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陋室铭》教学教案》
《陋室铭》不足百字,篇幅极短,格局甚大。陋室以矮山、浅水相衬,与诸葛庐、子云亭并提,居住其中,有古之贤人、今之鸿儒相伴,真是陋室不“陋”。全文想象广阔,蕴含深厚,有咫尺藏万里之势。接下来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八年级语文《陋室铭》教学教案,希望大家喜欢!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反复阅读并翻译课文,掌握相关文言实词;
2、技能目标:学习托物言志的写法;
3、情感目标:通过理解作者那种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引导学生正确确立自己的志趣追求。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在大唐的历史上,有一位性格倔强的诗人,三十四岁那年,因为参加政治革新活动,正感到春风得意的他,一觉醒来却被赶出了朝廷。十年后,召回长安后,因到玄都观去赏桃花,写了一首惹祸的诗:紫陌红尘扶面来,无人不道看花回。玄都观里桃千树,尽是刘郎去后栽。因为这首诗又被贬到连州。一贬又是十四年,等他五十七岁再回到长安时,玄都观里的桃花已荡然无存,只剩下一片乱草。这不怕惹祸老先生,又写了一首《再游都观》:百亩庭中半是苔,桃花开尽菜花开。种桃道士归何处?前度刘郎今又来。刘郎指的是谁?我们一起来学习这位老先生的文章《陋室铭》。
2、出示学习目标。?
3、请学生简介作者和写作背景。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唐代洛阳(现在属河南省)人,著名诗人。唐顺宗时,曾参加王叔文集团的政治革新运动,不久失败,被贬为朗州司马。后又连任连州、夔州、和州等地刺史。晚年回洛阳任太子宾客,世称刘宾客。作品有《刘宾客集》。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唐代诗人。曾中进士,官至监察御史。他热心赞助王叔文的政治革新,反对宦官和藩镇割据势力。政治革新失败后,被贬官降职多次。这篇《陋室铭》是他被贬为和州刺史时在任上写的。(多媒体显示)
写作背景:
据资料记载:刘禹锡因革新,曾参加王叔文组织的政治革新运动,失败后被贬为安徽和州通判。按当时的规定,他应住衙门里三间三厦的屋子;可和州策县令是个趋炎附势的小人,见刘禹锡是被贬而来,就故意刁难。策知县先叫刘禹锡在城南面江而居。刘禹锡不但不埋怨,反而高兴地撰写了一联贴于房门:“面对大江观白帆,身在和州争思辨。”他的这一举动气坏了策知县,他又令衙门的书丞将刘禹锡的房子由城南门调至城北门,住房由三间缩小到一间半,而这一间半位于德胜河边,附近有一排排的杨柳。刘禹锡见此景,又作了一联:“杨柳青青江水平,人在历阳心在京。”他仍在此读书作文。策知县气的肺都要炸了,又和书丞商量,为刘禹锡在城中寻了一间只能容下一床、一桌、一椅的小屋。半年时间,就强迫刘禹锡一连搬了三次家,面积一次比一次小。想想这位势利眼的狗官,实在欺人太甚,刘禹锡遂愤然提笔写下《陋室铭》并请人刻于石上,立在门前,气的策知县一筹莫展,哑口无言。由此可见《陋室铭》并非是自命清高、孤芳自赏之作。刘禹锡写《陋室铭》本身就是与恶势力进行不屈的抗争,为官而不计较居室的大小,陋与不陋,恰是他为政清廉的真实写照。
4、简介“铭”。
铭: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叫做“铭”,后来就成为一种文体。这种文体一般都是用韵的。
常见的铭有:座右铭、墓志铭。
二、初读课文。
洪亮、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去掉标点)
三、译读课文。
1、对照注释,理解文意。
2、学生相互质疑、解答。
3、提醒学生要注意的词、句翻译。
4、翻译全文。
三、再读课文。在理解课文意思的基础上读课文
?1、要求:注意节奏、语调与感情,读出韵味。
2、自己在书上画出朗读停顿(多媒体展示),先小声自读,再请同学朗读。
3、注意句式特点(整齐、上口,骈句,结构相似,字数相同。对偶)
4、齐读课文,说说对“陋室”总的印象。(陋室不陋)
5、陋室为何不陋?用文中的话回答。(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6、最关键的是哪两个字?(德馨)
四、品读课文。
1、作者“德馨”表现在何处?怎样表现的?(用文中的话回答)(苔------劳形)
(分析:德在何处:中国文人中“君子”所秉持的道德修养和人格精神。
八年级语文《陋室铭》教学教案二
1教学目标
1、了解本文借物喻理、托物抒情的写法,理解文章如何通过描绘景物和陋室的生活来表现作者的人生志趣的。
2、体会精妙新颖的构思。
3、当堂背诵全文。
2学情分析
学生经过七八年级的学习,已初步形成了一定的学习方法,对于文言文的阅读与学习掌握了一定的步骤,而且经过以往的朗读训练,很容易感受到短文的独特之处,容易从朗读中获得学习文言文的喜悦感与成就感,主动加入到背诵、解说、创作等学习活动中来。让学生借鉴本文托物言志的写法,用一段话来表达自己的心志和情趣,将知识转化为能力。通过教学应使学生能当堂背诵短文,能运用已有的学习文言文的基本方法进行自主的学习。掌握古为今用的学习方法,深入了解作者思想,结合时代具有积极参与现实的意义。
3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
1.疏通文言语句,分析文章内容。
2.朗读、背诵文言课文。
教学难点 :
1.理解作者在文中所寄寓的思想感情。
2.学习托物言志的写法。
4教学过程
活动1【导入】导语
同学们有没有自己的座右铭?(请学生说说自己的座右铭。)大家写这些座右铭是有什么用的呢?(用来激励自己的。)那可以看出“铭”里面的内容应该是激励警戒自己。(展示“座右铭”的含义,提醒学生注意“铭”)
其实“铭”最早是我们古代的一种文体。除了有我们今天的“激励警戒”之意外还可以称述功德。一般是铭刻在器物之上。铭的一大特点是要用韵。(展示“铭”的文体知识,“用韵”二字加色标注,引起学生注意。)
活动2【导入】指导朗读
1、铭是用韵的,韵脚是哪几个字?(学生说。)韵脚读的时候要清晰响亮。
2、放配图录音,学生跟读。
3、请一名学生朗读,其他学生加以评论,教师点评。
4、集体朗读。
活动3【导入】教学过程
一:疏通字词,文意串讲
1、文章写的是陋室,那我们就来看看这个陋室。(教师板书,画一屋子,引起学生好奇心。)
教师自语:我把孔子放在屋顶。为什么?因为孔子是圣人,他的话就是真理。所以我们把它放在最上面,屋子是陋或者还是不陋就用他的话给屋子定性。
孔子说了什么?(孔子云:何陋之有?)
“何陋之有”怎么翻译?(宾语前置句,现代语序“有何陋”,有什么简陋的呢?“之”,加强了反问的语气。)
此句孔子的意思是屋子是简陋的还是不简陋的呢?我们来看看原文。(展示《论语·子罕》:子欲居九夷。或曰:“陋。如之何?”子曰:“君子居之,何陋之有?”教师解释此段话。)
孔子认为陋还是不陋(不陋)。为什么不陋,用孔子的话来说?(君子居之)。
此句肯定了陋室不陋,那么我们读的时候就不应该是疑问的语气,而是带有肯定语气的反问。(学生自由读)
2、用刘禹锡的话来说,屋子为什么不陋呢?(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请同学来翻译这一句话,同时注意把省略的部分补出来。(这是简陋的屋子,只是我的品德高尚(就不感到简陋了)。)
这句话在文章中起什么作用?(主旨,提挈了全篇大意)主旨如此重要,我们要读得铿锵有力。(学生自由读)
那你们认为我应该把这句话画在这个屋子里的什么部位呢?(顶梁柱的部位,屋子的中心关键部位。)(板书)
3、在作者的眼中陋室缘何不陋呢,文章从哪几个方面来写的?
(1)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居住环境优雅。
优雅的环境我们读得就要显得有美感,仿佛你已经看到了如此清幽的环境。(学生自由读)
你们认为此句话我应该放入房子的哪一部位?(台阶处,和室外相连。)(板书)
(2)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交往之人高雅。
八年级语文《陋室铭》教学教案三
1教学目标
知识和能力:掌握相关的文言字词,翻译并背诵课文,学习托物言志的写法。
过程与方法:疏通文意以学生翻译为主,教师讲解为辅:分解课文时教师引导学生理解课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作者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
2重点难点
1.理解作者高洁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
2.体会本文语言优美,音调铿锵的特点。
3教学过程
活动1【导入】导入新课
猜猜他是谁?
在唐代,有这样一个人,他因参加当时进步的政治改革,得罪了保守派,结果被贬到安徽和州任通判。知县势利忘义,安排他住城南江边的三间小房子。他却高兴地写了一幅对联贴于房门:“面对大江观白帆,身在和州争思辩”。知县气坏了,又把他搬到城北一条小河边,房间缩小到一间半,面对河边一排排杨柳,他又作了一联:“杨柳青青江水平,人在和州心在京”。知县气急败坏,把他安排在只能放一床一桌一椅的一间小房子。面对这斗室,怀着对官场厌恶之情,他愤然写下了一文,并请人刻在石头上,立在门前。
活动2【讲授】学习目标
1.掌握字音、节奏,有感情朗读并背诵全文。
2.小组合作,结合注释,疏通文意。
3.分析课文内容,理解作者在文中寄寓的思想感情。
4.学习文章托物言志的写法,体会古人高洁的品格和情操。
活动3【活动】作者简介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唐代文学家,洛阳人,著名诗人。他和同时代的柳宗元齐名,世称“刘柳”,晚年与白居易唱和甚多,并称“刘白”。被白居易推崇备至,誉为“诗豪”。而王安石称他为“天下奇才”。曾参加王叔文的政治革新,反对宦官和藩镇割据势力。革新失败后,多次被贬。他生活在安史之乱以后的中唐时期,关心社会现实,忧国忧民。这篇《陋室铭》是他贬为和州刺史时写的。
活动4【活动】《陋室铭》题解
文章题目为《陋室铭》,“陋室”从字面上比较好理解吧,即(简陋的房子)那么谁能告诉我什么是“铭”呢?补充一点,这种文体一般都是用韵的。(多媒体显示“铭”文的特点)划出“铭”的注释,回答。
陋室,简陋的房子。
铭,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________或者_______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这种文体一般形式短小,文字简洁,句式工整,而且押韵。本文韵脚是:
活动5【活动】品读课文
1.初读课文,熟悉课文。 学习文言文首先要学会流畅的朗读,流畅的朗读是理解文意的基础。
(1)学生自由读 请同学们放声自由朗读一遍,读时注意字音、停顿,读正确、流利。 自由读,注意字音、停顿。
(2)听录音 请同学们认真听,对照录音,看你的字音,停顿是否正确。 学生认真听,揣摩体会字音、停顿。
(3)抽生读下面我们请一位同学来朗读,注意读准字音节奏,读得顺畅,读出感情。其他同学认真听,听后能给予正确评价,生评后,教师给予恰当评价,并适时点拨、指导。认真听他人读,听后进行评价。
(4)齐读 大家齐读一遍课文,根据读的效果进行恰当的评价,过渡。 学生齐读,体会感受。
2.二读课文,疏通课文
(1)利用工具书和注释自译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利用注释,工具书口头翻译全文。若有疑难处,同桌可讨论,仍不能解决,请做上符号等一会儿提出来大家一起讨论解决。(老师巡视指导,解疑)学生利用工具书,注释,口头翻译全文,若有疑难处,同桌可讨论,仍不能解决,请做上符号,等一会儿提出来大家一起讨论解决。
(2)组织解疑,检查自学效果 引导解疑。(“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行”) 学生质疑、解疑、译句。
(3)巩固理解 (多媒体出示译文)请同学们对照译文,把你觉得不容易翻译的那几句再识记一下。 学生理解译文。
(4)解决重点字词 (多媒体出示重点字词)
3.三读课文,赏析课文
(1)感受音韵美
这是一篇铭文,铭文有押韵的特点读起来琅琅上口,我们一起来有感情的朗读一遍,感受它的音韵美。 有感情地朗读。
(2)分析课文 (多媒体出示问题)请同学们在前后桌展开讨论。
1.找出文章的主旨句。
八年级语文《陋室铭》教学教案四
教学目标:
1.学习古人高洁的品格和情操。
2.掌握一些文言词语。
3.理解“铭”的主要特征。
教学重难点:
重点:
(1)朗读、背诵文言课文。
(2)疏通文言语句,分析文章内容。
难点:
理解作者在文中所寄寓的思想感情。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预习
朗读课文,查字典,看课文注释翻译课文。
二、导入
1.作家作品简介
2.关于“铭”
铭是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这种文体一般都是用韵的。
三、正课
1.朗读课文。可采取多种方法朗读,如老师范读、听课文录音,学生个别读、集体读等。
2.请学生逐句翻译课文。掌握重点词语。
3.提问:“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运用什么修辞手法?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讨论并归纳:运用比喻、对偶起兴,以虚衬实,以山水引出陋室。
4.提问: “斯是陋堂,惟吾德馨。”这两句在文中起什么作用?深刻含义是什么?
讨论并归纳:“陋室”二字扣题。“德馨”二字统领全篇,是全文的核心。用“惟”字加强语气。这两句包含两层意思,一层是由于人的品德高尚,就忘却了室陋,另一层意思是由于人的品德高尚为陋室增光添采。
5.提问:“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是写什么?
讨论并归纳:写陋室幽雅的恬静的自然环境。
6.提问:“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是写什么?
讨论并归纳:写陋室来往客人之高雅。可知堂中人也是一样的高雅。
7.提问:“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这几句写什么?
讨论并归纳:写室中事。可见主人高雅脱俗的情致,怡然自得的神情。
8.提问:“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这两句写什么?
讨论并归纳:运用类比,引古贤之名定证“陋室”,意在以古代名贤自比,表明自己也具有古代名贤的志趣和抱负。
9.提问:“孔子云:何陋之有?”是写什么?
讨论并归纳:语见《论语?子罕》:“子欲居九夷,或曰;‘陋,如之何?’子曰:‘君子居之,何陋之有?’“孔子认为,九夷虽然简陋,但是有君子住在那里,就不简陋了。此处引用孔子的话证“陋室”说明“有德者居之,则陋室不陋。”与前文“斯是陋室,惟吾德馨”遥相呼应。把个“陋”字彻底翻了过来,达到“不陋”的最完美的境界,这是全文的点睛之笔。突出表明了作者高洁做岸的情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
四、小结
本文是古代散文中的名篇,以其立意鲜明、格调高雅,构思巧妙,意境隽永、韵味深长、文句精美而胜炙人口,久为传诵。本文是作者用来自述其志的。通过对居室情景的描绘,极力形容“陋室”不陋,表达了一种高法做岸的情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
八年级语文《陋室铭》教学教案相关文章:
1.七年级下册语文《爱莲说》《陋室铭》教学设计范文3篇
2.初中八年级语文《老王》教学教案
3.初中八年级语文《学》优秀教案范本
4.八年级语文复习教案
5.初中八年级语文《罗布泊消逝的仙湖》优质教案
6.初中八年级语文《庄子》备课教案
7.初中八年级语文《登勃朗峰》教案范本
8.八年级上册语文《藤野先生》课文教学设计范文三篇
9.初中八年级语文《俗世奇人》精选教案模板
10.初中八年级语文《庄子二则》精品教学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