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实践总结(最新3篇)》
狭义的社会实践即假期实习或是在校外实习。对于在校大学生具有加深对本专业的了解、确认适合的职业、为向职场过渡做准备、增强就业竞争优势等多方面意义。更多社会实践活动总结报告请点击“实践总结”查看。以下是勤劳的编辑给大伙儿收集的社会实践总结(最新3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启发。
社会实践总结 篇1
急诊科是医院急危重病人最集中、病种最复杂、时间最紧、突发事件最、抢救任务最重的科,是体现一个医院综合水平的窗口,为了适应现代急救医学的发展,提高病人抢救成功率。如何培养急诊科护生的预检分诊能力,病情观察能力以及应急配合能力,达到教学目标是我们努力的方向,我急诊科针对带教经验总结如下。
一、存在问题
1、教与学不协调由于急诊工作时间性强,要求各项护理操作成功率高,造成很多工作不允许交给护生完成,如吸痰,洗胃等。实践操作时,护生因担心受到患者及家属的责怪,或担心抢救不到位而丧失练习的机会,使得护生离实习计划要求有较大的差距。
2、带教老师素质良莠不齐在临床中专业基础扎实,职业素质高,年资高的带教老师少,实习护生多,而个别教师不乐意带教,有些教师教学方法很教条,不能因人施教,基础差的学生工作吃力,基础好的不能发挥潜力,不能更好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3、学习难度高急诊科抢救仪器多且复杂,需要掌握的护理操作也多,如心肺复苏、洗胃、呼吸机的使用等等。而护生在急诊科实习的时间短,要求护生熟悉并掌握这些操作技术,确有一定难度。有些护生因要求严格而惧怕操作,在紧张的工作环境中往往无所适从,甚至失去学习信心。
4、缺乏沟通有的老师有较强的责任卜和使命感对护生严格要求规范管理教学遵循一定的秩序有条不紊地进行这样的老师虽有一定的威严但缺乏人情味,导致师生间缺乏沟通。
二、带教方法
1、在带教护生的同时,加强急诊的基础操作,多在模拟人身上练,遇到就诊病人多看,多问,事后再多看书结合理论,再遇到这种相同病种,做到心中有数。结合实例进行指导,让护生多实践、多操作。如急诊病人就诊时,指导护生如何接待,外伤病人伤口处理程序,危重病人的抢救程序等,老师讲解、学生操作,在老师的指导下完成对急诊病人的处置工作。
2、提高带教老师的整体素质。在临床实践教学过程中,由科室选拔带教老师,择优录取,而带教老师也通过挖掘教学素材,结合主题,让实习护生学会从不同方向、不同侧面去思考问题,产生多角度和多层次的思维活动,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达到教学的预期效果。
3、加强实际工作中急救技能的培养。对于导尿,插胃管,吸痰,洗胃等操作,做到“放手不放眼”,在为护生提供操作实践机会的'同时,加强对他们的指导,监督和帮助,使护生在进行这种有难度操作时,给予鼓励,使其逐渐克服了在抢救现场束手无策的局面,提高了护生的抢救配合能力。
4、学会沟通沟通是人与人之间、人与群体之间思想与感情的传递和反馈的过程,以求思想达成一致和感情的通畅。带教老师要了解现代青年人的活跃思维,带教形式不拘一格,使学习形式多元化,保证有效地沟通运用到带教工作中。
总之,通过规范带教,我们结合急诊科的特点,使护生在急诊科实习期间掌握了大纲要求的急救理论和操作技能,出科的急救操作和理论考核均达标,达到了我们预期效果。
社会实践总结 篇2
一、实践目的:
1、锻炼自己的能力
2、丰富假期生活
3、拓展自己视野
二、实践时间:
三、实践地点:
xxxx新东方学校
四、实践人物:
五、实践方式:
实习打工
六、实践内容:
社会实践是大学生课外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大学生自我能力培养的一个重要方式,因此对于我们在校大学生来说,能在暑假有充足的时间进行实践活动,给了我们一个认识社会、了解社会,提高自我能力的重要的机会。社会实践应结合我们实际情况,能真正从中得到收益,而不是为了实践而实践,为了完成任务而实践。我觉得我们在进行社会实践之前应该有一个明确的目标,为自己制定一个切实可行的计划。应注重实践的过程,从过程中锻炼自己、提高能力。
因此,为了更好的了解社会,锻炼自己,体验一下工作的乐趣,这学期的假期我根据时间及自己的实际情况在假期期间找了一份家教的工作,虽然仅有十多天时间,但我觉得受益匪浅,基本上达到了自己的目的。短短的工作让我体会到了就业的压力、自己能力的欠缺及社会的艰辛,同时让我感到工作的无比快乐,一种在学校自由天地无法体会到的残酷竞争的“愉悦”。
在我实习的这段时间里,当我踏进实习学校时非常的紧张,不知道我即将面对的是怎么样的学生,有少许的恐惧。带我的师傅是我以前的数学老师,平时工作繁忙,我只能在他给班级上课前见到他,想问他很多问题,可是师傅知识很忙碌,忙着准备下节课的上课内容,下课了就匆匆离开。虽然师傅很忙,但是在听了他的课,我真的受益匪浅,在每次听课的时候我都不自觉的被吸引过去,跟着他的上课思维在思考,完全忘记了自己是实习生,而把自己当成了师傅的学生。与办公室其他老师七天相处下来还不错,我很高兴他们能交给我一些任务,因为我觉得这是他们信任我。三天两头跑政教处,教务处,那的老师都快认识我了。
在实习的第二天,我上了一节新课。内容是相似直角三角形的判定,一直以为第一次上新课应该是在准备非常充分的前提下去授课的,结果很意外的是,师傅临时通知我上新课,还只有一个上午的时间准备,让我很窘迫。一个上午我都坐在办公室,脑袋里模拟着上课的情节,包括如何与学生互动,如何提问等等。原本以为上课时我会很紧张,但是真的到了上课,发现自己很镇定。一节课上下来,我给自己总结了一些缺点:
1、板书有点乱,没有做课后小结;
2、讲解例题与习题很唐突,没有给学生足够的提示是如何思考的,没有从学生的角度考虑问题。
纯真的怀念。我实习的班级是初一,孩子们既听话又可爱。每天当我走上讲台的时候,下面都会响起掌声,我知道,那是学生的喜悦,也是对我这位新老师的鼓励,课上,学生们都认真听讲,积极配合,每节课教学都进行的很愉快,最后一个星期,学生们知道我快要走了,就经常跑到我办公室,要帮我批改作业,和我聊天,让我要经常回来看他们。记得指导老师说过:你的付出,学生们都是看得见的。是的,他们已经把我当作老师,也把我当作朋友了。实习最后一天的晚上,我开完学校安排的送别会,发现孩子们还在办公室门口等着要送我,他们写了悄悄话给我,还送了他们亲手画的漫画,让我好感动,他们世界里的纯真让人怀念,在车站牌下话别以后,我望着身后离我越来越远的学校,我想我永远都会记得我人生中的第一批学生,记得他们一张张可爱的笑脸。
回去后我认真考虑我的过失,然后准备主要通过培养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题能力来提高他们的数学学习能力。体现在平时上课和答疑时对他们的思路引导和方法总结上,基于初中知识与高中知识脱节较严重的状况,给他们那进行了相关知识的补充,如十字相乘法、二次函数最值问题求解、二次不等式的求解等内容。同时,注意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上课时注意学生情绪的调动;另外,还非常注重学生对学好数学的信心,我发现,很多学生对数学已经失去了信心,我会时常去鼓励他们,鼓励他们要自信。
为了尽量给学生更多的课后辅导,每天晚上的数学下班课,我都会到班上进行答疑。大部分同学学习数学的热情都不是很高,课上听不懂的地方、作业、练习册遇到的问题都不怎么理会或者是不怎么敢提出来。经常问问题的都是那几个学生。从学生的问题中,我发现他们的课堂效率很低,课堂上重复了好几次的题型,还是不会做相同类型的作业,学习方式也存在较大问题,没有养成课后及时复习的习惯,该记的公式、定理、知识点还没记好没有理解好就做作业做练习,导致做题时无从下手或乱造公式。学生还像我抱怨说,一节课甚至整个晚自修就做几道数学作业题,都没有时间做更多的题了。针对这个问题,答疑时,我会让这种类型的学生先复习书上的相关知识再做作业,若还是不懂,再给他们讲解,避免让他们太过依赖老师,培养他们独立思考的习惯。
平凡,琐碎,紧张却又美好,难忘的实习生活转瞬间结束了。在这短短的十几天里,我和同学们及指导老师建立了深厚的友谊。在实习期间,我以教师身份严格要求自己,为人师表注意自己的言行,关爱我所教的学生。我也初步掌握了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基本技能,了解了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方法和手段,也深深体会了做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尤其是从事中学教育的一线教师的艰辛和不易,深感肩上的责任重大,对教师这一神圣的职业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认识,体验到了教师的苦乐酸甜。
我进入了社会,提前了解了社会,对这个社会提前有了认识,我以后在社会上就能少走点弯路。和以往的实践不一样,这次的我真的看到了自己的不足和优势,当我认真工作起来就会很投入,但是当我遇到挫折的时候我就会手足无措,毕竟还是学校里养着的学生,做起事情来一点也不老道,这是我父母给我的评价,我自己也是这么认为的,原来社会实践的作用就是让我提前知道自己的缺点,让我们在一次一次锻炼中学会客观地看自己,不要把自己看得比天还要高,以免以后毕业了择业眼高手低,到头来一事无成。我想这一次的打工,会永远记在我的心里,毕竟那是我第一次感到:无论什么事都不能靠别人,只有靠自己!但是这一切首先,是要拥有知识、能力还要有持之以恒的决心。没有足够的知识、能力是根本无法在社会上立足的。而没有决心,你的一切都是徒劳,都只是纸上谈兵。因此,我要更加努力,争取成为社会的栋梁。
社会实践总结 篇3
《管理实践》是美国著名管理学家德鲁克在上世纪80年代末的一部经典著作,文字深入浅出,透过全面、系统的科学性总结,高度融合了东西方管理思想的精髓,通俗生动,读来饶有生趣。书中所阐述的核心思想即是:如何挖掘企业最有生命的资源——人的潜能,作者严谨、科学的工作态度,让我对管理工作有了很多新的思考和认识。下面,就如何发挥管理者的领导力和执行力,简单谈谈自己的看法。
管理是一种实践,其本质“不在于知,而在于行”。在每一个企业当中,管理者都是赐予企业生命、助于活力的重要因素。如果没有管理者的领导,“企业资源”永远只是资源,永远不会转化为产品。企业要想在激烈竞争的现代经济体系中,取得成功并获得长久的生命力,完全要视管理者的素质和绩效而定,因为管理者的素质和绩效是企业拥有的有效资源。领导要成为下属员工的领袖,必须提高领导能力,让员工在其身上看到领袖的魅力。在现代企业中,领导力不在于能够下命令,机械式地管理一班人,而要让属下员工对其敬佩、信服,在员工心中形成一种磁铁般的向心力,让员工愿意跟随他克服困难,艰苦创业。这就要求我们在学习、做事、做人上狠视与部属沟通。许多管理者喜欢高高在上,缺乏主动与部属沟通的意识,凡事喜欢下命令,忽视沟通管理。对于管理者说,“挑毛病”尽管在人力资源管理中有着独特的作用,但是必须讲求方式方法,切不可走极端,“鸡蛋里挑骨头”,无事找事就会适得其反,挑毛病必须实事求是,在责备的过程中要告知员工改进的方法及奋斗的目标,在“鞭打快牛”的过程中又不致挫伤人才开拓进取的锐气。管理者有权利也有义务主动和部属沟通,而不能只是高高在上简单布置任务!
员工应该主动与管理者沟通。优秀企业都有一个很显着的特征,企业从上到下都重视沟通管理,拥有良好的沟通文化。员工尤其应该注重与主管领导的沟通。一般来说,管理者要考虑的事情很多很杂,许多时间并不能为自己主动控制,因此经常会忽视与部属的沟通。更重要一点,管理者对许多工作在下达命令让员工去执行后,自己并没有亲自参与到具体工作中去,因此没有切实考虑到员工所会遇到的具体问题,总认为不会出现什么差错,导致缺少主动与员工沟通的精神。作为员工应该有主动与领导沟通的精神,这样可以弥补主管因为工作繁忙和没有具体参与执行工作而忽视的沟通。
所以,加强企业内部管理,一定不要忽视沟通,沟通是双向的,不必要的误会都可以在沟通中消除。作为管理者,应该要有主动与部属沟通的胸怀;作为部属也应该积极与管理者沟通,说出自己心中的想法。只有大家都真诚的沟通,双方密切配合,那么我们的企业才可能发展得更好更快。
管理——抓好执行力是保证
近年来许多人都在讨论并思考“执行力”这一抽象而具体的问题。看似简单的问题,却不是能简单地用《把信送给加西亚》等“没有任何借口”的宣传所能解释的了,也不是通过大力宣扬“自动自发”、“无条件执行”的概念所能彻底解决的。在企业里,常常有这样的现象:高层怪中层没有执行力,中层怪员工没有执行力,员工又会怪高层没有魄力。其实,我们认为是一种组织行为,不是抽象出来的个体行为。我们在谈企业管理问题时,只能从组织角度来讲,抽象的谈论个体是没有任何意义的。组织的冰山理论告诉我们,任何组织的表征行为只是冰山一角,背后必然有其行为根源。如组织凝聚力差,它只是一种表象,可能是组织长期形成的价值观问题,可能是群体的满意度问题、可能是个体期望长期得不到满足的问题等等。如果孤立的谈论执行力,企图通过大幅宣扬一些口号性质的东西来解决问题,只可能是无劳而获。
从组织行为角度来看,执行力分为三个层面,个体层面、团队层面及组织层面。个体的职业化是组织执行力的基础,团队的执行力是关键,组织的执行力是重点。我们需要的是组织表现出强大的执行力,而不仅仅是个体,但在实现组织执行力中团队的执行力则是关键。没有团队执行力的支撑,组织执行力只可能是“水中月、镜中花”。
我们经常看到,一个个很有能力的员工,放在一起却一盘散沙。一个个平时积极主动的员工,在一起工作却会并不积极主动,甚至异常保守。群体的行为怎么会与个体行为表现出这么大的差异,这恰好就是团队执行力是关键的原因了。只要是群体,必然有群体的行为特征,表现出来群体思维、从众等现象。是群体,就需要管理,就需要管理者运用合适的管理工具将群体塑造成组织期望的团队。个人认为,执行力不足必然是有其管理者行为的根源,主要有三个方面。
一是管理动力不足,也就是不愿管理。这样的管理者往往是“脑袋随着屁股转”,一切是为权力,为了权力给自己所带来的利益。在短期内八面玲珑,以维护关系为目的,以履行所谓的职责为目的,面对不同的层级领导可以有不同的表现。从长期看,是思维僵化,作风。“只要该说的话说了,该读的文件读了,读强调的强调了,该骂的人骂了,该表扬的人表扬了,也就与自己无关了”。正因为不愿管理,企业中才会出现管理者对管理时热时冷,不能持之以恒;也出现了囿于条款或执行僵化的官场习气。
二是管理理解欠缺,也就是不懂管理。相当一部分管理者,特别包括技术出身的管理者,很难转过弯来用管理解决问题。这部分人,用做技术的方式来进行管理,在内心深处认为团队理所当然应该按自己设想的方式运行。只要每个人都是业务能手了,整个团队就是业务能手了,却发现不了团队成员的期望与需求,发现不了成员之间微妙的心理博弈。公司出台了政策,参加了无数次会议之后,自己知道也就知道了,信息到此中断,根本不知道团队层面关键作用在于承上启下,在于将组织层面的精神有效传达。
三是管理能力不足,也就是不会管理。这些管理者往往比前两类要好一些,希望用管理来解决问题,但往往对管理的科学性及关系理解不清。由于缺乏管理能力,虽然也知道企业要制度化,不能总依靠人治化,但是在实际中却不会灵活运用管理知识。例如,企业中出了些问题,管理者很积极地让秘书或文职人员起草些制度,于是企业就匆匆出台了很多制度,甚至看起来非常科学的制度,但是更多的看起来很美,用起来却很累,最后只能是束之高阁。对此,管理者常常气馁,甚至抱怨员工素质太差。管理的科学性要求管理者能够理性地分析问题的根源,运用相应的管理工具去解决问题。解决问题时,又需要有解决问题的艺术。如果管理行为常常失效,则有必要重新考虑自身的管理能力。不会管理将导致责任与权利、执行与监督、行为与动机的错位,从而导致管理的失效。执行力不只是员工的事情,更重要的则是管理者自身的问题。
结束语:管理是个大课题,感悟只是小点滴,读完一本书就会管理,那是痴人说梦,关键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才能提升管理能力与水平。对与不对,仁者见仁,智者见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