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工作相关 > 工作文档 > 工作计划 > 个人工作计划 > 五年级数学工作计划汇总33篇正文

《五年级数学工作计划汇总33篇》

时间:

五年级数学工作计划(精选33篇)

五年级数学工作计划 篇1

数学期末复习应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出发,抓住学生的薄弱环节,精选题例,突出基础,通过复习,使以前学过的零散知识纵成行,横成片,形成网络。让学生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命题依据新课程标准,试题难易适度。

一、复习目标

1、通过复习将小数四则运算加以系统整理,加深理解小数的意义、性质,小数乘法和除法的意义,熟练地进行小数乘法和除法的笔算和简单的口算,进一步提高整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能力。

2、会用字母表示数,表示常见的数量关系,初步理解方程的含义,会解简易方程。

3、在掌握用算术方法解应用题的基础上,会列方程解两、三步计算的应用题,能够根据应用题的具体情况灵活地选用算术解决和方程式的解法。

4、在复习过程中,能根据解决问题的需求,收集有用的信息,进行归纳、类比与猜测、发展初步的合情推理能力。能表达解决问题的过程并尝试解释所得的结果。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认识许多实际问题可以借助数学方法来解决,并可借助数学语言来表述和交流。

二、复习题型

(一)基础知识

1、填空。

2、判断。

3、选择。

(二)计算。

1、口算。

2、竖式计算及验算;

3、简便计算;

4、小数四则混合运算;

5、解简易方程;

6、文字题。

(三)操作部分。

1、公顷与平方千米。

2、测量的有关知识。

3、实际应用。

(四)应用题

1、解题思路。

2、列方程解应用题或算术方法解应用题。

3、适当加深题。

三、复习策略建议

1、强化目标意识。复习时要树立目标意识,在认真学习新课程标准,钻研教材的`基础上,能结合本班学生实际,在教材的知识结构和学生认知结构的结合点上下力气,花功夫。复习时既有共同基本要求,又有“一把钥匙开一把锁”的个别辅导,从而真正使所有学生通过系统的复习,使知识得到巩固,数学素质得到提高。

2、在复习计算部分时,既要重视基础知识的基本技能,又不能停留在让学生死记硬背、照搬硬套。而应该看作是训练思维,发展智能,激发兴趣,培养正确学习习惯的过程。

(1)重视口算。

(2)弄清算理与法则。

(3)掌握运算定律与性质:复习时应引导学生进行归类,弄清使用的前提条件,同时要求学生能自觉地根据题目结构的特征进行简算。

(4)在复习过程中,要注意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把握尺度。先澄清学生对运算法则、性质、定律等基础知识方面的模糊认识,再组织练习,老师应不断了解反馈信息,及时点拨评讲。一方面使学生经常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激发复习计算知识的兴趣,另一方面能针对学生的缺陷帮助剖析错因,教给纠正方法,减少出现类似失误。

3、复习土地面积计算时:

(1)沟通联系形成网络,应帮助学生把零散的几何知识纵横沟通起来。形成一个合理的几何系统,以便学生从整体结构来认识单个知识。

(2)深化理解,提高能力,领悟数学思想,会联系生活经验对结果进行估算检验。

(3)操作实践、动手操作技能是学生的薄弱环节,复习时应指导学生正确使用有关工具,掌握正确的操作方法。新晨

4、复习简易方程时:

(1)用字母表示数,复习时先明确“字母”和“数”的含义。

(2)解简易方程:辨析等式与方程,方程的解与解方程等有关概念,掌握四则运算之间的关系。

(3)列方程解应用题:复习时,要让学生抓住特点,理清一般解题步骤注意与算术解法的区别。解题时要注意方法的灵活性。

5、复习应用题时:

(1)重视基本数量关系的训练,复习时通过给条件、提问题、补条件、列版式式,说意义、编题目等方法,组在一具训练系列,为分析复合应用题的数量关系打好基础。

(2)审题习惯和能力的培养,复习时,教师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特别是后进生读题习惯,对题中重点关键词语要理透彻。要针对性指导学生通过画线图,表示题中的数量关系。要训练学生用分析法法思路解答,又要允许一些学困难的学生用综合法分析,引导学生边读题,边检索条件,列出算式。

(3)注意沟通知识内在联系,拓宽解题思路,复习时要立足整体,注意沟通知识间的相互联系,拓宽解题思路,灵活解题方法,提高复习效果。

四、复习题

五年级数学工作计划 篇2

一、学情分析

本学期我担任五年级(3)、(4)班数学教学工作,学生的学习态度、班级的学习风气较好。大部分学生的学习态度端正,作业书写工整、美观。但也有部分学生由于父母长辈疏于监督管理,平时对自己要求不严,学习习惯较差,作业马虎,字迹潦草,由于学习态度不端正,导致学习成绩不理想。大多数同学需要家长配合,同时用“一帮一”促使其尽快把学习赶上来。本学期应加以改进,力争使两个班的合格率得到100%。另外,班中的互助互学风气尚未形成,学优生和学困生的结对工作、强化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

二、教材分析:

(一)数与代数

第一单元“分数加减法” 理解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算理,并能正确计算;能理解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并能正确计算;能把分数化成有限小数,也能把有限小数化成分数;能结合实际情境,解决简单分数加减法的实际问题。

第三单元“分数乘法” 结合具体情境,在操作活动中,探索并理解分数乘、除法的意义;探索并掌握分数乘、除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能解决简单的分数乘、除法的实际问题,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第五单元“分数除法” 了解倒数的意义,会求一个数的倒数。能够正确进行分数混合运算;理解整数的运算律在分数运算中同样适用;结合实际情境,能用多种方法解决简单分数混合运算的实际问题,体会分数混合运算在现实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第七单元“用方程解决问题” 在列方程的过程中,会分析简单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提高用方程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由于有两个未知数,需要选择设一个未知数为x,再根据两个未知数之间的关系,用字母表示另一个未知数。同时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提高收集信息、处理信息和建立模型的能力。

(二)空间与图形

第二、四单元“长方体(一)(二)” 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及其基本特征,知道长方体、正方体的展开图;了解体积(包括容积)的含义;认识体积(包括容积)单位,探索并掌握长方体、正方体表面积、体积的计算方法,并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探索某些不规则物体体积的测量方法;引领学生在观察、操作等活动中,发展动手操作能力和空间观念。

第六单元“确定位置” 能在具体的情境中,用方向和距离来表示物体位置;在具体的情境中,自建参数系确定位置。

(三)统计与概率

第八单元“数据的表示和分析” 学生在这一单元认识学习复式条形统计图和复式折线统计图,感受复式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的特点;能根据需要选择复式条形统计图、复式折线统计图有效地表示数据;能读懂简单的复式统计图,根据统计结果做出简单的判断和预测,与同伴进行交流。通过实例,理解中位数、众数的意义,会求一组数据的中位数、众数,并解释结果的实际意义。

(四)数学好玩

本单元设置了“象征性”长跑、有趣的折叠、包装的学问三个内容,主要目的鼓励学生从数据中获取尽可能多的有效信息,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体会数学思想,锻炼思维能力,积累思考经验,开阔眼界

三、提高教学质量的措施

在本学期中,为了提高教学质量,计划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实施:

1.研修计划加强自身学习,努力提升自己的专业文化知识水平,不断学习当今社会最新的教育理论和教学方法,转变教育观念,树立为学生的发展服务的思想,积极参与教科研活动,在实践中探索,在实践中积累经验。

2.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措施,关注学生非智力因素,通过表扬、激励的机制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努力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拟开展多种评比竞赛,让学生们在竞赛评比和表扬中获得进步。

3.踏踏实实做好教学常规工作,以自己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满腔热情的工作作风,虚心向同事学习,同时争取家长的配合,共同做好对学生的培养。

4.根据我校的实际情况,多媒体教学的优势十分明显。因此,对重点教学内容进行科学合理的课件设计,从而吸引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实践,提高教学的效率。

5.把师徒结对活动落实到位,多向师傅学习:听取师傅的教学建议,共同讨论学习教学中对各个问题的处理方法。在深入观摩师傅课堂和反思自身教学教学中不断提升自己。

四、课时安排

1、分数加减法……………………………………………6课时

2、长方体(一)…………………………………………7课时

3、分数乘法………………………………………………8课时

4、长方体(二)…………………………………………8课时

整理与复习…………………………………………………3课时

5、分数除法………………………………………………6课时

6、确定位置………………………………………………3课时

7、用方程解决问题………………………………………5课时

数学好玩……………………………………………………3课时

8、数据的表示和分析……………………………………6课时

总复习………………………………………………………5课时

五年级数学工作计划 篇3

一、目的

为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出色完成学校制定的培养目标,特选拔学科基础扎实、成绩优异、思维敏捷、学习能力超群的学生进行重点培养,为他们脱颖而出创造条件,从而造就一批实践能力强的人才,为学校增光。

二、辅导对象:

刘振国 鞠晓辉 孔祥洁 吕杰 郭玉鹏

鞠 敏 明腾飞 明成龙 王杰 张艳芳

三、情况分析

在智力、学习成绩、日常表现等方面相对优秀的那部分学生常常被认为是好学生,也被称为优生。由于这些学生认知结构、判断能力和行为决策水平都有待提高,他们思维活跃不稳定,容易受各种因素的干扰,紧张的学习、激烈的竞争、单调的生活、成长的烦恼,还有来自家长教师及学生自身的过高期望等,常常会诱发这些学生的消极情绪体验,产生不良的心理现象。优生在年级中人数不多,但影响却颇大,抓好对他们的教育,对形成良好的班风校风有很大作用,这些学生能否严格要求自己,大胆工作无疑会对班级工作局面的好坏产生很大影响。优生比“差生”学习成绩好,常常受到老师、家长、同学的赞扬,他们的优越感与日俱增,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我们往往只重视对优生的学习成绩的提高,但却忽视对优生的心理障碍的疏导

四、具体措施

1、改进学习方法,培养自学能力。

2、着力培养。对优生要多给予思想上的帮助,使之树立热爱集体、热心为大家服务的思想,鼓励他们大胆工作,并提供发挥他们想象力、创造性的机会,肯定他们的成绩,让他们把科学的学习方法传给大家,达到全体同学共同进步的目的。

3、平等相待。对优生不能因为他们成绩好而一味地“捧”,不能对他们的缺点冷嘲热讽,这些都会导致心理障碍。对他们要热情地支持、深情地指导,让他们成为积极向上、勤奋刻苦、乐于助人的三好学生。

4、严格要求。对优生把真挚的爱与严格的要求统一起来。当优生出现问题时,既要保护他们的自尊心,又要及时、严肃地指出影响他们进步的原因,以及这些错误的严重后果、改正的方法等。在平时的学习中工作中,要为他们创造发挥能力的机会,也让他们严格约束自己,虚心向大家学习,不搞特殊化。

5、教师每天给优生布置几道思考题加强训练,要完成一本课外书习题

6、要让学生学会质疑、提问。鼓励学生求异、求变、求新,善于学习、勤于总结、勇于创新。

7、进行意志品质教育,在学习上遇到困难时要克服各种消极情绪,具有迎难而上、永攀高峰的意志品质。

8、为了使优等生更加先进,对其进行"创新"教育,使其具有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并逐步形成创新素质。

五年级数学工作计划 篇4

一、学生知识现状分析:

五年级三班共有学生42人,其中男生12人,女生30人。大部分的学生学习态度端正,有着良好的学习习惯,空间观念较强。上课时都能积极思考,能够主动、创造性的进行学习。但个别学生能力较差,计算和应用题都存在困难。还有的学生学习态度不端正,不能按时完成作业。据了解本班学生的成绩存在明显的两极分化,后进生的面还是比较大,针对这些情况,本学年在重点抓好基础知识教学的同时,要加强后进生的辅导和优等生的指导工作,全面提高本班的整体成绩。

二、本学期教学的主要任务和要求:

本册教材的内容有:小数乘法、小数除法、小数四则混合运算和应用题、多边形面积的计算和简易方程。

教学要求:

1、掌握小数乘除法的计算方法,能比较熟练地计算。会用四舍五入法截取积、商的近似值。

2、掌握小数四则混合运算顺序,并能够正确地进行计算。

3、 会用分步列式或列综合式解答整数、小数的三步计算一般应用题。

4、掌握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面积的计算方法,能解决有关实际问题。

5、能够用字母表示数,表示常见的数量关系、运算定律和公式,初步理解方程的意义,会解简易方程,会列方程解应用题。

6、 会使用计算器。

三、各单元的目的要求:

(1)第一单元:小数的乘法和除法。要求学生理解小数乘、除法的意义,掌握小数乘、除法的计算方法(只要掌握积的定位方法,小数乘法就迎刃而解。);会用四舍五入法截取积、商及循环小数的近似值;会用计算器计算小数乘、除法并会进行验算。

(2)第二单元:整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和应用题。要求学生掌握运算顺序,熟练、正确计算,能列综合算式解答文字题,会列综合算式解答三步计算的应用题,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第三单元:多边形面积的计算。要求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掌握每种图形面积的计算方法,能解决有关实际问题,培养动手操作、观察、概括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第四单元:简易方程。要求学生掌握一些简单的代数知识,学会用字母表示数,表示常见的数量关系、运算定律、平面图形的面积和周长计算公式等,理解方程的意义,并掌握解方程的方法,正确求方程的解,会验算,学会解需两、三步计算的方程,并能列方程解应用题,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5)第五单元:总复习。要求学生全面、系统、牢固地掌握本学期所学知识,进一步理解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提高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教材重点和难点:

1、重点是小数乘除法计算和简易方程;

2、难点是小数除法和列方程解应用题。

五、本学期提高教学质量的措施:

1、加强学习目的性教育,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端正个别学生的学习态度。

2、增强学生的动手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3、加强个别辅导,提高后进生的学习成绩。给他们更多的关心与爱心,作业适当降低要求。

4、多创设学习情景,大胆放手让学生自学,解疑问难,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

5、注意加强数学与实际生活联系,让学生在活动中解决数学问题,感受、体验、理解数学知识。

五年级数学工作计划 篇5

一、班级学生情况分析

我所任教的五年级(1)班大部分有着良好的学习习惯,上课时基本上能积极思考,举手发言,合作意识较强,少数学生能主动、创造性的进行学习。但总体上从期末测试情况看,学生的成绩存在明显的两极分化,学困生的面还是比较大,针对这些情况,本学期在重点抓好基础知识教学的同时,加强学困生的辅导和优等生的指导工作,让不同的学生在数学方面有不同的收获。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内容包括:小数乘法、小数除法、简易方程、观察物体、多边形的面积、统计与可能性、数学广角和数学综合运用等。

(一) 数与代数方面

本册教材安排了小数乘法,小数除法和简易方程。小数乘法和除法是在学生掌握了整数的四则运算、小数的意义和性质以及小数加减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继续培养学生小数的四则运算能力。简易方程中有用字母表示数、等式的性质、解简单的方程、用方程表示等量关系进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等内容,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在空间与图形方面,安排了观察物体和多边形的面积两个单元。在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探索并体会各种图形的特征、图形之间的关系,及图形之间的转化,掌握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的面积公式及公式之间的关系,渗透平移、旋转、转化的数学思想方法,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进一步发展。

(三)在统计与概率方面,本册教材让学生学习有关可能性和中位数的知识。通过操作与实验,让学生体验事件发生的等可能性以及游戏规则的公平性,学会求一些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在平均数的基础上教学中位数。

(四)在用数学解决问题方面, 教材一方面结合小数乘法和除法两个单元,教学用所学的乘除法计算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另一方面,安排了"数学广角"的教学内容,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培养他们探索数学问题的兴趣和发现、欣赏数学美的意识。

(五)本册教材还安排了两个数学综合应用的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探索活动,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体会探索的乐趣和数学的实际应用,感受用数学的愉悦,培养数学意识和实践能力。

三、教学重点

小数乘法、除法,简易方程,多边形的面积,统计与可能性等是本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

四、教学难点

理解小数乘、除法的算理,理解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理解用字母表示数的公式,理解方程的意义及等式的基本性质,根据题意分析数量间的相等关系,理解多边行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五、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理解小数的意义和性质的基础上。比较熟练地进行小数乘法和小数除法的笔算和简算。

2、使学生学会用字母表示数,表示常见的数量关系,初步理解方程的含义,会解简易方程。3、探索并掌握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会计算它们的面积。

4、能辨认从不同方位看到的物体的形状和相对公式。

5、理解中位数的意义,会求数据的中位数。

6、体验事件发生的等可能性以及游戏规则的公平,会求一些事件发生的可能性;能对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作出预测,进一步体会概率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争做环保小卫士,向周边的居民宣传有关禁毒知识,做禁毒宣传的小能手。

7、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8、初步了解数字编码的思想方法,培养发现生活中数学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9、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10、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六、教学措施

1、加强学习目的性教育,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2、增强学生的动手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3、加强个别辅导,提高学困生的学习成绩。

4、多创设学习情景,大胆放手让学生自学,解疑问难,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

5、注意加强数学与实际生活联系,让学生在活动中解决数学问题,感受、体验理解数学。

6、合作探究,拓展引申。

6、给特殊群体更多的关心与爱心,因材施教,分层次作业,适当降低要求。

七、课时安排

1、 小数乘法 ---------------(8课时)

2、 小数除法----------------(11课时)

3、 观察物体----------------(3课时)

4、 简易方程 (16课时)

(1)用字母表示数 (3课时)

(2)解简易方程 (12课时)

整理和复习 (1课时)

量一量找规律 (2课时)

5、多边形的面积--------------(9课时)

量一量 ------------------(1课时)

6、 统计与可能性--------------(4课时)

铺一铺------------------ (1课时)

7、数学广角----------------(3课时)

8、 总复习-----------------(4课时)

五年级数学工作计划 篇6

一、学情分析

我现任五年级二班、三班两个班的数学。两个班共有学生142人。其中男生占大多数。两个班的学习存在着较大的差距。其中二班有男生35人,女生35人,整体学习习惯比较好,个别同学基础差,对数学学习没有兴趣,大多数同学能够完成自己的学习任务,并且效果较好。三班男生有40人,女生有32人,有五分之一的同学没有形成一定的学习习惯,所以学习自觉性不够,此时上课注意力不集中;还有个别学生基础知识掌握不够扎实,学习数学有些困难。所以新的学期里,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采取不同的学习方法,使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能够喜欢数学,我还要加强培养他们的各种学习数学的能力,利用小组讨论的学习方式,使学生在讨论中人人参与,各抒己见,互相启发, 自己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体验学习数学的快乐。

二、全册教学内容及重点、难点、关键

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负数、圆柱与圆锥、比例、统计、数学广角、整理和复习等。

(1)重点:

①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正反比例的意义。

②圆柱、圆锥的特征,圆柱的表面积及圆柱、圆锥的体积。

③整理和复习小学数学知识。

(2)难点:

①比例的有关概念及应用。

②圆柱表面积、体积和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的推导和实际应用。

③小学数学有关知识体系的建构。

(3)关键:

①运用知识迁移,采用对比的教学方法,促使学生理解掌握比例、比例尺、正反比例的意义;解比例应用题,通过分析已学过的常见的数量关系,正确找出两种相关联的量,判断成哪种比例关系,再列出方程解答。

②充分利用电教媒体,通过演示,学生实验,操作,揭示规律,此时从而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协作探究出多种方法来推导计算公式,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③做好小学数学相关知识的归纳、整理工作,确实做到精讲多练,使学生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自主建构。

三、教学目标

这一册教材的教学目标就是让学生:

1、了解负数的意义,会用负数表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问题。

2、理解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会解比例,理解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义,能够判断两种量就是否成正比例或反比例,会用比例知识解决比较简单的实际问题;能根据给出的有正比例关系的数据在有坐标系的方格纸上画图,并能根据其中一个量的值估计另一个量的值。

3、会看比例尺,能利用方格纸等形式按一定的比例将简单图形放大或缩小。

4、认识圆柱、圆锥的特征,会计算圆柱的表面积和圆柱、圆锥的体积。

5、能从统计图表准确提取统计信息,正确解释统计结果,并能作出正确的判断或简单的预测;初步体会数据可能产生误导。

6、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此时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7、经历对“抽屉原理”的探究过程,初步了解“抽屉原理”,会用“抽屉原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发展分析、推理的能力。

8、通过系统的整理和复习,加深对小学阶段所学的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形成比较合理的、灵活的计算能力,发展思维能力和空间观念,提高综合运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材分析

在数与代数方面,这一册教材安排了负数和比例两个单元。结合生活实例使学生初步认识负数,了解负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比例的教学,使学生理解比例、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概念,会解比例和用比例知识解决问题。

在空间与图形方面,这一册教材安排了圆柱与圆锥的教学,在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使学生通过对圆柱、圆锥特征和有关知识的探索与学习,掌握有关圆柱表面积,圆柱、圆锥体积计算的基本方法,促进空间观念的进一步发展。

在统计方面,本册教材安排了有关数据可能产生误导的内容。通过简单事例,使学生认识到利用统计图表虽便于作出判断或预测,但如不认真分析也有可能获得不准确的信息导致错误判断或预测,明确对统计数据进行认真、客观、全面的分析的重要性。

在用数学解决问题方面,教材一方面结合圆柱与圆锥、比例、统计等知识的学习,教学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另一方面安排了“数学广角”的教学内容,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经历探究“抽屉原理”的过程,体会如何对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模型化”,从而学习用“抽屉原理”加以解决,感受数学的魅力,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册教材根据学生所学习的数学知识和生活经验,安排了多个数学综合应用的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探究活动或有现实背景的活动,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体会探索的'乐趣和数学的实际应用,感受用数学的愉悦,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

整理和复习单元就是在完成小学数学的全部教学内容之后,引导学生对所学内容进行一次系统的、全面的回顾与整理,这就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通过整理和复习,使原来分散学习的知识得以梳理,由数学的知识点串成知识线,由知识线构成知识网,从而帮助学生完善头脑中的数学认知结构,为初中的数学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同时进一步提高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教学方法:

1、创设愉悦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倡学法的多样性,关注学生的个人体验。

2、教师应转变观念,采用“激励性、自主性、创造性”教学策略,以问题为线索,恰当运用教材、媒体、现实材料突破重点、难点,变多讲多练,为精讲精练,真正实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从而调动学生积极主动学习,提高教与学的效益。

3、不增减课程和课时,不留机械、重复、惩罚性作业和作业总量不超过规定时间,课堂训练形式的多样化,重视一题多解,从不同角度解决问题。

4、加强基础知识的教学,使学生切实掌握好这些基础知识。本学期要以新的教学理念,为学生的持续发展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和空间。要充分发挥教材的优势,在教学过程中,密切数学与生活的联系,确立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创设愉悦、开放式的教学情境,使学生在愉悦、开放式的教学情境中满足个性化学习需求,从而达到掌握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目的。

5、在教学中注意采用开放式教学,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境选择适当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如通过一题多解、一题多变、一题多问、一题多编等途径,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沟通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培养学生的应变能力。

6、练习的安排,要由浅入深,体现层次性。对不同的学生,要有不同的要求和练习,对优生、学困生都要体现有所指导。增强数学实践活动,让学生认识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的关系,使学生感到生活中时时处处有数学,用数学的实际意义来诱发和培养学生热爱数学的情感。

7、加强对家庭教育的指导。引导家长遵循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科学育人。引导学生正确对待成功与失败,勇敢战胜学习和生活中的困难,做学习和生活的强者。

六、学习方式:

①预习教材,提出知识重点,自己就是通过什么途径理解的,还有哪些疑问。

②通过查阅资料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③ 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指导者,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主张探究式、体验式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发散思维能力。

④利用小组讨论的学习方式,使学生在讨论中人人参与,各抒己见,互相启发,自己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体验学习数学的快乐。

五年级数学工作计划 篇7

基本情况:

四年级数学教研组由3位数学教师组成,担任四年级6个班的教学工作,每位教师都有着十几年丰富的教育教学经验,班级教学开展得有声有色。数学教研组工作在各位教师的共同努力下,形成了良好的交流氛围,组内教研气氛浓厚.

指导思想:

继续以党的教育方针为指导,以教育政策、法律法规为依据,依法执教,进一步转变教学教育观念,改进教育教学方法。紧紧围绕学校本期开学工作会上提出的细节成就专业,细节成就品质的教学思想展开本期的教研工作,积极完善教育教学工作,在规范教学的基础上,进一步关注教学中的各个细微的环节,从严执教,通过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来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使年级组数学教学、教研质量更进一步提高。

目标任务:

1、针对学生年龄渐大、已具备一定的学习能力的情况,引导孩子逐步具备一定的自学能力。

2、继续完善小组学习制度,提高小组学习的效率,在组内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进而形成良好的班级学风。

3、加强对小组学习的指导,进一步完善小组学习的体制。

4、在数学学科教研教改中充分运用现代教学设备,采用先进教学技术,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5、加强理论知识的学习和更新,以新的教育思想来引导教学工作的展开,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6、以数学组为单位,开展组内学习活动,在全组形成教研之风、互学之风、创新教育之风,共同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主要措施:

1、搞好开学的准备工作,包括教具、素材、备课等的准备。

2、教研组长根据学校的主题展开数学教学的指导和管理,从教学的第一个环节备课入手,大力加强对教学中各个环节的锤炼,以完善促进各位教师的风格的建立。

3、认真开展组内数学教师的公开课活动,在前期的准备中发挥组内教师的个人素养,通过听课、评课,让活动的意义落在实处。

4、协助教导处不定时深入课堂检查常规执行情况,包括备课质量、作业批发和辅导学生的情况检查,尤其收集好教师在课堂中生成的精彩评价,为本期的教研重点积累丰富的第一手资料。

5、本期教研组长听课不少于15节,教师互相听课不少于10节。

6、配合教导处组织好数学教学观摩、赛课活动。

7、四人为单位开展小组学习评比活动,培养孩子的集体荣誉感,学会合作、学会共同进步。

8、各位数学教师要认真拟定教学计划和辅导学生计划。在教学中,要特别重视对学生的学习方法指导和良好习惯培养,鼓励学生大胆创新,关注学习困难学生,提供成功机会,树立他们学习的信心。

9、与上、下两个年级组建立互助,借鉴上个年级已有的经验,少走弯路,也把自己的经验留给下一个年级组,共同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特色科研活动:

1、展开作业的布置与批改的研究实践工作,并结合大组活动在第二学月做全校展示。

2、重视高年级学生的数学思维训练,结合教材内容展开趣味数学活动。

组内考评细则

1、 完成正常教学任务:备课、上课、批改作业、辅导学生(60分)

2、 上交各种材料(10分)

3、 重视德育教育,受学生欢迎,不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30分)

组内教研课:

黄天舟找因数

唐艺华2、5的倍数特征

夏巧 3的倍数特征

五年级数学工作计划 篇8

五年级上册数学进入复习阶段,本册书知识点多,需要学生掌握、理解、识记的也不把这些系统化地进行复习,为使有所成效,特制定复习计划如下:

一、本班学生情况分析:

五年级一班共有38名学生,学生上课能主动回答问题,课后能积极完成作业,开始动脑想问题了,但是后进生还较多,大约有十五、六个左右,这是不争的事实,但是这也改变不了我的上进心,只要有一线希望,就要为了学生……

二、复习内容:

一、加强对基础知识的巩固和练习。小数乘、除法计算方法,解简易方程,求多边形的面积,这三个知识点的训练做到人人过关。循环小数及写法,多边形面积公式,方程及解,中位数求法,邮政编码、身份证号等号码的含义,这些基本概念要加强识记,灵活做题。

二、注重在做题过程中提高学生的能力。解决问题时的“进一法”“去尾法”,列方程解决问题的方法,组合图形面积的求法,等可能性事件及数的组合问题,这四方面的题型,应有所侧重,变换不同的题型,使班内中等以上的同学都能做到融会贯通,举一反三。

三、细小知识点的题也不能放过。在做题的过程中,遇到体现书中小知识点的题,给学生深入浅出的讲解,并出类似的题进行练习,使学生确实掌握。

四、书上的练习题需重做加深理解。用配套试卷进行考试练习,为此在复习时,仍要坚持做作业,记知识点,做典型题,写考后反思。

三、专题训练

1.基础知识训练:

侧重“面积的计算”、“面积单位的转换”、“用字母表示公式、运算定律、常见数量关系、数量。”(继续每天一练。)

2.应用题训练:

内容:三步应用题、少量两步应用题、图形面积综合题、用方程解应用题。

3.简算训练:

内容:小数乘除法一些常见的简算方法。

四、复习课时安排

小数乘除法:7课时

简易方程:6课时

多边形面积:4课时

观察物体:1课时

统计与可能性:2课时

数学广角:1课时

总复习:4课时

五年级数学工作计划 篇9

一转眼间,又到了期末复习这个至关重要的时刻,为了更好地搞好期末复习,让学生对所学知识融汇贯通,并能灵活运用,在期末取得一个漂亮的成绩,特制定如下复习计划:

一、抓好期末动员工作。

首先,和学生一起根据具体时间和本册书内容,合理安排考前时间,然后,和学生一起制定复习安排,一起制定期末目标与小组奋斗目标。让学生从思想上和自己一起动起来。另外,尤其要对那些平时学习没有抓紧,知识掌握比较薄弱的同学,要让他们知晓:亡羊补牢,为时不晚。鼓励每一个孩子要努力从复习中学到新知,丢弃破罐子破摔的思想。

二、设计灵活高效的复习方法,认真上好每一节复习课。

俗话说: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要想上好复习课,备好课是前提条件,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所复习的内容,设计切实可行的环节设计,所选题材要新,课堂结构要新,避免学生产生枯燥感。复习方法多种多样,我们应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取科学、高效的复习方法。

三、精选习题,灵活多变,拓展提高。

在新课教学时讲究练习方式方法的新颖多变,复习课同样如此,练习设计也应体现综合性、灵活性和发展性,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不同方面的提高,在设计练习题时,根据复习课内容的侧重点有选择的设计练习,既要考虑到知识的广度和深度,还要选用富有代表性、典型性和针对性的习题,精讲精练,杜绝偏题怪招。让训练点源于教材而又别于课本。

四、建立题库。

鼓励孩子们,每人建立一本题库,将平时练习中反复出错及比较重点习题,整理摘抄或者剪下来粘上去,过一两天就拿出来翻看翻看。

五、做好过关。

将每一块的知识点复习整理后,都要给孩子们挨个过关。必要时,要取得家长支持和帮助!

六、稳定学生情绪。

稳定情绪很重要,尤其在期末复习这段时间,一定要让孩子把心静下来,以平常心对待,戒骄戒躁,让浮躁心理杜绝在萌芽。建立一个轻松、民主、学习气氛浓厚的学习氛围。

七、期末安排

1、第一、六、七单元用三天时间复习,第三天检测

2、第二、四、五单元用四天时间知识点梳理、过关、第四天检测。

3、第三单元用4天时间知识点梳理、过关、第四天检测。

然后综合复习,三天,单元模拟,评讲,考前注意事项交代。

以上是我的具体复习计划,在具体的复习过程中,我会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坚决避免让孩子们吃炒冷饭,争取在期末打一个漂亮的胜仗!

五年级数学工作计划 篇10

一、复习指导思想:

根据本学期工作计划结合班级学生及数学学习的具体情况,以素质教育为核心,以提高数学能力为重点,力求挖掘学生的积极性和学习潜在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成绩。

二、复习目标

1、进一步理解并掌握小数乘、除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口算、笔算相应的小数乘、除法式题;会按运算顺序正确计算小数四则混合运算;能运用运算规律和其他一些运算规律进行小数的简便运算;能应用学过的小数四则计算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能根据具体的情境合理求出积、商的近似值。

2、进一步理解和掌握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体会代数的思想;加深对方程、解方程、方程的解等概念的理解;进一步明确列方程解决问题的基本步骤,会采取灵活多样的解题策略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

3、进一步理解并掌握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的面积公式,能应用公式正确计算一些平面图形的面积,并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进一步体验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以及游戏规则的公平性,会求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三、安排本学期复习重点:

1、小数乘、除法及其应用;

2、简易方程及其应用;

3、多边形的面积及其应用;

4、可能性及其应用。

复习难点: 针对学生存在的不同问题,弥补知识缺漏,促进知识系统化,提高学生应用所学知识和方法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提高复习质量的具体措施

1、加强学习目的性教育,做好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想学习、爱学习、会学习,找到学习的方法。

2、教师安排复习课前,要全面了解和分析本班学生掌握各部分内容的情况。然后,针对本班实际情况,结合每个学生的不同问题有的放矢地、有点有面地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复习计划。

3、复习要突出重点,提高复习效率。即要帮助学困生弥补知识缺漏,又要注意满足优等生的需要。

4、复习时,要注意加强各部分之间的联系。既要注意各部分概念、计算法则等规律性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又要注意各种能力的提高。

5、复习时要巧导精练,全面提高。应根据实际有针对性地选择或设计一些练习让学生精练,做到有层次、有坡度,具有一定的弹性,以适应不同层次学生发展的需要。让学生从不同角度分析,思考问题,拓宽解题思路,培养思维的灵活性、独创性。

6、做好学困生的转化工作,知识帮助与思想帮助双管齐下;并根据他们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开展转化工作,开好“小灶”,让他们有进步。

7、时刻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多联系家长,与家长密切配合,共同督促学生学习。

五年级数学工作计划 篇11

临近期末,各学科已开始进入紧张的复习。五年级1、2班的.数学复习,准备按以下计划进行。

一、复习内容:

本册五个单元新知识,即:数与代数-分数、分数的加减法、方程;几何与图形-长方体和正方体;统计与概率-折现统计图。

二、复习方法:

根据这两个班的实际情况,采取三轮复习:第一轮,单元知识梳理及过关;第二轮,归类复习;

第三轮,综合复习检测。

三、资料筛选:

教科书、练习册、《英才点津》部分题、江阳区单元题、数学报综合模拟题等。

四、复习具体安排:

第一轮:单元知识梳理及过关 15周二~17周五

第二轮:归类复习 18周一~18周五

第三轮:综合复习检测 19周一~19周五

五年级数学工作计划 篇12

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和讨论分析,探索并掌握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能应用公式正确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正确率达到80%

2、使学生经历观察、操作、测量、填表、讨论、分析、归纳等数学活动过程,初步体会图形转化的意义和价值,培养空间观念,发展初步的逻辑思维。

3、使学生在探索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的活动中,进一步增强与同伴合作交流的意识,初步感受“变”和“不变”的辩证思想。

教学重点:

理解并掌握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

教学难点:

理解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例题引路(6分钟左右)

1、长方形面积怎么算?

板书:长方形面积=长×宽。

2、出示PPT,引导观察。

观察例1,说说自己的想法。

转化前后,什么没有变?

3、交流例2,你是怎么转化?

预设:①沿着高剪出一个三角形,平移后,转化成长方形。

②沿着高剪出一个梯形,平移后转化成长方形。

组织交流,转化的方法。强调:沿着高剪。

二、自学例3(16分钟左右)

1、明确例3中的数学信息及所需要解决的问题。

出示:例3的PPT

导入:例3中要我们做什么?围绕导学单进行自主学习。

2、自学。

导学单:(时间:5分钟)

①拿出预先准备好的平行四边形。量出或数出它的底、高分别是多少,填在表格中。

出示表格以及平行四边形。

组织学生交流,板书。

(板书在右边。)

②把刚才三个平行四边形转化成长方形后填写下表。

组织学生进行转化操作,操作后交流填表。

(板书在左边。)

③小组讨论:

1、转化成的长方形与平行四边形面积相等吗?

2、长方形的长和宽与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有什么关系?

3、根据长方形的面积公式,怎样求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完成填空。

板书: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

↓ ↑ ↑

长方形的面积=长×宽

④小组交流

交流内容:

1、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推导过程。

2、公式的字母表示方式。

组织交流、观察、讨论,强化认识。

板书字母公式S=ah

⑤完成试一试。

独立完成,板演。

集体交流。

三、练习(10分钟左右)

(1)适应练习

第8页练一练

(2)巩固练习

完成“练习二”第1——5题。

①独立完成。

②集体交流。

找到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

第1题:抓住等底等高来画。

第5题:周长没有变,面积变小了。因为高变短了。

(3)创编练习

一个平行四边形(如图),周长是78cm,以CD为底时它的高是18cm,有BC是24cm,求它的面积?

思考:平行四边形的两组对边是相等的,求到CD的长,那么面积也求到了。

四、课堂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学到了什么知识呢?

教学反思

第二单元多边形的面积

第2课时三角形的面积

教学内容:

课本第9--10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操作、观察、填表、讨论、归纳等数学活动,探索并掌握三角形的面积公式,能正确地计算三角形的面积,并应用公式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正确率达到80%以上。

2、使学生进一步体会转化方法的价值,培养学生应用已有知识解决新问题的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初步的推理能力。

教学重点:

理解并掌握三角形的面积公式。

教学难点:

理解三角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例题引路(5分钟左右)

交流例4:

1、一虚一实的两个三角形一样吗?底是多少?高是多少?

2、涂色三角形的面积是多少?说说自己的想法,说说怎么列式的?

小结: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可以平成一个平行四边形,三角形的面积是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

为什么可以用“平行四边形的面积÷2”求三角形的面积呢?

根据学生的回答将平行四边形沿对角线剪开,旋转、平移、重叠。

板书:三角形面积的计算。

二、自学例5(15分钟左右)

1、明确例5中的数学信息及所需要解决的问题

出示:例5的PPT

导入:例5中要我们做什么?围绕导学单进行自主学习。

2、自学

导学单(时间:6分钟)

①拿出预先准备好的三角形。根据图中所标注的底和高,填在表格中。

出示表格以及三角形。

组织学生交流,板书。

(板书在右边。)

②把准备好的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后,填写下表。

组织学生进行转化操作,操作后交流填表。

(板书在左边。)

③小组讨论:

1、拼成平行四边形的两个三角形有什么关系?

2、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与三角形的底和高有什么关系?每个三角形的面积与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呢?

3、根据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怎样求三角形的面积?

完成填空。

板书:

↓ ↑ ↑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

④同桌相互说说三角形的面积推导过程。

自学公式的字母表示方式。

组织交流、观察、讨论,强化认识。

板书字母公式S=a×h÷2

⑤完成试一试。

独立完成,板演。

集体交流。

三、练习(8分钟左右)

(1)适应练习

第10页练一练。

分别找到三角形的底和高,不要忘记除以2。

(2)巩固练习

完成“练习二”第6—9题。

①独立完成。

②集体交流。

第7题: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4×3,所以这三角形的面积是3×4÷2

(3)创编练习

一个三角形的底长6m,如果底延长2米,那么面积增加1平方米,求原来三

角形的面积?

(4)介绍“你知道吗?”(4分钟左右)

学生独立阅读,组织学生交流“半广以乘正从”的理解

动态演示三角形转化成长方形的过程,研究转化后的长方形和原来三角形的关系。

四、课堂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学到了什么知识呢?

教学反思:

第二单元多边形的面积

第3课时三角形的面积练习课

教学内容:

课本第11-13页、

教学目标:

1、进一步理解和掌握三角形的面积计算方法,并能正确、灵活地运用公式解决有关三角形的面积计算的实际问题,正确率达到80℅以上。

2、通过独立完成、小组合作等多种形式进行练习,注重数据与图形、图形与图形之间的联系,注重解题后的反思和总结。

3、培养学生的对应思想、有序思考、逻辑判断等思维品质。

教学重点:

进一步理解和运用三角形面积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三角形底与高的对应关系,图形之间的内在联系,基本数量关系的分析。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回顾知识,夯实基础。(预设8分钟)

1、计算练习。(第10题)

25×12÷2 122×8÷2

25×(12÷2) 122×(8÷2)

这节课,我们对三角形面积计算进行练习。计算时采用男女生比赛。

提问:你有什么发现?用自己的语言或字母表示出来。

2.不计算直接列式求下面三角形的面积。

单位:厘米

回忆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

→提醒:第二幅图,你为什么会上当?怎么改就可以了?

→点拨:在选择数据时要注意什么?

3、量一量、再计算。

(1)量出每个三角形的底和高,算出它们的面积。(第12题)

(2)量出红领巾的底和高,(取整厘米数),算出它的面积。(第15题)

提示:量的时候要量哪些数据?(取整厘米数)

导学单:时间3分钟

(1)组长分工,1人负责把红领巾的边拉直,1人度量,1人记录。

(2)想一想,可以怎样量出红领巾的高?

(3)计算红领巾的面积。

小组围绕导学单展开测量活动,再算出红领巾的面积。

二、变式练习,优化结构(预设11分钟)

1、画一画。(第11题)

你能利用方格纸画出面积为9平方厘米的三角形吗?(一个格子的面积是1平方厘米),画完后请把底和高的长度标出来。

导学单(时间:5分钟)

1.学生独立完成,想一想,画出的三角形的面积是9平方厘米,那底和高的乘积应该是多少?

2、汇报交流画法。和同桌说说你是怎么画的?

总结写出公式,加以还原:

三角形的面积=底×高÷2

底×高=三角形的面积×2

=9×2

=18

提醒:分析学生列举的几种方法。

(1)注意有序思考。

(2)注意特殊形状:底2厘米,高9厘米;底1厘米,高18厘米(横着画)

2、说一说。(第16、17题)

学生独立观察思考后小组交流方法。

交流内容

1、涂色三角形的底和高与所在的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有什么关系?

2、这个平行四边形与正方形之间有着怎样的联系?

参与学生的讨论,适时点拨方法和解答疑惑。

让学生自己说说判断的方法。

补充:还可以把每个涂色三角形进行分割,也能证明是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

引导:1、求出底和高。2、要求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其实就相当于求谁的面积?

三、综合练习,拓展提高(预设10分钟)

练习单(练习时间8分钟)

第一关:选择题

(1)两个( )的三角形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A、面积相等B、完全一样C、等底等高

(2)一个三角形的底是3分米,高是2分米,与这个三角形等底等高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 )平方分米。

A、6 B、3 C、12

第二关:生活中的数学

1、(1)一个三角形花圃,底25米,高22米。平均每平方米产鲜花50枝,这块花圃一共生产鲜花多少枝?(第13题)

(2)一个三角形花圃,底25米,高22米。如果每5平方米种一棵树,这块地共可种树多少棵?

总结:第1组中的两道题什么不变,什么变了?

解答时都是要先算什么?

接下去为什么用的方法不同,你是怎样理解的?

做这类题时要注意什么?

2、李大伯家有一块梯形菜地,分别种了黄瓜和辣椒,你能算出黄瓜和辣椒各种了多少平方米吗?(第14题)

你是怎样想的?在小组里交流。

第三关:智力冲浪

思考题。每一块板的面积各是多少平方厘米?

四、课堂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学到了什么知识呢?

教学反思:

第二单元多边形的面积

第4课时梯形的面积计算

教学内容:

课本第14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猜测、填表、讨论等方法探索并掌握梯形面积的计算方法,通过迁移前面学法,自主探究梯形上下底、高与平行四边形的底、高之间的关系,能正确计算梯形的面积,应用公式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

2.培养学生观察、推理、归纳能力,体会转化思想的价值。

3.让学生进一步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增长新图形面积研究的策略意识,获得成功体验,提高学习自信心。

教学重点:

探索并掌握梯形的面积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梯形推导公式过程中梯形上、下底与平行四边形的底之间的关系。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揭示课题。

(预设3分钟)

1、出示梯形图形,说出各部分的名称。

拿出昨天晚上自己剪的梯形,同桌间说出图形各部分的名称。

2、揭示课题。

二、自学例6。

(预设17分钟)

1.自学。(预设5分钟)

导学单:

(1)你能想办法求出梯形的面积吗?如何做?

(2)小组交流。

刚才各组进行了热烈的讨论交流,下面我们来看看各组的成果。

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情况及时进行互动对话。总结出:转化是计算梯形面积最基本,也是最有效的方法。

三、自学例7。

自学

导学单:(预设12分钟)

(1)结合三角形面积的推导过程,我猜想可以把梯形转化成( )来求面积。

(2)拿出昨晚剪的两个图形,自己拼一拼、算一算、填一填,再思考:

(a)拼成平行四边形的两个梯形有什么关系?

(b)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底与梯形的上底、下底有什么关系?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高与梯形的高有什么关系?每个梯形的面积与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呢?

(c)根据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怎样求梯形的面积?

(d)小组交流。

点拨:

(1)你是怎样想到把梯形转化成平行四边形的?那么,一个梯形的面积和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有什么关系?

(2)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底等于梯形的( )与( )的和;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高等于梯形的( )。

每个梯形的面积是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的( )

梯形面积=平形四边形面积÷2

=( )×高÷2

3.如果用s表示梯形的面积,用a、b和h分别表示梯形的上底、下底和高,那么你准备怎样用字母表示梯形面积计算公式?学生独立尝试,一生板演:

字母公式:s=(a+b)×h÷2

强调公式中的“÷2”,这儿的“÷2”能少吗?为什么?

四、练习(预设14分钟)

1、寻找合适的条件,求出图形中梯形的面积。(单位:cm)

教师提供课堂分层练习单

教师巡视,指导有困难的学生。

2、想一想,填一填、

用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拼成平行四边形。

如果梯形的面积是12平方厘米,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 )平方

厘米。

如果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24平方厘米,涂色梯形的面积是( )。

第2题,提问:涂色梯形的面积与整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有什么关系?

3、判断题

(1)两个梯形都能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

(2)两个形状一样的梯形一定能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 )

(3)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一定能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 )

(4)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梯形面积的2倍。 ( )

第3题,强调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一定能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4、一条新挖的渠道,横截面是梯形(如图)。渠口宽2.8米,渠底宽1.4米,渠深1.2米。它的横截面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第4题:说一说,你是怎样理解“横截面”的?

指一指,图中的物体的“横截面”具体在哪里?

五、课堂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学到了什么知识呢?

教学反思:

第二单元多边形的面积

第5课时认识公顷

教学内容:

课本第16--17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知道常用的土地面积单位公顷,通过实际观察和推算,体会1公顷的实际大小,建立1公顷的表象;知道1公顷=10000平方米,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

2、使学生能借助计算器,应用平面图形的面积公式和有关面积单位换算的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发展空间观念,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相互合作的能力。

教学重点:

体会1公顷的实际大小,会进行平方米和公顷的单位转换。

教学难点:

体会1公顷的实际大小。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交流作业,揭示课题(2分钟)

1、学生回忆面积单位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经常要用到一些面积单位,谁能把我们学过的面积单位按从小到大的顺序说给大家听听?

2、学生比划面积单位大小

比划一下,1平方厘米有多大?1平方分米、1平方米呢?

3、揭示课题: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个新的面积单位。

4、学生看图,认识公顷。

先一起来欣赏一些图片,自己读读图片中的文字,这些文字中都用到哪个面积单位?

公顷也是我们测量和计算土地面积时常用的面积单位。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公顷”。

关于公顷,你想知道哪些问题?

5、学生自由回答。

二、目标驱动,自主学习(20分钟)

1、初步认识“公顷”

下面就请大家带着这些问题打开书,翻到第16页,自己到书上先去找一找答案,找到后跟同桌交流一下。

(1)对照导学单尝试学习。

(2)通过学习课本,你知道了什么?

(3)那么100米有多长呢?谁能结合实际说一说?、

(4)老师也找了一下,发现我们学校的新教学楼大约长100米,以我们的新教学楼为边长,围一个正方形,像这样的正方形的面积就是1公顷。

闭上眼睛想一想,1公顷有多大?

(5)那么1公顷等于多少平方米呢?你是怎么知道的?

①学生根据导学单,快乐自学导学单

A.自学书上16页相关内容

B.学完后与同桌交流学习收获。

②全班交流,明确边长100米的正方形土地面积是1公顷。

③学生自由发言。

④学生借助教学楼初步感知1公顷的大小。

⑤学生通过计算100×100=10000平方米,明确1公顷=10000平方米

2、体会1公顷的实际大小

(1)学生闭上眼睛想一想,100平方米有多大

推想:( )个这样的正方形面积大约是1公顷

(2)学生亲身感知1公顷的大小

课前我请28个同学手拉手围成了一个正方形,面积大约是100平方米。

下面,让我们到校园里去感受一下1公顷的实际大小。

多媒体出示:

(1)我们学校前操场长约95米,宽约25米,面积大约2370平方米。大约( )个前操场的面积是1公顷。

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许多事物可以帮助我们理解1公顷。下面,请同桌合作一起来找一找,完成在练习纸上。

(2)我们教室的长约9米,宽约7米,面积大约63平方米。大约( )个教

室的面积是1公顷。

3、自主研究,加深认识

(1)学生合作完成练习:

1平方米里可以站约12个同学,1公顷的面积大约可以站( )个同学。

2个课桌面约1平方米,1公顷约有( )个课桌面拼成。

28个同学手拉手围成一个正方形,面积大约是100平方米,1公顷的面积大约需( )个同学手拉手围成。

一辆小轿车的停车位约10平方米,1公顷约可停小轿车( )辆。

(2)学生自由描述1公顷的大小

现在,你能用一句话来表述1公顷的大小了吗?

(3)完成“练一练”

三、分层作业,内化提高。(8分钟)

完成19页第10-13题。

公顷这个面积单位,在生活中的应用非常广泛。下面的问题你能解决吗?

师巡视,学生完成后,有针对性地评讲。

四、当堂反馈,总结反思。(10分钟)

1、学生总结反思

今天我们一起认识了公顷这个面积单位,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2、(多媒体出示:早在两千多年前,我国劳动人民就会计算土地的面积。当时用“亩”做单位计算方法是:先用步量出长方形土地的长和宽(1步=5尺),计算它的积,然后除以240,就得到亩数,一亩约等于667平方米。)

3、拓展题

开发商广告

小区简介

本小区环境优雅、景色宜人,是绿色花园示范小区。占地面积12公顷,其中儿童游乐场、老人健身房、网球场、道路等公共设施占地2.8公顷,绿化面积达5公顷。……

小明他们在小区里走了一圈,发现该小区共新建了住宅楼75幢。小明估计了一下每幢楼长约80米,宽约10米。请你帮小明一起算一算,房屋开发商的广告是否真实?

教学反思:

第二单元多边形的面积

第6课时认识平方千米

教学内容:

教材第17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知道测量和计算大面积的土地,通常用平方千米作单位;通过实际观察和推算,体会1平方千米的实际大小;知道1平方千米=1000000平方米=100公顷,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

2、使学生能借助计算器,应用平面图形的面积公式和有关面积单位换算的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联系,培养相互合作的能力。

教学重点:

让学生认识1平方千米,知道公顷和平方千米、平方米之间的进率,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

教学难点:

体会1平方千米的实际大小。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交流预习作业,揭示课题(2分钟)

1、交流预习作业

2、揭示课题

今天这节课,我们还要来学习另外一个常用的土地面积单位:平方千米

二、目标驱动,分层探究(20分钟)

1、欣赏图片,初步感受“平方千米”

2、探究1平方千米与公顷和平方米之间的关系。

导学要点:

猜一猜1平方千米和1公顷,哪个大?说说为什么?

指出:边长为1千米的正方形土地的面积是1平方千米、

那么1平方千米与平方米和公顷之间的关系到底是什么呢?请同学们围绕学习材料自学、交流探究成果。

板书:

1平方千米=1000000平方米=100公顷

导学单:

(1)边长为1千米的正方形土地的面积是1平方千米。你能用米作单位,来计算一下这个正方形土地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吗?合多少公顷?

(2)1平方千米=( )平方米=( )公顷

小结:1平方千米和公顷之间的进率是( ),和平方米之间的进率是( )。

3、完成书本P17练一练。

自由读书本例9中的资料,了解平方千米的运用。

补充:中国的国土面积大约是960万平方千米,这个面积包括了领土、内海、领海等。我们的家乡海门的面积约有1002平方千米。

介绍足球场面积。

三、分层练习,内化提升(10分钟)

1、单位换算

30平方千米=( )公顷

6000公顷=( )平方千米

5平方千米=( )公顷

=( )平方米

400公顷=( )平方千米

=( )平方米

2、完成练习三第14、15题

3、完成练习三第16、17题

校对,汇报在练习中出现的问题,师生共同查找原因、研究对策。

四、课堂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学到了什么知识呢?

教学反思:

第二单元多边形的面积

第7课时梯形面积的计算练习

教学内容:

课本第18页。

教学目标:

1、进一步加深学生对梯形面积计算公式的理解,熟练应用公式计算面积。

2.使学生能灵活应用公式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提高应用公式的能力。

3.让学生进一步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获得成功体验,提高学习自信心。

教学重点:

巩固和应用梯形的面积公式。

教学难点:

应用梯形的面积公式。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1分钟)

昨天学习了,梯形的面积计算,今天我们利用它解决实际问题。

板书课题。

二、复习铺垫。(4分钟)

回忆并口述梯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导学要点:

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平行四边形的底相当于梯形的上、下底的和,高相当于梯形的高,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上底+下底)×高,所以梯形的面积=(上底+下底)×高÷2

三、整体练习。(25分钟)

学生自主练习时,教师巡视了解学生的练习情况,收集错题。

1、完成数学书本18页第4题。

2、完成数学书本18页第5题。

注意:测量结果一般取整厘米数。

3、完成数学书本18、19页第6、7、题。

求多少棵白菜的思维过程是总面积÷每棵白菜的面积。

4、完成数学书本19页第8题。

看看谁能想出两种方法解决。

该模型尾翼是两个怎样的梯形组成的?可以先求一个梯形的面积再乘2,也可以直接求出这两个梯形拼成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5、完成数学书本19页第9题。

你是如何知道三角形的底是多少的?

四、课堂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学到了什么知识呢?

教学反思:

第二单元多边形的面积

第8课时简单组合图形的面积

教学内容:

课本第21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认识组合图形,会把组合图形分解成学过的平面图形并计算出面积

2、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组合图形的实际问题。

3、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培养学生认真思考,团结协作的能力。

4、通过找一找、分一分、拼一拼,培养学生识图的能力和综合运用有关知识的能力,能合理地运用“割”“补”等方法来计算组合图形的面积。

教学重点:

探索并掌握组合图形的面积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并掌握组合图形的组合及分解方法。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1、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习了哪些多平面图形?

导学要点:

请同学们看大屏幕,认识组合图形。像这样由几种简单图形组合而成的图形,我们就把它们叫做组合图形。

2、感知:组合图形在我们生活中的应用很广泛(生举例),今天,我们就结合一个生活中的例子来学习组合图形的面积。

板书:组合图形的面积

二、小组合作探究

1、出示前置性作业小组交流

复习

(1)说说你学过哪些平面图形?

(2)说说这些图形的面积计算公式?

2、自学21页的例10

(1)导学单

1)小组合作将组合图形分成我们学习过的图形。说说你的分法,你是怎样想的?

2)尝试计算每个图形的面积。

3)思考:组合图形的面积是怎样计算出来的?

导学要点:

(1)分割法:将整体分成几个基本图形,求出它们的.面积和。

(2)添补法:用一个大图形减去一个小图形求出组合图形的面积。

师:你是怎样想的?这两种解法你喜欢用哪一种解法?说说你的理由。

(2)小组交流

1)从例题中我们可以看出,同一个组合图形,我们可以运用怎样的方法来解决?

2)由于方法不同,我们计算组合图形的方法有什么不同?

3)求组合图形面积时关键是做什么?

导学要点:

(1)要根据原来图形的特点进行思考。

(2)要便于利用已知条件计算简单图形的面积。

(3)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进行割补。

(3)全班交流

1)学生举例并解答(前置作业我的例子)

2)结合学生自己举的例子解答讲解。

三、应用新知,解决问题

1、课本第21页练一练

(1)生独立计算。

(2)生展示思路。

点拨:

计算组合图形的面积的基本策略:把原来的图形先分割成几个基本图形,再求这几个基本图形的面积只和;或者先把原来的图形拼补一个基本图形,再求相关基本图形面积之差。

2、课本第23页练习四第1题前两题。

点拨:

(1)引导说说第一个图形梯形的上下底和高各是多少?是怎样看出来的?

(2)引导说说第二个图形三角形的底是多少厘米?是怎样看出来的?

3、课本第23页练习四第二题

点拨:

引导说说组合图形面积的计算方法。

四、课堂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学到了什么知识呢?

教学反思:

第二单元多边形的面积

第9课时组合图形面积练习课

教学内容:

课本第23页。

教学目标:

1、在自主探索的活动中,理解计算组合图形面积的多种方法。

2、能根据各种组合图形的条件,有效地选择计算方法并进行正确的解答。

3、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组合图形的实际问题。

4.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和方法。

教学重点:

掌握组合图形的面积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并掌握组合图形面积的组合及分解的多种计算方法。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明确目标

1、组合图形面积计算方法回顾。

导学要点:

引导说说什么是组合图形,组合图形面积计算的一般方法是什么?

⑴分割法:可以把一个组合图形分成几个简单的图形,分别求出这几个简单图形的面积,再求和。

⑵添补法:可以把一个组合图形看作是从一个简单图形中减去几个简单的图形,求出它们的面积差。

2、明确学习目标。

板书:组合图形的面积(练习)

二、分层练习,共同发展。

1、计算下列图形的面积。

(1)小组合作将图形分一分、补一补,说说每个图形面积的计算方法,再说说组合图形面积的计算方法。

指导小组合作准备将组合图形割补成怎样的图形?

(2)小组合作完成至少一种面积计算方法。

引导说说分成的每个图形的面积计算方法。

(3)全班交流多种方法计算这个组合图形的面积计算方法。

指导运用多种方法计算组合图形的面积。

2、独立完成作业P23~24,集体交流。

(1)练习四第4题

点拨:

分:梯形面积+长方形面积

补:正方形面积—三角形面积

(2)练习四第5题

辅导学生不规则图形分成的两个不同梯形的上下底分别是多少米?高是多少米?面积分别是多少平方米?组合图形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3)练习四第6题

提示:平均每公顷收小麦的吨数=共收小麦的吨数÷组合图形的面积

(4)练习四第7题

提示:(1)门的油漆面积=长方形的面积-小正方形的面积。

(2)要油漆的面积=10扇门的面积×每平方米的费用

三、实践活动,拓展提高

1、思考:计算中队旗的面积可以用什么方法?

引导在小组中讨论用“分”还是“补”的方法?每个图形的面积计算方法是什么?涉及到的数据是哪些?

2、思考:计算中队旗的面积需要测量哪些数据?

指导学生需要测量哪些重要的数据?哪些数据不需要测量?

3、实践:测量相关数据。

辅导动手测量的方法。

4、计算:小组合作计算中队旗的面积。

提示:数据保留整数。

5、交流:全班交流数据,总结成败的原因。

引导不同种方法解决问题。

四、课堂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学到了什么知识呢?

教学反思:

第二单元多边形的面积

第10课时不规则图形的面积

教学内容:

课本第22页。

教学目标:

1、会用不同的方法估计不规则图形的面积,解决与面积有关的实际问题,正确率达到75%以上。

2、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培养认真、细致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

用不同的方法估计不规则图形的面积。

教学难点:

理解两种不同估计方法的合理性。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3分钟左右)

用数方格的方法数出下列图形的面积。

导入:下面每个小方格表示1平方厘米,你有办法知道下列图形的面积吗?

交流:你是怎么知道图形面积的?数方格的时候要注意什么?

二、自学例11 (15分钟左右)

1、明确给出的数学信息以及所需要解决的问题。

出示教材例11情境图

导入:图中有哪些数学信息?怎样才能知道这个湖泊的面积大约是多少公顷?

点拨:可以先数出图中湖泊所占的方格个数。

2、自学。

导入:你准备怎样估计?围绕导学单进行自主学习。

在学生自学时,教师收集学生不同的估计方法。

导学单(时间:5分钟)

1.把图中湖泊所占的方格分成几类?

如何明显地区分开来?

2.有顺序地数出整格的个数,不满整格的如何处理呢?可以阅读数学书第22

页卡通的方法。

3.湖泊的面积大约是多少公顷?与小组同学交流你的数法。

3、小组交流。

交流内容

1、如何区分整格和不满整格的?

2、不满整格的你是怎么数的?

3.数的时候要注意些什么?

导学要点:

(1)把整格和半格分别涂上不同的颜色,避免重复和遗漏。

(2)不满整格的可以全部看成半格计算;或者先数整格的个数,再把不满整格的也看成整格,数出一共有多少格。

(3)有顺序地去数,做到不重复、不遗漏。

4、全班交流

交流两种不同的估计方法,理解估计面积在一个范围内的合理性。

点拨:这个湖泊的面积大于多少公顷而且小于多少公顷?就是指面积大于整格数而且小于所有的格子数。

三、练习(12分钟左右)

(1)基础练习

练一练第1题

点拨:树叶上对称的,可以只数树叶的一半。

(2)针对性练习

练一练第2题、练习四第9题

提示:在边长1厘米的方格纸上画手掌的轮廓或树叶的轮廓。

(3)数学阅读

第24页的你知道吗

拓宽:长度单位有丈、尺、寸,质量单位有斤、两,面积单位有亩、分。

1公顷=10000平方米,1公顷=15亩,1亩=10000÷15≈667平方米。

四、课堂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学到了什么知识呢?

教学反思:

第二单元多边形的面积

教学内容:

课本第25页。

教学目标:

1、进一步理清各种多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及其相互联系,能利用公式正确计算多边形面积,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通过对单元知识的回顾梳理学会整理知识的方法,养成自主整理的习惯,在练习中,培养合作学习的能力,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练习,体验数学的奇妙,进一步激发对数学学习的积极情感。

教学重点:

各种图形的面积推导公式。

教学难点:

各种图形的面积公式及其推导过程之间的联系。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回顾与整理(预设8分钟)

知识整理单(8分钟)

(一)快速阅读书本第几页到第几页所有内容。简单记录本单元你学到了什么知识?

(二)本单元哪些地方我掌握得不够好?

(三)本单元哪些练习我经常出错或不太会做。在书上折上角,用笔作上记号。

巡视指导,帮助学困生完成整理。

二、集体梳理重难点(10分钟左右)

1、各组被推荐的学生上台交流自己的整理方式和内容。

导学要点:根据学生整理的知识点,在黑板上系统梳理。

多边形面积计算公式

2、思考: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相同:转化。

不同:推导平行四边形时用的是平移。而推导三角形和梯形的面积公式时,我们是把2个相同的三角形或梯形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所以,三角形和梯形面积公式中都有“÷2”。

三、巩固练习。(15分钟左右)

1、基本练习

学生独立计算“练习与应用”第2题。

按照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面积公式列式计算,注意计算正确率和单位名称。

2、比较练习第25第1题。

(1)看长方形,分别数出长和宽,并算出面积。再看平行四边形,说出底和高。算出面积后,与图1比较两个面积有什么关系。说说如果不计算,你能知道它们面积之间的关系吗?

在点子图上,不必用尺量,一格就代表一个单位长度。

先比较平行四边形与长方形。得出等底等高的长方形和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相等。

(2)数出三角形的底和高,算出面积。

与图2面积比一比,有什么关系?

在平行四边形中添一条线,观察是否能分成两个完全一样的如图3的三角形。感受“一半”。

比较三角形与平行四边形。得出等底等高的三角形是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的一半。

(3)标出图4中的关键数据,并列式计算。与图1面积比一比,有怎样的关系?

把图1添上一条线,分成完全相等的如图四的图形。感受“一半”。

比较梯形与长方形或者梯形与平行四边形。得出等底等高的梯形的面积是长方形或者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

(4)比比三角形和梯形的关键数据和面积有怎样关系。

比较三角形与梯形。得出等底等高的三角形和梯形的面积相等。

(5)把得出的各种平面图形大小关系对照面积计算公式。

让学生进一步明确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互为底和高。

梯形下底没有直接告诉,要先求出来。

3、综合练习

学生先独立计算“练习与应用”第3题。

再进行交流。

计算后组织交流。要使平行四边形面积与长方形相等,怎样确定底和高?三角形的底和高呢?梯形呢?

4、提高题:把下面的任意三角形ABC平均分成面积相等的四份。

画出一条边上的四等分点,再与对角的顶点连接。也可以用其他方法分步进行(先分成两个面积相等的三角形,再把这两个三角形对分)

四、课堂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学到了什么知识呢?

教学反思:

第二单元多边形的面积

教学内容:

课本第26页。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帮助学生在比较和操作中进一步体会各个图形的面积公式的内在联系。能运用公式正确、熟练地计算常见的平面图形的面积,并能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促进不同学生的发展。

2、通过多种活动,巩固所学知识,能综合运用,在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回忆和领悟各个公式推导的思路和方法。

3、让学生在动手操作、探索思考的过程中,提高对“空间与图形”内容的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

能运用公式正确、熟练地计算它们的面积,并能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根据长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面积之间的大小关系,画出符合要求的平面图形。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认定目标(预设1分钟)

明确本节课所练习的知识点以及相关的练习题,心理上调节到最佳的学习状态。这节课我们继续进行一些练习(揭题),希望通过练习同学们能更熟练灵活地应用面积公式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二、整体先练,小组评议(预设15分钟)

自主学习单:

1、学生各自整体练习4~9题,并将有疑问、有困难的地方做上记号。

2、小组内在组长的组织下依次展示自己的作业。

3、组长确定哪些题组内已经达成了一致意见,哪些题还存在分歧,准备下一环节提问。

学生独立练习,教师巡视指导,帮助学困生。

三、提出问题,分析解疑(预设10分钟)

1、组内派代表提问。

2、学生之间相互解答同学的提问。

并根据交流的情况订正和完善自己的练习。

第4、5题,先算出一个图形的面积,再计算。

第7题,图1是平行四边形和长方形的组合图形,可以分别算出面积后相加。图2也是两个图形的组合,但要从长方形里减去三角形的面积。

第8题,注意把长度单位化成“米”再计算。算出面积后再分别转换成用“公顷”“平方千米”做单位的数。

第9题,在计算草坪面积时,把左右两块草坪拼成一个没有小路的平行四边形,这个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各是多少?

3、创编练习

(1)下面两个完全相同的长方形中,阴影部分的面积相比,甲( )乙。

A、大于B、小于C、相等D、无法确定

这两个三角形的底和高分别是长方形的长和宽,长与宽的乘积是相等的,所以,两个三角形的面积相等。

(2)一个平行四边形,底扩大6倍,高缩小2倍,那么这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

A、扩大6倍B、缩小2倍C、面积不变D、扩大3倍

可以自己确定一下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分别算出变化前、后的面积进行比较。

四、课堂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学到了什么知识呢?

教学反思:

第二单元多边形的面积

教学内容:

课本第27页。

教学目标:

1、探索并掌握横截面呈梯形的钢管堆中钢管根数的计算方法,能应用学过的面积公式测量并计算有关物体表面的面积。

2、启发学生能联系推导梯形面积公式的思路和方法探索出钢管根数的计算方法,并解决生活中的相类似的数学问题加以巩固。

3、培养动手实践能力,进一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

能运用梯形面积公式计算横截面呈梯形的钢管堆中钢管的根数,以及相类似的数学问题。

教学难点:

规律的探索以及从直观的数学问题抽象到等差数列的探讨。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基本练习(8分钟)

1、计算下面表格中平面图形的面积。

汇报交流。

计算多边形的面积时要注意什么?碰到单位不统一的怎么办?

2、交流书本P27第10题。

等腰直角三角形的腰长也可以看作它的底长,这样就可以算出它的面积。

二、探索与实践(15分钟)

1、出示自主学习单:

(1)先试着估计自己教室地面的面积。

(2)再分组进行测量和计算。

(3)估计多少个教室地面的总面积大约是1公顷。

观察时,应估计教室地面的长和宽各是多少,再估计教室的地面面积。

测量时,指导学生分工负责,分别量出教室的长和宽,算出一个教室的面积,再估计。

2、出示自主学习单:

(1)分组活动,按照第12题的要求把20本练习本摞成一个长方体,量出前面长方形的长和宽,算出面积。

(2)把这摞练习本均匀地斜放,使前面变成一个近似的平行四边形,在量出相关数据,计算面积。

(3)小组讨论:两次测量计算的结果相同吗?为什么?

练习本斜放时一定要均匀,形成一个近似的平行四边形。

两次测量前的图形变了,但长方形的长和宽变成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长度没变,所以面积相等。

三、解决实际问题

出示自主学习单:

1、分别拿出自己准备的实物,表面是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同桌之间先说一说如何求实物的面积,需要知道哪些数据。

2、合作测量出这些数据

3、分别求出自己的实物的面积。

4、同桌互相交换,验算。

学生活动后,说出自己的想法和计算的结果。

四、评价与反思

1、先学生阅读表中的评价项目,然后回忆学习每部分内容时的表现,之间郑重的涂上颜色,对之间做出公正合理的评价。

2、互相对之间的评价做一些交流。

五、完成思考题

出示思考题,鼓励有兴趣的同学主动去解决。

引导学生通过画图帮助理解,也可以参考本单元第10页中“你知道吗”介绍

方法,解决问题。

六、课堂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学到了什么知识呢?

教学反思:

第二单元多边形的面积

第14课时校园绿地面积

教学内容:

课本第28--29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围绕需要解决的问题自主开展查找资料、实际测量、整理数据、分析讨论等活动,在活动中加深对相关面积计算的理解。

2、使学生通过参与事前规划、事中合作、事后反思的过程,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增强数学应用意识。

教学重点:

自主开展查找资料、实际测量、整理数据、分析讨论等活动。

教学难点:

根据图形确定需要测量的具体数据。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3分钟左右)

回顾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

导入: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的面积分别是怎样计算的?

二、提出问题(10分钟左右)

1、明确需要解决的问题,独立思考后小组商讨办法。

出示教材中的问题。

导入:要知道学校的人均绿地面积,需要收集那些数据?可以怎样收集数据?

2、小组制定方案。

导学单(时间:5分钟)

1、你们组要测量哪几个绿地的面积?

2、要知道这些绿地面积需要测量哪些数据?

3、制定校园绿地面积测量记录表。

点拨:了解校园分布情况,制定测量和统计校园绿地面积的方案,在全班交流。

提示:注意小组分工,把校园绿地面积分配到各个小组。

3、小组交流。

交流内容

1、说说自己小组测量的绿地的形状,需要测量的数据。

2、教师和学生约定:成排树木的占地面积按总长度×2计算,单棵树木的占地面积按每棵2平方米计算。

3、测量记录表如何设计的?

导学要点:

(1)绿地的分配

(2)小组分工:测量人、记录人、数据核实人、计算人。

三、实地测量(16分钟)

1、学生拿着记录表实地测量

教师巡视,解决学生实际测量中遇到的问题。

四、汇总分析(8分钟)

1、根据测量结果填写数学书第29页的统计表。

2、交流从统计表中知道些什么?

五、课堂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学到了什么知识呢?

教学反思:

五年级数学工作计划 篇13

一、学生现状分析:

5.5班有学生63人,大部分的学生学习态度端正,有着纯真,善良的本性。上课时都能积极思考,能够主动、创造性的进行学习。但个别学生能力较差,计算和应用都存在困难。还有的学生学习态度不端正,不能按时完成作业。从上学期的知识质量验收的情况看,学生的成绩存在明显的两极分化,后进生的面占极大部分,针对这些情况,本学年在重点抓好基础知识教学的同时,加强后进生的辅导和优等生的指导工作,全面提高本班的整体成绩。

二、本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图形的变换,因数和倍数,长方体和正方体,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分数的加法和减法,统计,数学广角和数学综合应用等。

在数与代数方面,这一册教材安排了因数与倍数、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分数的加法和减法。因数与倍数,在前面学习整数及其四则运算的基础上教学初等数论的一些基础知识,包括因数和倍数的意义,2、5、3的倍数的特征,质数和合数。教材在三年级上册分数的初步认识的基础上教学分数的意义和性质以及分数的加法、减法,结合约分教学最大公因数,结合通分教学最小公倍数。

在空间与图形方面,这一册教材安排了图形的变换、长方体和正方体两个单元。在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通过丰富的现实的数学活动,让学生获得探究学习的经历,认识图形的轴对称和旋转变换;探索并体会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图形之间的关系,及图形之间的转化,掌握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及表面积公式,探索某些实物体积的测量方法,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进一步发展。

在统计方面,本册教材让学生学习有关众数和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知识。在学习平均数和中位数的基础上,本册教材教学众数。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都是反映一组数据集中趋势的特征数。平均数作为一组数据的代表,比较稳定、可靠,但易受极端数据的影响;中位数作为一组数据的代表,可靠性比较差,但不受极端数据的影响;众数作为一组数据的代表,也不受极端数据的影响。当一组数据中个别数据变动较大时,适宜选择众数或中位数来表示这组数据的集中趋势。

在用数学解决问题方面,教材一方面结合分数的加法和减法、长方体和正方体两个单元,教学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另一方面,安排了“数学广角”的教学内容,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向学生渗透优化的数学思想方法,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及运用优化的方法解决问题的有效性,感受数学的魅力。

通过本学期的学习,学生要达到以下目标:

1.理解分数的意义和基本性质,会比较分数的大小,会把假分数化成带分数或整数,会进行整数、小数的互化,能够比较熟练地进行约分和通分。

2.掌握因数和倍数、质数和合数、奇数和偶数等概念,以及2、3、5的倍数的特征;会求100以内的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

3.理解分数加、减法的意义,掌握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比较熟练地计算简单的分数加、减法,会解决有关分数加、减法的简单实际问题。

4.知道体积和容积的意义及度量单位,会进行单位之间的换算,感受有关体积和容积单位的实际意义。

5.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并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探索某些实物体积的测量方法。

6.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图形的轴对称图形,以及将简单图形旋转90°;欣赏生活中的图案,灵活运用平移、对称和旋转在方格纸上设计图案。

7.通过丰富的实例,理解众数的意义,会求一组数据的众数,并解释结果的实际意义;根据具体的问题,能选择适当的统计量表示数据的不同特征。

8.认识复式折线统计图,能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统计图表示数据。

9.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10.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及运用优化的数学思想方法解决问题的有效性,感受数学的魅力。形成发现生活中的数学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11.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12.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五年级数学工作计划 篇14

一、基本情况。

本班共有学生xx人,通过上学期的学习状况和成绩来看,这些学生只有少数几个学生数学成绩较好,其余绝大部分学生基本运算能力差,基本概念掌握不清,还由于贪玩,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再加上本册的内容多,任务重,这些不利因素都给完成基本教学任务带来一定的困难。但是我坚信,有各级领导的支持,有各位老师的帮助,再加上自己的努力,一定能顺利完成本期教学任务。

二、教材分析。

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图形的变换,因数与倍数,长方体和正方体,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分数的加法和减法,统计,数学广角和综合应用等。

1、在数与代数方面。

这一册教材安排了因数与倍数、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分数的加法和减法。因数与倍数,在前面学习整数及其四则运算的基础上教学初等数论的一些基础知识,包括因数和倍数的意义,2、5、3的倍数的特征,质数和合数。教材在三年级上册分数的初步认识的基础上教学分数的意义和性质以及分数的加法、减法,结合约分教学最大公因数,结合通分教学最小公倍数。

2、在空间与图形方面。

这一册教材安排了图形的变换、长方体和正方体两个单元。在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通过丰富的现实的数学活动,让学生获得探究学习的经历,认识图形的轴对称和旋转变换;探索并体会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图形之间的关系,及图形之间的转化,掌握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及表面积公式,探索某些实物体积的测量方法,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进一步发展。

3、在统计方面。

本册教材让学生学习有关众数和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知识。在学习平均数和中位数的基础上,本册教材教学众数。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都是反映一组数据集中趋势的特征数。平均数作为一组数据的代表,比较稳定、可靠,但易受极端数据的影响;中位数作为一组数据的代表,可靠性比较差,但不受极端数据的影响;众数作为一组数据的代表,也不受极端数据的影响。当一组数据中个别数据变动较大时,适宜选择众数或中位数来表示这组数据的集中趋势。

4、在用数学解决问题方面。

教材一方面结合分数的加法和减法、长方体和正方体两个单元,教学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另一方面,安排了“数学广角”的教学内容,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向学生渗透优化的数学思想方法,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及运用优化的方法解决问题的有效性,感受数学的魅力。

本册教材根据学生所学习的数学知识和生活经验,安排了两个数学综合应用活动,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探究活动或有现实背景的活动,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体会探索的乐趣和数学的实际应用,感受用数学的愉悦,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和实践能力。

三、教学目标。

1、理解分数的意义和基本性质,会比较分数的大小,会把假分数化成带分数或整数,会进行整数、小数的互化,能够比较熟练地进行约分和通分。

2、掌握因数和倍数、质数和合数、奇数和偶数等概念,以及2、3、5的倍数的特征;会求100以内的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

3、理解分数加、减法的意义,掌握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比较熟练地计算简单的分数加、减法,会解决有关分数加、减法的简单实际问题。

4、知道体积和容积的意义及度量单位,会进行单位之间的换算,感受有关体积和容积单位的实际意义。

5、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并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探索某些实物体积的测量方法。

6、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图形的轴对称图形,以及将简单图形旋转90°;欣赏生活中的图案,灵活运用平移、对称和旋转在方格纸上设计图案。

7、通过丰富的实例,理解众数的意义,会求一组数据的众数,并解释结果的实际意义;根据具体的问题,能选择适当的统计量表示数据的不同特征。

8、认识复式折线统计图,能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统计图表示数据。

9、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10、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及运用优化的数学思想方法解决问题的有效性,感受数学的魅力。形成发现生活中的数学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11、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12、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四、教学方法设计。

1、注重沟通知识间的相互联系,加强学生对分数意义的理解。

从本学期开始,学生将要系统地学习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分数的四则运算。同整数、小数知识一样,分数知识也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内容,是进一步学习数学和其他学科所必需的基础知识。分数的概念比较难理解,计算起来也比较复杂。为了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分数,采取下面几个方面的措施:

(1)加强直观,加深学生对分数意义的理解。通过直观插图,揭示分数表示部分与整体的关系,加深学生对分数概念的理解。

(2)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知识的迁移,降低了学习的难度,有利于学生认识的螺旋上升。

(3)加强联系实际,从现实问题情境引出数学问题,得出数学知识。如前所述,有关分数、整除的知识都比较抽象,从解决实际问题的角度入手探讨新知识。抽象出数学概念,得出数学方法,揭示数学与现实世界的联系。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数学抽象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注重动手实践与自主探索,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

探索图形成轴对称的特征和性质,先让学生复习轴对称图形和画对称轴,再让学生观察轴对称图形的特征和画出一个轴对称图形的另一半,从而使学生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加深对轴对称图形特征的认识。从而使学生的空间想像力和思维能力得到锻炼的机会。

从认识平面图形扩展到认识立体图形,是学生发展空间观念的一次飞跃。长方体和正方体是最基本的立体图形。通过教学不仅可以使学生掌握有关立体图形方面的最基础的知识,而且可以使学生对自己周围的空间和空间中的物体形成初步的观念,为进一步学习与发展打下基础。

3、发展学生的统计观念,逐步形成从数学的角度进行思考问题的思维习惯。

一是注意与先前学习过的统计知识的联系,帮助学生理解所学的新内容。

二是注意提供丰富的现实生活素材,凸现统计知识和方法的价值。扩大了学生处理信息的范围,更好地体会统计知识和方法在实际生活中的作用,有利于发展学生的统计观念,形成从数学的角度思考问题的良好习惯。

4、有步骤地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用数学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是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的重要目标之一,因此解决问题教学在数学教学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它既是发展学生数学思维的过程,又是培养学生应用意识、创新意识的重要途径。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探究性活动,综合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和方法(如简单的优化思想方法、通过画图的方式发现事物隐含的规律等),动手实践、解决问题,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价值,增强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不断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5、用数学的魅力和学习的收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内在动机。

(1)提供丰富的培养学习数学兴趣爱好的素材。

考虑到学生年龄的增长、视野的扩大等因素,教学时注意选择知识内容深刻、内涵更丰富的教学素材,使学生在学习数学的同时,受到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熏陶。

(2)注意反映数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以及数学的文化价值。

教学时编排一些有关的数学史料,丰富学生对数学发展的整体认识,培养学生探索数学、学习数学的兴趣与欲望。介绍了现实生活中数学知识的应用、数学家的故事等等。这些内容不仅可以使学生对数学本身产生浓厚的兴趣,激励他们扩大知识面和进一步探索研究的欲望,而且对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形成与发展也能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3)通过自主探索的活动,让学生获得学习成功的体验,增进学好数学的信心。

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教学内容,教学时设计一些需要学生自主探索的活动。让学生小组合作探索,展示学生自主探索出多种方法,具有较强的自主性和开放性,等等。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应用数学知识,进行自主探索的实践,并通过这些活动获得自己成功、能力增强等良好体验,从而逐步增强学好数学、会用数学的信心。

五、教学进度。

第一周:图形的变换,5课时。

第二周:因数与倍数,2、3的倍数特征,4课时。

第三周:5的倍数特征,质数和合数,4课时。

第四周: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与表面积,5课时。

第五周:长方体与正方体的体积,5课时。

第六周:长方体与正方体的体积整理和复习,粉刷围墙,5课时。

第七周:分数的意义,5课时。

第八周:真分数和假分数,分数的基本性质,5课时。

第九周:约分,5课时。

第十周:通分,5课时。

第十一周:分数与小数的互化整理和复习,5课时。

第十二周:分数的加减法,5课时。

第十三周:分数的加减法,5课时。

第十四周:统计、打电话,5课时。

第十五周:数学广角、总复习,5课时。

第十六周:总复习,5课时。

第十七周:总复习,5课时。

六、教学评价。

方案评价的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评价也是教师反思和改进教学的有力手段。

(一)要结合学习数学的过程评价学生对数学概念知识的理解。

(二)要恰当评价学生的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的掌握与发展,为顺利进行后续学习奠定必要的基础。

评价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不能割裂数学知识与知识、知识与技能之间的内在联系,评价要关注学生是否体验和意识到这种联系是重要的。 通过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的必要的评价,希望能使学生增进这种见识:数学知识与技能不是互相孤立的一盘散沙,而像一棵树,是生长着的有机整体。

(三)重视评价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

提出问题能力,主要关注学生的问题意识,对具体情境中数量信息的利用程度,提出问题的新颖性、合理性与复杂性。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主要关注学生能否独立解决问题、克服困难的毅力与思维策略的水平,能否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是否愿意与同伴合作等方面。及时给学生提供评价,让他们知道老师的期望,明白自己进一步努力的方向。这对增强学生自信心和提高解决问题能力都是十分必要的。

(四)对五年级学生学习数学的情感与态度的评价,要特别关注学习数学的自信心、积极的态度以及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

主要通过平时观察:学生参与班级讨论中,试图解决问题中,独立或小组学习中,无时不表现出他们对数学学习的情感与态度。观察是评价的最原始的方法,但不是惟一的方法,从学生的口头表达、书面作业、实践作业以及师生课外的交谈中也能提供有价值的信息。情感与态度不能进行量化评价,要对学生个体的情感与态度的发展作比较客观的描述性评价,更需要通过平时的教学过程了解学生的想法与行动的表现。

五年级数学工作计划 篇15

一、班级学生情况分析:

五年级三班共有学生52人,大部分学生对数学学习的积极性比较高,能从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出发获取知识,抽象思维水平有了一定的发展,基础知识掌握比较牢固,有一定的学习数学的能力。在课堂上大部分学生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具有一定的观察、分析、自学、表达、操作、与人合作等一般能力,在小组合作中,同学之间会交流合作,但自主探讨能力不高。有相当一部分的学生基础知识差,上课不认真听讲,不能自觉的完成学习任务,需要老师督促并辅导。从上学年的知识质量验收的情况看,学生存在明显的两极分化,后进生的面还是很大。

二、指导思想

以国家教育方针和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精神为指导方针,以《数学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为依据,以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发展为基本出发点,认真分析班级学生的数学学习现状,做到有的放矢,使学生学有所得,落实本册的教学目标。采用各种开放的现代教学手段,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以适应新时期培养目标的要求。

三、教材简析:

本册教材共编排了七个单元的教学内容。在“数与代数”领域中有因数与倍数、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分数的加法和减法。在“空间与图形”领域教学中有图形的变换、长方体和正方体。在“统计与概率”领域教学中有复式折线统计图,其中因数和倍数,长方体和正方体,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分数的加法和减法,统计等是本册教材的重点内容。在用数学解决问题方面,教材一方面结合分数的加法和减法、长方体和正方体两个单元来教学,还安排了“数学广角”的教学内容,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及运用优化的方法解决问题的有效性,感受数学的魅力。联系上述三个领域的教学内容编排3次实践活动,教学一些基本的数学思想和方法。教材还编排了一些“你知道吗”,介绍数学背景知识。编排一些思考题,作为弹性的教学内容。

教材编写时,考虑了高年级数学教学的知识量比中年级大,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自我意识比中年级强。教材适当调整了编写体例,设置了例题、试一试、练一练、练习、整理与练习等栏目与版块。

四、教材特点:

1、优化编排结构,突出数学的文化特色,为培养学生的数感提供丰富素材。

2、计算教学内容的编排体现改革的理念,注重培养学生灵活的计算能力,发展学生的数感。

3、提供丰富的空间与图形的教学内容,注重实践与探索,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

4、加强统计知识的教学,使学生的统计知识和统计观念得到进一步提升。

5、有步骤地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6、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渗透于数学教学中,用数学的魅力和学习的收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内在动机。

五、教学目标及要求:

(1)基础知识:

①理解分数的意义和基本性质,会比较分数的大小,会把假分数化成带分数或整数,会进行整数、小数的互化,能够比较熟练地进行约分和通分。

②掌握因数和倍数、质数和合数、奇数和偶数等概念,以及2、3、5的倍数的特征;会求100以内的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

③理解分数加、减法的意义,掌握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比较熟练地计算简单的分数加、减法,会解决有关分数加、减法的简单实际问题。

④知道体积和容积的意义以及度量单位,会进行单位之间的换算,感受有关体积和容积单位的实际意义。

⑤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并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探索某些实物体积的测量方法。

⑥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图形的轴对称图形,以及将简单图形旋转90度;欣赏生活中的图案,灵活运用平移、对称和旋转在方格纸上设计图案。

⑦通过丰富的实例,理解众数的意义,会求一组数据的众数,并解释结果的实际意义;根据具体的问题,能选择适当的统计量表示数据的不同特征。

⑧认识复式折线统计图,能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统计图表示数据。

(2)基本技能:

①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②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以及运用优化的数学思想方法解决问题的有效性,感受数学的魅力。形成发现生活中的数学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六、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因数和倍数,长方体和正方体,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分数的加法和减法,统计等

难点:因数和倍数,长方体和正方体

七、教学措施:

(1)创设愉悦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2)提倡学法的多样性,关注学生的个人体验。

(3)课堂训练形式的多样化,重视一题多解,从不同角度解决问题。

(4)加强基础知识的教学,使学生切实掌握好这些基础知识。

(5)学生能预习教材,提出知识重点,自己是通过什么途径理解的,还有哪些疑问。能通过查阅资料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6)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指导者,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主张探究式、体验式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发散思维能力。

(7)利用小组讨论的学习方式,使学生在讨论中人人参与,各抒己见,互相启发, 自己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体验学习数学的快乐。

(8)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使每位学生的能力有所提高。

八、教学进度

图形的变换(4课时)

因数与倍数(6课时)

1、因数和倍数……………………………………………………2课时左右

2、2、5、3的倍数的特征………………………………………3课时左右

3、质数和合数……………………………………………………1课时左右

长方体和正方体(12课时)

1、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2课时左右

2、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2课时左右

3、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7课时左右

整理和复习………………………………………………………1课时

粉刷围墙…………………………………………………………1课时

分数的意义和性质(20课时)

1、分数的意义……………………………………………………4课时左右

2、真分数和假分数………………………………………………3课时左右

3、分数的基本性质………………………………………………2课时左右

4、约分……………………………………………………………4课时左右

5、通分……………………………………………………………4课时左右

6、分数与小数的互化……………………………………………2课时左右

整理和复习……………………………………………………1课时

分数的加法和减法(7课时)

1、同分母分数加、减法……………………………………………2课时

2、异分母分数加、减法……………………………………………3课时

3、分数加减混合运算………………………………………………2课时左右

统计(3课时)

打电话………………………………………………………………1课时

数学广角(2课时)

总复习(4课时)

五年级数学工作计划 篇16

一、指导思想

教学是为了让孩子学得更好,所有的教学都是为了孩子。这学期,围绕教育局和学校的教学要求,根据新课程标准和新教材的变化,以课堂为载体,以学生为中心,在提高教师教学质量的基础上,让孩子快乐学习。在两校分离的背景下,要团结协作,继续探索“问题导向学习”的改革模式,积极探索自主、合作、交流、探究的课堂学习方式,致力于教育教学研究,提高数学教研团队的教育教学水平。

二、工作目标

1、按照《禄口小学教学常规工作精细化管理办法》的要求,认真做好教育教学的日常工作,做好每一个细节。

2.在数学骨干教师和优秀教师的带领下,促进青年教师的发展,特别是做好3-5年的新教师展览活动和青年教师竞赛活动,培养好青年教师,努力使他们迅速成长为数学教育的骨干。

3.注重手把手的实践活动,向优秀的课堂和优秀的思想致敬,发展高质量的课堂教学。

4.特别关注学生的学习习惯,尤其是低年级的写作习惯和课堂表现力,为学生整个小学阶段的学习习惯打下良好的基础。

5.大力倡导教师自我反思、自我总结,特别注重撰写教学研究论文,鼓励教师写出优秀的教学论文。

三、工作要点

(一)教学常规

加强日常管理,细化“五责任心”工作,让每一位老师的日常工作更加细致认真。

备课:根据新教材的重新编排和新课程标准的要求,重新思考符合教学内容、贴近学生实际的教学环节,善用教材、教参、备课手册三本书,杜绝只带一本进课堂,重视教案各环节的完整性,重视个人的二次备课。同时,要加强年级组的集体备课活动,在集体活动中探索更好的教学方法。定期组织对教师备课情况的检查。

上课:教师要做好课前准备,在教学中注意现代教学方法的运用,注意活动形式的多样性、活动时间的合理分配和课堂练习层次的多样性,让每一个学生都参与到班级的动态生成中。要及时检测教学效果,总结教学内容。

作业与批改:作业要控制数量,分层次,有针对性。批改要及时规范,用刺激的语言激发学生的自信心。在批改作业时,要及时反馈学生的错误,尤其要注意学生的写作格式,做到工整规范。教研组每月对某一年级进行抽查,发现问题及时改进。

课后辅导:利弊互帮,结对互助。利用业余时间帮助学生解决学习困难,全面提高教学质量。但辅导学生时,一定要争取家长和社会的配合,以免造成不必要的问题。

听课:鼓励教师积极听课,在听课中学习和反思,学习优秀的经验,反思自己的不足,在不断的听课中逐步进步继续研究问题导学模式,在立足于课改实践、在用好新教材的前提下,积极开展校级公开课和组内教研课,尤其要利用好牵手实小的联谊课,探讨小组合作学习在课堂中的运用。组织数学教师观摩、课后讨论,反复探索研究,加强反思,进一步实践,把课改的精神落实到真实课堂。

2、组织好新教师展示课和3-5年教师的赛课,锻炼新青年教师的教学能力,促进青年教师不断实践、反思,在反思中促进他们进步。

3、在课改要求下,加强每一位教师的教科研能力,通过团队研讨、互相听课评课、网络研讨、撰写反思、发博客等各种形式,为教师们提供畅所欲言的平台,为课改中教材的教学探索更好的教学方法。

4、鼓励教师们对相关理论的学习,为教师们提供教育教学研究的书籍、期刊,也鼓励教师们自己订阅各种杂志文章,学习更多的教育教学方法,为教学实践提供理论支持。

(三)教学检测

1、抓好单元检测,对每单元知识巩固,查漏补缺,做好检测分析和复习准备,针对性进行进一步练习。

2、带着学生参加各类数学竞赛或相关活动,锻炼学生的数学能力,激发数学学习乐趣。

3、期末检测严格把关,发现一个学期中学生的学习情况,分析一学期教学上的得与失,总结教学经验。

(四)教师队伍建设

1、校级公开课、组内教研课、新教师汇报课、青年教师赛课、牵手实小联谊课等各种教研活动,为教师们提供学习、交流的平台,共同探讨教学中的方法,提升自身教学能力。

2、组织老师们外出听课,学习优秀教师的经验,反思自身工作,在学习中为自身教学提供支柱。

3、博客、研讨、学校之间活动等方式,加强教师之间的交流,促进不同教学方法的交流。

(五)学生兴趣激发

1、在教学中注重不同情境的创设,教学环节设计巧妙,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感受学习的快乐,激发学习积极性。

2、激励性评价语言运用、奖励政策的使用,对学生进行鼓励,关注学生的动态生成,对学生进行及时评价,让学生感受成功的喜悦,感受数学课堂的乐趣,主动参与学习。

3、发挥兴趣小组魔力。在数学兴趣活动时,给学生设计一些奇妙的、充满探究乐趣的题目或活动,把学生深深地吸引住,让学生自主的去探究数学。

4、课堂空间的释放。课堂,不需要教师一堂抓,真正的释放才能事半功倍。要学会给学生空间,让学生自己探索,发挥学生灵活的思维,碰撞出更多的火花,成就更高效的课堂。

五年级数学工作计划 篇17

一、指导思想:

以《国家教学课程标准》为指导,以"减轻学生负担,转变数学学习方式"为核心,以"如何在课堂教学中自主探索"为工作重点,研讨教师如何发挥自身的创造才能,真正从学生出发,制订有效的教学策略,让学生在活动中主动学习,自主发展,帮助学生体验到数学和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实践能力和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主要任务和目标:

1、端正教育思想,更新教育观念,全面落实素质教育。

2、进一步规范教学常规和常规教学,使我组的教育教学工作正常有序地开展。

3、鼓励教师积极探索使用新的教学方法,渗透新课程理念,实现课堂教学的全面改革。

4、加强对学生的管理,分阶段有重点地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和学习习惯。

5、加强课堂教学研究,改进教学方式和方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三、采取的方法和措施:

1、通过学习和讨论,更新教学观念。

组织教师学习和讨论,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和建议,从而提高认识,实现由教书性教师向科研性教师的.转变。大胆实践,把新课程改革的精神落实到数学教学中去。

2、坚持业务学习,提高教师的业务素质。

坚持每周一进行业务学习,组织教师学习新的教学理论,通过听评优质课、观摩优秀教学录像片等,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

3.加强课堂教学研究,改进教学方式和方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1)领会教材编者的意图,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用活教材,特别是对旧教材,要根据新课标理念,重新组合,体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2)改进课堂教学,努力体现新理念。课堂是学生焕发活力的地方,教学中要以学生为主体,放手让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4、坚持养成教育,狠抓习惯培养。

继续抓好学生的养成教育,从平时做起,严格要求,很抓落实,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书写习惯和独立分析问题的能力。

四、活动安排:

二月份:(1)学习新课程标准。

(2)制订本数学教研组工作计划

三月份:(1)、组织本组数学教师业务学习。

(2)、研讨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四月份:(1)、组织本组数学教师业务学习。

(2)、研讨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五月份:(1)、期中教学质量检测

(2)、研讨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六月份:(1)、组织本组数学教师业务学习。

(2)、研讨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七月份:(1)、制订复习计划

(2)、撰写教学工作总结

(3)、期末教学质量检测

20xx年2月27日

五年级数学工作计划 篇18

一、指导思想:

依据教育局和县进修学校的整体工作安排,本学期教研工作以“有效教学”为中心,研究课堂、研究学生、研究教材,优化课堂教学,总结探索学科教学规律,努力提高课堂效益。

二、主要工作:

1.走近教师,走进课堂。帮助本组教师读懂教材、读懂教参,备课、上课从基础做起,深入“主题项目”研究:关注“知识技能目标的达成”,同时聚焦课堂,引导教师基于学生的基本活动经验,以学定教,顺学而导,紧扣“有效教学”这一中心,关注“数学过程性目标”的达成,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本学期将由吴旭宏、陈建听、林勤鹤老师分别确定一个课题承担一节公开课。大家集体研讨,从教材出发,通过听评课的形式关注教材的解读、教参的解读、学生的解读,及数学过程性目标的达成。

2.实施“三小”培养计划。以《永嘉县“小数学家”培养计划》为导引,开展丰富多彩的数学文化活动,为学生提供一个多途径、多方法、多角度亲近数学的舞台。加强“数学小课题(小论文)”研究,积极准备参加永嘉县“小数学家”评比及温州市小数学家评比。

3.探索“学业质量”评价。以团队命题为载体,探索形成一套符合新课程理念和素质教育要求的学科学业评价标准,改变单纯的试题式评价,大力实施过程评价、项目评价和综合性评价。

4.加强集体备课形式。集体备课侧重于钻研教材,围绕“教什么、怎么教”、“学什么、怎么学”等问题,准确理解教材,正确取舍,确定学习内容,学习方法。通过教育教学理论学习、主题讨论、更新教学理念,促进自身专业成长,切实提高教学质量。

三、具体工作安排

五年级数学组校本培训工作行事历

2月6日—2月12日教研组长工作会议

2月13日—2月19日数学组第一次全体会议

2月20日—2月26日确定市优秀教研组展示活动课题,及相关资料收集的分工

2月27日—3月4日集体备课(长方体和正方体单元集体备课)

3月5日—3月11日第一次试教:敲定环节

3月12日—3月18日第二次试教:商讨方法

3月19日—3月25日1. 参加四年级数学组校级教研活动2.组织教师DV作品和摄影作品比赛工作

3月26日—4月1日参加第__届中小学教师自制多媒体教学软件评比活动

4月2日—4月8日第三次试教:打磨细节

4月9日—4月15日1.   组织参加县中小学教学案例评比活动2.   市优秀教研组展示活动彩排

4月16日—4月22日市优秀教研组展示活动

4月23日—4月29日组织参加校各学科说课比赛

4月30日—5月6日集体备课,积极准备三年级数学教研组教研活动

5月7日—5月13日承办五年级年级数学组校级教研活动,陈建听上课

5月14日—5月20日长三角千校结对活动暨东北师大科研联系校交流活动

5月21日—5月27日集体备课

5月28日—6月3日吴旭宏、林勤鹤上五年级教学研讨课

6月4日—6月10日集体备课

6月11日—6月17日集体备课

6月18日—6月24日准备先进教研组评比资料

6月25日—7月1日先进教研组评比

五年级数学工作计划 篇19

一、制定有关学困生工作计划。

本学期以“提高合格率,优秀率,缩小学生之间的差距”为目的,根据本年级本学期的所有知识点,制定《五年级数学(下册)学困生研究单元任务表》,并且在每单元的教学前,根据本单元的知识点制定《单元知识的计划与实施表》,这样不仅使教学更有针对性,而且通过在教学中对学生实际错误的收集与处理,不断调整自己的教学。

二、及时填写好典型学困生个人档案,从学困生的成因入手,找出相应的转化策略,使转化措施更有针对性。

三、定期做好家访工作,以多种形式加强与家长的沟通,争取家长对学校工作的支持与配合,及时了解他们的学习和思想状况,努力形成学校、家庭教育的合力,促进学困生的转化。

四、继续以“计算教学”为切入点,扎实开展学困生的转化工作。

计算是数学的根本,在数学教学中继续以“提高学生计算的准确率”为突破口,辅导学困生注意从计算的方法处着手,通过多种形式去帮助他们正确掌握计算的方法,从会算慢慢过渡到正确、有一定速度的计算,同时,让学困生在计算的过程中,掌握计算的技巧,从而达到提高学困生计算能力及数学学习成绩的目标。

五、多方帮教,共同进步。

在学困生的转化过程中,将继续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作用,继续采用生教生、师教生、小组内合作学习、家庭辅导等帮扶方法,使学困生能学会,优秀生在帮教中得到进一步提升,达到共同进步的效果。

六、利用每周课余时间的“帮扶”活动,指导学困生学习。

每周的课余时间不固定,我将见缝插针地安排对学困生的帮扶活动,对学困生进行已学知识点的巩固,更重要的是对学困生进行学习方法的指导。

七、改变评价方式,对学困生适时鼓励评价。

课堂上将继续寻找时机多对学困生的课堂表现予以肯定鼓励,让他们增加自信心;在作业批改时,将会继续用一些富有针对性、指导性、鼓励性强的语言评价他们,激励他们按时、独立完成作业;每次测试后将继续帮助他们分析试卷,肯定好的地方,找出不足,点出下一步奋斗的目标等不断的对学困生给予关注、帮助,促使他们不断进步。

八、继续做好各知识点的错题收集与原因分析工作,使自己的教学更有针对性。

九、优化课堂教学手段,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学习困难学生的形成有一个过程。因此他们的转变也只能是逐步进行的,这是一个渐变的过程。在教学中注意要由易到难,使学生层层有进展,处于积极学习状态,师生活动交替进行,多为学生提供自我表现的机会,对学生进步及时鼓励,发现问题即刻纠正,对待不同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做到有的放矢,因材施教。

五年级数学工作计划 篇20

数学期末复习应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出发,抓住学生的薄弱环节,精选题例,突出基础,通过复习,使以前学过的零散知识纵成行,横成片,形成网络。让学生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命题依据新课程标准,试题难易适度。

一、复习目标

1、通过复习将小数四则运算加以系统整理,加深理解小数的意义、性质,小数乘法和除法的意义,熟练地进行小数乘法和除法的笔算和简单的口算,进一步提高整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能力。

2、会用字母表示数,表示常见的数量关系,初步理解方程的含义,会解简易方程。

3、在掌握用算术方法解应用题的基础上,会列方程解两、三步计算的应用题,能够根据应用题的具体情况灵活地选用算术解决和方程式的解法。

5、在复习过程中,能根据解决问题的需求,收集有用的信息,进行归纳、类比与猜测、发展初步的合情推理能力。能表达解决问题的过程并尝试解释所得的结果。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认识许多实际问题可以借助数学方法来解决,并可借助数学语言来表述和交流。

二、复习题型

(一)基础知识

1、填空。

2、判断。

3、选择。

(二)计算。

1、口算。

2、竖式计算及验算;

3、简便计算;

4、小数四则混合运算;

5、解简易方程;

6、文字题。

(三)操作部分。

1、公顷与平方千米。

2、测量的有关知识。

3、实际应用。

(四)应用题

1、解题思路。

2、列方程解应用题或算术方法解应用题。

3、适当加深题。

三、复习策略建议

1、强化目标意识。复习时要树立目标意识,在认真学习新课程标准,钻研教材的基础上,能结合本班学生实际,在教材的知识结构和学生认知结构的结合点上下力气,花功夫。复习时既有共同基本要求,又有“一把钥匙开一把锁”的个别辅导,从而真正使所有学生通过系统的复习,使知识得到巩固,数学素质得到提高。

2、在复习计算部分时,既要重视基础知识的基本技能,又不能停留在让学生死记硬背、照搬硬套。而应该看作是训练思维,发展智能,激发兴趣,培养正确学习习惯的过程。

(1)重视口算。

(2)弄清算理与法则。

(3)掌握运算定律与性质:复习时应引导学生进行归类,弄清使用的前提条件,同时要求学生能自觉地根据题目结构的特征进行简算。

(4)在复习过程中,要注意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把握尺度。先澄清学生对运算法则、性质、定律等基础知识方面的模糊认识,再组织练习,老师应不断了解反馈信息,及时点拨评讲。一方面使学生经常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激发复习计算知识的兴趣,另一方面能针对学生的缺陷帮助剖析错因,教给纠正方法,减少出现类似失误。

3、复习土地面积计算时:

(1)沟通联系形成网络,应帮助学生把零散的几何知识纵横沟通起来。形成一个合理的几何系统,以便学生从整体结构来认识单个知识。

(2)深化理解,提高能力,领悟数学思想,会联系生活经验对结果进行估算检验。

(3)操作实践、动手操作技能是学生的薄弱环节,复习时应指导学生正确使用有关工具,掌握正确的操作方法。

4、复习简易方程时:

(1)用字母表示数,复习时先明确“字母”和“数”的含义。

(2)解简易方程:辨析等式与方程,方程的解与解方程等有关概念,掌握四则运算之间的关系。

(3)列方程解应用题:复习时,要让学生抓住特点,理清一般解题步骤注意与算术解法的区别。解题时要注意方法的灵活性。

5、复习应用题时:

(1)重视基本数量关系的训练,复习时通过给条件、提问题、补条件、列版式式,说意义、编题目等方法,组在一具训练系列,为分析复合应用题的数量关系打好基础。

(2)审题习惯和能力的培养,复习时,教师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特别是后进生读题习惯,对题中重点关键词语要理透彻。要针对性指导学生通过画线图,表示题中的数量关系。要训练学生用分析法法思路解答,又要允许一些学困难的学生用综合法分析,引导学生边读题,边检索条件,列出算式。

(3)注意沟通知识内在联系,拓宽解题思路,复习时要立足整体,注意沟通知识间的相互联系,拓宽解题思路,灵活解题方法,提高复习效果。

五年级数学工作计划 篇21

一、指导思想:

学校工作计划和教务处工作计划为依据,以提高教学质量为核心,以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为抓手,结合四年级数学教学的实际情况,制订本计划。

二、具体措施:

1、多读多看,端正思想

陶行知老先生以“行知”来勉励自己,而教师在进课堂前,则需多“知”才能“行”。一知:现行的教育教学法规,知法守法,以法来约束自己的教学行为;二知:本学科知识的教学建议、知识结构、教学定位;三知:孩子们的心理、思想状态;四知:自己作为育人者的“高尚”思想。

2、多说多写,启迪智慧

想法只有在碰撞中才能产生火花,我们要及时的将自己对教学的思考、问题的质疑、育人的困惑展示出来。除了规定的每周五下午的集体备课时间,要利用一切可能的时间,可以是课间的10分钟,可以是午休时间,当然也可以是任意有想法的时候。组内的3位成员要养成“说”的习惯。

3、多听多上,提高能力。

教师的主阵地在课堂,如果课堂如小溪流水般波澜不惊,教师是没有进步。只有在一次又一次的打磨中,才能快速的成长起来。这学期,翻开教导处的行事历,各级的活动接二连三。组内的成员要争取在各个活动中留下身影,我们不求突出、不为名次。我们要的是过程,在基本功比赛中,提高教材研读能力;在磨课过程中,提高课堂驾驭能力;在教学联谊中,完善自己的认知。

三、注意的问题

1、注重学生的活动、学习过程,知识的形成过程,即重心前移。注意评价的方式方法。

2、在教学活动中,鼓励学生思维的多样性,避免评价的统一性。

3、注重教学素材及呈现方式多样化以及数据的真实科学性。

4、关注学生对知识技能的理解与应用

五年级数学工作计划 篇22

一、复习指导思想:通过总复习,把本学期所学的知识进一步系统化,使学生对所学的概念、计算法则、规律性知识得到进一步巩固,计算能力和解答应用题的能力等进一步的提高,全面达到本学期的教学目的。

二、复习重难点:

多边形面积的计算与用方程解应用题。

三、复习内容:

1、小数乘、除法的计算方法,整、小数四则混合运算。

2、方程及用方程解应用题。

3、多边形的面积计算。

4、观察物体。

5、统计与概率。

6、数学广角。

四、复习要求与做法:

1、根据教材的重点和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加深学生理解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2、复习小数乘除法的意义和计算方法时,先使学生进一步明确小数乘除法的意义与整数乘除法的意义有什么联系和区别。然后着重复习小数乘除法的计算方法,使学生能够按照计算法则比较熟练地进行小数乘除法运算。注意出现一些判断题,检查学生对所学概念、法则理解得是否正确,培养学生的判断能力。

3、复习整、小数四则混合运算时,先让学生回忆一下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以及中括号和小括号的使用,然后着重通过具体题目进行练习。注意提醒学生认真审题,确定先算什么再算什么,计算时要认真细致,保证每步正确,可以用简便方法计算的,要注意随时使用简便方法。

4、复习多边形面积时,不要只背公式和计算习题,注意引导学生回忆这些公式是怎样得来的。才能使学生正确无误的记住和应用这些公式。

5、复习简易方程时,要注意让学生进一步认识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以及一些特殊的写法。

6、复习应用题时要注意通过具体的题目,既能按照一般的分析思路进行解答,又能根据题里已知条件间的特殊数量关系选用简便方法解答。有些题还可以通过改条件、改问题再让学生解答,培养学生灵活解题的能力。

五、复习措施

1、逐单元、有重点进行复习

采用“看、读、想、练、说、评”的方法进行复习。看,看课文中有关运算方法、算理的词句。读,读这些词句,做到对本单元心中有数。想,通过自我反思,自查这个单元有些什么困难,及时提出,解决。练,通过作课本以及练习册上的有关练习,做到巩固知识。说,对于练习中有关的算理、数量关系等思维过程说出来,理清思路。评,通过学生自评、互评,加深对题的印象。

2、抓薄弱环节,进行集中练习

针对逐单元复习中出现的比较集中的内容,采用多练精讲的策略,使学生做到巩固复习的目的。多练精讲中使学生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3、做综合试卷,形成综合处理能力。

用做综合试卷的方法,对学生本学期所学的知识进行综合考验,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了解学生的不足,采取个别有针对性的复习。

4、抓住个别落后生,采取一对一的复习。

抓住落后面较大,在逐一复习和集中复习效果不好的个别学生,采取一对一式的复习。让落后生也能跟上步伐,巩固知识,缩小落后面。

通过以上多种复习手段,使学生达到应有的教学目标,获得必需的数学知识。

六、复习时间与内容安排:

五年级数学工作计划 篇23

一、学情分析

全班共有学生xx人,其中男生x人,女生x人,学生的学习兴趣不浓,基础知识不扎实,一部分学生能从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来获取知识,抽象思维有了一定的发展,基础知识掌握较牢,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学习能,少数学生基础差,学习兴趣不浓,学习不认真,不能按时完成作业,学习上有困难,还有个别学生比较聪明,但学习不勤奋,成绩不理想。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共有8个单元,“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综合应用”四个领域的单元安排和主要内容如下:

(一)数与代数一单元--------生活中的负数,结合气温认识正数、负数,用负数表示生活中的事物;认识整数,用直线上的点表示整数。

三单元-----方程认识,等式和方程、了解等式的性质,用等式的性质解简单方程,列方程解决一步、两步计算的简单问题和稍复杂的相遇问题,探索鸡兔同笼问题的解法等。

四单元-----分数乘法,分数乘法计算、简单分数乘法问题、认识倒数。

六单元------分数除法,分数除法计算,简单分数问题,分数混合运算。

(二)空间与图形,二单元---方向与路线,看平面图形,用方向和角度描述物体的位置,描述稍复杂的线路图。

五单元------长方体和正方体,认识长方体、正方体的特征及它们的展开图,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和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七单元-----体积,体积概念,体积的单位,长方体、正方体体积公式的探索,生活中的体积计算问题。

(三)统计与概率(1个单元)八单元-------统计,认识单式、复试折线统计图,用统计图表示数据,收集生活中的统计图并进行分析。

(四)综合运用记录天气,包装磁带、设计包装、记录天气。

三、教材重难点

重点:分数乘除法和方程

难点: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

四、教学措施

1、创设民主和谐的学习气氛、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使每个学生在各自不同的基础上都能提高。

2、注重学生知识形成和探究过程中获得的经验和方法的积累,使学生初步学会自主学习。形式上可以采用手脑口结合,讨论,抢答等形式的学习,培养学生从周围情景中发现数学问题并能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3、课内与课外相结合,课内学习知识、课外学习技能,运用理论,使学生真正做到将知识掌握灵活运用。

4、坚持不懈抓好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培养,重视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认真负责的学习态度和细心计算及验算的好习惯。

5、精讲多练、熟能生巧。

五、教学进度表

五年级数学工作计划 篇24

一、教学内容

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小数的乘法和除法,整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和应用题,多边形面积的计算,简易方程。

二、教材简析:

教学中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

1、加强小数与整数、分数的联系

2、改进应用题的编排,加强解题方法的教学

3、加强发展空间观念

4、适当加强简易方程

5、增加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和初步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6、加强能力、良好思想品德和学习习惯的培养

三、教学要求

1、使学生在理解小数的意义和性质的基础上,比较熟练地进行小数乘法和除法的笔算和简单的口算。

2、使学生认识中括号,能够正确地进行整、小数四则混合运算(不超过四步)。

3、使学生掌握解应用题的一般步骤,会分析、会列综合算式解答三步计算的应用题,以及相遇的行程问题,能够初步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使学生学会用字母表示数,表示常用的数量关系,初步理解方程的含义,会解简易方程。

5、使学生掌握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会计算它们的面积。

6、使学生在掌握用算术方法解应用题的基础上,初步学会列方程解两、三步计算的应用题,初步能够根据应用题的具体情况灵活地选用算术解法和方程解法。

7、通过实践活动,使学生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动手操作能力。

8、结合有关内容,进一步培养学生检验的习惯,进行爱祖国、爱社会主义的教育和唯物辩证观点的启蒙教育。

五年级数学工作计划 篇25

一、指导思想

以“以人为本”,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等新课改理念为指针,兼顾提高教学质量与减轻学生负担,让学生轻松愉快中收获和成长。

二、学情分析

由于本校本班的实际特征,虽然大家已经比较习惯于新教材的学习思路和方法,大多数学生认识到数学知识无处不在,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这为学生对本册的学习打下了重要的基础,但由于教材的版本不一样,所学的知识的进度就不一样,老师和学生都面临重组教材和补教其他版本教材内容的难题。也就是说学生是新的一个集体,老师也是一个新的起点。

三、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共分四个领域,六个单元。

(一)数与代数

1、第一单元“倍数与因数”。

本单元是学生对整数有一定的认识、会计算整数的四则混合运算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学习的主要内容有:自然数的认识,倍数与因数,2,5,3倍数的特征,质数与合数,奇数与偶数。这些知识的学习是以后学习公倍数与公因数、约分、通分等知识的重要基础。本单元具体安排了5个情境:

(1)在“数的世界”活动中,学生将认识倍数与因数,并能在1—100的自然数中,找出10以内某个自然数的所有倍数;

(2)在“探索活动(一)中,学生将经历探索2,5的倍数的特征的过程,了解2,5的倍数的特征,了解奇数、偶数的含义;

(3)在“探索活动(二)中,学生将经历探索3的倍数的特征的过程,了解3的倍数的特征;

(4)在“找因数”活动中,利用直观的拼图游戏,学生将学习找因数的方法;

(5)在“找质数”活动中,理解质数和合数的含义;

2、第三单元“分数”。

在学习本单元内容前,学生一初步理解了分数的意义,能认、读、写简单的分数,会进行简单的同分母分数的加减运算,能初步运用分数表示一些事物,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本单元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进一步理解分数的意义,对分数进行再认识,学习分数与除法的关系、真分数、假分数、带分数、分数的基本性质、公因数、约分、公倍数、通分、分数的大小比较等知识。这些知识是进一步学习分数四则运算、运用分数解决实际问题的基础。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将进一步理解分数的意义,能正确用分数描述图形中部分与整体的或简单的生活现象;认识真分数、假分数和带分数,理解分数与除法的关系,会进行分数的大小比较;能在1—100的自然数内,找出10以内两个自然数的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找出两个自然数的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会正确进行约分和通分;初步了解分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能运用分数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第四单元“分数加减法”。

本单元学习的主要内容有:异分母分数的加减法以及实际应用、分数的混合运算、分数与小数的互化。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将能进行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能理解分数加减法混合运算的顺序,并能正确计算;能把分数化成有限小数,也能把有限小数化成分数;能结合实际情境,解决简单的有关分数加减法的实际问题。

(二)空间与图形

1、第二单元“图形的面积(一)”

本单元学习的主要内容有:平面图形面积大小的比较,平行四边形、三角形与梯形的底和高的认识及相应面积的计算。根据学生学习的特点,本单元具体分为6个情境:

(1)在“比较图形的面积”中,主要是以方格纸为载体,让学生自主地比较各种不同形状图形面积的大小,体验到比较两个图形面积大小有多种方法;

(2)在“地毯上的图形面积”中,通过动手操作,让学生认识平行四边形、三角形与梯形的底和高,会画图形的高;

(3)在“探索活动(一)”

(4)“探索活动(二)”

(5)“探索活动三”中,教材首先由一个实际问题引入相应图形的面积计算问题,学生可以利用已经学过的图形的面积计算方法来探索所求图形的面积。在利用不同方法进行转化后,教材引导学生比较转化前后的图形有什么关系,以启发学生得出计算平行四边形、三角形与梯形面积的方法,并用语言和符号加以表达。

(6)利用探索到的面积计算公式来解决前面提到的以及一些新的实际问题。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将体会比较面积大小的多种方法;认识平行四边形、三角形的底和高;经历探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面积计算方法的过程,并能运用面积公式解决生活中一些简单问题;在探索图形面积的计算方法中,获得数学探索的经验。

2、第五单元“图形的面积(二)”

本单元的主要内容有:组合图形面积的计算及一些有趣的简单不规则图形面积的计算。在第二单元中,学生已经学习了平行四边形、三角形与梯形的面积等知识,在此基础上学习组合图形,一方面可以巩固已学的基本图形,另一方面能将所学的知识进行综合。

本单元安排了2个情境:

(1)在“组合图形面积”中,重点让学生探索如何将组合图形分割成基本图形;

(2)在“探索活动”中,主要学习不规则图形面积的估算。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将在探索活动中认识组合图形,并会运用不同的方法计算简单组合图形的面积,解决一些实际问题;能估计一些简单不规则图形面积的大小。

(三)统计与概率

第六单元可能性的大小。

本单元学习的主要内容有:用分数表示可能性的大小,运用所学知识设计方案。在四年级时,教材安排了游戏公平的活动,让学生体会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本单元在此基础上,运用分数来描述可能性的大小。本单元安排了两个情境:

(1)在“摸球游戏”中,通过摸球的游戏活动,使学生会用分数表述摸球活动中某一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

(2)在“设计活动方案”中,主要是利用所学的知识和指定的条件设计合理的游戏活动。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知道能用分数表示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能按指定的可能性大小的条件,设计相关的方案。

(四)综合应用:

本册教材安排的综合应用内容将进一步整合“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三个领域的内容,进一步加强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中的问题的结合,以提高学生综合应用的能力。

通过本册教材的综合应用活动,学生应树立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信心,积累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应验和策略,感受数学知识间的相互联系,认识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三、主要措施

1、重视教学情景的创设,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加强学生的操作活动,结合生活实际帮助学生建立有关的数学概念。

2、重视直观教学,充分发挥教具、学具的作用,让学生充分经历猜想、实验、验证的过程,主动建构数学知识;通过解决实际问题来学习数学,提高教学的实效性。

3、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独立思考、探索和构建自己的数学意义,让学生有机会讨论交流彼此的想法,体验探究的乐趣;恰当、适时地运用小组合作学习方式,重视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加强估算(测)能力的培养,鼓励解决问题策略与算法的多样化。创造性的使用教材,注重学生对计算过程和方法的理解,重视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与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5、全面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注重学生课堂倾听能力和独立作业等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

6、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在教学中提供可以促进不同学生共同进步的机会,让所有的学生都能体会到学习数学的乐趣。

7、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加强理论学习),提升教学理念和改进教学方法,正确处理教师的主导地位和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全体学生得到全面发展。

四、附:教学进度表

教 学 内 容 课时

1—2第一单元:倍数与因数 11

3—5第二单元:图形的面积(一) 10

5—8第三单元:分数 18

8—10第四单元:分数加减法 8

11第五单元:图形的面积(二) 6

12第六单元:可能性的大小 6

13总复习 6

14—17复习迎考 15

18检测评价

五年级数学工作计划 篇26

一、学情分析

上学期我教五年级的数学,共有学生23人,其中男生11人,女生12人,学生都来自农村,他们的课外作业完成得不够理想,学生的书写状况有很多不理想,上课主动听讲、积极大胆发言的个性养成的不够好。少部分学生的基础知识不够扎实,从学生的思维能力看,思维的主动性不突出,逻辑能力很差,发散能力不理想。学习困难的学生占有少部分,他们的特点是:数学基础知识掌握不好,上课走神、不认真听讲、或者说根本就听不懂上课内容,缺乏学好数学的兴趣和信心。根据每个学生的特点,要因地制宜,对他们进行个别辅导,课堂上安排一些简单的问题专供他们回答,对有进步的学生进行及时表扬,树立起学习的信心,鼓励他们好好学习,使后进赶先进,达到共同进步的目的。

二、教材分析

这一册教材内容包括:观察物体(三)、因数与倍数、长方体和正方体、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图形的运动(三)、分数的加法和减法、折线统计图、数学广角和综合与实践活动等。

(一)数与代数

第二单元因数与倍数

第四单元分数的意义与性质第六单元分数的加法与减法(二)图形与几何

第一单元观察物体(三)第三单元长方体与正方体第五单元图形的运动(三)(三)统计与概率第七单元折线统计图(四)数学思想方法

第八单元数学广角——找次品(五)数学综合运用1.探索图形2.打电话

本册修订后的教材,既有原实验教材的主要特点,又呈现出一些新的特色。

1.改进因数与倍数教学的编排,体现数学教学改革的新理念,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

本册教材的编排既注意体现《标准》中关于因数与倍数教学与教材编排的要求,同时注重体现近年来有关这部分内容教学改革的经验首先,将以往教材“因数与倍数”的教学内容分散编排,安排在本册的两个单元里教学第二单元“因数与倍数”包括因数和倍数的意义,2、5、3的倍数的特征,质数和合数的含义等,重点是让学生了解和掌握这些重要的概念;在第四单元“分数的意义和性质”中,结合约分教学最大公因数的概念和求法,结合通分教学最小公倍数的概念和求法其次,注意所涉及的数的范围在1~100的自然数内,避免题目中的数目过大此外,在例题的安排、素材的选取、习题的设计等方面都采取了新的措施。

2.改进熟悉分数的编排,注意沟通知识间的联系,加强对分数意义的理解

从本学期开始,学生将要系统地学习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分数的四则运算同整数、小数知识一样,分数知识也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内容,是进一步学习数学和其他学科所必需的基础知识分数的概念比较难理解,计算起来也比较复杂为了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分数,本套教材仍然采用了以往教材的编排体系,把分数划分为两个阶段教学第一段安排在三年级上册,借助操作直观,使学生对分数有初步的熟悉,虽然也出现了简单的分数大小比较和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目的是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分数的初步概念,给学生积累一些感性知识在系统认识了小数和初步认识了分数的基础上,本册将引导学生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概括出分数的意义,比较完整地从分数的产生、分数与除法的关系等方面加深对分数意义的理解,进而学习并理解与分数有关的基本概念,掌握必要的约分、通分、分数与小数互化等技能,以及分数的加、减法计算在具体安排上,本套教材一方面注意体现《标准》所提倡的教学理念,提供丰富的学习素材,在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阐述新的内容,给学生创设自主探索的空间。

3.提供丰富的空间与图形的教学内容,注重动手实践与自主探索,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

小学阶段空间与图形教学的主要目标是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与前几册一样,本册教材继续把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作为空间与图形内容编排的研究重点,在教学内容方面安排了“观察物体(三)”“长方体和正方体”“图形的运动(三)”。

4.加强统计知识的教学,发展学生的统计观念,逐步形成从数学的角度进行思考问题的思维习惯

通过四年多的数学学习,在统计与概率方面,学生已经掌握了一定的知识,形成了一定的能力,积累了一定的经验。本册教材教学折线统计图,根据统计内容的调整,将单式和复式折线统计图集中进行编排,这样的编排有利于学生把握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和思想,并根据折线的变化特点对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更好地了解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意义和作用,有效建构了数据分析观念。

5.有步骤地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数学学习不仅可以使学生获得参与社会生活必不可少的知识和能力,而且还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进而奠定发展更高素质的基础因此,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思维能力是数学教学要达到的重要目标之一本套教材总体设想之一是:系统而有步骤地渗入渗出数学思想方法,尝试把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通过学生可以理解的简单形式,采用生动有趣的事例呈现出来通过教学使学生受到数学思想方法的熏陶,形成探索数学问题的兴趣与欲望,逐步发展数学思维能力据此,在本册教材的“数学广角”单元,安排了“找次品”的教学,旨在通过“找次品”渗入渗出优化思想,让学生充分感受到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优化是一种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运用之可有效地分析和解决问题教材以“找次品”这一探索性操作活动为载体,让学生通过看察、猜测、试验等方式感受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再通过归纳、推理的方法体会运用优化策略解决问题的有效性,感受数学的魅力,培养观察、分析、推理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6.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渗入渗出于数学教学中,用数学的魅力和学习的收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内在动机

本册教学内容涉及数学内容的各个领域,为学生探索奇妙的数学世界提供丰富素材。例如,“图形的运动(三)”中“你知道吗”呈现了艺术家们利用平移、对称和旋转设计出的美丽图案;综合与实践活动“打电话”、数学广角“找次品”等,都蕴含了优化思想方法,简洁巧妙的解决问题策略中闪烁着数学方法的奇妙。

三、教学目标

1.理解分数的意义和基本性质,会比较分数的大小,会把假分数化成带分数或整数,会进行分数与小数的互化,能够比较熟练地进行通分和约分。

2.掌握因数与倍数、质数和合数、奇数和偶数等概念,以及2、3、5的倍数的特征;会求100以内的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

3.理解分数加减法的意义,掌握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比较熟练地计算简单的分数加、减法,会解决有关分数加、减法的简单实际问题。

4.知道体积和容积的意义及度量单位,会进行单位之间的换算,感受有关体积和容积单位的实际意义。

5.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并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探索某些实物体积的测量方法。

6.能在方格纸上将简单图形旋转90度;欣赏生活中的图案,灵活运用平移、对称和旋转在方格纸上设计图案。

7.通过丰富的实例,理解众数的'意义,会求一组数据的众数,并解释结果的实际意义;根据具体的问题,能选择适当的统计量表示数据的不同特征。

8.认识单式和复式折线统计图,能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统计图表示数据。

9.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10.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及运用优化的思想方法解决问题的有效性,感受数学的魅力,形成生活中有数学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11.体会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12.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四、教学重点

因数与倍数,长方体和正方体,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分数的加法和减法,统计。

五、教学措施

1.认真学习新课改精神,根据新课改的要求,把握教材的内容,吃透教材的前后联系,认真备课上课,认真批改作业,做到对学生基础摸清,好、中、差生做到心中有数,更好的因地制宜,因材施教,优生优培,做好学习困难生的转化工作。

2.不断学习业务理论,提高自身素质,加强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加强直观教学,通过教具、挂图、投影仪等教学辅助手段,使学生从实物中认识并掌握数学概念知识。

3.加强基础教学的同时,继续关注学生智力的发展,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更好发挥他们的特长,培养他们的数学能力。

4.继续深入开展“小班化教育在农村的实验与研究”,使学生在等高、等爱、等距的氛围中健康成长。

5.制作必要的数学教具,为有效地开展数学课堂教学而准备。 6.认真写好每节课后的反思。六、课时安排

(一)观察物体(三)(2课时)

(二)因数与倍数(7课时)

1.因数和倍数…2课时

2.2、5、3的倍数的特征2课时

2.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2课时

3.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1课时

探索图形(1课时)

(四)分数的意义和性质(20课时)

1.分数的意义… 2课时

3.真分数和假分数2课时

5.约分… 4课时

6.通分…… 4课时

7.分数与小数的互化…… 2课时

整理和复习1课时

(五)图形的运动(三)(3课时)

(六)分数的加法和减法(7课时)

1.同分母分数加、减法…… 2课时

2.异分母分数加、减法…… 2课时

3.分数加减混合运算…………3课时

打电话(1课时)

(七)折线统计图(3课时)

(八)数学广角——找次品(2课时)

(九)总复习(4课时)

五年级数学工作计划 篇27

一、学情分析

五年级1班有41名学生,90%的学生已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仅有少部分学生的学习习惯和主动学习的意识较差,大部分学生在课堂上能认真、专心听,但缺少主动参与的意识和习惯,班级中少数学生作业不能及时完成,拖拉作业。大部分学生对数学比较感兴趣,接受能力较强,思维活跃,学习态度较端正,班级整体学习成绩较稳定,从上学年的知识质量验收的情况看,有相当一部分同学学习自觉性差,不能及时完成作业。所以在新的学期里,要重点抓好基础知识教学,同时还要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更要加强后进生的辅导和优等生的指导工作,全面提高合格率和优秀率。二、教材简析

本册教材包括:小数乘法,小数除法,简易方程,观察物体,多边形的面积,统计与可能性,数学广角和数学综合运用等。

(一)数与代数方面:本册教材安排了小数乘法,小数除法和简易方程。简易方程中有用字母表示数、等式的性质、解简单的方程、用方程表示等量关系进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等内容。

(二)空间与图形方面:包括观察物体和多边形的面积两单元。

(三)统计与概率方面:本册教材让学生学习有关可能性和中位数的知识。

(四)用数学解决问题方面:教材一方面结合小数乘法和除法两个单元,另一方面安排了“数学广角”的`教学内容。

(五)本册教材还安排了两个数学综合应用的实践活动。

小数乘法,小数除法,简易方程,多边形的面积,统计与可能性等是本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

三、教学重点工作

(1)创设平等、和谐、愉悦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使每位学生的能力有所提高。

(2)课堂教学以探究式、体验式的学习方法为主,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发散思维能力。提倡学法的多样性,关注学生的个人体验,加强体验学习,使学生在体验中形成技能,掌握知识。

(3)加强基础知识的教学,使学生切实掌握好基础知识,形成基本技能,抓好、抓实“双基”。课堂训练形式多样化,重视一题多解,从不同角度解决问题,培养优生的思维深度和广度。

(4)培养学生预习习惯,在预习后提出疑惑,并能通过查阅资料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5)做好课题研究工作,将“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教学模式的创新实践研究”的课题研究工作与课堂教学紧密结合,以实践促进科研,进一步完善课题研究,做好课题研究工作。

(6)做好优生培优工作和学困生辅导工作,要做到有计划、重落实。重视学困生培养,对学困生要付出更多的关心和爱心,加强个别辅导,提高学困生学习兴趣,作业适当降低要求。

四、培优辅差

本学期在培优辅差方面要全面调查了解学生,做到心中有数,根据学生成绩情况确定需要培优或辅差的学生名单,利用空余时间辅导。

1.学困生的转化措施:

辅导差生做到低起点,小步子,一点一点引导,一步步向前,积小胜为大胜,对学生既要看到希望,对学生每一点进步要及时赏识,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

1)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发奋学习,消除自卑感,并对其进行个别强化辅导,使其拥有学好数学的信心。

2)本着少批语多表扬的原则,鼓励学困生上进。

3)建立互助小组,采取“一帮一”的措施,利用课余时间进行辅导教育,使他们共同进步,共同发展。

4)课上充分调动学困生的学习积极性,多留心观察他们,将一些简单的问题,让他们回答,培养其学习自信心。课堂练习中,督促他们认真完成自己能够解决的习题,遇到不明白的地方要大胆问。 5)做好学习困难生的家访工作,实现家校互动,在交流沟通中谋求适合孩子的最佳教育方法。

2.尖子生的培养措施:

培优工作要着眼于长远,侧重于加大学生学习的难度,拓宽知识面,开发求异思维,培养创新能力,同时还要落实到课堂教学中,以确保优生更优。

1)加强思想教育,教育他们在成绩面前不骄,不躁,不自满,树立良好的学习风气,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2)让他们团结好学困生,树立互帮互学的思想,帮助学习困难生共同进步,共同向前发展。

3)发展优生的思维,开阔他们的视野,使他们的智力能得到更好开发。根据优生的不同特点,分别扩大知识面辅导,课上除完成课堂训练外,为他们设计有难度、有深度的问题,进一步拓展他们的思维能力,激发他们努力进取,满足他们的求知欲,挖掘他们的潜力。

五年级数学工作计划 篇28

五年级数学培优工作计划为了顺利完成本学年的教学任务,提高本学期的教育教学质量,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培优计划,以高度的责任心投入到紧张的教学及培优工作中,力争取得好成绩。

一、思想方面的培优。

1.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经常和学生谈心,关心他们,关爱他们,让学生觉得老师是重视他们的,激发他们学习的积极性。

2.定期与学生家长、班主任联系,进一步了解学生的家庭、生活、思想、课堂等各方面的情况。

二、有效培优措施。

利用课余时间,对各种情况的`同学进行辅导、提高,“因材施教、对症下药”,根据学生的素质采取相应的方法辅导。

1.课上优等生解决难题。

2.课堂练习分成三个层次:第一层“必做题”—基础题,第二层:“选做题”—中等题,第三层“思考题” ——拓广题。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

3.解答习题要有多角度,一题多解,一题多变,多题一解,扩展思路,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培养学生思维的广阔性和变通性;解题训练要讲精度,精选构思巧妙,新颖灵活的典型题,有代表性和针对性的题,练不在数量而在质量,训练要有多样化。

三、在培优中的几点方法。

1、不纵容优秀的学生,一视同仁。

2、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学习方案,给优秀生一定难度的题目让他们进行练习。

3、了解学生在家与在校的一些情况,培养学习兴趣,树立对学习的信心。

4、认真上好每一节课,研究不同课型的教法。如上复习课时,要把知识进行网络,把知识进行列表比较,把知识系统,便于学生掌握;上习题评讲课时,做到既评又讲,评有代表性的学生答题情况,讲知识的重点、易混点、热点及考点。做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极大的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优生率。

五年级数学工作计划 篇29

一、复习重点

小数乘法、小数除法、简易方程、多边形面积

二、复习难点

1.概念的运用

2.解决问题和列方程解决问题

三、各单元复习知识点、难点

第一单元

复习时间知识点应注意训练的题型

1.小数乘整数:

2.25×7500

2.5小时=分钟

2.小数乘小数:0.56×0.004

3.积的近似数

4.积与因数的大小比较

4.8×a>4.8(a>1)

5.6×a<5.6(a<1

5.小数乘法去处定律的运用1.小数乘法的意义。如2.5×73.68×2.9

78的百分之5是

2.因数扩大与积的关系。如,两个数的积是S,一个因数扩大10,另一个因数扩大5倍,积是

3.3.26的小数点向右移动二位,比原数多

4.近似数是3.5的最大二位小数是,最小二位小数是,这二个二位小数相差

5.4.5×7.6+4.5×2.4=(+)×运用乘法律

6.一根绳子对折4次,每段2.2米,这根绳子米

7.一个数的小数点向右移动一位后,比原来多49.5,这个原来是

8.一个数乘0.01,这个数就

9.一个数÷0.001,这个数就

第二单元

复习时间知识点应注意训练的题型

1.小数除以整数:

14.21÷71.8÷12

2.整数除以整数:

72÷153÷4

2吨56千克=吨

3小时18分=小时

3.小数除以小数:

12.6÷0.286.21÷0.003

4.商的近似值

5.循环小数

6.数列P31第9题

7.归一问题

8.进一法、去尾法P33

9.商与被除数的大小比较1.小数除法,整数部份除以整数部份,不够商1时,商是

2.余数问题

4.7÷0.8=5……4.4÷0.028=157……

3.6.236.8888849.7575……是循环小数,用简便记法是

4.商不变的性质

0.48÷0.12=÷12=4.8÷=480÷

5.想象与动手

一根绳子8.8米,对折3次后,每段米

6.循环小数12.345345…小数部份第22个数字是

7.循环小数的大小比较

6.326.3222…6.3232…6.333……

8.数列6.25、2.5、1、0.064

7、3.5、1.75、0.21875

9.10台机器8小时磨面104吨,

(1)平均每台机器8小时磨面多少吨?(2)10台机器每小时磨面多少吨?(3)每台机器,每小时磨面多少?

10.每份数问题

机器12小时加工15吨大米,每小时加工大米吨,加工每吨大米要小时.

11.去尾进一

(1)大米20.8千克,每个袋子装0.5千克,需要个袋子

(2)45.8米的布做衣服,每套衣服2.5米,最多可以做套衣服?

(3)教室长8米,宽6米,用边长6分米的方砖铺地,需要方块块

第三单元

知识点应注意训练的题型

1.观察一个物体,一次最多能看到3个面

2.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物体,画出平面图

3.求立方体的个数P42第4、5题,摆这个物体,最少需要多少个立方体,最多可以多少个立方体?

第四单元

知识点应注意训练的题型

第四单元1.用字母表示数

2.用字母表示运算定律、公式

3.简易方程

(1)方程的概念

(2)方程的解:

用代入法检验方程的解

X=5是方程18-x=12的解吗?

X=4是方程32÷x=8的解吗?

(3)解方程及概念

(4)方程与等式的关系

(5)用方程解决问题:

(P60-70书本中例题题型)

4.训练“等量关系”

5.等式的性质1.用字母表示数

(1)五(1)有a人,五(2)人数是五(1)的1.5倍,一共

(2)一条路,已修b千米,是未修的2倍,全长一共米

(3)五(3)男生m有人,女生比男生多2人,全班一共有人

(4)五(4)女生有n人,比男生少3人,全班一共有人.

(5)五(1)50人,男生有50-a人,a表示

(6)爸爸今年岁,比妈妈大4岁,表示妈妈明年岁数的式子是。

(7)三个连续的自然数,第一个是,其它两个数是和。

2.a表示2a表示

3.小红b岁,爸爸比小红大30岁,爸爸岁

b能够等于200吗?

4.方程的概念。方程与等式的关系

5.用方程解决问题

(P60-70书本中例题题型)

6.等量关系的训练

(1)女生比男生的2倍少4人

(2)地球表面面积、陆地面积、海洋面积

(3)甲乙两队合修一条公路

(4)买梨和苹果一共14元。

(5)妈妈比小红大25岁

▲复习措施

1.以课本为本2.抓重点内容复习

3.突破单元测试,作业练习中的难点

4.抓题型训练5.平时抓好计算训练

6.抓好导优铺差7.抓好考前指导

五年级数学工作计划 篇30

教材简介:

本单元的主要内容有:小数乘法、积的近似值、有关小数乘法的两步计算、整数乘法运算定律推广到小数。

教学目标:

1.让学生自主探索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进行笔算,并能对其中的算理做出合理的解释。

2.使学生会用“四舍五入”法截取积是小数的近似值。

3.使学生理解整数乘法运算定律对于小数同样适用,并会运用这些定律进行关于小数乘法的简便运算,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数感。

4.使学生体会小数乘法是解决生产、生活中实际问题的重要工具。

教学措施:

1.重点引导学生用转化的方法学习小数乘法。

2.指导学生对小数乘法的`算理做出合理的解释,提高简单的推理能力。

3.注意引导学生探索因数与积之间的大小关系的规律。

课时安排:

6课时。

五年级数学工作计划 篇31

一、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内容包括:小数乘法、小数除法、简易方程、观察物体、多边形的面积、统计与可能性、数学广角和数学综合运用等。

(一) 数与代数方面

本册教材安排了小数乘法,小数除法和简易方程。小数乘法和除法是在学生掌握了整数的四则运算、小数的意义和性质以及小数加减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继续培养学生小数的四则运算能力。简易方程中有用字母表示数、等式的性质、解简单的方程、用方程表示等量关系进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等内容,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在空间与图形方面,安排了观察物体和多边形的面积两个单元。在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探索并体会各种图形的特征、图形之间的关系,及图形之间的转化,掌握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的面积公式及公式之间的关系,渗透平移、旋转、转化的数学思想方法,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进一步发展。

(三)在统计与概率方面,本册教材让学生学习有关可能性和中位数的知识。通过操作与实验,让学生体验事件发生的等可能性以及游戏规则的公平性,学会求一些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在平均数的基础上教学中位数。

(四)在用数学解决问题方面, 教材一方面结合小数乘法和除法两个单元,教学用所学的乘除法计算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另一方面,安排了“数学广角”的教学内容,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培养他们探索数学问题的兴趣和发现、欣赏数学美的意识。

(五)本册教材还安排了两个数学综合应用的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探索活动,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体会探索的乐趣和数学的实际应用,感受用数学的愉悦,培养数学意识和实践能力。

二、教学重点

小数乘法、除法,简易方程,多边形的面积,统计与可能性等是本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

三、教学难点

理解小数乘、除法的算理,理解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理解用字母表示数的公式,理解方程的意义及等式的基本性质,根据题意分析数量间的相等关系,理解多边行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四、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理解小数的意义和性质的基础上。比较熟练地进行小数乘法和小数除法的笔算和简算。

2、使学生学会用字母表示数,表示常见的数量关系,初步理解方程的含义,会解简易方程。3、探索并掌握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会计算它们的面积。

4、能辨认从不同方位看到的物体的形状和相对公式。

5、理解中位数的意义,会求数据。

6、体验事件发生的等可能性以及游戏规则的公平,会求一些事件发生的可能性;能对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作出预测,进一步体会概率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争做环保小卫士,向周边的居民宣传有关禁毒知识,做禁毒宣传的小能手。

7、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8、初步了解数字编码的思想方法,培养发现生活中数学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9、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10、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五、教学措施

1、加强学习目的性教育,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2、增强学生的'动手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3、给特殊群体更多的关心与爱心,因材施教,分层次作业,适当降低要求。

4、多创设学习情景,大胆放手让学生自学,解疑问难,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

5、注意加强数学与实际生活联系,让学生在活动中解决数学问题,感受、体验理解数学。

6、合作探究,拓展引申。

六、课时安排

1、 小数乘法 ———————————————(8课时)

2、 小数除法————————————————(11课时)

3、 观察物体————————————————(3课时)

4、 简易方程 (16课时)

(1)用字母表示数 (3课时)

(2)解简易方程 (12课时)

整理和复习 (1课时)

量一量找规律 (2课时)

5、多边形的面积——————————————(9课时)

量一量 ——————————————————(1课时)

6、 统计与可能性——————————————(4课时)

铺一铺—————————————————— (1课时)

7、数学广角————————————————(3课时)

8、 总复习—————————————————(4课时)

班级学生情况分析

我所任教的五年级(2)班大部分的学生学习态度比过去有很大的进步,有着良好的学习习惯,上课时基本上能积极思考,举手发言,合作意识较强,少数学生能主动、创造性的进行学习。但总体上从期末测试情况看,学生的成绩存在明显的两极分化,学困生的面还是比较大,针对这些情况,本学期在重点抓好基础知识教学的同时,加强学困生的辅导和优等生的指导工作,让不同的学生在数学方面有不同的收获。

五年级数学工作计划 篇32

一、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本班共有学生39名,其中男生19名,女生20名。学生对基础知识特别是计算方面学生掌握得较好,但分析解决问题能力不强,应用题方面不甚理想。班级中差生多,成绩也很不匀称。大部分学生对数学学科的兴趣比较浓厚,而且积极上进,自制力强,学习成绩优秀。但总有8、9个学生作业书写潦草,甚至不完成作业。这部分同学上课也不会听讲,学习态度不端正,对学习不感兴趣,自制力差,比较懒散,严重影响班级的总体成绩。所以,本学期在认真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努力提高本班后进生成绩将作为工作重点。

二、教材分析:

这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认识正负数,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分数加减法,方向与位置,可能性,以及统计的相关知识。

三、教学重点、难点:

认识正负数,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分数加减法,方向与位置,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教学将是教学的重点分数的意义与加减法将是教学中的难点。

四、教学目标:

1、结合现实情境,了解正、负数的意义,会用正、负数表示一些日常生活中具有相反意义的两个量,比较正、负数的大小。体会正、负数的作用,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2、结合具体情境理解分数的意义,明确分数与除法的关系,认识真分数、假分数、带分数,并能比较熟练地将假分数化成带分数或整数,理解和掌握分数的基本性质,进一步建立数感。会用分数表达和交流信息,能运用分数的基本性质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初步了解分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3、结合具体情景,会比较同、异分母分数的大小,理解约分、通分的意义,能正确地进行约分、通分。

4、结合具体事例探索并掌握分数加减及加减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并会运用运算律进行简便运算,其进一步提高简算意识与能力。能解决生活中有关分数的实际问题。

5、结合具体情境认识行与列,初步理解数对的含义,能在具体情境中用数对表示物体的位置,并能在方格图上用数对表示点的位置。感受方向和位置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发展空间观念,培养观察、推理与表达能力。

6、在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初步学会设计简单的调查表,经历数据的收集、整理、表达、描述和分析的过程。结合实例认识复式条形统计图,会用复式条形统计图来描述数据,体验复式统计图在描述数据中的作用,体验统计知识的作用,形成统计的意识,发展统计观念。

7、认识长方体、正方体的特征和常用的体积(容积)单位,会进行单位间的换算。会计算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会求不规则物体的体积。

8、结合现实事例,初步学会求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体验事件发生的等可能性以及游戏规则的公平性,能对一些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做出描述。

9、结合本册教材的学习,体会数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的严谨性和数学结论的确定性。

10、学会倾听与质疑,养成独立思考的学习习惯。在形式多样的学习过程中,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五、具体教学措施:

1、积极学习大纲,钻研教材,学习教育理论,参加教改实验,探讨教学方法,虚心向老教师学习。积极参加教改实验,探讨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认真备课上课,及时批改作业。

2、重视对学习困难学生的辅导,根据差生的实际难易适中,发动家长配合老师的工作,尽量提高差生成绩。对待优生要严格要求他们,要在他吃饱吃好的情况下拓宽知识面,多掌握知识同时要教育和启发优等生去帮助差生,大家共同学习,共同提高学习成绩。

3、多创设学习情景,大胆放手让学生自学,解疑问难,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

4、注意加强数学与实际生活联系,让学生在活动中解决数学问题,感受、体验理解数学。

六、课时安排:

五年级数学工作计划 篇33

一、班级学生情况分析

我所任教的五年级(1)班大部分有着良好的学习习惯,上课时基本上能积极思考,举手发言,合作意识较强,少数学生能主动、创造性的进行学习。但总体上从期末测试情况看,学生的成绩存在明显的两极分化,学困生的面还是比较大,针对这些情况,本学期在重点抓好基础知识教学的同时,加强学困生的辅导和优等生的指导工作,让不同的学生在数学方面有不同的收获。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内容包括:小数乘法、小数除法、简易方程、观察物体、多边形的面积、统计与可能性、数学广角和数学综合运用等。

(一) 数与代数方面

本册教材安排了小数乘法,小数除法和简易方程。小数乘法和除法是在学生掌握了整数的四则运算、小数的意义和性质以及小数加减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继续培养学生小数的四则运算能力。简易方程中有用字母表示数、等式的性质、解简单的方程、用方程表示等量关系进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等内容,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在空间与图形方面,安排了观察物体和多边形的面积两个单元。在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探索并体会各种图形的特征、图形之间的关系,及图形之间的转化,掌握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的面积公式及公式之间的关系,渗透平移、旋转、转化的数学思想方法,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进一步发展。

(三)在统计与概率方面,本册教材让学生学习有关可能性和中位数的知识。通过操作与实验,让学生体验事件发生的等可能性以及游戏规则的公平性,学会求一些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在平均数的基础上教学中位数。

(四)在用数学解决问题方面, 教材一方面结合小数乘法和除法两个单元,教学用所学的乘除法计算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另一方面,安排了"数学广角"的教学内容,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培养他们探索数学问题的兴趣和发现、欣赏数学美的意识。

(五)本册教材还安排了两个数学综合应用的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探索活动,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体会探索的乐趣和数学的实际应用,感受用数学的愉悦,培养数学意识和实践能力。

三、教学重点

小数乘法、除法,简易方程,多边形的面积,统计与可能性等是本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

四、教学难点

理解小数乘、除法的算理,理解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理解用字母表示数的公式,理解方程的意义及等式的基本性质,根据题意分析数量间的相等关系,理解多边行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五、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理解小数的意义和性质的基础上。比较熟练地进行小数乘法和小数除法的笔算和简算。

2、使学生学会用字母表示数,表示常见的数量关系,初步理解方程的含义,会解简易方程。3、探索并掌握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会计算它们的面积。

4、能辨认从不同方位看到的物体的形状和相对公式。

5、理解中位数的意义,会求数据的中位数。

6、体验事件发生的等可能性以及游戏规则的公平,会求一些事件发生的可能性;能对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作出预测,进一步体会概率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争做环保小卫士,向周边的居民宣传有关禁毒知识,做禁毒宣传的小能手。

7、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8、初步了解数字编码的思想方法,培养发现生活中数学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9、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10、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六、教学措施

1、加强学习目的性教育,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2、增强学生的动手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3、加强个别辅导,提高学困生的学习成绩。

4、多创设学习情景,大胆放手让学生自学,解疑问难,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

5、注意加强数学与实际生活联系,让学生在活动中解决数学问题,感受、体验理解数学。

6、合作探究,拓展引申。

6、给特殊群体更多的关心与爱心,因材施教,分层次作业,适当降低要求。

七、课时安排

1、 小数乘法 ---------------(8课时)

2、 小数除法----------------(11课时)

3、 观察物体----------------(3课时)

4、 简易方程 (16课时)

(1)用字母表示数 (3课时)

(2)解简易方程 (12课时)

整理和复习 (1课时)

量一量找规律 (2课时)

5、多边形的面积--------------(9课时)

量一量 ------------------(1课时)

6、 统计与可能性--------------(4课时)

铺一铺------------------ (1课时)

7、数学广角----------------(3课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