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工作相关 > 总结报告 > 工作总结 > 工作总结范文 > 中国国医节活动总结(热门四篇)正文

《中国国医节活动总结(热门四篇)》

时间:

中国国医节活动总结(精选4篇)

中国国医节活动总结 篇1

3月17日,湖南中医药大学举行名医大讲堂活动,主讲人为“湖南省白求恩奖”获得者、中医附一院张涤教授以及湖南中医药研究院附属中西医结合医院大内科主任喻正科教授。本活动以“弘扬国医文化、打造盛世国医”为主题,旨在宣传中国中医传统文化,激发广大学生对中医国粹的热情和信心。

张涤作《如何成为一名中医医生》专题讲座,他认为,真正的中医是在中医基本理论指导下,以辨证论治、辨证施治的方法,运用于临床。他建议同学们见习、实习时要注重仪表整洁;要敢于向老中医请教,不要盲目抄处方;要从基本功练起,做到不漏诊、不误诊;要善于归纳总结临床经验,看病才能由繁入简;要补充人文学、社会学等相关知识,掌握问询技巧。

讲座现场,张涤以自身经历为切入点,结合大量临床实践事例,诙谐的语言、生动的讲解,引发台下共鸣。他还鼓励同学们将来成为大医,继承发扬祖国医学遗产,为中医事业做出贡献。

此次名医大讲堂是该校团委国医节系列活动之一,3月18口-31日还将举行医学表演、中药材展示、趣味灯谜、有奖竞答、名医讲座、药膳大比拼、“弘扬中医文化”PPT制作大赛、大型义诊进社区等活动。

“中国国医”即“中医”,3月17日是“中国国医节”,旨在将中医中药发扬光大,造福全世界。1929年3月17日,全国17个省市、242个团体、281名代表云集上海,召开全国医药团体代表大会。为了纪念这次抗争的胜利,并希望中医中药能在中国乃至全世界弘扬光大,造福人类,医学界人士将3月17日定为“中国国医节”。

中国国医节活动总结 篇2

3月17日是第xx个中国国医节,北京恒安中医院在朝阳区松榆里公园举办“国医节”公益活动。

在为期一天的活动中,来自北京中医药大学、中日医院、东直门医院等医院的专家教授现场为500余名居民免费进行中医把脉、开处方的活动,中医按摩师们则现场展示绝活,让居民们参与按摩、经络疏导等中医技法的体验活动。

北京恒安中医院余志忠院长介绍说,作为一家中医医院,北京恒安中医院有责任和义务将中医这一国粹更好地传承,继而发扬光大。长期以来,医院搭建名医名家就诊平台,邀请了东直门医院、北京中医医院、中日医院、北京中医药大学等大批专家、教授出诊,为百姓带来了优质的医疗服务。

主办方希望通过此次活动的开展,切实地为社区百姓做一些实事,为大家提供一个接触中医、感受中医、认识中医与了解中医的机会,希望居民通过切身的经历,体验到中医的'博大内涵,让传统医药离老百姓更近些,使中医这一国粹得以更好的传承与发扬。

中国国医节活动总结 篇3

3月17日是“中国国医节”,为弘扬中医药文化,更好地服务百姓,我院联合四川在线网在医院中医药文化广场举行健康义诊活动。

参加此次义诊的专家阵容强大,有四川省第二届十大名中医(我院皮肤科艾儒棣教授、儿科胡天成教授、耳鼻喉科熊大经教授),四川省名中医(内分泌科张发荣教授、呼吸科杨仁旭教授、针灸科李应昆教授、妇科魏绍斌教授、治未病中心吴节教授)。

义诊活动实行专家挂号费、诊疗费全免。吸引了不少群众前来接受义诊服务,并大受好评。专家们热情解答群众的疑问,为患者诊断用药,向群众宣传健康知识,让群众受惠。据统计,此次义诊共诊疗患者200余人,针灸理疗患者30余人。

据悉,“中国国医节”义诊活动是医院“名医进社区送健康”中医月大型公益活动的首次义诊,在接下来的两个周末还将组织专家团队到猛追湾等社区进行义诊。同时,医院还将和四川日报全媒体集群联合推出“名老中医讲养生”特别节目。

中国国医节活动总结 篇4

今日是第20xx个中国国医节,中国国医即指中医。中医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在如今这个讲求效率的时代,却面临了发展瓶颈。中国社会科学院食品药品产业发展与监管研究中心张永建主任表示,“当前谈中医,传承似乎比现代化更重要。”

你知道3月17日是中国国医节吗在采访中发现,许多人其实并不知道这个节日,“头一回听说中国国医节,原来还有这么一个节日。”一位市民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事实上,中国国医节已经走到了第20xx个年头,业内人士表示“其实不光普通市民,一些医学院的学生都不一定知道有这样一个节日。”

中医是中国传统文化中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上千年的历史,为中华民族的健康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然而,在这个凡事讲求效率的时代,越来越多的人选择了相对更为方便快捷的西医,中医的科学性也一直遭到国内外人士的质疑。中医应该如何发展,如何跟上现代化的步伐,成了现代中医药发展必须考虑的问题。

一个三甲医院中医大夫的自白:中医医学院毕业生就业难

来要水医生是家传中医,家里出了好几个中医大夫,现在他也是中国解放军309医院中医科的一名大夫,提到中国国医节,他满是无奈,“这个节日看上去很美,但医生根本就触摸不到。”来医生表示,自己一天看了70多个病号,平均每两分钟就得看一个病人,候诊的队伍排得长长的,所有的患者都在焦急地催促。而到晚上,还要忙着写论文,上周日晚上,他也只睡了两个小时就接着上班。

谈到自己身处其中的中医药产业发展现状,来医生说道,“中医面临着严重的人才流失问题,因为很多中医医学院毕业生都找不到工作。”据介绍,按照《医师法》的规定,中医医学院毕业生必须在医院的中医科就职,进入其它科室是违规的,许多西医院都不要中医医学院毕业生,而中医院的发展规模又十分有限。“我们这么大一个三甲医院,但中医科就只有4个人。那么就说明只需要4个中医医学院相关的人员。但据我所知,其它科室都很缺人,他们对中医的人才也很感兴趣,但如果进入相关科室出现医疗纠纷问题就属违规,是不能招中医医学院毕业生的。”

据悉,由于中医药行业收入水平低和用人减少等问题,使许多中医学院毕业的学生选择了改行。来医生的经历还比较特殊,他一开始进入医院并不是中医科,而是急诊科,“那时急诊科缺人,我们中医也希望能够进入到急诊科、心血管科、肿瘤科、儿科等其它科室,这样才能促进中医各个学科的创新和发展,没有这些学科的基础何谈创新?何谈发展?”来医生解释道,中医是不排外的,它的创新发展也需要借鉴一些西医或者其它学科的理论基础。一位业内人士也表示,中西医是可以共赢的,对于一个好的中医,现代医学理论也一定要懂。

专家:比中医药现代化更迫切的是中医的传承

而据中国社会科学院食品药品产业发展与监管研究中心张永建主任介绍,“怎样看待中医药现代化还有待更充分的讨论和研究。现在关于中医药的介绍,大部分都集中在其中医药典籍、古代名医著作等等历史性的话题,那也是不是就意味着中医最好的时代在过去?我个人感觉,现在中医药产业发展首先要做的可能是做好传统中医药的传承,传承中要尽可能的保留下中医的精髓。”

此外,张主任提到,中医的教育、培训有自己的规律和特点,但长期以来,中医和中医管理部门都反映:现在是按照西医的学术标准和教育体制管理中医药,这样会使中医药工作者迷失自我。例如,传统上,中医和中药是在一起的一个整体,但在现代医学管理中却将医和药分得很清,或许在现代医学模式下的中医药发展仍在探索之中。

此观点也与一些老中医的观点不谋而合,一位三甲医院中医科的主任医师提到,现在的中医教育在中医上下的功夫越来越少了,有些学生连基本的《黄帝内经》、《伤寒杂病论》都读不懂,这样培养出来的人可想而知,更别提成为中医大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