寥寥,因为这实在不过是无谓的牺牲"(鲁迅语).美国对少年儿童的教育是遇到危险首先自救,不要给别人添麻烦,这才是对他人生命的尊重和珍惜;这才是真正尊重每一个具体的人的生命权利;这才是人道的,真诚的,不知道阅卷老师给了考生这样选择的权利没有��

二,突破"表意显豁"的评价标准��

"中心明确"一直是高考作文多年来坚挺不倒的评分标准,"中心不明"的作文只能得到最低一等的分数,也即20分以下.如前所述,在语文教师的"积极引导"下,处于绝对弱势的考生为了让阅卷的老师在短短的90秒钟内看出自己的作文是"中心明确"的,只好放弃一切含蓄的语言,一切精巧的构思,而追求直露显豁的表达,八股文式的结构,什么"引,联,评,结"之类.多年的积弊使得大多数学生对美文敬而远之,无怪乎现在中学生的作文普遍地表现出严重的文采黯淡,灵性凋敝.2002年高考前笔者所在班级进行了一次模拟考试,作文题是这样的:��

心态,即心理状态.一个人的心态很重要.一个幸远儿,如果心态不正常的话,可能身在福中不知福;一个命运坎坷的人,如果有良好的心态,照样可以笑对人生.评价自己,也要有良好的心态,如果把自己看得很高,那就可能拒绝他人指教,陷入孤立;如果把自己看低一些,用一颗谨慎,敬畏的心去对待周围的人和事,许多问题也许会迎刃而解……请以"心态"为话题,写一篇文章.立意自定,文体自选,题目自拟,不少于800字.��

我班有位同学写了一篇《蟑螂》.��

文章写了一位绰号为"蟑螂"的同学以捡医院里的废针筒为生,受到同学们的蔑视甚至排斥,却仍然乐观地面对艰难的生活.全文构思精巧,行文曲折,感情真挚,不失为上等佳作.可这篇作文只得了36分,被阅卷老师批为"不知所云".是的,找遍文章也寻不到"心态"两字,但是文中多次出现的那"傻傻的笑",不正是那位绰号为"蟑螂"的同学面对生活的艰难,人情的冷漠时坚强乐观的良好心态的外在表现吗�而且这位同学也已经考虑到了目前阅卷中排斥含蓄的倾向,特地在文末加了一个后记:自然界的蟑螂"无所谓蔑视,拒绝被消灭",这正是现实社会中"蟑螂"顽强乐观的精神写照,可谓用心良苦.由佳作"蟑螂"只得36分看,要反思的不应是这位学生,也不应是教师的作文指导,而应是我们传统的作文评价体系.�

事实上,学生的阅读面越广,对生活的观察和思考越深入,他的思想情感就会越丰富复杂,作文的立意也往往有独到之处,甚至呈多元化倾向.而且阅读和写作经验丰富的学生又往往会排斥表意的直露化倾向,不自觉地追求表意的含蓄和运用适当的技巧.如果学生能做到这些,就说明他已经达到或接近创作的境界了,还怕写不出创新作文吗��

一,少写评语打好分数��

每接一届高三,我都把作文教学分为三个时段:第一学期为一个写作时段,主要是激发学生的作文兴趣,把握各类文体的写作规律,解放手脚,活跃文思;第二学期又分为两个时段,前期按高考标准继续强化,后期则减少作文数量,重在指导.第一学期至少每周一篇作文,这样要篇篇批阅几乎是不可能的.因此笔者采用打分制,用分数给学生以评价鼓励.第一学期按百分制,且给分普遍较高,以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第二学期按高考给分标准60分记分.这样,学生在高考后就能够比较准确地估分.每次讲评作文时,笔者都要具体说明每个分数段的给分依据,从内容,选材,构思等方面确立分数档次,同档次的又以语言表达,书写好坏等来区分分数高低.这样,即使教师没有写出评语,学生也能意识到自己作文的成败,甚至能发现自己作文中存在的问题.��

二,善挑毛病个别指导��

对于高三学生的作文,过多的赞扬鼓励已不是当务之急了.学生固然需要老师的肯定,表扬,然而,无谓的表扬并不能真正解决问题.所以我采取的批阅方法是发现问题法.通常做法是从两个方面指出问题:一是本次作文出现的问题,告诉学生如何处理比较合适,给学生指明思维的路径,同时尽可能地不把自己的思维习惯,思维方式强加给学生,以免束缚学生的手脚,禁锢学生的思想.二是总结发现学生作文总的特点,指出他作文中最突出的问题.每个学生的作文都带有鲜明的个性特点,有的擅长记叙,有的擅长议论,有的擅长抒情,有的思维活跃一写便汪洋恣肆,也有的逻辑严密却拓展不开,这就需要教师指点,既要肯定其作文的优势,又要帮助他解决问题,跃上新的台阶.笔者通常采取面批的方式,把学生的作文收集3-5篇,放在一起比较分析,问题往往能一目了然,写法,选材,结构,思维等单一的问题,不用教师多说,通过比较,学生自己也能清楚地发现.��

三,分类练习集中评讲��

高三作文训练一定要有计划,有序列,既要紧跟高考的指挥棒,又要加强基础训练.只有打好了基础,学生才能应付自如.高考作文大多离不开社会热点,因此平时训练,在分专题对不同文体进行训练的基础上,无论命题作文还是材料作文,都要有一定的前瞻性,都要紧紧把握时代的脉搏,随着时代的旋律跳动.这样既能培养学生观察社会了解社会的能力,使学生关注人生关注社会,也容易使学生有话可说.因为大量的鲜活的时代内容是学生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材料.讲评时可选用一篇具有一定代表性的作文,印出来人手一份,集中讲评.讲评课上重点引导学生发现问题,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看法,以激发创新思维,拓展思维的延展空间.��

四,评析结合启发文思��

每次作文之前,我不作任何指导,完全放开由学生尽情去写.在讲评时,才发动学生讨论,启发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提出尽可能多的思想观点,提出尽可能多的写作思路,从而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为配合这一训练,我常常穿插一些典型的巧妙构思的例子.如宋代画院招考画工,用"踏花归来马蹄香""野渡无人舟自横""山中古刹"等类似的题目,以及齐白石构思的"蛙声十里出山泉"等极富创意的构思.课堂上穿插分析一些此类的例子,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构思对于作文的意义.�

作文三:巧用名句作批语��

每每看到学生以不屑的眼光浏览过教师煞费苦心的批语后,漫不经心地将作文本塞进抽屉,个中滋味,只有语文老师才能体会出来.曾几何时,我尝试着用经典名句或把其略作修改后给学生下批语.没料到,这无意插柳的短小批语竟给学生带来了全新的感受,激起了他们对写作的极大兴趣.于是,在以后的作文批改中,我就尽可能多地用诗词名句写批语,以使学生更多地关注批语,从而激发他们对写作产生更大的兴趣.��

写批语如同看自己的孩子,总要带着欣赏的眼光,用赞赏激励的口吻去写.当看到一篇篇立意高远,构思巧妙,字字珠玑,句句锦绣的佳作时,我会兴奋地来写上:"春色满园关不住!"有些文章,开头并不怎么好,可越往后读,越觉得妙,我会情不自禁地批上:"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有的学生能及时发现并讴歌新人新事新风尚,我赞赏地写下:"春江水暖鸭先知!"而对一些不同于世俗的高论,我会奖励一句:"听唱新翻杨柳枝!"读到一些语言清新质朴的文章,我忍不住送上李白的"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就是对那些整体水平不高但不时还有三两句精彩句子的作文,我也会以欣赏的口吻写上:"’一枝红杏出墙来’,多想看’春色满园关不住’."一切景语皆情语,对于学生作文中的景物描写,我多半会批上"一枝一叶总关情".我总是以发展的眼光来看待学生作文中的点滴进步.每当看到学生在我的激励下写出比较满意的文章时,我总会欣赏赞道:"’不知细叶谁裁出’,用心写作似春风!"或干脆来一句:"’小荷才露尖尖角’,更盼荷花一遍香."这些赞美,欣赏和激励性的批语,使学生耳目一新,很多学生都带着欣喜,带着骄傲去阅读,去感受,去欣赏批语,结果学生不仅对诗词名句感兴趣了,而且对写作文也感兴趣了.这样写作文时也就更认真了.�

当然,批语不只要有激励性,还要对学生有启发性,使学生从中受到教育.这就需要摘一些富有哲理的名句了.一次活动后,我收回学生的札记,一篇篇散发着泥土芬芳的文章,使我欣然批上:"问渠哪得清如许,唯有源头活水来."活动让学生明白了"实践出真知"的道理,我便写上陆游的"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以示嘉奖.在活动中,善于观察且感悟能力强的学生总是能从平凡处发现新的东西,写出美的感受,于是,我会赞扬他"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易为春".随着班级读书活动的开展和深入,那些过去对作文一筹莫展的学生也能写出洋洋洒洒的四五百字的文章了,这时我会惊喜地批上"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写诗也会吟".书读多了,学生的文章就有了文采,我及时用"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来鼓励学生去读更多更好的书.积累丰富了,受老师批语的启发,成绩好的学生在作文时也跃跃欲试,套用,借用,引用名人名言和诗词名句.有时一两句恰当的引用不仅使文章语言有了神韵,有了文采,而且也增加了文章的内涵.每每读到这样的美文佳句,我会情不自禁地写上"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随着读书活动的深入,部分学生不再满足于读一般性的读物,他们对书的品位要求越来越高,并在作文中自然地流露出读高品位书籍所带来的享受与启迪,这时,我会送上一句杜甫的"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来勉励.书读多了,学生作文已不再满足于浅层次的模仿与套用.创新的火花开始闪现了.对此,我也会不失时机地赞赏:"领异标于二月花","语不惊人死不休".�

学生毕竟是学生,作文中这样那样的错误在所难免.这就需要教师的批语有针对性,且含蓄地指出学生的不足,以督促其改正.此时不妨寻章摘句来点幽默的批评,高雅的调侃,让学生在开心一笑中有所感悟,有所触动.对堆砌材料,主题不明的文章,不妨来一句"两个黄鹂鸣翠柳";对开头扣题较紧,中间枝蔓横生的文章,点评一句"一行白鹭上青天";对主题模棱两可的,送一句"难识庐山真面目"或"当局者清�旁观者迷";对入题慢,娓娓道来,到了文中才亮明主题,点明观点的,批一句"千呼万唤始出来";对观点暧昧的来一句"犹抱琵琶半遮面";对观点陈旧的批一句"劝君莫奏前朝曲";对人云亦云,毫无主见的文章干脆来一句"短人看戏何曾见,都是随人话短长";而对内容平淡,平铺直叙的文章也不妨点评一句,"文似看山不喜平".偶尔也会遇到一两位文抄公,直说吧,会伤其自尊心,不说吧,则等于默许.怎么办�不妨来一句"似曾相识燕归来",给学生以巧妙的提醒.当然,写这类批语一定要因人而异,同时还要把握好分寸,在含蓄委婉的批评之后,要多给予关心和鼓励,在轻松调侃之后,也要多给一份慰藉,而且这类批语在一次作文中也不可使用太多,否则就失去了新鲜感和刺激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