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贫年度工作计划(通用6篇)》
扶贫年度工作计划(精选6篇)
扶贫年度工作计划 篇1
一、创新到户扶贫模式
到户扶贫是新时期落实中央提出“精准扶贫”的重要举措。20xx年起,中央和省要求财政补贴资金使用和已建档立卡贫困户相衔接,以激发扶贫对象内生动力、增强自我发展能力为目标,让扶贫对象更多更公平地分享发展成果。今年计划扶持到户扶贫18088人,重点安排冷暖棚以及设施农业提质升级等项目,主要采取互助式扶贫方式。目的是有效缓解平困村、贫困户生产发展资金短缺,建立扶贫资金与农民自主经营相结合的有效方式,是提高贫困户自我管理、自我组织和自我发展的有效途径。为此,按朝阳市委、市政府要求,20xx年,已被朝阳市列为扶贫综合示范村的全部实施互助式扶贫。每村每年注入财政扶贫资金50万元,连续扶持3年。
二、稳步推进移民搬迁扶贫
整体搬迁,集中安置是省级政府重点民生工程之一。近两年,我市实施整体搬迁集中安置的在补助标准上,由原有每户补贴1.5万元的基础上省级政府又以奖励形式每户增补1.5万元,合计每户省财政补贴资金达3万元,资金补贴有史以来最多。20xx年初,我市针对20xx年的移民搬迁工作就已全面展开,并争得省、市扶贫部门的支持。计划今年实施移民搬迁100户,重点支持三十家子镇裂山梁村的移民搬迁任务。
三、拓展贫困劳动力就业渠道
贫困劳动力就业培训是开展扶贫开发工作最直接、最有效的一种方式。省扶贫办对所培训的学员全部实现“一卡通”补贴发放模式,为了便于检查与管理,省扶贫办将推行新的培训信息化管理软件。一系列政策和管理模式出台,是缓解招生难,惠及贫困户不到位,以及培训制度管理相对滞后等问题。20xx年,按照省、市下达给我市1300人培训任务指标,我办已爪机时间落实,并通过转变工作思路,整合各类培训资源,拓宽培训渠道,来全面落实贫困劳动力培训任务。
四、财政补贴资金使用管理常态化
加强财政专项扶贫资金管理,充分发挥资金使用效益。我办要不断强化扶贫资金监管机制,健全扶贫资金发放公告、公示制度,逐步构建全方位的监管体系。做到精准识别贫困户,精准落实扶持项目,提高资金使用的精准度,发挥资金放大效应。我办准备邀请财政、纪检、审计等部门来监督管理财政专项扶贫资金的使用,也要引导扶贫对象积极主动参与进来,建立健全意见反馈机制,让扶贫对象成为维护自己权益、监督资金使用和项目建设的重要力量。
扶贫年度工作计划 篇2
(一)工作目标
切实抓好精准扶贫, 贯彻落实“33668”扶贫攻坚行动计划,20xx年实现减少贫困人口1.5万人,南哨镇实现 “减贫摘帽”,全县38个贫困村出列。争取扶贫资金6000万元以上。
(二)工作内容
1、积极争取扶贫资金,加大项目引领作用。根据本县实际,围绕贫困户产业发展需求,积极争取扶贫项目落地我县,年内计划争取到县扶贫资金6000万元以上。
2、实施精准施策。一是继续深入开展干部结对帮扶工作,充分发挥各部门资源优势,通过送项目、送技术、送信息、送思路、送文化、送服务、送资金、送物资等形式开展帮扶;二是在建档立卡的基础上落实精准扶持对象、在扶贫项目安排上精准到贫困对象、在资金落实使用上精准到扶贫对象、在措施落实上精准到村到户、在选派干部驻村上精准到贫困村、在脱贫成效上精准到对象和措施;三是用好社会帮扶资源,加大和帮扶单位、帮扶企业的对接,争取企业有发展、贫困户得收益。
3、深入推进精准扶贫“六个到村到户”和基础设施“六个小康建设”,进一步深化扶贫资金、项目、监管和考核机制改革,使扶贫开发向纵深推进。
4、深入落实“五个一批”扶持措施,确保实现1.5万贫困人口脱贫,贫困群众收入迈上新台阶,贫困地区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基本公共服务水平不断提高,扶贫对象自我发展能力显著增强。
5、落实就业创业培训。组织开展好劳力技能培训工作,通过培训,帮助贫困户剩余劳动力寻找外出务工和创业致富的新路子,帮助他们增收脱贫。
6、加强基础建设,改善贫困生产生活条件。加大投入,围绕贫困村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帮助贫困村改善自身居住环境,提升生活质量。
7、加大协调力度,整合扶贫资源。一是加强与其他部门联系,捆绑资金集中投入农村建设;二是组织协调有关部门认真落实好干部遍访回访;三是主动对接各部门,按“四个一批”明确职责,落实工作责任。
8、履行职责,确保扶贫开发工作全面推进。发挥好扶贫领导小组办公室作用,履行好牵头部门职责,做好扶贫工作督促检查和调度,确保扶贫各项目工作落到实处。
(三)工作措施
1、层层分解任务,确保责任到人。将贫困乡镇“减贫摘帽”、贫困村出列、贫困人口减少等指标分解落实到村到户到人,确保工作落到实处,使脱贫工作有序推进。
2、加大扶贫项目资金的监管力度,严格执行“乡镇申报、县级审批、乡村实施、乡镇初验、县级验收、乡镇报帐”工作机制,提高扶贫项目安排和资金使用透明度,用好财政扶贫资金,发挥财政扶贫资金在产业扶贫、教育培训、贷款贴息、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的作用。
3、将贫困人口进行分类管理,因户施策,即:一般贫困户人口由扶贫部门负责扶持,扶贫低保人口由扶贫、民政两部门负责扶持,五保户、重点保障户、长期保障户这类无业可扶、无力脱贫的“两无”贫困人口由民政部门实行政策性保障兜低。
4、整合各类资源,形成扶贫开发的合力。一是整合资金资源,统筹安排,捆绑投入完成小康路、小康水、小康电、小康讯、小康寨基础设施“六个小康建设”任务,加速推进水、电、路、讯等公共基础设施和社会事业向贫困村延伸。二是整合部门帮扶资源,大力推进部门“定、帮、联、驻”和驻村帮扶与精准扶贫的深度整合,做到不脱贫不撤队、帮扶不脱钩。三是整合金融扶贫资源,发挥财政扶贫资金的杠杆作用,利用人民银行的支农再贷款开展小额信贷金融扶贫。四是整合社会扶贫资源,完善社会扶贫导向,培育多元化社会扶贫主体。引导民营企业、社会组织、爱心人士参加扶贫开发,构建多元化的扶贫格局。
5、积极探索扶贫开发工作新机制,突出问题导向,理清扶贫开发工作的新思路,切实转变观念改进工作作风,扎实推进扶贫开发工作。
四、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1、易地扶贫搬迁搬得出比较容易,但住得下比较难,因我县没有工业支撑,移民的贫困户多,且大多是年纪较大的,就业安排存在困难,部分贫困户到县城生活有较大问题。
2、贫困户自我发展能力不足,贫困户还存在等、靠、要思想和观望态度,在大好扶贫政策下,还不敢大胆创业、用活用足政策,部分贫困户还不愿意加入合作社,不愿用资金和土地进行入股共同发展。
3、发展资金投入满足不了脱贫攻坚需求。虽然,我县在脱贫资金发展资金投入上花了大力气,但相对于我县的贫困现状,中央、省、州到县的发展资金投入远满足不了脱贫攻坚需求。今年,我县脱贫人数为2675户,10719人,按每户累计投入扶贫产业发展资金2万计算,仅针对今年脱贫的贫困户仅产业扶贫资金应投入5360万元,但根据“33112”的投向比例只有2466万元投入到产业发展中。
4、村级合作社目前建立的大部分还未正式运营,很多只是挂牌、注册,而且明显缺乏能人带动,农户对村级合作社还存有疑虑。
扶贫年度工作计划 篇3
为切实抓好点扶贫工作,根据县委办、县政府办《关于印发县20xx年扶贫工作方案的通知》,结合《县自来水公司驻镇村20xx年-20xx年点扶贫工作四年规划》,特制订20xx年点扶贫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县扶贫工作会议精神,按照县委、县政府对扶贫工作的要求和具体部署,以发展经济、增加村民收入为目标,以改善村民生产、生活条件为重点,坚持推进扶贫开发与农村危旧土坯房改造、和谐秀美乡村建设有效结合,坚持扶贫到村(户),帮助贫困人口脱贫致富,提高生产生活水平,积极推进村经济社会协调可持续发展。
二、工作机构
按照县委、县政府对扶贫工作的要求,根据我公司的实际情况,成立由总经理任组长,分管领导任副组长,任同志队长、黄哲同志任成员的扶贫工作领导小组。
三、帮扶对象及时间
(一)帮扶对象:镇村。村现有耕地面积530亩,山地面积3万亩,辖12个村民小组,共233户,总人口约为1000人,其中低保户48人、计生二女户9户、优抚对象3人、党员36名,其中女党员11名,困难党员2人。该村邻近广东省细坳镇,九曲至细坳公路穿村而过。
(二)帮扶时间:20xx年
四、具体措施
(1)服务基层组织建设。积极与联系点党组织开展结对共建活动。推进党建带群建工作,健全妇委会等群团组织,健全老年协会、计生协会、各类理事会监事会、人民调解委员会等社会组织,推进村民自治。经常联系党员干部和村民,了解他们的困难,帮助他们解决就医、就学、就业、经济发展等方面的困难。
(2)服务产业结构调整。加强农村党员创业培训和农民知识化培训,提高农民创业致富技能。为农民创业致富帮助解决技术难题,帮助下岗职工、失业居民、困难职工等实现就业再就业,扶持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创业、在家留守妇女创家业。
(3)服务基础设施建设。帮助制完善村庄规划建设,引导农民积极申报搞好村庄整治,指导农民按照规范的技术要求新建、改建住房,加快推进新农村建设;帮助村、组完善公益事业管理组织,有针对性地帮助解决饮用水安全、土坯房改造、村组道路修复以及资金、信息、技术帮扶等问题。
五、工作要求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成立扶贫工作机构,把结对帮扶工作作为一项政治任务来完成。积极开展调查走访,强化督办落实,确保结对帮扶工作落到实处。
(二)强化责任,增进感情。认真贯彻落实县委、县政府结对帮扶工作精神,全心全意地为困难群众和农村经济发展服务。
(三)明确任务,狠抓落实。要积极协调,善于思考,找出脱贫致富的好办法。要深入调研,认真落实帮扶措施,扎实开展工作,建立人联系、时报告、期通报制度,健全结对帮扶工作长效机制,积极支持引导村民早日脱贫致富。
扶贫年度工作计划 篇4
一、总体思路
20xx年,我们将继续深入贯彻党的xx大精神,继续坚持精准扶贫方针,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抓住洪江市列入比照贫困县的大好机遇,提高扶贫标准,加大扶贫投入,扎实开展整村推进、精准扶贫、科技扶贫、“雨露计划”培训和产业化扶贫等专项扶贫工作,认真开展定点帮扶工作,加大行业扶贫和社会扶贫力度,全面做好我乡扶贫开发各项工作。
二、目标任务
加大农村扶贫开发力度,创新扶贫开发模式,对9个贫困村实施整村推进工程;完成“雨露计划”培训100人,提高贫困农民劳务技能;改善贫困地区群众生产生活条件;选择7个村开展到户增收项目,切实增加群众收入;开展产业扶贫贴息贷款工作,带动贫困户就业脱贫;认真开展美丽乡村建设,改善发展条件;扎实搞好定点扶贫,深入持久开展社会帮扶。
三、主要工作
1.分类实施整村推进
以改善贫困村生产生活条件,发展特色支柱产业,增加贫困农户收入为着力点,促进贫困村物质文明、精神文明、生态文明协调发展,实现贫困村整体脱贫。20xx年计划实施9个村整村推进任务,重点完成村级道路建设、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和小型农村饮水安全配套设备建设。
2.搞好雨露计划培训
加大“雨露计划”培训力度,促进贫困农民就业增收。以促进扶贫对象稳定就业为重心,以提高贫困农民职业技能素质为目标,积极创造条件,促进培训就业农民向城镇转移。结合贫困村产业实际和需求开展农村实用技术培训。20xx年计划培训100人。
4.稳步推进到户增收项目
选择贫困人口比较集中和具有产业发展基础的村,在改善生产生活基本条件的同时,以村为单位,实施到户产业发展项目,实现增收目标。20xx年计划开展7个村,完成93户,338人的脱贫任务,实施到户产业发展项目。
四、主要措施
措施一:把扶贫开发整村推进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有机结合。在市扶贫开发领导小组领导和部署下,将专业扶贫、行业扶贫和社会扶贫资金整合投入。认真落实全乡9个整村推进村建设项目和一个乡镇重点建设项目,形成扶贫开发合力。
措施二:把扶贫开发与社会保障有机结合。切实做好贫困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与扶贫开发政策的有效衔接,瞄准贫困人口群体,增强扶贫开发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建立健全扶贫开发项目库,加强扶贫项目前期规划、评估论证和申报管理,争取各类扶贫开发项目,促进扶贫开发工作深度推进。
措施三:把财政扶贫资金与农村信贷资金等有机结合。年内重点加强与农商行的合作,帮助广大贫困户低利率借贷农信社资金,解决产业发展资金“瓶颈”问题。
措施四:把扶贫开发与信息化建设有机结合。加大扶贫信息平台建设力度,宣传扶贫开发好经验、好做法,营造全社会参与扶贫开发的浓厚氛围。加强扶贫对象建档立卡数据库、扶贫项目数据库建设,完善扶贫开发信息管理系统,实行动态管理,建立合理、精准的统计监测体系,为科学决策提供依据。
措施五:把扶贫开发与依法行政有机结合。继续推行政务、村务公开,进一步建立和完善扶贫资金管理、项目安排、项目公告公示制,在扶贫资金使用和项目安排上做到公正、公平、公开。
扶贫年度工作计划 篇5
为贯彻落实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和中央单位定点扶贫工作会议精神,加快推进内蒙古巴林右旗和广西德保县脱贫攻坚工作,特制定国家民委20xx年定点扶贫工作计划。
一、建立健全国家民委定点扶贫工作领导机制。充实完善委定点扶贫工作领导小组,成立由巴特尔主任任组长,罗黎明副主任任副组长,各司局长任成员的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经济发展司,办公室主任由经济发展司司长兼任,分管副司长任副主任,成员由经济发展司和有关司(局)处级同志担任,负责定点扶贫日常工作。继续实行定点扶贫四级民委负责制,充分调动国家、省(区)、市、县(旗)四级民委的工作积极性,发挥四级民委的资源优势,合力做好国家民委定点扶贫工作(经济发展司)。
二、建立委领导联系扶贫点制度。每年每个扶贫点由一位委领导负责联系,加强对扶贫点考察调研,协调解决定点扶贫工作有关重要问题,推动定点扶贫工作年度计划和帮扶项目的实施,慰问贫困群众,看望挂职干部,关心了解他们的生活和工作情况,委领导联系扶贫点每年调换一次。20xx年由罗黎明副主任联系内蒙古自治区巴林右旗,李昌平副主任联系广西壮族自治区德保县。春节前由委领导带队到扶贫点开展扶贫调研,慰问贫困户和看望挂职干部(经济发展司)。
三、保护发展民族传统文化。支持扶贫点开展文化交流和举办重大文化活动,开展“中华民族一家亲”文化卫生下基层活动,为扶贫点提供优质的民族文化和医疗公共服务。协助巴林右旗按程序申报“格斯尔文化生态保护区”晋升为国家级生态保护区。组织巴林右旗乌兰牧骑赴中国台湾开展专场演出和文化艺术交流,为扶贫点创造更多的对外演出和宣传机会,争取引导国外及港澳台来访团组,赴定点扶贫县(旗)参观和调研。指导帮助开展少数民族古籍挖掘、整理、保护工作。(文化宣传司、国际交流司、古籍整理研究室)。
四、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指导巴林右旗索博日嘎镇、幸福之路苏木和德保县龙光乡钦迷建屯、东凌镇、那甲乡、县民族中学、都安乡中心学校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培养树立各级各类示范典型,创新工作载体和形式,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营造各民族共居共学共事共乐的良好环境(监督检查司)。
五、加大教育科技帮扶力度。指导委属高校在安排本预科招生计划时向内蒙古、广西倾斜。指导委属中央民族大学附属中学在招生中对巴林右旗、德保县少数民族学生在同等条件下给予照顾,并在助学金方面给予倾斜帮扶。结合实际,指导委属高校对扶贫点在人才培训、专家咨询、技术服务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继续指导两县(旗)开展好“建设伟大祖国、建设美丽家乡”主题教育活动。在“中华大家园”全国关爱各族少年儿童夏令营活动中,对两县(旗)给予考虑。开展“科技列车赤峰行”赴巴林右旗活动,为巴林右旗西拉沐沦苏木达林台嘎查科技培训中心捐助科普活动室(教育科技司)。
六、加大资金项目支持,实施精准帮扶。协调内蒙古和广西自治区民委加大对扶贫点的投入力度。继续帮扶巴林右旗幸福之路苏木阿里木图嘎查以及建档立卡贫困嘎查开展整村推进,提高贫困牧民收入。加大对德保县都安乡凌雷村等建档立卡贫困村的扶持力度,改善贫困村基础设施条件,扶持发展特色农产品种植,促进贫困群众增收脱贫。协调支持巴林右旗查干沐沦苏木申报少数民族特色小镇专项建设基金项目储备工作。加强对两个扶贫点少数民族特色村寨的保护建设,支持建设德保县足荣镇那亮村那雷屯壮族特色村寨。增加定点扶贫工作专项资金,委民族工作经费支持定点扶贫工作专项资金由每县(旗)100万元增加到150万元(经济发展司、财务司)。
七、继续加强干部蹲点帮扶和培训。继续选派政治素质高、业务能力强、热心扶贫工作的优秀中青年干部到定点扶贫县(旗)挂职,安排两个定点扶贫县(旗)基层干部各10人参加脱贫攻坚专题研讨班。为两县(旗)安排依法行政培训班名额。安排两县(旗)民族工作部门同志参加香港工商业研讨班。4月和10月,分别组织青年干部到德保县和巴林右旗对国家民委派驻干部开展走访调研活动。为两县(旗)安排全国少数民族参观团名额,帮助扶贫点干部开阔视野,增强扶贫工作创新能力(人事司、办公厅、政策法规司、经济发展司、机关党委)。
八、进一步加强调研和宣传。各有关单位结合各自工作实际,深入开展扶贫点农村牧区经济社会发展调研,特别是加大对制约定点扶贫县(旗)推进脱贫攻坚和全面建成小康重大问题、经验总结和政策建议的调查研究工作。指导帮助定点扶贫县(旗)做好舆情分析和信息报送工作。继续加强宣传,委属文化事业单位配合开展有关定点扶贫宣传工作,为定点扶贫造势助威(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
委机关有关部门和直属各单位要进一步提高对做好定点扶贫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强化责任意识,按照职责分工认真抓好落实和督促检查,加强沟通和协调,聚心合力,推动定点扶贫县(旗)加快脱贫攻坚步伐,确保如期实现脱贫目标。
扶贫年度工作计划 篇6
(一)总体思路
20xx年,我们将继续深入贯彻党的精神,继续坚持精准扶贫方针,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抓住济源市列入太行山片区的大好机遇,提高扶贫标准,加大扶贫投入,扎实开展整村推进、搬迁扶贫、科技扶贫、“雨露计划”培训和产业化扶贫等专项扶贫工作,认真开展定点帮扶工作,加大行业扶贫和社会扶贫力度,全面做好我市扶贫开发各项工作。
(二)目标任务
加大农村扶贫开发力度,创新扶贫开发模式,对4个贫困村实施整村推进工程;完成“雨露计划”培训600人,提高贫困农民劳务技能;完成160人独居、散居贫困群众的搬迁扶贫任务,改善贫困地区群众生产生活条件;选择4个村开展到户增收项目,切实增加群众收入;开展产业扶贫贴息贷款工作,带动贫困户就业脱贫;认真开展老区村建设,改善革命老区村发展条件;扎实搞好定点扶贫,深入持久开展社会帮扶。
(三)主要工作
1.全面开展搬迁扶贫
坚持群众自愿原则,对生存条件恶劣地区的扶贫对象实行迁户并村,充分考虑资源及就业条件,因地制宜,科学规划,有序搬迁,把迁户并村与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小城镇建设、产业聚集区建设有机结合起来,引导搬迁对象向中小城镇、产业集聚区、新型农村社区集中。确保搬得出、稳得住、能发展、可致富。20xx年计划完成搬迁40户160人,同时做好市级搬迁工作。
2.分类实施整村推进
以改善贫困村生产生活条件,发展特色支柱产业,增加贫困农户收入为着力点,促进贫困村物质文明、精神文明、生态文明协调发展,实现贫困村整体脱贫。20xx年计划实施4个村整村推进任务,按照《河南省财政扶贫整村推进专项资金管理办法》的规定,重点用于村级道路建设、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和小型农村饮水安全配套设备建设。
3.搞好雨露计划培训
加大“雨露计划”培训力度,促进贫困农民就业增收。以促进扶贫对象稳定就业为重心,以提高贫困农民职业技能素质为目标,积极创造条件,促进培训就业农民向城镇转移。结合贫困村产业实际和需求开展农村实用技术培训。20xx年计划培训600人。
4.稳步推进到户增收项目
选择贫困人口比较集中和具有产业发展基础的村,在改善生产生活基本条件的同时,以村为单位,实施到户产业发展项目,实现增收目标。20xx年计划开展4个村,实施到户产业发展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