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工作相关 > 总结报告 > 工作总结 > 个人工作总结 > 大学创新工作总结报告(热门13篇)正文

《大学创新工作总结报告(热门13篇)》

时间:

大学创新工作总结报告(通用13篇)

大学创新工作总结报告 篇1

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是发展的动力之源,也是富民之道、公平之计、强国之策。20__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坚持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依靠改革创新加快新动能成长和传统动能改造提升。如何从理论和现实层面理解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意义,怎样从实践层面释放创业创新活力,打造经济社会发展新动能?我们特邀请相关专家学者对这些问题进行了深入阐述。

党的明确提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将其作为关系国民经济全局紧迫而重大的战略任务。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将创新作为五大发展理念之首,进一步指出,坚持创新发展,必须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等各方面创新,让创新贯穿党和国家一切工作,让创新在全社会蔚然成风。在20__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培育和催生经济社会发展新动力。今年6月,国务院颁布了《关于大力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若干措施的意见》,明确指出,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是培育和催生经济社会发展新动力的必然选择,是扩大就业、实现富民之道的根本举措,是激发全社会创新潜能和创业活力的有效途径。这是认真总结国内外发展实践经验和理论认识的结果,符合当今世界发展实际和创新潮流,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一、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揭示了创新创业理论的科学内涵和本质要求

经济学家熊彼特认为,创新是企业家对生产要素的重新组合。后来,创新的概念和理论不断发展。美国管理学家德鲁克认为,创新是赋予资源以新的创造财富能力的行为,创新主要有两种:技术创新和社会创新。著名经济学家诺思认为,世界经济的发展是一个制度创新与技术创新不断互相促进的过程。相对于创新理论,创业研究起步较晚,目前尚未形成统一的分析框架,一般认为,创业是指一个人发现和捕捉机会并由此创造出新产品或服务的过程,主要标志和特征是创建新企业或新的组织。创业不仅仅局限于创办新企业的活动,在现有企业中也存在创业行为。创业者既可以指新创企业的创办人,也包括现有企业中的具有创新精神的企业家。

在经济学界,创新和创业是两个既有紧密联系又有区别的概念。二者在某种程度上具有互补和替代关系,创新是创业的基础和灵魂,而创业在本质上是一种创新活动。但创业和创新也是有所区别的,从现有的经济理论和研究看,创新更加强调其与经济增长的关系,比较著名的是经济学家索罗对经济增长中技术进步贡献的定量测算。而创业的内涵更丰富,不仅有创新的内容,还涉及就业和社会发展以及公平正义。

影响创新创业的因素有很多,包括国民素质、基础研究水平、科研基础设施条件、体制政策环境等方面,但核心是人的因素,关键是创新型企业的发展壮大。从某种程度上讲,推动创新发展,就是坚持以人为本推进创新,要提高国民的教育水平,充分调动和激发人的创业创新基因。就是坚持以企业为主体推进创新,要大力推动创业企业发展,强化企业作为创新发动机的作用。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提出把创业、创新与人、企业这几个关键要素紧密结合在一起,不仅突出要打造经济增长的引擎,而且突出要打造就业和社会发展的引擎,不仅突出精英创业,而且突出草根创业、实用性创新,体现了创业、创新、人和企业“四位一体”的创新发展总要求,揭示了创新创业理论的科学内涵和本质要求,为创新创业理论和实践研究开辟了崭新的新天地。

二、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反映了人类创新发展历史和经济发展的一般规律

创新创业究竟应由哪些人来干,如何选择创业者,政府应该干什么,这些是我们在推进创新创业发展中常常碰到的问题。现在,有的人认为,创业是少数“天才式”人物的事情,必须具备这样那样的素质和条件。事实上,这是一种误区。

人类社会发展史实际上就是一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历史。比如,蒸汽机革命中许多重大技术都是由技工发明的。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的实践也充分说明了这一点。比如,上世纪80年代初以家庭联产承包制为核心的农村体制改革后,极大激发了农民的创业热情,一大批乡镇企业异军突起,成就了今天以万向集团为代表的一批创业企业。此后,随着经济体制和科技体制改革,又有一大批科研人员和国有企业职工“下海创业”,使一大批民营企业异军突起,成就了今天以华为、联想、海尔等为代表的一批创业企业。这其中许多都是“草根创业”,是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而且,现在来看,许多成功的企业往往都是“草根”完成的。

因此,推进创新创业必须要改变“选运动员”的方式,应在全社会高扬创新和企业家精神,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让广大人民群众参与创新创业的大潮,使大量优秀人才在创新创业的伟大实践中脱颖而出。

三、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是坚持创新发展、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关键实现途径

在出席国家科技战略座谈会时指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要坚持把科技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既发挥好科技创新的引领作用和科技人员的骨干中坚作用,又最大限度地激发群众的无穷智慧和力量,形成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新局面。要依托“互联网+”平台,集众智搞创新,厚植科技进步的社会土壤,打通科技成果转化通道,实现创新链与产业链有效对接,塑造我国发展的竞争新优势。要把科技与人民群众的创造力在更大范围、更深程度、更高层次上融合起来,既要“顶天”,努力突破核心关键技术,勇攀世界科技高峰,又要“立地”,通过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将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这就要求我们必须着力提高教育质量,推进科技体制改革,强化创新发展的人才和科技基石,要深入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在全社会大力弘扬创新创业精神,使创业企业不断涌现和发展壮大,包括新创办企业和现有企业的创业创新,不断为企业这部创新发动机注入新生力量和活力,汇聚形成经济发展的新动力。

一方面,要大力推动初创企业不断涌现和规模化发展。大量研究表明,初创企业是创新的源泉。历史上许多重大技术和发明的商业化最初都是由这些企业完成的。同时,初创企业也是就业增加的引擎。据美国一个最新的分析报告,近年来在美国新增的20%就业中创业企业占3%。正是那些创业者不断创造出新的产品和服务,深刻改变了我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创造了大量就业机会。当前,也正是那些在清洁能源、生物医药、先进制造、信息技术等领域的创业者,推动着新能源、生物、新一代信息技术等新兴产业发展,解决我们全球面临的资源环境健康等重大挑战。

另一方面,要大力推进现有企业特别是大企业的创业创新。对创业理论和实践的研究表明,尽管许多创业者都是白手起家,但创业也可以在现有企业内部进行。现有企业特别是大企业更需要弘扬创业精神才能赢得更多的利润和企业长久的发展,大企业由于具备人才、技术、品牌、市场等优势,是创新发展的“野战军”,在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不仅表现为大企业可以通过收购中小企业使创新产品快速实现商业化,还表现为大企业本身可以培育、孵化出许多小企业。从我国看,目前许多大企业也正在积极推进创业创新,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例如,腾讯、金发科技、达安基因等大型企业围绕全产业链需求,有针对性地创办孵化器,孵化培育了大量科技型创业企业并形成集聚效应。海尔提出要把企业员工由原来的雇佣者和执行者,变成创业者和合伙人,大力推进企业内部“自创业”,实现企业由出产品到出创客的转变。

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是推进供给创新的重大结构性改革

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的重大任务。综合来看,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主要是指对要素投入侧和生产侧的重大改革、关键性改革。核心是要通过推进金融、土地等要素改革和生产端的改革,提升企业效益和竞争力,焕发企业家精神,创造出能够激发消费者需求的优质产品和服务,满足新需求,开拓新市场,推动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蓬勃发展,加快实现发展动力的转换。最重要的是通过政府体制改革,让更多社会资本参与投资,充分激发微观经济主体活力。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可以大幅增加有效供给,增强微观经济活力,加速新兴产业发展,又可以扩大就业、增加居民收入,还有利于促进社会纵向流动和公平正义,是经济发展的引擎。在当前形势下,要紧紧围绕打造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这一中国经济增长的新引擎、新动力,大力推进政府监管、投融资、科技体制等关键环节和生物医药与健康、新能源、节能环保、通用航空、文化旅游等重点领域的改革。比如,要围绕培育小微企业和促进大企业创新,大力推进投融资和资本市场的改革,着力解决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要大力推进能源电力、物流等体制机制改革,着力降低创业创新成本。要“放水养鱼”,推动财税体制结构性改革,降低小微企业的税负水平。在生产侧方面,要放开服务业市场准入,扩大开放,使更多新企业公平进入,增强服务业发展动力作用。要深入推进传统产业创业创新,鼓励广大企业职工积极利用互联网+、大数据等新技术,推进工艺创新和设备更新改造,广泛开展技术革新,加快传统制造业向中高端迈进。要适应当前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迅猛发展趋势,完善政府管理体制,加强人才、技术、金融等要素支撑,着力营造有利于新兴企业不断涌现和发展壮大,有利于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快速商业化的良好生态。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细流无以成江海。当前,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蓄势待发,我国经济进入速度变化、结构转型和动力转换的关键时期。面对新的形势,我们必须深入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着力营造有利于杰出科学家、发明家、技术专家和企业家不断涌现,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蔚然成风的社会环境和文化氛围,让每一个充满梦想并愿意为之努力的人获得成功,实现经济平稳持续增长、国家强盛、人民富裕和社会公平正义。

大学创新工作总结报告 篇2

近日,以“创业创新 汇聚发展新动能”为主题的全国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活动周成都分会场——新津双创活动进校区在成都职业技术学院新津校区顺利召开,此次“双创”分会场新津活动由新津县委、新津县人民政府主办,并得到天使汇、妙汇、合一投资、成都市青年创业联合会、成都市图书馆等投资机构、众创机构等的鼎力支持,活动由新津县科学技术协会、新津县人力和社会资源保障局、共青团县委等承办。

本次活动新津着重于突出大学生、青年创新创业者的生力军作用,释放全社会尤其是大学生创业活力,推动成都加快建设全国一流的创新之城、创业之都,加快新津转型升级发展,形成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局面。

据悉,新津为深入推动创新创业,从9月下旬开始,每月举办2次“蓉漂茶叙”活动,由县政府主要负责人主持,每次均邀请县域企业、初创者、科技服务机构、已到津或希望到津创新创业团队负责人等共商对策、听取建议、解决问题、碰撞智慧。同时,新津县委县政府每月召开专题会议研究“双创”工作,听取建议,统筹协调,综合政策,活动现场发放了新津创新创业政策一本通。

大学创新工作总结报告 篇3

11月12日下午,中国科协承办20__年全国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活动周工作总结会议在中国科技会堂召开。中国科协党组成员、书记处书记王春法出席会议。国家发展改革委高技术产业司副司长孟宪棠、副巡视员沈竹林,中国科协学会服务中心主任_刚,中国科协机关有关部门和直属单位有关负责人,中国公路学会、中国造船工程学会有关负责人,以及参与“双创”活动周承办工作的部分工作人员和展览公司有关人员共计35人参加会议。会议由中国科协学会学术部部长、企业工作办公室主任宋军主持。

中国科协企业工作办公室副主任、企业创新服务中心副主任郑浩峻对活动周承办工作进行了总结,汇报了科协承办活动周的体会和收获。各工作组有关负责人分别汇报了本组工作做了总结、体会和建议。

孟宪棠在讲话中首先转达了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林念修对中国科协的感谢和对工作人员的问候。林念修表示,与科协合作深感心情好、氛围好、主意好、效果好,希望继续办好活动周。孟宪棠表示,本届活动周取得了圆满的成功,国务院领导多次在重要场合给予了充分肯定。孟宪棠赞扬筹办活动周的过程中中国科协的工作队伍特别讲政治、特别讲奉献、特别讲协作,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创新、特别能坚守,工作有激情、有担当、有信心、有智慧,活动周承办无瑕疵,筹备过程进展顺利。建议下一届活动周提早着手布局,做好准备工作。

王春法在讲话中指出,做好总结对继续办好活动周意义重大。活动周承办工作时间紧、任务重、规格高、责任大,感谢国家发展改革委充分信任中国科协,把这个光荣艰巨的任务交给中国科协,并给予全方位的指导。筹办过程中,各方的联合协作、开拓创新和细致工作,为活动周的成功举办提供了重要保障。通过筹办活动周,中国科协有很大收获,锻炼了一支能战斗的队伍,期待承担更艰巨更重要的工作任务。王春法要求,下一步要认真总结承办工作中的经验与不足,突出对工作中取得的成绩和亮点以及独特做法的宣传;着眼未来,主动加强与国家发展改革委对接,创新工作思路和理念,在实践中不断提高工作质量和效果。

会议对有关单位和个人颁发了感谢信、嘉奖函及纪念证书。

20__年全国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活动周于10月19-25日举办。活动周宣传解读国务院以及各部委和各地方促进双创政策措施,展示全国各地创业创新成果,为创业创新者提供了解政策、交流经验、集中展示、项目融资等全方位服务,成为创意交流、思想碰撞和成果转化的综合性平台。据统计,活动周期间,主会场、分会场、各部委共组织投资对接活动350场,签署协议963项,达成合作意向1890项,合计投资金额361.04亿元,引进高层次人才1399人。各部委组织活动签署合作协议246项,达成合作意向429项,合计投资金额163.6亿元。分会场开展投资对接活动311场,签署合作协议679项,达成合作意向1460项,投资金额187.24亿元。主会场共举办48场活动,共有22000多人次参观了主题展示。全国8个地方分会场共接待观众170余万人次。

大学创新工作总结报告 篇4

中国经济挥手告别过去的高速增长阶段进入“新常态”,钢铁行业的特征表现为:行业投资负增长、产能过剩、同质化竞争,外部环境恶化、成本压力系统性上升,钢铁制造进入长期的微利时代,面临严峻的经营形势。作为钢铁行业领军企业,宝钢正在思考涅槃之路,企业发展从过去的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向需求驱动、创新驱动,因此制定了“从钢铁到材料、从制造到服务、从中国到全球”三大转型战略推动企业转型。

今年以来,国家和地方出台了一系列促进创新驱动发展的政策。宝钢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宝钢)多次召开专题会议学习、落实国家与上海市的政策精神,研究创新驱动发展的路径,积极发挥企业在国家创新中的引领作用,带动全社会的创新创业发展。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宝钢“双创”工作开展情况

(一)创新投融资模式有关情况

宝钢实施创新驱动发展,坚持从制造向服务转型,确立了“一体两翼”的创新转型的方向,“一体”以钢铁产业为主体,“两翼”是精品智慧制造和构建钢铁生态服务体系。

宝钢钢铁主业立足于生产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钢铁精品,同时,宝钢在信息化方面具有较好的技术基础,实现了全流程信息化管理,并且在国内较早开展云计算、机器人等先进技术的应用研究,掌握了相关核心技术,目前已经建成上海市最大的IDC中心——“宝之云”。因此宝钢具备建设精品智慧制造的条件。未来几年,宝钢将结合国家要求及自身需求编制“智能制造”专项规划,同时选择钢铁制造核心环节——热轧工厂(宝钢股份1580mm热轧产线)作为智能工厂的试点,重点在物流自动化、热轧生产过程微数据感知、多源异构数据实时互联、新一代热轧控制模型等工业大数据先进应用、基于知识自动化技术的生产计划排程、工厂智能仿真可视化、能源介质综合管控与优化等七大方面开展关键技术攻关,实现热轧产线的智能管控、智能预测预警、智能生产计划排程、业务协同多目标智能优化,提升产线制造稳定性和灵活性、降低制造成本。努力成为智能化钢铁轧制产线示范样本产线,并形成一批智能工厂核心技术和钢铁工业智能制造实践方法体系,为宝钢精品智慧制造奠定基础,为钢铁工业产业升级提供经验。

在构建钢铁生态服务体系中,“欧冶云商”是宝钢发起创立的“互联网+钢铁”典型实践,下面将重点介绍。

(二)创新商业模式有关情况

1、“欧冶云商”建立的背景

(1)钢铁行业进入产能过剩与行业投资负增长时代。外部环境恶化、成本压力系统性上升,致使钢铁行业始终在盈亏边缘挣扎,全行业利润率基本为零。市场甚至戏言:“卖钢材不如卖白菜、投钢铁不如存银行。

(2)钢材流通领域的秩序重构将带来不可多得的机遇。在钢材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存在着一个庞大而混乱的非直供钢材流通环节,非直供钢材量很大,非直供贸易的多级代理结构,终端用户多为中小制造加工企业和建筑企业。钢贸体量总体偏小、集中度低,自身资金实力差,强烈依赖外部融资、杠杆融资,抗风险能力很差。

(3)庞大的中小终端用户(蚂蚁用户)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市场。大型钢材用户往往备受钢厂的关注,然而钢材消费市场还存在着遍布于全国的众多中小钢材终端用户,总数超过450万家,这些终端用户批量需求小、行业分散、对价格敏感,期望获得快捷交易和高效、可靠的服务和个性化服务。

(4)互联网、平台经济与大数据的发展趋势为钢铁服务平台建设揭示出新方向。互联网正在颠覆传统行业,以往一切基于信息不对称的中间价值环节都将被颠覆或者边缘化。具体体现就是企业与用户的联系更加直接紧密、用户拓展成本降低、个性化定制成本降低、产品流通环节缩减等连锁反应。钢铁行业在流通领域蕴藏着巨大的优化空间和潜在价值。

2、“欧冶云商”的实践

宝钢今年2月份正式成立欧冶云商,并迅速形成欧冶电商、欧冶物流和欧冶金融等业务平台。欧冶云商是重构全流程业务每一个环节,通过不同功能设计,打通信息流、物流、资金流、信用流、技术流,融合形成整体竞争力,促进钢铁生产企业、钢铁贸易公司、物流加工服务商、钢材用户等多方主体共生共赢。因此宝钢在努力构建一个服务型的生态体系,它是以物流、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移动互联作为基础设施,然后以产业链金融作为核心服务,以钢铁技术服务能力作为核心竞争力,以大数据运用为远景价值目标的服务型生产体系,我们把这个生态体系叫“互联网+钢铁”,愿景是“构建最具活力的钢铁服务共享生态圈”,价值观是共建、共享、值得信赖。

3、“欧冶云商”对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推动作用

1)通过交易平台实现大规模的信息流交换,打破交易环节的信息不对称,使终端中小用户均可极大节约交易成本。

2)通过交易服务、加工配送服务实现终端中小客户的无限个性化需求的满足。通过集中的加工配送服务,形成“公共加工配送平台”,解决中小终端用户的设备投入成本高而利用率低的矛盾。

3)通过专业化技术服务、技术产业化等方式,解决中小终端用户自身技术能力不足的问题;与金融服务相结合,解决技术研发资金问题和技术孵化的问题。

4)通过加工配送网络布局的优化,实现仓储物流网络化,降低产品物流成本,达到缩短运距、提高组批运输效率。

5)通过数据服务平台与金融服务平台协同,降低对中小用户提供金融服务的成本,满足中小终端用户的个性化金融需求;拓展金融服务的种类,为钢材供应商、物流服务商等参与者提供个性化金融服务。

6)通过对各平台提供大规模的各类金融服务,在交易和供应链融资的基础上,形成多层次的金融服务结构,从而实现吸引各类资本(融资)与实现各类资本运作方式(投资)的联合。

(三)创新创业平台有关情况

宝钢集团有限公司技术中心(宝钢中央研究院)是首批国家级技术中心,是宝钢的核心研发机构和技术平台,现有研发人员757人,教授级高工71名,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人员15名,引进“千人计划”1人、“青年千人计划”3人。在集团内部建立了“平台共享+项目支撑”等研发模式,践行“从钢铁到材料”转型实践。汽车用钢和硅钢等重点产品创新为宝钢技术创新创造了丰厚的成果。

宝钢通过自主集成创新,在国际上率先研发成功柔性化的先进高强钢生产线,并在20xx年7月31日举行了第三代汽车高强钢全球首发仪式。目前,宝钢已成为世界上唯一能够同时批量生产第一代、第二代、第三代先进高强钢的钢铁企业,确立了宝钢超高强钢产品在世界范围内的领先地位。同样,宝钢经过20xx年的硅钢工艺技术攻关,自主集成创新了国际先进的低温生产取向硅钢工艺技术,并在短时间内达产、达标、达效,多项关键技术取得突破,多个高等级硅钢新产品替代进口,高端产品质量跻身世界一流水平,批量生产的高牌号取向硅钢已供应三峡工程等国家重点和重大工程项目。以上创新项目为宝钢获得了很好的经济效益,去年宝钢冷轧汽车板和取向硅钢的市场占有率都超过50%。

目前宝钢又先后启动了薄带连铸前沿技术以及镁合金、钛合金、储能材料等重大科研项目,经过科研人员坚持不懈的努力,逐步进入产业化的阶段。宝钢探索“产业风险投资基金”支持新产业拓展的运行模式,模拟市场运作,支持科研人员创新创业活动。

1、以国家“青年千人”徐世伟博士为核心的研发团队,开发了高耐蚀镁合金产品及关键技术,形成15项核心专利。在此基础上,宝钢、北京华盛荣、北汽股份三方共同出资,在上海自贸区注册合资公司,以宝钢中央研究院和北汽汽研院为主要技术支撑,以北汽股份的特定车型为依托,开展镁合金汽车零部件的开发试制及应用推广,并大力开发轨道交通市场镁合金的应用。

2、以国家“青年千人”黄爱军博士为核心的研发团队,与英国罗罗公司、中科院沈阳金属所合作开发了航空发动机叶片用TiAl合金及其关键技术。为了支持研发成果的转化,宝钢成立了以黄爱军首席为总经理的“上海航空材料有限公司”,以此为平台推进科研成果的产业化。

3、以方圆首席研究员为核心的研发团队经过十多年坚持不懈的努力,开发了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薄带连铸示范机组,为了引领世界冶金技术的发展,宝钢正在研究以混合所有制改革的方式促进科研成果的商业化转化。

(四)创新孵化平台有关情况

1、共建互联网+创业创新示范产业园

根据国家战略,上海市将建设最具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杨浦区提出要打造科创中心重要承载区和万众创新示范区。杨浦区科技优势明显,高等院校集聚,拥有两院院士57人,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有3家、国家级重点实验室有10个、上海市重点实验室有23个,并构建了“创业苗圃—孵化器—加速器”的创新服务链。原上海第二钢铁厂位于上海市杨浦区,在宝钢产业转型过程中实现了搬迁,原旧厂房及存量土地资源为建立创新创业产业园提供了巨大的空间和舞台。

通过双方协商形成共识:利用原二钢区域共建互联网+创业创新示范产业园,以欧冶云商和宝信软件为支撑,聚集创业创新、境内及跨境电子商务、互联网金融、IT及人工智能、便捷交通与智慧能源等领域的高科技企业。开辟“互联网+”众创空间,以股权投资形式促进中小互联网+高科技企业发展。

共建互联网+创业创新示范产业园,顺应了国家、上海的产业发展政策导向,符合宝钢从制造向服务战略转型的需要,可最大程度地长期实现杨浦与宝钢的互惠共赢,目前双方正在协商签署合作协议。

2、策划国家级新材料众创产业园

新材料产业是国家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是核电、高铁、航空航天、海洋船舶等高端装备制造业的基础和先导产业,存在巨大潜在需求,如核电用钢等。我国新材料技术总体上与美、日、欧等仍有很大差距,导致部分关键零部件难以实现国产化,成为新兴产业快速发展的主要障碍之一。

在宝钢特钢区域建设国家级新材料众创产业园具有先天优势,首先上海研发人才集聚,拥有众多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及多项重大成果,科技人才储备及科技产出位居全国第二,近年R&D投入强度已达发达国家水平。上海资本对接便利,资本市场发达,除上交所主板市场,目前也在策划设立“战略新兴板”、“科技创新专板”,探索建立资本市场各板块间转板机制。上海高端装备配套有需求,航空航天装备、核电装备、海洋船舶以及新能源汽车等优势产业发展迅猛,这些高端装备制造的进一步快速发展无一不对新材料(尤其是金属新材料)提出需求。其次。宝钢长期经营金属材料产业,对钢铁新材料研发、科研生态、新材料产业化等均拥有丰富经验,建设新材料众创产业园能够提升宝钢新材料研发优势。再次,宝钢特钢拥有众多高端装备(投资都较大),可满足大部分金属新材料最初试验、小批量生产乃至大规模生产需要,如果将这些装备打造成为园内共享的仪器装备、检测认证、公辅设施等一系列研发共享平台,并提供相应服务,那么一方面可以吸引大量众创机构及群体入驻,另一方面可以充分利用特钢资源,产生使用收益。

策划国家级新材料众创产业园战略定位:面向国际前沿、全球人才和国家战略需求,在宝钢特钢区域构建与上海全球科创中心相匹配的国家级新材料众创产业园。业务定位:产业园以新材料技术研发、检验检测、中试试验、技术转移、产业化服务以及创业孵化等主要方向。

(五)创新创业活动有关情况

宝钢积极营造有利于创新创业的环境氛围,增强企业创新活力,引导广大职工积极投入岗位创新热潮之中,通过顶层设计不断提升科技人员和一线员工的创新能力,培育青年员工创新创业的意识与能力,推进全员创新。

1、设立“创意实践中心”

创意实践中心集“技能实训、创意实践、成果交流”于一体,通过“点突破、线联动、面提升”的系列化“蓝领创新”活动,为职工岗位创新提供更多样化的服务与支撑。以现场改善为基础,开展协同创新攻关,促进创新工作室联动;以技术应用为突破,举办系列化新技术应用专题论坛,促进岗位创新成果质的提升;以能力提升为目标,协同开展现场应用型实操训练载体与平台建设;以“宝钢梦•创新美”为主题,以创新工作室示范引领为目标,举办宝钢“员工创新活动日”活动。

为传递创新文化、激发创新潜能,传承创新技艺,共享创新成果,深入助推职工岗位创新再上新台阶,促进员工与企业的共同发展,实施“创新大篷车2.0”巡展,为宝钢“蓝领创新”注入了活力。

2、实施“金苹果”计划

宝钢把高层次科技创新人才培育摆到战略地位,提出“通过实施‘金苹果’计划,培育出一批真正能在尖端领域取得突破性、革命性成就的,能够在中国冶金史上留下宝钢印记的,能够在国际舞台上漫步的核心人才”,最终以高端引领努力实现宝钢二次创业、科学发展的宏伟目标。

为了激发广大科研人员的创新激情,在宝钢范围内征集“金苹果”研发项目,通过公开竞争,以首席研究员为核心组建研发团队,公司与研发团队签订责任书。同时宝钢按照“创新机制、贴身服务”的理念,积极为金苹果团队创造条件,激励团队取得更大突破。制订差异化激励政策,探索“过程性激励与结果性激励”相结合、“即期激励与长期激励”相结合的激励机制。金苹果计划实施以来,第一期金苹果计划累计申报国家专利125项,认定企业技术秘密112项,获得省部级及以上科研成果奖10项,5人次担任国际学术会议大会或分会场的主持。目前第二期正在汽车板、硅钢、高强钢等领域中积极推进。

3、青年创业计划大赛

为搭建展示舞台、营造创新氛围、发现创业人才,宝钢于20xx年2月起联合举办宝钢青年创业计划大赛,共吸引了来自沪内外单位青年的热情参与,项目涉及节能环保、信息产业、新材料等多个领域。在大赛举办过程中开展“创业大讲堂”的专题培训、现场答辩会等活动,提升青年创新创业的意识和能力。青年创业计划大赛的实施极大鼓舞了青年创新创业的激情,为宝钢二次创业奠定了人才基础。目前正在筹备2.0版本。

(六)创新创业体制机制建设情况

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工作,离不开企业体制机制方面的支撑,根据国家出台的相关政策,宝钢正在积极研究和落实,有以下几方面的思考:

1、在人才、考核激励方面

(1)宝钢高度重视激发人才队伍的创新创业活力。建立了有别于管理序列的职业通道,很早就设立了“首席师”岗位,鼓励研发人员安心岗位科研创新;但同时也加强任期考核,实行“首席师”的能上能下管理,善用评价工具激发创新活力。

(2)在人才激励上,公司基于对创新人才的认识,对科技研发人才采用“能级工资制”,弱化短期绩效,突出能力水平,鼓励攻克重大技术创新难题;公司对研发人才设立了中长期激励,采用“贡献累积金”、“利润分享计划”等方式,让科技研发人员从研发成果中切实受益。再次,在产权安排上,宝钢金属气体公司等企业推进“个人出资入股”计划试点,鼓励创新创业团队出资入股,与企业发展捆绑,同舟共济,激发团队创业和创新热情。

(3)宝钢注重创新创业的人才培养,在技术研发人员的激励上,公司每四年就命名一批“宝钢技术业务专家”,并组建研修会开展交叉领域的交流;公司开展的“金苹果”计划,让专家们“有仗可打、有军可领、有公司环境可依”,让研发人才在公司研发战略决策中的话语权增大;公司同时加强企业家精神的培养,通过“点善军团”等项目,增强内部创业人才的能力,营造了创新创业的良好氛围。

2、在投融资、产权方面

(1)研究专业技术人员离岗创业的股权激励和员工持股计划制度政策,调动科研人员创业积极性。

(2)研究并择机成立集团内部风投基金。进一步完善科创企业投融资支撑机制,并鼓励科创企业建立与外部天使投资、风险投资、PE机构的股权合作。加大科创企业上市推动力度。充分利用多层次的资本市场,引导企业提前布局,加快上市步伐。

二、宝钢“双创”工作的下一步计划

(一)总体考虑

1、“双创”工作定位

探索体制机制创新,形成良好氛围和环境;着眼产品和产业转型,培养创新创业人才和人才团队;创新商业模式,培育新材料和新技术产业。

2、总体思路

坚持技术领先战略,通过管理创新与体制机制创新,营造鼓励创新创业的良好氛围和环境,激发员工智慧和创造力,加快新产品开发和成果转化速度;加快互联网与钢铁行业的融合,实施智能制造,创新商业模式,推进员工创新创业,培育新材料和新技术产业,实现钢铁企业的转型升级。

3、“十三五”期间的总体目标

形成员工积极开展创新创业的一整套体制机制;营造员工创新创业的良好氛围和环境;培养一批创新创业人才和人才团队;推进一批创新创业的优秀项目;培育有一定规模和影响力的新材料及新技术产业;建造一个国家级新材料众创产业园;建设最具竞争力的钢铁企业。

(二)重点工作举措

1、制定技术领先战略,规划实施路径和重点创新项目,形成创新创业的环境和氛围。

2、探索体制机制创新,激发广大员工创新创业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3、结合国家政策导向,探索混合所有制项目创新创业,激发员工创新创业活力。

4、模拟市场运作,探索国有投资创新项目运行机制,促进技术创新项目的成果转化。

5、继续探索互联网+钢铁的电商运作模式,发挥央企创新创业转型的引领作用。

大学创新工作总结报告 篇5

中国经济挥手告别过去的高速增长阶段进入“新常态”,钢铁行业的特征表现为:行业投资负增长、产能过剩、同质化竞争,外部环境恶化、成本压力系统性上升,钢铁制造进入长期的微利时代,面临严峻的经营形势。作为钢铁行业领军企业,宝钢正在思考涅槃之路,企业发展从过去的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向需求驱动、创新驱动,因此制定了“从钢铁到材料、从制造到服务、从中国到全球”三大转型战略推动企业转型。

今年以来,国家和地方出台了一系列促进创新驱动发展的政策。宝钢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宝钢)多次召开专题会议学习、落实国家与上海市的政策精神,研究创新驱动发展的路径,积极发挥企业在国家创新中的引领作用,带动全社会的创新创业发展。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宝钢“双创”工作开展情况

(一)创新投融资模式有关情况

宝钢实施创新驱动发展,坚持从制造向服务转型,确立了“一体两翼”的创新转型的方向,“一体”以钢铁产业为主体,“两翼”是精品智慧制造和构建钢铁生态服务体系。

宝钢钢铁主业立足于生产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钢铁精品,同时,宝钢在信息化方面具有较好的技术基础,实现了全流程信息化管理,并且在国内较早开展云计算、机器人等先进技术的应用研究,掌握了相关核心技术,目前已经建成上海市最大的IDC中心——“宝之云”。因此宝钢具备建设精品智慧制造的条件。未来几年,宝钢将结合国家要求及自身需求编制“智能制造”专项规划,同时选择钢铁制造核心环节——热轧工厂(宝钢股份1580mm热轧产线)作为智能工厂的试点,重点在物流自动化、热轧生产过程微数据感知、多源异构数据实时互联、新一代热轧控制模型等工业大数据先进应用、基于知识自动化技术的生产计划排程、工厂智能仿真可视化、能源介质综合管控与优化等七大方面开展关键技术攻关,实现热轧产线的智能管控、智能预测预警、智能生产计划排程、业务协同多目标智能优化,提升产线制造稳定性和灵活性、降低制造成本。努力成为智能化钢铁轧制产线示范样本产线,并形成一批智能工厂核心技术和钢铁工业智能制造实践方法体系,为宝钢精品智慧制造奠定基础,为钢铁工业产业升级提供经验。

在构建钢铁生态服务体系中,“欧冶云商”是宝钢发起创立的“互联网+钢铁”典型实践,下面将重点介绍。

(二)创新商业模式有关情况

1、“欧冶云商”建立的背景

(1)钢铁行业进入产能过剩与行业投资负增长时代。外部环境恶化、成本压力系统性上升,致使钢铁行业始终在盈亏边缘挣扎,全行业利润率基本为零。市场甚至戏言:“卖钢材不如卖白菜、投钢铁不如存银行。

(2)钢材流通领域的秩序重构将带来不可多得的机遇。在钢材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存在着一个庞大而混乱的非直供钢材流通环节,非直供钢材量很大,非直供贸易的多级代理结构,终端用户多为中小制造加工企业和建筑企业。钢贸体量总体偏小、集中度低,自身资金实力差,强烈依赖外部融资、杠杆融资,抗风险能力很差。

(3)庞大的中小终端用户(蚂蚁用户)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市场。大型钢材用户往往备受钢厂的关注,然而钢材消费市场还存在着遍布于全国的众多中小钢材终端用户,总数超过450万家,这些终端用户批量需求小、行业分散、对价格敏感,期望获得快捷交易和高效、可靠的服务和个性化服务。

(4)互联网、平台经济与大数据的发展趋势为钢铁服务平台建设揭示出新方向。互联网正在颠覆传统行业,以往一切基于信息不对称的中间价值环节都将被颠覆或者边缘化。具体体现就是企业与用户的联系更加直接紧密、用户拓展成本降低、个性化定制成本降低、产品流通环节缩减等连锁反应。钢铁行业在流通领域蕴藏着巨大的优化空间和潜在价值。

2、“欧冶云商”的实践

宝钢今年2月份正式成立欧冶云商,并迅速形成欧冶电商、欧冶物流和欧冶金融等业务平台。欧冶云商是重构全流程业务每一个环节,通过不同功能设计,打通信息流、物流、资金流、信用流、技术流,融合形成整体竞争力,促进钢铁生产企业、钢铁贸易公司、物流加工服务商、钢材用户等多方主体共生共赢。因此宝钢在努力构建一个服务型的生态体系,它是以物流、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移动互联作为基础设施,然后以产业链金融作为核心服务,以钢铁技术服务能力作为核心竞争力,以大数据运用为远景价值目标的服务型生产体系,我们把这个生态体系叫“互联网+钢铁”,愿景是“构建最具活力的钢铁服务共享生态圈”,价值观是共建、共享、值得信赖。

3、“欧冶云商”对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推动作用

1)通过交易平台实现大规模的信息流交换,打破交易环节的信息不对称,使终端中小用户均可极大节约交易成本。

2)通过交易服务、加工配送服务实现终端中小客户的无限个性化需求的满足。通过集中的加工配送服务,形成“公共加工配送平台”,解决中小终端用户的设备投入成本高而利用率低的矛盾。

3)通过专业化技术服务、技术产业化等方式,解决中小终端用户自身技术能力不足的问题;与金融服务相结合,解决技术研发资金问题和技术孵化的问题。

4)通过加工配送网络布局的优化,实现仓储物流网络化,降低产品物流成本,达到缩短运距、提高组批运输效率。

5)通过数据服务平台与金融服务平台协同,降低对中小用户提供金融服务的成本,满足中小终端用户的个性化金融需求;拓展金融服务的种类,为钢材供应商、物流服务商等参与者提供个性化金融服务。

6)通过对各平台提供大规模的各类金融服务,在交易和供应链融资的基础上,形成多层次的金融服务结构,从而实现吸引各类资本(融资)与实现各类资本运作方式(投资)的联合。

(三)创新创业平台有关情况

宝钢集团有限公司技术中心(宝钢中央研究院)是首批国家级技术中心,是宝钢的核心研发机构和技术平台,现有研发人员757人,教授级高工71名,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人员15名,引进“__”1人、“青年__”3人。在集团内部建立了“平台共享+项目支撑”等研发模式,践行“从钢铁到材料”转型实践。汽车用钢和硅钢等重点产品创新为宝钢技术创新创造了丰厚的成果。

宝钢通过自主集成创新,在国际上率先研发成功柔性化的先进高强钢生产线,并在20__年7月31日举行了第三代汽车高强钢全球首发仪式。目前,宝钢已成为世界上唯一能够同时批量生产第一代、第二代、第三代先进高强钢的钢铁企业,确立了宝钢超高强钢产品在世界范围内的领先地位。同样,宝钢经过10年的硅钢工艺技术攻关,自主集成创新了国际先进的低温生产取向硅钢工艺技术,并在短时间内达产、达标、达效,多项关键技术取得突破,多个高等级硅钢新产品替代进口,高端产品质量跻身世界一流水平,批量生产的高牌号取向硅钢已供应三峡工程等国家重点和重大工程项目。以上创新项目为宝钢获得了很好的经济效益,去年宝钢冷轧汽车板和取向硅钢的市场占有率都超过50%。

目前宝钢又先后启动了薄带连铸前沿技术以及镁合金、钛合金、储能材料等重大科研项目,经过科研人员坚持不懈的努力,逐步进入产业化的阶段。宝钢探索“产业风险投资基金”支持新产业拓展的运行模式,模拟市场运作,支持科研人员创新创业活动。

1、以国家“青年千人”徐世伟博士为核心的研发团队,开发了高耐蚀镁合金产品及关键技术,形成15项核心专利。在此基础上,宝钢、北京华盛荣、北汽股份三方共同出资,在上海自贸区注册合资公司,以宝钢中央研究院和北汽汽研院为主要技术支撑,以北汽股份的特定车型为依托,开展镁合金汽车零部件的开发试制及应用推广,并大力开发轨道交通市场镁合金的应用。

2、以国家“青年千人”黄爱军博士为核心的研发团队,与英国罗罗公司、中科院沈阳金属所合作开发了航空发动机叶片用TiAl合金及其关键技术。为了支持研发成果的转化,宝钢成立了以黄爱军首席为总经理的“上海航空材料有限公司”,以此为平台推进科研成果的产业化。

3、以方圆首席研究员为核心的研发团队经过十多年坚持不懈的努力,开发了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薄带连铸示范机组,为了引领世界冶金技术的发展,宝钢正在研究以混合所有制改革的方式促进科研成果的商业化转化。

(四)创新孵化平台有关情况

1、共建互联网+创业创新示范产业园

根据国家战略,上海市将建设最具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杨浦区提出要打造科创中心重要承载区和万众创新示范区。杨浦区科技优势明显,高等院校集聚,拥有两院院士57人,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有3家、国家级重点实验室有10个、上海市重点实验室有23个,并构建了“创业苗圃—孵化器—加速器”的创新服务链。原上海第二钢铁厂位于上海市杨浦区,在宝钢产业转型过程中实现了搬迁,原旧厂房及存量土地资源为建立创新创业产业园提供了巨大的空间和舞台。

通过双方协商形成共识:利用原二钢区域共建互联网+创业创新示范产业园,以欧冶云商和宝信软件为支撑,聚集创业创新、境内及跨境电子商务、互联网金融、IT及人工智能、便捷交通与智慧能源等领域的高科技企业。开辟“互联网+”众创空间,以股权投资形式促进中小互联网+高科技企业发展。

共建互联网+创业创新示范产业园,顺应了国家、上海的产业发展政策导向,符合宝钢从制造向服务战略转型的需要,可最大程度地长期实现杨浦与宝钢的互惠共赢,目前双方正在协商签署合作协议。

2、策划国家级新材料众创产业园

新材料产业是国家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是核电、高铁、航空航天、海洋船舶等高端装备制造业的基础和先导产业,存在巨大潜在需求,如核电用钢等。我国新材料技术总体上与美、日、欧等仍有很大差距,导致部分关键零部件难以实现国产化,成为新兴产业快速发展的主要障碍之一。

在宝钢特钢区域建设国家级新材料众创产业园具有先天优势,首先上海研发人才集聚,拥有众多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及多项重大成果,科技人才储备及科技产出位居全国第二,近年R&D投入强度已达发达国家水平。上海资本对接便利,资本市场发达,除上交所主板市场,目前也在策划设立“战略新兴板”、“科技创新专板”,探索建立资本市场各板块间转板机制。上海高端装备配套有需求,航空航天装备、核电装备、海洋船舶以及新能源汽车等优势产业发展迅猛,这些高端装备制造的进一步快速发展无一不对新材料(尤其是金属新材料)提出需求。其次。宝钢长期经营金属材料产业,对钢铁新材料研发、科研生态、新材料产业化等均拥有丰富经验,建设新材料众创产业园能够提升宝钢新材料研发优势。再次,宝钢特钢拥有众多高端装备(投资都较大),可满足大部分金属新材料最初试验、小批量生产乃至大规模生产需要,如果将这些装备打造成为园内共享的仪器装备、检测认证、公辅设施等一系列研发共享平台,并提供相应服务,那么一方面可以吸引大量众创机构及群体入驻,另一方面可以充分利用特钢资源,产生使用收益。

策划国家级新材料众创产业园战略定位:面向国际前沿、全球人才和国家战略需求,在宝钢特钢区域构建与上海全球科创中心相匹配的国家级新材料众创产业园。业务定位:产业园以新材料技术研发、检验检测、中试试验、技术转移、产业化服务以及创业孵化等主要方向。

(五)创新创业活动有关情况

宝钢积极营造有利于创新创业的环境氛围,增强企业创新活力,引导广大职工积极投入岗位创新热潮之中,通过顶层设计不断提升科技人员和一线员工的创新能力,培育青年员工创新创业的意识与能力,推进全员创新。

1、设立“创意实践中心”

创意实践中心集“技能实训、创意实践、成果交流”于一体,通过“点突破、线联动、面提升”的系列化“蓝领创新”活动,为职工岗位创新提供更多样化的服务与支撑。以现场改善为基础,开展协同创新攻关,促进创新工作室联动;以技术应用为突破,举办系列化新技术应用专题论坛,促进岗位创新成果质的提升;以能力提升为目标,协同开展现场应用型实操训练载体与平台建设;以“宝钢梦?创新美”为主题,以创新工作室示范引领为目标,举办宝钢“员工创新活动日”活动。

为传递创新文化、激发创新潜能,传承创新技艺,共享创新成果,深入助推职工岗位创新再上新台阶,促进员工与企业的共同发展,实施“创新大篷车2.0”巡展,为宝钢“蓝领创新”注入了活力。

2、实施“金苹果”计划

宝钢把高层次科技创新人才培育摆到战略地位,提出“通过实施‘金苹果’计划,培育出一批真正能在尖端领域取得突破性、革命性成就的,能够在中国冶金史上留下宝钢印记的,能够在国际舞台上漫步的核心人才”,最终以高端引领努力实现宝钢二次创业、科学发展的宏伟目标。

为了激发广大科研人员的创新激情,在宝钢范围内征集“金苹果”研发项目,通过公开竞争,以首席研究员为核心组建研发团队,公司与研发团队签订责任书。同时宝钢按照“创新机制、贴身服务”的理念,积极为金苹果团队创造条件,激励团队取得更大突破。制订差异化激励政策,探索“过程性激励与结果性激励”相结合、“即期激励与长期激励”相结合的激励机制。金苹果计划实施以来,第一期金苹果计划累计申报国家专利125项,认定企业技术秘密112项,获得省部级及以上科研成果奖10项,5人次担任国际学术会议大会或分会场的主持。目前第二期正在汽车板、硅钢、高强钢等领域中积极推进。

3、青年创业计划大赛

为搭建展示舞台、营造创新氛围、发现创业人才,宝钢于20__年2月起联合举办宝钢青年创业计划大赛,共吸引了来自沪内外单位青年的热情参与,项目涉及节能环保、信息产业、新材料等多个领域。在大赛举办过程中开展“创业大讲堂”的专题培训、现场答辩会等活动,提升青年创新创业的意识和能力。青年创业计划大赛的实施极大鼓舞了青年创新创业的激情,为宝钢二次创业奠定了人才基础。目前正在筹备2.0版本。

(六)创新创业体制机制建设情况

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工作,离不开企业体制机制方面的支撑,根据国家出台的相关政策,宝钢正在积极研究和落实,有以下几方面的思考:

1、在人才、考核激励方面

(1)宝钢高度重视激发人才队伍的创新创业活力。建立了有别于管理序列的职业通道,很早就设立了“首席师”岗位,鼓励研发人员安心岗位科研创新;但同时也加强任期考核,实行“首席师”的能上能下管理,善用评价工具激发创新活力。

(2)在人才激励上,公司基于对创新人才的认识,对科技研发人才采用“能级工资制”,弱化短期绩效,突出能力水平,鼓励攻克重大技术创新难题;公司对研发人才设立了中长期激励,采用“贡献累积金”、“利润分享计划”等方式,让科技研发人员从研发成果中切实受益。再次,在产权安排上,宝钢金属气体公司等企业推进“个人出资入股”计划试点,鼓励创新创业团队出资入股,与企业发展捆绑,同舟共济,激发团队创业和创新热情。

(3)宝钢注重创新创业的人才培养,在技术研发人员的激励上,公司每四年就命名一批“宝钢技术业务专家”,并组建研修会开展交叉领域的交流;公司开展的“金苹果”计划,让专家们“有仗可打、有军可领、有公司环境可依”,让研发人才在公司研发战略决策中的话语权增大;公司同时加强企业家精神的培养,通过“点善军团”等项目,增强内部创业人才的能力,营造了创新创业的良好氛围。

2、在投融资、产权方面

(1)研究专业技术人员离岗创业的股权激励和员工持股计划制度政策,调动科研人员创业积极性。

(2)研究并择机成立集团内部风投基金。进一步完善科创企业投融资支撑机制,并鼓励科创企业建立与外部天使投资、风险投资、PE机构的股权合作。加大科创企业上市推动力度。充分利用多层次的资本市场,引导企业提前布局,加快上市步伐。

二、宝钢“双创”工作的下一步计划

(一)总体考虑

1、“双创”工作定位

探索体制机制创新,形成良好氛围和环境;着眼产品和产业转型,培养创新创业人才和人才团队;创新商业模式,培育新材料和新技术产业。

2、总体思路

坚持技术领先战略,通过管理创新与体制机制创新,营造鼓励创新创业的良好氛围和环境,激发员工智慧和创造力,加快新产品开发和成果转化速度;加快互联网与钢铁行业的融合,实施智能制造,创新商业模式,推进员工创新创业,培育新材料和新技术产业,实现钢铁企业的转型升级。

3、“十三五”期间的总体目标

形成员工积极开展创新创业的一整套体制机制;营造员工创新创业的良好氛围和环境;培养一批创新创业人才和人才团队;推进一批创新创业的优秀项目;培育有一定规模和影响力的新材料及新技术产业;建造一个国家级新材料众创产业园;建设最具竞争力的钢铁企业。

(二)重点工作举措

1、制定技术领先战略,规划实施路径和重点创新项目,形成创新创业的环境和氛围。

2、探索体制机制创新,激发广大员工创新创业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3、结合国家政策导向,探索混合所有制项目创新创业,激发员工创新创业活力。

4、模拟市场运作,探索国有投资创新项目运行机制,促进技术创新项目的成果转化。

5、继续探索互联网+钢铁的电商运作模式,发挥央企创新创业转型的引领作用。

大学创新工作总结报告 篇6

新的互联网环境下,个体成为产业资源的组织配置者,创业正在从“小众”走向“大众”。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就是鼓励市场中的微观主体创业创新。微观主体创业创新效率最高、成本最低、形式也最多样。千千万万个市场细胞活跃起来,必将汇聚成发展的巨大动能。

说起创业,容易简单理解为自己成立公司当老板;说起创新,容易狭隘地理解为搞科技研发。其实,不止如此,远远不止如此。创业创新内涵丰盈,舞台巨大,天高地阔。

新成立公司是创业,老公司乃至大公司实际上也在创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吃老本是不行的,公司唯有不停顿地创业创新,才能不断地成长进步。看看那些成长为巨人的企业,差不多都经历过二次创业乃至三次创业。当下一个时髦的提法叫转型升级,企业转型升级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创业创新的过程。著名管理学家德鲁克说,任何一个大企业一旦停止了创业和创新,它的事业就走到尽头了。

“互联网+”带来新的商业模式,创业创新迈向新阶段。在新的互联网环境下,个体能够成为产业资源的组织配置者,去中心化的自组织生产开始出现,从而带动传统大规模生产逐渐向柔性化、智能化、专业化方向发展,按需要定制生产正在变为现实。这带来企业组织模式的变革。例如海尔,这家知名的大企业自我颠覆,大力推进“企业平台化、员工创客化、用户个性化”,让每位员工成为创客,在海尔这个大平台上实现内部创业。

众筹的出现和兴起,使创业创新更加平民化和大众化。创业者只要有好创意、好项目,通过众筹可以快速集聚到资金。自己不当老板、不参加创业团队,但可以通过众筹参与创业创新、支持创业创新。现在互联网上已经有多个众筹平台,商业巨头如平安集团、京东、苏宁等都相继进入众筹领域。众筹“小荷才露尖尖角”,从发展趋势看,将成为大众创业创新的助推器和加速器。

创业正在从“小众”走向“大众”,创新理念正在深入人心。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就是鼓励市场中的微观主体创业创新。微观主体创业创新效率最高、成本最低、形式也最多样。千千万万个市场细胞活跃起来,必将汇聚成发展的巨大动能,一定能够顶住经济下行压力,让中国经济始终充满生机。

创业创新关乎你和我,连着你和我。创业创新,从我做起。

大学创新工作总结报告 篇7

11月12日下午,中国科协承办20xx年全国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活动周工作总结会议在中国科技会堂召开。中国科协党组成员、书记处书记王春法出席会议。国家发展改革委高技术产业司副司长孟宪棠、副巡视员沈竹林,中国科协学会服务中心主任李志刚,中国科协机关有关部门和直属单位有关负责人,中国公路学会、中国造船工程学会有关负责人,以及参与“双创”活动周承办工作的部分工作人员和展览公司有关人员共计35人参加会议。会议由中国科协学会学术部部长、企业工作办公室主任宋军主持。

中国科协企业工作办公室副主任、企业创新服务中心副主任郑浩峻对活动周承办工作进行了总结,汇报了科协承办活动周的体会和收获。各工作组有关负责人分别汇报了本组工作做了总结、体会和建议。

孟宪棠在讲话中首先转达了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林念修对中国科协的感谢和对工作人员的问候。林念修表示,与科协合作深感心情好、氛围好、主意好、效果好,希望继续办好活动周。孟宪棠表示,本届活动周取得了圆满的成功,国务院领导多次在重要场合给予了充分肯定。孟宪棠赞扬筹办活动周的过程中中国科协的工作队伍特别讲政治、特别讲奉献、特别讲协作,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创新、特别能坚守,工作有激情、有担当、有信心、有智慧,活动周承办无瑕疵,筹备过程进展顺利。建议下一届活动周提早着手布局,做好准备工作。

王春法在讲话中指出,做好总结对继续办好活动周意义重大。活动周承办工作时间紧、任务重、规格高、责任大,感谢国家发展改革委充分信任中国科协,把这个光荣艰巨的任务交给中国科协,并给予全方位的指导。筹办过程中,各方的联合协作、开拓创新和细致工作,为活动周的成功举办提供了重要保障。通过筹办活动周,中国科协有很大收获,锻炼了一支能战斗的队伍,期待承担更艰巨更重要的工作任务。王春法要求,下一步要认真总结承办工作中的经验与不足,突出对工作中取得的成绩和亮点以及独特做法的宣传;着眼未来,主动加强与国家发展改革委对接,创新工作思路和理念,在实践中不断提高工作质量和效果。

会议对有关单位和个人颁发了感谢信、嘉奖函及纪念证书。

20xx年全国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活动周于10月19-25日举办。活动周宣传解读国务院以及各部委和各地方促进双创政策措施,展示全国各地创业创新成果,为创业创新者提供了解政策、交流经验、集中展示、项目融资等全方位服务,成为创意交流、思想碰撞和成果转化的综合性平台。据统计,活动周期间,主会场、分会场、各部委共组织投资对接活动350场,签署协议963项,达成合作意向1890项,合计投资金额361.04亿元,引进高层次人才1399人。各部委组织活动签署合作协议246项,达成合作意向429项,合计投资金额163.6亿元。分会场开展投资对接活动311场,签署合作协议679项,达成合作意向1460项,投资金额187.24亿元。主会场共举办48场活动,共有220xx多人次参观了主题展示。全国8个地方分会场共接待观众170余万人次。

大学创新工作总结报告 篇8

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是发展的动力之源,也是富民之道、公平之计、强国之策。20xx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坚持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依靠改革创新加快新动能成长和传统动能改造提升。如何从理论和现实层面理解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意义,怎样从实践层面释放创业创新活力,打造经济社会发展新动能?我们特邀请相关专家学者对这些问题进行了深入阐述。

党的明确提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将其作为关系国民经济全局紧迫而重大的战略任务。党的xx届五中全会将创新作为五大发展理念之首,进一步指出,坚持创新发展,必须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等各方面创新,让创新贯穿党和国家一切工作,让创新在全社会蔚然成风。在20xx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培育和催生经济社会发展新动力。今年6月,国务院颁布了《关于大力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若干措施的意见》,明确指出,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是培育和催生经济社会发展新动力的必然选择,是扩大就业、实现富民之道的根本举措,是激发全社会创新潜能和创业活力的有效途径。这是认真总结国内外发展实践经验和理论认识的结果,符合当今世界发展实际和创新潮流,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一、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揭示了创新创业理论的科学内涵和本质要求

经济学家熊彼特认为,创新是企业家对生产要素的重新组合。后来,创新的概念和理论不断发展。美国管理学家德鲁克认为,创新是赋予资源以新的创造财富能力的行为,创新主要有两种:技术创新和社会创新。著名经济学家诺思认为,世界经济的发展是一个制度创新与技术创新不断互相促进的过程。相对于创新理论,创业研究起步较晚,目前尚未形成统一的分析框架,一般认为,创业是指一个人发现和捕捉机会并由此创造出新产品或服务的过程,主要标志和特征是创建新企业或新的组织。创业不仅仅局限于创办新企业的活动,在现有企业中也存在创业行为。创业者既可以指新创企业的创办人,也包括现有企业中的具有创新精神的企业家。

在经济学界,创新和创业是两个既有紧密联系又有区别的概念。二者在某种程度上具有互补和替代关系,创新是创业的基础和灵魂,而创业在本质上是一种创新活动。但创业和创新也是有所区别的,从现有的经济理论和研究看,创新更加强调其与经济增长的关系,比较著名的是经济学家索罗对经济增长中技术进步贡献的定量测算。而创业的内涵更丰富,不仅有创新的内容,还涉及就业和社会发展以及公平正义。

影响创新创业的因素有很多,包括国民素质、基础研究水平、科研基础设施条件、体制政策环境等方面,但核心是人的因素,关键是创新型企业的发展壮大。从某种程度上讲,推动创新发展,就是坚持以人为本推进创新,要提高国民的教育水平,充分调动和激发人的创业创新基因。就是坚持以企业为主体推进创新,要大力推动创业企业发展,强化企业作为创新发动机的作用。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提出把创业、创新与人、企业这几个关键要素紧密结合在一起,不仅突出要打造经济增长的引擎,而且突出要打造就业和社会发展的引擎,不仅突出精英创业,而且突出草根创业、实用性创新,体现了创业、创新、人和企业“四位一体”的创新发展总要求,揭示了创新创业理论的科学内涵和本质要求,为创新创业理论和实践研究开辟了崭新的新天地。

二、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反映了人类创新发展历史和经济发展的一般规律

创新创业究竟应由哪些人来干,如何选择创业者,政府应该干什么,这些是我们在推进创新创业发展中常常碰到的问题。现在,有的人认为,创业是少数“天才式”人物的事情,必须具备这样那样的素质和条件。事实上,这是一种误区。

人类社会发展史实际上就是一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历史。比如,蒸汽机革命中许多重大技术都是由技工发明的。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的实践也充分说明了这一点。比如,上世纪80年代初以家庭联产承包制为核心的农村体制改革后,极大激发了农民的创业热情,一大批乡镇企业异军突起,成就了今天以万向集团为代表的一批创业企业。此后,随着经济体制和科技体制改革,又有一大批科研人员和国有企业职工“下海创业”,使一大批民营企业异军突起,成就了今天以华为、联想、海尔等为代表的一批创业企业。这其中许多都是“草根创业”,是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而且,现在来看,许多成功的企业往往都是“草根”完成的。

因此,推进创新创业必须要改变“选运动员”的方式,应在全社会高扬创新和企业家精神,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让广大人民群众参与创新创业的大潮,使大量优秀人才在创新创业的伟大实践中脱颖而出。

三、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是坚持创新发展、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关键实现途径

在出席国家科技战略座谈会时指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要坚持把科技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既发挥好科技创新的引领作用和科技人员的骨干中坚作用,又最大限度地激发群众的无穷智慧和力量,形成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新局面。要依托“互联网+”平台,集众智搞创新,厚植科技进步的社会土壤,打通科技成果转化通道,实现创新链与产业链有效对接,塑造我国发展的竞争新优势。要把科技与人民群众的创造力在更大范围、更深程度、更高层次上融合起来,既要“顶天”,努力突破核心关键技术,勇攀世界科技高峰,又要“立地”,通过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将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这就要求我们必须着力提高教育质量,推进科技体制改革,强化创新发展的人才和科技基石,要深入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在全社会大力弘扬创新创业精神,使创业企业不断涌现和发展壮大,包括新创办企业和现有企业的创业创新,不断为企业这部创新发动机注入新生力量和活力,汇聚形成经济发展的新动力。

一方面,要大力推动初创企业不断涌现和规模化发展。大量研究表明,初创企业是创新的源泉。历史上许多重大技术和发明的商业化最初都是由这些企业完成的。同时,初创企业也是就业增加的引擎。据美国一个最新的分析报告,近年来在美国新增的20%就业中创业企业占3%。正是那些创业者不断创造出新的产品和服务,深刻改变了我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创造了大量就业机会。当前,也正是那些在清洁能源、生物医药、先进制造、信息技术等领域的创业者,推动着新能源、生物、新一代信息技术等新兴产业发展,解决我们全球面临的资源环境健康等重大挑战。

另一方面,要大力推进现有企业特别是大企业的创业创新。对创业理论和实践的研究表明,尽管许多创业者都是白手起家,但创业也可以在现有企业内部进行。现有企业特别是大企业更需要弘扬创业精神才能赢得更多的利润和企业长久的发展,大企业由于具备人才、技术、品牌、市场等优势,是创新发展的“野战军”,在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不仅表现为大企业可以通过收购中小企业使创新产品快速实现商业化,还表现为大企业本身可以培育、孵化出许多小企业。从我国看,目前许多大企业也正在积极推进创业创新,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例如,腾讯、金发科技、达安基因等大型企业围绕全产业链需求,有针对性地创办孵化器,孵化培育了大量科技型创业企业并形成集聚效应。海尔提出要把企业员工由原来的雇佣者和执行者,变成创业者和合伙人,大力推进企业内部“自创业”,实现企业由出产品到出创客的转变。

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是推进供给创新的重大结构性改革

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的重大任务。综合来看,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主要是指对要素投入侧和生产侧的重大改革、关键性改革。核心是要通过推进金融、土地等要素改革和生产端的改革,提升企业效益和竞争力,焕发企业家精神,创造出能够激发消费者需求的优质产品和服务,满足新需求,开拓新市场,推动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蓬勃发展,加快实现发展动力的转换。最重要的是通过政府体制改革,让更多社会资本参与投资,充分激发微观经济主体活力。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可以大幅增加有效供给,增强微观经济活力,加速新兴产业发展,又可以扩大就业、增加居民收入,还有利于促进社会纵向流动和公平正义,是经济发展的引擎。在当前形势下,要紧紧围绕打造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这一中国经济增长的新引擎、新动力,大力推进政府监管、投融资、科技体制等关键环节和生物医药与健康、新能源、节能环保、通用航空、文化旅游等重点领域的改革。比如,要围绕培育小微企业和促进大企业创新,大力推进投融资和资本市场的改革,着力解决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要大力推进能源电力、物流等体制机制改革,着力降低创业创新成本。要“放水养鱼”,推动财税体制结构性改革,降低小微企业的税负水平。在生产侧方面,要放开服务业市场准入,扩大开放,使更多新企业公平进入,增强服务业发展动力作用。要深入推进传统产业创业创新,鼓励广大企业职工积极利用互联网+、大数据等新技术,推进工艺创新和设备更新改造,广泛开展技术革新,加快传统制造业向中高端迈进。要适应当前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迅猛发展趋势,完善政府管理体制,加强人才、技术、金融等要素支撑,着力营造有利于新兴企业不断涌现和发展壮大,有利于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快速商业化的良好生态。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细流无以成江海。当前,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蓄势待发,我国经济进入速度变化、结构转型和动力转换的关键时期。面对新的形势,我们必须深入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着力营造有利于杰出科学家、发明家、技术专家和企业家不断涌现,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蔚然成风的社会环境和文化氛围,让每一个充满梦想并愿意为之努力的人获得成功,实现经济平稳持续增长、国家强盛、人民富裕和社会公平正义。

大学创新工作总结报告 篇9

新的互联网环境下,个体成为产业资源的组织配置者,创业正在从“小众”走向“大众”。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就是鼓励市场中的微观主体创业创新。微观主体创业创新效率最高、成本最低、形式也最多样。千千万万个市场细胞活跃起来,必将汇聚成发展的巨大动能。

说起创业,容易简单理解为自己成立公司当老板;说起创新,容易狭隘地理解为搞科技研发。其实,不止如此,远远不止如此。创业创新内涵丰盈,舞台巨大,天高地阔。

新成立公司是创业,老公司乃至大公司实际上也在创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吃老本是不行的,公司唯有不停顿地创业创新,才能不断地成长进步。看看那些成长为巨人的企业,差不多都经历过二次创业乃至三次创业。当下一个时髦的提法叫转型升级,企业转型升级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创业创新的过程。著名管理学家德鲁克说,任何一个大企业一旦停止了创业和创新,它的事业就走到尽头了。

“互联网+”带来新的商业模式,创业创新迈向新阶段。在新的互联网环境下,个体能够成为产业资源的组织配置者,去中心化的自组织生产开始出现,从而带动传统大规模生产逐渐向柔性化、智能化、专业化方向发展,按需要定制生产正在变为现实。这带来企业组织模式的变革。例如海尔,这家知名的大企业自我颠覆,大力推进“企业平台化、员工创客化、用户个性化”,让每位员工成为创客,在海尔这个大平台上实现内部创业。

众筹的出现和兴起,使创业创新更加平民化和大众化。创业者只要有好创意、好项目,通过众筹可以快速集聚到资金。自己不当老板、不参加创业团队,但可以通过众筹参与创业创新、支持创业创新。现在互联网上已经有多个众筹平台,商业巨头如平安集团、京东、苏宁等都相继进入众筹领域。众筹“小荷才露尖尖角”,从发展趋势看,将成为大众创业创新的助推器和加速器。

创业正在从“小众”走向“大众”,创新理念正在深入人心。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就是鼓励市场中的微观主体创业创新。微观主体创业创新效率最高、成本最低、形式也最多样。千千万万个市场细胞活跃起来,必将汇聚成发展的巨大动能,一定能够顶住经济下行压力,让中国经济始终充满生机。

创业创新关乎你和我,连着你和我。创业创新,从我做起。

大学创新工作总结报告 篇10

近日,以“创业创新 汇聚发展新动能”为主题的全国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活动周成都分会场——新津双创活动进校区在成都职业技术学院新津校区顺利召开,此次“双创”分会场新津活动由新津县委、新津县人民政府主办,并得到天使汇、妙汇、合一投资、成都市青年创业联合会、成都市图书馆等投资机构、众创机构等的鼎力支持,活动由新津县科学技术协会、新津县人力和社会资源保障局、共青团县委等承办。

本次活动新津着重于突出大学生、青年创新创业者的生力军作用,释放全社会尤其是大学生创业活力,推动成都加快建设全国一流的创新之城、创业之都,加快新津转型升级发展,形成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局面。

据悉,新津为深入推动创新创业,从9月下旬开始,每月举办2次“蓉漂茶叙”活动,由县政府主要负责人主持,每次均邀请县域企业、初创者、科技服务机构、已到津或希望到津创新创业团队负责人等共商对策、听取建议、解决问题、碰撞智慧。同时,新津县委县政府每月召开专题会议研究“双创”工作,听取建议,统筹协调,综合政策,活动现场发放了新津创新创业政策一本通。

大学创新工作总结报告 篇11

按照省、达州市的统一安排部署,我市于20xx年10月19日至25日同步开展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活动周”活动,将我市“双创”活动推向了新的高潮,取得了一定成效。现将活动情况总结如下:

一、加强组织领导,精心安排部署。一是成立了活动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市发改局。二是精心制定活动方案。市发改局与市科技局经多次研究,确立了活动的初步方案,并向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分管领导多次汇报,领导对此次活动提出了明确要求。活动正式方案确定后,以文件形式下发至各有关单位,明确了活动内容、组织形式、责任人、责任单位、配合单位。整个活动由市政府主办并统筹,市发改局具体负责,市科技局配合协调。三是加强组织协调。市发改局会同市科技局组织市委农办、经信局、商务局、文广新局、白沙镇、官渡镇召开了专门会议,进一步细化任务,落实责任。从而形成了领导重视,分工明确,部门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又配合联动的工作格局。

二、狠抓组织实施,活动取得实效。一是举行了“活动周”启动仪式。10月19日上午,我市在萼山剧场门口举行了活动周启动仪式,市委、市政府分管领导出席活动并讲话,市级相关部门主要领导、企业代表、学生、太平镇社区群众400余人参加了启动仪式。启动仪式结束后,现场发放宣传资料500余份。二是由市科技局牵头负责,收集整理了近年来中、省、达州市和万源市有关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政策资料21篇,印制成《万源市支持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政策资料汇编》,在活动启动仪式上分发。并于10月21日、10月22日,和发改局同志一起到白沙镇、官渡镇向当地群众宣讲创业创新政策,解答群众的提问共计150余人次,发放宣传资料1000余份。三是由市文广新局牵头,市科技局配合,拍摄创业创新专题片5集,多侧面多角度展示了我市5位创业者的成长历程,歌颂了他们敢于创业、勇于创新的拼搏精神。从10月19日起,在我市电视台播出。

在这次“活动周”活动中,我市通过加强领导、精心安排,狠抓落实等工作机制,通过举行启动仪式、发放宣传资料、拍摄专题片等活动形式,在我市营造了全民创新创业的浓厚氛围,进一步激发了全社会创新创业的活力,进一步汇聚了创新创业资源,为我市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新动能。

大学创新工作总结报告 篇12

按照省、达州市的统一安排部署,我市于20__年10月19日至25日同步开展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活动周”活动,将我市“双创”活动推向了新的高潮,取得了一定成效。现将活动情况总结如下:

一、加强组织领导,精心安排部署。一是成立了活动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市发改局。二是精心制定活动方案。市发改局与市科技局经多次研究,确立了活动的初步方案,并向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分管领导多次汇报,领导对此次活动提出了明确要求。活动正式方案确定后,以文件形式下发至各有关单位,明确了活动内容、组织形式、责任人、责任单位、配合单位。整个活动由市政府主办并统筹,市发改局具体负责,市科技局配合协调。三是加强组织协调。市发改局会同市科技局组织市委农办、经信局、商务局、文广新局、白沙镇、官渡镇召开了专门会议,进一步细化任务,落实责任。从而形成了领导重视,分工明确,部门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又配合联动的工作格局。

二、狠抓组织实施,活动取得实效。一是举行了“活动周”启动仪式。10月19日上午,我市在萼山剧场门口举行了活动周启动仪式,市委、市政府分管领导出席活动并讲话,市级相关部门主要领导、企业代表、学生、太平镇社区群众400余人参加了启动仪式。启动仪式结束后,现场发放宣传资料500余份。二是由市科技局牵头负责,收集整理了近年来中、省、达州市和万源市有关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政策资料21篇,印制成《万源市支持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政策资料汇编》,在活动启动仪式上分发。并于10月21日、10月22日,和发改局同志一起到白沙镇、官渡镇向当地群众宣讲创业创新政策,解答群众的提问共计150余人次,发放宣传资料1000余份。三是由市文广新局牵头,市科技局配合,拍摄创业创新专题片5集,多侧面多角度展示了我市5位创业者的成长历程,歌颂了他们敢于创业、勇于创新的拼搏精神。从10月19日起,在我市电视台播出。

在这次“活动周”活动中,我市通过加强领导、精心安排,狠抓落实等工作机制,通过举行启动仪式、发放宣传资料、拍摄专题片等活动形式,在我市营造了全民创新创业的浓厚氛围,进一步激发了全社会创新创业的活力,进一步汇聚了创新创业资源,为我市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新动能。

大学创新工作总结报告 篇13

不知不觉,20____-20____学年第二学期马上就要结束了,这一个学期在创新实践部的磨练,又让我成熟了不少,改变了不少。在第一个学期时,还充斥着许多对部门职责和部门职能的不解和迷惑,如今,我已经能够用自己独特的见解来对自身未来的规划了,这一切,都要感谢在我创新实践部一年的坚持和坚守。

首先,新学期开始之初,我们进行了对上学期工作的总结,以及上学期出现的部内问题和解决方法。在本学期的工作中:一方面,我们积极的参与到创新实践活动中去,为部门的工作提出意见和完善部门工作。另一方面,我们要提高自身创新思维,完善自身的不足,改正浮躁的情绪,端正自己的工作态度,从而,使我们创新实践部有更好的发展和进步。

其次,在部门在第二学期初次例会时,部长就与我们讨论本学期我们创新实践部的工作,以下是本学期我部所负责的工作:

1、我部本学期负责十二个班级的主题团日活动,监督各班级策划书格式,积极参与各班级的团日活动,活动会结束后,上收各班级团日活动总结和活动简报。

2、我部积极开展假期(包括周末)的社会实践实践活动,策划实践活动的方案,并且与勤工俭学相结合,搜集相关社会实践活动的信息。

3、3月中旬左右,我部进行第一次有关“挑战杯”的`社会

实践调研活动,由部长带领干事,分成两组,对文法外语系的九个班级进行问卷调查。

4、4月初的新华学院运动会中,我部负责前期工作及运动会中的人数出勤情况,和保证运动会中的安全秩序,我们积极认真的完成了所分配的工作。

5、4月中下旬,我部进行了纳新工作,入部四名新干事,了解认识我部的职能和目标对其分配新工作,以及参与到我部的各种社会实践活动中来。

6、在5月初我部申报成功了“菜篮子”的社会实践活动,有我部干事进行对我院周边流动的便捷蔬菜水果销售点的相关调研。干事分别组成三组,对三个蔬菜水果便利销售点进行社会实践活动。

最后,在本学期中,我们还参加了英语PK大赛的前期准备工作,配合文法外语系学生会女生部完成了“仙度瑞拉”美好心愿活动、参与了文法外语系学生会生活安教部的公寓文化艺术节活动。

本学期的工作就要结束了,总结以上工作,我们发现了在工作中的各种不足,同时也在不断地改正和完善工作。而我对于团总支的工作有了更深的认识,对于我们创新实践部的建设和发展方面有更多的见解。在文法外语系团总支工作了一年,发现又一次锻炼了自己的适应能力,学到了更多的东西。并且因为在部门工作中有了新的战友,有了新的战友情。在各种活动中,由于个人原因有请假的现象,对待工作可能有怠慢的趋向,在下学期的工作中,我会努力克服本学期的不足,用积极地态度迎接新学期的工作。同时我对我未来的干事生涯充满了希望,我能用我的青春再次见证我的未来是由自己创造和把握的。继续努力吧,为自己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