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本课程计划(推荐29篇)》
校本课程计划(精选29篇)
校本课程计划 篇1
校本课程就是根据自己的学校的特色进行练习,在这个基础上有所提高,并得到展示。那么我校的特色是篮球,在原来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和改进动作技术。教师组织学生做些相关篮球球性的动作,进入练习情境当中,引发学生积极参与运动,同时起到活动热身的目的。每个学生人手一球进行自由练习,根据学生自己平时看到或创造发明的玩法进行练习。给学生提供思考、合作的机会,提高学生自练、自学能力,鼓励学生在同伴面前大胆的展示,增强学生的自尊和自信心。在练习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共同探究,可以把学生的智慧和力量融入到教学当中来,不断改进校本课程的进度和传授的方法。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有效发展学生的协调性、灵敏性和身体素质。让学生通过实践得出经验,只有在体会到其中的乐趣,才能很好的练习,掌握简单技能和方法。作为教师根据不同年级的情况,制定不同的教学计划。
低年级着重以原地运球为基础,也可以不同形式的'游戏进行运球,提高学生兴趣和能力,能较好的掌握运球节奏、动作的熟练性;中高年级可以根据不同的水平,进行不同的动作技能,因材施教,有不同层次的水平,在不同层次制定不同的目标,让学生围绕这个目标进行练习,提高不同水平的学生。同时也培养学生合作的能力,懂得团结协作的精神。
高年级基本上掌握运球、传球的技能,进行一些稍微复杂的运动技术,小测试、评比等形式锻炼学生意志和体能练习的方式。培养学生勇敢果断、不怕苦和累的精神。
每周上两节校本课程,针对不同年级的学生,分提出不同要求和方法,进行分别的练习,同时也展示给大家看一看,有没有进步,并谈一谈你的体会,和同伴交流经验。在不同组内进行比赛,同过比赛,可以看到自己动作还需要哪个地方改进,再需要一段时间的练习。再比一比,有没有提高。在提高这个基础上提出更高的要求,不断的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感到快乐。由不懂到懂、由易到难,循序渐进过程。锻炼了学生的身体素质,提高学生实践操作的能力。
通过练习,在不同的层次上有所不同的进步,也体验到不同的感受,也掌握到动作的方法和规律。虽然有所提高了,还需要加强努力学习,那么教师在今后教学的方法上采取不同的方式,让学生感到有乐趣而愿意参与,同时也可以利用业余时间进行活动。
校本课程计划 篇2
学校课程是由在国家课程计划框架内,学校自行决定、自主开发的课程,开发主体是学校教师。因此,我校校本课程教学坚持遵循以下原则:
1、合作性:校本课程开发、教学是一种集体配合的事业,学校课程更是如此。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校长、其他同事、学生、家长、社区人员等通力合作,发挥群体智慧。
2、民主性:学校校长、教师、学生、家长构成学校教育的“共同体”,成为学校课程教学的主体。学生需要学什么,喜欢学什么,“共同体”里教师、家长最清楚。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广泛听取他们的意见,形成一个民主氛围。
3、选择性:校本课程教学要有利于学生全面而主动的发展,让每一位学生的潜能都获得充分和谐的发展,使个性得到张扬。因此,教学时尽量为学生提供多样化、可供选择的内容,适应学生的需要、兴趣和经验。
4、开放性:校本课程教学时,在资源方面要充分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包括学校、家庭、社区等多方面的资源;在主体方面要充分调动校长、教师、家长、上级领导、参与的积极性,共同进行课程建设。
5、灵活性:校本课程教学时,不求全求大求新,立足本校实际,量力而行,逐步完善。
五、校本课程实施计划
校本课程的实施通过三个角度来进行:
分层:依据学生的学习能力、知识水平和个人意愿,组建教学班,进行分层次教学。
分组:按课程类型、学习内容、学习程度、教学目标等采取多种教学形式以实施课程计划。研究性课程以实验班进行为主,班内分组进行。
分块:校本课程安排在每双周校本课进行。学校所有教学和活动场所根据课程安排划分成不同功能的板块。
校本课程计划 篇3
校本课程是以学校为基础开发出来的课程,实施校本课程是实现学校的办学宗旨,体现学校特色的有效途径,实施校本课程能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兴趣和需要,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校本课程的开发还可以有效提高教师的业务能力和课程开发水平。
良好的道德修养、道德习惯是素质的重要内容,良好的习惯可以使人终身受益。面对一年级学生,更应该重视良好习惯的培养。他们到底应该怎样规范自己的行为,以适应学校的生活,确保学习任务的完成,这就需要教师做大量的工作,来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所以我们开设了《与文明同行.》这门课程,以提高学生的道德修养。一、教材分析
教材包括三章;学校礼仪,家庭礼仪,社会礼仪。争做一个讲文明,懂礼仪的好学生。
优秀不是一种行为,而是一种习惯。
二、教学目的:
教会学生为人处世的一般原则,训练他们善于交往、善于合作、适应社会的能力,培养他们乐观豁达、积极进取的个性品质,坚忍不拔、无私奉献的精神和创业意识,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激发学生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之情,提高学生文明素质和思想道德修养,为他们将来走向社会更好地发挥才能,拥有更多的成功机会,成为合格的公民奠定基础。
1开展一系列的文明礼仪体验性的教育活动,增强学生的切身体验,使之内化为自己的行为。
2、举行丰富多彩的文明礼仪教育主题活动,使学生养成良好的文明礼仪习惯。
3、通过评选“文明礼仪之星”,树立榜样,促使学生自觉遵守文明礼仪行为规范。、
三、教学安排
(一)三月份:
教学内容:个人礼仪
具体活动:
教师举行讲座。
四月份:
教学内容:家庭礼仪
具体活动:
1、教师举行讲座
2、礼仪知识答卷一次。
五月份:
教学内容:学校礼仪
具体活动:
教师举行讲座。
六月份:
教学内容:社交礼仪
具体活动:
1、教师举行讲座。
2、组织学生礼仪演讲。
三、实践活动:
五月份:家庭礼仪活动月:孝敬父母、尊老爱幼。
六月份:学校礼仪活动月:尊敬教师、团结同学。
暑假社会礼仪活动月:与人交往的礼貌礼节。
校本课程计划 篇4
一、课程目标
(一)整体目标
1、技能目标:
人人能正确地使用毛笔临写一种风格的楷书,做到提按明显,笔画,结构具有明显的范本特征,有一定的背临能力。能创作简单的毛笔书法作品。
2、知识目标:
养成良好的书写姿势和书写习惯。初步了解书法与写字的区别,热爱祖国的语言文字。培养学生对书法艺术的热爱。知道书法作品的基本要素,知道一些书法的基本知识。能初步的评点和欣赏一副书法作品。掌握一些常见的繁体字。
3、过程与方法目标:
能积极主动地参与书法实践活力,在活动中善于向教师、同学和前人学习,又能进行独立的创造活动,掌握书法的表现、欣赏、评价,创作等基本方法,了解审美过程的基本要求,形成良好的书法学习习惯。
4、情感与价值观目标:
知道良好的书写姿势和书写习惯是学习的基础。在了解了书体和文字演变的有关知识后,进一步体会汉字的优美和独特魅力。培养对艺术的热爱,感受祖国传统艺术的博大精深。养成做事有条理的习惯,懂得做人要踏实的道理。知道学习需要持之以恒。
(二)分阶段目标
小学3-4年级
1、掌握毛笔的执笔要领和正确的书写姿势,了解笔、墨、纸、砚等常用书写用具的常识,学会正确使用与护理。注意保持书写环境的整洁。
2、学习用毛笔临摹楷书字帖,掌握临摹的基本方法。学会楷书基本笔画的写法,初步掌握起笔、行笔、收笔的基本方法。注意利用习字格把握字的笔画和间架结构。
3、开始接触楷书经典碑帖,获得初步的感性认识。尝试集字练习。
小学5-6年级
1、继续用毛笔写楷书。比较熟练地掌握毛笔运笔方法,能体会提按、力度、节奏等变化。借助习字格,较好地把握笔画之间、部件之间的位置关系,逐步做到笔画规范,结构匀称,端正美观。保持正确的书写姿势和良好的书写习惯。
2、尝试临摹楷书经典碑帖,体会其书写特点,逐步提高临摹能力。在临摹或其他书写活动中,养成先动脑再动手的习惯。
3、学习欣赏书法作品。了解条幅、斗方、楹联等常见的书法作品幅式。留意书法在社会生活中的应用。通过欣赏经典碑帖,初识篆、隶、草、楷、行五种字体,了解字体的大致演变过程,初步感受不同字体的美。
4、有初步的书法应用意识,喜欢在学习和生活中运用自己的书写技能。
二、课程内容
1、毛笔书法执笔姿势和执笔方法(1课时)
2、用笔原则和基本笔法(2课时)
3、基本笔画 (10课时)
4、偏旁部首(8课时)
5、结构布势(5课时)
三、课程实施
1、课程实施原则:
1、重视启发性原则:培养学生学习书法的兴趣、提高学生的观察思维能力、使学生形成书写书法的技能。在教学的过程中,老师的教仅仅是外因,而学生的学才是教学的核心,是内因。只有内因起作用,才可能产生效果。因此应该在教学过程中注重正确引导。
2、重视巩固性原则:鼓励学生多谢多练,通过练习巩固教学,并逐步形成软笔书法书写的技巧和技能。
3、重视可接受性原则:教学中不可急于求成,急功近利。应充分遵循规律,结合学生的认知水平,联系学生的实际,给予正确恰当地引导。对学生取得的每一点进步都要及时给予鼓励,充分激发学生学习书法的积极性。
2、课程实施准备:(一)为了确保活动的有序实施,高质运转,时间可从以下几个方面予以落实:
1、三、四、五年级全体同学自愿报名,组成书法(软笔)校本课程活动小组,每周安排两节书法课,集中进行书法训练。
2、鼓励并指导学生充分利用课余时间,认真练习,每天确保20分钟左右。
3、活动资源:选择实用和自己喜爱的字帖
4、搜集软笔书法的相关作品给学生欣赏
3、实施方法与过程:
视频展示——讲解示范——学生练习——互相评价——教师评价
4、教学组织方式:
1)讲解示范、技法展示、视频展示、让学生交流感悟。
(2)实践:让学生按讲解感悟中获得的知识经验,结合练笔,进行书写实践活动。
(3)交流展示,订正指导,观察感悟,练习实践相结合。
5、授课时间:每周五下午第二、三节课
四、课程评价
1、 学生评价原则:
①学生书写书法作业的态度。
②学生书写其他学科作业有无变化。
2、 具体评价方法:
①学生自评:学生对照范字比较,自我评价。
②学生互评:作业完成好后,学生互相评价,取长补短,共同提高。
③教师评价:教师根据学生在学习中的表现、训练实践的态度,运用技巧的能力,给学生适当的评价,采取“及格”、“良好”、“优秀”等级制评价。
校本课程计划 篇5
一、书法教育实验的意义:
在写字教育实验的基础上,深入开展书法艺术教育实验,探索以人为本的特色教学,艺术育人,全面加强素质教育。继承和发扬祖国的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自尊心,有助于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挖掘传统文化内涵,培养人文精神。拟通过书法艺术教育,陶冶师生情操,塑造健全人格,提高综合素质,完善我校的特色教育。
主体性
书法教育校本课程的主体性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它是根据学校要“培养具有民族文化根基的现代人”这样一个办学思想和“人人有才艺,人人有成就”的办学理念基础上,学校自主开发和发展的课程,做大做强我校“书法教育特色品牌”,抢占时代教育的制高点。
它得到了广大教师、学生、学生家长、社会等方面的肯定与认可,充分调动了教师参与的积极性,加上教师过硬的书法基本功和强有力的教师队伍,保证了该校本课程的计划实施。
它凸显了以学生的现实需要为主导,小学生时时刻刻都要与写字打交道,在书写的过程中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书写水平,更重要的是锻炼学生的意志品格和处世态度。
基础性
书法教育校本课程突出以全面发展学生的能力素养、行为素养、审美素养,促进学科知识间的迁移运用为目的,为每一位学生的成长基础服务。
“认认真真写字,端端正正做人。”已成为学生素质培养的基础和基座,只有打好六年的小学学习基础,才能打点好学生的人生底色,而书法(写字)训练正是培养学生这方面素质的一个重要途径和方法,严格按照年级培养目标进行练习,不拔高,一步一个脚印地做下去,这样才会显现校本课程开发的独有魅力。
发展性
第1页共6页时代变革,日新月异,优胜劣汰,竞争激烈。教育也不能逃脱时代发展的浪潮,而一个学校没有特色或者说没有自己的“拳头项目”,它也就无法跟上时代步伐。我校书法教育校本课程开发正是着眼于未来学校发展蓝图而量身定做的,为每一位学生未来、一生发展奠基,彰显学生的个性,以拳头项目拉动学校全面发展,提高学校的声誉和知名度、品牌力,从而促使学校的各项工作得到良性循环发展。
教育实践证明,一个人每个方面都非常突出是不可能的,为此,我校的书法教育校本课程弥补了教育的空白,让每一个人都有发展、都有进步、都有成功、拥有自信成为可能,使每一个学生得到自我发展和提高,让我们的母语文化得到继承与发展。
二、书法教育校本课程开发的目标:
“书法教育”以实践活动为手段,以临摹训练为方法,以培养学生的民族文化情节、创新精神和人文素养为根本。
1、课程总目标
(1)《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中指出:“要进行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和“进行中华民族悠久历史的教育”,使广大青少年深刻了解中华民族悠久历史,美好河山,优秀文化。书法不仅是我国民族文化遗产中一颗璀璨的明珠,而且还是“世界公认的最高艺术”。(沈尹默语)通过学习书法,使学生能很好地了解中华民族的历史及灿烂的民族文化,增强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更加热爱我们伟大的祖国。
(2)写好铅笔字和钢笔字,掌握书写的.基本方法,会写硬笔字,培养学生书写汉字的能力,巩固语文识字教学。做到书写正确、规范、整洁。培养书法兴趣和素养。
(3)感受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和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了解书法的艺术价值和实用价值,充分认识学习和继承书法艺术的重要意义。
2、课程分目标:
(1)通过书法教育,力求探索小学生书法练习与育人相结合的
第2页共6页契合点,最大化的发挥书法教育的育人功能。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情操,培养审美能力;养成认真细心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意志品质。
(2)通过书法教育,开发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的观察力、分析力、语言表达能力和综合评述力等,为其他课程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底色基础,更好地促进小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
(3)书法练习讲究姿势,使人身体各种器官都得到了相应的锻炼,促使学生身心健康。
(4)有效探索小学生写字系统训练的科学方法与小学生写字能力的检测办法、评价体系、小学生写字教学指导课的教学框架,逐步提高教师写字教学的指导和研究能力。
(5)根据日常生活需要,运用书法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三、书法教育课程开发的内容
一抓课程建设。《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要求:小学生要养成正确的写字姿势和良好的写字习惯,书写规范,端正,整洁。硬笔书写楷书,行款整齐,有一定的速度,能用毛笔书写楷书,在书写中体会汉字的美感,前贤、名家对此也多有著述。小学语文教材更是将写字教学放在了突出的地位,描红、仿影、临写一条龙,识写结合,描仿入体不间断。我们依据小学语文教材特点,自己编选《小学生写字教程》,教材编排从点画教学开始至谋篇布局,将教材识字内容和《教程》内容安排相结合,编排科学、体例新颖、实用性强、成效显著。在使用教材的过程中,我们要开发写字指导课、书法欣赏课、书法文化研究课三种课型。
1、写字指导课:我们计划创设写字三步教学法(模式):一看,即读帖、观察感知;二练,即写,实践体验;三评,即分析感悟。其作法与意图是:
第3页共6页一看创设情境明确目标定向二练先描后临组织交流内化比较鉴别体会要领三评归纳总结矫正练习提高2、书法欣赏课:书法作品具有悦耳的音美、悦目的形美、感人的意美。为欣赏到书法作品的妙处,要让学生懂得如何入手、如何欣赏。具体到一幅作品的用笔、用墨、章法布局、结构等方面,在书法的线条、结构中感受情感意蕴,获得特定的审美感受,从而培养和提高学生欣赏美、鉴赏美的能力。
3、书法研究课:了解书法文化有助于丰富学生的文化底蕴,为此我们设立了书法研究课。比如:对中国文房四宝的研究,对古币文字的研究,对兰亭文化的研究等等。这些课题的研究,都将开辟了我校写字教学的新天地。引导学生从理论的高度分析研究书法作品、作家,从而形成自己的认识,完成对作品的再认识、再提高。
二抓活动促进。
活动为师生成长搭建了展示的舞台和成长的平台。我们主要抓好两方面的工作。一是狠抓教师的特长训练。由书法工作室制定教师的训练目标、方法及考核办法,过硬的教师素质为学生写好字打下坚实的基础;二是扎扎实实训练学生写字。我们合理安排训练时间,坚持每周一节写字课,鼓励师生坚持“晨习午练”,长年不辍,为师生写字交流切磋提供更加宽广的平台;遵循“走出去,请进来”的原则,我们以“书”为媒,每年举行一次“大手牵小手”的活动,邀请著名书法家和学校书法小名人联谊;每年进行一次“童眼看家”夏令营活动,师生一起走进展览馆,走进书家工作室,开阔眼界,润泽生命;每月一次擂台赛,指定内容,每年六月举行一次六年级学生集体笔会,让他们在全体同学面前把最满意的墨宝留给学校,并由校长当场签发收藏证书,丰富的活动,使学生受到感染,明确事理,激发热情。
第4页共6页四、书法教育校本课程教材情况自选或自编教材。五、学习评价方式1.自评和他评相结合2.成果展示
具体方式:作品集、校本课程开发3.教师评价
具体方式:评语、作业批改等。5.比赛成绩评定
具体方式:积极参加各项比赛活动、比赛获奖情况等。六、实验周期
自治区级:20xx年9月~20xx年9月国家级:20xx年9月~20xx年9月七、课题组织机构主持人:于和永实验小组组长:郭振华责任人:吕海华
成员:李广明于振萍王丽敏贾新红吉庆艳李秀梅吕海华白雪杰孔德芳李春侠
实验教师:苏晓峰赵丽娜沈萍刘青枝贾新红张艳杰崔巍刘瑞雪刘凤华王姗吉庆艳付颖臧慧子吕海华翟宇巍范晓杰蔡红蕾郭颖李秀梅唐颖王艳丽穆青冯春梅赵丽娟宋继来王金辉白雪杰郑楠庞然刘莹新吴建梅朱玉琴赵国云王丽萍刘艳春王丽丽孔德芳刘丽衡苏日娜
八、实验年级:一至六年级九、书法课程安排与教师
每周一节书法课进入课程表,语文教师、部分美术教师是书法课的指导教师。
第5页共6页十、明确写字、书法教学的要求和各年段的培养重点
小学写字、书法教学与训练,应严格遵循各年段要求。小学低年级应进行铅笔字书写训练,中、高年级应坚持钢笔进行书写训练,习字时不宜采用其它硬笔。低年级(12年级):掌握汉字基本笔画和常用的偏旁部首,能按笔顺规则用硬笔写字,注意间架结构,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学习用铅笔写字。二年级下学期开始练习用毛笔描红,养成正确的写字姿势和良好的写字习惯,书写规范、端正、整洁。要特别注意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写字习惯,学校要加强对学生正确写字姿势的指导,坚持不懈地纠正不正确的执笔和坐姿,并注意对学生进行使用和保管习字学具的教育。中年级(34年级):能比较熟练地写铅笔字。三年开始练习用钢笔写字,四年级能使用硬笔熟练地书写正楷字,做到规范、端正、整洁。用毛笔临摹正楷字。高年级(56年级):用硬笔书写楷书,行款整齐,有一定速度,能用毛笔书写楷书,在书写中体会汉字的优美。
校本课程计划 篇6
一.校本课程开发的原则
1.“以学生为本”的原则。
课程结构决定着学生的素质结构。学校课程必须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目的,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辩证处理好社会需要、课程体系和学生发展的关系。校本课程的研究与开发活动要根据学生的需要、兴趣与经验,一切从他们的健康发展出发,建设“以学生发展为本”的学校课程,从而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的兴趣和需求,有助于他们的个性发展。
2.继承和创新相结合的原则
对原有的学校课程及第二课堂的课程应予分析、总结,在学部校本课程的开发中要根据华师大专家所制定的《英才学校校本课程的总体设计方案》为纲领,将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放在重要地位,开发出既有时代特点又符合我校办学特色的课程方案和教材。
3.整体构建,分步实施的原则。
校本课程是国家的课程计划系统工程中的一个方面,必须遵循课程计划的总体要求,在研究整体课程结构的基础上确定学部校本课程的目标和任务,并根据学部的实际情况,将已趋成熟的经验进行面上推广,将必须实行但又尚未论证的内容局部试验。我们拟定将已具特色和规模的第二课堂课程渐变发展为校本课程。在此基础上,经校本课程开发领导小组审核后将逐步开发以体现“高雅课程”与“科学家、企业家学校”课程为主的部分校本课程,做到成熟一门,开设一门。
4.普遍性和特色性相结合的原则。
学校课程的研究应在遵循教育规律的普遍性的前提下,研究本校教育的个性色彩和学生群体的特点,努力创建学部的名牌特色课程。如,小学部的艺术中心已打出品牌,要继续加强艺术基地的建设,在“特色”上做文章。
5.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原则。
在校本课程开发过程中,要注意运用先进的理论指导学部校本课程的推广,把握当代课程理论发展方向,大胆实践,重视实践的理论升华,使校本课程开发的内涵不断丰富。
二.校本课程开发的培养目标:
1、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发展个性特长。
2、拓展学生的知识领域,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3、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修养和审美能力,陶冶情操、增进身心健康。
4、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精神,学习和掌握科学的基本知识、基本
技能和方法;培养学生对现代工商活动的兴趣,进行企业家精神的熏陶。
5、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和社会活动能力,使学生热爱学校生活,适应社会。
三.校本课程的基本构架。
文化素养类
艺体技能类
生活技能类
信息技术类
科学家、企业家素养类
四.校本课程开发的基本程序
校本课程开发走以下六个基本程序:
1.成立学部校本课程开发领导小组;
2.进行需要评估(即可行性认定),制定并审议校本课程的总体目标和大致结构;
3.在理论学习、培养的基础上发动教师编写《课程纲要》、申报课程;
4.总校校本课程审议小组审议教师编写的《课程纲要》并确立可行性校本课程;
5.开题选题,形成《校本课程开发方案》;
6.进行课程开发的具体工作。
五.校本课程实施的途径:
校本课程实施是一个校本课程付诸实践和走进课堂的过程,它是校本课程开发的重要阶段。针对这一过程必须抓好以下几个环节:
1.领导重视,创设课程实施的支撑条件。
(1)组织全体教师理论学习,转化教师的思想观念。
(2)学部成立校本课程开发领导小组。
(3)派出骨干教师外出取经、抽出资金为教师订购书籍,鼓励教师自我“充电”。
(4)对图书室、阅览室、电教设备、各专用教室等进行调整,统一部署,妥善安排各功能室的使用,保证学生有较好的活动空间和条件。
2.加强过程管理,实施校本课程
(1)安排课时,保证校本课程的开展。在课程计划上大胆创新,1--6年级每周均安排2个课时,保证学生有充足的`时间进行学习活动。
(2)形成由学校到学生五个层面的组织管理系统。
a.学部课程开发领导小组。
b.教务处
c.年级组、教研组。
d.班主任或指导教师
e.学生的学科组长
(3)使各项校本课程有计划、有步骤进行,制定《英才学校小学部校本课程阶段实施方案》,每学期的各项校本课程有阶段、有计划地操作。
(4)建立和课程实施有关的规章制度,对课程实施全过程的每个环节提出工作任务和质量要求。如:课题开题申请表、教师教学设计本、学生活动记录表、活动评价表、活动过程资料的收集整理、课程评定方法等。
(5)分管领导亲自参与校本课程的开发活动,及时了解教学动态。
(6)坚持利用每周的学科大组的教研活动时间进行经验交流。
(7)定期请相关专家到校指导,推进校本课程的开发进程。
(8)每个学期选派骨干教师外出考察学习,提高师资水平。
3.注重活动评价,检验效果
针对校本课程的特点,我们拟从以下两个层面去把握课程评价。
(1)发挥其形成性功能。对正在实践中的校本课程方案进行价值评价,以使正在实施的课程方案和计划更好地服务于课程目标或检验课程目标的达成度,从而体现校本课程的独特价值。
(2)发挥其总结性功能。通过搜集有关校本课程学习成果的实际证据,对校本课程的实施效果做出价值判断,以验证课程的成功程度和指明改进的方向。
根据以上认识,我们拟采用多元评价、自主评价等方式对课程、学生、教师三方面进行评价的实验探索。
对课程的评价:
课程实施的各个阶段,要求学生用周记、日记、学习体会、总结、感想等形式将学习过程中的各种收获和体验反映出来。争取做到每项校本课程老师都注意引导学生用日记、感想等形式来反映课程实施的体验和收获。
对学生学习的评价:
对学生实施多元评价,不仅关注学生学到的知识、技能,更注重评价学生态度、价值观,评价方式多样化,有自评、伙伴评、老师评、家长评等,评价的表达方式有等级、评语等。
校本课程计划 篇7
一、指导思想:
以新课程为导向,以促进每个学生的发展为宗旨,以课程实施过程中学校教师所面对的各种具体问题为对象,以教师为研究的主体,紧紧围绕课程改革,通过校本教研,提高校本教研管理水平和校本教研质量,探索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有效途径,不断提升学校办学理念和办学水平。
二、总体目标:
以新课改为导向,使教师们领悟教育思想,更新教育观念,解决教师在教学中遇到问题或困惑,提升教师驾驭课堂能力,促进教师向专业化方向发展,致力于提高教师教育教学水平。树立良好的师德师风,使教师的自我反思行为纵深发展,凸显个体价值,倡导团体合作,形成终身学习的能力。
三、校本教研形式:
建立以“自我反思、同伴互助、专业引领”为核心要素,以“理论学习、集体备课、主题校研、反思交流”等活动为基本形式的校本教研制度。
①集体备课:以学科分段为组,主备教师要提前三天把主备教案发到组内教师手中,副备教师要认真阅读教案,并提出修改意见,作为一度调整方案用红笔注上。在集中时讨论交流,进一步完善教案,经过大家讨论形成的共识作为二度调整;上完课后写出教后反思作为三度调整。
②反思交流:通过前一阶段组内讨论形成的教案在实际教学中遇到的问题或困惑进行反思交流,促进教师与同伴的对话,注重“以老带新、以强带弱”鼓励教师大胆评点各抒己见,促进教师共同提高。
③主题教研:以教学中的问题或困惑为研究内容,确立一个教研主题进行研究,组内每人至少围绕主题选择主备单元中的重点内容上一节公开课,通过说课、听课、评课、反思、教学论坛等多种形式展开讨论,谈自己的想法、看法,集思广益达到同伴互助、共同提高。
④理论学习:围绕教学主题组内教师还不明白,这时候需要理论指导。理论学习做到组内学习与自己自学相结合,通过理论来指导教育教学实践,不断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四、主要工作措施:
1、本学期课堂教学研究的重点是新教材有效化教学和打造“高效课堂”。
2、各教研组要围绕校本教研主要形式积极开展活动,落实好集体备课、反思交流、主题教研、理论学习的四项活动,做到每周安排一个固定活动时间,周四下午为数学教研组活动,周五为综合科活动时间,周三下午为语文教研组活动时间,在活动时把集体备课与反思交流活动结合起来,主题教研与理论学习结合起来。每次教研活动,相应教师要按时参加并积极发言,与同伴互动、共同进步。教师要树立主人意识,勇于展示自己,促进自身专业素质的提高。
3、以“新课程有效化教学”、“高效课堂”两个大主题研究为载体,根据年级科目的特点,从教学中遇到的困惑问题来确定学科教学研究主题。各科教研主题安排如下:
语文
一年级培养学生自主识字能
二年级培养学生正确的写字能力
三年级引导学生学会倾听与思考
四年级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语感
五年级简简单单教语文
六年级让品读与感悟齐飞
数学
一、二年级教具的使用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三、四年级教材的二次开发,挖掘教材资源,重建生命课堂
五、六年级平常课堂求实效,踏踏实实求质量
综合
音乐:乐中学、学中乐,让每一个孩子都走进真善美的音乐天地。
体育:愉快合作,个性张扬。
美术:重视基本美术能力的培养。
英语:营造英语的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课堂实效性。
科学:在观察、实验、活动中探究科学。
品社(生):引导学生在活动中学习;在生活中感悟。
4、通过教学观摩、专家讲座、名师教学示范、案例分析、谈心得体会等活动为教师搭建参与教研的平台
5、实施常规教研“六个一”。积极鼓励教师跨学科,跨年段,互相听课,每人每学期听课至少15节。加强业务学习,每学期教学读书笔记和心得体会不得少于5000字。
6、鼓励“闲聊式”教研方式,提倡同伴互助风气。同事间要善于利用课余时间,就某个教学问题或教育现象,进行闲谈,发表评论,并努力获取有价值的教育教学经验。另外,就个别教师工作中碰到的难题,提倡同伴积极协助,共同解决。
7、由于校内资源有限,仅凭校内力量不可能完全解决学校、教师在教研中所遇到的问题,必须有专业研究人员的参与。为此我们将开展“里外结合”的专业引领活动来培植一支过硬的队伍。“外”即有计划安排老师外出培训学习;“里”即每次公派出去参加研讨会教师回校后为其他教师做专题讲座,为教师上观摩课。
8、开展网络教研,达到优质资源共享,积极参加上饶县教研网上研讨、学习活动,开创教研新天地。
校本课程计划 篇8
校本课程是以学校为基础开发出来的课程。实施校本课程是实现学校的办学宗旨,体现办学特色的有效途径。学校在完成国家课程计划的前提下,可以对国家课程进行部分改造,可以自行开发和实施校本课程;实施校本课程能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兴趣和需要,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校本课程的开发还可以有效提高教师的业务能力和课程开发水平。随着课程权力的再分配和学校自主权的加强,校本课程开发研究将是今后我国课程革新的焦点。为落实素质教育精神,顺应课程教材改革的发展趋势,根据省市课程改革会议精神,提出我校校本课程开发计划。
一、指导思想
(一)确立一个中心:人文素养的培养
通过对校本课程的需要评估,我们决定以体现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适应社会进步、经济和科学技术发展要求为前提,将培养学生人文素养定为我校校本课程开发的基本方向。
(二)建立一个基础:生活
以学生的生活为基础,从生活出发,引导学生理解生活的意义,生活的方式,扩展学生生活经验,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使学生从思想到行动,都能贴近生活,适应生活。从而解决学生生活中的问题,并创造生活,享受生活。因此,我们的校本课程与学生的生活紧密结合。在课程的开发过程中我们重视师生的自我发展、自我体验,正视学生的个人知识。重视学生的自我意识、自我体验、自我选择,张扬学生知识中的个性化,使之共同成为时代精神的建构者。
(三)明确一个原则:开放(包括内容和形式上的开放)
开放可以给师生更广阔的天地,校本课程内容上的开放可以使教师更好的把握教改的实质,形式上的开放可以促进内容更趋科学、完整。
二、校本课程开发的目标和内容
1、总目标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邓小平同志的"三个面向"为指导,体现时代的要求,体现本次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为核心内容,以学生发展为本,尊重学生,信任学生,指导学生,促使每一个学生生动活泼的发展,教师、学生共同成长。培养自尊、自强、自立的有独特个性、有完善人格、有创造精神、敢于标新立异的人才。
2、具体目标
发扬"尊重人格、尊重差异、思想自由、个性解放、自知自律、自主发展"的人文主义精神,推进小学教育人文化改造,培养自尊、自强、自立的有独特个性、有完善人格、有创造精神、敢于标新立异的人才符合课程改革的宗旨。因此,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是我校校本课程的目标,针对学生实际,我们把它分为:尊重他人、认识自我、勤于反思、善于合作。
3、校本课程开发内容
校本教材的开发内容,主要有“课程整合、课程新编和课程选择三种。
课程整合:主要包括不同学科间的整合和现代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两方面。
课程新编:计划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结合各科的特点来组织实施。
课程选择:选修课和活动课,教材以选择为主,选修课以学校开发的校园文化活动、社区服务、社会实践活动等方面的教材。
除以上四门课程外,我们认为,校本课程的开发应该是多样化的。
三、开发和实施校本课程的保证机制
(一)学校成立以主要领导为核心的校本课程研究小组:组长:仇洪财校长
全面负责校本课程开发工作,负责教研管理和教材编写指导。副组长:杜崇辉、孙宝武、孙正保。
审议教师的开发设想,确定校本课程开发内容,具体具体发展校本课程的设计与实施。其中教科室:负责课程实施的设计指导和理论指导。教务处:负责组织人员编写校本教材和安排教师上课,实施课程计划。
组员:各教研组组长
编写校本课程纲要或教材。
(二)组织编写校本课程纲要或教材
纲要或教材是课程的表现形式,是教与学的载体,在校本课程的构建中,编写教材或纲要,是最艰难、最关键的环节。校本课程研究小组,要组织一批有一定实践经验的、善于思考问题的、文笔能力比较强的教师编写校本课程纲要或教材。
(三)采用“三板块”形式,进行全员性通识培训。
(1)理论学习
组织教师学习《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提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通识培训》、《课程实施探索》等有关材料。采取自学和辅导、分散和集中、讨论和测试、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办法,组织教师学习课程改革的基本理论,树立大教育观,并用大教育观指导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要树立十种新型的教育观即新型的教师观;新型的教学观;新型的学生观;新型的质量观;新型的课程观;新型的人才观;新型的教学方法观;新型的过程教学观;新型的教学手段观;新型的终身学习观。
(2)专题研究
学校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通过走出去、请进来使教师掌握新课改理念,树立新课改意识,及时捕捉信息,开阔视野,寻找差距,完善自我,提高素质,用新的教育理念和教育策略,做好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
(3)活动实践
每学期,我们都计划按两个环节进行。
①年段研讨:每学期要以年级或年段为单位,对校本课程进行实践研讨。
②对外展示:每学年结合市级的各种教研活动对外展示,努力倡导新教材要活用励志网,旧教材要再创造,但无论是新教材还是旧教材,都要体现新课标的教育理念。
(4)校本培训的特点
①、自主探究
②、合作交流
③、发挥网络的作用
(四)建立以“四定四制”为核心的管理机制,确保校本课程实施。主要建立了三个机制,
1、激励机制:校本课程的开发为教师提供了无限的表现与创造的空间,要想让每一位教师都能人尽其才,各尽其能,对会教能编的教师,学校要采取各种形式,及时进行表彰和鼓励。
2、评估机制:要研究制订校本课程评价标准,并与学校对教师的综合素质考核相结合。要恰当的采用行政手段,确保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使每一位教师真正成为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实施者。
3、投入机制:要有基本投入,要舍得投入,要优先投入。以上计划根据校本课程开发的进程,适时进行调整。
校本课程计划 篇9
课程名称: 乒乓球课
课程类型: 活动类课程
适用学生: 1、2年级学生
时 间: 2课时/周
执 教 者: 王文亮
课程定义:1、课程的性质:属校本课程选修课2、指导思想:以《全面健身计划实施纲要》为指导,以全面贯彻落实二期课改精神为宗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普及与提高学生的乒乓球的运动水平,为以后申报区乒乓球特色学校打下良好的基础。
一、课程目标
1、通过教学,让学生了解乒乓球的基本技术和基本战术。
2、通过教学,发展学生灵敏、速度、力量、协调等体能。
3、通过教学,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等自主学习的能力。
4、通过教学,培养学生团队精神,普及和提高、稳固和提升我校乒乓球队在区初中校的优势地位。
二、课程内容
乒乓球运动,是我国的国球,我校的学生非常喜欢这项目,它具有很强的竞技性、趣味性、知识性和观赏性。学生经常参加该项目锻炼,不仅能强健体魄,而且能培养独立思考、独立解决所遇到困难的能力。在二期课改中也把乒乓球列为必学的教学内容。
《乒乓球》校本课程内容共分四章:运动概述;基本理论;基本技术;基本战术;对抗训练比赛及考核。
三、学习方式及教学方式
(一)学习方式
1、合作学习:教师与学生的互动顺延到学生之间,以小组合作为单位进行讨论,练习。
2、体验式、发现式学习:主动探索,发现和体验,所学内容不直接向学生提供,让学生自行发现,然后加以内化。
(二)教学方式
1、讲授示范法:教师应示范讲解并加。
2、指导点拨法:针对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启发思维,教给方法,发展能力。
3、竞赛法:根据学生争强好胜的性格特点,运用比赛形式,比谁学得快,使学生更好地掌握并及时反馈。
4、任务驱动法:注意培养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活用和创新能力。
四、学习评价方式
(一)学习评价的指导思想
通过学习评价,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激发学生对乒乓球的兴趣,为以后申报特色项目打好基础。
(二)学习评价的方式
首先,学生自评与互评相结合,即上课出勤情况,学习态度,团结协作等。
第二,根据学生的身体差异进行评价。
第三,平时练习比赛与考查相结合。
第四,教师综合评价,给予“优秀、良好、合格、须努力”四档。
技能目标:
低年级段
掌握正确的推拍法和击球的准备姿势,进行基本技术和简单战术的训练。
单项训练:学习握板、拍球、正手攻球(正手位、侧身位斜、直线)、推挡(中线、斜线、直线)、搓球(慢搓、快搓)、拉球、发球、接发球以及单步、滑步、还原步等步法。
结合技术:学习左推右攻、搓中转拉、正手近台攻结合中台攻等。
基本战术:学习简单的线路变化战术和旋转变化战术,培养学生的战术意识。
中年级段:在巩固、提高已学内容的基础上,进行技、战术的训练。
1、 单项训练:学习(继续学习)正手攻球(掌握突击、扣杀技术,打出左、中、右各条线路)、推挡(快拨)、反手攻球、搓球(搓加转、不转球)、拉球(一板快拉)、弧圈球、发球(发不同旋转、落点的球)以及跨步、交叉步、结合步等步法、双打。
2、 结合技术:学会两个或两个以上位置、线路、技术步法、旋转的结合。
3、 基本战术:学习用相似手法发不同旋转落点的球,进行中等力量或发力抢攻;发急球为主配合发近网球进行抢攻;用反手推挡、搓球控制、搓中转拉、拉中找机会抢攻;拉、搓、吊结合,伺机抢攻等。
高年级段:在巩固、提高已学内容、技、战术的基础上,按类型划分快攻类、快弧类、削球类进行训练。
1、 单项训练:进一步学习正手攻球(发力打弧圈球、放杀高球等)、推挡(推下旋、减力挡、推挤弧圈球)、发球与接发球(从出手速度、旋转强度、落点变化,提高已学的各种发球质量,掌握正、反手一至两套发球方法)、拉球(搓长、摆短、撇侧旋)等。
2、 结合技术:了解快攻类、快弧类、削球类打法各自的基本技术和其中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基本战术:学习推攻、拉攻、搓攻、接发球等战术,逐步形成各自(至少一种)的打法。
教育目标:
低年级段:
1、通过接触乒乓球,观看乒乓球比赛,了解我国乒乓球运动员在国际比赛中取得的成绩,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从而做到爱家乡、爱集体、爱亲人敬长辈。
2、通过学打乒乓球,了解乒乓球运动规则,初步认识规则和纪律的作用,进而自觉养成基本的文明行为,遵守纪律。
中年级段:
1、通过打乒乓球,使学生学会合作,懂得尊重他人,并在生活、学习中形成礼貌、团结、协作、有责任心等优秀品质。
2、通过参加乒乓球比赛,感受竞争,养成良好的心理素质,逐步具有顽强拼搏的精神,坚韧不拔的毅力。
高年级段:
1、通过观看比赛,开展班队主题活动,了解自信的重要,做到沉着、自信、坚毅、进取。
2、通过学习我国、世界乒乓球的发展史,知道继承、创新是发展、强大的根本。
能力目标:
低年级段:
1、初步认识自我,能在成人的帮助下控制、调整自己,具有良好的生活、学习、劳动习惯。
2、具有一定的观察能力,在老师的帮助下,能通过一些途径获取部分信息,并具有一定的表达能力。
3、遇到问题,能用观察、比较、小实验等方法主动探究,做到不怕难、不胆怯。
中年级段:
有较强的注意力,做到眼到、心到、手到。有高度的自制力,学会自控、克制。
掌握多种获取信息的方法并具有相应的能力,如查阅资料、访问、上网等。
具有团结协作、互相学习的能力,如小组学习、自主开展班队活动等。
学会发现、分析,善于总结,逐步形成独立探究的能力 。
高年级段:
1、能够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感受和见解,能倾听他人的意见,能与他人平等地交流与合作,具有民主地参与集体活动的能力。
2、能够搜集、整理、分析和运用信息,会用学习工具探究和说明问题。
3、学会创新,能创造性地学习、活动等。
校本课程计划 篇10
一、指导思想
彰显学校办学特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从激发学生的兴趣出发,培养学生感受美、鉴赏美、体现美和创造美的能力,努力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努力让每一个学生都能享受到艺术的快乐。
二、活动设想
陶艺校本课程在活动中将会从培养学生兴趣的角度出发,紧密结合陶艺教学的实际情况及学生的实际水平和接受程度,开展切实可行的陶艺技法技能训练活动,充分发掘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认真组织,精心设计、服务教学,注重过程,通过陶艺校本课程的活动,培养具有一定艺术水准的小陶艺家。
三、活动目的
通过陶艺校本课程的活动,使学生的美术特长得到更好的发展,进一步了解陶艺的基本知识,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提高学生的审美观。并增加学生的课外知识,提高一定的`技能,丰富学生的课余文化生活,为今后培养美术人才起着积极推动的作用。
四、活动时间
每周校本课程课 ,小组成员必须准时到达陶艺教室。
五、活动步骤
陶艺校本课程是美术课堂教学的补充和延伸,与课堂教学相比更加具有灵活性和可塑性,因而学生们非常喜欢参加。但是它比较容易受到考试或者其他活动的限制和冲击,教师和学生往往不能有始有终,保质保量地坚持到底。要将陶艺校本课程办得有声有色,本学期我们将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制订具体的小组活动内容计划
陶艺创作,“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们将通过讲座、参观、阅览、观看、制作、展示、评价等形式多样的教学活动,采用放手让学生去实践、去探究、去体验的教学方式,让学生玩玩、做做、学学,让学生乐于学、学中乐,充分调动他们的学习自主性和积极性,使每位学生都有创造美的作品的内驱力,专心治陶,诚心学艺。根据这些,制定详细的教学内容计划。
(二)、开设美术知识欣赏课程
优秀的美术作品对于学生在认识上、思想教育上、审美能力上都起着积极的作用。随着社会的发展,客观事物的审美属性日益突出,缺乏审美能力和美术素养的现代人,将不可避免出现困惑和缺憾。通过美术鉴赏和美术知识与技能技巧的教学,可以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观念和审美能力,陶冶情操,完善人格,把学生引向健康成长的道路。所以在教学中有必要开设欣赏课,如《现代陶艺欣赏》、《中国陶瓷艺术》等等,可以通过多媒体观看,或放幻灯片,或三五成群地围坐在一起翻看大画册,可以一边看一边谈论,畅谈感想,这样,通过一系列的鉴赏评析,加深学生对杰作的热爱,唤起了对陶艺的高涨热情,使兴趣小组持久地开展下去。
(三)定期举办学生作品展览
举办陶艺展览,交流、回顾、总结学习成果,可以为学生提供表现自己实力的机会,增强自信心。我们则要精心指导,严格把关。学生的一些佳作可以在校内展出以起到示范作用。对于一些才华出众、个性鲜明的同学,提供条件为他们举办联展和个展,努力培养出色的艺术人才。
为了开展陶艺校本课程活动,真正使学生学有所得,我们将做出很大的努力,勤于思考,大胆实践,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将陶艺校本课程开展得丰富多彩、富有特色。
20xx年3月
校本课程计划 篇11
活动背景:折纸、剪纸、绒线编织是一门综合艺术。它在增强学生的审美情趣时又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从而心灵手巧。同时,丰富学生课余生活和陶冶了他们的情操,让他们在活动中激发自信心和成就感。折纸、剪纸、绒线编织是一门讲究手眼协调的技能,有助于开发大脑智能,培养学生的广泛兴趣和动手能力,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容易获得成功的体验。同时,也让学生掌握了一门生活技能,符合学校“快乐生活”校本课程的要求。因此,开设这一校本课程,通过一系列手工折编活动,培养他们的耐心、细心的学习品质,提高学生的观察力、创造力,从而使他们更加热爱生活,在生活中发现美、创造美,用自己的双手编织美好的希望。
活动目标:
通过折纸、剪纸、绒线编织各种图案、围巾、手套等,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生活自理能力。
2.通过折纸、剪纸、绒线编织增强审美能力,陶冶学生的情操。
3.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品质和手工劳动习惯。
4.激发学生对美好生活的`热爱,丰富学生课余生活,感受生活的美。
5、通过成果展示培养学生的成就感。
活动对象:五年级(3)班学生。
活动准备:
1、 师生课前准备绒线和编织材料、彩纸等。
2、编织材料及必备材料的展示品。活动时间安排:第五周---十五周。
活动安排:
第一节:教师简述折纸、剪纸、绒线编织艺术及用途;展示编织材料及必备材料;传授折纸、剪纸、绒线编织基本方法。
第二节:讲解折纸、剪纸的方法;学生训练折纸、剪纸的方法。
第三、四节:学生收集有关材料。
第五节:学生成果(自己手工折、剪成果)展示;学生介绍其中经验。学习平针编织手套的方法。第六节、学生成果(自己手工编织的手套)展示;学生介绍编织经验。第七节:学生优秀成果(编织精细、款式新颖的手工编织的围巾、手套成品)展示及评价。第八节:学生谈感受,写体会日记。第九节:学生找资料,编手抄报。第十节:活动总结。第十一节:成果展示。
活动总结及评比:
1、学生们通过学习,掌握折纸、剪纸、编织技巧,从学习折纸、剪纸、编织的基本功,到会折纸、剪纸、编织围巾、手套等,获得成功的体验,同时也能掌握一门生活技能,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合作能力,并激发学生热爱美好生活。
2、评价方式:
(1)过程评价与产品打分相结合。
(2)教师评分与学生互评相结合。
(3)情感态度与协作精神相结合。评价表
校本课程计划 篇12
一、校本课程开发背景
1、素质教育的实施把学校办学模式的多样性提到了一个重要的地位,使其成为一个紧迫的问题。构建学校素质教育的办学模式是教育改革纵深发展的重要标志,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保证。
2、21世纪之际,面临着各种机遇和挑战,要从应试教育转向提高国民素质教育的轨道。从这一目标出发,教育的创新呼唤教育的特色。我校选择了以乒乓项目作为本校的特色。
3、体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德智体是不可分割的统一整体。体育是实现德育、智育的重要物质基础,是增强学生体质,关系到国家兴衰、事业成败、民族存亡的大事,也是关系到青少年健康成长的终身大事。众多的体育项目,尤其是运动技术性较强的运动项目,只有在中小学阶段,学习掌握运动的技能技巧,才能在成长过程中继续不断地发展。
4、从当前的学校体育教学课堂现状来看,极大多数的中小学体育课教学都是围绕着五项素质"达标"转,很少在传授学生掌握某种运动技能上下功夫。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目标就是学生主动发展,培养学生的个性特长。本人以为学生要在体育中达到"主动",首先是要对体育有兴趣,兴趣则来自体育中的成功感,而成功的关键是对运动技能的掌握程度,"会"了才能体现"主动"。因此,在中小学阶段,除了增强学生的体质,还应该注重培养学生掌握某项运动的技能,成为他们的一技之长,而让他们的终身受益。
5、当前比较突出的现象,一是应试教育而导致的负担过重,另一个是家长对独生子女的溺爱。针对这样的通病,强化体育功能尤显重要。
二、校本课程开发的总体目标
1、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促进素质教育的深入发展。
2、培养体育情感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发展个性,培养特长,打好终身体育锻炼的基础。
3、通过开设乒乓项目的特色教学,丰富体育教学大纲的内容,激发学生对乒乓的兴趣,促进学生正常发育和机能协调发展,提高学生的灵敏反应素质。
4、通过六年的系统教学,使学生达到一定的乒乓技能水平。
5、通过全校性的群体教学,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乒乓、打乒乓、喜爱乒乓的群体氛围,促进乒乓传统项目的开展,并对培养和输送少儿乒乓球运动员的业余训练,起到一个推波助澜的积极作用。
三、校本课程开发的原则
第一,坚持全体参与。创建乒乓特色学校,全校学生都在该实验之中,要使每一个学生在德智体美劳诸方面全面发展。
第二,继承与创新相结合。既要继承传统的学校管理思想、方法,更要大胆创新,搜索新思路,走体教结合之路,走改革发展之路。
第三,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在实验过程中不仅要定性分析,而且要作量的分析。在分析的基础上不断调整教学目标,改进教学方法,使之达到可行有效之目标。
第四,承认并重视学生个体之间的差异,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按不同的教学步骤进行,提高兴趣,打好基础,发展提高。
第五,管理的系统性。在实验中要考虑技能水平的掌握有一个发展的过程,在制定计划、教学过程时,要注意一贯性和连续性,同时也考虑德智体美劳诸方面系统发展和良性辐射的关系,又要考虑教学管理的系统性。
第六,长期性与阶段性相结合。深圳前海学校由乒乓传统项目发展到乒乓特色学校,并辐射到学校的其他方面要有一个长期的发展过程。打好基础,抓好各阶段的发展目标,是达到长期目标的起步和关键。
第七,课堂教学与课余训练相结合。课堂教学是主阵地,充分发挥主阵地的作用。课余训练是课堂教学的延伸,是巩固发展的自由基地,二者相互结合,互为补充。
第八,乒乓和其他项目相结合。把乒乓项目作为龙头项目,同时兼顾带动其他运动项目的发展,相互呼应补充。整体提高学生素质,提高乒乓运动技术水平的同时也提高其他运动水平的提高。
四、教学构架
一、乒乓球教学模式的三种形式
1、“观仿——辅纠——练习”模式
①理论指导:乒乓球运动是一项以运动技术为主的项目,正确的运动技能是顺利教学的基础,是学生运动兴趣的前导。教师正确示范或播放教学录象,让学生观看、自由模仿。
②教学过程
③教学组织:个人、小组、多人互相模仿与讨论以及教师的指导,练习后达到掌握的目的。
④结果:通过学生的模仿、讨论、练习,学生发挥了体育学习的自我能动性,增强了学生的独立学习、运动的能力。
2、“实战”教学模式
①理论指导:乒乓球是两人对练的项目,一切的基本功练习都是为了完整的对练,只有把球“打”起来,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才能锻炼学生的运动能力,提高运动水平。“实战”是使水平提高的有效途径。
②教学过程
③组织方式:学生分组自主对练,相互学习、观摩、指导研究,发挥学生的主体意识,在教师的指导下逐渐掌握运动技能。
④效果:学生在实战中充分发挥个体的能动性,各尽所能。
3、考核评价模式
①指导思想:我们应注重过程,使学生在轻松的体育环境中学习运动。“技能+素质+参与态度+实际能力+自我健康规划+理论知识水平”的评价体系,强调学生的参与意识,强调学生在原有基础的学习提高给予学生“健康”的评价。
②考核模式
个人评价20%
小组评价30%
教师评价50%
基本技能练习
实战对练
综合评价100%
参与
③组织方式:制定一定的评价标准,按照评价体系进行评价,应以“人”及实际情况考核,体现重在参与、发展、健康的内涵。
④效果:学生考核积极,心情放松,课堂气氛活跃。
五、校本课程的主题和内容
1、乒乓文化:收集有关乒乓球的起源及发展和乒乓球运动技术发展的历史资料,了解乒乓球的历史、发展以及当前乒乓球运动的发展趋势。熟悉世界和我国著名乒乓球运动员的优秀事迹。挖掘校本乒乓球文化,建设乒乓球文化墙,促进校园特色文化的形成。组织学生运用所学的乒乓球基本知识,欣赏一些高水平的比赛,并用说学的知识进行现场解说评论或欣赏完比赛后写一些评论文章。
2、基本技能: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乒乓球训练的基本动作要领,形成刻苦训练的好习惯,养成拼搏、进取的生活态度。
⑴向学生传授乒乓球运动的基本知识、技术和技能,增强学生体质。
⑵掌握握拍法、准备姿势、基本步法、发球与接发球、挡球与推挡球、收球、搓球、削球、左推右攻、推挡侧身攻、发球抢攻等技巧。
⑶培养健康心理和坚韧的性格,能学会自己激励自己,能初步适应环境,根据环境需要调节自己的情感。
3、竞赛规则:通过平时的教学、比赛和体育节中各年级乒乓球比赛裁判员培训,向同学们讲授有关乒乓球竞赛组织和比赛规则,通过比赛中实践的操作让学生掌握乒乓裁判员一整套操作程序。
4、乒乓交流:开发乒乓球的教育功能和价值,了解“乒乓外交”历史,激发爱国情感。开展校际交流,培养进取精神和团队精神。
5、乒乓管理:通过不断探索和实践,建立健全乒乓球校本课程管理制度、乒乓球馆管理制度、乒乓球教练员职责、乒乓球馆财产管理制度,完善制度文化建设。
校本课程计划 篇13
剪纸是中国最为流行的民间艺术之一,是一种在纸上剪出来的画,人们将剪好的图案贴在门楣、窗面、灯笼等上面,以表达喜乐的感情及生活感受,因此,我们又称剪纸为“剪书”或“窗花”。剪纸不是用机器而是由手工做成的。所以根据本学期学生年龄特点,我在选材方面作了调整选择了剪纸。
一、指导思想:
提高我校学生的全面发展,发展我校学生的个性与特长,积极培养学生的剪纸兴趣,锻炼学生双手的灵活性和协调性,培养学生的耐心和细心,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学生对剪纸这一民间艺术的认识和理解力,了解民俗风情、熟悉生活;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审美能力,陶冶情操,努力开拓我校校本课程的广阔空间与美好前景。
二、内容及目标:
1、认知:了解剪纸的发展、工具、步骤及表现手法、技法、种类
2、操作:能熟练使用剪刀,明确对称图形的特点和不同的折纸方式,会用折画-剪的方法剪双喜、树木叶子花鸟鱼昆虫动物图案、日常生活用品、交通工具及简单的人物、服装、建筑、灯笼、水果、蔬菜、食品等。
3、情感: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审美能力,陶冶情操;培养学生爱祖国传统文化、热爱家乡的情感;教学中渗透剪纸的相关知识。
剪纸是手工制作中的一种,,本学期主要训练学生用剪刀、刀刻的能力。我根据不同学年设定了不同内容与要求。为了让家长看到,了解到孩子在校本课程中有哪些收获,在学生每做完一份作品时,我会将其缩封好后让学生带回家。让家长看看学生的作品,更进一步了解我校校本课程。
三、设计剪纸课程活动目标:
小学剪纸是以传统民间剪纸艺术与小学美术教育的整合为切入点,拓宽传统剪纸审美文化和表现内容,构建适合学生的剪纸活动体系。通过剪纸活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文化的传承与交流,开发学生非智力因素,陶冶情操,提高审美能力,促进学生个性的和谐发展。它是指以以综合活动课程的方式组织,以活动课程理论指导开展小学剪纸教学。它以学生学习兴趣和内在需要为基础,强调剪纸教学过程中学生自主参与,以主动探索、变革、改造活动对象为特征,以实现学生主体能力综合发展为目的的主体实践活动。
四、开设剪纸活动课,把“剪纸”引入课堂。
以往剪纸兴趣小组活动明显缺乏必要的系统性,教学安排缺乏整体的计划,活动比较随意。因此,学校领导和课题组成员一起对“剪纸”校本课程的可行性做了理性的分析,对剪纸活动教学进行了系统安排。
众所周知,只有当教学内容系统的加以传授时,学生才能合乎目的地有效地展开学习,获得完整的知识,才能得到比较完满的情感熏陶,才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我们将传统民间剪纸与小学美术
教育进行了整合,在小学美术教育的价值目标下追求民间剪纸艺术的精髓,吸收和借鉴民间剪纸的语言风格、造型手法和表现技法等的基础上融入学校美术教育的方法和价值目标,拓宽剪纸活动内容体系。通过对民间剪纸艺术特点,学生认知接受能力和课程本身严密的体系以及教育的价值等分析,我们对剪纸活动内容进行了系统编排,反复实验研究,在多次筛选与修改,逐步完善,最终设计了剪纸活动课程内容框架体系,即“三维一体”框架体系。“三维”指剪纸的主题性层面、剪纸知识技能层面、学生自身发展层次;“一体”指剪纸活动课程教学的指导纲要。在这个框架体系指导下,我们设计了不同阶段的剪纸活动内容体系,让学生亲近自然、体验生活、认识自我、了解周围世界,促进学生个性发展。
六、探索灵活多样
富有实效的剪纸教学方法民间传授剪纸技艺让初学者剪熏样(类似复印),强调由临摹起步,先描后画再剪刻的技法,与我们所提倡的剪纸活动教学不太适宜。小学剪纸活动课程教学力求改变单一的剪纸学科知识体系,构建活动课程的思路方法,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体现活动教育的价值取向是情感→能力→知识。剪纸教学方法归纳为三种基本类型:教师主导型教学方法、师生互动型教学方法、学生自主型教学方法。
1、教师主导型教学方法
主要指由教师向学生传授教学内容的教学方法,包括讲授法、演示法、呈现法等。如讲授法(其结构是讲解释疑):教师向学生系统地描述剪纸史的发展,分析优秀的剪纸作品,介绍剪纸艺术家的生平,通过教师强有力的情绪作用使学生获得深切感受。教师还可以对一些学生存在的知识问题和现象进行评论和分析,如讲解作业,课堂小结等。
2、师生互动型教学方法
主要指借助师生对话与活动,共同思考、共同操作、共同解决问题,痛痛快快获得知识和技能的教学方法,但必须在学生掌握了一定的基础知识并具备一定的判断分析能力下,或具备一定的基本技能和相应的操作能力下方可运用,采用写生法、情境法、参观法等互动型教学方法。
3、学生自主型教学方法
剪纸教学可以通过协作法让学生接受教育,如在创作一幅剪纸作品时,可以让学生运用自身原有的知识与能力创造性自己确定表现主题,根据主题选择素材,将图案剪纸化,学生分工协作,完成作品。学生通过学习普遍掌握了剪纸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术,开发了学生潜质,从“感知鉴赏创造展示”过程中提高审美能力和创造能力。剪纸作品体现了学生对剪纸的审美水平和蕴藏的创造力。总之,小学剪纸校本课程开发与特色教育理论“不谋而合”。校本课程开发得到了专家的理论培训和校本课程开发的具体指导。目前,我们正朝着一个新的目标前进,将《小学剪纸校本课程开发研究》进行深入研究。尽管还有不足,但我们有信心,在新的形势下,以新课程改革为契机,积极探索,敢于创新,坚持走科研兴校之路,争创学校特色。
校本课程计划 篇14
一、指导思想
本课程的教学运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手段,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坚持以学生为主体,立足于根据学生掌握程度对学生的学习进行分层,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实践能力,改变了传统的体育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把发展学生的主题意识和实践能力作为素质教育落实到体育与健康课堂教学的实处。并着眼于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篮球知识和技能,使其养成自觉锻炼的习惯,为终身体育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意义与目标
1、课程开发的意义A、促进学生个性发展
教育作为培养人的活动就是要使每个人的个性得到充分而自由健康的发展,从而使每个人都具有高度的自主性、独立和创造性。校本课程关注每一个学生的不同需求,给学生一个自由发展的空间。具体体现在课程的设置及课程内容的选择和设计上的多样性、课程内容的可选择性和丰富性。
B、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国家课程开发模式下,教师处于权力结构的最底层,教师按照规定的时间和进度,完成规定的教学内容。这无疑扼杀了教师的创造潜能。校本课程的开发赋予了教师的课程决策权。教师就是课程编制者、实施者、评价者
C、学校特色的形成
一个学校有没有特色,首先要看他有没有自己的教育哲学思想。课程管理体制的确立就是在保证基本的教育质量的前提下,给学校一个空间,让学校根据自己的客观现实确定自己的办学哲学。确立学校独特的发展方向。特色化课程的建构是实现办学特色的重要载体。
2、课程目标:
A、突破以运动技术教学为主的旧体系,建立以增强体质、提高体育能力,促进学生身心健康为主线的课程目标体系。使学生以篮球运动为基础在身体形态、生理机能、身体素质和身体活动能力等方面得到全面的发展,增强学生对自然环境的适应能力和对疾病的抵抗能力。
B、通过围绕篮球项目的各种体育途径,向学生进行系统的篮球运动、健康保健基础知识教育,提高学生的体育文化素养,培养兴趣,发扬优势,优缺共存,协调发展,养成经常锻炼身体的习惯,学会以篮球作为自身健身的主要项目,为终身体育奠定良好的基础。
C、寓德育和美育于篮球教育活动中,培养学生热爱集体、团结合作、开拓创新、艰苦奋斗等良好体育作风,同时培养学生鉴赏美、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陶冶学生美的情操,促进学生个性的全面发展,让每位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存、学会做人。
三、课程开发的内容
第一篇:篮球运动概述(“向往篮球”理论课)主单元教材第一章:篮球运动的起源与发展第二章:现代篮球运动的特点第三章:现代篮球运动的意义第二篇:篮球技术篇第3节:投篮技术第2节:传接球技术术第1节:移动技术第一章:篮球的基本技授课年级高中一、二、年级高中一、二、年级高中一、二、年级高中一、二、年级高中一、二、年级高中一、二、年级高中一、二、年级第4节:运球技术高中一、二、年级第5节:持球突破技术高中一、二、年级4课时6课时4课时4课时4课时1课时1课时授课课时1课时第6节:防守及抢篮板球技术第二章:篮球的基本战术第1节:攻守战术基础配合第2节:快攻与防守快攻第3节:人盯人攻防战术第4节:联防攻防战术高中一、二、年级高中一、二、年级高中一、二、年级高中一、二、年级高中一、二、年级高中一、二、年级4课时6课时8课时8课时8课时第三章:趣味篮球篮球游戏高中一、二、年级高中一、二、4课时第一章:篮球运动主要4课时第三篇:篮球规则规则第二章:篮球裁判基本年级手势第三章:篮球运动的组织和编排
四、课程开发的`原则
原则一、以学生为本。校本课程的开发,要坚持“从学生中来,到学生中去”。课程开发之前,学校、教师应充分调查学生所需与所求,学生最希望知道的、但又普遍缺乏的知识,往往就是校本课程开发的最好素材。
原则二、以实践为本。理论性强,实践性差,是现行中小学课程面临的普遍问题,这多少影响到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大多数学生是在“无趣”中学习的。校本课程,作为国家级课程的有益补充,如果也是这样一幅模样,效果可想而知。应该说,校本课程是最容易开出新意的课程,因而在课程开发的过程中,一定要强调实践性。原则三、以实际为本。不同的地域、不同的学校、不同的学生层次,注定了校本课程的开发不能一刀切,要符合当地的实际,本校的实际,学生的实际。找准这些实际,就是校本课程的最佳切入点。
五、实施建议:
1、教师应根据本校的实际情况,充分挖掘和利用课程资源,不断地调整课程内容,进行优化整合,突出课程的生成性特点,创设出具有校园特色的课程。
2、在实施过程中以学生的学习和锻炼为中心,侧重培养学生体育意识,养成锻炼身体习惯。强调学生学习主体地位的体现,注重学生个性的培养。
3、教师应对本人开发的单元教材进行试教,通过实验对照班、问卷调查、数理统计等方法,做好反馈记录,不断修改完善教材内容,最后在教科室的指导下年级推广运用。
4、教师应该注重校本课程的学习与交流,统一观点,增强合作意识,不断提高理论水平,体验新课程理念,努力推进新课程的改革
六、实施措施、方法
以活动为载体,建立活动小组,以记录、资料呈现。七、教学内容第一篇:篮球运动概述(“向往篮球”理论课)主单元教材第一章:篮球运动的起源与发展第二章:现代篮球运动的特点第三章:现代篮球运动的意义第二篇:篮球技术术第1节:移动技术第2节:传接球技术第3节:投篮技术第4节:运球技术4课时4课时4课时6课时第一章:篮球的基本技1课时1课时授课时间授课课时1课时篇第5节:持球突破技术第6节:防守及抢篮板球技术第二章:篮球的基本战术第1节:攻守战术基础配合第2节:快攻与防守快攻第3节:人盯人攻防战术第4节:联防攻防战术第三章:趣味篮球篮球游戏第一章:篮球运动主要4课时4课时6课时8课时8课时8课时4课时4课时第三篇:篮球规则规则第二章:篮球裁判基本手势第三章:篮球运动的组织和编排
校本课程计划 篇15
一、指导思想: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创造性地开展各类活动,增强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多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因此,注重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对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我校结合学生成长需要和学校实际,特在七年级开发《语文综合实践》,使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做人、适应社会,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和可持续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学情分析:
对于七年级学生来说,他们的认知能力和学习方法习惯远不能适应初中阶段的学习,特别是对新课程的实施有一定困难,这就需要每一位老师进行这方面的培养和指导,尤其是担任班主任的'语文老师,要很快补上这一课。
三、教学目的:
通过开设《语文综合实践》校本课程,提高学生在实践中学习语文和运用语文的能力。
提高学生的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全面提高语文素养。
四、教学措施:
1、联系学生的生活和学习实际,以学生的活动为主,加强学生的训练和应用,学会方法,提高能力,养成良好的习惯。
2、收集师生作品和成果,建立完善的档案资料袋。
3、教师要精心备课,创新设计教学程序,做好落实和应用指导。
校本课程计划 篇16
一、指导思想
乒乓球颠球运动,是一项学生非常喜爱的活动,通过乒乓球活动,引导学生树立“健康第一”的理念,以新颖活泼的体育活动为载体,培养学生合作、诚信、果敢、公平等优良品质,发展学生个性特长,促进学生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等方面健康和谐的发展,丰富校园文化生活。为丰富校园课余生活,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提高学生乒乓球技能,特制定此纲要。
二、 课程开发的背景
《中央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中指出:要根据学生的年龄、性别和体质状况,积极探索适应青少年特点的体育教学与活动形式,指导学生开展有计划、有目的、有规律的体育锻炼。
乒乓球是我国的国球,而且是一项老少皆宜的体育运动,场地限制少,容纳学生多,学生喜欢,普及率高,参与广泛。而且在室内举行,风雨无阻,不受天气影响,没有身体对抗,学生不易受伤。更是学生非常喜欢的运动项目。学生经常参加该项目锻炼,不仅能强健体魄,而且能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促进学习,丰富生活,适宜终身运动。
三、课程开发的总体目标
1、挖掘乒乓球特色文化,促进校园特色文化的发展。
2、通过乒乓球运动,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
3、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反应速度和思维的敏捷性;提高身体的协调性和动作速度,培养沉着冷静、机智果断的心理素质。
4、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及拼搏向上的高尚情操。
四、课程开发的原则
1、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的原则。校本课程开发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考虑学生的需要、兴趣与经验,尊重学生的自我选择,发展个性,开发潜能,培养能力,充分发挥校本课程的最大育人功能,让每一位学生的潜能都获得充分和谐的发展。
2、坚持发展学校特色的原则。校本课程的开发要充分汲取学校在以往办学中形成的宝贵经验,发挥自身优势,挖掘自身潜能,利用自身资源。不效仿,不照搬他校做法,充分体现本校师生的自主性和创造性,使其具有鲜明的、独特的自己学校的特色。
3、坚持以教师为主体的原则。充分发挥教师在课程开发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五:教学框架(主题内容)
序号教学内容课题课时周次
1、握拍法、游戏22
2、练好步法、游戏24
3、自抛自接球、游戏26
4、拍面托球、游戏28
5、颠球(正反颠球)、游戏410
6、打墙球、游戏214
六、教学策略
1、使学生明确学习目的,端正学习态度,勇于克服困难。
2、贯彻精讲多练、循序渐进的原则。
3、注意教学组织、练习形式的多样性,让学生明确教学安排和练习内容的目的要求,激发学生的兴趣。
4、在教学过程中,强调集中讲解和个别指导相结合、普及与提高相结合,据学生的水平和身体条件的不同,可在练习方法和内容上区别对待、因材施教,争取达到最佳教学效果。?
校本课程计划 篇17
本学期仍以学校校本课程为依托,以学生发展为主线,以学生心灵成长需求为目标,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进而实施阅读引领学生精神成长。
一、学生情况分析。
这些活泼可爱、健康向上的孩子们刚开始小学生活,在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方面都需要老师的正确引导和培养。
二、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互相关心,互相帮助,自觉遵守纪律的好习惯,全面提高自身素质。
2、对学生进行健康的兴趣爱好,诚实守信、尊敬长辈、爱护花草等生活习惯,培养安全意识。
3、营造吟诵儿歌、童谣的氛围,让学生在耳濡目染的过程中,接受传统文化的熏陶。
4、会赏析、吟诵一定数量的经典儿歌。
5、通过多种形式表现自己对儿歌的感受,大胆表现自己,积极培养学习儿歌的乐趣和愿望。
三、教学措施。
1、学以致用,培养学生的自立能力,节俭及爱卫生的好品德。
2、将思想教育与实践活动相结合。
3、通过丰富多彩的诵读形式,引领学生从读诗、背诗、赏诗中培养读书兴趣。
此外,还要结合本班实际及教学内容,开展丰富多彩的阅读实践活动,活动形式力求生动活泼,富于童趣。
四、教学进度附下表:
教学进度表周次教学内容
一、二、三周
讲文明,懂礼貌
四、五、六周
诚实的孩子人人爱
七、八周
我是家庭小主人
九、十周
爱父母,尊长辈
十一、十二周
课间活动守秩序
十三、十四周
专心听讲
十五、十六周
爱护花草树木
十七、十八周
高高兴兴上学,平平安安回家
校本课程计划 篇18
一、指导思想。
新课程的理念已逐渐被广大教师所接受并付之于教学实践。我校校本课程活动也积极投入课改,并探索符合学校特色的新路子,在课程内容设置、学习活动方式改变、评价标准多元上自主探究、不断创新。在管理方式上采取由校长室→教科室的管理网络,最大限度发挥人力、物力资源优势,为学校文化的塑造、特色的形成、品牌的打造发挥应有的作用,为学生兴趣的培养、技能特长的锤炼不断努力,为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提升而积极探索。
二、确立目标、制订计划。
1、确立目标
本学期我校校本课程将被分为选修校本课程、必修校本课程两类。必修校本课程直接反映我校课改效果和办学特色,每班每周将开设两节校本课程,课程列入课表;选修校本课程共开设6个小组,被安排在每周三下午的两节课。各活动班组都要结合课改要求,及所带班组特点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使学生受到思想道德教育,提升情感、态度、价值观;扩大视野,动手动脑,提高综合素质;发展兴趣特长,丰富精神生活,增进身心健康。
2、制定计划
各辅导老师要在认真总结反思的基础上,树立质量意识、品牌意识、效益意识。结合新课程理念,根据学科特点及班组学生实际制定切实可行计划。在制订计划前要反思上学期活动课存在问题,考虑好改进方法,再从活动目标、活动内容、活动方式、成果展示几个方面入手,确定活动目标时,要写清质量目标、效能目标,既要有定量的,又要定性的。目标要合理可行,并在活动过程中体现。
活动内容与方式这块要围绕目标,写清开展哪些活动及活动进程,通过什么方式方法、采取哪些措施来达成目标。内容的确定要满足学生的兴趣爱好。方式方法要灵活多样,能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为学生知识的习得、技能特长的形成、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统一协调发展而服务。
成果展示形式可以是组织竞赛、汇报演出、作品展览、档案袋展示等,各辅导老师可结合组特点在制订计划时指明。在制订计划过程中要让学生共同参与,让学生明确活动目标,使之成为师生共同的活动计划与奋斗目标。活动计划制订好后上交教科室审核、修订后,作为教师校本课程考核的重要依据。
三、全心服务、打造品牌。
要围绕学校文化塑造和品牌质量提升这个核心,确立服务观念,以责任心、事业心、进取心对待工作,以爱心、真心、诚心面对学生。
1、辅导老师要提前5分钟到岗,预先准备好活动器材、工具等,保证学生活动时间,下课铃未响,学生不得提前脱离活动状态。建立点名制度,每次都要确保每位学生参与活动。缺席的学生要把情况反馈给班主任,协商共同配合教育。
2、学生活动期间辅导老师须自始自终担任组织指导工作,活动巡视要面向全体学生。不坐堂批改作业或干其它有碍于指导工作的事。
3、要确保每次活动课的质量。严格按照计划内容上课,同时要发挥创造性,活动方式要灵活多样,可结合趣味游戏、趣味故事等,激发学生的活动情趣,吸引学生,留得住学生。要能让学生在活动课上形成的兴趣和热情扩展延伸到课外、家庭,使校本课程更富有可持续发展的生命力。可把校本课程与学科课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结合起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学生兴趣特长。
四、规范管理、提高质量。
1、辅导老师要做好活动班组学生活动期间的常规教育和管理工作。去专用教室上课的小组,辅导老师更要加强管理和教育,不得随便动用室内物品,一经损坏、遗失或造成事故,要追究辅导老师责任。活动结束,要做好室内卫生打扫,门窗关锁工作。
2、分层管理,提高质量。由校长、教科室人员组成管理层。树立管理就是服务的观念。教科室审核各活动班组计划及班组学生名单,然后由教科室对照计划及小组名单监督检查,记录情况。管理人员还要以参与者、研讨者身份深入课堂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及时和活动组老师一起解决活动过程中的困难与问题,还要有目的.、有针对性地听好部分班组老师的课,做到对组内每位老师平时的活动质量有一个清晰地了解。
五、多元评价、严格考核。
1、校本活动课的评价重视过程评价胜于重视结果评价,对学生评价的主要着眼点应放在活动过程中学生的表现和态度的变化上。评价方式采取自评与互评相结合,横向评价与纵向评价相结合。
2、对教师的评价重视过程与成果呈现两方面。过程评价将从态度、责任心、事业心、常规管理、课堂质量几方面入手;成果显现通过现场展示、实际操作、竞赛评比、物化成果展示、提交相应资料、档案袋检查、学生问卷、座谈等多种方式、方法考核。
六、日常工作安排。
1、学习校本课程计划,结合实际在两周内制订好计划、落实好各小组人员,第二周正常开展活动。
2、加强过程研讨,解决活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3、管理层教师做好检查记录工作。
4、校本课程期末考核工作。
5、学生考核评价工作。
说明:专职老师所辅导内容作为工作内容之一,成果显现作为重要考核依据。所以除学校安排这些训练时间外,自己还需利用时间进行训练,以保证学生特长、技能形成。
七、课程设置
校本课程计划 篇19
教师现状:
我校史地生组教师10名,其中高级教师3名,一级教师7名。50岁以上教师2名,35岁以下青年教师1名,其中最年轻的已有十年教龄。在年龄和职称上为开展校本研修奠定了很好的基础,同时也体现出开展校本研修对教师专业发展的必要性。经组内同事集体讨论,以历史学科为试点进行研修。
就教师教学现状而言,通过各级调研、专家咨询,认为我组教师很敬业很钻研,基本功也较扎实,教学经验较丰富,基本上都能胜任当前的教学工作。但教法还较传统,教学过程还较平淡,对学习策略的研究不够,对学生调动不够。我们通过反思,自己也觉得学生对历史学习的兴趣还不浓,对历史课的投入还不多。如何在课堂上体现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如何调动学生积极性、激活课堂,赋予课堂生命活力,促进学生发展?是我们首先要解决的问题,也就成为我们校本研修的焦点。这恰恰也与学校生命教育主课题赋予课堂生命活力的要求不谋而合。
课程理念:
教育的改革与发展,需要教师的共同研究,共同交流,用共同的智慧力量应对教学中出现的问题。本培训就是聚焦课堂,开展校本研修活动,促进每一位教师的发展,同时关注教研组内涵的发展,加强教研组的建设,。
校本研修是在教育教学情境中生成的教学研究。我们的校本研修不同于学术性的专业研究,是基于自身的课堂而进行的实践性教学研究。因此我们研修培训的重心在学校的课堂教学,从学校课改中的实际问题出发,注重活动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从而提高培训活动的质量。以达到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进而达到提高学生学习质量,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目的。
强调问题解决的行动研究是教研组的主要活动方式。是教学"临床诊断"式的研究,也是最实际的,最有效的,最贴近学生需要的教学研究。
专题研修争取一次研讨能有一定深度地解决一个"问题",把日常的教学问题转化为研究专题,让教师的问题意识上升为专题意识,保证了校本研修的有效性。也使校本研修更趋向教、学、研一体化,让教师“在学习中行动,在行动中研究,在研究中提高。”
在开展校本研修培训的过程中,教研组的团结协作是开展校本研修的基础,教师的自我反思是开展校本研修的前提。而专家引领则是使校本研修向纵深发展的有力保障。
课程目标
在自我反思、同伴互助、专业引领的校本研修培训中,教师不断地学习,不断地实践,不断地提高,改变传统教师培训中更注重知识、理论培训的倾向,在研修中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个人反思和同伴互助巷结合,使教师对本来有些模糊的问题变得逐渐清晰起来,对尚未认识的东西有所意识并逐步重视,从而有针对性地拾遗补漏,进行再学习,使教师专业要求更适应现代教学发展的实际需要。既提高教学效率,赋予课堂生命活力,又可以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教师共同成长和发展,自身的生命价值、专业能力得到提升。教研组成为教师学习的共同体,呈现出勃勃生机。
课程内容:
1、以校为本,结合学校实际和学生需求,紧抓课堂焦点问题,确立研讨专题,加强校本研修的针对性。
本研修培训立足于找到问题到展开研修,因为只有找到我校历史教学的问题所在才能提高校本研修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根据教师教学现状,现确立研修培训的专题,“加强历史阅读的研究”“提高课堂讨论的有效性的研究”“有效作业的研究”等三个专题。把这些问题的解决作为我们校本研修培训的主要内容。
2、以课例为载体,以群体合作为平台,全员参与,连环跟进,实现校本研修的教、学、研一体化,提高校本研修培训的有效性。
在确立基于教学问题的研讨专题后,我们以课例为载体,以群体合作为平台,探索连环跟进式教研模式,即先学习有关专题的理论→备课组集体备课→课堂实践→教研组围绕课堂实践进行专题研讨→个人反思→原执教者再实践(其他老师进行再实践),将研讨结果体现在实际教学中→撰写课例等,每个专题拟进行三次研修培训。共计九次左右。
具体如下:
次数 内容 备注
专题一 加强历史阅读的研究
1 学习有关专题的理论、备课组集体备课
2 课堂实践、听课、评课研讨
3 个人反思
专题二 提高课堂讨论的有效性的研究
4 学习有关专题的理论
5 课堂实践、听课、评课研讨
6 原执教者再实践
专题三 有效作业的研究
7 学习有关专题的课例、讨论
8 课堂实践、听课、评课研讨
9 撰写课例交流
校本课程计划 篇20
抚宁县第三中学关成良田野
一、指导思想
本课程的教学运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手段,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坚持以学生为主体,立足于根据学生掌握程度对学生的学习进行分层,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实践能力,改变了传统的体育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把发展学生的主题意识和实践能力作为素质教育落实到体育与健康课堂教学的实处。并着眼于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篮球知识和技能,使其养成自觉锻炼的习惯,为终身体育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意义与目标
1、课程开发的意义A、促进学生个性发展
教育作为培养人的活动就是要使每个人的个性得到充分而自由健康的发展,从而使每个人都具有高度的自主性、独立和创造性。校本课程关注每一个学生的不同需求,给学生一个自由发展的空间。具体体现在课程的设置及课程内容的选择和设计上的多样性、课程内容的可选择性和丰富性。
B、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国家课程开发模式下,教师处于权力结构的最底层,教师按照规定的时间和进度,完成规定的教学内容。这无疑扼杀了教师的创造潜能。校本课程的开发赋予了教师的课程决策权。教师就是课程编制者、实施者、评价者
C、学校特色的形成
一个学校有没有特色,首先要看他有没有自己的教育哲学思想。课程管理体制的确立就是在保证基本的教育质量的前提下,给学校一个空间,让学校根据自己的客观现实确定自己的办学哲学。确立学校独特的发展方向。特色化课程的建构是实现办学特色的重要载体。
2、课程目标:
A、突破以运动技术教学为主的旧体系,建立以增强体质、提高体育能力,促进学生身心健康为主线的课程目标体系。使学生以篮球运动为基础在身体形态、生理机能、身体素质和身体活动能力等方面得到全面的发展,增强学生对自然环境的.适应能力和对疾病的抵抗能力。
B、通过围绕篮球项目的各种体育途径,向学生进行系统的篮球运动、健康保健基础知识教育,提高学生的体育文化素养,培养兴趣,发扬优势,优缺共存,协调发展,养成经常锻炼身体的习惯,学会以篮球作为自身健身的主要项目,为终身体育奠定良好的基础。
C、寓德育和美育于篮球教育活动中,培养学生热爱集体、团结合作、开拓创新、艰苦奋斗等良好体育作风,同时培养学生鉴赏美、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陶冶学生美的情操,促进学生个性的全面发展,让每位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存、学会做人。
三、课程开发的内容
第一篇:篮球运动概述(“向往篮球”理论课)主单元教材第一章:篮球运动的起源与发展第二章:现代篮球运动的特点第三章:现代篮球运动的意义第二篇:篮球技术篇第3节:投篮技术第2节:传接球技术术第1节:移动技术第一章:篮球的基本技授课年级高中一、二、年级高中一、二、年级高中一、二、年级高中一、二、年级高中一、二、年级高中一、二、年级高中一、二、年级第4节:运球技术高中一、二、年级第5节:持球突破技术高中一、二、年级4课时6课时4课时4课时4课时1课时1课时授课课时1课时第6节:防守及抢篮板球技术第二章:篮球的基本战术第1节:攻守战术基础配合第2节:快攻与防守快攻第3节:人盯人攻防战术第4节:联防攻防战术高中一、二、年级高中一、二、年级高中一、二、年级高中一、二、年级高中一、二、年级高中一、二、年级4课时6课时8课时8课时8课时第三章:趣味篮球篮球游戏高中一、二、年级高中一、二、4课时第一章:篮球运动主要4课时第三篇:篮球规则规则第二章:篮球裁判基本年级手势第三章:篮球运动的组织和编排
四、课程开发的原则
原则一、以学生为本。校本课程的开发,要坚持“从学生中来,到学生中去”。课程开发之前,学校、教师应充分调查学生所需与所求,学生最希望知道的、但又普遍缺乏的知识,往往就是校本课程开发的最好素材。
原则二、以实践为本。理论性强,实践性差,是现行中小学课程面临的普遍问题,这多少影响到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大多数学生是在“无趣”中学习的。校本课程,作为国家级课程的有益补充,如果也是这样一幅模样,效果可想而知。应该说,校本课程是最容易开出新意的课程,因而在课程开发的过程中,一定要强调实践性。原则三、以实际为本。不同的地域、不同的学校、不同的学生层次,注定了校本课程的开发不能一刀切,要符合当地的实际,本校的实际,学生的实际。找准这些实际,就是校本课程的最佳切入点。
五、实施建议:
1、教师应根据本校的实际情况,充分挖掘和利用课程资源,不断地调整课程内容,进行优化整合,突出课程的生成性特点,创设出具有校园特色的课程。
2、在实施过程中以学生的学习和锻炼为中心,侧重培养学生体育意识,养成锻炼身体习惯。强调学生学习主体地位的体现,注重学生个性的培养。
3、教师应对本人开发的单元教材进行试教,通过实验对照班、问卷调查、数理统计等方法,做好反馈记录,不断修改完善教材内容,最后在教科室的指导下年级推广运用。
4、教师应该注重校本课程的学习与交流,统一观点,增强合作意识,不断提高理论水平,体验新课程理念,努力推进新课程的改革
六、实施措施、方法
以活动为载体,建立活动小组,以记录、资料呈现。
七、教学内容
第一篇:篮球运动概述(“向往篮球”理论课)主单元教材第一章:篮球运动的起源与发展第二章:现代篮球运动的特点第三章:现代篮球运动的意义第二篇:篮球技术术第1节:移动技术第2节:传接球技术第3节:投篮技术第4节:运球技术4课时4课时4课时6课时第一章:篮球的基本技1课时1课时授课时间授课课时1课时篇第5节:持球突破技术第6节:防守及抢篮板球技术第二章:篮球的基本战术第1节:攻守战术基础配合第2节:快攻与防守快攻第3节:人盯人攻防战术第4节:联防攻防战术第三章:趣味篮球篮球游戏第一章:篮球运动主要4课时4课时6课时8课时8课时8课时4课时4课时第三篇:篮球规则规则第二章:篮球裁判基本手势第三章:篮球运动的组织和编排
校本课程计划 篇21
一、课程定位
校本课程是由学校自主开发的课程,由学生自愿参加,以学生活动为主,与必修课程一起构成学校课程体系。但它与必修课程在内容、要求的深广程度和活动形式等方面又不尽相同。校本课程更突出学生的自主性、自愿性和灵活性。它对培养学生的兴趣特长、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团结协作的能力、社会活动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开发目标
1、通过校本课程的开发,培养一批复合型、科研型的教师。
2、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发展个性特长,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自我完善的能力。 3,拓展学生的知识领域,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4培养学生的团结合作意识,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修养和审美能力,陶冶情操、增进身心健康,使学生热爱学校生活,适应社会。
三、开发原则
1.自主性原则:尊重学生主体地位,以学生自主活动为主,多给学生想象、创造空间。
2.自愿性原则:尊重学生的意愿,自选组别,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特长。
3.灵活性原则:教学内容、方法以学生的实际情况而定,灵活的作内容形式上的调整,使全体学生都得到发展。
4.开放性原则:体现在目标的多元性,内容的宽泛性,时间空间的广域性,评价的差异性。
四、校本课程的开发内容
1、家乡农具超市
2、家乡农作物的调查与研究
3、校园园林艺术
4、动物大观园
五、校本课程教材编写要求
教师应从以下四个渠道挖掘教材资源, 1、自编教材; 2、选编教材;3、选用优秀教材;4、拓宽现有教材。
六、校本课程的开发步骤
㈠建立领导机构:校本课程开发小组。
组长:林成凤
成员:李朝霞 王林凯 崔凤英 乔卫萍 曲福娟 孙秀玲 许守良 张淑凤 王洪峰 曲峰 祁锦波 仲秀丽 王曙光
㈡前期论证
1. 利用现有资源,征集教师意见,确定校本课程的具体内容。
2、将开发的课程纲要拿到学生及家长中征求意见,看所开课程学生、家长是 否意愿。
㈢培训师资
1.校本课程理论。内容: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与校本课程研究。培训方式:讲座、研讨
2.教师专业知识培训。学校对担任校本课程的教师进行相关专业知识培训。 ㈣撰写课程纲要。
课程纲要阐明以下几方面内容:
1.课程目标:(全面、恰当、清晰地阐述课程涉及的目标与学习水平)
2.课程内容或活动安排。
3、课程实施:(包括方法、组织形式、课时安排、场地、设备、班组规模等)
4、课程评价:(主要对学生学业成绩的评定,涉及评定方式、记分方式、成绩来源等
㈤教师正式开题,学生自主选择。
开课之初,教师给15分钟时间向全体学生介绍所开课程的主要内容、目的、授课方式等,让学生根据教师的介绍自主选择。
㈥校本课程实施。
中心校做好监按、测评。参与听、评课的指导,调控校本课程实施情况,总结经验,解决问题。
㈦课时安排:校本课程每周1课时
七、校本课程的评价
1.授课教师的评价。教导室通过听课、查阅资料、调查访问等形式,对教师进行考核,并记入业务档案。主要是四看:一看学生选择该科的人数,二看学生实际接受的效果,三看领导与教师听课后的反映,四看学生问卷调查的结果。
2、学生的评价。校本课程不采用书面方式的考试或考查,对学生评价主要是三看:一看学生学习该课程的学时总量,作好考勤记录。二看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如态度、积极性、参与状况等,可分为“优秀、良好、一般、较差”等形式记录在案,作为“优秀学生”评比条件。三看学生学习的成果,学生成果可通过实践操作、作品鉴定、竞赛、评比、汇报演出等形式展示,成绩优秀者可将其成果记入学生学籍档案内。
八、校本课程的教学管理
1、任课教师认真备好每一节课,按步实施、教导室随机听课,随时测评。
2、教师必须有计划、有进度、有教案,有学生考勤记录。
3、教师应按学校整体教学计划的要求,达到规定的课时与教学目标。
4、教师应保存学生的作品、资料及在活动、竞赛中取得的成绩资料。
5,任课教师要认真写好教学反思,及时总结经验
6、每学期召开一次校本课程研讨会,展示优秀教师的成功经验,解决存在的问题,及时总结校本课程的实施情况。
校本课程计划 篇22
(一)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学生在校学习期间,也正是他们身体发育和成长的关键时期。因此,为了保证和促进学生的健康,必须对学生进行体育教育和有关教育,树立“健康第一”的思想,以促进学生身体健康水平、心理健康水平和社会适应能力的提高。
篮球校课程构建了技能、认知、情感、行为等领域并行推进的课程结构,并按照健康的要求,选取了与篮球密切关系的生理、心理、卫生保健、社会、安全、营养等诸多有关知识和技能,真正关注学生的健康意识、锻炼习惯和卫生习惯的养成。力求把健康的要求落到实处,使学生健康成长。
(二)培养学生对篮球运动的爱好,形成持久的篮球兴趣
篮球兴趣和习惯是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和坚持锻炼的前提。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的学习兴趣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行为和效果,而兴趣与习惯的养成又是在篮球运动参与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只有通过丰富多彩的篮球活动和形式多样的教学手段才能激发学生积极参加体育锻炼的兴趣,并使他们逐渐养成良好的运动习惯。
在促使学生积极参与体育活动的基础上,还应使学生懂得科学锻炼身体的方法,使学生从篮球活动中受益,为形成持久的'篮球兴趣爱好奠定良好的基础。
(三)以学生身心发展为中心,增强社会适应能力
篮球校课程关注的核心是满足学生的需要和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始终把学生主动、全面的把放在中心地位。要求教师在活动中要特别注意体现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主体地位,以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潜能,提高学生学习篮球的能力。
要注重学生建立起对自我、群体和社会的责任感,形成现代社会所必须的合作与竞争意识,学会尊重和关心他人。
(四)关注个体差异与不同需求,确保每一位学生受益。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指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要坚持面向全体学生,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创造相应的条件,依法保障适龄儿童和青少年学习的基本权利,尊重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教育规律,使学生生动活泼、积极主动地得到发展。”让每一位学生都能从学习中受益,不但是基础教育的根本任务,而且是学生的权利,也是贯穿篮球课程的一个基本理念。篮球校课程充分注意到学生在身体条件、兴趣爱好和运动技能等方面的个体差异,并根据这种差异确定了学习目标和有弹性的学习内容,提出了有益于学生发展的评价原则;在组织教学和教学方法等方面,也提出了相应的建议,以期每一位学生都能体验到学习和成功的乐趣,以满足他们身心发展的需要。
(五)课程目标:
1、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爱好,发展个性特长。
2、学习和掌握篮球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
3、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修养和审美能力,陶冶情操、增进身心健康。
4、拓展学生的体育知识领域,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5、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和社会活动能力及全场攻防配合等学习内容。
校本课程计划 篇23
本学期仍以学校校本课程为依托,以学生发展为主线,以学生心灵成长需求为目标,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进而实施阅读引领学生精神成长。
一、学生情况分析。
这些活泼可爱、健康向上的孩子们刚开始小学生活,在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方面都需要老师的正确引导和培养。
二、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互相关心,互相帮助,自觉遵守纪律的好习惯,全面提高自身素质。
2、对学生进行健康的兴趣爱好,诚实守信、尊敬长辈、爱护花草等生活习惯,培养安全意识。
3、营造吟诵儿歌、童谣的氛围,让学生在耳濡目染的过程中,接受传统文化的熏陶。
4、会赏析、吟诵一定数量的经典儿歌。
5、通过多种形式表现自己对儿歌的感受,大胆表现自己,积极培养学习儿歌的乐趣和愿望。
三、教学措施。
1、学以致用,培养学生的自立能力,节俭及爱卫生的好品德。
2、将思想教育与实践活动相结合。
3、通过丰富多彩的诵读形式,引领学生从读诗、背诗、赏诗中培养读书兴趣。
此外,还要结合本班实际及教学内容,开展丰富多彩的阅读实践活动,活动形式力求生动活泼,富于童趣。
四、教学进度附下表
校本课程计划 篇24
校本课程是国家课程、地方课程的重要补充,是学校课程开发与建设能力的重要体现,也是凸现办学特色的需要。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建设对满足学生的多样化选择与发展需求具有重要价值,体现着对人的高规格培养。根据《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以及《山东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工作方案(试行)》等精神,依据学校实际,对学生的发展需要进行科学的评估分析,特制订本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方案。
一、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建设的必要性与可能性
课程是为学生而生的,满足学生成长过程中的兴趣和需求是校本课程开发最根本的关注点。“一所好的学校不应当规定人的发展道路,而应该是一个能够让学生实现梦想的地方。”学校就其本质而言就是一种让学生在其中不断完善、成长的环境,学校最重要的责任就是按照教育规律、人的成长规律和社会发展的规律创造一种最适合学生的生态环境。智能优势的差异性必然要求课程的多样性,“和而不同”反映了对人的尊重,建立和谐的课程体系在促进学生充分发展的同时,也必然赋予课程以生命力。
(一)需求
无棣一中已有60年的历史,随社会发展和课程改革,以创建师生的幸福人身为学校的理想,学校极为重视学生未来可持续发展的追求,同时又注重立足学生今天的发展设计,使学生明天的发展总是建立在今天的基础上,并且通过实现学生素质的培养,夯实学生发展的根基,真正为学生一生的幸福奠基。
每一名学生就是一个丰富多彩的生命个体,其成长背景、发展经历、素质构成,各有所长。现代社会的学生素质全面,竞争意识强,个性突出。这是校本课程开发与建设的根本点。面对这样一个群体,我们既要让学生通过课程获得更高的知识和思维能力,更要让学生在学习中学会生活、学会发展、学会创新;既要让学生获得全面发展所需要的特色素质,更要让学生学会尊重、继承传统、懂得关爱、习得文明。
学科教研组、集备组、教师必须认真分析研究学生群体,通过问卷调查、访谈、座谈等多样的调研形式,结合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特点,走进学生,了解学生所需,掌握学情,有针对性的开发相关校本课程。
教师和学生是不可分割的整体,是课程构成的最为重要的元素。教师是教育的核心,是课程开发与建设的主体,是保障学校发展、学生发展最根本的力量。进行校本课程的开发与研究既是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内在需要,更是进行教育教学改革,加强教育研究的发展需要。教师可以通过课程将自己的兴趣或优势智能付诸于教学实践,拓展研究领域,也可以通过这样一个平台实现自己的教育理想与人生价值。
(二)可能性
1、无棣历史悠久,文化资源丰富。名胜古迹荟萃,田园风景秀美。(“八大景”闻名遐迩,禹贡碣石山、大口河旅游风景区、海丰塔、秦台、汉垒、光武城、清代高等小学堂、魏王豹墓及清代金石学家吴式芬故居等景点古韵犹存,新姿甫绽。登碣石山,可直观沧海;漫步黄金海岸,可嬉水冲浪。
历史上流传于无棣的民间艺术,具有独特的地方特色,清末、民国年间,河北省的竹板书、西河大鼓和摔缰调等曲艺形式相继传入无棣县。无棣被称为鲁北“鼓书之乡”。
无棣人文始著于夏商,唐季有声,宋元继起,至明清两代而极盛,掇英撷秀,科甲如林,贤相名卿方伯联第。后唐李愚明宗时为相,以书说韩建传于世;北宋李之仪,文比苏秦,书若黄米,翰苑巨擘,一代宗师;明太宰杨巍,宦绩扬名中外,文章称奇今古,与同为无棣籍的王佐、谷中虚联称同朝三部尚书(户部、吏部、兵部),名载国史;清代以吴式芬为代表的“海丰吴氏”家族,有“进士世家”“尚书门第”之称,清代十朝为宦,荣授“七巡抚八侍郎九封光禄,三翰林五资政十朝邦禁”之美誉,吴氏著述丰实,“家乘万卷”,与潍县陈介祺“家藏万印”并冠齐鲁。中国近代名人大辞典,就录入无棣历史名人十人,诸如北洋大臣吴重熹、两广总督张鸣岐、山东督军张树元、抗日将领冯安邦、锄奸部长徐尚武、模范专员石景芳、三边政委丁洪泽、同盟会员杨虎臣等。历数当代名人还有京昆耆宿李洪春、鼓界泰斗刘田利、武术名流姜绶青、电脑博士王申培、建筑设计大师张镈、著名中国国画家李山等。
丰富的文化遗产,日新月异的经济建设,都为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建设提供了可能性。
2、学校发展
学校在推进课程改革中逐渐形成以课堂教学为基础,以课程建设为抓手,以学生创新思维培养为核心,以素质教育为目标的发展思路,也形成了比较成熟的课程开发体系与模式。学校鼓励全体教师积极开设校本课程,从教师专业化发展、教研组团队建设、课时补助、制度管理、评优推荐、后勤保障等诸多方面为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建设提供更加积极、民主的大环境。
3、借助社会资源拓展课程领域。学生家长、周边资源、地域文化、地方特色、民间艺人、社会名人、社会团体等均可作为课程资源,可以建立“社会资源类课程资源库”。
4、注重课堂生成资源的收集、利用与再开发。最大化的保存教学过程,注意收集、整理校本课程开发过程中学生的学习、探究过程,及时进行教学反思,文本、图片、视频等资源均可成为后续课程开发与建设的宝贵资源。
5、重视网络资源的获取,发挥教育博客、教育网站等网络媒体技术的资源优势,学校网站、教育系统资源网站均可成为课程开发的资源。
6、目前我校教学区、办公区、艺术楼、操场、图书馆、学术报告厅、实验楼、宿舍、食堂等校内区域设施齐全,均可成为校本课程开发与建设的资源保障,当然我们也积极倡导教师创造性的开发或使用相关场地开设富有特色的校本课程。
二、校本课程开发与建设的总体目标
20xx年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提出,“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20xx年《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又提出,“赋予学校合理而充分的课程自主权,为学校创造性地实施国家课程、因地制宜地开发学校课程,为学生有效选择课程提供保障。现阶段我校校本课程开发的范围主要为《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中的选修Ⅱ部分。校本课程是与国家、地方课程并列的课程类型,具有独立的价值,并且有明确的比例配置,任何人不得剥夺学生学习校本课程的权利。
我校校本课程开发与建设的总体目标
在素质教育的探索中,我们突出强调“以人为本”的核心教育价值理念。以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为支撑,根据教育全球化及时代对人才的要求,学校以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为价值取向,按照基础教育的定位、人的成长发展规律及本校学生的特点,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科学素养、身心健康素养、自我认知和生存能力等基础素质。
三、校本课程的开发设想
(一)开发主体:
教师个人(包括后勤工作人员)、备课组、教师全体、校内外合作、学生以及师生合作等。提倡“1+1”模式,即任课教师承担一门学科的教学,有能力的再开发一门校本课程,原则上谁开发随承担实施。
(二)课程主题:
(1)反映学生兴趣、特长、综合素质和身心健康等个性发展的主题;
(2)反映时代发展需要人的新的素质如理财、表达、合作、宽容、创新等方面的主题;
(3)反映学校特色发展的主题;
(4)反映民族、民俗、社区、环境等地方文化与自然的主题。
(三)校本课程开发的类型
我校校本课程目前主要规划为八类,教师可以根据不同的类别选择开发相应的校本课程或者进行课程改编,也可以根据自己的智能兴趣跨学科、跨领域开设校本课程。
主要分类如下:
科学激趣类、艺体技能类、人文素养类、语言工具类、技术类、学科拓展类、体验感悟类、文化交流类课程等
(四)开发的课程,必须填写《无棣一中校本课程申请表》,由校本课程评审委员会评审,确定是否纳入实施程序。
学校原有的校本课程,经过加工修改,原创者可以继续申报。
四、校本课程的实施与常规管理
每一门校本课程必须包含相关的课程规划、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的实施与评价以及课程资源的分析与利用等课程元素。
(一)校本课程的实施
校本课程在基于课程目标的前提下,采用多样化的实施方式。由课程教学处和年级组组织实施。
1、课程教学处和年级组面向家长和学生要精心组织课程推介会,详细介绍学校课程的特点及对学生素质培养的功能。注重引导学生去发现自己的地优势智能,帮助确立发展的欲求。
2、让学生根据自身的发展需要选择课程。
(二)校本课程的课时安排与学分要求
1、每门校本课程课时安排一般为每周1课时,总课时为18课时。
2、《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规定,每个毕业生的最低学分为144,其中必修学分为116,选修Ⅰ学分至少为22,选修Ⅱ学分至少为6。学校课程(选修学分II)的设置要采取模块方式,每个模块设计为18学时1学分,或36学时2学分。学校至少应实际开出18学分的学校课程。
3、每个学生每学年至少必须修满2个学分且至少选修两门校本课程,并记入***。
(三)校本课程的常规管理
1、年级组
(1)各年级组有责任分阶段规划开发实施的校本课程。其校本课程的数量与质量是年级组千分考核的重要指标之一。
(2)各年级组所开校本课程按规范必须做到“六有”:有课程目标、课程计划、有课前教案、有科学而可行的教学设计、有实施方法及评价办法。
(3)各年级必须开出足以满足本年级学生需求量的学校选修课程。鼓励以合作的形式开设相关课程。
2、教师层面
(1)开设的校本课程要建立在学生问卷调查基础上,结合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兴趣和发展需求,有针对性地开设相关课程,提高教学服务质量。
(2)教师不得自行调课、代课、停课;不得私自更改上课时间、地点。
(3)教师必须自觉遵守核定课时量,不得违规擅自增加或减少课时,以免造成学生课时负担或管理松散。
(4)任课教师向课程教学处提供学生百分制的原始成绩,其中平时成绩占40%,学生上课缺勤三次以上,本门选修课程将不记学分。
(5)每门选修课要注重课程过程资源的收集、归类、整理,建立齐全的电子档案。开设一段时间后,要形成完善的课程纲要,逐渐向精品化课程发展。
3、学生层面
(1)学生根据学校课程一览表进行选课,填写选课申请。学生一旦确定选修的学校课程,则不得随意更改或退出。学生如想改换选修校本课程,必须向年级组提交书面申请,经批准后方可进班听课,记入学分。
(2)校本课程原则上需报名不少30人才准予开课;超过75人要分班教学。中途学生流失而造成人数低于底线,则该课程终止。
(3)遵守学校课程课堂常规管理,教师要加强课堂管理,注重过程性评价、发展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
(4)学生如果在选修校本课程过程中遇到不满意的情况,有权向年级组投诉或通过《选修课反馈单》向年级组反映。
五、校本课程的评价
1、教师评价:
(1)教师从教应有计划、有进度、有教案、有考勤、有评价记录。
(2)教师应按学校整体教学计划的要求,达到规定课时与教学目标。
(3)教师应保存学生作品及在活动中、竞赛中取得成绩的资料。
(4)教导处通过听课、查阅教师记录、问卷调查等形式对教师考核,记入校本业务档案。
2、学生评价:
(1)校本课程不采用书面的考试或考查方式,但要作考勤评价记录。
(2)教师根据每个学生参加学习的态度进行评价,可分为“优秀”“良好”“一般”“差”记录,作为“优秀学生”评比条件。
(3)学习的成果。学生成果通过实践创作、作品鉴定、竞赛、评比、汇报演出等形式展示,成绩优异者可将其成果记入学生学籍档案。
六、校本课程的保障
(一)组织保障
为加强校本课程的管理与研究,特成立“学校课程管理委员会”,负责对申报校本课程的审批、常规管理、教学考评、特色课程的认定等工作。
“学校课程管理委员会”成员构成:校长、副校长、教学处主任、教科研室主任、年级组长、备课组长、校内外专家、家长代表等组成。
常规管理一般由学校课程教学处负责,各年级组为执行落实部门,教师为开发主体。定期对校本课程的开设情况进行评估、检查、反馈、评价,及时调整和改进,确保校本课程的开课质量,保证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的有序性、科学性。
由“学校课程管理委员会”负责对高中三年课程进行总体设计、规划、统筹,对校本课程进行审批。
(二)制度保障
1、由“学校课程管理委员会”制定并公示《校本课程规划方案》
2、各年级组制定“年级组校本课程实施方案”
3、教师根据教研组制定的“年级组校本课程实施方案”,确定校本课程开发项目,在每学期期末考试前一周向“学校课程管理委员会”申报下学期选修课程,进行《校本课程申报表》以及课程纲要的提交,以便审批。
课程纲要一般包括:
(1)一般项目:课程名称、开发者、课程类型、对象、课时、时期等
(2)课程要素: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实施、课程评价
(3)课程实施所需要的条件或资源
4、审批
由学校课程管理委员会负责初审,并提出意见。通过审核后,全校公示。并组织学生在规定时间内进行课题选择。试行一周后,学生可以申请继续选修或改修。
5、一旦审批通过并在网上完成学生选修报名,教师必须如期开课,不得无故废止课程或随意更改既定课程内容计划,以免影响学生的课程选择。申报审批时限截止后,不再受理该学期课程申报项目。
6、开发校本课程和开发校本课程并通过课程管理委员会评审的,分别计入教师考核,并评选优秀校本课程,学校颁发证书。执教教师计入工作量。
校本课程计划 篇25
教材材料:《剪纸》中的部分内容
主讲教师:美术教师
授课对象:3——6年级部分学生
授课时间:每周五第七节课
课程开发:
剪纸是我国优秀的民间传统艺术。我国著名教育家陈鹤琴先生说过:“学生应有剪纸的机会。”他认为剪纸可以使学生安静下来,专心致志地干一件事,还可以使他们练出一双灵巧的手,而手巧往往意味着心灵美,这是因为手部肌肉群的训练有利于大脑的开发。小学美术教材也已将剪纸内容列入其中,学生已从美术课上对剪纸有了初步的接触。由于它制作材料、工具极其普通,方法简便,集审美与实用于一身,很多学生都喜爱有加。但现实的局限性无法满足他们对剪纸艺术的了解和更进一步的探究。根据教学的实际,为了给学生提供一个自主探究、展现个性创造及感受、体验剪纸艺术的平台,我校现已把剪纸作为一门校本课程进行开发、研究,让同学们享受剪纸艺术的快乐。
一、指导思想:
继承我国民间剪纸艺术的文化,更有利于教育教学,同时从自己动手动脑的活动中,体味到生活的乐趣,更加热爱生活,提到审美的能力,同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绘画能力、构图能力、想象能力等综合素质能力的提到,更让学生对美好未来的向往和对美的追求。
二、实施过程:
(一)课程目标
1、了解剪纸艺术的历史,教育学生继承民俗文化,激发对剪纸艺术的追求。
2、了解剪纸的相关知识,认识一定的剪纸语言和表现手法;
3、掌握一定的剪纸(或刻纸)技法;
4、培养学习兴趣,受到美的感染和熏陶,提升审美、观察、动手等综合能力,锻炼学生的意志;
5、发展学生的个性,更多地体验成功的快乐,享受愉快的童年生活,培养热爱生活的情感。
(二)学习使用的材料
以剪刀为主,刻刀为辅,自备彩色纸张等。
(三)学习内容
第一学期:每节课讲授剪纸文化常识和基本功技法,在以学习简单图案为主,如对折窗花、小动物等剪法。
第二学期:在学习剪纸知识和基本功的同时,自己创设简单的剪纸图案,进行综合性的训练。
(四)实施建议
剪纸艺术的创作、实践活动,它集绘画、手工的教育功效于一体,剪纸有的是天马行空不拘一格,有的又需要一丝不苟,不能有一丝的马虎,有的需要长时间的剪刻,要很大的毅力和耐力。这不仅锻炼了孩子的动手能力、创造能力,而且还是培养孩子细心、静心、耐心的极好方式。
首先,要积极培养学生对剪纸的兴趣,兴趣是感受力的基础和前提,只有孩子对剪纸感兴趣了,他才会注意的看,注意的听,耐心的体验、观察、感受,才会对剪纸的感情越深。
其次,要在引导学生有兴趣的基础上,加以提炼和升华。引导学生了解剪纸的相关知识,教给学生掌握一定的剪纸(刻纸)技法;认识一定的剪纸语言和表现手法;让学生进行剪纸(刻纸)的练习与临摹。
再次,要开展多种多样的展览,鼓励学生不断进步,不断提高。教师的表扬能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学生建立一种自信,而周围同学的赞扬与认可将能在更大程度上给这个学生极大的自信,最终培养学生对剪刻纸这门艺术的基本感觉。
通过剪纸活动,使学生受到美的感染和熏陶,提升审美、观察、动手等综合能力,锻炼学生的意志,发展学生的个性,更多地体验成功的快乐,享受愉快的童年生活,培养热爱生活的情感。
(五)评价建议
1、重视学生的自我评价
在重视教师与他人的学生学习状况进行评价的同时,更应重视学生的自我评价。采用建立学生学习档案的方式。学生通过建立美术学习档案提高美术学习的主动性,促进在原有的水平上的发展,有效地提高学习质量。教师通过学生的美术学习档案,了解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特点,了解学生对美术知识、技能技巧的掌握情况以及在观念和方法上的进步,发现学生的潜能,了解学生在发展中的真正需求,给予及时的指导。
2、采用多种评价方式评价学生的美术作品
对学生的美术作业应采取多样的评价方法。学生美术作业评价呈现方式可以是分数或等级,可以是评语,也可以采用评语与等级相结合的方式,还可以采用互评或座谈等方式,要充分肯定学生的进步和发展,并使学生明确需要克服的弱点与发展方向。最大限度的使学生体验到成就感。
校本课程计划 篇26
1、课程名称:剪纸
2、适用年级:3-5年级
3、课程目标:剪纸这一民间艺术形式,主要是运用剪刀、刻刀等工具,对纸材剪、刻、撕等艺术加工,采用镂空、折叠、套色、衬色、分色、填色、染色等剪纸表现技法,使之达到造型目的,成为有装饰情趣的平面造型艺术品。本课程的安排从儿童的思维的发展规律出发,从简到繁,从易到难循序渐进地,使学生了解和掌握剪纸的技巧,帮助他们建立自信,激发学习的兴趣。
4、课程背景:剪纸是有原有的课程,通常剪纸教材被赋予工艺性的内涵。现代剪纸是我们设计的新课程,是对剪纸课程的新诠释。现代剪纸具有独特的审美特征——单纯美,蕴含着“刀味和纸趣”的意韵美。现代剪纸课程开发的过程要求师生始终保持对艺术的敏感性,始终对艺术具备发现的意识,始终保持对现代剪纸特点的认识。现代剪纸教学中产生的情况也带有普遍性,在其它类型的美术教学中也存在。因此现代剪纸教也是落实课程改革理念,提高教师专业能力,提高美术教学效能的很好的抓手。
5、课程来源:剪纸来自民间,它和人民生活息息相关。作者多为劳动人民,内容题材也常是周围的现实生活。因此,通过作品反映出的感情、理想,审美意识的真挚、纯朴、直率,就构成了剪纸质朴的艺术风格。
材料与制作的特点,构成了剪纸的装饰特征。中国的民间剪纸与外国剪纸的装饰比较,从构图,形象,到色彩及细节表现都更强调装饰效果。
由于剪纸的材料与制作较为简单易行,所以被广泛用于美化人们的生活,有着非常广泛的群众基础,是人们喜闻乐见的民间艺术形式之一。
通过讲述和欣赏使学生明确剪纸的艺术特色和社会作用,了解剪纸的特点,尤其要了解中国民间剪纸的风格特点。
通过分析与作业训练,学生学习运用剪纸的创作方法对周围的形象做装饰性的表现,进而体会民间艺术的特点。
6、与相关学科的区别:弘扬我国传统民间艺术,着眼于学生身心和谐发展,是进行剪纸艺术教育的关键。剪纸教育是学生素质教育中的一部分,它的任务是从人的整体出发,从素质教育入手,使学生的身心和谐发展。俗话说:“心灵手巧”,手巧又能促进心灵,愿我们的学生用灵巧的小手剪出寄托自己美好愿望的图案,以此培养具有中国民间传统文化的一代新人
7、课程内容:
(1)、剪纸的一般常识
(2)、简单的剪纸图案,如:窗花、五角星、喜字、小动物等。
(3)、情境图案的配置。
(4)、人物剪纸的方法。
8、学习使用的材料
以剪刀为主,刻刀为辅,自备彩色纸张。
9、学习计划
3年级:每节课讲授剪纸文化常识和基本功技法,再以学习简单图案为主,如对折窗花、小动物等剪法。
4-5年级:在学习剪纸知识和基本功的同时,自己创设情境图案,进行综合性的训练。如:不同的小动物和各种不同姿态的人的造型。
课程评价方式:
1、教学过程中注重过程评价:在教学的过程中,在作品制作的师生互动中很深入很有效很个性化地进行的。
2、学生作品评价: 学生的学习是否达标,主要应该是看其作品有没有表现出现代剪纸的审美特征,有没有努力表达了自己的情感,有没有表现出一定的创意以及在活动中的综合表现。而绝对不应该只是作品制作的精细与否。
校本课程计划 篇27
一、指导思想
依据国家基础教育课程综合实验项目课题的推进要求,和学校的特色发展由课堂转向课程,通过课程建设展现教育理念。特色课程的建设作为发展的实施载体,开发出具有?特色的校本课程,“历史”和“科技”。通过阅读和环保系列校本课程的开发,促进学校教育的内涵发展,特色发展。以学校特色课程为基点,在和谐团队氛围下开发校本课程,探索九年一贯制学校特色校本课程开发与管理模式,通过实施校本课程,实现学生个性和特长发展,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实现学校特色发展和可持续发展。
二、工作思路
以教研组为单位,做好校本课程的研究与开发工作,在组内树立课题研究意识,组织好课题的研究工作,抓好课题研究的过程的管理和指导,提倡教师之间的合作、探究,提倡将课题研究与教研活动进行有机地结合,每位老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按照学校课题进行研究,注意研究成果的积累与的推广。
三、工作原则
1、领导到位。为了实现“教学为中心,科研为先导”的办学思想,学校成立教育科研领导小组。由校长统筹规划,教学主任主持日常工作,由教务处具体抓课题的常规工作。学校科研领导小组负责课题的论证、申报、管理、验收工作,把握课题实验情况、进行检查指导。学校将把本课题研究工作确立为“一把手工程”,领导班子身先士卒,主动承担课题,一线教师积极参与。
2、规划到位。子课题组制定课题研究计划,并定期召开课题开题会、阶段成果验收会、阶段成果研讨、交流会等,使每位教师做到课题有立项、有实施、有阶段性总结、有成果。
3、考评到位。学校将把开展教育科研与教师工作业绩、评职、晋级、评优挂钩,加大权重。建立规范的管理制度,促使每位教师的科研实践工作落到实处,早出成果。
4、学习到位。以自学为主,立足于自省自察。教师通过以前的学习和实践,已经掌握了一些教育科研的'理论和方法,并形成了一定的教育科研能力。一些教师对研究的理论、方法掌握还不够系统,研究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强调自学后的反思,反思的实质在于找出差距、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
四、20xx年的阶段任务
1、语文、科技两个小组将围绕以“历史”和“科技”为主题开发出具有学校特色的校本教材——《红楼梦》和《科学手册》。
2、拓宽校本课程的开发领域,数学、外语、体育学科要开发具有学科特色的校本课程1—2门。
3、加大对老师的培训力度。
4、根据校本课程的教材推进实施,完善校本课程的评价标准和办法。加大师生参与校本课程的奖励机制。探索校本课程的有效评价机制,制定出本课题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的激励评价方案。
5、在总项目及专家的指导下进行实验实施操作,担任校本课程的教师认真撰写论文和案例,并注意积累资料,总结经验、完成撰写中期报告、典型案例、校本教材读本初稿或论文。
6、召开阶段成果总结会,发现问题及时整改,总结经验及时推广。(展示优秀教师的成功经验、学生的学习成果,解决存在的问题,及时总结校本课程的实施情况。
7、在总项目的指导下进行实验实施操作,并注意积累资料,总结经验、撰写研究成果(案例、论文、总结,形成特色。打造精品校本课程。
五、月工作重点
二、三月:
1、组织阅读课题组成员研究校本教材。
2、聘请专家对教师阅读校本课程开发进行培训。
3、课题组每月组织一次交流研讨活动,由该组教师在课题组织的协调下,定主题、定内容、定形式主持活动。
四月:
1、校本教材的审稿与印刷。
2、拓宽校本课程,教研组内研讨,进行校本课程的开发。
五月:
1、教师代表上研究课;聘请专家、教师评课。
2、举办学生作品展,呈现学习研究成果。
3、召开课题研究中期阶段总结会。
六、七月:
1、完成校本课程开设的学生问卷调查和分析。
2、教研组内确定特色校本课程。
3、教师围绕相关课程进行材料的搜集整理。
九月:
1、组织阅读课题组成员学习。
2、聘请专家对教师阅读校本课程开发进行培训。
十月:
校本课程实施研讨会。通过校本教材的实施,及时地总结,找到教材实施过程中的不足,及时地进行修正。
十一月:
1、校本课程展示课;聘请专家、教师评课。
2、举办学生作品展,呈现学习研究成果。
3、召开课题研究中期阶段总结会。
十二月:
1、完成校本课程开设的学生问卷调查和分析。
2、校本教材的修正。
校本课程计划 篇28
一、指导思想:
校本课程开发是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校本课程的开发,有利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为学生提供学习过程中的方法选择和内容选择,体现教育内容的多元性和选择性。我校的校本课程开发坚持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和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为指导,结合我校整体建设与发展的目标,探索网络环境下校本课程开发的新途径,反思自身实践,外部经验,坚持在改革中不断探索新的思路,追求新的发展,以校本课程开发为突破口,逐步把育龙小学建成办学上的高标准、教学上的高效益、管理上的高效率、特长上的高质量、社会上的高信誉为标志的特色学校,使教师参加课程的开发,赢得继续教育的良机,提高教师的专业化素质,更大程度地满足社会家长和学生的需要,尽可能地培养出有个性、有特色、学业有所长的未来人才。
二、实施目标:
1、在校本课程实施过程中学生学会交往,在合作中学习;培养自信心、建立“自我概念”、养成自我认同感和坚毅的品质。
2、提高学校管理者、教师开发、设计、实施校本课程的能力,特别是提高教师的理论水平。争取发表高质量的论文,撰写有特色的案例。
3、针对目前普遍存在的过分看重学科成绩的倾向,以学生全面及可持续
发展的教育理念来激发学生的内在需求,以促进学生的综合素质的提高,创造一种更适合学生需要的育人环境。
三、校本课程内容:
本学期,我们将继续从学校实际出发,结合整体建设发展的目标和宝山区教育局开发的写字课程资源,设立了以下各学段课程内容安排:
一至三年级是折纸、写字;
四至六年级是唐宋诗词鉴赏、写字。
四、具体措施:
1、加强对校本课程的管理力度,在建立校本课程开发领导小组的基础上,成立相关项目开发小组,设立组长,在领导小组的直接领导下,积极组织运作,撰写方案,组织人员,落实编写任务,反馈信息,充分发挥作用。
2、积极组织教师进行业务学习和校本培训,从根本上转变教师的旧课程理念,认识校本课程开发的意义和目的,明确如何开发校本课程,提高教师队伍的综合素质。
3、加大对校本课程开发的经费投入,设立专项拨款,立项拨款;鼓励教师结合家乡特点、学校特色自立、自报项目,并给予经费支持,对表现突出,有创新的教师给予及时的表扬和奖励。
4、严格校本教材课程设置。把校本课程纳入正式课表,保证有课时,有教师,有课本,有计划;同时,根据实际情况,可有计划地灵活使用课时,对有些课作弹性化处理,使校本课程进入良性的发展轨道,并在实践过程中,掌握资料,积累经验,不断充实完善、提高校本课程的质量。
5、坚持校本课程研讨制度,把校本课程开发和实施作为学校的一项重要的常规工作,年内举行至少四次校本课程研讨活动,并做到有计划,有记录,有资料,有总结,有课题。
6、积极营造校本课程开发氛围,校本课程的限定项目和自主项目有机结合,挖掘教师内在潜力,提倡教师独立或合作申报项目,学校领导部门及时给予技术与经费方面的支持。
7、学校的各部门、各条线积极地为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实施提供有利条件,如图书馆、电脑房、科技室等,专任教师、学生家长、社会人士等都是很好的教学资源,要充分利用,学校应给予有力的支持。
校本课程计划 篇29
一、目的及意义
篮球是极具竞争性、对抗性,也具有极高的锻炼和健身价值,以及欣赏和审美价值的运动项目。中小学生学习篮球与参加篮球活动,是为了掌握一定的基本技术技能、基本战术、简单配合与比赛方法;更是为了通过身体练习提高身体运动能力、体能和智能等多方面的能力,以达到健身健康的目的。参加篮球活动,能在奔跑、跳跃的过程中,发展力量、速度、耐力和灵敏等素质;能在复杂多变的赛场上,提高分析能力和应变能力;能在激烈对抗的环境里,磨炼意志,发展个性和智能;能在相互配合的过程中,培养团队精神和集体主义品质;能在观赏比赛的过程中,培养审美情趣,丰富课余文化生活。
《标准》并未对教学内容作具体的规定,因而篮球教学的组织、选编与开发,就成为篮球课程开发与教学前的首先要解决的问题。为适应对小学篮球教学内容与方法的选择与开发的新要求,更是为了满足小学生对参与篮球运动的期盼和学练的需求,力图从竞技篮球运动项目作为小学教学内容(教材)的选择与选编,以及教材化开发入手,着重探索与研究适合小学不同水平段学生学练水平和学生学习需求的篮球教学内容结构,开发和创编适宜小学生活动与篮球技能运用的篮球球内容、篮球游戏,探讨不同水平段适切的篮球教与学的方法。这些研究将对于新课程篮球教学内容与方法的落实与重构,对于拓展与丰富新时期小学篮球课程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都有着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应用价值。
二、内容的形式
在实施的过程中,先查阅相关文献资料,明确思路和方向,落实目标,形成操作方案;进行网络互动和统一学习培训,做好校本课前的各项准备工作。其次是通过分析各类课标教材,筛选篮球各水平段的教学内容;收集整理、选编班级校本课内容,最后是设计教学计划,设计课时。根据学校的资源力量,我校制定的校本课是每个人在不同时间进行同一个年级,低年级着重以原地运球为基础,也可以不同形式的游戏进行运球,提高学生兴趣和能力,能较好的掌握运球节奏、动作的熟练性;
中年级可以根据不同的水平,进行不同的动作技能,因材施教,有不同层次的水平,在不同层次制定不同的目标,让学生围绕这个目标进行练习,提高不同水平的学生。同时也培养学生合作的能力,懂得团结协作的精神。
高年级基本上掌握运球、传球的技能,进行一些稍微复杂的运动技术,小测试、评比等形式锻炼学生意志和体能练习的方式。培养学生勇敢果断、不怕苦和累的精神。
每个周上两节校本课程,针对不同年级的学生,分提出不同要求和方法,进行分别的练习,同时也展示给大家看一看,有没有进步,并谈一谈你的体会,和同伴交流经验。在不同组内进行比赛,通过比赛,可以看到自己动作还需要哪个地方改进,再需要一段时间的练习。再比一比,有没有提高。在提高这个基础上提出更高的要求,不断的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感到快乐。由不懂到懂、由易到难,循序渐进过程。锻炼了学生的身体素质,提高学生实践操作的能力。最后是在我们领着学生练习一段时间后,提出不同年级的比赛要求,只有在比赛中才能看到学生掌握情况是否良好,对掌握好的学生进行表扬,对那些动作不连贯的进行鼓励,让好学生带动那些不熟练的同学,以点带面。并在周一早晨升旗仪式进行总结和奖励
通过学生的练习,在不同的层次上有所不同的进步,也体验到不同的感受,也掌握到动作的方法和规律。虽然有所提高了,还需要加强努力学习,那么教师在今后教学的方法上采取不同的方式,让学生感到有乐趣而愿意参与,同时也可以利用业余时间进行活动。
三、结论
(一)当前形势下,篮球校本课程开发与教学内容的有效重组,是因材施教和满足学生主体需求的`重要保证。必须将竞技篮球进行教材化选择和改编,生成适合各学段学生身心特点的内容体系;必须针对不同学段的学生选择适度的学习目标、选编适切的学习内容。在篮球校本课程开发过程中,运用好篮球教学内容和方法的选择与开发策略,才能提高课程下的篮球教学实际效益;篮球校本课程教学内容与方法的有效选择与开发,要实现运动技能学习和灵活运用合一,突出体能练习与游戏竞赛合一,体现情感意志培养与课堂情境合一。
(二)篮球游戏课程的开发充分突出篮球游戏化教学特点,使篮球成为一项具有游戏品质、竞技特色和健身效应的综合游戏,使篮球以其趣味的内容、游戏的形式、快乐的活动等特质扎根于学生的心田。课程开发以其丰富多彩的游戏化教学内容,形式多样的游戏化教学手段,生动活泼的游戏化学练方式,主动适应学生的心理发展水平、生理负荷要求和活动方式期待。课程开发把篮球基本技能教学游戏化,简单配合教学趣味化,竞争与合作教育通识化,行为与规则教育宽泛化,使篮球运动更适合、更方便学生学练,激发了学生的运动兴趣,提高了学练水平和健身效果。
(三)突出篮球课程开发与综合教学模块的有效设计,就是为了有针对性进行篮球基本知识、运动技战术、比赛的组织与研究,以及篮球比赛欣赏等方面的教学,通过两个模块教学促进学生形成爱好和持续的锻炼热情。为学生的健康发展和终身体育打下了一定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