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工作相关 > 总结报告 > 社会实践 > 支教社会实践报告大全正文

《支教社会实践报告大全》

时间:

通过实践,人们能够亲身感受到社会的现实问题、挑战和需求,加深对社会问题的理解,激发积极关注和参与社会发展的意识和行动。以下是小编带来的支教社会实践报告大全,欢迎大家一起来收看!

支教社会实践报告大全【篇1】

大二学年的暑期如约而至,针对这次社会实践,我有幸参加了文法与外语学院支教队的招募,并从中脱颖而出成为了这支队伍的一员。背起行囊,带着最初的渴望,在张晶书记和闵文副书记的带领下,同另外13名同学一起开始了一场首踏京山支教行。在湖北省荆门市京山县杨集镇小学,从7月7日到8月7日这一个多月的时间里,我们一席九个女生和五个男生一起开启新的生活篇章。而与我们朝夕相对的即是一群00后学生,小至幼儿园,大至小学六年级。

作为一个普通的班级,我参照着这所小学的课程表为这52个小学生量身打造了专属于他们的课程表。当然,也属于我们这14个老师。因为有的学生的家距离学校有好一段距离,所以我将课时从固定规格中的4+3模式浓缩为4+2模式。安排两个班级的课表,可真是煞费一番苦心。而我在这个支教过程中,则是担任高年级的作文老师和低年级的普通话老师,偶尔因为低年级的学生太过调皮而帮着体育老师代课。

我们习惯将完整而有规律的一天安排为:上学、放学;吃饭、午休;上学、放学;吃饭、晚休,其中偶尔穿插着数个同小学生们在操场、教室、宿舍,总之在这个学校的角角落落里闹腾的时间。不知是不是因为面对的人是一群00后的孩子们,我这个名副其实的90后不曾感到一丝不好意思,甚至在第一次见面是就将手搭在他们的肩上,可以说在这个混熟的过程中,我如鱼得水。当然这里面不乏有难以搞定的学生,或是上课时嬉笑得不规不矩,或是一副不苟言笑的镇定自若。而在这样一个过程中,至始至终都要学会这不以大学生的姿态来高高在上的对待这群小学生,我们需要的是一个平等交流与沟通的氛围。

而在这里,我也不得不在这一个月的支教活动后对支教衍生出另外的看法。毕竟网络上反对支教活动的号召不绝于耳,因为觉得正处童年中的孩子们被硬生生的剥夺了假期,更甚至是在支教队员潇洒的离开后徒留孩子们过多的想念。当然,我不否认这样的说法有其根据性,但是我也想用“利大于弊”四个字概括一下我眼中的支教。

第一,学生们是自愿报名参加支教活动,小学校方及参加支教行的我们并没有硬性强求任何一人参与。

第二,当然,其中不乏有家长强制要求自己的孩子在暑期进行上课,但这只占五分之一的比例。与孩子们参加培训班相比,也许我们带不去太多的知识,但是我们带给了他们更多的快乐。我们也和学生们达成了协议,如果他们之中的部分人实在不想来,我们甚至可以和其家长进行洽谈,还孩子一个完整的暑期。

第三,我们不教常规知识,例如数学和语文。年级和年纪的各不同造成了我们不想教他们已经学过了的东西,也不想教他们即将会学的东西,毕竟在某个时刻会减少他们的积极性。而是将手语、手工、魔术和日语这些他们鲜少接触的东西带进他们的生活。

第四,谈谈所谓的“弊”。除了给校方带去的日常麻烦之外,似乎只剩和孩子们平日接触中所积累的感情不曾被轻易的抹去。

支教社会实践报告大全【篇2】

转眼间,__之教已过半。过去的四天中,我们从开始的无限兴奋转变为将讲好每堂课当做责任使然,对这里的老师同学的生活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这是一所坐落在__市江都区丁沟镇,拥有大校园少学生的中学。一共只有7个班。麾村中学四字掩映在冬天特有的萧条之下,校园里只有在上学下学时分才冒出点人气。但和我们一样,老师的办公桌上总是摞着高高的作业本,上面都是红钢笔划过的痕迹,同学们一样在课堂上认真听讲和老师积极互动,下课蜂窝似的吵着嚷着。

还记得我们第一次出现在班级门口的时候,好多可爱的笑脸站在门口远远的看着我们,脸上压抑不住的好奇与期待就像看到北京第一场雪。他们灼热的眼光竟让我们一惊,那是对世界对未知充满绝对好奇的神情,而我们竟是他们未来几天对外的窗口,影响他们一生的可能。

走进教室里,气温很低,呆的时间久了都得搓搓手跺跺脚,只是学生浓烈的热情将心里的温度提的好高好高。在我们为他们讲第一节数学课的时候,初次的开场让我们显得很紧张,不知所措,支支吾吾的,只是不轻易的抬头,和他们眼神的一个交汇,似是一束来不及拒绝的阳光,一下子把不安与无措驱散。让我们和他们的距离一下子拉的很近,像是抚摸般的安慰,我们很快进入了状态,随后互动的也特别积极。在接下来的各种课堂上,每个讲课小分队都在各自班级收到来自青春的能量,纷纷很愉快很高效的完成了课堂任务。

他们在下课碰到我们时总是会亲切的说声老师好,一声一声的老师好,一个一个阳光的笑脸,让我们对教师这个行业有了心动的理解。不是纸面上的课堂计划、学期计划、完成了课本、讲完了考试,而是真心从育人的角度,设身处地的想在他们的未来中真正所需要的,在完成课堂任务的基础上重视开拓视野,重视品质培养。百年育人的光阴,教师像是挂灯塔的人,决定了学生未来的格调,未来的可能。国家在不遗余力的全面发展教育,边远山区的孩子在硬件投入上差了很多,但在对知识的渴望上没有任何区别,我们不能因为一时的贫困而压榨孩子的未来。校长说过这里生源少的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为好多孩子上完小学就不再继续了。他们的人生竟因观念的不成熟而限制,也是不可取的。

这趟实地考察之旅,了解了边远地区教育的现状,也坚定了我们普及教育发展教育的决心。让我们为他们做点什么吧,就像为新中国诞生奉献了的前辈。

支教社会实践报告大全【篇3】

一、概述

随着国家对义务教育的大力扶植,全国大部分地区的教育条件已有了很大的改善。但是在一些受地理和经济条件限制的少数民族地区,教育状况仍然令人担忧。在这些地区,由于师资队伍的缺乏,教师的教学手法较为传统,家长的思想认识水平不高等因素,造成了学生的学习目标不够明确,学习的积极性受到严重压抑的后果,学生整体呈现出内向、自卑、封闭、不善于与人沟通等特点。

针对以上情况,我们特自发组织了“爱在川西”义务支教队,预计在凉山州德昌县大湾中心校进行为期15天的支教活动,但由于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最终只开展了8天。“爱在川西”义务支教队,系四川师范大学地理与资源科学学院学生内部自发组织形成的支教团队,我们以“情系川西,带爱旅行”为主题,本着“寓教于乐”的原则,在学校和学员领导的大力支持和帮助下于七月的彝族乡里进行一次爱心之旅。

此次支教活动集调研、家访和教学三者为一体,在充分发挥团队成员特长的同时,帮助当地彝族小学生树立成才意识。在短短的8天内,在当地的教育局、乡政府和学校的支持和帮助下,我们团队克服当地条件不足,充分发挥团队特色,在强化期末复习的同时,进行了成语沙龙、趣味地理、安全教育、心理辅导、素质拓展等课程教学,加强了山区孩子们思想、道德、观念的正确树立和培养,使他们学到了一些从来没有接触过的知识,开阔了眼界。在圆满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我们团队还利用课余时间带领孩子们进行唱歌、跳舞、打篮球、跳健美操等综合娱乐活动,丰富了他们的课余生活。社会实践报告范文

在此次活动中,我们团队利用休息时间对离学校较近的同学进行了家访,在攀山登岩中感受到了当地自然条件的恶劣和孩子们上学路途的艰难,并对被访家庭的经济状况和成员关系状况有了大致的了解。此外,我们还参观了当地有名的黑龙潭,同当地乡长、村长、书记、校长、名流、群众一起探讨当地的现状,畅想德昌的未来。

通过此次活动,一方面传达我们对少数民族地区学生的爱心,并给他们带去外界先进的思想观念,教会他们对于一些课程的初步认知,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丰富贫困山区的文化建设。另一方面,也让我们能够感受当地的风土民情,了解贫困地区人们的生活境况以及当地自然经济地理、教育发展现状等,锻炼我们的毅力,加深自身对山区自然经济地理及教育等各方面的认识,提升自身的素质,以便帮助我们更好地融入社会。再则,此次支教活动也得到了当地彝族朋友的高度认可和赞扬,通过和彝族朋友各种方式的交流在某种加深了彝汉两族人民的感情,从一声声优美的民族歌曲中,我们体会到了浓浓的民族情谊。

二、支教简介

(一)、活动概况简介

本次支教活动萌发于今年4月底,接着我们组队,联系当地学校,并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写策划,拉赞助,做宣传,为孩子们买小礼物等做好了充分准备后于6月29日奔赴梁山州德昌县大湾中心下校,由于学生安全、学校停水、交通不便,食堂伙食购买困难等多因素的影响,以致此次活动进行时间较短,只有短短的8天(从6月30日到7月7日)。

团队成员来自不同的地方,在活动开展过程中我们遇到了很多棘手的问题,但大家都齐心协力,遇事群策群力,集体商量探讨解决的办法,问题最终得到了解决,特别是到了支教学校以后,很多实际情况有变动,需要我们灵活处理,如学校停水,孩子们不能来上课;怎样解决复习和其他课程的设置安排之间的时间冲突问题等一系列问题,但在我们的共同协作之下也得到了很好的解决。当然,这也离不开学校的支持和配合。

(二)、活动开展地区经济地理概况简介

此次活动开展地点大湾乡中心校隶属凉山州德昌县大湾乡,位于海拔2200米的高山之上,紧邻大湾乡乡政府,气候较为宜人,风景秀美,平时多云雾缭绕,恍如仙境,地处偏远、交通不便、经济发展落后,民风纯朴,热情好客,各家分散居住。

(1)、气候状况——该地区隶属亚热带高原季风为基带的立体气候,年均气温18摄氏度,年均降水1049毫米,有明显的雨季,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水资源极为丰富,无霜期300天以上,常年日照数为2147小时,森林覆盖率高达40%多,森林资源较为丰富。夏季白天阳光明媚,由于海拔较高,所以紫外线较为强烈,当地居民肤色普遍较黑,虽阳光强烈,但也有阵阵清风伴随着太阳光,让人不会感到太热,气温虽相对晚上较高,但相对山下则较凉爽;晚上风比较大气温则较低,有时还需穿长袖。

(2)、经济发展状况——由于地形复杂,山高路陡,交通极为不便,只有一条从山下盘上山顶,再从山顶盘下山崎岖不平的开辟于树丛陡山中的盘山公路通往山上,成为当地彝族朋友们通往县城唯一较为宽阔的交通线路,从山里到县城每天只有一班车错过了就只有等第二天出去。其次摩托车也是他们的好朋友,把他们从山里带出去,据当地朋友介绍,几乎每家每户都会拥有一辆甚至两辆摩托车以便其出行和简单买卖。虽然地处山区,森林覆盖率较高,但森林保护任务艰巨,尤其是公路两边的植被保护,一旦破坏,公路将会被毁,甚至更大面积的滑坡、泥石流、崩塌等自然灾害将会影响山区朋友的正常生活,即便他们好好保护植被,目前公路两边滑坡、崩塌现象仍屡见不鲜,要保证正常的通行,每年还需要进行多次检修。由于交通不便,该地区所有人家几乎住的都是用土磊的屋子,一到夏天下雨住起来就有点危险了,雨水随时都可能流进屋,若风雨太大,墙就面临倒塌的危险了。只有极少的靠公路的家境很好的人家才能修砖房或楼房。社会实践报告范文

该地区亚热带高原季风为基带的立体气候也铸就了该地亚热带立体农业,高度差是每个层次的分隔标准,高度的不同,形成了不同层次的类似于梯田的台阶种植地,不同海拔高度所种植的农作物也不同。烤烟为其主要的经济作物,种植地侧重于海拔相对较高的中间带和较低地带;玉米是其次要粮食作物以供其饲养家畜,它在该地区种植面积较小,种植地区较为分散,没有明确种植地带分区;花椒、辣椒、核桃等则是其次要的经济作物,核桃种植地侧重于海拔较低的地区,处在最低层次,花椒、辣椒种植规模也很小,所以分布区域也不明显,一般都间插种植于烤烟地之间。每家每户几乎都要种几亩甚至是几十亩的烤烟,而烤烟也几乎是整个家庭的所有收入,每年八、九月份是收获烤烟的最佳时期,也是一年中最繁忙的时期,家中所有人员都要为烤烟“服务”,整天都奔波于烤烟地和烤烟房之间。烤烟房是由泥土磊砌而成的,高约5.5米,房顶有的是用塑胶盖上后再盖上泥土,而有的则用瓦直接盖上,从整体看给人小巧精致的感觉。烟烤好后大约在每年十月份由政府按市价统一安排收购,减轻其出售负担。而花椒、辣椒、核桃等则需当地彝族朋友们自己运往县城销售。

在大湾乡还有一块旅游胜地——黑龙潭。黑龙潭是一个堰塞湖,四周由高山包围,潭水来源于山上,特别清凉,手伸进水里都会有一种凉得刺骨的感觉,夏季的时候到此来避暑会是不错的选择。虽然潭周边都是树,但是潭中却没有一片叶子,这就是其神奇所在。据当地彝族朋友介绍,潭中鱼很多,最大的有一米多长,将近一百斤,他们都视这个潭为神潭,不会去侵犯潭中生物,不会捕捉潭中鱼,任其自由生长,但有些村民偶尔也会拿起鱼竿去钓上几条当作佳肴。但由于经济落后,交通不便,宣传力度不够,几乎没有开发出来,承载能力有限,知道该地点的人除了当地人之外还很少,到此地来游玩大人就可想而知了。我们想,如果交通有所改善,当地人或政府愿意出一笔资金将此地加以开发,未来必将成为当地旅游的黄金胜地,必将带动当地经济的发展,促进当地人民思想的进一步解放。

(3)、风土民情——大口大口吃肉,大口大口喝酒。

初来乍到,第一天校方用当地的最高礼节(杀猪请我们吃烤肉)为我们接风洗尘。对此我们既感到新鲜,又感到激动,吃着彝族特有的“砣砣肉”和现烤的手抓肉,喝着那香甜的梅子酒,我们打心底的感受到了彝族朋友热情好客的淳朴民风以及“大口大口吃肉,大口大口喝酒”的彝族特色。在后来的家访过程中,我们对彝族有了更深刻的了解和体会,彝族朋友的“大口喝酒,大口吃肉”的豪爽性格,让我们十分钦佩。

凉山是歌舞之乡,彝族是能歌善舞的民族。肉食主要有牛肉、猪肉、羊肉、鸡肉等,喜欢切成大块大块(拳头大小)煮食,汉族称之为“坨坨肉”。大、小凉山及大部分彝族禁食狗肉,不食马肉及蛙蛇之类的肉。彝族喜食酸、辣,嗜酒,有以酒待客的礼节。酒为解决各类纠纷,结交朋友、婚丧嫁娶等各种场合中必不可少之物。对此,我们深有体会。

虽然我们这次支教的时间短暂,但是这里的一草一木,一个笑容,一个招呼都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我发现自己深深的喜欢上这里了,这里的土地,这里的人们,让我们无比尊敬和喜爱。我期待着再次踏上这片熟悉的土地,继续完成我们未完成的使命,给更多需要帮助的孩子们送去帮助,尽自己的一份力量。

(三)、德昌县彝族山区教育发展现状简介——虽有所发展,但还存在较多的问题。

随着国家九年义务教育和西部大开发地推进,我国山区教育事业虽有所发展,但效果却不明显,凉山州德昌县彝族山区教育事业发展情况如下:

(1)、教育观念总体提高,但还存在部分男尊女卑的思想。九年义务教育的大力推行和西部开发的深入推进,社会飞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彝族山区学生家长认识到知识的重要性,极大地提高了对孩子上学的支持度。不同知识结构层次以及自身经历不同的家长对下一代教育关注程度不同,受过教育的家长一般都能意识到孩子学习的重要性。但不管怎样所有的家长都有一个希望,那就是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好好学习,将来能摆脱条件恶劣的家乡走出大山去。所有的家长多一致认为:只要孩子学习成绩优异,能考出去,他们都愿意支持其继续读书,直到念完大学。而在关于男女孩子是否接受教育以及接受教育程度的高低方面,从我们的家访和与孩子的交流中我们还听到了一个极为可怕的消息——男尊女卑。某些家长和孩子在一定程度上还保留了传统的女孩不接受教育或直接受最基本的教育,读书时间不能太长,除非她学习成绩非常优异,因为在他们眼里女孩子要嫁出去,最终还是别人家的人。

与此同时,也有些家长思想观念较为开放,不管是男还是女,他们都会在孩子很小时候想尽一切办法送孩子走出山到县城里去读书,其中王大哥就是最典型代表,王大哥自己熟读得不多,但是经常在外面打工,深知知识的重要性,所以在孩子三岁时就把她送到现成的幼儿园里学习,但这样的家长在山区是屈指可数的。当然,也有很大一部分家长对孩子的教育持放任的态度,他们关注更多的是家庭的生活问题,而孩子更多的时间则是花在了农活上面。这部分家长他们一般都不识,汉话也都不怎么会说的,他们虽然希望孩子能好好学习,但由于生活的压力,孩子们不得不将过多的时间投入到干农活中去,另外,由于机长其自身不识,没受过教育,对孩子的学习辅导为零,加之孩子画在学习上的时间过少,进而导致孩子学习成绩较差,自信心受打击而破罐子破摔放任自己,学习成绩越来越差,最终不得不辍学。

(2)、办学条件大大改善,但教学资源地区分布差异极大。

随着国家西部大开发的推进,凉山州的教育也迎来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但教学资源,教育资金分布差异极大,极为不平衡。县城的中小学教学资源和资金分配非常充裕,大力兴建教学楼、宿舍、食堂等,并配备图书室。但偏远的山区就好像有些被冷落了,孩子们的教室仍然是被例如危房名单的土墙或修筑极为不稳固的砖瓦房。师资力量也很弱,由于山区地处偏远、交通不便、经济文化各方面相对落后等原因,在老师的招聘往往很困难,教师十分缺乏,师资力量相当薄弱有些学校就几个老师任教,甚至有“一校一师”的情况,且大多数都是专科毕业,实际的教学水平和能力有限,教师的整体素质还有待提高,特别是乡村小学。学生伙食方面质量虽有所提高但还是不尽人意,有待改善。图书室也虽然自各个学校都有,但是设置在高年级的教室里,而且里面就只有极少量的书,根本不能保证孩子们课外阅读的需要,所以图书室实际上就是名存实亡的空壳子。再次,一村一校的教育建设目标还未实现,孩子们上学还需长途跋涉,极为不便。

我们所去的大湾中心校就是最好的例证,破旧不堪的.教室,泥泞不堪的操场,拥挤简陋的学生宿舍,经常性停水间歇性停电,教育设施少的可怜,很多设施基本没有。学校师资力量很缺乏:校长两名,教师八名,食堂人员两名,而校长还要负责另外一个乡村小学。目前有98名学生:一年级23人;二年级43人;四年级17人;五年级15人。三年级因选拔考试(类似于毕业考试,由县教育局统一出题,考试成绩优异的则可以到县城里读书,成绩较差的则留下来继续在大湾中心校读)和六年级毕业考试完毕已经提前放假了,好多都是兄弟姐妹两人、三人或四人在一起读书,老师的宿舍和学生的教室早已经被列为危房,鲜红的“拆”格外醒目,可是学生们仍然要在四面透风,屋顶漏水的教室学习。

(3)、教学方式比较陈旧死板,不能较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国家极力倡导素质教育,主张教育改革,在全国各地大力推行教育改革的当今,凉山州彝族自治州教育改革的步伐也在马不停蹄地开展着。地形复杂,交通不便,经济发展落后的彝族山区的文化交流、教育方式都存在一定的封闭性。虽然国家教育部门提出新的教育理念,倡导新的教育方式,但由于教育设施落后,师资力量缺乏,受教育程度有限等原因,这些新的理念和教育方式却很难被山区教师接受,特别是在乡村小学,就更难得到落实了。老师和学生之间的大关系几乎还停留在很传统的类似于私塾先生和学生的关系,老师靠的是扳尺来维持上课秩序,老师仍有过去私塾里“先生”的架子,部分体罚学生的现象仍然存在,但是体罚过后问题仍未得到解决,学生和老师没有建立起师生之间的真感情,老师始终认为自己是至高无尚的,学生永远处于从属地位,只能听老师的安排,这样下来,师生之间的互动就无从谈起。在老师心中,教育学生似乎只有用武力威胁,用板尺敲打才会让学生好好学习,始终信奉“黄金棍子出好人”,但结果却事与愿违,学生不会打心底服老师的管教,当着老师一套,背着老师一套,这样下来,师生之间的隔阂就越来越严重,学生也破罐子破摔,成绩便越来越差。刚到大湾中心校时,孩子们正在上课,只听见老师声音特别大,起初我们还以为老师在和学生吵架呢,后来一问才知道在这里老师向来都是这样的,因为孩子们比较调皮,只有这样孩子们才会认真听课。当然,这种“单向威胁式”的教育方式和教育观念是和国家提倡的改革开放式教育是相违背的,在这种落后的教育观念指导下的教育方式也不太可能适应当今教育的需要。这种传统式的以教师为中心的缺少师生互动的单向式的讲课方式,使很多学生丧失了学习的热情,学习积极性也倍受打击。

此外,在以电视为了解外界的主要工具的山区,小学英语教育水平几乎为零,我们所在的大湾中心校也如此,只有五六年级才会开设英语课,而且课程也非常少,一周只有一节,英语老师水平也不高。但这种现状也是没办法的,无论是传统式的教育观念还是几乎为零的英语水平,都是受当地条件所限制的,要改变这种现状不仅需要国家教育部门的努力,更需要社会这个大家庭给予更多的帮助和支持,需要更多的兄弟姐妹们踏入山区,把新的教育理念,新的教育方式以及更多先进的东西带到山区去,和山区朋友们好好交流,把这些先进的东西教给他们,为山区教育事业和兴旺发达贡献一份力量。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大学生支教队伍开始利用假期时间深入山区,企图把自己的知识带给山区孩子们,和他们分享我们的快乐,好好的和他们交流,让他们学会怎样学习,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找到自己的奋斗目标,而我们只是其中渺小的一支。

(4)、政府虽加大对教育的关注力度,但具体政策落实不到位。

虽教育部门加大了对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制度和“两免一补”政策的宣传力度,政府相关部门人员也深入到各乡村宣传普及九年义务教育,注重少数民族文化和风俗习惯的传承,但政策在各少数民族山区的落实却不到位,一方面是因为政府资金分配不均衡,将大多数资金用于打造县城学校,只将少部分资金用于山区教育事业的发展;另一方面是由于山区条件受限,使得修建教室材料等运输困难。

(5)、山区儿童辍学率有所下降,但失学现象还是比较严重。

由于家长在教育方面的思想观念不断改变,对孩子的教育重视程度较以前有了很大的改观,山区孩子辍学在下降,但有些家庭由于孩子过多,经济负担过重,辍学现象仍然屡见不鲜,尤其是女孩子辍学。一般是由于负担不起过高的学杂费或家里干活人手不够,家长则让孩子在辍学在家帮忙干活(女孩辍学多是这方面的原因),或是学生自己对学习不感兴趣,学习成绩差,自己不想继续读书。一些孩子小学都未毕业就辍学在家,一些孩子则读完小学就再也没上过学了。我们家访中的拾叶子古的二哥就是个明显的例子,家中一共有五兄妹,大哥二十左右,早已没上学了,二哥也因家中经济困难小学还未毕业就辍学在家,他和四妹再读一年级,家中还有一个没上学的妹妹。

(四)、大湾中心校简介

学校位于海拔2200米以上的德昌县大湾乡半山腰处,紧邻大湾乡政府。由于学前班和三、六年级学生早已放假,学校目前有学生98名,一年级23人,二年级43人,四年级17人,五年级15人。2名校长(同时还要管理另外一个村小),教师8名,食堂人员2名,师资力量非常缺乏。原来学校的宿舍食堂也是和教室一样破烂不堪,被列为危房,近年来,在周教育改革之风的推动下才有了一丝改变,修建成今天的两层楼房,学生住在里面才有一丝丝安全感。而教室依旧是与烈日同行,与风雨相伴的贴着格外醒目的红色“拆”标签的用土和瓦筑成的已有较长年生的危房。夏天阳光很强,雨水很多,阳光直接从窗户射入教室内,十分刺眼,对孩子们学习和视力极为不利,一到下雨孩子们就要慌了,教室一直漏雨,泥质地面就变成河,桌凳被淋湿,孩子们上课便成为了一个难题。同样,泥质操场积满了水,孩子们活动的空间都没有了。而在晴天,孩子们下课了就在满是泥水的操场上玩耍。篮球、羽毛球、兵乓球这些基本活动器材都没有,课余时间可供他们玩的只有弹珠,圆纸片之类的小东西。唯一的图书柜在五年级的教室里,里面只有简单的两排图书,大概只有几十本,这对于那些渴求更多知识的孩子们来说是很可悲的。

此外,学校经常性停水,间歇性停电,给孩子们生活学习带来极大不便,停水时,孩子们连水都没有喝,我们听见孩子喊要喝水,我们把自己买的水给他们。一二年级教室里灯也是坏的,有些爱学习的孩子晚上摸黑也在教室里学习,即使这样对他们视力极为有害。学校住校生一般早上七点左右就要上早自习,晚上七点上到八点,八点半就关灯睡觉,但由于太早。孩子们根本睡不着,大家聚到一起聊天或做其它事,所以需要老师守着睡。这些学生一年级一般在九岁左右,有些孩子由于成绩较差,多次复读十二岁还在读一年级;二年级一般在十一岁左右;四年级一般在十三岁左右;五年级一般在十四岁左右,六年级一般在十五岁左右。而在山外的我们一般在十二岁就上初中了,十五岁已经初中毕业了,可山里的孩子却还在上小学。

三、支教活动流程

(一)、课堂教学(6月30日—7月2日,7月5日—6日)

由于夏季雨水多,自然灾害多,学校经常性停水停电,以及交通不便,伙食供应困难,原本计划的15天瞬间必须缩短到8天;又面临学生即将期末考试,应学校要求,期末复习要狠抓。真是计划不如变化,我们原计划的素质拓展课程很多也不得不缩减,而把侧重点放在给孩子们期末复习上去,而把我们预先设计的课程放在课余时间来上。

原计划按每个年级学生人数和水平来具体分班,但根据校方安排和实际情况便没有进行分班,按已有的班级进行复习,而开展其它拓展课时则将一二年级分在一起进行,四五年级分在一起进行,由于一二年级人比较多,所以分配了我们中的五个来负责。高年级男生主要是教他们篮球,女生教她们羽毛球,其它课程则男生女生一起开展,如励志教育课、英语课、科普课、心理辅导、趣味地理等。低年级考虑到其接受能力有限,所以主要开展趣味性的课程,如有戏课,文艺课,当然也有励志教育和心理辅导。

由于三年级和六年级提前考试放假了,所以我们八个人刚好两个人负责一个班级。陈国容、张丹丹分别负责一年级的数学和语文;寇豆豆、董丽丽分别负责二年级的数学和语文;洪宝华、徐健分别负责四年级的数学和语文;刘明松、李唐分别负责五年级的数学和语文。一二年级不用上早晚自习,四五年级需要上早晚自习,所以我们得在早上六点半就起床,引导孩子们复习。虽然一二年级不上自习,但在我们的带领下,住校的孩子们也主动的加入到自习行里中,不明白的则有我们耐心讲解,直到弄懂为止。

孩子们很调皮也很害羞,对我们外来者又很好奇,初到第一天是最困难的,孩子们看见我们就远远的躲开了,也不愿意说话,这对我们来说无疑是最大的障碍,过不了交流这关,不能和孩子们打成一片,那我们的一切都功亏一篑了。不过这种状况很快就有了改观,为了改变这种状态,我们每个队员都深入到班级中,首先是自己介绍,紧接着也让孩子们作了简单的自己介绍。最初,他们都不愿意自己介绍,大家都坐在座位上一言不发,只是傻傻的望着我们笑。在我们的层层引导之下,孩子们还是很乐意地做了自己介绍,这也让我们感到欣慰,也为后面的教学和家访打下了基础。教学期间,通过和孩子们的交流,我们深刻的体会到孩子们的内向、思想早熟、说汉语极为困难等。面对外来者他们都不太要爱说话,一般都会主动说话,只有我们主动和他们交流,对于我们问的问题他们一般都回答“是”或“不是”。在后来的教学中我们也慢慢发现,其实这些孩子不是思想不够,而是他们不知道怎样去表达心中所想的,所以交流起来就有一定的障碍,这一点在高年级要好一些,高年级学生相对主动一些。

好多孩子还没有见过火车,飞机,甚至连大山都没有走出过。想到这些,我们每个队员的心里都有一种深深的触痛。随着我们的交流越来越多,沟通越来越融洽,孩子们从刚开始看到我们远远躲避,逐渐发生了改变,他们的眼神里充满了好奇与惊喜,他们开始喜欢听我们讲课,讲大山外面的世界,下课就围着我们转,一起说说笑笑,队员们利用休息的时间利用笔记本电脑给孩子们放映动画片、美丽中国、趣味地理等趣味知识,通过一双双渴望知识的眼神,我们看到了一颗颗纯真的心灵。

7月6日,所有的教学都要告一段落了,我们面对的将是离别,将是冷酷的告别,只有下次才能和亲爱的弟弟妹妹相见了。落后的教育现状不应该成为孩子们成长的阻碍,社会大家庭应该给于贫困山区的孩子们更多的关注与帮助,而不仅仅是口头上的承诺,相信凉山州还有很多个像大湾中心小学这样的学校,让我们这些有能力,有责任的社会人,尽自己的一份绵薄之力去改变贫困山区落后的教育现状。

多一份关注,少一些愚昧;多一些帮助,少一些贫困。

(二)、家访(7月2日下午—7月4日)

家访时整个支教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一来是为了加强和孩子及家长间的交流,二来是想通过家访增加对孩子们的了解度。在家访中,我们首先是了解学生家庭情况,其次是通过家长更深层次了解学生,再次是通过进一步同学生的交流了解其所思所想,了解其愿望、理想,从而做一些我们力所能及的事。通过对部分学生家访,我们为其建立了信息档案,并将其挂在我们的博客上,同时也在学校出展板宣传,有爱心的人若想帮他们则可以根据其理想来选择帮助的方式。如有的孩子语文作文比较薄弱,需要一些作文书或其他有助于写作的资料,有心人则可以根据我们所提供的学校地址、邮编等信息将书籍寄到学校,供该学生使用,若有更广的资源,能供更多学生使用当然更好了。

家访时间虽然只有两天,但这两天我们却感受颇多。

(1)、孩子们上学路途极为艰辛。我们的家访时有学生带路,他们带我们所去的地方都是他们认为很近的,可是有些很近的学生的家我们也爬了一个多小时,两天中我们一共走了一社、三社、六社,共走了三十多家。每家每户居住地都很分散,这为我们的家访带来极大的困难,为了提高效率,我们四人一组,分两组行动,一、四年级分到一组,二、五年级分到二组,分别由两个孩子带队。一组由文古小龙和王木呷带路,二组由曲比医火带路。

7月2日下午,由于太阳太大,天气太热,三点左右我们才在孩子们的带领下开始了家访。家访这一路我们应该说是从__多米的山上干到山下,再干到山上来。山路不好走,又太陡,有些地方甚至连路都没有,荆棘丛生,路又太陡,从山上到山下,我们腿一直在发软,等到山下时,男生还好,我们女生都快站不稳了,这山路对于我们这些从来没走过山路的来说就像上刀山一样难。上山时由于我们还要走别的地方,所以走的是另外一条路,这条路事实上根本就不是路,只是大致方向是我们要去的地方,上山很难,由于山太陡,我们重心太高,所以只好用双手扒着地一步一步往山上移动。同行的还有我们一年级的一个小女孩,由于太累了,她也是又饥又渴了,她也走不动了,于是我们背着她一步步往上爬,这样就更困难了,走访完这边已经是晚上八点左右了,天快黑了。我们这是走着一次,都那么艰难,而孩子们每天都要走两次,晴天还好,要是下雨天就更难了,路面泥泞不堪,周围的树丛露水会将衣服打湿,他们就只有穿一天的湿衣服,直到放学回家,他们上学的艰辛我们可想而知,而且他们回家以后还要帮家里干农活。试想一下,我们城市里的孩子会受这样的苦吗,他们上学不是走山路,甚至连平整的大道也不会走,而是坐车,有的甚至是家长每天用私家车接送,过着养尊处优的生活,但城里的孩子还是不知足,生在福中不知福,条件再好也不满足,有些孩子不仅不好好念书还要给父母添很多麻烦,不让父母省心。有些孩子别说帮家里做事,甚至连自己的日常生活都要靠父母打理,而山区孩子一切都要自己料理,想要一本学习资料都比登天还难,这就是差距,城市与山区孩子的差距。

(2)、多数家长能够还是愿意支持孩子们读书。家访过程中,我们也和家长能够谈了很多,初步了解了其对孩子上学的看法。很多家长都说,自己读书少,甚至没读过书,识太少,就算在外面打工都比较困难,所以都希望孩子能多念写书,将来不说要为社会做贡献,但至少不要为社会添麻烦,为国家和社会增加负担。确实,在经济全球化、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当今社会,没文化、没技能的生存确实很难、很辛苦。家长们还说,只要孩子们能好好念书,成绩好,再苦再累他们也愿意,他们会竭尽所能让孩子们念书,孩子们学习成绩差,自己又没文化,不能辅导他们,还希望老师们能花更多的心血,也希望更多我们这样的外来血液注入。

(3)、家长们热情好客,让我们万分感动。用家长们的一句话说“一日为师,终身为父。”在他们心里,我们虽然只教了孩子几天,但我们能不辞辛劳远到而来已经很很满足了,他们始终都把我们当孩子的老师看待,他们还说,我们也是第一批不怕辛苦进行实地家访的老师。令我们高兴的是有些家长还把我们当成自己子女来看,直呼我们侄儿侄女。3日我们继续家访,早上八点我们就出发了,中午也没回学校,一直到下午六点多才回学校。这次可让我们为难了,有的家长特地买来小猪非要请我们吃烤肉,吃呢又太让大叔他们破费了,况且也没那么多时间,不吃呢又是对他们极为不尊重,枉费他们一番好意,进而也破坏了我们之间的情谊。为了不耽误家访进度,又不伤害他们的好意,我们还是选择留下来小刷一下,烤一点猪肉简单地吃点就走。接着我们又家访了好几家,最后一家又请我们吃了烤猪和大大的“坨坨肉”,还请我们喝了酒,为此他们还特地请来了乡里的包大人来陪我们一起喝。喝酒过程中,由于太高兴了,也深刻的见识到一组朋友们的好客,我们双方都不由自主地唱起了歌。首先是东道主们唱起了敬酒歌,歌声中充满了主客之间的情谊;我们也不甘示弱,接着唱了一首朋友,在我们心里,彝汉两族就是朋友;这场赛歌赛酒最后以一首中国人结束了,在欢快的歌声中我们都流泪了,因为彝汉两族不仅是朋友,同时也是兄弟姐妹,共同生长在祖国的怀抱中。

(4)、孩子们都有自己的理想,可是却不知怎样实现,他们觉得缺乏实现的平台。家访过程中我俄每年和孩子们谈理想,谈未来,有的说想成为主持人;有的想成为警察;有的想成为科学家……是的,他们也想有自己的理想,希望自己有个好的未来,但道路是坎坷的,现实条件的限制,种种原因的制约,能否成功,梦想是否能实现还得靠他们自己,同时也需要我们社会各界的支持和帮助,需要国家的大力扶持。

四、总结

在这次支教活动中我们一行八人受到了当地小学的热情欢迎和接待,孩子们和老师的反应都是正面的积极的无比支持的!短短八天的支教生活转瞬即逝,在这收获的季节里,我们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成绩,获得了宝贵的班级管理和教学经验,还深刻体会到了班级的凝聚力和教学方法的多样性,教学的博大精深。当然,由于我们经验不足,支教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下面就此次支教活动的一些心得做一下简单的总结。

义务支教是我们服务内容的重点工作之一。支教的工作,我们从中也有很深的体会。可爱的孩子,天真无邪的眼神,渴求知识的内心,深深的感动着我们。十天的时间,论知识我们能教给他们的太少太少,对于较小的孩子我们给他们的是热情,是对知识的好奇心,是兴趣。而对于大一点上了学的孩子,我们根据他们的需要进行了一对一的帮助,题目的解答,知识点的梳理,以及教会他们学习的方法。在跟他们的交流过程中,我们也了解到这里的小学教育基础很差,师资力量十分缺乏。只有那些学习成绩好的家庭条件较好的家长思想观念较为先进的的孩子在小学还没有毕业就被家长送到县里去读书了。是的,县里的教育是好一些,可是这么小的孩子就离开家人在外读书,生活自理能力有限,疏于学习。

我们此次的支教活动,开设了科普、励志、诗经等一系列扩展课程,使得当地孩子们的课外知识得到了一定的扩展,对孩子们的成长有着很大的意义。同时我们为孩子们带来了许多的小礼物,如学习用具、还有一些小玩意,生活用具。鼓励他们拥有远大的愿望。使当地的孩子们在假期中收获成长,在成长中收获快乐,在快乐众获取知识,从而使他们热爱学习热爱生活,健康快乐的成长。

在这短暂的支教生活中,我们虽然作为一名实习性的教师,但是我们仍以一名正式教师的标准严格要求我们自己,以自己高度的责任心、积极的态度投入到这里的课堂教学以及班级的管理中。认真地备好每一节课,努力上好每一节课,根据当地学生基础差的实际情况,采取一些适合他们的教学方法,得到本地学生的喜爱。在组织纪律方面,我们严格遵守了学院和当地学校的纪律,特别是在教育教学和纪律方面得到了当地学校领导和老师们的一致好评。我们每一个参与活动的同学都很尽心尽力,并且都有精心准备,有自己独特的想法,整个支教过程进行的很顺利!切实使我们志愿者在实践中得到锻炼,明确学习努力方向,增强对教师这一职业的热爱。

在支教过程中,我们利用学生休息的空挡时间,对居住在学校附近的学生进行了家访,在家访过程中,大部分家长给我们的感受是非常支持自己的孩子读书,深切希望孩子能够考上大学,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走出大山。这让我们很感动和欣慰,在这样一个交通不发达,环境相对恶劣的山区,人们能够有如此诚恳的愿望,是值得人我们感动和投以帮助的。当地人们对于我们的到来也表示非常的欢迎,有些人家甚至一定要用当地最高的待客礼节来招待我们,这让大家充分感受到了当地人的热忱好客与纯朴,这同时让我们了解到了彝族很多风俗习惯,学习到在面对不同的生活环境时应该如何更好的去应对出现的不同情况。

由于我们此次的支教活动时间有些紧张,所以很多提前准备的课程和活动都没能够充分展开,使得大家心里都稍微有一些遗憾,希望在下次的支教活动中能够在策划的时候将所有的情况考虑的更加周全,做出非常切合实际的计划。既不会造成准备的不充分,还能够充分利用资源,不造成浪费。另外,我还有其他不足的地方:

1、我们的课程做得不够具体充分,很多外在因素没有考虑周到。例如,天气、场地条件等。以后我们一定要多考虑几个方案,以防不备之需。

2、课堂秩序方面,在上课的过程中,必须多准备一些内容,讲课的同学一定要配合其他同学维持秩序,而不要引开孩子的注意力。例如,我们这次,由于有同学拍照,引起了孩子的极大兴趣,有些孩子会产生无心上课的想法。我们的团队意识需要再加强。

3、我们和孩子们在课后交流还不够完备,没有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和老师们也应该有更多的交流。

针对此次支教活动中出现的问题,我们团对提出了以下建议:

1、每次活动的课程方案应该考虑详细具体一点,多准备写节目,可以随手拿出来用。

2、送礼物给孩子是很正确和必要的,但大部分礼物一定要相同均匀,不能出现太多多分少给的现象。

3、自己介绍,最好有一个孩子容易记的名。

4、对孩子多一些表扬赞美的话,多发现孩子的优点并告诉他。和孩子真诚的交流,适当的感情投。这一点上我们团对在此次活动中做得不错。

5、在课堂上一定要多注意一些特别调皮和沉默的孩子,作好相应适当的处理和交流。

我们的此次支教活动给当地群众和学生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而巨大的影响。当地教育局、乡政府、学校和家长都希望明年我们“爱在川西”义务支教队还能够来到山区小学,给孩子们带来更多外界的知识,也向外界传播更多山区的信息。支教结束的时候,孩子们都依依不舍,我们团队成员也眼含热泪,在这十天的相处中,大家建立了深刻的情谊。但遗憾的是由于时间关系和校方安排问题,我们和孩子们连一个正式的告别都没有,只有带着遗憾和不舍含泪离开。

最后,要感谢那些给予我们支持和帮助的单位和个人。我们“爱在川西”义务支教队能顺利地开展此次支教活动,首先离不开学院的大力支持,让我们大家能够有机会走上支教事业,使我们许多的前期准备工作能够有序合理的进行,我们深表感谢。另外我们此次“情系川西,带爱旅行”支教活动在凉山州德昌县大湾乡大湾小学进行的非常顺利,这与当地的教育局、乡政府和学校以及当地人们的的支持和帮助是分不开的,在此我们也诚恳的道一声谢谢!

支教社会实践报告大全【篇4】

暑期三下乡支教社会实践心得为了把学校里学到的东西能够应用到生活中,我特意报名参加我们学院组织的暑期“三下乡”——暑期实践活动。参加“三下乡”的活动,不仅是为了去体验生活,为了给孩子们带去知识和快乐,还为了传递志愿者精神,同时也为了教育他们要有一颗感恩的心,更为了通过这次活动展现当代大学生心怀天下的胸襟与抱。

8月5号清晨,我早早起床,准备自己的三下乡之旅。我时刻期待着“暑期实践”活动的开展,此次“六艺育人”工程能够完好的完成每一个主题,所以我期待着这个活动能够让我变得更好。

这次的宜黄县__镇__中学支教,我们都很用心准备。

各个队员都将会拿出自己的看家本领、自己的特长展示给当地学生看,并将把自己擅长的技能、实用的知识教授给当地学生。

这将是这次支教做的最有意义的事情了。

来到__中学的第一天,我们迅速的分好了自己的宿舍,整理好自己的东西。吃完了午饭,开了个简短的会议,安排各个组的任务,马上投入到其中,我们自己招生,自己做海报,在一个下午的时间里,我们招了差不多快100名学生,最小的只有8岁,第二天,我们开始正式上课了。以前都是我们坐在教室听老师讲,现在角色变换,自己站在讲台给学生讲课。以“老师”这一身份站在讲台上授课,对于很多人来说都是人生第一次,感觉真是新鲜,但同时又有点压力——担心自己讲不好。

我这次是来教音乐的。课安排在下午,连续上两节,上两个下午。这两天的音乐课,都是有三个老师一起上,每个老师讲得内容都不一样。我要教的是简谱知识,另外两个同学教的分别教的是声乐演唱和鼓乐。

我们在上课之前给学生表演了各自的特长。

我们分别都唱了一首歌。他们都好认真听,好认真看。

节目演完,我们就开始上课了。首先可能是因为第一天的原因,一边上课也一边会有小孩子陆陆续续的来我们音乐班报名上课。

我们也是有人数限制的当人达到一定的程度的时候,我们也就不再收人了,因为我们此次下来还有一个特色活动那几是“以艺托三”大手拉小手的活动,然后在上午课程结束后我也很明确的告诉他们,我们的学习就是为了,最后的晚会,也告诉他们强调这要有一颗感恩的心。所以我们教的歌曲也是以感恩有关的如:

《让世界充满爱》《感恩的心》《送别》还有一个志愿者和小朋友们共同演绎的歌曲联唱也是展现了此次“以艺托三”的主题。

总结自己做的不足之处:

首先是自己在课堂里有时候没有什么次序,也没有完整的按照教案上教学的。准备方面还不算很好,觉得我应该可以准备一些小游戏,穿插在讲课中,增添课堂的趣味性。无论怎样,在其他两位队友的配合下,还是很顺利完成了授课工作。让我感到最开心的是终于实现了自己年幼时做老师的梦想。让我真真切切感受到了站在讲台,拿着粉笔,面对学生讲课的愉快心情。也让我对教师这一行业有了更深的体会。我想,当我回到大学,坐在教室的时候,会更加认真地去听课,因为我知道,这是讲台上的老师的最期望得到的尊重。

我没课的时候就去听别的队员上课,发现课堂气氛活跃的课都有些共同点:

一,讲课的老师在课堂上像个综艺节目主持人,能充分展示自己的魅力,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二,把班里的学生进行分组,整堂课都是各组之间进行抢答问题对决,分出胜负。上数学、语文、英语这些课队友们都可以把课堂气氛搞得那么活跃,我在听这些课的时候,都感觉到特别的兴奋和激动,也一起投入到课堂气氛中了。听完课后,为学生的机智灵活感到惊叹,更为讲课老师的创新的教学方式感到折服。

事实上,在上课时候只能片面了解一些学生的反应能力或是知识水平,如果要真真正正去了解一位学生,想知道他们有什么困难要帮忙的,那这真得花心思。利用课余时间和他们打开心扉畅谈,是个不错的方法。如果老师想去跟学生交朋友,想去了解他们,帮助他们解决问题,只要有“诚心”,是不难的。我们这支队伍中的人,都是很喜欢学生的,都想在支教这段时间可以给与学生最大的帮助和交予他们最多的知识,不管是成绩好还是成绩不好的。

我们抱着真诚的态度去与学生交往,所以,赢得了学生的喜爱。他们心中的小秘密,或是生活中的困扰都会跟我们说,希望我们可以给他们建议或是帮助。他们所遇到的困难:如,与朋友相处不愉快、不理解爸妈、早恋、成绩下滑等。这些问题我们这些大学生们在中学时代也曾经遇到过,我们就像大哥哥大姐姐一样给他们建议,帮他们想办法解决。

这与讲台上上课不一样。讲台上的课是已经备好的,在讲之前是有打好稿的了。而帮助学生解决困难就要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从自己所经历过的事情中提取经验方法来跟他们说。

如何说,怎么表达也是很重要的。

这就是平时大学里老师们强调大学生要在学会的“沟通能力”。

由于我们的真诚与努力,这一次的三下乡支教,大家都圆满完成了任务。我们不仅收获了知识,体验了生活,最重要的是通过这次下乡,我们服务了社会,回报了社会,传承发扬了志愿者精神。我们将继续前行,努力学好本领,为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

支教社会实践报告大全【篇5】

这次去汶川的支教活动,来得有点突然,前一批志愿者才从那里刚刚回来不久,下一批又不知道是什么时候才出发,在几个志愿者的牵引下,终于联系到了那边快乐帐篷小学的负责人,在悉知人手调配不够的情况下,匆忙中自己一人踏上这次的汶川支教行动去,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报告:支教汶川。可以说我很幸运,幸运地来到汶川县萝卜寨支教。在出发之前对那里的印象——废墟,惊恐,混乱...甚至是一无所知,但是没有料到这次经历会给我带来那么大的影响,直到回来,才发现原来我的心已经无形中被净化了,如果说是彻底地改变了会有些过火,那么可以说是心变得开阔了,思想变得简单而深刻了!

从广州到成都,再从成都到汶川,最后到达位于萝卜寨的快乐帐篷小学分点,折腾了两天多的时间。坐在从成都到汶川的汽车上,汽车在盘蜷的山路里飞快的开着,原本以为十五个小时的车程会是很艰辛的,但后来发现沿途的风景秀丽,旅游风景区黄龙九寨沟,藏羌特色县松潘,第一次真切体会到了“车在山上走,人在画中游”的意境。途中看着窗外的美不胜收的风景,心情很复杂,如果没有地震,这里会是一个很美的地方;如果没有地震,可能没多少人会知道这个地方;如果没有地震,我想我也不会来到这里了。

说实话,路程很辛苦,刚到汶川县城,看到那里的具体情况比想象中的要好得很多,楼房还在,生活用品供需都很正常,人们的基本生活都是有保障的,心里至少是有点安慰的。很多当地人告诉我,萝卜寨那个地方已是一片废墟,毁得不成样子,无数个念头想终止此次之行,但我还是坚持下来了,为着一个承诺。黄沙漫天,浑浊的江水承载着地震带给我们的悲痛和坚强。

终于到了此行的目的地——萝卜寨的帐篷小学,第一次如此近距离地贴近原始的村寨里的孩子,他们衣杉褴褛,脸上显露出泥土的颜色,却活泼可爱,聪明热情,充满灵气,活得真实而开心!不知怎么的,当看着这一张张稚嫩的笑脸,充满希望的眼睛心里有股说不出来的感受,这么天真烂漫的孩子生活在如此贫穷简陋的地方,地震后失去了亲人,他们还小,许多事还不懂。可我看在眼里,疼在心上,我下决心一定要尽自己的力量教育他们,也许短时间内不可能改变他们的命运,但我也希望我的到来会给他们的人生增添色彩,最起码能让他们在这样的一个特殊时期里过得充实而有意义!

刚开始上课的前几天,总是害怕自己的一言一行会伤害着这群刚遭受这样大灾难的孩子们,总是小心翼翼的说话和做任何事情,社会实践报告《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报告:支教汶川》。结果发现,原来我错了,孩子们可以和你很轻松的畅谈着地震,可以很自然的和你聊着家里的情况,地震带给他们的不是恐惧,害怕!而是坚强!异常的顽强!那里的孩子,家里基本上都毁了,全都是住在帐篷里或者是临时搭建的房子里,有些孩子失去了亲人,还有些孩子甚至成为了孤儿。但是,他们的脸上永远都是闪耀着灿烂的笑容,丝毫没有灾难过后的愁云笼罩。可以说,是他们的纯真质朴的笑容感动了我们每一个志愿者!

在课堂里,每天看到的是一张张渴望知识的脸庞;在游戏运动中,看到的是一个个活跃的身影。

简单的生活,简单的人们,简单的处事,在这里一切都变得很简单很简单。

2008年9月20日是我们6名志愿者和孩子们,还有寨子里的大哥大姐们在篝火中和歌舞中度过我们在羌寨的最后一个夜晚。离开的惆怅情绪总是笼罩着我们每一个人,在课室外看看这里的天空,望望这里的高山,想想这里的乡亲这里的孩子们以及现在和曾经在一起的志愿者们,回忆着从到这里开始的每一天。

教室里,还很清晰的是站在黑板前拿着棍子在上课的情形;

教室旁,还记得某个雨天我们从山下归来,冒着雨疏通教室帐篷四周的水沟;

帐篷外,多少个夜晚我们就在这里度过,和孩子们玩着各种的游戏,总是不觉得厌烦;

还依稀记得,离开那天,孩子们拉着我们的手说,“老师,我们现在放暑假,是不是放完暑假还回这里上课啊? ”“老师,你可不可以不要走啊?”“老师,不要走啊,再继续教我们啊?”“老师,你们走了之后还回不回来啊?”“老师,你要想我们啊,因为我们会很想你们的!”

听完这些话语,眼泪总是情不自禁地涌出来,记得跟孩子们说了,老师肯定还会回来看你们的,老师永远永远都不会忘记你们的,能成为你们的老师,被你们每天这样叫着,可以说是老师最大的荣幸!

相见时难别亦难,但天下无不散之宴席,接过大姐为我们亲手绣的羌绣——鞋垫和香囊,真的,那一刻,深深地被感动了。回望,夕阳西下,那片震后的废墟依然在那,废墟的那边还是不尽的山,望不过去的山。背对夕阳,我还是忍不住回望,那山,那云,那寨子,那人,还有不灭的希望都永远的驻立在那里。

如今离开了,对那里的印象是——坚强,美好,希望..

我想我还回去,因为,我答应过他们我还会来的。

在那里,我还和一起在这里一起做志愿者的5个富有激情和爱心的年轻人结下了深厚的友谊,消除彼此之间的隔阂和防备之心,坦诚地面对彼此,为了同一个愿望,相聚在一起,思想一致。他们感染了我,我也会去学着感动其他人,认真做人,真心待人,尽心做事,让人生过得更有意义!在迷茫困惑意志消沉的时候,我会想起他们,想起这段难忘的经历,我就会有无穷的动力了!不求回报的尽心尽力地做事,执着地做自己喜欢的,不厌其烦... 平凡却不平庸地度过每一天,每一小时,每一分钟..

虽然这次的支教只有短短的十五天,但是,在那里收获到的却是今生受用的。知识,坚强,亲身实践,友谊,...

不知道这样的经历能不能被称为社会实践,但是,这些难忘的经历无论从哪个方面都深刻的影响着我,以后的生活,学习,甚至做人。短短的文字述不完此行的全部意义,我想,大家能体会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