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高中德育工作汇报(实用20篇)

2024工人入党积极分子11月思想汇报

浏览

3275

范文

21

篇1:高中学生德育年度工作总结报告

范文类型:工作总结,汇报报告,适用行业岗位:高中,中学,学生,德育,全文共 1408 字

+ 加入清单

本学期,根据期初德育工作计划,以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教育为抓手,以学生的日常行为规范教育为基础,加强对学生的思想道德、行为规范和礼仪常规教育,坚持“突出重点,注重实效开展德育工作,围绕校园文化建设,积极开展各类主题教育,使学生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生活,学会劳动,学会健体,学会审美,努力培养举止文明、日常礼仪、品德优良、心理健康且富有创新精神的一代新人。主要做了以下一些工作:

一、重视德育队伍建设,强化德育意识

1、加强了班主任工作。开学初要求班主任写好工作计划,对本班的班级管理做好规划,每月根据学校检查对班主任工作进行考核。

2、加强了德育研究,召开了以班级文化建设和班级管理为主题的班主任经验交流会。

3、做好少先队值周生的选拔、培训工作。每月定期对他们进行培训,使他们能真正成为老师的小帮手,在学生管理等方面发挥作用。每周召开例会对他们值日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并要求改正。

4、加强少先队阵地建设。本学期利用国旗下的讲话和各班黑板报对学生进行教育。强化少先队礼仪队伍形象。

5、加强后进生管理,做好品德差生的帮教转化工作。本学期,各班都能结合本班实际,做好品德差生的帮教转化工作,建立帮教档

案,并制定了具体的帮教措施,记载好帮教情况,努力做到用爱心去关怀他们,用耐心去感化他们,尽量把一些苗头性问题消灭于萌芽状态之中。

二、本学期的行为规范教育继续加强

1、坚持不懈地抓好了《守则》、《规范》的养成教育。重点放在了文明礼仪、清洁卫生、学习习惯、节约粮食和安全教育上。在开学初,集中对全校学生进行《中学生守则》和《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教育,利用班会对学生进行教育。

2、坚持了常规检查评比。检查评比做到了客观公正。并且把清洁卫生的打扫和保持纪律、两操作为检查评比的重点。把学生检查的结果每周五降旗时公布,每周颁发相应的流动红旗。

4、安全教育做到了警钟长鸣、常抓不懈。加强了对学生课间活动的监督,坚持了楼道值班和集体放学制度,做好了交通安全、食品卫生安全的教育。

5、开展队前教育,教唱队歌,少先队礼仪知识,组织一年级新生入队,加强少先队组织建设。

三、针对主题进行各项活动

作为少先队工作者就应该抓住良机,营造氛围,创造性地规划少先队活动内容,并做到每月都有活动主题,采用生动活泼的形式,让队员们在活动中,知识得到进一步扩充,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我校

大队部以开展丰富多彩、生动活泼的少先队活动为主线;以开展主题、形式多样的班队会活动为载体。本着“年度有主线,月月有主题,天天是活动,处处受教育“的原则,充分发挥少先队组织在学校各项工作中的桥梁和纽带作用。

1、本学期,我校继续加强了学生常规教育,特别是文明礼貌教育,以新的《中中学生守则》、《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为内容,以班级教育、自我教育为主。

2、值周生每天在学校各个角落纠正学生的不文明行为,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收到了良好的教育效果。

3、继续开展雅行教育活动,利用国旗下的讲话、班队会等教育阵地对学生进行教育,规范自己的行为,使学生的文明习惯有较大改变。

回顾半年来的德育工作,有成功也有失意。今后,我们将在学校的正确领导下,决心不断探索行之有效的德育工作途径,安排适合学生年龄特点的德育工作内容,充分发挥德育目标体系的导向性、针对性,促进德育训练的养成性,使德育工作的实效性不断得到提升。我们相信,通过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德育之花将会在一实小这片文明的校园中盛开地更加艳丽。

展开阅读全文

篇2:高中生德育互动模式研究开题报告_开题报告_网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适用行业岗位:高中,德育,全文共 6377 字

+ 加入清单

高中德育互动模式研究开题报告

一、问题的提出

1、对中央文件精神的领会和贯彻。

200x年上半年,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的若干意见》指出:“我国现约有3.67亿未成年人,其思想道德状况如何直接关系到中华民族的整体素质,关系到国家的前途和民族的命运。”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也明确指出“各级各类学校必须更加重视德育工作”。教育部制定的《中学生守则》、《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也于xx年9月1日正式实施。这些重要文件的出台,无疑对中学德育工作提出新的要求。

2、对高中新课程改革要求的适应。

教育部在《中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指导纲要》中明确指出,要改革既有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推出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其中一个重要方面就是面向全体学生,加强新时期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普通高中课程方案》的实施,也要求按新的课程理念、新的价值取向——人格取向来重新构建德育课程结构。

在这样的指导思想下,教师的角色、教育教学方式与过去有很大不同。教师不再是知识的直接传授者,不是“教”教材的人,而是学生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和指导者,是引导、激发和深化学生活动的人。教师在实现这些不同的角色的同时,也增强了与中学生的互动,帮助中学生通过体验生活、积累经验、发展能力并初步形成良好的习惯和品德,实现理想的教育效果。为了更好地实施新课程,提高学生的道德思考能力和道德践行能力,开发校本德育课程,开拓新的德育模式,提高德育的有效性就显得尤为迫切。

3、对传统学校德育模式的反思。

毋庸讳言,德育工作仍是当前学校教育的薄弱环节。由于校际竞争激烈,升学率成为社会评价学校的重要标准,中学德育地位是“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针对性和实效性差。而且,过去的学校德育模式重视群体、强调共性而忽视个体,不能完全适应学生心理发展的需求。例如,德育工作中常常会遇到学生不良行为习惯的矫正问题,而教师、学校对待这些问题时,大都以正面批评、惩罚等方式,试图通过加大外部力量的干预,达到改变或矫正学生不良行为习惯的目的,但实际的效果往往并不令人满意。因此探索新型有效的的德育模式势在必行。

4、对未成年人思想道德现状的审视。

全球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在给人类带来充实的物质生活的同时,也伴随着一系列的负面影响,经济的发展并不必然意味着精神世界的丰富,也不能避免价值观的失落。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变的过程中,人们原有的相对稳定的道德观、价值观等发生了较大变化,引发了诸多新旧观念的冲突以及由此引起的问题。一些社会不良现象不同程度影响着校园,给中学生的健康成长带来了不利的影响,近年来我国青少年犯罪率的日益攀升和这些不良因素不无直接的联系。

中学生正处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阶段,可塑性强,自控能力薄弱,容易受外界干扰和影响。学生在道德生活中尚处于不成熟、不稳定状态,处于由他律向自律、由模仿向创造、由顺从向选择的转化过程中。当我们审视未成年人思想道德的现状时,不难发现,互联网等新兴媒体以及网吧等各类文化娱乐场所含有色情、暴力、赌博、愚昧迷信的腐朽落后文化和有害信息正乘隙传播,严重腐蚀未成年人的心灵。另一方面,传统的应试教育的惯性依然强劲,大多数学生承受着学业带来的巨大压力。社会问题、家庭问题以及学习问题给许多学生造成了巨大的压力,使他们出现了行为习惯差、人际关系不好以及心理亚健康等问题。

长期以来德育课程的知识化、政治化倾向严重,也使学生的发展受到制约。在学生眼中,学校德育内容保守、假大空、不能解决实际的思想问题,学校德育形式“老土”、走过场、缺乏新意和吸引力。要帮助学生健康成长,培养他们良好的道德品质,就要求我们努力研究新的德育模式,多渠道地对学生进行引导。

5、对高中生心理特点的思考。

高中生的生理发展迅速走向成熟,而心理的发展却相对落后于生理的发展,在理智、情感、道德和社交等方面都还未达到成熟的指标。高中生思维敏锐,精力充沛,自我意识日益成熟,自主性、独立性增强,内心世界丰富多彩,但他们看待问题片面性较大,自控不足,容易冲动,想和别人交流却又封闭自己,需要各方面的指导却对他人的批评教育抱有强烈的叛逆意识。面对这样的学生,灌输、说教的德育模式日益失去作用,尊重他们心理特点、符合他们心理需求的德育模式才能发挥实效,切实有利于高中生的发展。

二、理论依据

1、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建构主义作为认知学习理论的新发展,是目前西方日渐流行的教育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它不仅要求学生由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知识的灌输对象转变为信息加工的主体、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而且要求教师要由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转变为学生主动建构意义的帮助者、促进者。这就意味着教师应当在教学过程中彻底摒弃以教师为中心、强调知识传授、把学生当作知识灌输对象的传统教学模式,采用全新的教学模式、全新的教学方法和全新的教学设计思想,因而必然要对传统的教学理论、教学观念提出挑战,从而在形成新一代学习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同时,也逐步形成了与其相适应的新一代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和教学设计思想。知识技能的掌握需要学生主动参与和建构,思想品德的养成同样也需要学生参与德育过程,通过自身的活动以及与他人、与环境的互动,为外在于自己的道德规范赋予蕴含个人色彩的意义。本课题研究的就是怎样开辟新的途径,使学生能切入到德育过程中,并在其中寻找到属于自己的体验和感悟,从而自主构建个人道德体系。

2、现代德育实践观。道德的本质在于实践。首先从德育目标看,既有对学生道德认识、道德情感的培养,也有对学生道德心理、道德行为的锻炼,而归根到底是道德信念和道德行为的统一,所以德育目标本质上是实践的。其次,学生的道德是在活动和在交往中形成的,活动和交往的本质是实践的,所以德育过程本身应该是一种实践活动。第三,德育实践活动才是检验学生道德素质高低的唯一标准。所以,德育应该是德育主体的一种实践活动。怎样让德育活动走出“口号加榜样”的单向的道德知识传输模式,怎样采用富有成效的模式来开展道德实践活动,正是本课题研究的重要内容。

3、我校“导师制”办学理念。我校“导师制”办学理念自1998年提出之后,在教育系统和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多年来,经过专家学者多方面论证、一线教师多角度实践,我校“导师制”的内涵得到极大的丰富和发展。“导师制”的基本精神可概括为:平等的师生关系、互动的教育模式、多元的导师组织、共进的发展目标。“平等的师生关系”包括师生人格平等和教育活动民主,是实施导师制的前提和基础;“互动的教育模式”是指学科教学互动和思品养成互动,是实施导师制的教育教学常态和方式;“多元的导师组织”包括校内组织全员和社区力量全面,是实施导师制的组织依托和保证;“共进的发展目标”指的是一切为了人,为了人的一切,是实施导师制的方向和目标。本课题所研究的“德育互动模式”正是“互动的教育模式”中一个重要的组成方面,是对我校“导师制”的进一步拓展和完善。

三、课题界定与模式构想

德育模式是指关于德育活动的本质特征的简要表述形式。它是理论系统和操作系统的中介。德育模式指示着德育工作的基本取向。

互动,简而言之,就是人与人之间在共同活动中发生的直接或间接相互作用和联系的基本方式。

德育的对象是人,而人的德性的养成、发展与成熟,不是在“灌输”中“获得的”,而是在主体与客体的相互作用即互动中主体自身建构的。所以,现代德育过程的思想,特别强调民主、平等、对话与交流,即德育过程实质上可理解为是师生之间互动互促、教学相长、品德共进的过程。广而言之,学生个体与他人、与群体、与家庭、与社会之间的互动,都可以是道德养成的重要途径。

德育互动模式是通过课程、规章、实践、评价等途径,形成和谐的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以及学生个体与周围环境的互相影响,从而让高中生体验道德美感,自拟道德准则,参与道德实践,强化道德意识,建构道德信念的一种德育模式。

德育互动模式的构想主要有以下几种:

(1)课程互动模式。通过有效的课程教育探索德育的校本课程,积累和整合德育资源,编制相应的教材,如名生介绍、党校团校、心理疏导等。

(2)规章互动模式。通过学生参与拟定规章制度,形成简便易行的德育规范,如校园文明公约、学生守则、考前诚信签约制度等。

(3)实践互动模式。通过学生的实践活动来探索德育新模式,如志愿者活动、校园论坛、学生广播站、学生电视台等。

(4)评价互动模式。通过学校的评教、评学、评比、评选来研究德育评价的机构设置(如自律委员会)、德育评价的形式体系(如素质发展报告书)、德育评价的过程(如值周制度、三好生、表扬生自荐制度)以及德育评价的反馈机制(如公告栏、反思纠错室)。

德育互动模式,是对我校“导师制”办学理念的新发展,是培养“素质全面、特长显著”的学生的新要求,是对南京一中校本德育模式的特征性描述。

“德育互动模式”课题的研究,以南京一中百年文化的积淀为基础,以时代精神的弘扬为支柱,积极探索具有城市高中生人格养成特色的德育模式。

四、研究的目的意义

南京市第一中学有百年校史,是江苏最早的省重点中学之一,南京市教育局直属学校,现为江苏省模范学校,国家级示范高中,江苏省首批四星级学校。学校一贯强调“教书育人”,坚持“德育首位,五育并举”的方针。多年来形成“好学、向上、活泼、团结”的校风,“严谨、求实、创新、育人”的教风和“勤奋、进取、踏实、求精”的学风。

在德育工作中,我们感受到学生的道德观念、心理特点都随着社会的发展出现了新的变化,这就对德育的方式提出了新的挑战。

从心理的角度来说,目前高中生生理的迅速变化与心理的发育并不完全同步,很大程度上他们处于“心理断乳期”,迷惘、郁闷、多变的“花季”也往往成为“雨季”。因此,积极向上、弘扬正气的道德行动能促使学生由感性体验步入理性审视。从教育学的角度来说,世易时移,信息时代所带来的时空突破使学校德育处境尴尬,多元的价值观念对学生的人生观、道德观造成强烈干扰,因此,最适合学生的教育便是最好的教育,对传统教育方式的扬弃也就十分必要。

200x年8月,我校对高一年级进行了学生文明公约的态度和践行情况调查。结果显示:对于我校学生文明公约的主要内容,学生了解率并不太高,但赞同率较高。大部分同学对于条约的各项具体内容都很支持,只对个别表述提出看法。大部分同学基本可以完成条约的要求,但对于制定公约这一形式本身存在不同看法。对于学校组织的各项德育活动,大部分同学是支持和愿意参加的,但说教类的活动最不受欢迎。对于学校组织的提高文明水平、促进自律意识的活动,同学们建议应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注重互动性、趣味性和集体参与性。由此可见,高中学生对学校德育的形式和内容都有相当的主见,有一定自省能力和自我教育能力。怎样以适应学生特点、符合学生需求的方式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就成为一个摆在我们面前的难题。

因此,本课题研究的意义有二:

一是从公民道德意识形成的高度来落实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使高中生能把“为学”与“为人”结合起来,做到知情意行的统一,从而主动发展,全面发展,持久发展。

二是积极探索以学生为主体、以活动为载体的高中生道德自我教育的途径和方法,形成一定的行之有效的德育模式,消除由单一的制度化管理所造成的不足,使学校

的德育工作能扎实有序、生动活泼地迈上新台阶。

五、研究的整体思路

1、途径开拓

(1)立足学校。由校长亲自挂帅,由学生工作处组织领导,年级组、班主任和学生干部为具体实施者。

(2)沟通家庭。通过家长学校、家长会、开放式班会等形式取得学生家庭支持。

(3)延伸社会。以社会实践及综合性活动等规定课程使学生能够接触社会、认识社会、服务社会。

2、研究方法

(1)行动研究法:拟定操作性较强的研究计划,创设相关的实践情境,对学生在这情境中的行动进行观察并评价。

(2)个案研究法:对全体实验班学生取样跟踪,因材施教,建立相关档案,重视典型分析。

(3)调查法:对我校高一年级全部学生和其他年级的部分班级发放调查卷,了解学生现状并研究实施策略。

(4)经验筛选法:适时召开课题研讨会,及时总结经验,并借鉴一些符合我校实际的经验。

3、进程规划

第一阶段:调查论证(200x年10月—200x年6月)

a.组建课题研究小组,学习相关理论,开研讨会论证。

b.请教专家、学者,论证课题的可行性。

c.发放调查问卷,了解学生状况。

d.采用招募方式,确定高一实验班。

第二阶段:申报立项(200x年6月前)

a.拟定立项申请,规范操作程序。

b.申报课题。

c.挂钩高等院校或上级教科研单位,寻求课题指导。

第三阶段:研究阶段(x年7月—200x年9月)

a.制订阶段研究计划,根据计划实施全程多层面实施,提出模式构想。

b.对实践模式进行修正与评价。

第四阶段:总结阶段(200x年10月—200x年12月)

收集并整理所有文字材料和其它写实材料,分析总结,分专题写出研究报告或论文,并编印《个案分析》。

4、预期成果

(1)主要阶段性成果:调查报告、研究论文、影像资料、个案分析、活动文集。

(2)最终研究成果:研究报告、个案分析等。

六、研究的价值

1、本课题注重学生的参与,创造各种机会让学生走出书本、走向社会,在学生共同参与学习、生活、社会实践的德育活动中,不断认识自我、完善自我的世界观、人生观,找到自己存在的意义和价值,最终归结到学生的自我道德判断、选择等能力的发展上来。在这一过程中,传统的德育方法得到反思,全方位、活动性、自我建构型的德育模式得以拓展,并渗透在教育教学的方方面面。

2、本课题的目的不在于塑造以往家长、教师心目中听话、乖巧、各方面都符合规范的“模子中的人”,而是重在通过各种活动和实践,在学生参与和互动中实现学生内在德性的完善和升华,在培养学生健全人格方面作出探索。当学生逐渐由他律变为自律,由被动“听话”变为主动思考和选择,由被教育变为主动参与和自我教育,即使他脱离了学校德育,也仍然能够在与他人和环境的互动中汲取养分,通过自主的发展,最终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这正是学校德育追求的目标。

七、研究的条件和保证

1.教育部制定的《中学生守则》和《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于xx年9月1日正式实施,这是课题研究的一个极大的驱动。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的若干意见》于xx年上半年出台,成为课题研究的有力支柱和指导。

2.我校自1998年起大力推行“导师制”的运行机制,其基本精神是倡导平等的师生关系、互动的教育模式、多元的导师组织和共进的发展目标,全面实施素质教育。200x年10月,由师生充分讨论、共同制定的《南京一中文明公约》于全校实施,其正面影响由学校辐射社会。这些都创设了一种有利的实践氛围,是进行课题研究的重要平台。

3.我校对此课题已进行了一段时间的研究和实践,并形成了较为完整的规划。

4.我校的德育工作有着较为厚实的文化积淀,艺术团、交响乐团、体育特色基地、素质发展报告、校报校刊等等,提供给学生十分宽广的自我教育平台。

5.课题组由校领导亲自挂帅,由善于思考和勤于教学的年轻骨干教师组合,由我校学术委员会成员和一批特级教师作顾问,由一些硕士、博士加盟,阵容十分强大。

6.学校每年都有专项教科研经费按课题级别下拨,课题研究经费能够得到充分保证。

八、研究人员

1、领导小组

课题指导:高德胜

学校顾问:黄乃洋、蔡肇基、陈明芬

组长:吴晓茅

副组 长:李 敏、魏荣葆

2、研究小组

第一研究组组长:姚遐林、李宏亮

组员:张冬平、孙玉才、吴中英、刘言涛、张志军、樊世文

第二研究组组长:李宁吾、蒋 可

组员:严慧英、张全华、臧 锋、徐 娟、赵健蕙、唐 凤

综合组组长:吴煜姗

展开阅读全文

篇3:高中生德育互动模式研究的开题报告例文[页3]_开题报告_网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适用行业岗位:高中,德育,全文共 1278 字

+ 加入清单

高中德育互动模式研究的开题报告例文

三、课题界定与模式构想

德育模式是指关于德育活动的本质特征的简要表述形式。它是理论系统和操作系统的中介。德育模式指示着德育工作的基本取向。

互动,简而言之,就是人与人之间在共同活动中发生的直接或间接相互作用和联系的基本方式。

德育的对象是人,而人的德性的养成、发展与成熟,不是在“灌输”中“获得的”,而是在主体与客体的相互作用即互动中主体自身建构的。所以,现代德育过程的思想,特别强调民主、平等、对话与交流,即德育过程实质上可理解为是师生之间互动互促、教学相长、品德共进的过程。广而言之,学生个体与他人、与群体、与家庭、与社会之间的互动,都可以是道德养成的重要途径。

德育互动模式是通过课程、规章、实践、评价等途径,形成和谐的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以及学生个体与周围环境的互相影响,从而让高中生体验道德美感,自拟道德准则,参与道德实践,强化道德意识,建构道德信念的一种德育模式。

德育互动模式的构想主要有以下几种:

(1)课程互动模式。通过有效的课程教育探索德育的校本课程,积累和整合德育资源,编制相应的教材,如名生介绍、党校团校、心理疏导等。

(2)规章互动模式。通过学生参与拟定规章制度,形成简便易行的德育规范,如校园文明公约、学生守则、考前诚信签约制度等。

(3)实践互动模式。通过学生的实践活动来探索德育新模式,如志愿者活动、校园论坛、学生广播站、学生电视台等。

(4)评价互动模式。通过学校的评教、评学、评比、评选来研究德育评价的机构设置(如自律委员会)、德育评价的形式体系(如素质发展报告书)、德育评价的过程(如值周制度、三好生、表扬生自荐制度)以及德育评价的反馈机制(如公告栏、反思纠错室)。

德育互动模式,是对我校“导师制”办学理念的新发展,是培养“素质全面、特长显著”的学生的新要求,是对南京一中校本德育模式的特征性描述。

“德育互动模式”课题的研究,以南京一中百年文化的积淀为基础,以时代精神的弘扬为支柱,积极探索具有城市高中生人格养成特色的德育模式。

四、研究的目的意义

南京市第一中学有百年校史,是江苏最早的省重点中学之一,南京市教育局直属学校,现为江苏省模范学校,国家级示范高中,江苏省首批四星级学校。学校一贯强调“教书育人”,坚持“德育首位,五育并举”的方针。多年来形成“好学、向上、活泼、团结”的校风,“严谨、求实、创新、育人”的教风和“勤奋、进取、踏实、求精”的学风。

在德育工作中,我们感受到学生的道德观念、心理特点都随着社会的发展出现了新的变化,这就对德育的方式提出了新的挑战。

从心理的角度来说,目前高中生生理的迅速变化与心理的发育并不完全同步,很大程度上他们处于“心理断乳期”,迷惘、郁闷、多变的“花季”也往往成为“雨季”。因此,积极向上、弘扬正气的道德行动能促使学生由感性体验步入理性审视。从教育学的角度来说,世易时移,信息时代所带来的时空突破使学校德育处境尴尬,多元的价值观念对学生的人生观、道德观造成强烈干扰,因此,最适合学生的教育便是最好的教育,对传统教育方式的扬弃也就十分必要。

共4页,当前第3页1234

展开阅读全文

篇4:高中德育副校长述职报告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适用行业岗位:高中,德育,校长,全文共 2163 字

+ 加入清单

20xx年11月被松山区委组织部任命为红旗中学新城分校副校长,主管德育工作。

20xx年,在上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的正确领导下,在学校领导和同志们的大力支持下,较好的完成了上级和学校交给的各项任务,德育工作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以“立志、诚信、整洁、守纪、刻苦”为德育工作的重点内容,淬炼金色德育。

一、更新德育理念,重视德育队伍建设——“全员育人”

长期以来坚持以育人为根本,坚持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教育质量。特别把“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的办学宗旨贯穿到学校德育工作之中。

学校坚持以“育人为本、育德为先、责任为重、团队为力”为理念,以“明德修身、笃学成志”为校训,始终将德育工作作为学校教育的首要任务,让学生“学会做人,学会生存,学会合作,学会关心,学会感恩,学会负责”。实行德育导师制,“教书育人,人人有责”,增强全体教职工“全员教育”的育人意识。制定实施了《红旗中学德育导师制方案》和《红旗中学德育导师手册》。

坚持选聘思想素质好、业务水平高、奉献精神强的优秀教师担任班主任,多次组织班主任外出学习兄弟学校的成功教育经验,组织聆听教育专家班主任工作艺术专题报告会,加强班主任业务理论学习、培训和交流。系列主题班会课每周一次。如:以“生命安全教育”、“行为规范教育”、 “理想前途教育”、“青春期教育”、“文明礼仪教育”、“民族传统教育”、“诚实诚信教育”、“成人责任教育”、“集体主义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等。

二、开展德育活动,激活德育主体——“活动育人”

1、把好新生入学关。新学年开始前,我们都有针对性建立新生档案。组织学习《中学生守则》、《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和学校政教处编写的《红旗中学学生行为向导》等规章制度。以学生的日常行为规范养成教育为主入手,以“讲、查、评、比、议”一整套行之有效的方法大力推进学生行为规范养成教育。

2、把好“问题生”转化关,促进良好品德的形成。深入开展“尊重全体学生,转化学困学生”为主题的学校法制教育

3、突出校园人文建设,开展系列文化活动。定期举行体育运动会、文艺活动、每周一升旗仪式、成人宣誓仪式、学雷锋活动月、高考百日誓师大会、为灾区献爱心捐款、诚信教育、感恩教育等活动。组织“润园”文学社、书画社、校园广播站等社团,活跃同学们课余文化生活,培养正确舆论导向。

4、加强德育实践,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德育主题活动,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观念、自主意识和自理自教能力。如:新生军训,参与普法,交通安全讲座,消防安全演练,假期社会调查,社区服务活动等。

5、加强心理健康咨询。学生健康的心理素质是健全人格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生成才,成功的一个必要条件,开展好心理健康教育事关学生个人的成长和学校的声誉。

6、创新家长会,强化家校教育互动。

我校家长会每学期一次,家长、教师、学生共同参与通过家长会,学生向家长及监护人鲜活地展示了在校学习、生活及思想状况,家长了解了学校的教育教学及管理情况,教师了解了家长的要求及心愿,教师、学生、家长真情交流,增进了互信,密切了关系,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三、构建德育网络,完善各项制度——“制度育人”

1、建立多层德育管理网:分管德育副校长、工会、政教处、教务处、团委、年级组、学生会、社团、教研组、教师、班主任等。加强了德育机制,优化了德育网络。成立学校家长委员会、年级家长委员会分会,发布《家长委员会章程》、刊印家长学校专刊《心桥》,搞好教育服务。

2、制定各项德育检查奖惩制度。学生行为规范检查奖励制度;《红旗中学学生行为向导》;特色班主任培训制度;德育研讨制度等;

3、建立健全综治工作制度,制订《学校安全工作制度》,建立了校园安全网络,编制实施了多套安全教育活动方案,使学校安全教育活动制度化。

四、实施校园人文环境建设工程,优化育人环境——“环境育人”

1、绿化美化人文化,建书香校园。

人文环境、文学殿堂、诗意校园,是“弘扬红旗精神,构建红旗文化”的特色窗口。进行“四园”建设,即师生团结、设施完善的“家园”;教学严谨、学风扎实的“学园”;身心健康,团结和谐的“乐园”;环境优美、精神文明的“花园”。

2、构建高品位的班级文化建设。高品位的班级物质文化,对学生具有潜移默化的教育影响力和感染力。

通过有效的德育教育,我校学生行为规范水平已明显提升。绝大多数学生自我认可在校能够做到团结友善、互相帮助、尊重他人、善于合作;在独处时能做到胸怀开阔、心理健康、勤奋自立、勇于创新。我校学生行为规范水平可用下面八个短语概括:校园干净,举止文雅,用语礼貌,懂得关心,心理健康,纪律安静,学习勤奋,长大懂事。

自分管学校德育工作以来,自己在实践地过程中对学校的德育和自身工作情况一直在不断的反思。有许多不足之外,有待于今后进一步地改进。

1、工作态度上,创新精神不够,许多工作没有达到预期效果。

2、工作方法上,深入群众不够,调动广大教职员工的德育热情,特别是科学合理评价班主任工作优劣的管理艺术需要进一步提高。

3、工作作风上,协同部门内人员、协调部门之间的亲和力还需进一步增强。

淬炼金色德育,弘扬“红旗精神”,构建“红旗文化”,是红旗中学德育工作者矢志不渝目标,“红旗文化”就是一种优秀文化,它必定引领着红旗中学从成功走向更大的成功,从发展走向更大的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

篇5:高中班主任德育工作个人总结汇报_德育工作总结_网

范文类型:工作总结,汇报报告,适用行业岗位:高中,班主任,德育,个人,全文共 1667 字

+ 加入清单

高中班主任德育工作个人总结汇报

本学期,我是高二(4)班的班主任,学生共有55人,其中男生13人,女生42人,我们班在学校的统一组织、领导和同学们的共同努力下及任课老师的大力支持和配合下,紧紧围绕学校工作计划,本着“以生为本,德育为先”的宗旨,以落实《校规》和培养学生12个养成教育习惯为重点,各项工作顺利开展,安全、学习、工作等方面都取得进步,现将我所做的一些工作总结如下:

一、班级管理常抓不懈

本学期,学生们已经由刚开始陌生、紧张逐渐向熟悉、放松过渡,有个别学生在楼道内追逐打闹,还有的学生大声喧哗,这些都是我们面临的新问题,针对上述现状,我在学生中间利用班队会给学生讲了学校制定的“12个好习惯”, 也就是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卫生习惯,行为习惯,礼仪习惯,让每一个孩子成为能主宰自己命运的人。同时还公布了班级的纪律考评细则和卫生的评价标准和要求。一学期下来,学生的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都有了很大的提高。

二、牢固树立班级主人翁意识

一个学生只有有了主人翁意识,他才会积极主动地为班级出力,为班级争光。教师的独裁,一味地发号施令,只会让学生感到被动,情绪也会因此而消极。一个能干的班主任应该“放开自己的手”,给学生相对的自由,为学生创设一定的空间,让每一个学生都参与到班级管理中来。培养学生的积极参与意识、主人翁精神,让每一个学生的潜能得到充分的发展。本学期,我带领学生积极参加学校的各项活动,在我们的共同努力下,孩子们凝成了一股绳,劲往一处使,心往一处想,集体荣誉感越来越强。

三、激励活动,使学生自信十足

每个孩子身上都有闪光点,只是我们没有发现而已。孩子渴求被人赏识,就像花草渴求雨露。在我的班主任工作中,“赏识孩子”是我每天必做的事。孩子们捡到别人丢失的物品并上交学校以后,我都不会忘记开一次“庆功会”;孩子们过生日,我们同唱生日快乐歌;孩子们考出好成绩,我让每个学生谈谈自己取得好成绩的感受、经验、以后的打算等等;让每个孩子都品尝成功的滋味,绽开如花般的笑脸。

四、培养有管理能力的小干部。

发挥“小干部”的大作用,大胆放手使用班干部,通过制定班级管理制度,学生各方面做出了严格要求,班内形成了团结向上的优良班风。今年班级学生比较特殊,小班干部的作用,就更加充分地体现了出来,我们的小班干部开始轮流值日,监督学生的习惯,现在,所有的学生都能做到在楼道内不喧哗,不打闹,这都是班干部的功劳。

五、其他常规工作有条不紊

积极主动地经常与任课教师取得联系,与家长沟通,协调学校各方面的教育力量,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协同对学生进行学习目的教育,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刻苦学习的意志,教会学习方法,学好各门功课。

安全维系着家家户户的生活,我始终做到,安全第一,预防为主。一方面利用班会、板报宣传、谈心、家访等形式做好周密细致的思想工作,另一方面制定切实可行的安全措施,确保一学期没有发生安全事故。

六、总结

我们的工作在今朝,却建设着祖国的明天;我们的教学在课堂,成就却在祖国的四面八方。“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我们要不断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如果说爱学生的老师是好老师,那么既热爱学生,又能成功传播知识的老师则是优秀的老师。夸美纽斯这样评价一位优秀的教师:一个能够动听地、明晰地教学的教师,她的声音便该像油一样进入学生的心里,把知识一道带进去。我一直以此为自己的教育座右铭。为了上好每一堂课,我精心准备,解读文本,研究教参,查找资料,常常一忙就到深夜。第二天,我又神采飞扬地出现在课堂。虽然很疲倦,但是我的内心却是充实愉悦的。因为是我的学生给了我的自信,激发了我无穷的工作热情和灵感;是我的学生给了我责任感,让我学会用广博、宽厚的师爱包容所有的孩子;是我的学生给了我快乐和幸福,让我在青春岁月里跳出了最绚烂美妙的舞蹈。

诗人泰戈尔说过:“花的事业是甜蜜的,果的事业是珍贵的,但让我们干叶的事业吧,因为叶总是谦逊的,垂着她的绿荫的。”教育事业就是叶的事业,每一名教师就是一片绿叶,孕育着祖国的花朵。我会把我的智慧,我的一生都献给我的孩子们!

展开阅读全文

篇6:南京一中高中生德育互动模式研究开题报告_开题报告_网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适用行业岗位:高中,德育,全文共 6025 字

+ 加入清单

南京一中高中德育互动模式研究开题报告

这篇南京一中高中生德育互动模式研究开题报告的关键词是南京,德育,高中生,模式,报告,研究,

一、问题的提出

对中央文件精神的领会和贯彻。

200x年上半年,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的若干意见》指出:“我国现约有3.67亿未成年人,其思想道德状况如何直接关系到中华民族的整体素质,关系到国家的前途和民族的命运。”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也明确指出“各级各类学校必须更加重视德育工作”。教育部制定的《中学生守则》、《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也于2019年9月1日正式实施。这些重要文件的出台,无疑对中学德育工作提出新的要求。

对高中新课程改革要求的适应。

教育部在《中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指导纲要》中明确指出,要改革既有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推出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其中一个重要方面就是面向全体学生,加强新时期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普通高中课程方案》的实施,也要求按新的课程理念、新的价值取向——人格取向来重新构建德育课程结构。

在这样的指导思想下,教师的角色、教育教学方式与过去有很大不同。教师不再是知识的直接传授者,不是“教”教材的人,而是学生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和指导者,是引导、激发和深化学生活动的人。教师在实现这些不同的角色的同时,也增强了与中学生的互动,帮助中学生通过体验生活、积累经验、发展能力并初步形成良好的习惯和品德,实现理想的教育效果。为了更好地实施新课程,提高学生的道德思考能力和道德践行能力,开发校本德育课程,开拓新的德育模式,提高德育的有效性就显得尤为迫切。

对传统学校德育模式的反思。

毋庸讳言,德育工作仍是当前学校教育的薄弱环节。由于校际竞争激烈,升学率成为社会评价学校的重要标准,中学德育地位是“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针对性和实效性差。而且,过去的学校德育模式重视群体、强调共性而忽视个体,不能完全适应学生心理发展的需求。例如,德育工作中常常会遇到学生不良行为习惯的矫正问题,而教师、学校对待这些问题时,大都以正面批评、惩罚等方式,试图通过加大外部力量的干预,达到改变或矫正学生不良行为习惯的目的,但实际的效果往往并不令人满意。因此探索新型有效的的德育模式势在必行。

4、对未成年人思想道德现状的审视。

全球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在给人类带来充实的物质生活的同时,也伴随着一系列的负面影响,经济的发展并不必然意味着精神世界的丰富,也不能避免价值观的失落。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变的过程中,人们原有的相对稳定的道德观、价值观等发生了较大变化,引发了诸多新旧观念的冲突以及由此引起的问题。一些社会不良现象不同程度影响着校园,给中学生的健康成长带来了不利的影响,近年来我国青少年犯罪率的日益攀升和这些不良因素不无直接的联系。

中学生正处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阶段,可塑性强,自控能力薄弱,容易受外界干扰和影响。学生在道德生活中尚处于不成熟、不稳定状态,处于由他律向自律、由模仿向创造、由顺从向选择的转化过程中。当我们审视未成年人思想道德的现状时,不难发现,互联网等新兴媒体以及网吧等各类文化娱乐场所含有色情、暴力、赌博、愚昧迷信的腐朽落后文化和有害信息正乘隙传播,严重腐蚀未成年人的心灵。另一方面,传统的应试教育的惯性依然强劲,大多数学生承受着学业带来的巨大压力。社会问题、家庭问题以及学习问题给许多学生造成了巨大的压力,使他们出现了行为习惯差、人际关系不好以及心理亚健康等问题。

长期以来德育课程的知识化、政治化倾向严重,也使学生的发展受到制约。在学生眼中,学校德育内容保守、假大空、不能解决实际的思想问题,学校德育形式“老土”、走过场、缺乏新意和吸引力。要帮助学生健康成长,培养他们良好的道德品质,就要求我们努力研究新的德育模式,多渠道地对学生进行引导。

5、对高中生心理特点的思考。

高中生的生理发展迅速走向成熟,而心理的发展却相对落后于生理的发展,在理智、情感、道德和社交等方面都还未达到成熟的指标。高中生思维敏锐,精力充沛,自我意识日益成熟,自主性、独立性增强,内心世界丰富多彩,但他们看待问题片面性较大,自控不足,容易冲动,想和别人交流却又封闭自己,需要各方面的指导却对他人的批评教育抱有强烈的叛逆意识。面对这样的学生,灌输、说教的德育模式日益失去作用,尊重他们心理特点、符合他们心理需求的德育模式才能发挥实效,切实有利于高中生的发展。

二、理论依据

2、现代德育实践观。道德的本质在于实践。首先从德育目标看,既有对学生道德认识、道德情感的培养,也有对学生道德心理、道德行为的锻炼,而归根到底是道德信念和道德行为的统一,所以德育目标本质上是实践的。其次,学生的道德是在活动和在交往中形成的,活动和交往的本质是实践的,所以德育过程本身应该是一种实践活动。第三,德育实践活动才是检验学生道德素质高低的唯一标准。所以,德育应该是德育主体的一种实践活动。怎样让德育活动走出“口号加榜样”的单向的道德知识传输模式,怎样采用富有成效的模式来开展道德实践活动,正是本课题研究的重要内容。

3、我校“导师制”办学理念。我校“导师制”办学理念自1998年提出之后,在教育系统和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多年来,经过专家学者多方面论证、一线教师多角度实践,我校“导师制”的内涵得到极大的丰富和发展。“导师制”的基本精神可概括为:平等的师生关系、互动的教育模式、多元的导师组织、共进的发展目标。“平等的师生关系”包括师生人格平等和教育活动民主,是实施导师制的前提和基础;“互动的教育模式”是指学科教学互动和思品养成互动,是实施导师制的教育教学常态和方式;“多元的导师组织”包括校内组织全员和社区力量全面,是实施导师制的组织依托和保证;“共进的发展目标”指的是一切为了人,为了人的一切,是实施导师制的方向和目标。本课题所研究的“德育互动模式”正是“互动的教育模式”中一个重要的组成方面,是对我校“导师制”的进一步拓展和完善。

三、课题界定与模式构想

德育模式是指关于德育活动的本质特征的简要表述形式。它是理论系统和操作系统的中介。德育模式指示着德育工作的基本取向。

互动,简而言之,就是人与人之间在共同活动中发生的直接或间接相互作用和联系的基本方式。

德育的对象是人,而人的德性的养成、发展与成熟,不是在“灌输”中“获得的”,而是在主体与客体的相互作用即互动中主体自身建构的。所以,现代德育过程的思想,特别强调民主、平等、对话与交流,即德育过程实质上可理解为是师生之间互动互促、教学相长、品德共进的过程。广而言之,学生个体与他人、与群体、与家庭、与社会之间的互动,都可以是道德养成的重要途径。

德育互动模式是通过课程、规章、实践、评价等途径,形成和谐的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以及学生个体与周围环境的互相影响,从而让高中生体验道德美感,自拟道德准则,参与道德实践,强化道德意识,建构道德信念的一种德育模式。

德育互动模式的构想主要有以下几种:

(1)课程互动模式。通过有效的课程教育探索德育的校本课程,积累和整合德育资源,编制相应的教材,如名生介绍、党校团校、心理疏导等。

(2)规章互动模式。通过学生参与拟定规章制度,形成简便易行的德育规范,如校园文明公约、学生守则、考前诚信签约制度等。

(3)实践互动模式。通过学生的实践活动来探索德育新模式,如志愿者活动、校园论坛、学生广播站、学生电视台等。

(4)评价互动模式。通过学校的评教、评学、评比、评选来研究德育评价的机构设置(如自律委员会)、德育评价的形式体系(如素质发展报告书)、德育评价的过程(如值周制度、三好生、表扬生自荐制度)以及德育评价的反馈机制(如公告栏、反思纠错室)。

德育互动模式,是对我校“导师制”办学理念的新发展,是培养“素质全面、特长显著”的学生的新要求,是对南京一中校本德育模式的特征性描述。

“德育互动模式”课题的研究,以南京一中百年文化的积淀为基础,以时代精神的弘扬为支柱,积极探索具有城市高中生人格养成特色的德育模式。

四、研究的目的意义

南京市第一中学有百年校史,是江苏最早的省重点中学之一,南京市教育局直属学校,现为江苏省模范学校,国家级示范高中,江苏省首批四星级学校。学校一贯强调“教书育人”,坚持“德育首位,五育并举”的方针。多年来形成“好学、向上、活泼、团结”的校风,“严谨、求实、创新、育人”的教风和“勤奋、进取、踏实、求精”的学风。

在德育工作中,我们感受到学生的道德观念、心理特点都随着社会的发展出现了新的变化,这就对德育的方式提出了新的挑战。

从心理的角度来说,目前高中生生理的迅速变化与心理的发育并不完全同步,很大程度上他们处于“心理断乳期”,迷惘、郁闷、多变的“花季”也往往成为“雨季”。因此,积极向上、弘扬正气的道德行动能促使学生由感性体验步入理性审视。从教育学的角度来说,世易时移,信息时代所带来的时空突破使学校德育处境尴尬,多元的价值观念对学生的人生观、道德观造成强烈干扰,因此,最适合学生的教育便是最好的教育,对传统教育方式的扬弃也就十分必要。

200x年8月,我校对高一年级进行了学生文明公约的态度和践行情况调查。结果显示:对于我校学生文明公约的主要内容,学生了解率并不太高,但赞同率较高。大部分同学对于条约的各项具体内容都很支持,只对个别表述提出看法。大部分同学基本可以完成条约的要求,但对于制定公约这一形式本身存在不同看法。对于学校组织的各项德育活动,大部分同学是支持和愿意参加的,但说教类的活动最不受欢迎。对于学校组织的提高文明水平、促进自律意识的活动,同学们建议应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注重互动性、趣味性和集体参与性。由此可见,高中学生对学校德育的形式和内容都有相当的主见,有一定自省能力和自我教育能力。怎样以适应学生特点、符合学生需求的方式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就成为一个摆在我们面前的难题。

因此,本课题研究的意义有二:

一是从公民道德意识形成的高度来落实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使高中生能把“为学”与“为人”结合起来,做到知情意行的统一,从而主动发展,全面发展,持久发展。

二是积极探索以学生为主体、以活动为载体的高中生道德自我教育的途径和方法,形成一定的行之有效的德育模式,消除由单一的制度化管理所造成的不足,使学校

这篇南京一中高中生德育互动模式研究开题报告的关键词是南京,德育,高中生,模式,报告,研究, 的德育工作能扎实有序、生动活泼地迈上新台阶。

五、研究的整体思路

1、途径开拓

(1)立足学校。由校长亲自挂帅,由学生工作处组织领导,年级组、班主任和学生干部为具体实施者。

(2)沟通家庭。通过家长学校、家长会、开放式班会等形式取得学生家庭支持。

(3)延伸社会。以社会实践及综合性活动等规定课程使学生能够接触社会、认识社会、服务社会。

2、研究方法

(1)行动研究法:拟定操作性较强的研究计划,创设相关的实践情境,对学生在这情境中的行动进行观察并评价。

(2)个案研究法:对全体实验班学生取样跟踪,因材施教,建立相关档案,重视典型分析。

(3)调查法:对我校高一年级全部学生和其他年级的部分班级发放调查卷,了解学生现状并研究实施策略。

(4)经验筛选法:适时召开课题研讨会,及时总结经验,并借鉴一些符合我校实际的经验。

3、进程规划

第一阶段:调查论证(200x年10月—200x年6月)

A.组建课题研究小组,学习相关理论,开研讨会论证。

B.请教专家、学者,论证课题的可行性。

C.发放调查问卷,了解学生状况。

D.采用招募方式,确定高一实验班。

第二阶段:申报立项(200x年6月前)

A.拟定立项申请,规范操作程序。

B.申报课题。

C.挂钩高等院校或上级教科研单位,寻求课题指导。

第三阶段:研究阶段(2019x年7月—200x年9月)

A.制订阶段研究计划,根据计划实施全程多层面实施,提出模式构想。

B.对实践模式进行修正与评价。

第四阶段:总结阶段(200x年10月—200x年12月)

收集并整理所有文字材料和其它写实材料,分析总结,分专题写出研究报告或论文,并编印《个案分析》。

4、预期成果

(1)主要阶段性成果:调查报告、研究论文、影像资料、个案分析、活动文集。

(2)最终研究成果:研究报告、个案分析等。

六、研究的价值

1、本课题注重学生的参与,创造各种机会让学生走出书本、走向社会,在学生共同参与学习、生活、社会实践的德育活动中,不断认识自我、完善自我的世界观、人生观,找到自己存在的意义和价值,最终归结到学生的自我道德判断、选择等能力的发展上来。在这一过程中,传统的德育方法得到反思,全方位、活动性、自我建构型的德育模式得以拓展,并渗透在教育教学的方方面面。

2、本课题的目的不在于塑造以往家长、教师心目中听话、乖巧、各方面都符合规范的“模子中的人”,而是重在通过各种活动和实践,在学生参与和互动中实现学生内在德性的完善和升华,在培养学生健全人格方面作出探索。当学生逐渐由他律变为自律,由被动“听话”变为主动思考和选择,由被教育变为主动参与和自我教育,即使他脱离了学校德育,也仍然能够在与他人和环境的互动中汲取养分,通过自主的发展,最终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这正是学校德育追求的目标。

七、研究的条件和保证

1.教育部制定的《中学生守则》和《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于2019年9月1日正式实施,这是课题研究的一个极大的驱动。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的若干意见》于2019年上半年出台,成为课题研究的有力支柱和指导。

2.我校自1998年起大力推行“导师制”的运行机制,其基本精神是倡导平等的师生关系、互动的教育模式、多元的导师组织和共进的发展目标,全面实施素质教育。200x年10月,由师生充分讨论、共同制定的《南京一中文明公约》于全校实施,其正面影响由学校辐射社会。这些都创设了一种有利的实践氛围,是进行课题研究的重要平台。

3.我校对此课题已进行了一段时间的研究和实践,并形成了较为完整的规划。

4.我校的德育工作有着较为厚实的文化积淀,艺术团、交响乐团、体育特色基地、素质发展报告、校报校刊等等,提供给学生十分宽广的自我教育平台。

5.课题组由校领导亲自挂帅,由善于思考和勤于教学的年轻骨干教师组合,由我校学术委员会成员和一批特级教师作顾问,由一些硕士、博士加盟,阵容十分强大。

6.学校每年都有专项教科研经费按课题级别下拨,课题研究经费能够得到充分保证。

八、研究人员

1、领导小组

课题指导:高德胜

学校顾问:黄乃洋、蔡肇基、陈明芬

组长:吴晓茅

副组 长:李 敏、魏荣葆

2、研究小组

第一研究组组长:姚遐林、李宏亮

组员:张冬平、孙玉才、吴中英、刘言涛、张志军、樊世文

第二研究组组长:李宁吾、蒋 可

组员:严慧英、张全华、臧 锋、徐 娟、赵健蕙、唐 凤

综合组组长:吴煜姗

展开阅读全文

篇7:高中生德育互动模式研究的开题报告例文_开题报告_网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适用行业岗位:高中,德育,全文共 5106 字

+ 加入清单

高中德育互动模式研究的开题报告例文

这篇高中生德育互动模式研究的开题报告例文的关键词是开题报告,高中生德育互动模式研究,

一、问题的提出

对中央文件精神的领会和贯彻。

200x年上半年,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的若干意见》指出:“我国现约有3.67亿未成年人,其思想道德状况如何直接关系到中华民族的整体素质,关系到国家的前途和民族的命运。”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也明确指出“各级各类学校必须更加重视德育工作”。教育部制定的《中学生守则》、《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也于XX年9月1日正式实施。这些重要文件的出台,无疑对中学德育工作提出新的要求。

对高中新课程改革要求的适应。

教育部在《中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指导纲要》中明确指出,要改革既有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推出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其中一个重要方面就是面向全体学生,加强新时期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普通高中课程方案》的实施,也要求按新的课程理念、新的价值取向——人格取向来重新构建德育课程结构。

在这样的指导思想下,教师的角色、教育教学方式与过去有很大不同。教师不再是知识的直接传授者,不是“教”教材的人,而是学生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和指导者,是引导、激发和深化学生活动的人。教师在实现这些不同的角色的同时,也增强了与中学生的互动,帮助中学生通过体验生活、积累经验、发展能力并初步形成良好的习惯和品德,实现理想的教育效果。为了更好地实施新课程,提高学生的道德思考能力和道德践行能力,开发校本德育课程,开拓新的德育模式,提高德育的有效性就显得尤为迫切。

对传统学校德育模式的反思。

毋庸讳言,德育工作仍是当前学校教育的薄弱环节。由于校际竞争激烈,升学率成为社会评价学校的重要标准,中学德育地位是“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针对性和实效性差。而且,过去的学校德育模式重视群体、强调共性而忽视个体,不能完全适应学生心理发展的需求。例如,德育工作中常常会遇到学生不良行为习惯的矫正问题,而教师、学校对待这些问题时,大都以正面批评、惩罚等方式,试图通过加大外部力量的干预,达到改变或矫正学生不良行为习惯的目的,但实际的效果往往并不令人满意。因此探索新型有效的的德育模式势在必行。

4、对未成年人思想道德现状的审视。

全球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在给人类带来充实的物质生活的同时,也伴随着一系列的负面影响,经济的发展并不必然意味着精神世界的丰富,也不能避免价值观的失落。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变的过程中,人们原有的相对稳定的道德观、价值观等发生了较大变化,引发了诸多新旧观念的冲突以及由此引起的问题。一些社会不良现象不同程度影响着校园,给中学生的健康成长带来了不利的影响,近年来我国青少年犯罪率的日益攀升和这些不良因素不无直接的联系。

中学生正处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阶段,可塑性强,自控能力薄弱,容易受外界干扰和影响。学生在道德生活中尚处于不成熟、不稳定状态,处于由他律向自律、由模仿向创造、由顺从向选择的转化过程中。当我们审视未成年人思想道德的现状时,不难发现,互联网等新兴媒体以及网吧等各类文化娱乐场所含有色情、暴力、赌博、愚昧迷信的腐朽落后文化和有害信息正乘隙传播,严重腐蚀未成年人的心灵。另一方面,传统的应试教育的惯性依然强劲,大多数学生承受着学业带来的巨大压力。社会问题、家庭问题以及学习问题给许多学生造成了巨大的压力,使他们出现了行为习惯差、人际关系不好以及心理亚健康等问题。

长期以来德育课程的知识化、政治化倾向严重,也使学生的发展受到制约。在学生眼中,学校德育内容保守、假大空、不能解决实际的思想问题,学校德育形式“老土”、走过场、缺乏新意和吸引力。要帮助学生健康成长,培养他们良好的道德品质,就要求我们努力研究新的德育模式,多渠道地对学生进行引导。

5、对高中生心理特点的思考。

高中生的生理发展迅速走向成熟,而心理的发展却相对落后于生理的发展,在理智、情感、道德和社交等方面都还未达到成熟的指标。高中生思维敏锐,精力充沛,自我意识日益成熟,自主性、独立性增强,内心世界丰富多彩,但他们看待问题片面性较大,自控不足,容易冲动,想和别人交流却又封闭自己,需要各方面的指导却对他人的批评教育抱有强烈的叛逆意识。面对这样的学生,灌输、说教的德育模式日益失去作用,尊重他们心理特点、符合他们心理需求的德育模式才能发挥实效,切实有利于高中生的发展。

二、理论依据

2、现代德育实践观。道德的本质在于实践。首先从德育目标看,既有对学生道德认识、道德情感的培养,也有对学生道德心理、道德行为的锻炼,而归根到底是道德信念和道德行为的统一,所以德育目标本质上是实践的。其次,学生的道德是在活动和在交往中形成的,活动和交往的本质是实践的,所以德育过程本身应该是一种实践活动。第三,德育实践活动才是检验学生道德素质高低的唯一标准。所以,德育应该是德育主体的一种实践活动。怎样让德育活动走出“口号加榜样”的单向的道德知识传输模式,怎样采用富有成效的模式来开展道德实践活动,正是本课题研究的重要内容。

3、我校“导师制”办学理念。我校“导师制”办学理念自1998年提出之后,在教育系统和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多年来,经过专家学者多方面论证、一线教师多角度实践,我校“导师制”的内涵得到极大的丰富和发展。“导师制”的基本精神可概括为:平等的师生关系、互动的教育模式、多元的导师组织、共进的发展目标。“平等的师生关系”包括师生人格平等和教育活动民主,是实施导师制的前提和基础;“互动的教育模式”是指学科教学互动和思品养成互动,是实施导师制的教育教学常态和方式;“多元的导师组织”包括校内组织全员和社区力量全面,是实施导师制的组织依托和保证;“共进的发展目标”指的是一切为了人,为了人的一切,是实施导师制的方向和目标。本课题所研究的“德育互动模式”正是“互动的教育模式”中一个重要的组成方面,是对我校“导师制”的进一步拓展和完善。

三、课题界定与模式构想

德育模式是指关于德育活动的本质特征的简要表述形式。它是理论系统和操作系统的中介。德育模式指示着德育工作的基本取向。

互动,简而言之,就是人与人之间在共同活动中发生的直接或间接相互作用和联系的基本方式。

德育的对象是人,而人的德性的养成、发展与成熟,不是在“灌输”中“获得的”,而是在主体与客体的相互作用即互动中主体自身建构的。所以,现代德育过程的思想,特别强调民主、平等、对话与交流,即德育过程实质上可理解为是师生之间互动互促、教学相长、品德共进的过程。广而言之,学生个体与他人、与群体、与家庭、与社会之间的互动,都可以是道德养成的重要途径。

德育互动模式是通过课程、规章、实践、评价等途径,形成和谐的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以及学生个体与周围环境的互相影响,从而让高中生体验道德美感,自拟道德准则,参与道德实践,强化道德意识,建构道德信念的一种德育模式。

德育互动模式的构想主要有以下几种:

(1)课程互动模式。通过有效的课程教育探索德育的校本课程,积累和整合德育资源,编制相应的教材,如名生介绍、党校团校、心理疏导等。

(2)规章互动模式。通过学生参与拟定规章制度,形成简便易行的德育规范,如校园文明公约、学生守则、考前诚信签约制度等。

(3)实践互动模式。通过学生的实践活动来探索德育新模式,如志愿者活动、校园论坛、学生广播站、学生电视台等。

(4)评价互动模式。通过学校的评教、评学、评比、评选来研究德育评价的机构设置(如自律委员会)、德育评价的形式体系(如素质发展报告书)、德育评价的过程(如值周制度、三好生、表扬生自荐制度)以及德育评价的反馈机制(如公告栏、反思纠错室)。

德育互动模式,是对我校“导师制”办学理念的新发展,是培养“素质全面、特长显著”的学生的新要求,是对南京一中校本德育模式的特征性描述。

“德育互动模式”课题的研究,以南京一中百年文化的积淀为基础,以时代精神的弘扬为支柱,积极探索具有城市高中生人格养成特色的德育模式。

四、研究的目的意义

南京市第一中学有百年校史,是江苏最早的省重点中学之一,南京市教育局直属学校,现为江苏省模范学校,国家级示范高中,江苏省首批四星级学校。学校一贯强调“教书育人”,坚持“德育首位,五育并举”的方针。多年来形成“好学、向上、活泼、团结”的校风,“严谨、求实、创新、育人”的教风和“勤奋、进取、踏实、求精”的学风。

在德育工作中,我们感受到学生的道德观念、心理特点都随着社会的发展出现了新的变化,这就对德育的方式提出了新的挑战。

从心理的角度来说,目前高中生生理的迅速变化与心理的发育并不完全同步,很大程度上他们处于“心理断乳期”,迷惘、郁闷、多变的“花季”也往往成为“雨季”。因此,积极向上、弘扬正气的道德行动能促使学生由感性体验步入理性审视。从教育学的角度来说,世易时移,信息时代所带来的时空突破使学校德育处境尴尬,多元的价值观念对学生的人生观、道德观造成强烈干扰,因此,最适合学生的教育便是最好的教育,对传统教育方式的扬弃也就十分必要。

200x年8月,我校对高一年级进行了学生文明公约的态度和践行情况调查。结果显示:对于我校学生文明公约的主要内容,学生了解率并不太高,但赞同率较高。大部分同学对于条约的各项具体内容都很支持,只对个别表述提出看法。大部分同学基本可以完成条约的要求,但对于制定公约这一形式本身存在不同看法。对于学校组织的各项德育活动,大部分同学是支持和愿意参加的,但说教类的活动最不受欢迎。对于学校组织的提高文明水平、促进自律意识的活动,同学们建议应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注重互动性、趣味性和集体参与性。由此可见,高中学生对学校德育的形式和内容都有相当的主见,有一定自省能力和自我教育能力。怎样以适应学生特点、符合学生需求的方式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就成为一个摆在我们面前的难题。

因此,本课题研究的意义有二:

一是从公民道德意识形成的高度来落实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使高中生能把“为学”与“为人”结合起来,做到知情意行的统一,从而主动发展,全面发展,持久发展。

二是积极探索以学生为主体、以活动为载体的高中生道德自我教育的途径和方法,形成一定的行之有效的德育模式,消除由单一的制度化管理所造成的不足,使学校

的德育工作能扎实有序、生动活泼地迈上新台阶。

五、研究的整体思路

1、途径开拓

(1)立足学校。由校长亲自挂帅,由学生工作处组织领导,年级组、班主任和学生干部为具体实施者。

(2)沟通家庭。通过家长学校、家长会、开放式班会等形式取得学生家庭支持。

(3)延伸社会。以社会实践及综合性活动等规定课程使学生能够接触社会、认识社会、服务社会。

2、研究方法

(1)行动研究法:拟定操作性较强的研究计划,创设相关的实践情境,对学生在这情境中的行动进行观察并评价。

(2)个案研究法:对全体实验班学生取样跟踪,因材施教,建立相关档案,重视典型分析。

(3)调查法:对我校高一年级全部学生和其他年级的部分班级发放调查卷,了解学生现状并研究实施策略。

(4)经验筛选法:适时召开课题研讨会,及时总结经验,并借鉴一些符合我校实际的经验。

3、进程规划

第一阶段:调查论证(200x年10月—200x年6月)

a.组建课题研究小组,学习相关理论,开研讨会论证。

b.请教专家、学者,论证课题的可行性。

c.发放调查问卷,了解学生状况。

d.采用招募方式,确定高一实验班。

第二阶段:申报立项(200x年6月前)

a.拟定立项申请,规范操作程序。

b.申报课题。

c.挂钩高等院校或上级教科研单位,寻求课题指导。

第三阶段:研究阶段(x年7月—200x年9月)

a.制订阶段研究计划,根据计划实施全程多层面实施,提出模式构想。

b.对实践模式进行修正与评价。

第四阶段:总结阶段(200x年10月—200x年12月)

收集并整理所有文字材料和其它写实材料,分析总结,分专题写出研究报告或论文,并编印《个案分析》。

4、预期成果

(1)主要阶段性成果:调查报告、研究论文、影像资料、个案分析、活动文集。

(2)最终研究成果:研究报告、个案分析等。

六、研究的价值

1、本课题注重学生的参与,创造各种机会让学生走出书本、走向社会,在学生共同参与学习、生活、社会实践的德育活动中,不断认识自我、完善自我的世界观、人生观,找到自己存在的意义和价值,最终归结到学生的自我道德判断、选择等能力的发展上来。在这一过程中,传统的德育方法得到反思,全方位、活动性、自我建构型的德育模式得以拓展,并渗透在教育教学的方方面面。

展开阅读全文

篇8:高中生德育互动模式研究的开题报告例文[页2]_开题报告_网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适用行业岗位:高中,德育,全文共 1489 字

+ 加入清单

高中德育互动模式研究的开题报告例文

长期以来德育课程的知识化、政治化倾向严重,也使学生的发展受到制约。在学生眼中,学校德育内容保守、假大空、不能解决实际的思想问题,学校德育形式“老土”、走过场、缺乏新意和吸引力。要帮助学生健康成长,培养他们良好的道德品质,就要求我们努力研究新的德育模式,多渠道地对学生进行引导。

5、对高中生心理特点的思考。

高中生的生理发展迅速走向成熟,而心理的发展却相对落后于生理的发展,在理智、情感、道德和社交等方面都还未达到成熟的指标。高中生思维敏锐,精力充沛,自我意识日益成熟,自主性、独立性增强,内心世界丰富多彩,但他们看待问题片面性较大,自控不足,容易冲动,想和别人交流却又封闭自己,需要各方面的指导却对他人的批评教育抱有强烈的叛逆意识。面对这样的学生,灌输、说教的德育模式日益失去作用,尊重他们心理特点、符合他们心理需求的德育模式才能发挥实效,切实有利于高中生的发展。

二、理论依据

1、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建构主义作为认知学习理论的新发展,是目前西方日渐流行的教育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它不仅要求学生由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知识的灌输对象转变为信息加工的主体、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而且要求教师要由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转变为学生主动建构意义的帮助者、促进者。这就意味着教师应当在教学过程中彻底摒弃以教师为中心、强调知识传授、把学生当作知识灌输对象的传统教学模式,采用全新的教学模式、全新的教学方法和全新的教学设计思想,因而必然要对传统的教学理论、教学观念提出挑战,从而在形成新一代学习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同时,也逐步形成了与其相适应的新一代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和教学设计思想。知识技能的掌握需要学生主动参与和建构,思想品德的养成同样也需要学生参与德育过程,通过自身的活动以及与他人、与环境的互动,为外在于自己的道德规范赋予蕴含个人色彩的意义。本课题研究的就是怎样开辟新的途径,使学生能切入到德育过程中,并在其中寻找到属于自己的体验和感悟,从而自主构建个人道德体系。

2、现代德育实践观。道德的本质在于实践。首先从德育目标看,既有对学生道德认识、道德情感的培养,也有对学生道德心理、道德行为的锻炼,而归根到底是道德信念和道德行为的统一,所以德育目标本质上是实践的。其次,学生的道德是在活动和在交往中形成的,活动和交往的本质是实践的,所以德育过程本身应该是一种实践活动。第三,德育实践活动才是检验学生道德素质高低的唯一标准。所以,德育应该是德育主体的一种实践活动。怎样让德育活动走出“口号加榜样”的单向的道德知识传输模式,怎样采用富有成效的模式来开展道德实践活动,正是本课题研究的重要内容。

3、我校“导师制”办学理念。我校“导师制”办学理念自1998年提出之后,在教育系统和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多年来,经过专家学者多方面论证、一线教师多角度实践,我校“导师制”的内涵得到极大的丰富和发展。“导师制”的基本精神可概括为:平等的师生关系、互动的教育模式、多元的导师组织、共进的发展目标。“平等的师生关系”包括师生人格平等和教育活动民主,是实施导师制的前提和基础;“互动的教育模式”是指学科教学互动和思品养成互动,是实施导师制的教育教学常态和方式;“多元的导师组织”包括校内组织全员和社区力量全面,是实施导师制的组织依托和保证;“共进的发展目标”指的是一切为了人,为了人的一切,是实施导师制的方向和目标。本课题所研究的“德育互动模式”正是“互动的教育模式”中一个重要的组成方面,是对我校“导师制”的进一步拓展和完善。

共4页,当前第2页1234

展开阅读全文

篇9:高中生德育互动模式研究的开题报告例文[页4]_开题报告_网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适用行业岗位:高中,德育,全文共 1414 字

+ 加入清单

高中德育互动模式研究的开题报告例文

XX年8月,我校对高一年级进行了学生文明公约的态度和践行情况调查。结果显示:对于我校学生文明公约的主要内容,学生了解率并不太高,但赞同率较高。大部分同学对于条约的各项具体内容都很支持,只对个别表述提出看法。大部分同学基本可以完成条约的要求,但对于制定公约这一形式本身存在不同看法。对于学校组织的各项德育活动,大部分同学是支持和愿意参加的,但说教类的活动最不受欢迎。对于学校组织的提高文明水平、促进自律意识的活动,同学们建议应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注重互动性、趣味性和集体参与性。由此可见,高中学生对学校德育的形式和内容都有相当的主见,有一定自省能力和自我教育能力。怎样以适应学生特点、符合学生需求的方式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就成为一个摆在我们面前的难题。

因此,本课题研究的意义有二:

一是从公民道德意识形成的高度来落实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使高中生能把“为学”与“为人”结合起来,做到知情意行的统一,从而主动发展,全面发展,持久发展。

二是积极探索以学生为主体、以活动为载体的高中生道德自我教育的途径和方法,形成一定的行之有效的德育模式,消除由单一的制度化管理所造成的不足,使学校

的德育工作能扎实有序、生动活泼地迈上新台阶。

五、研究的整体思路

1、途径开拓

(1)立足学校。由校长亲自挂帅,由学生工作处组织领导,年级组、班主任和学生干部为具体实施者。

(2)沟通家庭。通过家长学校、家长会、开放式班会等形式取得学生家庭支持。

(3)延伸社会。以社会实践及综合性活动等规定课程使学生能够接触社会、认识社会、服务社会。

2、研究方法

(1)行动研究法:拟定操作性较强的研究计划,创设相关的实践情境,对学生在这情境中的行动进行观察并评价。

(2)个案研究法:对全体实验班学生取样跟踪,因材施教,建立相关档案,重视典型分析。

(3)调查法:对我校高一年级全部学生和其他年级的部分班级发放调查卷,了解学生现状并研究实施策略。

(4)经验筛选法:适时召开课题研讨会,及时总结经验,并借鉴一些符合我校实际的经验。

3、进程规划

第一阶段:调查论证(XX年10月—XX年6月)

a.组建课题研究小组,学习相关理论,开研讨会论证。

b.请教专家、学者,论证课题的可行性。

c.发放调查问卷,了解学生状况。

d.采用招募方式,确定高一实验班。

第二阶段:申报立项(XX年6月前)

a.拟定立项申请,规范操作程序。

b.申报课题。

c.挂钩高等院校或上级教科研单位,寻求课题指导。

第三阶段:研究阶段(x年7月—XX年9月)

a.制订阶段研究计划,根据计划实施全程多层面实施,提出模式构想。

b.对实践模式进行修正与评价。

第四阶段:总结阶段(XX年10月—XX年12月)

收集并整理所有文字材料和其它写实材料,分析总结,分专题写出研究报告或论文,并编印《个案分析》。

4、预期成果

(1)主要阶段性成果:调查报告、研究论文、影像资料、个案分析、活动文集。

(2)最终研究成果:研究报告、个案分析等。

六、研究的价值

1、本课题注重学生的参与,创造各种机会让学生走出书本、走向社会,在学生共同参与学习、生活、社会实践的德育活动中,不断认识自我、完善自我的世界观、人生观,找到自己存在的意义和价值,最终归结到学生的自我道德判断、选择等能力的发展上来。在这一过程中,传统的德育方法得到反思,全方位、活动性、自我建构型的德育模式得以拓展,并渗透在教育教学的方方面面。

共4页,当前第4页1234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高中德育主任个人工作述职报告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适用行业岗位:高中,德育,个人,全文共 2998 字

+ 加入清单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

20____年-20____学年度已经结束,这一年对于我来说是人生中值得记住的一年。在这里首先感谢各位领导对我的关心和指导,感谢各位同事对我的帮助。回顾这一年来的工作,我从一名班主任到年级组长再到德育主任助理,角色转化多、变化快,分管工作变化大。在校领导和同事们的支持、关心和帮助下,我严格要求自己,认真落实学校的各项德育工作,比较顺利地完成了这一年的工作。下面我就半年来在德育主任助理岗位上的工作、学习、管理等情况作以下述职,请各位领导和同事对我进行评议。

我在本学年度第一学期担任高一年级组长,第二学期担任二部德育主任助理一职。在担任德育主任助理期间,根据二部的实际情况,学生特点,在年级组长和班主任的配合下开展了一系列的工作,效果明显,学生在各个方面均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同时,根据学校的德育总体计划,开展工作。工作开展做到了系统化、持久化、目的化、细致化、落实化。

1、健全德育网络,加强班主任队伍的建设。

本学期我校进—步完善了德育工作管理机制,形成校长负责、党政工团齐抓共管、班主任和任课教师共同承担的纵向连接的德育工作体系。针对这种情况,二部德育工作建立了一套系统的管理网络,形成了以校长室、德育处、年级组、班主任为核心的德育管理网络;德育处、年级组、班主任各管理层,职责任务明确,各司其责、各尽其责,各年级组充分发挥任课老师的作用,做到全员管理,协助班主任加强对学生的管理和检查。

本学期德育处细化了学生的考核工作,重点放在学生更方面的检查和督促上。常规管理和检查实现了制度化和规范化,做到及时、到位、准确、真实,注意发挥学生会和学生干部的作用,注意对平时检查结果公布、积累和分析,为优秀班集体的评选做好准备。

本学期德育处和年级组配合,在学生管理制度上和方法上做出改革,“以引导为主,将问题想在前面”是一个突破。用一根线来贯穿于学生整个的教育过程,将德育处以前的主要工作“解决问题”转化为了“预防问题”,利用每个月的班主任例会制度,将每个月的工作重点,需注意的问题,需解决的问题,向年级组和班主任进行传达并进行讨论。这样各班主任的工作更加明确,更有目的性和实效性。德育处对班主任进行专题培训,并定期召开班主任会议,同时辅之以月“考核制度”,从而真正使班主任成为学校德育教育的主体。

2、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创设和谐育人环境。

本学期进一步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形成良好的校风、教风和学风。学校是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的主战场,良好的校园文化是一种无形的巨大教育力量,具有其他教育手段不可替代的熏陶、引导、渗透功能,对学生健康成长具有重要作用。本学期进一步做好了值周工作,并鼓励各班级形成自己的特色。升旗仪式、值周问候语、服务礼仪等都纳入学生和班集体的考核之中,使学生提高了服务意识、职业意识和校园文化意识,并通过它来影响和熏陶学生,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充分发挥校园文化的育人功能。本学期最后两周,德育处根据各班级值周情况选定了两个班级为“优秀值周班”在全校进行展示,并在展示之前对学生进行细致、严格的培训,使学生的服务意识、职业意识得到提高,为全体同学做出表率,并为高二的学习、生活、就业打下良好的基础。同时,将两个优秀值周班作为标准,在高二时全年级统一标准。

3、狠抓学生行为规范养成教育,提高学生文明素质。

本学期继续规范升旗仪式,让每一次升旗仪式都成为一次生动的爱国主义教育课。结合学校实际,加强学生的爱国爱校,爱岗敬业,遵纪守法,文明礼貌,诚实守信,勤俭节约,团结友善等基本道德品质建设,以提高学生的文明素质。

汶川地震发生后的第一时间,二部学生会和值周班级就走在了全校的前列,在升旗仪式上发出了倡议,各班级积极响应并在当天进行了献爱心捐款活动。通过这件事情,可以看出学生经过了近一年熏陶,爱国意识、责任意识以及文明素质和感恩之心都更加强烈。

4.强化法制教育,杜绝违法犯罪。

学校积极向学生宣传《宪法》、《刑法》、《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等法律法规,不仅让学生知法、懂法、守法、更重要的是让学生运用法律武器保护自身的合法权益。各班主任利用了班会、黑板报、学习园地等手段加强对学生法律常识学习。

5、加强心理教育,培养学生键康人格。

继续利用好心理咨询室和心理课,坚持集体教育和个别辅导相结合,积累经验,加强研究,努力培养学生乐观向上,团结协作、公平竞争意识,提高学生耐挫力,注重学生青春期教育,促进了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德育处针对我校学生实习就业所出现的问题,与心理老师协商,在高一年级进行了挫折教育,让学生体会到社会的压力、就业的压力、生活的压力。使学生在高一年级即形成了“不努力必将被淘汰”的意识,为今后的实习就业打下良好的基础。

6、加强三结合教育,实行德育资源整合。

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一体化的大德育格局,推进家校联系,从而建立以学校教育为中心,家庭教育为基点、社会教育为依托的三位—体的德育管理网络。真正发挥学校的主导作用,并努力得到家庭、社会的支持,共同做好学生的教育教学工作。德育处将继续组织好班主任做好家访工作,并充分利用好这个平台,推进家庭教育工作,不断提高家长素质。

7、加强德育课程建设,积极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和课外活动。

本学期,德育处积极组织开展了一系列的文体活动,努力做到“在活动中提高、在活动中育人”,“一百次的说教不如一次的挫折”。让学生在学校中有事做,在做事时有收获,是德育处努力的方向。

在这一年中,我们开展了广播操比赛、啦啦队展示、篮球节、无烟校园承诺仪式、文明礼仪班级评选、各种类型的知识竞赛、优秀值周班级的评选等等一系列的活动。让校园中每个月都有主题,每个月都有活动,每个月都有评比;让学生每个月都有目标,每个月都有锻炼,每个月都有收获。日积月累,使学生在活动中不知不觉地得到进步和提高。

本学期二部德育工作取得了一些成绩,这主要是朱校长、贾校长的正确领导和大力支持,德育处黄老师和孙诺老师的积极帮助,年级组长、班主任和任课老师共同努力工作的结果,我个人只是尽了我的微薄之力。由于我刚刚接手德育工作,在工作经验、工作方法和水平上有限,我感到我的工作还有很多不足之处。在工作中有时急于求成,爱急躁,在工作方法上仍有很多欠缺,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会积极努力、踏实付出,争取让自己做一个领导满意、同事拥护的合格德育工作者。

德育工作是一项系统的工程。我们提倡的主流文化和价值观念能否被学生认同,关键在于学生有一个“内化”的过程。当我们的道德传播和学生自己的生活体验相碰撞时,要经过学生自己的比较、选择、整合,才能“内化”为学生自己的价值观,再“外化”为自律行为。所以我们德育工作者所要做的就是要把主流文化和价值观念尽可能多地“内化”为学生自己的价值观,这是一个艰巨的任务。因此在下一年里我会按照我的工作职责努力做好以下工作。

一、努力学习先进的教育理论,更新自己的观念,使我校的德育工作有所创新。

二、加强德育工作队伍建设。

三、努力营造有效的德育教育载体。

四、加强自身的学习和修养,提高自己的工作艺术水平和工作能力。

各位领导、老师,在新的一年里,我将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注意不断地加强个人修养和党性修养,以“本本分分做人,踏踏实实做事”为信条,言行与学校保持高度一致,踏实工作,诚实待人,尽职尽责,同各位同事一道,为金融商贸的德育工作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高中生德育互动模式研究开题报告[页2]_开题报告_网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适用行业岗位:高中,德育,全文共 1487 字

+ 加入清单

高中德育互动模式研究开题报告

长期以来德育课程的知识化、政治化倾向严重,也使学生的发展受到制约。在学生眼中,学校德育内容保守、假大空、不能解决实际的思想问题,学校德育形式“老土”、走过场、缺乏新意和吸引力。要帮助学生健康成长,培养他们良好的道德品质,就要求我们努力研究新的德育模式,多渠道地对学生进行引导。

5、对高中生心理特点的思考。

高中生的生理发展迅速走向成熟,而心理的发展却相对落后于生理的发展,在理智、情感、道德和社交等方面都还未达到成熟的指标。高中生思维敏锐,精力充沛,自我意识日益成熟,自主性、独立性增强,内心世界丰富多彩,但他们看待问题片面性较大,自控不足,容易冲动,想和别人交流却又封闭自己,需要各方面的指导却对他人的批评教育抱有强烈的叛逆意识。面对这样的学生,灌输、说教的德育模式日益失去作用,尊重他们心理特点、符合他们心理需求的德育模式才能发挥实效,切实有利于高中生的发展。

二、理论依据

1、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建构主义作为认知学习理论的新发展,是目前西方日渐流行的教育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它不仅要求学生由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知识的灌输对象转变为信息加工的主体、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而且要求教师要由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转变为学生主动建构意义的帮助者、促进者。这就意味着教师应当在教学过程中彻底摒弃以教师为中心、强调知识传授、把学生当作知识灌输对象的传统教学模式,采用全新的教学模式、全新的教学方法和全新的教学设计思想,因而必然要对传统的教学理论、教学观念提出挑战,从而在形成新一代学习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同时,也逐步形成了与其相适应的新一代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和教学设计思想。知识技能的掌握需要学生主动参与和建构,思想品德的养成同样也需要学生参与德育过程,通过自身的活动以及与他人、与环境的互动,为外在于自己的道德规范赋予蕴含个人色彩的意义。本课题研究的就是怎样开辟新的途径,使学生能切入到德育过程中,并在其中寻找到属于自己的体验和感悟,从而自主构建个人道德体系。

2、现代德育实践观。道德的本质在于实践。首先从德育目标看,既有对学生道德认识、道德情感的培养,也有对学生道德心理、道德行为的锻炼,而归根到底是道德信念和道德行为的统一,所以德育目标本质上是实践的。其次,学生的道德是在活动和在交往中形成的,活动和交往的本质是实践的,所以德育过程本身应该是一种实践活动。第三,德育实践活动才是检验学生道德素质高低的唯一标准。所以,德育应该是德育主体的一种实践活动。怎样让德育活动走出“口号加榜样”的单向的道德知识传输模式,怎样采用富有成效的模式来开展道德实践活动,正是本课题研究的重要内容。

3、我校“导师制”办学理念。我校“导师制”办学理念自1998年提出之后,在教育系统和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多年来,经过专家学者多方面论证、一线教师多角度实践,我校“导师制”的内涵得到极大的丰富和发展。“导师制”的基本精神可概括为:平等的师生关系、互动的教育模式、多元的导师组织、共进的发展目标。“平等的师生关系”包括师生人格平等和教育活动民主,是实施导师制的前提和基础;“互动的教育模式”是指学科教学互动和思品养成互动,是实施导师制的教育教学常态和方式;“多元的导师组织”包括校内组织全员和社区力量全面,是实施导师制的组织依托和保证;“共进的发展目标”指的是一切为了人,为了人的一切,是实施导师制的方向和目标。本课题所研究的“德育互动模式”正是“互动的教育模式”中一个重要的组成方面,是对我校“导师制”的进一步拓展和完善。

共5页,当前第2页12345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高中生德育互动模式研究开题报告[页4]_开题报告_网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适用行业岗位:高中,德育,全文共 1426 字

+ 加入清单

高中德育互动模式研究开题报告

200x年8月,我校对高一年级进行了学生文明公约的态度和践行情况调查。结果显示:对于我校学生文明公约的主要内容,学生了解率并不太高,但赞同率较高。大部分同学对于条约的各项具体内容都很支持,只对个别表述提出看法。大部分同学基本可以完成条约的要求,但对于制定公约这一形式本身存在不同看法。对于学校组织的各项德育活动,大部分同学是支持和愿意参加的,但说教类的活动最不受欢迎。对于学校组织的提高文明水平、促进自律意识的活动,同学们建议应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注重互动性、趣味性和集体参与性。由此可见,高中学生对学校德育的形式和内容都有相当的主见,有一定自省能力和自我教育能力。怎样以适应学生特点、符合学生需求的方式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就成为一个摆在我们面前的难题。

因此,本课题研究的意义有二:

一是从公民道德意识形成的高度来落实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使高中生能把“为学”与“为人”结合起来,做到知情意行的统一,从而主动发展,全面发展,持久发展。

二是积极探索以学生为主体、以活动为载体的高中生道德自我教育的途径和方法,形成一定的行之有效的德育模式,消除由单一的制度化管理所造成的不足,使学校

的德育工作能扎实有序、生动活泼地迈上新台阶。

五、研究的整体思路

1、途径开拓

(1)立足学校。由校长亲自挂帅,由学生工作处组织领导,年级组、班主任和学生干部为具体实施者。

(2)沟通家庭。通过家长学校、家长会、开放式班会等形式取得学生家庭支持。

(3)延伸社会。以社会实践及综合性活动等规定课程使学生能够接触社会、认识社会、服务社会。

2、研究方法

(1)行动研究法:拟定操作性较强的研究计划,创设相关的实践情境,对学生在这情境中的行动进行观察并评价。

(2)个案研究法:对全体实验班学生取样跟踪,因材施教,建立相关档案,重视典型分析。

(3)调查法:对我校高一年级全部学生和其他年级的部分班级发放调查卷,了解学生现状并研究实施策略。

(4)经验筛选法:适时召开课题研讨会,及时总结经验,并借鉴一些符合我校实际的经验。

3、进程规划

第一阶段:调查论证(200x年10月—200x年6月)

a.组建课题研究小组,学习相关理论,开研讨会论证。

b.请教专家、学者,论证课题的可行性。

c.发放调查问卷,了解学生状况。

d.采用招募方式,确定高一实验班。

第二阶段:申报立项(200x年6月前)

a.拟定立项申请,规范操作程序。

b.申报课题。

c.挂钩高等院校或上级教科研单位,寻求课题指导。

第三阶段:研究阶段(x年7月—200x年9月)

a.制订阶段研究计划,根据计划实施全程多层面实施,提出模式构想。

b.对实践模式进行修正与评价。

第四阶段:总结阶段(200x年10月—200x年12月)

收集并整理所有文字材料和其它写实材料,分析总结,分专题写出研究报告或论文,并编印《个案分析》。

4、预期成果

(1)主要阶段性成果:调查报告、研究论文、影像资料、个案分析、活动文集。

(2)最终研究成果:研究报告、个案分析等。

六、研究的价值

1、本课题注重学生的参与,创造各种机会让学生走出书本、走向社会,在学生共同参与学习、生活、社会实践的德育活动中,不断认识自我、完善自我的世界观、人生观,找到自己存在的意义和价值,最终归结到学生的自我道德判断、选择等能力的发展上来。在这一过程中,传统的德育方法得到反思,全方位、活动性、自我建构型的德育模式得以拓展,并渗透在教育教学的方方面面。

共5页,当前第4页12345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高中德育副校长述职报告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适用行业岗位:高中,德育,校长,全文共 2726 字

+ 加入清单

回顾一年来的工作,在校领导和各位同事的关心支持下,我认真落实国家有关校园德育安全工作的各项要求,坚持创新工作模式,强化过程管理,落实各环节职责,杜绝了不安全事故的发生,使学生思想道德水平明显提高,较好的完成了各项工作。现将我一年来履行职责状况汇报如下:

一、抓好德育工作

1、健全德育工作领导机构,加强德育队伍建设。鉴于人事的变动,及时调整充实了德育工作领导小组,明确分工与职责,夯实德育工作任务。

2、确定校园德育目标,制定好德育计划。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根据上级有关要求,结合我校校情学生的实际,提出切实可行的德育目标。根据德育目标制定出详实的德育计划,坚持一月一个重点,一周一个主题。

3、创新德育模式,确保德育效果。

①推行德育工作“首遇负责制”。对于学生中发生违纪违规事件,实行首遇负责制:即无论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无论哪位教职工遇到学生违纪违规,都有制止教育的义务,并要如实的填写学生违纪违规登记表,校园对每位教职工处理违纪学生状况实行一月一汇总一月一通报。

②对班级管理实行班主任辅导员“*制”。为了增强班主任辅导员工作的凝聚力,工作上能相互团结协作,对班级管理实行班主任辅导员*制,即在班级每项活动中,无论是班务工作还是队务工作,对班主任辅导员,坚持“一损俱损一荣俱荣”实行“*制”。增强了班主任辅导员工作的凝聚力。

③对班级实行“典型学生”考核制。所谓典型学生,就是指经常违反校园各项规章制度的玩劣学生和表现个性优秀的学生。校园透过领导值周员红领巾监督岗所发现的典型学生,进行登记,对于优秀学生的给班级考核加分,对于发现的顽劣学生给班级考核减分。

④班级建立典型学生登记册,做到对学生教育正面教育与反面教育相结合。

⑤改版红领巾广播栏目,增强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对校园广播,进行改版,设立校园新闻直通车、优秀习作、安全你我他等栏目。个性是校园新闻直通车,及时对校园发生好人好事优秀学生先进班级等进行采访报道,对校园违纪违规学生进行曝光批评,对学生进行引导,效果良好。

4、开展好德育实践活动,使学生在实践中受到教育。

活动是德育教育的载体。一年来,坚持根据学生的实际和时令变化,组织学生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德育实践活动。针对在学生存在吃零食的陋习,9月份在全体学生中开展了“讲礼貌讲卫生讲环保”专题教育活动,透过向学生发倡议书宣讲小食品的危害举行告别零食签名活动等,引导学生告别陋习,杜绝零食。为了加强对学生爱国主义教育,10月份在学生开展“祖国在我心中”系列活动,透过开展征文,举行演讲赛,加强了对学生爱国主义教育。为了加强对学生的警示教育,使学生能过珍惜完美生活环境和大好时光,3月份,开展了学雷锋活动。4月份开展礼貌礼仪教育月活动,组织编印了《小学生礼貌礼仪手册》,组织学生学习,引导学生做一个说礼貌话,办礼貌事,做一个礼貌人。5月份在学生进行了感恩教育,透过组织征文,布置爱心家庭作业,举行演讲赛等形式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目前这一活动还正在开展之中。6月份在全体师生中开展评选新三好学生优秀辅导员活动。

二、抓好安全工作

1、健全安全工作领导小组,进一步夯实安全职责。鉴于人事的变动,及时调整充实了安全工作领导小组,明确分工与职责,夯实安全工作任务。

2、完善安全制度,明确安全职责。在已有安全制度的基础上,对安全制度进行了修改,重新制定安全制度20条,做到个环节职责清楚,职责到人。

3、加强各环节管理,确保学生安全

①加强楼梯值班,确保学生上下楼安全。为了有效预防学生上下楼梯发生不安全事故,及时设立了楼梯值班员,建立了楼梯值班制度。楼梯值班员对学生上下楼梯进行监督管理,(引导学生上下楼梯统一靠右行。要求学生早操或大型集会结束后统一将四路纵队变为两路纵队,依次上楼。

②加强放学路队管理,确保学生出行安全。为了规范放学路队秩序,确保学生出行安全,对放学路队建立路队长负责制。透过路队长佩戴胸牌上岗,对学生进行管理,校园坚持每周对路队进行评优评差,半学期表彰一次优秀路队长,使路队秩序明显好转。加强对教师护送学生路队状况检查,校园领导实行分段负责。

③加强食品安全管理,确保学生饮食安全。针对校园门前摆摊设点的小商小贩增多,学生在校门前乱够小食品,这些小食品既不卫生不安全,又影响了校门口环境卫生,还给学生养成乱花钱的坏习惯,而且给家长造成必须的经济负担,针对这一老大难问题,及时在校门设立红领巾监督岗,对于在校门口乱够小食品的学生,进行监督登记,教育处透过发放学生违纪反馈单及时反馈给班级,班级对这些学生进行处理,并在对该班考核时予以扣分。

④加强学生课间管理,确保学生活动安全。学生增多而活动场地减少,这就极易引发不安全事故,在这种状况下,及时设立课间管理员,对学生在课间活动进行管理,对违纪违规事件进行处理,确保学生课间活动安全。

4、加强安全教育

为了使安全教育工作针对性实效性,具有连续性,对各阶段安全教育任务进行分解,教育职责到人。坚持利用升国旗或听广播结束后,对学生进行教育,做到周周有教育,周周主题不一样。

5、加强班主任辅导员和班队组织的建设。班主任辅导员即使校园德育工作有力助手又是其直接组织者,坚持每学期开学把那些又潜力职责心强的同志选任到班主任辅导员,对那些考核位于后列给予淘汰,增强了班主任辅导员队伍活力。班队干部是班主任辅导员的得力助手,在班级大力倡导班队干部公选,把那些有潜力在同学中有威望的学生选任到班队干部岗位上来。

6、坚持每周抓好“三会一活动”。即每周抓好班会队会晨会和升旗仪式,加强对学生纪律养成教育。

7、坚持每学期开展一次应急避险训练,提高全体师生的应急避险潜力。

三、抓好卫生防疫工作

一年来,针对各种流行疾病增多,校园已经成为传染病防控重中之重的实际,及时成立了校园传染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加强对传染病防控工作的领导。及时出台了发现传染病处理办法、传染病处理流程,建立疫情报告制度和晨检制度,并根据时令变化和疾病流行状况,及时对学生进行防控传染病知识的宣讲,在学生中大力开张卫生评比活动,确保了校园不发生传染病。

四、抓好师德教育

根据新时期师德教育新变化,坚持每学期利用学习会、例会组织教师进行学习先进人物的典型事迹,在教师中大力倡导奉献精神,加强对平时学习指导、检查,及时开展师德征文评选活动。

总之,一年来,在全体教职工大力支持和各位领导帮忙下,杜绝了不安全事故的发生,使学生思想道德水平明显提高,为提高我校教育教学质量奠定里良好的基础。但认真回顾自己一年来,还有些不足之处:德育科研多年来是我校薄弱环节,在这一方面还没有新的突破。在新的一年,我将发扬优良传统,坚持好的做法,争取在德育科研方面有新的突破,以更好成绩回报各级领导。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高中德育副校长述职报告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适用行业岗位:高中,德育,校长,全文共 2456 字

+ 加入清单

1.加强德育队伍建设。德育工作的顺利开展,最重要的是培养一支有敬业精神、潜力强,工作有特色,团结互助的以班主任和级部主任为主的德育队伍。加强班主任和级部主任队伍的建设,首先是加强学习,其次是挖掘典型,鼓励创新。一年来,我和政教处、安全办的同志一齐以经验交流、学习材料、请专家做讲座等各种形式对班主任和级部主任进行培训,同时,也透过加强日常工作状况的检查和细化考核资料,来提高他们对德育工作的认识和工作职责心,鼓励班主任、级部主任发现问题,大胆创新,互相学习,取长补短。透过各类学习活动,丰富了班主任、级部主任的工作理论和经验,提高了他们的工作水平,大大推进了德育工作的进程。作为管理者,在日常工作中我尽量仔细、实事求是地评价教师的工作,抓住细微的工作亮点去看待其工作,给予充分的肯定和鼓励。并经常和教师探讨研究,进一步提高他们的工作实效。

2.完善管理制度。透过几年德育工作的实践,使我认识到,完善的制度能使管理工作游刃有余;明确各项制度,能正确引导教师开展工作。今年,我和政教处和安全办的几位同志,透过研究和探讨,调整了各项考核资料,细化了考核依据,使班级考核和班主任考核既有机结合,又有所区别,从必须程度上促进了班主任工作的职责心和用心性,使班主任工作目标更明确、更具体。同时,在管理制度上,充分利用网络管理,发挥级部的作用,大胆放心地发动级部主任承担起应有的职责。各级部根据本年级的状况,在开学初和某些重要活动中制定了具体详细的工作计划,使家长会、学生会议、教师会议和师生活动等各类活动顺利开展。各个级部在自主管理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了个体作用和主动性,用心开展工作,构成了各个年级的工作特色。

3.努力构建学生自主管理体系。苏霍姆林斯基曾指出:“真正的教育是学生的自我教育。”学生自主管理是指:在创新教育理论的指导下进行的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主发展的以培养创新人才为价值取向的教育管理实践,从而使学生管理工作更系统化、科学化,真正到达“教是为了不教,管是为了不管”的目的。经过一学期的摸索实践,我校部分教学班如六年级(4)班、(7)班、(8)班,七年级(2)班、(3)班、(4)班,八年级(7)班逐渐构成了课程、课堂、教学和活动四位一体的德育模式。这种德育模式使德育与每一位教师对接,与每一位学生德育档案挂钩,并与每一位学生的评优树先相伴。自主管理充分发挥班主任和学生的聪明才智,使我校的学生自主管理工作更上一个台阶。

4.开展各项德育安全活动。德育工作更多的是要透过活动来体现。一年多来,我和政教处、安全办的几位同志,在全体教职员工的支持下,以民族精神教育纲要和生命教育纲要为指导,开展了一系列的教育活动。开展“践行雷锋精神”活动、清明节期间,组织学生祭扫烈士墓,开展革命传统教育、开展“关爱留守学生和外来务工子女,我们在行动”活动、《*规》诵读比赛、师生“远足”活动、组织“红五月”诗歌朗诵会、开展劳动教育、开展安全教育月系列教育工作、组织开展安全教育报告会、完成“全国零犯罪校园建立”建档工作、成功迎接了省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督导评估。一系列德育安全教育活动开展提升了全体师生的德育安全素养,为打造平安和谐校园做出了用心的贡献,

5.构建全员德育机制。拓宽育人渠道,拓展育人队伍,构建“三位一体”的全员育人机制,是我校德育工作的长期目标。在校内,我们着重加强学生自主管理建设,学生透过自主管理委员会,能基本参与到校园的管理;在家庭,我着重加强了家校合作途径的建设,透过数次的家委会会议,完善了《邹平县韩店镇新世纪中学学生家庭行为准则》和《邹平县韩店镇新世纪中学学生家长行为准则》,并付诸于实施,使学生、家长的行为都有了明确的目标。在社区和各行政村,着重加强了德育基地的挖掘和建设,与星宇纺织、西王村开展了丰富的实践活动,与韩店消防站、韩店敬老院在开展实践活动的同时,也建立了学生活动基地的关系。这一系列的工作,使我校的德育基础得到进一步的巩固和发展。

6.加强安全管理,共创平安校园。校园安全工作是校园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我始终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居安思危,做到警钟长鸣,常抓不懈。透过落实和完善各种规章制度,进行严格的系统管理,做到:人员进出严格把关;校园24小时有人值班;每月对校园的安全设施进行检查;校园各项管理措施严格到位;校园安全知识宣传长期坚持。同时加强与校外力量的合作,与韩店派出所、消防站和镇综合治理办建立了长久的辅导和合作关系,基本构成了校园安全管理上的“内外合力管理模式”,确保了校园无重大安全事故的

7.德育科研初见成效。从校园已取得的成就来看,要做好德育工作,就离不开德育科研,20xx年6月我校申报的“中小学家长委员会课题实验与研究”子课题《家委会引领家长素质提高的研究》在山东省教育厅和北京家庭关爱中心立项开题后,我校实施“家长走进校园,走进课堂助学”活动,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家长进课堂进一步加强校园与家长的交流,加强校园、教师、家长之间的沟通,提高了教学质量和管理水平和社会影响力。让家长更好地了解课改动向,观摩孩子的学习状况,更好地配合校园教育;调动家长参与校园管理的用心性,吸纳家长的合理化推荐,进一步改善校园的教学工作,提高我校教学质量和管理水平。目前,家委会已成为校园与家长沟通的重要桥梁,结题工作也在有序进行。我坚信家委会建设的课题研究有助于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思想,提高对素质教育的认识水平,抵制社会大小环境对学生的不良影响;也有利我校教育教学管理水平的提升。

我校确立的“校园安全文化建设研究”是省级课题,是我校对特色教育的一轮重要研究。自20xx年7月开题后,我们校园按照既定的研究计划认真开展课题研究,在实践活动中探索与研究开展“校园安全行为文化”的途径与方法。透过实验,对于充分开发和利用农村中学拥有的丰富的教育资源,有效转变全体教师的教育观、人才观、知识观;有效提高学生的成才观、发展观,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校园的和谐发展都有着用心的推动作用。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高中生德育互动模式研究开题报告[页5]_开题报告_网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适用行业岗位:高中,德育,全文共 888 字

+ 加入清单

高中德育互动模式研究开题报告

2、本课题的目的不在于塑造以往家长、教师心目中听话、乖巧、各方面都符合规范的“模子中的人”,而是重在通过各种活动和实践,在学生参与和互动中实现学生内在德性的完善和升华,在培养学生健全人格方面作出探索。当学生逐渐由他律变为自律,由被动“听话”变为主动思考和选择,由被教育变为主动参与和自我教育,即使他脱离了学校德育,也仍然能够在与他人和环境的互动中汲取养分,通过自主的发展,最终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这正是学校德育追求的目标。

七、研究的条件和保证

1.教育部制定的《中学生守则》和《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于XX年9月1日正式实施,这是课题研究的一个极大的驱动。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的若干意见》于XX年上半年出台,成为课题研究的有力支柱和指导。

2.我校自1998年起大力推行“导师制”的运行机制,其基本精神是倡导平等的师生关系、互动的教育模式、多元的导师组织和共进的发展目标,全面实施素质教育。200x年10月,由师生充分讨论、共同制定的《南京一中文明公约》于全校实施,其正面影响由学校辐射社会。这些都创设了一种有利的实践氛围,是进行课题研究的重要平台。

3.我校对此课题已进行了一段时间的研究和实践,并形成了较为完整的规划。

4.我校的德育工作有着较为厚实的文化积淀,艺术团、交响乐团、体育特色基地、素质发展报告、校报校刊等等,提供给学生十分宽广的自我教育平台。

5.课题组由校领导亲自挂帅,由善于思考和勤于教学的年轻骨干教师组合,由我校学术委员会成员和一批特级教师作顾问,由一些硕士、博士加盟,阵容十分强大。

6.学校每年都有专项教科研经费按课题级别下拨,课题研究经费能够得到充分保证。

八、研究人员

1、领导小组

课题指导:高德胜

学校顾问:黄乃洋、蔡肇基、陈明芬

组长:吴晓茅

副组 长:李 敏、魏荣葆

2、研究小组

第一研究组组长:姚遐林、李宏亮

组员:张冬平、孙玉才、吴中英、刘言涛、张志军、樊世文

第二研究组组长:李宁吾、蒋 可

组员:严慧英、张全华、臧 锋、徐 娟、赵健蕙、唐 凤

综合组组长:吴煜姗

共5页,当前第5页12345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高中生德育互动模式研究的开题报告例文_开题报告_网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适用行业岗位:高中,德育,全文共 1417 字

+ 加入清单

高中德育互动模式研究的开题报告例文

对中央文件精神的领会和贯彻。

XX年上半年,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的若干意见》指出:“我国现约有3.67亿未成年人,其思想道德状况如何直接关系到中华民族的整体素质,关系到国家的前途和民族的命运。”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也明确指出“各级各类学校必须更加重视德育工作”。教育部制定的《中学生守则》、《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也于xx年9月1日正式实施。这些重要文件的出台,无疑对中学德育工作提出新的要求。

对高中新课程改革要求的适应。

教育部在《中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指导纲要》中明确指出,要改革既有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推出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其中一个重要方面就是面向全体学生,加强新时期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普通高中课程方案》的实施,也要求按新的课程理念、新的价值取向——人格取向来重新构建德育课程结构。

在这样的指导思想下,教师的角色、教育教学方式与过去有很大不同。教师不再是知识的直接传授者,不是“教”教材的人,而是学生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和指导者,是引导、激发和深化学生活动的人。教师在实现这些不同的角色的同时,也增强了与中学生的互动,帮助中学生通过体验生活、积累经验、发展能力并初步形成良好的习惯和品德,实现理想的教育效果。为了更好地实施新课程,提高学生的道德思考能力和道德践行能力,开发校本德育课程,开拓新的德育模式,提高德育的有效性就显得尤为迫切。

对传统学校德育模式的反思。

毋庸讳言,德育工作仍是当前学校教育的薄弱环节。由于校际竞争激烈,升学率成为社会评价学校的重要标准,中学德育地位是“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针对性和实效性差。而且,过去的学校德育模式重视群体、强调共性而忽视个体,不能完全适应学生心理发展的需求。例如,德育工作中常常会遇到学生不良行为习惯的矫正问题,而教师、学校对待这些问题时,大都以正面批评、惩罚等方式,试图通过加大外部力量的干预,达到改变或矫正学生不良行为习惯的目的,但实际的效果往往并不令人满意。因此探索新型有效的的德育模式势在必行。

4、对未成年人思想道德现状的审视。

全球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在给人类带来充实的物质生活的同时,也伴随着一系列的负面影响,经济的发展并不必然意味着精神世界的丰富,也不能避免价值观的失落。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变的过程中,人们原有的相对稳定的道德观、价值观等发生了较大变化,引发了诸多新旧观念的冲突以及由此引起的问题。一些社会不良现象不同程度影响着校园,给中学生的健康成长带来了不利的影响,近年来我国青少年犯罪率的日益攀升和这些不良因素不无直接的联系。

中学生正处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阶段,可塑性强,自控能力薄弱,容易受外界干扰和影响。学生在道德生活中尚处于不成熟、不稳定状态,处于由他律向自律、由模仿向创造、由顺从向选择的转化过程中。当我们审视未成年人思想道德的现状时,不难发现,互联网等新兴媒体以及网吧等各类文化娱乐场所含有色情、暴力、赌博、愚昧迷信的腐朽落后文化和有害信息正乘隙传播,严重腐蚀未成年人的心灵。另一方面,传统的应试教育的惯性依然强劲,大多数学生承受着学业带来的巨大压力。社会问题、家庭问题以及学习问题给许多学生造成了巨大的压力,使他们出现了行为习惯差、人际关系不好以及心理亚健康等问题。

共4页,当前第1页1234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高中生德育互动模式研究开题报告[页3]_开题报告_网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适用行业岗位:高中,德育,全文共 1276 字

+ 加入清单

高中德育互动模式研究开题报告

三、课题界定与模式构想

德育模式是指关于德育活动的本质特征的简要表述形式。它是理论系统和操作系统的中介。德育模式指示着德育工作的基本取向。

互动,简而言之,就是人与人之间在共同活动中发生的直接或间接相互作用和联系的基本方式。

德育的对象是人,而人的德性的养成、发展与成熟,不是在“灌输”中“获得的”,而是在主体与客体的相互作用即互动中主体自身建构的。所以,现代德育过程的思想,特别强调民主、平等、对话与交流,即德育过程实质上可理解为是师生之间互动互促、教学相长、品德共进的过程。广而言之,学生个体与他人、与群体、与家庭、与社会之间的互动,都可以是道德养成的重要途径。

德育互动模式是通过课程、规章、实践、评价等途径,形成和谐的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以及学生个体与周围环境的互相影响,从而让高中生体验道德美感,自拟道德准则,参与道德实践,强化道德意识,建构道德信念的一种德育模式。

德育互动模式的构想主要有以下几种:

(1)课程互动模式。通过有效的课程教育探索德育的校本课程,积累和整合德育资源,编制相应的教材,如名生介绍、党校团校、心理疏导等。

(2)规章互动模式。通过学生参与拟定规章制度,形成简便易行的德育规范,如校园文明公约、学生守则、考前诚信签约制度等。

(3)实践互动模式。通过学生的实践活动来探索德育新模式,如志愿者活动、校园论坛、学生广播站、学生电视台等。

(4)评价互动模式。通过学校的评教、评学、评比、评选来研究德育评价的机构设置(如自律委员会)、德育评价的形式体系(如素质发展报告书)、德育评价的过程(如值周制度、三好生、表扬生自荐制度)以及德育评价的反馈机制(如公告栏、反思纠错室)。

德育互动模式,是对我校“导师制”办学理念的新发展,是培养“素质全面、特长显著”的学生的新要求,是对南京一中校本德育模式的特征性描述。

“德育互动模式”课题的研究,以南京一中百年文化的积淀为基础,以时代精神的弘扬为支柱,积极探索具有城市高中生人格养成特色的德育模式。

四、研究的目的意义

南京市第一中学有百年校史,是江苏最早的省重点中学之一,南京市教育局直属学校,现为江苏省模范学校,国家级示范高中,江苏省首批四星级学校。学校一贯强调“教书育人”,坚持“德育首位,五育并举”的方针。多年来形成“好学、向上、活泼、团结”的校风,“严谨、求实、创新、育人”的教风和“勤奋、进取、踏实、求精”的学风。

在德育工作中,我们感受到学生的道德观念、心理特点都随着社会的发展出现了新的变化,这就对德育的方式提出了新的挑战。

从心理的角度来说,目前高中生生理的迅速变化与心理的发育并不完全同步,很大程度上他们处于“心理断乳期”,迷惘、郁闷、多变的“花季”也往往成为“雨季”。因此,积极向上、弘扬正气的道德行动能促使学生由感性体验步入理性审视。从教育学的角度来说,世易时移,信息时代所带来的时空突破使学校德育处境尴尬,多元的价值观念对学生的人生观、道德观造成强烈干扰,因此,最适合学生的教育便是最好的教育,对传统教育方式的扬弃也就十分必要。

共5页,当前第3页12345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高中德育副校长述职报告_述职报告_网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适用行业岗位:高中,德育,校长,全文共 6339 字

+ 加入清单

高中德育校长述职报告3篇

随着素质教育的进一步推进,每一位教育者都对学生的德育有了新的认识。教育局都设立了专门科室专抓德育,学校德育副校长也纷纷登场,德育干部培训会一直没停。本文是第一范文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高中德育副校长述职报告,仅供参考。

高中德育副校长述职报告一:

本人被市教育局任命为*中学副校长已有一年,主抓德育教育工作,分管学校汉族教师的日常管理工作。身为副校长,我努力学习党的教育方针,学习邓小平教育理论。用全新的教育教学理念武装自己,努力提高自身教育理论素养。我在党的组织生活中,学习党建理论;在政治学习中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法规;在业务学习中,学习人文文化,加强自身政治理论,道德修养,培养高层次的道德感、责任感。

这一年来,我以强烈的事业心、责任心力抓好德育工作,做好汉族教师的日常管理,现将一年工作总结如下:

(一)政治信念坚定,律己育人。

做为一名教师,我注重师德,学风严谨,一丝不苟;把教书育人贯穿于整个教学工作中。以"八荣八耻"作为行动的指南,在学习中改造自己的思想,提高政治觉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扎扎实实地做好本职工作,教书育人。积极学习教育教学理论知识并付诸于实践,时时以实际行动影响、带动其它的教师和学生。作为学校的中层领导,时时处处起模范带头作用。

(二)带好队伍、扎实工作

德育工作任务重,责任大。我作为主抓德育的校长,理清思路,建立健全德育领导机构,将班主任工作作为重点对待。

一是健全德育领导机构。成立了校长、我、德育处主任、团委书记组成的德育工作领导小组。我们定期召开会议,研究德育工作。在我校德育工作三年规划的领导下,德育处制定了本学期的德育工作计划,按照计划组织相关的部门开展工作。

二是建立德育工作网络。在德育工作领导小组的领导下,建立了由德育处、团支部、少先大队、学生会、班主任、家长委员会组成的德育工作网络,覆盖了学校的各个层面。

三是重视班主任工作。德育工作的顺利开展,最重要的是培养一支有敬业精神、能力强,团结互助的班主任队伍。我和德育处组织召开全校班主任老师工作经验交流会。坚持班主任例会制度,利用班主任加强对班主任的日常管理,在例会的时间也安排相关的部门做班主任的培训与学习。通过经验交流,教育管理理论学习,提高了全体班主任老师对学生思想教育工作的理论水平和工作艺术水平,为我校德育工作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四是注重培养德育专干的各方面能力。我组织德育专干集体学习《中学德育纲要》、《小学德育纲要》,为德育处等相关部门订了《德育报》、《辽宁青年》、《辅导员》这些报刊杂志。平时关心下属工作,遇到任务重时,主动分担。采取指导、帮助的原则,希望他们能尽快成长起来。

五是文明礼貌教育常抓不懈。我和德育处利用主题班会、橱窗、板报、手抄报等多种渠道对师生进行文明礼貌教育,时刻让学生们懂得文明礼貌的重要性。现我校学生已经形成了良好的文明礼貌习惯。但是在遵守秩序、还存在许多问题。

六是立足课堂、上好德育课。为发挥德育学科教育的主渠道作用,上好品生课、品社课、民族团结课、政治课,把德育课程落到实处,进一步优化德育资源,优化德育内容和工作方法。做好其他学科的德育渗透,在每一堂课中做到贯穿德育,让各学科教师树立既教书又育人的思想,把德育渗透到各学科教学的每一个环节,贯穿教学的全过程。

七是利用主题教育活动,坚持不懈做好民族团结教育工作。深入开展了“热爱伟大祖国,建设美好家园”主题活动。我校以高度的政治敏锐性和责任感,进一步加强了民族团结教育,组织全校师生接受教育。学期初认真开展学前教育,深入贯彻自治州中小学德育工作会议精神,全面开展民汉师生 “结对子”活动。通过各项活动增进各民族师生的互相了解,为营造和谐校园共同努力。在活动中,师生陶冶了情操、端正了认识,增进民族感情,营造和谐校园。

八是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为了填补我校在环境育人工作的缺失,我依据学校的特点策划安排了学校的校园文化长廊、班级文化墙、楼梯间文化墙。通过一系列的安排布置,我校校园文化建设呈现出浓郁的育人氛围。我校的素质教育、教师才艺、教师培训、学生的能力等方面在校园文化中占有主要地位。

(三)其他方面。

在从事教学工作的时间里,我一直工作在教育教学的第一线,兢兢业业、结合工作不断探索,平凡的工作见证了我对党的教育事业的忠贞。在领导岗位上我顾全大局,发挥自己的特长,协助校长做好各项工作;指导帮助教学能力稍弱的教师;在我校民族团结工作中起榜样作用,热情对待各族师生,关心他们的学习和工作,关心爱护后进生;积极发挥我校民汉教学的互补优势等。

1、理论与实际工作结合不深入,具体工作的指导水平还需提高。

2、德育专干的工作能力有待进一步的提高

我认为,一所好的学校的标志应该是:“生动活泼的乐园;充满亲情的家园;美丽的花园、富饶的果园,师生最向往的地方。”我愿和大家一起为此努力!

高中德育副校长述职报告二:

本人自20xx年7月调任**县**中学,担任副校长职务。现将20xx年8月-20xx年12月期间的履职情况作如下述职.

(一)个人基本情况

,仡佬族,出生于1971年8月。1995年毕业于师范大学,同年参加工作。20xx年7月,因工作需要,服从组织安排,从务川民族中学调至务川**中学担任副校长,分管德育、安全工作。

二、政治思想表现情况

本人热爱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虽然不是党员,却一直以一个党员的标准来要求自己。认真学习和宣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认真学习党的“”精神,积极参加政治学习和业务学习,热爱党的教育事业,自觉遵守《教师法》和《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等法律法规,以教书育人为己任。

三、职责履行情况及取得的效果;

(一)用先进的教育理念培育学生

“让能走的孩子走得更远,让能跑的孩子跑得更快,让能飞的孩子飞得更高”,这既是我们的办学理念,同时也是我们教育学生过程中遵循的基本原则。

1、根据学生的个性,制定针对性极强的教育方案,结合学生的学习、生活特点,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关注学生身心健康教育,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生存。

2、用悠久的传统文化熏陶学生

为了让学生充分吮吸传统文化中的营养成分,在七年级开设专题教育课,由专职老师讲授经典传统文化作品,如《三字经》、《弟子规》等。

3、建立健全各项学生激励奖惩制度,扬学校正气,树浓厚学风。充分利用每周的升旗仪式及校园广播系统,对各类好人好事新风尚进行宣传表扬和倡导。

4、建立家校联系制度

班主任老师每学期必须完成规定家访任务,多角度、深层次全面了解学生。对在外务工的家长,班主任每月至少有一次电话家访,和家长交换意见。

5、建立校长谈心制度

针对个别连班主任都觉得“久攻不下”的顽皮学生,我们制定了校长谈心制度。校长定期与这种“特殊”学生聊天谈心,就后进生的转化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二)用科学的管理优化政教工作

本着“德育为首”的工作思路,坚持“以人为本”的育人理念,不断改进学校政教工作方法,努力提高学校德育工作效率,使学生在德育实践中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

1、狠抓制度建设。学校建立了《学生请假制度》《班级评比制度》《班主任工作考核制度》等一系列制度。

2、政教处工作人员分工明确,责任到人。既分工又协作,最大限度发挥政教管理人员的工作潜能。

3、注重学生干部的培养。定期对学生干部进行培训,提高他们的管理能力和基本素质,让他们在学校组织的各类活动中成长,形成了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良好局面。

(三)以良好的氛围培养班主任

以提高班主任素质为重点,强化管理班级、管理学生艺术的探讨,促进了班主任队伍整体水平的提升。

1、定期召开班主任工作经验交流会,推广他们成功的管理经验。

2、利用每周的教职工会,组织全体老师学习优秀的班级管理论文。既提高了已任班主任的理论水平,同时也为培养新班主任打下了基础。

(四)用严密的防范措施确保师生安全

以“增强安全意识、重视安全教育、搞好安全监管、抓好综合治理”为平安校园建设目标,强化全部政教工作人员及全师生的安全意识,切实提高学校安全管理水平,为全体师生提供了一个安定和谐的校园环境。

1、实施安全网格化管理制度,安全工作,人人有责。每一项安全工作都具体落实到人、责任到人。

2、在全体教师中实行安全事故一票否决制,提升了教师对安全工作的重视程度。为了提升学生及家长的安全意识,每学期开学都要与学生及学生家长签订安全责任书。

3、制定各类安全事故的工作预案,严格校门出入制度,为校园平安把好第一道关。

4、定期组织安全教育和安全演练,提高师生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杜绝安全事故的发生。

5、警校结合,齐抓共管。我们主动联系派出所,要求他们参与我们开展的一些活动,如法制教育讲座、管制道具收缴、校外安全隐患排查等,为校园的安全稳定提供了有力保障。

(五)良好的文化氛围陶冶师生

1、以《**中学德育工作目标》为核心,确定每个月的德育主题。利用主题班会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

2、成立校园广播站。学生踊跃投稿,广播站每天按时播放节目,既锻炼了学生的能力,又对学生进行了思想教育。

在主要领导的关心下,在管理团队其他成员的支持与配合下,我校育政教工作打开了新局面,我校德育政教管理水平上升到了一个新台阶。

四、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1、在平时的德育管理工作中,还不够高标准严要求,工作还缺乏深度思考,系统性还不强。

2、理论学习、工作能力和水平有待进一步加强。

3、还没能够充分调动个别班主任的工作积极性。

总之,回顾一年来所作的工作和所取得的成绩,感到很欣慰!这些成绩归功于校长的正确领导和亲自指导;归功于全体教职工的理解和支持;归功于全体班子成员识大体,顾大局,各行其职,各负其责的合作精神;归功于组织和校长对我的信任,为我的工作营造一个宽松的环境,为我提供了发挥自身优势的舞台。

虽然经过我的努力,也取得了点滴成绩,但相比之下,我深感自己工作中仍存在不少问题和不足,距组织对我的要求还有很大的差距。

我恳切希望领导多提意见和建议,并给我更多的悉心指导和帮助,在未来的路上,我将继续前行、超前谋划,在明年的工作中积极吸取以往工作的经验和教训,努力把我的各项工作推向更高的层次。在以后的工作中,本人一定自我加压,倾情投入,为**中学的发展竭尽已力!

高中德育副校长述职报告三:

20xx年11月被松山区委组织部任命为红旗中学新城分校副校长,主管德育工作。

20xx年,在上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的正确领导下,在学校领导和同志们的大力支持下,较好的完成了上级和学校交给的各项任务,德育工作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以“立志、诚信、整洁、守纪、刻苦”为德育工作的重点内容,淬炼金色德育。

一、更新德育理念,重视德育队伍建设——“全员育人”

长期以来坚持以育人为根本,坚持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教育质量。特别把“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的办学宗旨贯穿到学校德育工作之中。

学校坚持以“育人为本、育德为先、责任为重、团队为力”为理念,以“明德修身、笃学成志”为校训,始终将德育工作作为学校教育的首要任务,让学生“学会做人,学会生存,学会合作,学会关心,学会感恩,学会负责”。实行德育导师制,“教书育人,人人有责”,增强全体教职工“全员教育”的育人意识。制定实施了《红旗中学德育导师制方案》和《红旗中学德育导师手册》。

坚持选聘思想素质好、业务水平高、奉献精神强的优秀教师担任班主任,多次组织班主任外出学习兄弟学校的成功教育经验,组织聆听教育专家班主任工作艺术专题报告会,加强班主任业务理论学习、培训和交流。系列主题班会课每周一次。如:以“生命安全教育”、“行为规范教育”、 “理想前途教育”、“青春期教育”、“文明礼仪教育”、“民族传统教育”、“诚实诚信教育”、“成人责任教育”、“集体主义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等。

二、开展德育活动,激活德育主体——“活动育人”

1、把好新生入学关。新学年开始前,我们都有针对性建立新生档案。组织学习《中学生守则》、《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和学校政教处编写的《红旗中学学生行为向导》等规章制度。以学生的日常行为规范养成教育为主入手,以“讲、查、评、比、议”一整套行之有效的方法大力推进学生行为规范养成教育。

2、把好“问题生”转化关,促进良好品德的形成。深入开展“尊重全体学生,转化学困学生”为主题的学校法制教育

3、突出校园人文建设,开展系列文化活动。定期举行体育运动会、文艺活动、每周一升旗仪式、成人宣誓仪式、学雷锋活动月、高考百日誓师大会、为灾区献爱心捐款、诚信教育、感恩教育等活动。组织“润园”文学社、书画社、校园广播站等社团,活跃同学们课余文化生活,培养正确舆论导向。

4、加强德育实践,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德育主题活动,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观念、自主意识和自理自教能力。如:新生军训,参与普法,交通安全讲座,消防安全演练,假期社会调查,社区服务活动等。

5、加强心理健康咨询。学生健康的心理素质是健全人格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生成才,成功的一个必要条件,开展好心理健康教育事关学生个人的成长和学校的声誉。

6、创新家长会,强化家校教育互动。

我校家长会每学期一次,家长、教师、学生共同参与通过家长会,学生向家长及监护人鲜活地展示了在校学习、生活及思想状况,家长了解了学校的教育教学及管理情况,教师了解了家长的要求及心愿,教师、学生、家长真情交流,增进了互信,密切了关系,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三、构建德育网络,完善各项制度——“制度育人”

1、建立多层德育管理网:分管德育副校长、工会、政教处、教务处、团委、年级组、学生会、社团、教研组、教师、班主任等。加强了德育机制,优化了德育网络。成立学校家长委员会、年级家长委员会分会,发布《家长委员会章程》、刊印家长学校专刊《心桥》,搞好教育服务。

2、制定各项德育检查奖惩制度。学生行为规范检查奖励制度;《红旗中学学生行为向导》;特色班主任培训制度;德育研讨制度等;

3、建立健全综治工作制度,制订《学校安全工作制度》,建立了校园安全网络,编制实施了多套安全教育活动方案,使学校安全教育活动制度化。

四、实施校园人文环境建设工程,优化育人环境——“环境育人”

1、绿化美化人文化,建书香校园。

人文环境、文学殿堂、诗意校园,是“弘扬红旗精神,构建红旗文化”的特色窗口。进行“四园”建设,即师生团结、设施完善的“家园”;教学严谨、学风扎实的“学园”;身心健康,团结和谐的“乐园”;环境优美、精神文明的“花园”。

2、构建高品位的班级文化建设。高品位的班级物质文化,对学生具有潜移默化的教育影响力和感染力。

通过有效的德育教育,我校学生行为规范水平已明显提升。绝大多数学生自我认可在校能够做到团结友善、互相帮助、尊重他人、善于合作;在独处时能做到胸怀开阔、心理健康、勤奋自立、勇于创新。我校学生行为规范水平可用下面八个短语概括:校园干净,举止文雅,用语礼貌,懂得关心,心理健康,纪律安静,学习勤奋,长大懂事。

自分管学校德育工作以来,自己在实践地过程中对学校的德育和自身工作情况一直在不断的反思。有许多不足之外,有待于今后进一步地改进。

1、工作态度上,创新精神不够,许多工作没有达到预期效果。

2、工作方法上,深入群众不够,调动广大教职员工的德育热情,特别是科学合理评价班主任工作优劣的管理艺术需要进一步提高。

3、工作作风上,协同部门内人员、协调部门之间的亲和力还需进一步增强。

淬炼金色德育,弘扬“红旗精神”,构建“红旗文化”,是红旗中学德育工作者矢志不渝目标,“红旗文化”就是一种优秀文化,它必定引领着红旗中学从成功走向更大的成功,从发展走向更大的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高中生德育互动模式研究开题报告_开题报告_网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适用行业岗位:高中,德育,全文共 1424 字

+ 加入清单

高中德育互动模式研究开题报告

一、问题的提出

对中央文件精神的领会和贯彻。

200x年上半年,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的若干意见》指出:“我国现约有3.67亿未成年人,其思想道德状况如何直接关系到中华民族的整体素质,关系到国家的前途和民族的命运。”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也明确指出“各级各类学校必须更加重视德育工作”。教育部制定的《中学生守则》、《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也于XX年9月1日正式实施。这些重要文件的出台,无疑对中学德育工作提出新的要求。

对高中新课程改革要求的适应。

教育部在《中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指导纲要》中明确指出,要改革既有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推出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其中一个重要方面就是面向全体学生,加强新时期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普通高中课程方案》的实施,也要求按新的课程理念、新的价值取向——人格取向来重新构建德育课程结构。

在这样的指导思想下,教师的角色、教育教学方式与过去有很大不同。教师不再是知识的直接传授者,不是“教”教材的人,而是学生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和指导者,是引导、激发和深化学生活动的人。教师在实现这些不同的角色的同时,也增强了与中学生的互动,帮助中学生通过体验生活、积累经验、发展能力并初步形成良好的习惯和品德,实现理想的教育效果。为了更好地实施新课程,提高学生的道德思考能力和道德践行能力,开发校本德育课程,开拓新的德育模式,提高德育的有效性就显得尤为迫切。

对传统学校德育模式的反思。

毋庸讳言,德育工作仍是当前学校教育的薄弱环节。由于校际竞争激烈,升学率成为社会评价学校的重要标准,中学德育地位是“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针对性和实效性差。而且,过去的学校德育模式重视群体、强调共性而忽视个体,不能完全适应学生心理发展的需求。例如,德育工作中常常会遇到学生不良行为习惯的矫正问题,而教师、学校对待这些问题时,大都以正面批评、惩罚等方式,试图通过加大外部力量的干预,达到改变或矫正学生不良行为习惯的目的,但实际的效果往往并不令人满意。因此探索新型有效的的德育模式势在必行。

4、对未成年人思想道德现状的审视。

全球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在给人类带来充实的物质生活的同时,也伴随着一系列的负面影响,经济的发展并不必然意味着精神世界的丰富,也不能避免价值观的失落。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变的过程中,人们原有的相对稳定的道德观、价值观等发生了较大变化,引发了诸多新旧观念的冲突以及由此引起的问题。一些社会不良现象不同程度影响着校园,给中学生的健康成长带来了不利的影响,近年来我国青少年犯罪率的日益攀升和这些不良因素不无直接的联系。

中学生正处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阶段,可塑性强,自控能力薄弱,容易受外界干扰和影响。学生在道德生活中尚处于不成熟、不稳定状态,处于由他律向自律、由模仿向创造、由顺从向选择的转化过程中。当我们审视未成年人思想道德的现状时,不难发现,互联网等新兴媒体以及网吧等各类文化娱乐场所含有色情、暴力、赌博、愚昧迷信的腐朽落后文化和有害信息正乘隙传播,严重腐蚀未成年人的心灵。另一方面,传统的应试教育的惯性依然强劲,大多数学生承受着学业带来的巨大压力。社会问题、家庭问题以及学习问题给许多学生造成了巨大的压力,使他们出现了行为习惯差、人际关系不好以及心理亚健康等问题。

共5页,当前第1页12345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高中生德育互动模式研究的开题报告_开题报告_网

范文类型:汇报报告,适用行业岗位:高中,德育,全文共 5066 字

+ 加入清单

高中德育互动模式研究的开题报告

一、问题的提出

1、对中央文件精神的领会和贯彻。

200x年上半年,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的若干意见》指出:“我国现约有3.67亿未成年人,其思想道德状况如何直接关系到中华民族的整体素质,关系到国家的前途和民族的命运。”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也明确指出“各级各类学校必须更加重视德育工作”。教育部制定的《中学生守则》、《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也于XX年9月1日正式实施。这些重要文件的出台,无疑对中学德育工作提出新的要求。

2、对高中新课程改革要求的适应。

教育部在《中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指导纲要》中明确指出,要改革既有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推出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其中一个重要方面就是面向全体学生,加强新时期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普通高中课程方案》的实施,也要求按新的课程理念、新的价值取向——人格取向来重新构建德育课程结构。

在这样的指导思想下,教师的角色、教育教学方式与过去有很大不同。教师不再是知识的直接传授者,不是“教”教材的人,而是学生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和指导者,是引导、激发和深化学生活动的人。教师在实现这些不同的角色的同时,也增强了与中学生的互动,帮助中学生通过体验生活、积累经验、发展能力并初步形成良好的习惯和品德,实现理想的教育效果。为了更好地实施新课程,提高学生的道德思考能力和道德践行能力,开发校本德育课程,开拓新的德育模式,提高德育的有效性就显得尤为迫切。

3、对传统学校德育模式的反思。

毋庸讳言,德育工作仍是当前学校教育的薄弱环节。由于校际竞争激烈,升学率成为社会评价学校的重要标准,中学德育地位是“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针对性和实效性差。而且,过去的学校德育模式重视群体、强调共性而忽视个体,不能完全适应学生心理发展的需求。例如,德育工作中常常会遇到学生不良行为习惯的矫正问题,而教师、学校对待这些问题时,大都以正面批评、惩罚等方式,试图通过加大外部力量的干预,达到改变或矫正学生不良行为习惯的目的,但实际的效果往往并不令人满意。因此探索新型有效的的德育模式势在必行。

4、对未成年人思想道德现状的审视。

全球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在给人类带来充实的物质生活的同时,也伴随着一系列的负面影响,经济的发展并不必然意味着精神世界的丰富,也不能避免价值观的失落。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变的过程中,人们原有的相对稳定的道德观、价值观等发生了较大变化,引发了诸多新旧观念的冲突以及由此引起的问题。一些社会不良现象不同程度影响着校园,给中学生的健康成长带来了不利的影响,近年来我国青少年犯罪率的日益攀升和这些不良因素不无直接的联系。

中学生正处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阶段,可塑性强,自控能力薄弱,容易受外界干扰和影响。学生在道德生活中尚处于不成熟、不稳定状态,处于由他律向自律、由模仿向创造、由顺从向选择的转化过程中。当我们审视未成年人思想道德的现状时,不难发现,互联网等新兴媒体以及网吧等各类文化娱乐场所含有色情、暴力、赌博、愚昧迷信的腐朽落后文化和有害信息正乘隙传播,严重腐蚀未成年人的心灵。另一方面,传统的应试教育的惯性依然强劲,大多数学生承受着学业带来的巨大压力。社会问题、家庭问题以及学习问题给许多学生造成了巨大的压力,使他们出现了行为习惯差、人际关系不好以及心理亚健康等问题。

长期以来德育课程的知识化、政治化倾向严重,也使学生的发展受到制约。在学生眼中,学校德育内容保守、假大空、不能解决实际的思想问题,学校德育形式“老土”、走过场、缺乏新意和吸引力。要帮助学生健康成长,培养他们良好的道德品质,就要求我们努力研究新的德育模式,多渠道地对学生进行引导。

5、对高中生心理特点的思考。

高中生的生理发展迅速走向成熟,而心理的发展却相对落后于生理的发展,在理智、情感、道德和社交等方面都还未达到成熟的指标。高中生思维敏锐,精力充沛,自我意识日益成熟,自主性、独立性增强,内心世界丰富多彩,但他们看待问题片面性较大,自控不足,容易冲动,想和别人交流却又封闭自己,需要各方面的指导却对他人的批评教育抱有强烈的叛逆意识。面对这样的学生,灌输、说教的德育模式日益失去作用,尊重他们心理特点、符合他们心理需求的德育模式才能发挥实效,切实有利于高中生的发展。

二、理论依据

2、现代德育实践观。道德的本质在于实践。首先从德育目标看,既有对学生道德认识、道德情感的培养,也有对学生道德心理、道德行为的锻炼,而归根到底是道德信念和道德行为的统一,所以德育目标本质上是实践的。其次,学生的道德是在活动和在交往中形成的,活动和交往的本质是实践的,所以德育过程本身应该是一种实践活动。第三,德育实践活动才是检验学生道德素质高低的唯一标准。所以,德育应该是德育主体的一种实践活动。怎样让德育活动走出“口号加榜样”的单向的道德知识传输模式,怎样采用富有成效的模式来开展道德实践活动,正是本课题研究的重要内容。

3、我校“导师制”办学理念。我校“导师制”办学理念自1998年提出之后,在教育系统和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多年来,经过专家学者多方面论证、一线教师多角度实践,我校“导师制”的内涵得到极大的丰富和发展。“导师制”的基本精神可概括为:平等的师生关系、互动的教育模式、多元的导师组织、共进的发展目标。“平等的师生关系”包括师生人格平等和教育活动民主,是实施导师制的前提和基础;“互动的教育模式”是指学科教学互动和思品养成互动,是实施导师制的教育教学常态和方式;“多元的导师组织”包括校内组织全员和社区力量全面,是实施导师制的组织依托和保证;“共进的发展目标”指的是一切为了人,为了人的一切,是实施导师制的方向和目标。本课题所研究的“德育互动模式”正是“互动的教育模式”中一个重要的组成方面,是对我校“导师制”的进一步拓展和完善。

三、课题界定与模式构想

德育模式是指关于德育活动的本质特征的简要表述形式。它是理论系统和操作系统的中介。德育模式指示着德育工作的基本取向。

互动,简而言之,就是人与人之间在共同活动中发生的直接或间接相互作用和联系的基本方式。

德育的对象是人,而人的德性的养成、发展与成熟,不是在“灌输”中“获得的”,而是在主体与客体的相互作用即互动中主体自身建构的。所以,现代德育过程的思想,特别强调民主、平等、对话与交流,即德育过程实质上可理解为是师生之间互动互促、教学相长、品德共进的过程。广而言之,学生个体与他人、与群体、与家庭、与社会之间的互动,都可以是道德养成的重要途径。

德育互动模式是通过课程、规章、实践、评价等途径,形成和谐的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以及学生个体与周围环境的互相影响,从而让高中生体验道德美感,自拟道德准则,参与道德实践,强化道德意识,建构道德信念的一种德育模式。

德育互动模式的构想主要有以下几种:

(1)课程互动模式。通过有效的课程教育探索德育的校本课程,积累和整合德育资源,编制相应的教材,如名生介绍、党校团校、心理疏导等。

(2)规章互动模式。通过学生参与拟定规章制度,形成简便易行的德育规范,如校园文明公约、学生守则、考前诚信签约制度等。

(3)实践互动模式。通过学生的实践活动来探索德育新模式,如志愿者活动、校园论坛、学生广播站、学生电视台等。

(4)评价互动模式。通过学校的评教、评学、评比、评选来研究德育评价的机构设置(如自律委员会)、德育评价的形式体系(如素质发展报告书)、德育评价的过程(如值周制度、三好生、表扬生自荐制度)以及德育评价的反馈机制(如公告栏、反思纠错室)。

德育互动模式,是对我校“导师制”办学理念的新发展,是培养“素质全面、特长显著”的学生的新要求,是对南京一中校本德育模式的特征性描述。

“德育互动模式”课题的研究,以南京一中百年文化的积淀为基础,以时代精神的弘扬为支柱,积极探索具有城市高中生人格养成特色的德育模式。

四、研究的目的意义

南京市第一中学有百年校史,是江苏最早的省重点中学之一,南京市教育局直属学校,现为江苏省模范学校,国家级示范高中,江苏省首批四星级学校。学校一贯强调“教书育人”,坚持“德育首位,五育并举”的方针。多年来形成“好学、向上、活泼、团结”的校风,“严谨、求实、创新、育人”的教风和“勤奋、进取、踏实、求精”的学风。

在德育工作中,我们感受到学生的道德观念、心理特点都随着社会的发展出现了新的变化,这就对德育的方式提出了新的挑战。

从心理的角度来说,目前高中生生理的迅速变化与心理的发育并不完全同步,很大程度上他们处于“心理断乳期”,迷惘、郁闷、多变的“花季”也往往成为“雨季”。因此,积极向上、弘扬正气的道德行动能促使学生由感性体验步入理性审视。从教育学的角度来说,世易时移,信息时代所带来的时空突破使学校德育处境尴尬,多元的价值观念对学生的人生观、道德观造成强烈干扰,因此,最适合学生的教育便是最好的教育,对传统教育方式的扬弃也就十分必要。

200x年8月,我校对高一年级进行了学生文明公约的态度和践行情况调查。结果显示:对于我校学生文明公约的主要内容,学生了解率并不太高,但赞同率较高。大部分同学对于条约的各项具体内容都很支持,只对个别表述提出看法。大部分同学基本可以完成条约的要求,但对于制定公约这一形式本身存在不同看法。对于学校组织的各项德育活动,大部分同学是支持和愿意参加的,但说教类的活动最不受欢迎。对于学校组织的提高文明水平、促进自律意识的活动,同学们建议应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注重互动性、趣味性和集体参与性。由此可见,高中学生对学校德育的形式和内容都有相当的主见,有一定自省能力和自我教育能力。怎样以适应学生特点、符合学生需求的方式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就成为一个摆在我们面前的难题。

因此,本课题研究的意义有二:

一是从公民道德意识形成的高度来落实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使高中生能把“为学”与“为人”结合起来,做到知情意行的统一,从而主动发展,全面发展,持久发展。

二是积极探索以学生为主体、以活动为载体的高中生道德自我教育的途径和方法,形成一定的行之有效的德育模式,消除由单一的制度化管理所造成的不足,使学校

的德育工作能扎实有序、生动活泼地迈上新台阶。

五、研究的整体思路

1、途径开拓

(1)立足学校。由校长亲自挂帅,由学生工作处组织领导,年级组、班主任和学生干部为具体实施者。

(2)沟通家庭。通过家长学校、家长会、开放式班会等形式取得学生家庭支持。

(3)延伸社会。以社会实践及综合性活动等规定课程使学生能够接触社会、认识社会、服务社会。

2、研究方法

(1)行动研究法:拟定操作性较强的研究计划,创设相关的实践情境,对学生在这情境中的行动进行观察并评价。

(2)个案研究法:对全体实验班学生取样跟踪,因材施教,建立相关档案,重视典型分析。

(3)调查法:对我校高一年级全部学生和其他年级的部分班级发放调查卷,了解学生现状并研究实施策略。

(4)经验筛选法:适时召开课题研讨会,及时总结经验,并借鉴一些符合我校实际的经验。

3、进程规划

第一阶段:调查论证(200x年10月—200x年6月)

a.组建课题研究小组,学习相关理论,开研讨会论证。

b.请教专家、学者,论证课题的可行性。

c.发放调查问卷,了解学生状况。

d.采用招募方式,确定高一实验班。

第二阶段:申报立项(200x年6月前)

a.拟定立项申请,规范操作程序。

b.申报课题。

c.挂钩高等院校或上级教科研单位,寻求课题指导。

第三阶段:研究阶段(x年7月—200x年9月)

a.制订阶段研究计划,根据计划实施全程多层面实施,提出模式构想。

b.对实践模式进行修正与评价。

第四阶段:总结阶段(200x年10月—200x年12月)

收集并整理所有文字材料和其它写实材料,分析总结,分专题写出研究报告或论文,并编印《个案分析》。

4、预期成果

(1)主要阶段性成果:调查报告、研究论文、影像资料、个案分析、活动文集。

(2)最终研究成果:研究报告、个案分析等。

六、研究的价值

本课题注重学生的参与,创造各种机会让学生走出书本、走向社会,在学生共同参与学习、生活、社会实践的德育活动中,不断认识自我、完善自我的世界观、人生观,找到自己存在的意义和价值,最终归结到学生的自我道德判断、选择等能力的发展上来。在这一过程中,传统的德育方法得到反思,全方位、活动性、自我建构型的德育模式得以拓展,并渗透在教育教学的方方面面。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