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工作相关 > 总结报告 > 工作总结 > 培训工作总结 > 药品培训总结(推荐3篇)正文

《药品培训总结(推荐3篇)》

时间:

药品培训总结(通用3篇)

药品培训总结 篇1

一、积极动员搞好双创,深入开展医院质量管理年工作

今年是我院创等级医院验收及深入医院质量管理一年,全科人员按照医院总体要求,多次召开科室会议,对科室成员广泛宣传和思想动员,使大家能清醒认识到创等的重要性,提高了参与创等的积极性。组织成员认真学习相关法律、法规和文件,开展职业道德教育,明确岗位职责,加强业务知识培训考核,搞好制度建设,同时完善相关资料,为顺利通过双创验收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规范科室管理

我科以双创达标和医院质量管理为契机,认真搞好科室的管理工作。

一是对科室的制度、规范、程序进行了一次梳理,查漏补缺,该完善的完善,制定了一套完整的科室管理文件,使大家有章可循,用制度管人。

二是配合医院搞好绩效工资发放,此项工作是医院顺应事业单位的改革以及医院科学发展总体要求而进行的一次打破大蛋糕、按劳分配、重质量和效益的改革,我科积极响应,广泛宣传,使每一个成员认识此次改革的重要性,对本科室的绩效工资发放采取公平合理、质量效益优先、逐步改革到位,充分调动大家积极性。

三是主动查找问题,排查矛盾隐患。对科室的成员多做思想工作,先后对成员谈心、思想交流。积极创造一个轻松快乐的工作氛围,减少差错事故的发生。

四是加强思想政治学习,认真学习党的各项方针政策,写好心得体会

五是组织成员学习医院下发的文件,传达院务会议精神,认真贯彻执行。

六是搞好与其他科室联系,相互协作,服务好临床科室。

七是做好处方点评工作,按照《处方管理办法》严格审核处方,对大处方、有安全隐患的处方打回修改,并建立了登记本。每月按时对处方进行点评,从而提高了我院的处方质量,强化了医疗安全。

八是做好廉洁行医、反商业贿赂工作。宣传教育我科人员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思想,不计付出,不计报酬,树立高尚的医德医风形象,严于律己,杜绝歪风邪气,净化医疗领域空气。

三、药品质量管理工作

药品质量不仅关系到患者的生命安全,也关系到医院的医疗安全与信誉。我科严把药品购进质量关:

一是对供货商的管理,建立供货商信息档案,索要三证,签订供货质量保证协议书

二是药品购进管理,制定了一套从计划、审核、采购到验收的完整相关程序,对购进药品名称、批准文号、生产日期、失效期等基本信息认真审核、记录,有质量问题的一律不予入库,从而保证了购进药品的质量。对药品效期实行动态管理,以先进先出为原则,近效期药品及时报告并通知临床科室,从而保证临床用药安全,减少医院损失;

三是积极搜集药品相关信息,时刻关注药品不良反应,做好药品不良反应记录、本年度上报药品不良反应六份。

四、做好药品招标采购工作

药品挂网采购率达95%以上,达到了省药招标采购要求。积极做好药品采购工作,探索适合我院的药品储量,科学储存,合理减少库存,少积压,满足临床需求。

五、加强业务培训

加强业务培训,提高从药人员业务素质不仅是提升医疗质量减少差错事故的需要,也是个人发展的一项措施。我科积极搞好“三基”培训测试工作,狠抓从药人员业务素质,督催从药人员参加各种院内外培训,鼓励参加职称、执业资格考试,今年我科有三人已通过工人等级考试。四人通过培训取得药品从业合格证。

六、规范一次性耗材管理

我科按照卫生部要求加强医疗一次性耗材管理,严格审核供货商资质,索要“三证”,建立档案,按规定办理入库验收、出库等记录,按要求上报医疗器械不良反应事件,使我院一次性耗材方面逐步达到规范管理。

七、搞好甲流防治工作

为了搞好我院甲流防治工作,按照医院要求储备好相关物资、药品,组织科室成员学习医院的防治预案,积极做好防治工作。

今年我科工作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还存在以下几点不足:

1、是虽然建立了一套完整的工作制度,但是还存在一些不足,需要进一步完善。

2、是从药人员业务素质有待进一步加强。

3、是培养临床药师有一定的困难,需要医院领导给予重视与支持。

4、是库房面积严重不足,储存条件有待进一步提高。

以上几点不足有待我们在新的一年里继续加强管理,完善制度,使我们的工作健康有序的发展。关于20xx年工作,我们提出以下设想:

一是继续加强从药人员业务素质,采取自学与争取医院领导安排到上级医院短训,全面提升从药人员业务素质,注重人才培养。

二是做好中药房建设的后续工作。

三是对绩效工资实行合理分配,注重质量与效益,奖罚分明,充分调动大家积极性,以此搞好科室管理。

四是抓好“三统一”工作。

总之,我们还需要加强管理,提升自身素质,期待来年工作有进一步提升,力争使各项工作做到尽善尽美,为医院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药品培训总结 篇2

面对日益严重的食品安全问题,为了让公众了解食品安全问题,减少媒体对公众的误导,更深入的了解中国食品安全现状,山东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11级食安的全体学生在张鸿雁老师的带领下,于20xx年6月5日下午举行了以“舌尖上的安全”为主题的`一次公益宣传活动。

根据老师的要求,班委干部对此次宣传活动进行了精心的策划,作出宣传海报,并形成了书面策划,同时号召全体同学积极参与此活动,这为此次宣传活动成功开展提供了前提保证。经过将近一周星期的精心策划和准备,活动如期进行。

下午4点30,我班同学分组聚集在桃李园餐厅门口、南苑餐厅门口以及东方红广场,对来往学生、工作人员及老人做出了一对一讲解。现场同学为众人发下宣传单页,气氛十分热烈,同学们周围聚集了很多围观人群,并提出很多有关食品安全方面的问题。同学们对此一一进行了解答,并对国家食品安全标准及风险分析做出了详细的讲解。由于媒体的大肆宣传与误导,很多群众提出尖锐或愚昧的问题,同学们为此口干舌燥,一遍又一遍的作出解答,虽然大家很辛苦,但大家乐此不疲,不停的对来往人群进行讲解,只为了更多的消除群众对食品安全的误解。

总而言之,此次主题宣传活动较为圆满,使我们班全体同学进一步加深了对专业知识的理解,同时也增进了同学之间的友谊与合作。也让大家深深的体会到食品安全的重要性以及沟通的重要性。同学们表示虽然我们的力量很小,虽然活动的范围很小,但即使是一粒很小的种子,也会长成一棵参天大树。我们一定会更加努力,争取在将来的学习工作生活中有所建树。

药品培训总结 篇3

20xx年11月我作为一名外聘技术人员来到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审评中心参加药品审评培训学习,作为一名省级审评中心的工作人员,机遇难得,通过开始参加中心组织的基础培训课程,逐步了解了中心审评工作的程序和相关规范、技术要求和审评思路,认识到审评的重点是安全、有效和质量稳定可控;在随后一个多月部门安排的培训过程中,逐渐对药学专业的审评工作有了一定的认识,在审评中,我的指导老师及时点评我的报告,并把她们修改后的报告转发给我,通过对比两份报告以及与老师的当面交流,我对审评工作的理解加深,逐渐了解了一份高质量审评报告的两个基本要素:报告撰写内容的全面性、品种要点的突出性。

20xx年1月,由于国家局整体工作的安排,我们外聘人员转入专项工作-过渡期品种集中审评。过渡期品种集中审评是国家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在一定的时间内,集中组织国内药学、医学专家和其他审评人员,按照药品注册的有关要求、程序和技术标准对20xx年10月1日(即新修订《药品注册管理办法》实施日期)之前已受理但尚未完成审评的原《药品注册管理办法》所界定的中药注册分类8、9类注册申请和化学药品注册分类5、6类注册申请,包括同时按照注册分类3申报原料药、按照注册分类5或6申报制剂的化学药品进行的审评工作。

过渡期品种集中审评工作分两个阶段。

(1)比对资料阶段:对过渡期品种申报的药学、药理毒理以及临床试验资料进行比对,筛查出资料雷同、内容重复、数据编造的品种,着重解决申报资料的真实性问题。

(2)技术审评阶段:组织药学、医学和其他技术人员按照药品注册审评程序,以药品注册相关技术指导原则和审评要点为基础,进一步细化和完善技术标准,采取专家会议的方式集中进行技术审评,严格执行标准,统一把握尺度,着重解决申报品种的科学性问题。作为化药专项组的一名成员参与了集中审评的两个阶段,使我认识到,做好药品注册研制现场核查和省级药监部门的初审工作是药品审评工作成功的重要保证。首先,在将近2个多月的资料比对中,我们共对近7000个品种的申报资料进行认真的审阅,大家结合自己的工作经历,客观对待每一份资料,查找申报资料存在的资料雷同和/或真实性问题,然后对发现的资料雷同和/或真实性问题进行集中讨论并分类整理,对其中不易确定的品种建立专库提交专家会审议。最后确定的资料雷同和/或真实性问题具体有以下几种情况:

1、不同申请人申请的原料药的合成工艺相同、不同申请人申请制剂的处方工艺雷同(关键工艺参数完全相同)。

2、同一单位不同品种,或不同单位同一品种/不同品种之间的研究资料的文字、实验数据、照片/图谱的相同。

3、同一品种HPLC/GC图谱各峰的保留时间、峰面积完全一致,或仅个别峰有微小差别,或TLC照片完全一致,存在一图多用问题。

4、HPLC色谱图采集时间与运行时间矛盾、HPLC色谱图保留时间与坐标轴标示矛盾,或数据表与图中保留时间不一致。

还有其他关于研究资料和图谱真实性方面的问题,这里不再一一列举。通过参与这次资料比对工作,让我感觉到我国的药物研发还存在一部分资料造假数据编造现象,企业的自律行为还有待进一步提高。建议要求我省企业规范申报资料,特别是各种谱图(包括GC、HPLC、TLC、IR等),主要关注以下几个方面:

1、应注明使用的色谱工作站,并保留规范的色谱工作站固有的色谱图谱头信息,包括:实验者、试验内容、进样时间等。

2、应带有存盘路径的数据文件名。这是原始性、追溯性的关键信息,文件夹和文件名的命名应合理、规范和便于图谱的整理查阅。

3、应明确进样时间(精确到秒),对于软件本身使用“acquiredtime”、“作样时间”、“试验时间”等含糊表述的,需说明是否就是进样时间。4、色谱峰参数应有保留时间(保留到小数点后三位)、峰高、峰面积、理论板数、分离度。5、TLC必须提供完整(非局部)、正上方拍摄照片原件,原点和溶剂前沿应予标明。6、IR图谱的峰应标明波数,应标注峰强度。7、应规范使用处理软件。建议使用规范的软件。

申报制剂原料药的合法来源问题,包括原料药的批准证明文件、药品标准、检验报告、生产企业的营业执照、药品生产许可证、GMP认证证书、销售发票、供货协议等,由于受到我国化学原料药生产、销售和使用过程存在的一些突出问题的影响(如:将化工厂成品冒充批准产品)一直是现场核查的一个难点问题,怎样才能根据申请人提供的相关资料来核实其来源的真实性,发票的真实性、赠送协议的真实性很难判别,建议启动对原料药生产企业的核查。

注射剂所有辅料的来源问题,按《关于发布化学药品注射剂和多组分生化药注射剂基本技术要求的通知》(国食药监注〔20xx〕7号)的要求,应采用符合注射用要求的辅料。包括使用已批准上市的注射用辅料,需提供辅料的生产企业、执行的质量标准、检验报告、购买发票、供货协议,有批准文号的还应提供批准文号,核查证明性文件的真实性建议参照原料药的处理原则。对于有使用依据,但尚无符合注射用标准的辅料,可对非注射途径辅料进行精制使其符合注射用要求,并制订内控标准(应提供详细的精制工艺及其选择依据、内控标准的制订依据),如集中审评的注射剂品种中有一部分使用了吐温80作为助溶剂,执行的标准为中国药典标准,而中国药典关于吐温80的标准为口服或外用途径的,即便有个别企业提供了精制工艺和内控标准,但经专家审评认为没有达到注射用要求,使用存在安全隐患,这类品种将不予批准。“齐二药”事件也是因为辅料的管理不到位而引起的药害事件。

集中审评涉及的数量大,有近7000个,剂型多,包括口服的片剂、胶囊剂、颗粒剂、干混悬剂、溶液剂、糖浆剂、滴丸、软胶囊,外用的凝胶剂、乳膏剂、阴道片、栓剂、贴剂,注射用小针、冻干、大输液等。在技术审评阶段,专家会前的信息收集、背景资料的撰写;会上与专家的讨论和交流;会后和中心老师一起对专家意见进行梳理以及审评报告的撰写,让我对每个品种在安全性、有效性、质量稳定可控性方面有了深入的把握,现结合工作实际淡几点认识:

1、立题的合理性

在选择产品时应该充分考虑产品各方面的构成要素,不盲目跟从,看别人生产什么,自己也生产什么,市场上什么药卖得好就仿什么,开发一个药品通常要考虑以下要素:

A、适应症是否能治疗疾病和缓解症状?如现在上市的胸腺肽肠溶片和胸腺肽肠溶胶囊,因胸腺肽的分子量很大,胃肠道根本就吸收不了进行血液循环,无法发挥治疗作用。

B、安全性:是否有显著的不良反应而影响产品的使用?如甘露聚糖肽注射液能引起过敏性休克和呼吸骤停的不良反应,甘露聚糖肽为发酵提取物,属多组分药物,质量可控性难度较大,开发此类产品风险大。再如注射用盐酸米诺环素上市于上世纪70年代初,在当时抗感染药物选择范围有限的情况下,尽管本品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但经利弊权衡,作为治疗某些感染的“孤儿药”仍存在批准上市的必要性,为确保安全性,严格控制了其临床使用:仅在口服剂量无法达到或不能耐受时肠外使用,避免快速给药;如有可能,尽量替换为口服。但目前,已有较多安全高效抗感染药物可供选择,部分国家该品种已撤市的情况下,没有必要耗费大量资源再研发批准一个存在较大安全性隐患的药物上市。

C、剂型:是口服、外用或者是注射剂型?剂型的选择要结合药物的理化性质(溶解度、pKa、分配系数、吸湿性等)、稳定性(光、湿、热的稳定性,固、液状态下的稳定性和配伍稳定性)、生物学特征(吸收、分布、代谢、排泄)、临床治疗的需要、临床用药的顺应性综合考虑。如注射剂在确定剂型时,要权衡考虑各种剂型的无菌保证水平、杂质控制水平、工艺的可行性、临床使用的方便性。“欣弗”事件,就是因为减少灭菌时间使无菌保证水平降低而引发的药害事件,给我们沉痛的教训,要引以为戒。如水溶性的药物不宜开发为分散片、混悬剂和干混悬剂、软胶囊;难溶性药物不宜开发为粉针剂;抗菌药物不宜开发成口腔崩解片、咀嚼片、含片,这是由于这三种剂型会引起抗菌药物在口腔残留,造成局部给药,影响口腔菌群,且与其他口服剂型相比无优势,增加生产成本。

另由于历史、管理与技术等原因,并非所有已上市药品都经过了充分系统的研究,很多品种的上市的基础不牢靠,如很多地方标准上升为国家标准的品种,没有进行系统的临床研究,疗效不确切,本身可能就存在安全有效性方面的问题,仿制这些品质,批准的可能性较小,即使批准了,上市后也存在着较大的安全隐患,随着研究的深入,这些药品将逐渐被安全有效性更好的药品所取代。

2、研究工作的全面性

A、处方设计的合理性:处方研究的重点是选择合适的辅料及确定合理的.用量范围。辅料的用量往往没有引起研发者的关注,为了达到某个目的,大量使用每个辅料,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如某个用于治疗儿童过敏性荨麻症的口服溶液,其处方中含5.0%乙醇;而FDA规定6岁以下儿童使用的药物乙醇的含量不得大于0.5%,6~12岁儿童使用的药物乙醇的含量不得大于5.0%。显然上述处方设计不合理。

B、工艺的可行性:制备工艺应根据剂型的特点,在对具体剂型的常用制备工艺进行研究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具体药物及辅料的理化性质,选择适当的制备工艺。申请人申报的品种中,有一部分品种由于缺乏对药物性质的充分掌握,确定的制备工艺不能保证产品的质量。如薄荷桉油口含滴丸的主药成分分别为薄荷油、桉油、薄荷脑,在高温条件下三种主药成分均具有一定的挥发性,而申请人采用的滴制温度为70~80℃,其一这样的条件下主药成分损失较大,导致剂量不准确,不能保证产品的有效性;其二是否会产生高温降解产物,申请人没有对其进行研究,不能保证产品的安全性;显然本制备工艺不可性。

C、质量研究项目的全面性和研究方法的可行性:质量研究的内容应尽可能全面,即要考虑一般性原则,又要有针对性。如口腔崩解片,除进行常规的性状、溶出度、有关物质、含量测定外,还要针对在口腔的崩解情况进行崩解时限的检查;原料药的质量研究要根据制备工艺中使用的特殊中间体以及不同溶媒情况进行相应的项目研究,如头孢呋辛钠的最后一步成盐工艺不同的申请人采用的工艺可能不同,如采用异辛酸钠成盐工艺的,质量研究中需要对异辛酸的残留情况进行检查。在研究项目全面的基础上,要保证各研究项目方法的合理、可行,方法学验证要充分,这样才能真实地反映产品的质量。如盐酸氨溴索注射液有关物质检查进口标准采用分别在250nm与238nm波长处检查已知杂质A-N837CL和N-AB773,而仿制该品种的申请人在248nm波长处采用自身对照法检查有关物质,显然杂质N-AB773在248nm波长处响应者低,使测定值不能真实反应其杂质情况,产品的安全性达不到保证。再如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不良反应报道数量居于药物不良反应报道的前列,且有逐渐增加的趋势,其中过敏反应又在不良反应中占据较大比例,目前对该类抗生素导致过敏性休克甚至死亡等严重不良反应的报道较多,现有研究结果显示,β-内酰胺类抗生素过敏反应是与药物结构、高分子杂质含量等多种因素相关,其中药物中存在的高分子杂质(聚合物)是一类较明确的过敏原,抗生素聚合物即属于内源性高分子杂质,因此对其加以控制是减少临床过敏反应,提高药物安全性的有效措施。

通过参与集中审评工作,让我认识到我国的药物研发还处在相对比较落后的水平,还有待我们的申请人提高认识,进一步加大科技和资金投入,仿创结合,以仿为主,仿中有创。即使是仿制药品,同样要在一个“新”字上做文章。不是抄袭、侵权,也不是简单地照人家的产品拿来模仿生产,要把仿制的重点放到新剂型、新工艺、新技术的开发上,要选择原有品牌药有一定市场的、专利纠纷较少的、工艺具有一定难度的,以避免竞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