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习方法 > 初中学习方法 > 初二学习方法 > 八年级地理 > 中考地理总复习阶段之策略分析正文

《中考地理总复习阶段之策略分析》

时间:

近几年的地理中考试题知识点多、覆盖面广、综合性强,着重考查学生对地理学科的涉猎程度,强化了对读图、析图能力的查验,这就要求地理教师在总复习时,要注重全体学生的发展,彻底改变学科本位的观念。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中考地理总复习阶段策略分析,希望大家喜欢!

一、把握地理课程标准,夯实地理学习基础

《地理课程标准》注重用三个维度设计课程目标,即“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与以往的《地理教学大纲》相比, 发生了根本性变化。不仅仅指向学生在地理学习中对“知识与技能”的掌握要达到什么样的程度,而且还指向学生在研究过程中的学习体验,情感释放,梦想追求,体现了知识性、规范性、整合性,对学生终身学习地理具有重大的实践意义,为推动地理学科可持续发展夯实了基础。

经验在于积累,这亦是一个总结的过程。总复习阶段不提倡拉大网式的推进,进行的每一步都要有明确的目的性,要了解和掌握哪些是对生活有用的地理,不断增强观察生活的能力,有利于提高地理学习兴趣,这些生活知识很容易在命题中出现。如,学会看云识天气;会用指南针判断方向;对自然与人为灾害的发生有自我保护措施;评价生活环境质量;怎么利用地理环境改善自身活动;了解国内外重大事件的地理背景等。

二、提高学生读图素养,发挥小组合作效能

在近几年的中考命题中,读图题备受重视,形成了“无图不成席”的准规则,因此,全面提高学生读图素养就显得越来越重要,我认为读图素养一般指学生对地图的理解与运用,判断与描绘,分析与归纳的认知能力。学生通过读图、填图、绘图、指图等方式,不断提高自身的地理素质。地图是地理学习的重要工具,它既可以使学生的视角变大,又可以使学生的胸怀变大。会读图就是会用地图来分析地理知识,从而掌握地图的语言,并根据地图上的各种符号与颜色说明各种地理知识的能力。我们每个学生都要仔细审视地图释放的信息,做到心中有图,放眼世界。

复习是对地理知识的连接和再现,要充分发挥小组合作的效能,要集思广益,扬长避短,共同提高读图素养,要把小组合作贯穿总复习的始终。通过组内各成员互相交流、互相评价、互相启发、互相补充,对于同一个问题的理解可以各抒已见,调动学生参与的广泛性、积极性和创造性,达到训练思维本质、感知心灵语言、发展学生智力的目的,为总复习奠定良好的心理基础和合作意识。

三、强调重点、突破难点,培养学生综合能力

每个章节的重点往往也是全册书的重点。在地理学科总复习时,教师必须加以强调并将其放在突出的位置上,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总复习也需要评价机制,既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效果,也要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行为的变化,要尽心尽力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增强他们的自信心,激发他们的荣誉感,帮助学生突破难以解决的关键性问题。从而提高总复习效率,为地理中考蓄积力量。

总复习的过程也是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过程。在大力倡导多元性地理学习方式下,将基础性、研究性、开拓性有机结合,着力培养学生创造性地学习,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强调在复习活动中运用知识,体现学生在总复习过程中的自我调控、自我提升、自我组织的能力,互动性学习是教师与学生在总复习中的对话、沟通、交流、合作的好办法。在复习方式中尤其要重视研究性学习,让学生主动获取知识、探索知识、应用知识,着力突出实践性、自主性、过程性和创新性。另外,还要发挥学生的学习潜力,主导学生的思想活动品质,遵循学生的个性发展,时刻研究和把握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提升地理综合素质。

四、优化学生学习情境,有意设置变式训练

教师在复习阶段要优化学生的学习情境,要充分利用图片、幻灯、影像、白板等教学手段,给学生提供思维材料,搭建一个有力的跳板,让学生进入一个集中复习的美好境界,帮助学生对客观事物反复感知,在头脑中留下清晰而鲜明的“形象”。顺利地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要主动交给学生质疑的方法,促进学生思、疑、问、悟,不断丰富他们的学习经历,要保护好学生的好奇心,尽可能让学生发现问题,动手解答。复习时教师不要自己包揽全局,要给学生留有充分的复习时间和空间,利用国家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精心设计复习思路,以引起学生广泛的思考。

在中考地理复习阶段,还要求异求变,有意设置变式训练,“求异”也就是追求答案的多样性,“求变”就是讲究一个问题的多问法。“殊途同归”也可以理解为“条条大路通罗马”。总复习实质上就是信息的交流、碰撞、交叉,要让学生显示自己的力量,直接从客体材料中获取信息。变式训练是地理学科教师在总复习时常用的方法,有利于加强对地理知识的深化,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五、关注社会热点问题,获得实践生活体验

作为迎接中考的地理教师,要不断更新教育教学观念,做到与时俱进,更要关注社会的热点问题,比如一些探索型、应用型、开放型、信息型问题要在复习中多涉猎,开拓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的时代精神,因为地理学科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涉及到很多社会问题,教师有责任引导学生在思维和行动上迸发出对社会关爱的智慧火花,促进学生主动实践、主动探索和主动思考,在社会生活中获得实践体验,“读死书”和“死读书”都是不可取的,教师既要教书,又要育人,让学生成为德、智、体等全面发展的新型人才。

例如,生态环境保护问题,就能应用到许多地理方面的知识。人们盲目开地、滥伐森林、过度放牧、乱采乱挖等不良行为,产生了很大的副作用。常见的有:水土流失、土壤板结、草场退化、湿地变质,生物多样性减少、洪涝灾害频发、水体严重污染,以致流行病传播等。这些问题很容易出现在中考命题中,地理教师要培养学生每天看新闻不少于半小时的习惯,从中获得社会体验,增强社会责任感。

六、倡导学生自我反思,理清所学知识要素

教师的自我反思能促进其专业水平的自觉提高,学生的自我反思能完善其所学知识的要素,使他们能尽快进入复习状态。有的学生基础知识薄弱,自我反思意识不强,没有结合自己实际制订复习计划,只是被动地听从教师的安排,复习效率可想而知。新课程的教学内容具有弹性,知识空间广阔,地理中考命题又主要考查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水平,这就要求每位学生要善于审视、总结、归纳和提炼,不断更新自己的复习理念,做一名充满智慧的“温故”者,在复习阶段最大限度地充实自己,实现文化知识储存和实践能力的提高,达到自我反思服务于复习的新常态。

思维是从问题开始的,要多向教师和同学提出尚不明确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思维动机,打破“心求通而未得”的局面,变被动复习为主动复习,这样,学生的求知欲会更强,质疑情趣会更浓,内部语言和外部语言得到了双向发展,自然会获取更多机会在复习中寻找到适当的角度和深度,以实现自我突破。

七、复习坚持面向全体,追求学生自由发展

复习的过程也是师生知识水平共同提高的过程,坚持面向全体,能使每个学生在复习中获得理想的效果,追求学生自由发展是在贯彻因材施教原则。学生在复习阶段需要教师的指导和帮助,只有师生共同讨论、研究、探索和交流,才能使每个学习个体的思维和智慧在整个群体中得到凸显和分享,教师要对学习困难的学生提供适当的关怀和照顾,使他们在原有水平的基础上有所进步和提高。

学生的智力水平参差不齐,问题是怎样尊重和开发不同层面学生在复习中的创造精神并发展潜能,这是复习的关键所在。教师要从学生的自我意识、学习风格、性格爱好、情绪状态等个性因素分析入手,采取有效策略指导、点拨、鼓励学生规范地复习,让每个学生都有充分的选择和展示的机会,追求学生自由发展、主动发展、和谐发展。比如我班的赵同学,属于班级的“学困生”,对于他来说,就不能采取一刀切的教学方式,要为他制订丰富、灵活、可行的复习计划,推动其复习进程,提高其复习质量。

总之,要突出复习的科学性、灵活性和实用性,要着眼于全体学生,要想尽一切办法,让学生获得知识、掌握技能、陶冶情操。实现优秀者拔尖、中等者优化、学困者转化,把以学生为主体作为地理中考总复习的基本点,处理好阶段性和连续性的辩证关系,达到整体都有进步的最佳复习效果。



中考地理总复习阶段之策略分析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