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上册政治第一单元知识点归纳》
对于比较抽象的八年级政治理论知识点,一定要找到一个比较典型的事例辅助理解,那么八年级上册政治知识点怎么学习呢?以下是小编准备的一些八年级上册政治第一单元知识点归纳,仅供参考。
八年级上册政治第一单元知识点
第一单元走进社会生活
第一课丰富的社会生活
【知识网络】
【知识梳理】
一、我与社会
1.为什么要正确认识社会?
人的成长离不开社会。我们要主动认识社会,积极融入社会,在生动鲜活的社会课堂中学习、成长,在异彩纷呈的社会实践中锻炼、发展。投身于社会的过程,也是我们走向成熟的过程。
2.社会生活绚丽多彩的体现有哪些?
(1)走进农村,我们看到农民在田间辛勤劳作。
(2)来到工厂,我们看到工人在有条不紊地工作。
(3)步入商场,琳琅满目的商品映入眼帘。
(4)参观博物馆,丰富的展品令人震撼。
(5)观看升旗仪式,我们感受到身为中国人的自豪。
……
3.参与社会生活有何意义?
(1)我们会与越来越多的人打交道,对社会生活的感受越来越丰富,认识越来越深刻。
(2)我们会更加关注社区治理,并献计献策;会更加关心国家发展,或为之自豪,或准备为之分忧。
4.如何正确理解个人与社会的关系?
(1)个人是社会的有机组成部分。如果把个人看成点,把人与人的关系看成线,那么,由各种关系连接成的线就织成一张“大网”,每个人都是社会这张“大网”上的一个“结点”。
(2)人们在社会交往中形成了各种社会关系。人的身份是在社会关系中确定的。在不同的社会关系中,我们具有不同的身份。
5.社会生活中,我们具有哪些不同的身份?
在家里,我们是父母的子女;在学校,我们是老师的学生、同学的同学;在小区里,我们是业主,也是其他业主的邻居;在祖国大家庭中,我们是未来的建设者……
6.社会关系可分为哪几类?
社会关系从建立的基础可分为血缘关系、地缘关系和业缘关系。
(1)血缘关系:以血亲或生理联系为基础而形成的社会关系,如家庭、家族成员之间的关系等。
(2)地缘关系:直接建立在人们空间与地理位置关系基础上的社会关系,如同乡、邻居等。
(3)业缘关系:以人们广泛的社会分工为基础而形成的社会关系,如同学、同事等。
二、在社会中成长
1.为什么说人的成长是不断社会化的过程?
通过父母的抚育、同伴的帮助、老师的教诲和社会的关爱等,我们的知识不断丰富,能力不断提高,规则意识不断增强,价值观念日渐养成,我们逐步成长为一名合格的社会成员。
2.社会化的含义是什么?
(1)社会化是指一个人从最初的自然的生物个体转化为社会人的过程。
(2)在社会生活中,我们通过学习社会知识,了解和认识社会,并从中获得社会经验,形成社会认可的思维和行为方式,成为合格的社会成员。
3.如何正确理解个人的成长与社会的关系?
(1)我们的衣食住行、学习和娱乐等都与社会的方方面面发生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2)人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社会,每个人都从社会中获得物质支持和精神滋养。
4.为什么要养成亲社会行为?
(1)必要性:青少年处于走向社会的关键时期,我们应该树立积极的生活态度,关注社会,了解社会,服务社会,养成亲社会行为。
(2)意义:①谦让、分享、帮助他人、关心社会发展等亲社会行为,有利于我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塑造健康的人格,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获得他人和社会的接纳与认可。②参与社会的过程,既是体验社会生活的过程,也是在实践中发展和成就自己的过程。我们只有主动关心社会,积极融入社会,倾力奉献社会,才能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5.如何养成亲社会行为?
(1)亲社会行为在人际交往和社会实践中养成。我们要主动了解社会,关注社会发展变化,积极投身于社会实践。
(2)在社会生活中,我们要遵守社会规则和习俗,热心帮助他人,想他人之所想,急他人之所急。
【知识拓展】
1.个人与社会。
(1)我们每一个人都是社会的一个成员,个人离不开社会。
(2)每一个人的物质生活、精神生活都依赖于社会的供给,个人的生存与发展都必须在社会的范围和条件下才能实现。
(3)要创建一个充满活力、和谐友爱的社会,需要社会成员满怀责任感,以自己创造性的工作为社会增添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同时实现自身的价值和人生追求。
2.社会与社会关系。
(1)社会是共同生活的个体通过各种各样的社会关系联合起来的集合。
(2)社会关系包括个体之间的关系、个体与集体的关系、个体与国家的关系,还包括群体与群体之间的关系、群体与国家之间的关系。这里的群体的范畴,小到民间组织,大到国家政党。这里的国家在实质上是一方领土之社会,所以,个人与国家之间的关系实际上就是个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而个人与世界的关系实际上就是个人与全社会之间的关系。
3.如何正确理解社会化?
(1)社会化就是由自然人到社会人的转变过程,每个人必须经过社会化才能使外在于自己的社会行为规范、准则内化为自己的行为标准。
(2)社会化是人类特有的行为。
(3)社会化包括两个途径:社会教化和个体内化。社会教化是从社会环境因素入手分析社会化,个体内化则是从个体能动性着眼探讨社会化。社会教化是个体社会化的外部动因,个体内化则是内部动因,外因必须通过内因才能起作用。
4.如何正确理解亲社会行为?
(1)亲社会行为是指人们在社会交往中表现出来的那些有利于社会和他人的行为。
(2)对遭遇挫折和不幸的人给予同情和关心,对处于困境和危难的人伸出援助之手,在共同的事业中能与他人合作,面对利益能与别人分享,等等,都是亲社会行为的表现。
第二课网络生活新空间
【知识网络】
【知识梳理】
一、网络改变世界
1.网络丰富日常生活的表现有哪些?(利)
(1)网络让我们日常生活中的信息传递和交流变得方便迅捷。互联网不仅给人们提供信息,而且提供便捷的信息检索渠道。
(2)网络打破了传统人际交往的时空限制,促进了人际交往。通过网络,我们可以随时随地与地球上任何角落的人交流、互动。
(3)网络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便利和丰富多彩。借助互联网,我们就可以结交朋友、查阅资料、学习新知、购买物品、寻医问药、休闲娱乐,从而大大节约了成本,提高了效率。
2.网络推动社会进步的表现有哪些?(利)
(1)网络为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互联网大大促进了人才、资金、技术、物资的流动,已经成为社会生产的新工具、经济贸易的新途径。互联网与传统行业的融合,推动了传统行业转型升级,创造了新业态,提升了经济发展水平。
(2)网络促进民主政治的进步。互联网丰富了民主形式,拓宽了民主渠道,使人们更加便利、有序地参与社会生活和政治生活,对保障公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发挥着重要作用。
(3)网络为文化传播和科技创新搭建新平台。①互联网打破了地域界限,极大地拓展了文化交流的内容、场合及范围,提高了文化传播的速度。②互联网促进了科技创新所需的物质与信息资源快速流动,加速了各种创新资源的汇聚、融合与共享。基于互联网的大数据正在改变我们的生活和我们理解世界的方式,成为众多新发明和新服务的源泉。
3.网络的消极影响有哪些?(弊)
(1)网络信息良莠不齐。在网络时代,人人能够参与信息发布,信息变得丰富的同时,也出现了一些虚假的、不良的信息。
(2)沉迷于网络,影响学习、工作和生活。大量冗余信息干扰人们的选择,耗费人们的时间;碎片化信息影响人们思考的深度;一些人因沉迷于网络、虚拟交往而疏离了现实的人际关系。
(3)个人隐私容易被侵犯。在开放的网络世界里,信息泄密、手机窃听、窥密偷拍等侵犯个人隐私的行为,让人防不胜防。各种侵犯个人隐私的行为会给被侵权人造成困扰和伤害,给社会带来恐慌和不安。
4.遇到以下情况,要提高警惕,防止被骗。
(1)自称公检法要求汇款的。
(2)让你汇款到“安全账户”的。
(3)通知“中奖”、领取“补贴”却要你先交钱的。
(4)通知“家属”出事要先汇款的。
(5)在电话中索要个人和银行卡信息及短信验证码的。
(6)让你开通网上银行接受检查的。
(7)陌生网站要求登记银行卡信息的。
二、合理利用网络
1.媒介素养的含义是什么?
媒介素养一般是指人们正确地、建设性地使用媒介资源的能力。它包括人们面对各种信息时的选择、理解、质疑、评估等能力。
2.如何理性参与网络生活?
(1)我们要提高媒介素养,积极利用互联网获取新知、促进沟通、完善自我。
(2)我们要注意浏览、寻找与学习和工作有关的信息,不应在无关信息面前停留,不应在无聊信息上浪费精力,更不可沉溺于网络,要学会“信息节食”。
(3)我们要学会辨析网络信息,让谣言止于智者,自觉抵制暴力、色情、恐怖等不良信息。
(4)网络无限,自由有界。恪守道德、遵守法律是网络生活的基本准则。只有自觉遵守道德和法律,才能做一名负责的网络参与者。
3.了解网瘾。
(1)网瘾又称为网络过度使用症,主要是指长时间沉迷于网络,对网络之外的事情没有多少兴趣,影响身心健康的一种病症。
(2)网瘾患者无法控制上网时间,花费在网上的时间比原定时间要长,想减少或控制上网时间却做不到。关注网上的情况超过自己的现实生活,例如,头脑中一直浮现与网络有关的事,在生活中心不在焉,只有上网时才充满兴趣。一旦减少或停止上网,就表现出消极的情绪体验和不良的生理反应,如沮丧、空虚、易发脾气、坐立不安、心慌、燥热出汗、失眠等。
4.如何辨别网络谣言?
(1)注意信息出处。看到“骇人听闻”的信息后,先上网了解信息出处,看信息出处是否权威。
(2)关注官方信息。及时关注行业或部门发布的信息,行业或部门发现有谣言,会及时澄清。
(3)对信息进行多方验证。上网搜索信息中的关键词,从不同的信息源对信息进行多方验证。
(4)辨识信息内容。疯狂煽情、耸人听闻的消息往往不可靠。
(5)向他人求助。对于无法辨别真假的信息,可以向家长、老师和专家求教。
5.如何传播网络正能量?
(1)我们要充分利用网络平台为社会发展建言献策。我们可以通过网络平台就身边的一些公共事务向有关部门积极提出意见和建议,表达我们的诉求,为决策科学化、民主化贡献自己的力量,让网络成为汇聚民智、促进社会和谐与发展的重要渠道。
(2)我们要在网上传播正能量。我们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断提高网络媒介素养,共同培育积极健康、向上向善的网络文化,让网络公共空间充满正能量,高扬主旋律。
【知识拓展】
1.误区警示:网络交往不会影响现实生活中的人际交往。
这种观点是错误的。网络交往的自由、平等、虚拟等特性符合人们的心理特点,使越来越多的人倾向于使用网络社交工具寻找交流对象,这就造成人们对网络“朋友圈”的依赖。过度的网络交往会导致现实人际交往时间的缩短,一定程度上减少了人们和他人面对面交往的时间。所以,我们应该加强现实生活中的人际交往,把网络交往作为正常社会关系的一种补充。
2.如何预防青少年上网成瘾?
(1)社会:有关部门要增强监管责任,规范网络经营行为,加大执法查处力度,为青少年提供良好的网络文化环境;网络经营者应增强法律意识和责任意识,依法经营。
(2)家庭:父母或其他监护人要加强教育和监督,为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提供适宜的家庭环境,要控制孩子使用网络的时间,了解孩子使用网络的行为,可下载安装和使用“绿色上网”软件。
(3)学校:要加强对青少年的自律意识教育,引导青少年学生从事有益于身心健康的活动,同时不断完善和丰富校园网的内容。
(4)青少年:要自觉遵守网络的规则,学会“信息节食”,明辨是非,自觉抵制不良信息的诱惑;培养高雅的生活情趣,积极参加丰富的文化活动;树立远大理想,确立明确的人生目标。
3.如何正确对待网络谣言?
(1)努力加强自身的科学文化素质和思想道德修养,文明上网。
(2)增强法律意识,正确行使言论自由的权利,做到不造谣。
(3)树立正确的是非善恶观,学会理性分析和选择,正确对待社会影响,做到不信谣。
(4)自觉运用法律武器同散布网络谣言的违法行为作斗争等。
4.合理利用网络的宣传标语。
科学上网,做网络的主人;加强自我保护,健康文明上网;远离非法网吧,学会洁身自好;抵制网络低俗之风,营造良好的网络环境;合理利用网络,传播网络正能量;传播网络正能量,做中国好网民;等等。
八年级政治上册第一单元测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60分)
1.正如一位建筑大师描述的一样:“家和房子有什么区别?家是一个地方,当你受伤受累的时候就想着回去,和你有千丝万缕的联系,而房子仅是住的地方。”对此下列认识不正确的是 ( )
A.家就是房子,房子就是家
B.家是一个充满亲情的地方
C.家是我们温馨的港湾
D.家会让我们感受到家人的浓浓爱意和安慰
2.2010年5月14日《北方新报》载文:儿子因车祸成了植物人后,母亲坚信儿子能好起来,在配合医院治疗的同时,多次“叫板”医护人员,帮助儿子恢复健康……她用伟大的母爱,帮助儿子重新站立起来。现在儿子能说话、行走,还能发手机短信。这位母亲叫刘桂芳。刘妈妈的事迹启示我们 ( )
①子女只会给父母增添负担,做父母只有辛苦没有幸福②父母对子女的爱是世界上最无私的爱③子女成长的每一步都离不开父母的呵护、教诲和影响④父母对子女的爱是世界上最真挚的爱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3.2010年5月12日西藏新闻网载文:八旬的柴老太住在北京通州区张家湾镇张辛庄村。2009年4月9日,被前来探望的孙子发现已在家中饿死,对此,柴老太的4个儿子各执一词,而几乎所有村民都认为,“他们都是不孝子怎么能把老人活活饿死!”如今,4个儿子中,除了老四,都已经被通州法院以遗弃罪判处三年到两年不等的有期徒刑。这说明 ( )
①不孝敬父母的行为不会受到道德的谴责②不孝敬父母违背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③孝敬父母是法律规定子女应尽的义务④对父母的养育之恩我们惟有以爱和孝敬来报答
A.①②③ B.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④
4.欣赏漫画《你们少管我》,对漫画中中学生的行为认识正确的是 ( )
①处于青春期产生了逆反心理②父母的做法肯定是不正确的③独立意识增强,希望摆脱父母的监护④需要学会理解和尊重自己的父母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5.2010年5月10日《牡丹晚报》讯:菏泽市在全市组织开展“诵读经典,爱我中华”大赛活动。该市这样做( )
①使人们感受到我国灿烂的传统文化②可以提高人们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③可以激发人们为创造更加辉煌灿烂的民族文化而尽心竭力④可以增强人们的爱国主义情感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6.2010年5月10日人民网载文:坐落在青海湖北岸的青海湖农场里,一对藏族夫妇赡养一位80岁高龄的汉族老人,一家七口人和睦相处,共同生活长达25年之久。藏族夫妇和汉族老人本来不是一家人,但他们胜似一家。这说明 ( )
①我国各族人民和睦相处,亲如一家②我国各族人民团结互助,情深意重③我国各民族之间已经没有区别,成为了一家人④藏族和汉族的关系比较近,和其他少数民族则不是这样
A.①② B.③④ C.①③D.②④
7.中学生小红从小就有个梦想,就是到宝岛台湾去欣赏秀丽风景,领略风土人情。最近她终于随父母乘上了济南直飞台北的航班,实现了自己的心愿。小红能够梦想成真,这说明 ( )
①两岸人民共同努力,实现了直接“三通”②祖国大陆和台湾的交往已经没有任何障碍③祖国统一和繁荣昌盛是两岸人民的共同心愿④台湾__接受了“一国两制”的主张
A.①② B. ③④ C.②③ D. ①③
8.中午,小张在教室里做作业没有回家吃饭,她也没有打电话告诉父母。晚上,小张放学回家,开始做作业,可是她的母亲一直在为中午小张未回家的事说个不停,这时小张应该( )
A.不理睬父母 B. 和父母争吵 C. 到学校去做作业 D.和父母进行沟通
9. 下列能说明我们的祖国伟大、可爱的有( )
①祖国山河壮丽,江山如画 ②祖国历史悠久、文化灿烂 ③祖国幅员辽阔,是世界上领土面积的国家 ④祖国是世界上科技最发达的国家 ⑤祖国有和睦团结的56个民族( )
A.①②⑤ B.①②③④⑤ C.①②③⑤ D.①②③
⒑“我爱你,中国!”这是华夏儿女对祖国发自内心的深切呼唤,勤劳智慧的中华儿女共同开拓了辽阔的疆域,创造了辉煌灿烂的文化。作为青少年应( )
①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自觉履行维护祖国统一的义务 ② 热爱祖国的历史和文化,增强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 ③要结合时代发展的要求,继承和弘扬优秀的传统文化,并为之增添新的内容 ④ 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肩负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
A.②③ B. ②③④ C.①②③④ D.①②④
⒒“东方开的海螺花,南方开的玉竹花,西方开的金兰花,北方开的玉石花,栽在一个花盆里,开成一蓬团结花。”这首民歌说明( )
① 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各民族之间的大团结正在日益巩固和发展
② 56个民族56朵花,56个民族是一家 ③各民族和睦相处,谱写了一曲曲民族团结之歌 ④我国全体公民都能自觉履行维护祖国统一和各民族团结的神圣职责和义务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12.2009年4月26日,两岸同胞期盼六十年的“三通”梦想终于成真:“乡愁不再是一枚小小的邮票,乡愁不再是一张窄窄的船票,乡愁不再是一湾浅浅的海峡。”两岸长达60年的努力终于得到了收获。这表明( )
①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是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 ②祖国统一大业已经完成 ③两岸统一是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历史必然 ④坚持一个中国原则,是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政治基础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13. 2008年11月3日至7日,海峡两岸关系协会会长陈林云率团访问台湾,与台湾海峡交流基金会会长江丙坤会谈。两岸签署了空运、海运、邮政和食品安全四项协议,使两岸同胞期待了30年之久的全面直接通航、通邮、通商变为现实,受到海峡两岸人民的热烈欢迎。这一会谈及成果( )
①符合两岸同胞根本利益 ②有助于两岸关系和平发展 ③开创了两岸关系新格局 ④结束了两岸敌对状态,实现了统一
A.①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④
14.“没有祖国,就没有幸福,每个人必须植根于祖国的土壤里。”对屠格涅夫这句话的理解有误的是( )
A.人们总是在祖国这一特定的社会共同体中生活、学习和工作
B.祖国的存在和发展是个人生存和发展的前提
C.自觉承担建设祖国,振兴中华的历史责任和义务
D.弘扬民族精神不需要与时俱进
15.2008年,中国艰难与成功并存。三次表彰大会,三种民族精神(抗震救灾精神、北京奥运精神、载人航天精神)的洗礼,挺立起中华民族的脊梁。这说明( )
①民族精神在不同时期有不同表现 ② 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强大精神力量 ③ 在当代,需要弘扬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民族精神 ④ 弘扬民族精神是当前国家的中心工作
A.①②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16.“亲爱的宝贝,如果你能活下去,一定要记住我爱你。”这位在汶川地震中为了保护孩子而不顾个人安危牺牲了的母亲,在离世前留下的最后一条短信启示我们( )
①父母对子女的爱是最无私、最真挚的 ②应该珍爱生命,热爱生活 ③无论什么时候,都要把保护生命放在第一位 ④应自觉履行孝敬父母的义务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2009年7月3日,教育部、中宣部、中央文明办、共青团中央发出通知,决定以庆祝新中国成立60周年为主题开展第六个“中小学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月”
系列活动。据此回答17、18题。
17.在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中华民族逐渐形成的伟大民族精神的核心是( )
A.集体主义 B.改革创新 C.自强不息 D.爱国主义
18.启动“中小学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月”系列活动( )
①有利于培养中小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②是提高中小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途径 ③能激发中小学生锐意进取、自强不息、艰苦拼搏的斗志 ④有利于引导中小学生树立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19.在“七五”打砸抢烧事件中,乌鲁木齐市一位81岁的维族老人哈米提?艾合买提冒着生命危险,保护了18名各族群众。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 )
A.生命是最宝贵的,当他人生命遭遇困境时需要帮助时,应尽自己所能伸出援助之手
B.进一步说明“56个民族是一家”
C.反对民族分裂,实现民族团结是各族人民的共同心声
D.见义勇为是年轻人的事,老年人大可不必
20.海协海基会谈解决了一系列在两岸交流合作中急需解决的问题,增进了双方的互信、融洽了同胞的感情、扩大了共同的利益,得到了越来越多的群众的理解和肯定。这说明海协海基会谈( )
①符合两岸同胞的根本利益 ②推动了两岸关系和平发展 ③结束了两岸敌对状态,实现了统一 ④是实现两岸统一的方式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二.非选择题(共40分)
21、举世瞩目的第2__届北京奥运会开幕式大型文艺表演在充满中国传统文化神韵的画卷和音乐声中开始。一幅中国画卷徐徐打开,表现了中国历史文化的起源和发展。孔子的三千弟子,高声吟诵着论语里的章句,向世人宣示着中国传统文化的质朴与深邃。太极的表演体现了中国古代哲学中特有的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追求天人合一的理念。“我和你,心连心,同住地球村,为梦想千里行,相会在北京……”主题歌《我和你》悠然唱响,2008张笑脸和璀璨的焰火绽放在北京的夜空。这一刻,世界感受着优美而神秘的中国文化。
(1)请列举中华民族创造的光辉灿烂的文化。(6分)
(2)你打算怎样以自己的实际行动热爱我们伟大的祖国? (10分)
22. 很多人看过那篇《妈妈爱吃鱼头》的文章,文章中的妈妈以“我爱吃鱼头”为由把鱼身上的好肉都给孩子吃。我们也都有这样的体会:一道美味的食品,有人只尝一小口,就给另一个人吃;有人只吃到剩下一小口。才给另一个人吃——前者是母亲与孩子,后者是孩子与母亲。母亲只尝一小口,是为了知道食物是否烫嘴,是否变味,才放心让孩子吃。而孩子想到与母亲分享的时候,常常是因为自己不愿吃或吃不下了。无论是自己吃到的或是孩子给予的,母亲总是得到“一小口”。
我们都会唱《烛光里的妈妈》、《鲁冰花》这类歌,我们也都记得“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这样的诗句。父母是伟大的!亲情将我们和父母紧密的联系在一起,彼此间的冷暖都牵动着我们的心,影响着我们的心情和生活。每年5月的第二个星期天为母亲节,每年6月的第三个星期天为父亲节。
(1)谈谈你对“一小口”的认识。(6分)
(2)作为孩子,你现在和将来应该如何做? (6分)
(3)你有被父母的特殊情况所牵挂的经历吗?写出来与大家交流。(6分)
(4)谈谈自己打算在母亲节和父亲节来临时为他们做些什么? (6分)
八年级政治上册第一单元测试题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A 2.B 3.B 4.C 5.D 6.A 7.D8.D 9.A 10.C 11.B 12.C 13.B 14.D 15.A16.B 17.D 18.C 19.D 20.A
二.非选择题
16. (1)在悠久的历史长河中,中华民族创造了灿烂的文化,有浩如烟海的文化典籍,异彩纷呈的艺术创造,名扬世界的科技发明。(2)我们要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积极维护祖国的主权独立和领土完整,祖国的领土寸土不能丢,不能被分裂被侵占;要热爱祖国的历史和文化,提高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要热爱祖国的民族大家庭,维护民族团结,反对民族分裂.多做有利于民族团结的事,以实际行动自觉履行维护民族团结的光荣义务;要弘扬爱国主义的优良传统,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正确认识祖国的历史和现实,增强热爱祖国的情感和振兴祖国的责任感,弘扬伟大的中华民族精神,高举爱国主义旗帜。锐意进取、自强不息、艰苦奋斗、顽强拼搏,真正把爱国之志变成报国之行。
17、(1)从“一小口”中我们体味出了天下父母们对子女深深的爱。父母把子女看成自已。生命的一部分,关心子女胜过关心自己。父母对子女的爱是世界上最无私、最真挚的爱。父母教育我们成人。父母不仅从生活上无微不至的抚养教育我们,教给我们基本的生活技能,而且从思想品德上关怀教育我们,引导我们确立人生的目标,教我们如何做人。(2)作为孩子,孝敬父母就要尊重父母。热爱父母,回报父母。我们孝敬父母,就要做到对父母有礼貌,理解父母的心意,听取父母的教诲,关心父母的健康,体贴父母的辛劳,分担父母的忧愁,不向父母提出过分要求。(3)父母生病住院时我非常牵挂他们;母亲上完夜班未按时回家时我特别的担心等。(4)对父母说一句“爸爸妈妈,我爱你”;用自己的零花钱给父母买一件小礼物;给父母买一束花;自己动手制作一件礼物;为父母设计一张贺卡给父母写一封感恩的信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