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工作相关 > 总结报告 > 社会实践 > 提高中小学生社会实践能力的几点举措【通用9篇】正文

《提高中小学生社会实践能力的几点举措【通用9篇】》

时间:

工作总结就是把一个时间段的工作进行一次全面系统的总检查、总评价、总分析、总研究,并分析成绩的不足,从而得出引以为戒的经验。你会写实践能力总结报告吗?该页是漂亮的编辑帮家人们整理的提高中小学生社会实践能力的几点举措【通用9篇】,希望对大家有一些参考价值。

实践能力 篇1

一、以课堂学习为基础,提供更多的语文实践活动机会

要不断地在语文课堂教育教学活动中让学生树立这一实践活动意识,并在语文课堂学习过程中创造提供这一机会,使学生能够在丰富的语文实践活动中感悟并学习掌握很好地运用语文的各类规律,提高这方面能力,并以此激发课堂教学活力,进而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实践活动相关能力。在课堂学习中,要注重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这类时间要相对多点,尽可能充分提供,也以此创造更多的实践机会。由于课堂教学时间有限,老师更应该把时间给学生,让他们自由支配,积极创造语文实践机会,尽可能多地让学生都参与这类教学活动。

二、从日常生活中获得学习体验

比如,我们在讲授《有趣的发现》这一节课时,可以根据达尔文发现的一些现象和结论,以此来引导学生对自然界发现的动物或是植物,做一个小小的记录,并通过这些发现进行不断记录,不断查找文献资料,也得出通过实践后的结论,那么,教师可以以这样的活动周期为基础,多开展这类活动,带着学生亲身体验,真实地感受实践活动,积极地参与实践活动,也能够感受成功所带来的希望,以此激发学生创造的思想火花,在培养学生实践能力上,实践活动设计需要以生活为基础,在活动选择上,更应该选择一些实践性强、综合面广的问题或现象来开展,只有学习在有意义的相关背景中开展时,学习者才能与生活发生密切关联,这样的效果才是有效的。

三、以听说训练为基础培养语文实践活动能

应该从“话什么”“谈论哪些话题”等入手,以此引导学生从课堂学习走出,和身边的实际生活进行联系,涉取影视、报纸、电视媒体、杂志等信息,并从信息中获取自己感兴趣的话题,对于话题的选择这个过程不应该过于注重,我们的重心应该放在选择话题的这一过程中,使学生语文实践能力得到加强和提高。如何“话”,则在选择了话题之后进行,老师在这一环节上应该给予指导,这个环节也是书本上的资源与实践活动相互结合的最有效环节,学生明确观点,进行表述,那么此时,书本中的论据丰实,严密的种种范本学生就可效仿,这个环节,老师可就范文进行讲解,学生便可学以致用。“听什么?如何听?”这个环节,老师也不容忽视,这也是培养语文实践能力的又一重要环节,学生在表达自己观点的时候,一定要注意老师的指导,在指导下进行,要在明白所有引述论据的基础上,整合所有信息,再阐明自己观点,并对其他同学的表述进行简单评价。同时,老师还可在这一环节对学生进行反思维训练,通过这样,听者可帮助说者进行问题的深入探究,进而提高引证论述水平。这些训练,是对学生语文学习实践能力的听辩评价的有效培养途径。

实践能力 篇2

一、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计算机专业知识更新非常快,知识的专业性强,中职院校想要培养出一批有竞争力、实践能力强的技术性人才,首先要求学校有一支结构合理、素质优良、技术精湛的教师队伍。有些中职学校计算机教师不是专业教师,由其它科教师改行,专业水平总的来说不高;而部分对口专业的年青教师,由于没有工作实践经验,从事教学也有些力不从心。因此,学校应多引进一些专业素质强、有丰富实践工作经验的老师,如引进广告、网络、影视行业等专业老师,校内的老师也应多去参加各种培训,听专家讲座,不断加强学习,更新知识,多接触新软件,以更自如地胜任教学。

二、选择合适的教材

由于中职生知识现状整体水平不容乐观,那么我们在选取教材时最好能够选择浅显易懂、把知识要点体现在项目中的教材,这样通过每个项目的实现可以让学生在轻松的环境中完成学习任务,也更有利于上机实践时学生完成项目,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真正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三、改善硬件设施

计算机软硬件发展非常迅速,计算机的应用不仅与软件有关,硬件配置也同样很重要。然而许多学校经济拮据,设备更新缓慢,学生学习缺乏适宜的条件,导致所学的计算机知识相对落后或者学习了新知识却无法在计算机上实现,这样培养的人才不能很好地适应社会的需要。要改变上述现状,学校应加大投入,尽力改善教学设施设备,机房尽量每年能够进行一次小更新,三年进行一次大更新,多媒体教室配置齐全,确保软、硬件设施设备能满足教学需要。学生只有经过直观的教学和大量的上机操作,才能真正提高实践能力,让学生在社会上具有更高的竞争力。

四、采用多样的教学模式

多媒体充分运用了现代科学技术,利用声音、图像、文字等多重刺激,运用在教学上能使学生闻其声、观其影、临其境,再现了生活实际,传达了大量信息,加大了课堂容量,能使教学效果达到最优化。例如在《办公自动化》教学中,采用多媒体教学,可以制作课件进行演示,步骤清晰,学生容易理解并加深记忆。对于教学中的重点以及难点可以多次演示给学生看。再如,图文混排的内容可以利用制作几张贺卡来完成教学任务。要先由老师来完成,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然后让个别学生来完成,这样不仅可以检测学生的学习效果同时可以让学生在课上立即动手操作,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培养学生实际操作的能力。

五、寓教于乐

在学生上机实践时,可采用一些比较有趣的方法进行。例如,练习中英文输入,可借助于QQ。在练习英文输入时,可让他们用拼音进行聊天,为了能够更快地和对方进行交流,势必要更快地输入,这对学生很有鞭策力。而在练习中文输入时,由于五笔打字的速度普遍高于拼音打字的速度,所以作为计算机专业的学生,笔者还是要求他们用五笔输入中文,让他们用五笔进行QQ聊天。实践课上老师要布置好实践作业,由学生自主完成,老师进行巡视,当学生有困难时,教师引导学生完成,让学生真正成为教学中的主体。学生除了完成作业外,老师还应该加强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增加课程设计的内容,教师在设计实践课程题目时,应根据学生学习程度的差异和兴趣爱好的不同,设计不同难度、不同内容的课题,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创造能力。如在word教学中,老师传授了图片、艺术字的插入等操作,在实践课中,可以让学生完成贺卡的制作,或者用一张报纸进行图文混排的操作。这样当学生自己完成作业后会更有成就感,能更好地提高中职生计算机专业的实践能力。

实践能力 篇3

一、联系生活,引导学生实践观察

语文学习与学生生活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教师不妨借助学生生活中的认知经验,展开多元教学设计,促使学生学习认知思维的多点对接,让学生在实践体验中构建语文认知体系。如果有条件,还可以引导学生走进大自然之中,对相关事物展开细致观察,并将观察信息进行科学整合,以形成重要学习成果。学习内容大多都能够在生活中找到原型,教师发动学生展开生活性观察学习,这是标准的“让学”设计,对提升学生学习主动性有着极大的帮助。《鸟语》中描写的场景是学生生活中比较常见的,教师给出针对性引导:“我们都见过喜鹊、小燕子、麻雀、布谷鸟等飞禽,对它们的叫声也比较熟悉,谁能够模仿一下这些鸟的叫声呢?”学生听说要模仿鸟叫,都显得极为兴奋,纷纷要求展示自己的技能。在学生模仿展示时,教师不时给出评价性引导:“你学得真像,我仿佛看到了展翅高飞的雄鹰。”“布谷鸟的叫声已经很少听到了,你却模仿得惟妙惟肖,从这些鸟语中,我们能够听出什么特别的意思吗?”学生又展开自主探究活动,很快就得出一些学习认知。有学生说:“布谷鸟只有到要播种的时候才发出‘布谷、布谷’的叫声,仿佛是提醒农民朋友该下地播种了。”也有学生说:“我最熟悉的是麻雀的叫声,叽叽喳喳的,真的不知道它们在嚷嚷什么,但我猜想,它们是在聊天,或者在开会,讨论生活问题吧。”教师让学生模仿鸟叫,给他们创设实践展示的机会,学生有一定生活认知基础,自然顺利展开相关操作学习,并在具体体验中完成学习思维升级。学生的感悟是深刻的、多元的,教师“让学”设计是比较成功的,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被激活,学习效果显著。

二、延伸课堂,扩大学生学习视野

课堂教学有一定的时间限制,教师要有拓展意识,尽量给学生提供更为充足的学习时间,让学生展开自主探究学习。所谓课堂延伸,就是要对课堂训练进行多元延伸性设计,为学生创设一些实践性学习活动,或者引导学生通过多种信息渠道搜集相关信息,展开一些社会性调査。以上都是课堂训练延伸性学习,教师要给出科学规划,帮助学生形成可行性操作方案,鼓励学生展开自主性学习,实现学习认知体悟性成长。如在教学《沙漠中的绿洲》时,教师设计课外训练任务:阿联酋人民用自己的智慧创建了属于自己的绿洲,可见他们对绿洲的渴望和爱护。我们要保护好生活环境,也需要每一个人都做出应有的努力。展开社会调查,搜集本地保护环境的具体措施,特别是普通市民保护环境的自觉行动,需要用案例形式呈现出来。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搜集相关信息,走入社会展开走访调查,很快就得出了调查结论。有学生展示自己的调查结果:我们这里污染源很多,有汽车尾气、生活垃圾、工业废水等,都是影响环境的重要因素。为制止工业废水排放,很多市民自发展开监督举报活动,并设立监督岗,不定时展开环境监测,将相关情况及时通报给环保部门,或者是通过拨打12369,反映一些工业区污水排放情况。教师组织学生进行社会活动,让学生深入到社会,对社会现象展开细致调查,并发动学生进行个性展示,这是教师引导帮扶的结果,也是“让学”的具体体现。学生在实践操作中形成的学习认知带有明显的体验性。

三、优化活动,提升学生实践能力

语文的实践活动形式很多,教师要做出恰当选择,以提升实践活动的有效性。语文实践活动对全面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有重要作用,教师要针对不同学生群体的实际需要进行不同设计,促使学生主动参与到实践活动之中,为自我成长创造良机。课外阅读、写作、信息搜集、材料整合、社会调查、网络交互等,都是重要的语文实践活动形式,教师要根据学习需要作出合理选择。学生参与实践的机会并不多,教师要根据教学实际需要展开多元设计,为学生提供更多实践体验机会,这样才能提升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教师不妨对文本展开深度解析,寻找设计实践活动的契机。如《第一次抱母亲》写的是亲情故事,其浓重的亲情给人带来的是震撼的感觉。教师可引导学生展开自主性、体验性学习,进行课堂讨论交流活动,让学生说说自己该如何报答父母恩情。学生讨论热烈,都能够给出自己的感恩方式。为此,教师可为学生布置一个实践操作任务:回家之后,给妈妈洗一次脚,并将操作过程以习作的形式呈现出来。习作交上来,教师组织学生展开交流学习活动。有学生这样写道:“我要给妈妈洗脚,妈妈说什么也不让,说我发神经了。在我的坚持下,妈妈终于同意了。当我给妈妈揉脚时,我发现妈妈好像很激动,眼睛里有什么东西在闪烁。从妈妈的表情里,我读出了欣慰……”教师组织学生集中展开评价活动,对学生的优良表现给出肯定。学生参与展示和讨论的积极性都非常高,充分体现了课堂教学设计的精巧性。教师给学生设计实践性活动任务,学生将操作过程和相关认知体会以习作形式呈现,这是比较成功的教学设计。从学生习作情况可以发现,学生的思维成功启动,也带动了情感投入,并在情感交互中达成共鸣。学生在具体实践中建立起来的学习认知呈现多元性,已经超出语文学习范畴,成为课堂教学的亮点。

实践能力 篇4

(一)系统化理念

针对旅游业产业结构复杂、系统性强的特点,旅游管理专业的实践教学改革要立足实务,力求使学生熟悉旅游活动的全部流程,将学生培养成适应旅游业发展需要的素质型、复合型、应用型人才。旅游管理本科专业的实践教学改革,要着眼人才能力的系统性理念,注重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学生的实践活动不仅在学校实训室,更应在星级酒店、景区、旅行社等与旅游有关的行业。在教学实践中,应从以下三方面入手。一是课程教学以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为中心。在旅游策划学课程的实践授课中,引导学生对地方的旅游商品进行调研策划,形成调研报告,以利于市场的进一步开发。教师要引导学生对地方景点进行导游词的编撰整理,关注本地会展中心的车展、房地产展、服装展等,鼓励学生参与会展服务与管理等社会活动。二是注重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地方本科院校的旅游专业要积极引导学生参与旅游局、景区组织的导游大赛,通过职业比赛,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三是实践要校内和校外相结合,见习和实习相结合。如餐饮管理实训室的摆台、托盘、餐巾折花、斟酒、席间服务等;客房实训室的客房预订、入住登记、大厅服务、客人离店结帐服务等对客服务技能;星级酒店实习时系统掌握前厅接待服务、客房服务管理等技能,使学生达到中级以上服务员的资格水平。

(二)特色化理念

在实践教学中,不可能让学生成为具备景区开发、酒店管理、旅行社管理的“超人”。由于旅游资源和旅游服务的地域性特点,地方本科旅游专业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应针对旅游的地域性特点,有意识地选择乡村旅游、酒店服务、会展等旅游项目,发展特色化实践教学。院校要坚持专业发展与旅游行业发展紧密相连,突出“校、政、企、研”相结合的专业办学特色和地方旅游特色。如2012年国民休闲纲要提出要大力开发乡村旅游。地方本科高校可针对本地乡村旅游示范村进行策划,让学生到乡村实地考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进入职场思考问题,作到不唯书,尽量把授课内容问题化。以学生为中心,以服务地方为宗旨,在整个过程中教师是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

(三)多元化理念

采用多元化教学理念,灵活运用情景模拟教学法、案例分析教学法等授课方式,让课堂进企业,实现产学研相结合。把课堂搬进景区,研究地形地貌,对地方资源进行开发策划;将课堂开进酒店,学习客房整理等服务技巧,开阔学生视野,提高旅游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课程还要关注本行业最新的案例、旅游焦点热点问题及地方文化,学生自身的分析过程和同学之间的合作讨论是案例教学最有价值之处。在教学过程中鼓励学生大胆参与和创新思维,引导学生用专业眼光评析旅游行业新闻,用专业理论思考行业现象及存在的问题。把传统的课堂教学变成师生共同参与、相互探讨,通过师生互动、学生互动、学生与学习环境的相互影响,使教学共振,取得最佳效果,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二、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路径

(一)将实践能力培养融入课程

以美国、加拿大为代表的CBE模式“以能力为基础”,突出模块教学,注重岗位职业能力的培养[6]。澳大利亚的TAFE职业教育模式以及国际劳工组织的MES(职业技能模块)等西方各种先进的实践办学理念值得借鉴。根据旅游行业领域和职业岗位的任职要求,参照相关的职业资格标准,针对酒店前厅、客房、餐饮以及导游等职业岗位,进行岗位知识、能力和素质分析,将课程体系整合为以能力培养为核心,知识、能力、素质培养并重的模块化课程体系。学校教学计划要突出实践能力的培养,结合应用型、地方性办学定位,对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进行修订:删去理论性较强的课程,增大应用性课程的比重,加大学生实践应用能力训练,将知识体系相近的课程进行整合。

(二)加大“双师型”教师的培养力度

地方高校应结合自身实际制订“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有关规定和激励措施,从制度上、政策导向上向积极开展“产学研”活动的“双师型”教师倾斜。一是鼓励教师利用寒暑假分批到旅游企业进修学习,鼓励教师下企业,安排教师到旅行社、景区或饭店研修、实习、顶岗锻炼;二是加强校企合作,引进企业中的专业技术人才,担任实践技能课程的教师。借鉴国外旅游高等教育重视教师实践能力的经验,在聘任上要求教师具有实业或经济部门的任职经历,并且教师不能持续几年一直留在学校,必须每隔几年,再回到企业,以不断丰富实践经验。

(三)工学结合,课证融合

确立“工学结合、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以实习、实训教学活动为载体,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强化学生实践能力和职业技能的培养,加强实训基地建设,加强顶岗实习,强化理论和实践双向教学。教师要坚持以能力培养为主线,将课程内容与国家职业资格考核标准相协调,实现“课证融合”,实行毕业生“双证书”制,鼓励考取导游资格证、大学英语四六级证等,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就业能力。学校要健全顶岗实习管理,校企联合开发课程资源,共同制定课程标准;联合进行教学实训,将课程考核与生产考核相结合,实现实训与就业一体化,构建“课证融合、校企融合的‘3+1’人才培养模式”。

(四)加强教学硬件建设

实践能力 篇5

一、以素质教育观为指导,变革旧的教学模式

1.摆脱应试教育的束缚,关注学生的终身发展。应试教育严重束缚了教师们的教和学生们的学,应试教育的观念使得教师的教学行为谨小慎微,学生被动地听讲、做作业、背课文,应付各种考试,长时间过着苦行僧式的学习生活。为了分数,教师不敢求新求变求发展。这是有违我们的教学目标的。我们的教学目标应是通过知识和技能的传授,学生在不断实践和探索学习的过程中发展语文能力,提高语文素质,最终达到不需教的目标。这就要求教师树立素质教育观念,关注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发展与提高,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使学生离开学校后可以继续独立发展。

2.以素质教育为指导,改革教学方法。现有的教学方法,视教育的对象为传授知识的容器,忽略了学生的主体性和个性。要实现素质教育的目的,必须改革现有的教学方法。在教学中应该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和独特的个性,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自学的能力,教给学生学习方法,特别是探究性的学习方法。要求学生明确对于问题的解答不仅要在意结果是什么,而应更注重于得出结果的方式与过程。

二、加强语文实践能力的培养

1.引导实践的方法,增加实践的机会。学生思维的发展,总是和各种具体活动联系在一起的。他们在学习的活动中感知事物,在头脑中产生表象,再对各种表象进行比较、分析、综合、概括等一系列“内化”,逐步过渡到抽象的逻辑思维。为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教师首先应该导之以实践的方法。语文的实践多在听、说、读、写几个主要方面。在“听”与“说”的方面应该教给他们正确的听、说态度,仪态自然,注意力集中。抓住关键要领,加以吸纳,分析和准确表达。“读”的方面学会朗读、默读、精读、略读、浏览等。要求通过朗读、诵读、背读等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培养良好的语感。通过整体的感知、感悟、积累和熏陶,阅读丰富的语言材料,增加文化的底蕴。在读中品味、揣摩、感悟、积累,逐步学会欣赏。“写”的方面要求学生端正写作态度,应该说真话,说实话,说心理话。加强写作与生活的联系,重观察思考,表真情实感。鼓励想象与幻想,鼓励有创意的表达。要求学生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并理解生活的丰富性,捕捉事物的特征并力求生动准确地表现它。其次,在教学中,教师应该做到精讲巧练,切忌满堂灌,尽力减轻学生负担,保证学生课堂内外有较多的实践时间和机会。让学生更多更直接地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

2.拓展语文实践的空间,发展语文实践的能力。语文学科的内容涵盖古今中外,包罗万象。要丰富语文实践,仅靠课本和课堂是十分有限的。必须利用现实生活中的语文教育资源,利用课堂教学资源和校外教育资源,构建课内外联系,校内外联系,学科间融合的教育体系,拓展学习与实践的空间。

三、倡导探究性的学习语文,培养创新精神

实践能力 篇6

关键词:幼儿教学;实践能力;问题

根据《2017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指出:“当今世界的教育发生革命性变化,学习要从孩童抓起,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要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因此在幼儿的教学中一定要从小培养孩子的实践能力,这为幼儿以后的学习和生活带来便利。

一、幼儿实践能力培养中的问题分析

当前,《学前教育法》并没有有效制定,而且当前的行政法规已经不能适应现阶段的学前教育,政府缺乏有力的监管。并且因为应试教育的弊端,课堂大多数以教师为中心,这样不但不利于幼儿的学习,而且现阶段幼儿的动手实践能力普遍较弱,教育教学模式单一化。幼儿园对幼儿实践能力的培养重视不足。例如:在2016年举办的一届国际夏令营中尤为明显,中国的孩子不能很好的照顾自己,参与活动的积极程度也较外国孩子明显不足。因此笔者认为,幼儿的实践能力与成人无异,但是如果不能得到足够的重视,长大后大多数是养成眼高手低的坏习惯。因此,幼儿园在日常的教学中要着重培养幼儿的实践能力。

二、幼儿实践能力提升的重要性

1.促进幼儿问题解决能力的提升。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指出:“发展学前教育对幼儿的身心健康,智力开发以及动手能力养成具有重大意义”。如果将实践能力的培养写入幼儿园发展纲要中,这样可以保障幼儿健康快乐成长,在分析解决问题的时候可以通过实践不断的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2.促进幼儿人际交往能力提高。如果幼儿园能够重视幼儿实践能力的培养,这样幼儿在日常的实践中,不断地开发智力,培养创新意识,并且在分组活动中,不断的交流协作,学到一定的知识与技能,并且由于幼儿众多,提高幼儿之间的人际交往能力,并且可以充分的调动学习的积极性,从小培养团结协作的能力。

三、幼儿教学中提升幼儿实践能力的策略探析

1.教师专业能力的提升是幼儿教学的基石。《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指出:“教师要不断提高教育教学业务水平,依据时展变通,提升教师各方面能力。因此幼儿园教师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一定要投入更多的心思到幼儿中,做幼儿成长道路上的引路人。教师是除了父母之外与孩子接触时间最长的长辈,幼儿教师在接触孩子的过程中,要平等的对待孩子,以一个朋友的身份和幼儿进行相处,不断培养孩子的实践能力。教师在日常中可以设计一些益智类的游戏。让更多的幼儿参与进来,利用孩子的好奇心来设计游戏,在实践的过程中不断的开发智力,并且教师还需要不断地学习,提升自身的技能,让幼儿培养团结协作的能力,共同解决问题,教师不断提升自身也为孩子今后的生活带来重要意义。

2.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模式。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2015年修订中可以看出,摒弃传统教育的弊端,不断改变单一教学模式,选择多样化的教育教学模式。从政策文件中我们可以解读出,如果在学前教育中,教育模式过于单一化,这样将会对幼儿的成长不利。因此幼儿教师应该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模式。现在的社会是一个信息化高度发展的社会,不能仅仅依靠课本对幼儿进行教育,由于幼儿这个年龄阶段的特殊性,书本很难提升他们的学习兴趣,因此借助多媒体进行教学,选择一些卡通动漫人物帮助孩子来理解知识,提高他们的想象力,继而不断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例如:在学习白雪公主的时候,可以将这节课变成角色扮演课,让更多的幼儿参与到课堂中去,让幼儿在实践的过程中可以充分理解白雪公主与7个小矮人之间的感情是多么的深厚,这样在培养孩子实践能力的同时,可以更多地感受到生活的美好。幼儿在自己实践表演的过程中还会不断地问为什么,让课堂始终处在一个比较轻松的氛围内。

3.大力提倡“做中学”。陶行知主张“做中学”,做中不仅仅动手实践,习得技能,更重要的是幼儿能将所学的知识用实践来检验,培养真知精神。因此幼儿教师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要加强幼儿的动手实践能力,这种培养并不是动动嘴,而是要让孩子落实到行动中,幼儿园可以做出一些规章制度,将培养幼儿实践能力这一项写入校章中去,这样也可以更好的落实。另外培养动手能力家长同样重要,在家里的时候,家长可以给予孩子一定的动手事项,比如一些简单的家务,从小培养,对于孩子做的好的地方一定要多多表扬,不要吝啬赞美之词。

学校还要开展更多的实践课程,比如剪纸课、雕刻等培养孩子动手实践与想象力的课程,学校要从根本上为幼儿的发展提供机会,同时要培养幼儿的主人翁意识,让孩子在选择课程的过程中要有自主选择权,从而不断提高学生的自主意识。因此实践能力与自主意识是要同步提高的。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依据宪法和法律规章制度的要求,幼儿教师要在日常的教学工作中更加重视实践能力的培养,重视实践能力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重要的教育发展与培养方向,要从根本上抓起,建立适合幼儿成长学习实践的氛围,教师、家长、社会要积极配合,不断提高孩子的实践能力,将幼儿实践切实落实到教学中。

参考文献

[1]秦珍珍。浅谈幼儿教学中提升幼儿实践能力的措施[J].时代教育,2017(12):227.

[2]李菲。开放教育条件下的幼儿文学教学实践能力培养[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3,26(09):124-125.

实践能力 篇7

一、存在的问题

第一,传统的教学观念落后。目前高职院校会计课程还是以理论讲授为主,缺少实践,在学校没有实际操作过,心里没底。根本无法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达不到预期教学的效果。

第二,教材陈旧、范围窄。有些学校会计专业使用的教材部分内容陈旧过时,跟不上会计制度的变化和发展,学校教学与会计工作岗位实务严重脱节,无法满足学生今后参加会计工作的需要。现有的模拟实习教材大部分只涉及基础会计、普通企业会计,对其他行业会计如金融企业会计、预算会计很少涉及或不涉及,对相关课程的模拟实习安排则根本不予考虑。

第三,师资队伍匮乏。目前,大多数学校会计专业的教师来源渠道单一,只有丰富的理论知识,实践经验不足或完全没有。另外会计专业教师教学任务繁重,有的教师想提高自己的操作技能却难以抽出时间参加社会实践,操作技能始终无法提高,不可避免地出现教师脱离实践的现象。

第四,教学环境不理想。现今大多数学校虽配有会计模拟实训室,但条件较差,设备简陋,远不能达到仿真要求,配置的实训材料如会计凭证、账簿、报表等已多年没有更新,跟不上国家经济政策和会计改革的步伐,完全不能达到仿真的要求,空谈会计实践教学。

第五,教学手段欠缺。很多会计基本技能实践,往往变成了随堂做习题的阶段性训练安排,并不是真正地做实践。校外实践教学时,一些企业、会计事务所为了防止会计信息的走失,严守商业秘密,实习学生大多很难接触到真正的实务,这就加大了会计实践教学的难度。

第六,评价体系缺乏有效性。目前会计模拟实习效果的考核办法主要以对学生的考勤和最终的实习报告为准。至于学生对实习内容的掌握程度则不进行考核评价,学生为了不被记缺勤而来到模拟现场凑数,来了也不进行模拟实习,抄抄其他学生的模拟实习结果和实习报告了事,严重影响考核评价结果的真实性。

二、会计专业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第一,更新传统教学观念。构建适合高职高专发展的会计专业课程体系。为符合企业会计准则的变化,适应会计人才的培养要求,必须转变观念,根据会计学专业的特点、会计实际工作岗位所需要的技能和教学规律调整教学计划合理设置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调整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的比例。

第二,调整教材内容。会计教材要具有全面性及客观性,以培养学生灵活处理现实多变的经济业务的能力。结合会计实务中经济业务发展的新动向,增开一些选修课和讲座等,开阔学生视野,使学生及时掌握有关新的会计制度和政策的变化。在实习时适当增加一些合理不合法、合法不合理等非常规业务处理的内容,以弥补课堂学习内容的不足。

第三,改革教学方法。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如“实物教学法”,将一些凭证进行复印,发放给学生,让学生看得见、摸得着,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还可以运用现代多媒体教学手段,把现实的业务凭证和业务处理流程尽可能多地展示给学生,尽一切可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第四,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教师的实践能力的高低影响着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所以应重点培养“双师型”教师,“双师型”教师应具备较高的文化和专业理论水平和广博的专业基础知识、熟练的专业实践技能、一定的生产经营组织和科技推广能力等这两方面的素质和能力,以保证高职教学的教育质量。创造条件安排会计教师到企业“充电”,及时了解企业会计业务要求的最新动向,熟练掌握会计核算各个阶段的实务操作和特殊会计事项的处理,能够熟练解答学生实习过程中遇到的操作问题。有条件的还可以建立教师实践基地。通过建立教师实践基地, www.jingyou.net 让教师参加社会实践活动。

第五,改善实践教学环境。完善模拟实训室,配备一套完整的实训资料,其中会计凭证、账簿、报表等要真实有效,并且要建立会计电算化实训室,配备常用财务软件进行计算机模拟实习,以满足教学和实习的需要。

第六,完善考核体系。采取多种形式相结合的考核,以考促教,以考促学,对专业会计模拟实习中的记账凭证、账簿、报表、实习报告分别进行评价计分,对会计专业课程模拟实习中的业务发生结果进行核对评价计分,最后进行模拟实习答辩,由实习指导教师从实习资料中抽出几个问题对学生进行提问,检查每个学生对实习资料内容及过程的熟练掌握程度。

第七,巩固校企合作建立和巩固校企协作、校企联办的实验教学基地,发挥各自优势,做到互利双赢,利用会计职业岗位进行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在与企业互动过程中寻找合作项目和科研课题,为不断改进课程设置,教学方法,教学内容提供价值来源。把有经验的企业业务与管理人员请到学校授课,拓展专业教学的空间,丰富教学资源。

提高中小学生社会实践能力的几点举措 篇8

【摘 要】如今已经是二十一世纪,对于人才的需要越来越迫切。而如今的人才也不仅仅是会读书的人,更要求会做事,明事理。所以,对于中小学生的要求也就不仅仅局限于书本上的知识。在新课改之后对于中小学生的实践能力的要求有了进一步的提高,针对这一状况,不少学校对于如何提高中小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有着这样或者那样的问题。本文就将围绕这一问题,浅谈如何提高中小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

【关键词】中小学生;社会实践;能力提高

一、提高中小学生社会实践能力的重要意义

提高中小学生社会实践能力是我国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提高中小学生社会实践能力有助于培养中小学生的责任心和动手能力,让中小学生对于社会有一个初步的认知,这样也可以为他们日后步入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提高中小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也是我国人才发展的大计,提高了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有助于为社会输送更多的人才,同时也有利于提高整个社会的实践能力。

二、如何提高中小学生社会实践能力

1.建立广阔的发展空间,形成系统性的实践系统

想要提高中小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从可操作性讲,首先要构建一个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同时还需要建立一个更加具有系统性的社会实践模式。构建一个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也就意味着不要将社会实践局限于校园中,更应该将社会实践摆放到整个大的社会环境汇总。以整个社会为大背景,使社会实践活动走出校园,走进社区甚至走进整个社会的各个领域。只有这样才是真正的社会实践。只有将社会实践的背景放到真正的社会中去才能够让学生们真正地体会到社会的艰险,了解世事。单纯地在单一的环境中进行社会实践不利于社会实践能力的提高,还有可能使学生对社会实践产生一定的误解。建立广阔的发展空间有利于让学生将课程中学到的知识和生活实践形成一定的结合,将二者形成密切的联系。这样一来可以使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课本上的内容。这也就是提出的关联性教学,将以认知为主的课程和以体验为主的生活结合起来就能够让学生拥有更多的无论是知识上的还是经历上的更多的阅历。同时这样也可以使学生的学习平台多样化,多渠道地认知整个世界。通过认知世界再次认知自己,对自己拥有准确的定位。这种系统性的实践活动更有利于提高中小学生的时间能力。

2.增进合作体验,形成团体合作成长模式,进一步提高中小学生的合作能力

组建群体性学习小组,培养学生团体合作的能力。众所周知,我国有一句老话,叫众人拾柴火焰高。这句简单的话就直接表现了团结的力量。我们不难理解,一件对一个人看似很难的、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在很多人共同努力的条件下,也会最终迎刃而解,这就是团结合作的力量。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的培养也需要团队合作的力量。在真正的社会实践中,通过建立一个社会活动、构建一个共同的活动目的,不同的人通过不同的方式来进行不同的社会实践,其经验也就是一个人的。我们都听过这样的一句话,你有一个苹果,我有一个苹果,交换之后我们都还是有一个苹果,但是,你有一个思想,我有一个思想,交换之后就有两个思想。合作不仅仅是一种力量,更是一种宝贵的精神财富,合作关系的建立可以为创造一个效率更高的团体做好准备。一个团队在社会活动中的体验以及经验的积累,可以在交流过程中开阔每一位学生的视野以及知识的吸收,更加有助于学生更好的融入社会这个大家庭。合作学习对于孩子们来说是没有学到过的知识,因为我们的教科书不会对这方面的知识来进行介绍。但是我们要明白,社会实践给学生一个团结合作的平台,也是学生的学习态度从被动接受到主动探索的一个重要的转折。

3.开拓思路,从不同的角度展开思考,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注重学生的创新精神的培养。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向前发展的不竭动力。一个发散的思维在当今的社会环境下是极其珍贵的,它是创新精神的前提。中小学生社会实践能力的培养也不能够遗漏掉这一个重要的方面。在当今的教育制度的环境下,学生的自由发展的空间被压缩,这样就使得学生的积极性不能得到充分的发挥,各个方面能力的培养也会面临障碍。所以,作为教师或者是相关教育部门应该在实践活动中给予学生充分的自由与思维发展空间,这样的宽松的发展环境才有可能使学生的创造能力得到提升。社会实践的本身就应该是以学生为主体的,学生有自由去搭建一个社会实践的平台,学生通过自己的方式来进行自己的社会实践活动,在这个过程中发现预先没有想到的问题,进而独立思考并通过自己或者团队的努力来解决问题,这样才是最有意义的社会实践,而老师在其中扮演的角色只是一个引导者的角色,为学生的前进指明方向。这样的师生关系以及思想上的自由,会促进学生更加积极的思考,更加积极主动迎接问题,提高自身能力。

4.融入社会,体验生活,体验角色,增强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社会实践的一大作用是培养学生的责任心,这种责任心不仅仅针对于班级学校,也包括家庭社会。在社会实践活动中让学生进行一定的角色体验活动,让学生们认识到每个角色在社会中肩负的重要责任。少年强则国强,所表达的就是少年对于整个国家的重要责任。少年身上肩负着整个国家的命运。这一点应当尽早地让中小学生知道,明白自己身上肩负的重任。当明白自己肩上的责任的时候才能够让未来中国的接班人树立好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通过社会实践了解科学对于自然、社会与人的意义和价值,要学会关心国家和社会的进步,学会思考人类与世界的和谐发展问题,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

5.拓宽知识边界,加强学科间相互联系,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

开拓学生的知识面,促使其成为综合型人才。学生所学到的书本上的知识暂时存放在脑海里,不经运用也会丧失其存在的必要,而社会实践就是为学生使用学到的技能而搭建的实践平台。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所以,当开展一个社会实践活动时,一定要注意各个学科之间的相互渗透,这样学生才能在实践的过程中更好掌握知识的深层次含义,优化自己所学的知识,将理论与现实生活紧密相连,这样的多学科运用更加有助于学生对问题的综合处理能力的培养。

6.建立社会实践基地

健全社会实践的体制。社会实践应该按照学生的不同年龄阶段来进行不同方面的实践锻炼,这样因材施教才能取得最好的学习效果。社会实践的内容应该丰富多样,可以让学生更加自然的接触社会,从中获取思想上、心理上的经验,这样的内容丰富的实践活动才是最有意义的。社会实践基地能够使学生拥有专属的社会实践场所,从而在此可以展开系统性的社会实践活动。

三、总结

当今的社会处在知识大爆炸的时期,知识量的剧增使得更多的教育部门盲目注重知识的培养而忽视了社会实践能力的培养。未来是属于可以适应社会的人的,有一定的社会实践能力可以让学生更好更快的适应这个大家庭,为社会的发展做出贡献。总之,中小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的培养是建立健全学生能力以及心智的重要方面,这对于每一个学生甚至祖国的未来都会有更加深远的影响。

参考文献:

[1]殷世东,孔丹丹。论中小学社会实践[J]. 现代教育科学,2011(10)

[2]王伟杰,陆雯,王宇。中小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管理体制及机制的调查分析――基于上海市浦东新区的调查[J]. 思想理论教育,2012(04)

实践能力 篇9

关键词:旅游管理专业;实践能力;IPA方法;需求与供给分析

实践教学环节是高校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环节,与理论教学相互补充,共同提高高校育人质量。市场对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实践能力的需求是设计实践教学目标的重要指针,而实践能力的供给现状是发现实践教学问题、提升实践教学质量的重要参考依据。当前学界对大学生需要具备的实践实力进行了较多的探讨。张英彦[1]认为实践教学目标体系包括传承实践知识、提升实践理性、优化实践策略、生成实践智慧四个方面。丁洪生等[2]、春龙等[3]认为创新人才培养、创新实践能力是实践教学的终极目标。刘三朵[4]认为大学生实践能力包括一般实践能力、专业实践能力和创新实践能力三个层次。邓辉等[5]认为大学生实践能力包括实际操作能力、数据分析能力、信息处理能力、专业写作能力、实验能力、科研能力、设计能力以及发明创造能力等。王志刚等[6]将专业实践能力解剖成基础能力、专业核心能力和拓展能力这三大能力模块。郭清[7]将旅游管理本科专业的实践能力分为10个方面。这些研究为各个学校制订实践教学目标与质量标准提供了参考,但是这些研究仅仅是理论层次的探讨,实证研究相对不足。论文以福建农林大学旅游管理专业毕业生为调查对象,通过对其实践能力重要性的认知和能力表现的评价,分析当前旅游管理专业毕业生实践能力的需求与供给现状,希望为类似的高水平大学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目标制订提供参考。

一、调查方案设计

(一)问卷设计。问卷共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为被调查对象的社会经济特征,包括年龄、性别、职业、工作年限、工作类型、学历。第二部分为旅游管理专业毕业生对实践能力重要性的认知和能力表现的评价。借鉴相关文献对大学生实践能力和旅游管理专业实践能力的理论分析,结合高水平大学的人才培养目标,旅游管理专业实践能力从四个方面(通用基本技能、专业基本技能、基本管理能力、创新实践能力)设计,共包括4个一级指标和28个二级指标。能力的重要性程度和表现程度根据李克特7级量表法设计,能力的重要性程度从“极不重要”到“极重要”得分依次为1,2,3,4,5,6,7分;能力的掌握程度从“严重欠缺”到“完全具备”得分依次为1,2,3,4,5,6,7分。28个问题采用结构式设计,最后附加一个开放式问题,即“您认为比较重要的旅游管理专业本科生实践能力且以上没有涉及到的能力是什么?目前旅游管理本科生是否欠缺这方面的实践能力?”(二)调查实施。为了方便问卷的填写,采取二种方式进行调查。一是当面向被调查人发放问卷,二是问卷放到百度上的问卷星上,向有关人员发送问卷星调查问卷的填写链接。调查对象为学校旅游管理专业本科毕业学生(包括本科毕业后读研或读博的学生)。调查时间为2017年5月至6月。剔除与要求不相符的问卷和不完整的问卷,共获得有效问卷142份。调查样本中,性别构成女性是男性的2倍,这与旅游专业人才的性别构成有关;年龄以25-40岁为主;学历以本科为主;工作年限以3-5年居多;职业类型中,旅游业或与旅游相关行业的人数约占一半;工作职位中从一般员工到高层管理人员分布比较均匀。

二、旅游管理专业实践能力的需求与供给状况

(一)旅游管理专业实践能力的需求状况。(Im-pormance)论文以市场对各种实践能力的重要性体现其需求状况。从可知表2中的I值得分看,4个一级指标重要性的平均得分都在5分以上,说明所列的四个方面的能力对于旅游专业人才都非常重要。从4个一级指标的具体数据来看,得分最高的是通用基本技术(6.261),其次是基本管理能力(6.097),创新实践能力平均得分居于第三位(5.735),专业基本技能得分最低(5.403)。旅游管理专业的专业基本技能对于旅游专业人才来说并没有其他三项重要,初看起来可能不符合一般认知,但还是有道理的。当今社会,战略、人才、资金是企业生存的关键,相比于旅游企业的运营管理,通用性技能更为重要。28个二级指标的得分都在5分以上。通用基本技能方面,计算机与互联网能力得分最低。其他7个指标的得分相差很小,应变能力、社交能力得分最高;基本管理能力方面,6个指标得分相差较小,得分最高的是沟通能力和人际关系处理能力。创新实践能力方面,旅行社服务的创新能力得分最高。专业基本技能方面,旅行社业务服务的熟练程度最为重要,可能主要与导游服务有关,导游业务的熟练程度对于提升游客的满意度非常重要。酒店业务的熟练操作能力、写作能力、旅游业务拓展能力得分较低,说明酒店业务操作是否熟练对于其职位的胜任并不太重要,实践能力培养中,旅游业务拓展能力并不太重要(表1)。(二)旅游管理专业实践能力的供给状况(Perform-ance)。市场对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实践能力的供给体现在旅游管理专业毕业生在各种实践能力方面的表现。实践能力表现越好,说明市场对该能力的供给越充足。反之,实践能力表现越差,说明市场对该能力的供给越欠缺。从表2中的P值得分可知,4个一级指标的得分均居于4-5分之间,说明旅游管理专业学生掌握了一定的实践能力,但相对完备还有较大的差距。得分最高的是通用基本技能(5.034)刚刚过5分线,其他3个指标得分均在5分以下。说明所掌握的技能离完备程度还有较大的差距。与重要性的判断相类似,专业基本技能的表现程度得分最低,可能是因为被调查者所从事的工作不同,一半被调查者所从事的工作与旅游业没有关系,对旅游专业技能的表现程度相对较差。创新实践能力是实践能力中最高级的能力,是基本实践能力生成实践智慧后的结果,需要通过无数的实践活动与深厚造诣的理论知识结合才能获得,不是人人都能具备的,只有那些进入高层管理者行业的少数精英才会具备,所以该项实践能力得分较低。28个二级指标中,有8个指标的得分在5分以上,主要集中于通用基本技能方面,其它20个指标的得分都在4-5分之间,说明被调查者在所调查的28个指标方面都具有一定的能力,但还存在较大的欠缺,距离精通、完备还有较大的差距。通用基本技能中,计算机与互联网技能、良好的服务意识被认为是掌握最好的技能,应变能力得分最低。基本管理能力中,沟通能力、组织管理能力得分较高,而人际关系、社会网络关系能力得分较低。专业基本技能中,旅游软件操作能力、旅行社业务操作能力、旅游审美能力表现较好,而旅游拓展服务能力表现较差。创新实践能力中,所有指标的得分都较低(表1)。

三、旅游管理专业实践能力需求与供给的匹配分析

(一)旅游管理专业实践能力需求与供给的T配对差距检验。对旅游管理专业实践能力的需求与供给的差距进行的供给得分与需求得分差距都大于1,通用基本技能的差距最大,其次是基本管理能力,专业基本技能的差距最小。从两两匹配得分T检验值来看,4个指标的能力供给与其能力需求的差距非常显著(显著性水平0.01)。28个二级指标的能力供给与需求差距中,1个指标的差距在1.5-2之间,20个指标的差距在1-1.5之间,6个指标的差距在0.5-1之间,只有1个指标的得分差距小于0.5。差距最大的是应变能力(差距1.74),其次是社交能力(差距1.41)、人际关系处理能力(差距1.36)、积极的自我意识(1.34)、社会关系网络能力(1.32)、语言能力(1.31)。这些能力主要属于通用基本技能和基本管理能力。计算机应用能力差距最小(差距0.31)。从两两匹配得分T检验值来看,除了计算机应用能力的需求与供给的差距只在0.1水平上显著之外,其他个指标的差距都在0.01水平上显著。差距较小的指标除了计算机应用能力属于通用基本技能之外,其他都属于专业基本技能(表2)。表2中,I表示实践能力需求得分,P表示实践能力供给得分,P-I表示实践能力供给与实践能力需求的得分差距。(二)实践能力供给与需求的IPA匹配分析。利用IPA二维分析法,以实践能力的供给得分纵坐标(业绩P),能力需求得分为横坐标(重要性I),中位数坐标设为坐标原点,得到IPA四象限分析图(图1)。总体上来看,4个一级指标都落入一、三象限,28个二级指标中,24个落入一、三象限,说明市场需求重要的实践能力,市场供给表现也较好,旅游管理专业实践能力的供给与需求匹配度较高。从各个象限的指标来看:象限一:落入第一象限的指标代表比较重要又表现较好的能力,落入该区域的一级指标有2个,通用基本技能和基本管理能力,二级指标有12个,分别为,包括具备基本礼貌礼节、积极的自我意识、社交能力、学习能力、语言能力、团队协作能力、良好的服务意识、人际关系处理能力、沟通能力、分析决策能力、组织管理能力、批判思维能力。12个二级指标都属于通用基本技能和基本管理能力。这说明通用基本技能和基本管理能力是比较重要的实践能力,是学生在就业市场上竞争力的体现,又是掌握较好的实践能力。鉴于这些实践能力的重要性,学校在实践教学中需要继续强化这些方面的能力。象限二:落入第二象限的只有2个二级指标,分别为计算机与互联网应用能力和旅游软件操作及应用能力。这两个指标落入第二象限说明相对于其重要性来说,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对其能力的掌握程度更好。当前,计算机与互联网已经成为人们工作与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工具,通过全国计算机二级考试已经成为各个高校本科生毕业必须具备的基本条件。学生在学习、工作与生活中对计算机的不断应用,使计算机与互联网应用能力已经成为人人具备的实践能力。旅游软件操作与应用能力也是如此,旅游软件的操作与应用对于本科生来说是非常容易掌握的实践能力。这两种能力只需维持现状就可以了,实践教学中不需要花更好的精力。象限三:落入第三象限的一级指标有2个,专业基本技能和创新实践能力。二级指标有12个,分别为扎实的专业知识应用能力、熟练的酒店技能操作能力、熟练的景区服务规范能力、熟练的旅行社旅游服务能力、旅游专业英语应用能力、旅游专业写作能力、旅游审美能力、旅游拓展服务能力、创新的景区服务能力、创新的酒店服务能力、创新的旅行社服务能力、创新创业能力。这些指标落入第三象限,说明该指标对应的能力重要性上弱于第一象限的指标。专业基本技能的重要性和表现程度被认为弱于通用基本技能的主要原因可能是一些旅游管理专业毕业生没有从事旅游业工作,认为这些能力的掌握在工作中价值较低,不愿意花更多的精力掌握。创新实践能力的重要性被认为较低的原因可能是只有较高层次的管理员才需要不断创新,处于低层次的管理人员只需要服从管理,干好分配的工作就行了。而创新实践能力表现较低的原因是该能力是一种高级实践能力,不是人人都能掌握的。象限四:落入象限四的只有2个二级指标,应变能力和社会关系网络能力。这两种能力被认为是非常重要的能力,但是人们对其能力的表现不太好。这两种能力不是能够传承的实践能力,而是需要通过实践,自我领悟,最后生成实践智慧的能力,是高水平大学实践教学中需要加强提升的实践能力。

四、结论、发现与建议

基于研究,得出结论:第一,相对于旅游专业能力,通用能力更为重要。第二,计算机、软件应用等传承性实践能力比社交、社会网络关系等策略性实践能力更容易掌握。第三,应变能力、社会关系网络能力是比较重要但掌握不好的能力,是高水平大学实践教学中需要强化的两种能力。主要发现如下:针对旅游专业学生,实践教学不能仅仅培养学生从事旅游业工作中所应具备的能力,需要从大的管理层面,培养学生的全面管理能力,尤其是社会交往、社会关系处理、应变能力、创新能力等,这些实践能力不能靠传承获得,而必须靠学生在实践中自我领会、自我生成。因此建议高水平大学的实践教学要坚持“宽口径、厚基础”的理念,加大通识教育课程比例,增加人文素养训练、提升学生的情商,为大学生创造生成实践智慧的环境。

参考文献:

[1]张英彦.论高校实践教学目标[J].教育研究,2006(5):46-50.

[2]丁洪生、蔡颖、项昌乐等.以创新人才培养为目标构建本科实践教学体系[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S1:45-47.

[3]郑春龙,邵红艳.以创新实践能力培养为目标的高校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与实施[J].中国高教研究,2007(4):85-86.

[4]刘三朵.关于加强当代大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理论探讨[D].福建师范大学,2005:13-18.

[5]邓辉、李炳煌.大学生实践能力结构分析与提升[J].求索,2008(3):162-163.

[6]王志刚,申书兴,李存东.大学生就业能力提升的路径分析———基于专业实践能力培养的视角[J].中国大学教学,2013(5):82-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