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工作相关 > 工作文档 > 工作计划 > 教学工作计划 > 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书湖阴先生壁》教案精选范文三篇正文

《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书湖阴先生壁》教案精选范文三篇》

时间:

  崭新的年已经开始了,各位朋友在新的一年也要继续挑战自己啊。今天小编为大家带来的是小学年级上册语文书湖阴先生壁教案精选范文,供大家阅读参考。

  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书湖阴先生壁》教案精选范文一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背诵诗歌,默写《江南春》。

  2.小组合作,借助工具书理解重点词语及诗句的意思。

  3.分析诗歌中景物的特点,思考作者是如何将景物的特点展现出来的。

  4.读中感悟,想象古诗描绘的画面,感受古诗的语言美和意境美,体会诗人表达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古诗。

  2.通过诵读,感知诗歌中所描写景物的特点。

  3.体会诗人借景所传达的情感。

  教学过程:

  一、温故知新,导入新课

  1.背诵古诗,分享诗词积累。

  过渡: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刘禹锡的《浪淘沙》,同学们都会背了吗?(指名背诵。)上节课,我还给大家布置了一些课外积累的作业,大家能分享一下你们的积累吗?可以是描写黄河的诗词,也可以是刘禹锡的其他诗作。大家在分享的时候要注意朗读,读出诗的味道、诗的情感。(学生分享积累的诗词。)

  2.自然导入新课。

  过渡:上节课我们欣赏了黄河的磅礴气势,那首诗的整体感情基调是豪迈的。这节课,我们将学习的两首诗风格则迥然不同,我们来看看这首《书湖阴先生壁》。

  二、运用方法,自主学习

  1.小结学习古诗的方法,过渡到学习《书湖阴先生壁》。

  过渡:同学们,我们在学《江南春》时,用到了这样的学习方法:①初读古诗,读准字音,读通诗句。②再读古诗,明意悟情。③熟读成诵,吟出诗韵。接下来,同学们要用这种方法自主学习另一首古诗《书湖阴先生壁》。

  2.解诗题,明背景。

  诗题:“书……壁”意为“在……墙壁上写诗”,与我们学过的苏轼《题西林壁》一诗中的“题……壁”是一个意思。

  诗作背景:北宋大政治家王安石晚年闲居在今南京紫金山麓的半山园,常跟附近的居民来往,相处得很友好,湖阴先生杨德逢便是其中的一位。这一年夏初时节,诗人又到湖阴先生家做客,对这里的环境十分欣赏,便吟成这首绝句,应主人请求写在了墙壁上。

  3.初读诗歌,读通诗句。

  (1)自由读,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再读,借助工具书及注释理解词意,进而理解每句诗的意思。(了解全诗大意,初步掌握古诗的感情基调。)采用边读边画边批的方式学习。

  (3)了解“对偶”这一修辞手法。

  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

  提示:这两句诗运用了对偶的修辞手法,其中“一水”对“两山”,“护田”对“排闼”,“将绿绕”对“送青来”。这样两两相对,音韵和谐,读起来朗朗上口。对偶也叫对仗,是将字数相等、结构相同或相似的两个词组或句子成对地排列起来的修辞手法。这样的诗句如: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两个——一行;黄鹂——白鹭;鸣——上;翠柳——青天。)

  ?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

  (三山——二水;半落——中分;青天外——白鹭洲。)

  ?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鸟——僧;宿——敲;池边树——月下门。)

  4.再读诗歌,明意悟情。

  (1)教师复述古诗大意,学生闭眼冥想画面。

  教师:几间简朴的茅舍由于经常打扫,檐洁壁净,没有苔藓生长的余地;成垄成行的花木,把小小庭院装点得井井有条,这些全出自主人的亲手栽培。一条快活的溪水环绕着大片碧绿的禾苗,俨然是稻田的守护者;两座多情的山峰不待邀请就推门而入,把青青的秀色送入眼帘。

  (2)学生说说听后的感受,再带着初步体会到的情感朗读全诗。(侧重于人物形象与情感的体会。)

  思考:你觉得湖阴先生是个怎样的人?

  (高洁、富有生活情趣;清静脱俗、朴实勤劳、热爱自然……)

  (3)出示提纲,明确重点。

  ①自由读诗,思考下列问题:

  A.诗人是通过什么来表现湖阴先生庭院的干净的?

  B.本首诗中哪一句采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

  C.诗人描写景物,赞美主人的品格,归根结底还是为了抒发自己的思想感情。你感受到了吗?说说诗人借写湖阴先生的住宅寄托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②汇报交流。

  A.“净”是通过“无苔”二字体现的。

  教师引导:江南地湿,又时值初夏多雨,这对青苔的生长比之其他时令都更为有利。况且,青苔性喜阴暗,总是生长在僻静之处,较之其他杂草更难于扫除。而今,庭院经常打扫,总是干干净净的,叫人感觉舒适。

  继续引导:庭院中更有令人赏心悦目的花木,一畦畦,整整齐齐,都是主人亲手栽种,这更令人心旷神怡。所以再读这两句的时候,要注意表达作者心情的愉快。(指名学生朗读。)

  B.含有“护”“绕”二字的两句诗“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采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

  教师引导:门前的景物是一条河流,一片农田,两座青山。在诗人眼里,山水对这位志趣高洁的主人也有情谊。诗人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将“一水”“两山”写成富有人情的亲切形象。一条弯弯的河流环绕着碧绿的农田,正像母亲用双手护着孩子一样。

  C.《书湖阴先生壁》描写的是湖阴先生家清幽的美景,表达了作者对湖阴先生的庭院的赞美之情,体现了诗人对朋友的深情,同时也寄托了诗人的闲适心情。

  小结:同学们,本诗通过描写湖阴先生家简朴、洁净的庭院和院外有情有义的绿水青山,不仅表达了诗人对美丽大自然的赞美之情,更赞美了湖阴先生高洁的人格品质。

  5.熟读诗歌,感悟诗韵。

  (1)指名读背古诗,读出诗的韵律美。

  (2)配乐齐诵古诗,感受诗的意境美。

  6.立足教材,拓展延伸。

  (1)在想象画面、感悟诗境的基础上,为《书湖阴先生壁》一诗配幅插图。

  (2)教师出示几首写景的古诗,学生读一读、悟一悟。

  秋词 刘禹锡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寄扬州韩绰判官 杜牧

  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

  书湖阴先生壁(其二) 王安石

  桑条索漠楝花繁,风敛余香暗度垣。黄鸟数声残午梦,尚疑身属半山园。

  三、作业设计,巩固提升

  完成本课对应训练。

  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书湖阴先生壁》教案精选范文二

  一、导入。

  古人有在墙壁上题诗的习俗,有些题壁诗就眼前景物寄托诗人的思想感情,有些则直抒胸臆,这首诗属于前一类,写的是湖阴先生的住宅,却寄托了诗人的闲适心情。湖阴先生是北宋隐士杨德逢的别号,他的住宅在金陵(今南京市)钟山半山上,叫“半山园”;王安石罢相后也住在钟山,跟他成了邻居,时有往来。这首诗写于宋神宗元丰六年(1083),其时诗人62岁。

  二、读读讲讲问问。

  讲:①“长扫”的“长”,有“常”义,长扫即经常打扫。

  ②“静”,通“净”。

  ③畦(印),田园中的小区。

  ④护田,将田周边的水写成有情之物,仿佛小心翼翼地保护着稻田,不使受到侵犯。

  ⑤排闼(伯),把人在门中可以看到两座山,说成山不请而自将青色送人门中,山也成了有情之物。

  按:“护田”一语出自《汉书?西域传》,指汉王朝派兵保护垦田事。“排闼”一语出自《汉书,樊哙传》,大意是,汉高祖卧病,不接见任何人,樊哙却不顾禁令,排闼而人。学生不问,可以不讲;

  问:这首诗先写庭院之内,后写庭院之外,请用自己的话加以描述。(院内:简朴的居室,异常洁净,台阶上没有苔藓,显得光洁可爱;院子里花木成行,散发着清香。院外:有山有水有田,满眼青绿,显得恬静、优美。)

  问:你能看出这是一个隐士之家吗?(从环境看,它远离尘嚣而风景优美,适合隐士的意愿;从院内看,住宅简朴,符合隐士的性格;从主人的生活状况看,他与世无争,以打扫庭院,手栽花木自娱,正是隐士的生活习惯。)

  问:诗人借写隐士住宅寄托了怎样的思想感情?(自由发言)

  三、总结

  读这首诗要注意两点:一是诗人罢相后对世事的淡泊心情,对湖阴先生的隐居生活颇有艳羡之意;二是炼字好,特别是“护”“排”“送”诸字,把山和水都写活了,值得品味。

  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书湖阴先生壁》教案精选范文三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诵古诗;

  2、能借助注释及相关资料,理解诗句所描绘的情境,感悟诗人丰富的想象力;3、学习拟人与描写巧妙结合的表达方法,体会诗人退居田园后愉悦的心境。

  3、知诗人,解诗题;明诗意,感情读;悟诗情,感情背。

  4、 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态度。

  【教学重点】:

  了解诗歌大意,能有感情地朗诵古诗,背诵古诗。

  【教学难点】:

  1、体会诗人借景所传达的情感;感悟诗人丰富的想象力,

  2、学习拟人与描写巧妙结合的表达方法。

  【教学过程】:

  一、初读古诗,整体感知。

  1、导入新课,板书课题。谈话:我们曾经学过《题西林壁》,知道了诗人是将诗写在了西林寺的墙壁上。无独有偶,今天我们要学的《书湖阴先生壁》一诗也是将诗写在了墙壁上。诗题可理解为?明确:题写在湖阴先生庭院墙壁上的诗。

  2、出示自学提纲。自读自悟,借助工具书及注释,理解词意,进而理解每句诗的意思。采用边读边画边批的方式学习。

  3、教师开始自学,教师巡视。

  4、出示习题,反馈检测。

  A、读古诗。(点评:读得声音响亮。 字音咬得真准,尤其是这个簇字,是一个平舌音。)

  B、我们说古诗与音乐一样也有节奏美,现在就请同学们再读一读,注意词句内部的停顿,可以试着用做记号。(点评:读得不错,听出来了吗?她在哪儿停顿了。一起试着读一读。)

  C、交流反馈,重点引导:

  (1)词意:长扫:即常扫,指经常打扫。 静:干净。

  畦:读音qí,意为田园中划有界限的长条方块。

  排闼:读音tà,推开门,排为推,闼为门。

  (2)理解诗意:茅草房庭院经常打扫,洁净得没有一丝青苔。花草树木成行满畦,都是主人亲手栽种。庭院外一条小河护卫着农田,把绿色的田地环绕。两座青山推开门,送来青翠的山色。

  D、学生尝试自己翻译诗意。

  E、交流资料

  同学们,你对王安石有哪些了解呢?(师生活动、展示资料)简介诗人及写作背景

  王安石(1021年—1086年),字介甫,号半山,封荆国公,临川人(今江西省抚州市),北宋杰出的思想家、文学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有《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存世,《元日》《梅花》最著名。

  湖阴先生:指杨德逢,是作者元丰年间(1078-1086)闲居江宁(今江苏南京)时的一位邻里好友。本题共两首,这里选录第一首。

  二、品读重点,深入感悟。

  1、出示提纲,明确重点。

  自由读诗,思考下列问题。

  (1)诗人是通过什么来表现湖阴先生庭院的干净的?

  (2)本诗哪句采用了拟人的手法?

  (3)全诗哪些诗句暗示了主人生活情趣的高雅,哪些诗句表现了主人的品质高洁?

  2、品读感悟,美读升华。

  A、划节奏,有感情地朗读全诗,再悟诗意。

  茅檐/长扫/静无苔, 花木/成畦/手自栽。

  一水/护田/将绿绕, 两山/排闼/送青来。

  B、深入理解诗句,感悟诗境

  (1)“净”,是通过“无苔”二字体现的。

  教师引导:江南地湿,又时值初夏多雨,这对青苔的生长比之其他时令都更为有利。况且,青苔性喜阴暗,总是生长在僻静之处,较之其他杂草更难于扫除。而今,庭院经常打扫,总是干干净净的,叫人感觉舒适。

  继续引导:更有令人赏心悦目的花木,一畦畦,整整齐齐,都是主人亲手栽种,这更令人心旷神怡。所以这两句再读的时候,要注意表达作者心情的愉快。

  自读自悟,想像画面,感悟诗境,再读。

  (2)含有“护”“绕”二字的两句诗“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采用了拟人手法。

  教师引导:门前的景物是一条河流,一片农田,两座青山。在诗人眼里,山水对这位志趣高洁的主人也有情谊。诗人运用拟人手法,将“一水”“两山”写成富有人情的亲切形象。一条弯弯的河流环绕着碧绿的农田,正像母亲用双手护着孩子一样。

  边读边悟,想像画面,感悟诗境,再读。

  (3)“茅檐长扫净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暗示了主人生活情趣的高雅,“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表现了主人的高洁。

  C、学生在此基础上自读、小组交流读、感悟诗境。

  D、朗诵全诗,感悟诗歌内涵。

  E、再次齐读,加深印象。

  F、总结中心,升华主题

  (1)课堂总结:《书湖阴先生壁》描写的是湖阴先生家庭的清幽,院内、院外的美景,表达了作者对湖阴先生庭院的赞美,体现了诗人对朋友的深情,同时也寄托了诗人的闲适心情。

  (2)升华主题:同学们,本诗通过描写湖阴先生庭院内简朴的居室,异常洁净,院外的山水农田,青绿有情,不仅表现了诗人对美丽大自然的赞美,更赞美了湖阴先生高洁的人格品质。

  (3)立足教材,拓展延伸。

  结合诗歌,在想像画面,感悟诗境的基础上,《书湖阴先生壁》一诗配幅插图。

  三、多元训练,读写结合。

  美美地将诗读几遍,做到会背,搜集几首题墙诗,读一读。

  四、板书设计

  书湖阴先生壁 (宋)王安石

  院里: 茅檐 花木

  院外: 一水 两山 景美人更美

  典故: 护田 排闼

  表达方法:描写 拟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