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学好数学思维》
如何学好数学思维?怎样引导学生学好数学,会用数学方法解决实际问题,既教给学生知识,又培养和发展他们的思维能力,提高他们的素质?下面小编就同大家聊聊关于如何学好数学思维的问题,希望有所帮助!
1如何学好数学思维
学数学如何“用心”
思维是智力和能力的核心。特别是数学不能靠几个概念,背几个题,记几种解题方法就能学好的,每项知识技能的获得都必须通过感知、理解、巩固和运用实现。感知即感性材料简缩化,进行思维加工。有的学生上课时,只被动地听教师讲,讲到哪他听到哪,下课后印象全无,看书就只背概念,看例题解答,缺少对内容的理解,缺少学习的主动性。学数学必须“用心”去学,决不能“省心”,要多问几个为什么,多列几个假设,并尽量验证你的假设。
例如,代数中规定任何不等于零的数的零次方等于1。为什么要这样规定?它的合理性在哪里?为什么底数不能为零?在思考的同时去问教师或自己去寻找答案,这样的学生无需刻意去记,但记忆的时间会长久。而另一部分同学认为这是书上的规定,记住就行了,过了一段时间,他也许就记成“任何数的零次方等于零”的错误结论。学生在学习数学活动中,应养成善思善想的习惯,增强思维能力,不应消极地等待教师“灌知识”,而是主动接受,更重要的是探求知识,达到理解深刻、牢固掌握的目的。
学数学不能不“练”
不少家长都反映,他们问孩子数学课听得懂吗?学生都说听得懂,但一考试成绩就不理想,什么原因呢?其实学生并没有说谎,上课时老师讲的东西他们确实听懂了。现在的学生都很聪明,上课时只要他们认真听了,都不会听不懂,关键是没练,或练得不好。为什么要练,因为听老师讲只是感性上的认识,是听别人讲的,对自己来说,听到的知识是零碎的,前后逻辑性不强,只有启迪自己的思维后,才能把别人所讲的知识连贯起来,变成自己的东西,这就需要“练”。作业是学生学习的“外显行为”之一,所以做练习一定要通过自己的独立思考,亲自动手完成才能达到预期效果。有的同学一开始做作业就和别人商量,对答案甚至抄别人的作业,这就和没做一样,所以他的教学成绩越来越差。
只要是通过自己独立思考做出的作业或试卷,有错不要紧,作业(卷子)一发下来,发现有做错的,最好是自己重新做一次,再做对比,从中发现错误。如果还是不会做,再翻翻书,查查资料,尽量自己解决,实在不能解决再问教师、同学。如果自己不独立思考,遇到问题就去问别人,别人一讲似乎懂了,其实并不一定真懂,下次遇见照样错。因此,要养成独立学习、独立思考的习惯,调控自己的学习行为,做自我学习的主人。
2学生如何学好数学
课前认真预习。
预习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听懂教师所讲的内容,学生通过预习,对知识的掌握程度要达到百分之八十。学生要带着预习中遗留的问题再去听教师讲课,并在听课的过程中来解答这种问题。预习数学的方法:将课本中的题目做一遍,画出知识要点,整个过程大约持续14-21分钟。学有余力的学生,还可以将练习册上的习题做完。
学生在数学课上还要做到学与练的结合。
在课堂上光顾着听是没有多大作用的,当教师让学生去黑板上演算习题时,自己也要在本子上练。如果碰到难题,一定要当堂解决,否则考试遇到类似的题目就可能不会做。听教师讲课时一定要全神贯注,要注意细节问题,否则就会“千里之堤,毁于蚁穴”。学生学习数学时,对于背景、问题、概念、定理、应用以及它们之间的联系,都需要自己思考,从而让它们自然地留在我们的头脑中。同时,在做习题时,我们也需要独立完成,必要时可以请教别人。
课后学生一定要及时复习,写完作业后要对当天教师讲的内容进行梳理,可以适当地做几道课外题,来巩固学过的知识。同时需要注意的是,学生要根据自己的知识水平选择适合自己的课外题,不能追风,一定要选择与所讲内容有关的课外题。单元测验是为了检测短期内的学生的基本学习情况,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对于分数不必过于重视,其实分数代表的是过去,关键的是总结和吸取每次考试的教训,从而实现长期的学习目标。教师经常会在没通知的情况下进行考试,所以学生要及时进行课后复习。温故而知新,说得就是这个道理。
3数学思维怎么培养
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学生对探究的问题是否感兴趣,往往决定着他们对探究问题的认识是否深入,对探究活动是否真正投入。因此教师应注意利用探究内容的悬念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如在教“角的认识”时,先让学生把身边的角找出来,然后让学生对角的样子用语言进行描绘,再自己动手画一画角……然后我打开电子白板,播放有关角的演示课件,让学生自己到白板上画角。在双方互动完成演示后,又让学生进行比赛,看谁画的不同的角多。
最后举例说明角在日常生活当中的实际应用。通过这些步骤,使学生对角有了比较深刻的认识,也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数学学科除了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以外,千万不要忽视学生口头表达的能力。多让学生发表自己的想法,除了能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外,还培养了学生追求真知的热情,同时消除了学生学习的紧张心理,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情境中牢牢掌握住所学的知识。
寓教于乐,唤起学生学习兴趣
根据数学学科特点和小学生好动、好奇、好胜的思维特点,设置游戏性情景,通过游戏使学生对新知识产生求知的欲望,让学生的注意力处于高度集中状态,在游戏中得到知识,发展能力,提高学习兴趣。如教学“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时,一开始就让学生说出一个能被3整除的数,学生很容易回答正确;再让学生随便说几个能被3整除的两位数,部分学生会感觉有些困难;
再让学生拿出火柴棒随便拼出几个能被3整除的三位数,大部分学生觉得更困难了。这时,有一位学生拼出了123这个数,教师马上判断这个数能被3整除,学生感到很惊讶:他自己都还没有算好,老师怎么一下子就能判断出来呢?这时,教师请学生说出任意一个三位数让教师判断是否能被3整除。经过计算验证,学生发现老师都答对了。在学生流露出渴求的眼神时,教师娓娓道来:“怎样才能正确判断一个数是否能被3整除呢?关键要掌握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学生探究的欲望被充分激起之时,就是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探索规律活动的最佳时机。这种教学方式的效果比教师硬塞要好得多。
4思维导图在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在新课教学中渗透思维导图
《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指出:“数学知识的教学,要注重知识的‘生长点’与‘延伸点’,把每堂课教学的知识置于整体知识的体系中,注重知识的结构和体系,处理好局部知识与整体知识的关系,引导学生感受数学的整体性。”知识点分散于各个学期的教学内容当中,学生如何能够把这些知识点串联起来,感受到知识的连贯性呢?在新课教学过程中,利用思维导图,把知识点进行回忆、补充,可以形成一张完整的知识链。
学生在回忆旧知的过程中,其实已经把新知识点说出来了,比如“秒”。我再顺势引入新知,介绍秒在日常生活中的运用,如刘翔取得110米栏奥运金牌的时间是12秒88等。然后通过师生共同尝试,教师计时,学生行动,看看1秒、10秒、60秒都可以做哪些事情,把数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紧密地结合了起来,并在思维导图中进行完善。在这节课中,思维导图的引入,学生一目了然地认清了与“时间”相关的知识点,把前后知识进行联系,形成一张知识网络图,很快地掌握了新的知识点。同时在课后复习中,学生可以利用以上思维导图,回顾课堂内容,进行自我诊断和反思,建构知识。新课教学中,借助思维导图,让学生明白当前所学的知识其实是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延伸与发展的。思维导图的运用,更好地沟通了各个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同时它也注重启发学生思维的主动性,更好地处理了教师讲授与学生自主学习的关系。
在复习课中尝试自主运用思维导图
在新课的传授中,学生初次接触思维导图,如何深入引导学生学会自主使用思维导图,让思维导图成为其学习工具呢? 在单元教学结束之后,学生可能对知识的掌握有些杂乱,如何引导学生对所学的知识进行系统归类、整理呢?通过布置作业,让学生自己整理思路,尝试运用思维导图对单元的知识点进行归纳。教师通过查看学生绘制的思维导图,能够清晰地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如在教学三年级上册的“测量”这一单元后,引导学生对“测量”的知识进行分支构建,尝试利用思维导图自主整理思路,构建知识网络。
在随后的复习课上,我让学生对整理的知识进行汇报,不同的学生对知识体系的构建是各不相同。在学生汇报之后,我们全班运用“知识整理本”进行汇总,每归纳出一个知识点时,再进行一至两道习题的练习,通过“自主归纳――共同总结――练习讲评”,学生真正把知识记忆于脑海中。
相关文章:
1.教你学好数学的99个学习方法
2.初二如何学好数学
3.如何学好数学的几个高效方法
4.如何学好数学提高数学成绩的小窍门
5.心得体会——如何学习数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