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习方法 > 初中学习方法 > 初一学习方法 > 七年级历史 > 七年级历史《两汉经济的发展》教案范文正文

《七年级历史《两汉经济的发展》教案范文》

时间:

  汉朝经济表现为人口的大量增长,城市化程度的提高,农业、手工业发展迅速,商业和贸易和中央集权制都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接下来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七年级历史两汉经济的发展》教案范文,希望大家喜欢!

  七年级历史《两汉经济的发展》教案范文一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了解两汉水利与农业的进步、手工业的提高、商业的繁荣

  体会“两汉盛世”名不虚传

  过程与方法

  通过思考和概括两汉农业和手工业的成就,培养综合归纳能力

  通过思考和概总结两汉经济繁荣的原因,提高理解分析能力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作用和反作用的关系

  情感态度价值观:

  认识两汉是我国封建社会经济的发展时期,农业生产有很大的发展,手工业取得许多新的成就,居当时世界的领先地位,这是炎黄子孙的骄傲。这和两汉四百年的政治统一、文化积累是分不开的。

  教学重点和难点

  本课重点:“治理黄河和农业的进步”“丝织和冶铁技术的提高”。

  本课难点:农具的改进;丝织业的进步和冶铁业的发展。

  教学设计思路

  充分利用书上的内容和补充的资料吸引学生的兴趣,设计恰当的问题启发学生思考,使学生掌握汉朝农业、手工业的新成就“新”在哪里。

  教学媒体

  计算机、录像片、投影仪、挂图或模型

  教学结构和过程

  导入:两汉是我国封建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时期。汉朝的统治者,实行了一些缓和阶级矛盾和重视农业的政策,经过人民的辛勤劳动,社会经济呈现出新的面貌,并且有它显著的特点。本课我们将学习两汉经济的发展。讲授新课:

  一、治理黄河和农业的进步

  1.兴修水利

  农作物的生长离不开水,农业的发展离不开水利建设。两汉重视农田水利的兴修。汉武帝和汉明帝时,两次大规模治理黄河。(出示《关中水利图》)汉初,黄河屡次决堤,造成严重的水灾。汉武帝征调几万民工前去修治,并亲自巡视黄河工地,命随从文官武将都去背柴,堵塞决口。此后黄河在80年间没有发生大的水灾。东汉时,黄河河道南移,黄河下游泛滥成灾,淹没了几十个县,“百姓怨叹”,汉明帝时,在著名水利专家王景主持下,黄河流域的几十万劳动人民用了多种方法,经过一年时间,消除了水患,稳定了河道,使泛区广大土地重新得到耕种,并引黄灌溉大片土地,为发展农业生产创造了条件。此后800年间,黄河没有改道,水灾也减少了。

  2.改进农耕技术和农具

  (1)犁壁(展示犁壁图),西汉以前的耕犁没有犁壁,安装了犁壁之后,便于翻土、碎土、起垅亩,提高了耕作效率,因此犁壁的发明是犁耕的改革中一个重大发展,这比欧洲早了近1000年。

  (2)牛耕技术(指导学生看《东汉牛耕图》)西汉中期,牛耕得到大规模推广。那时普遍使用二人三牛的耕作方法,还出现了二牛一人的犁耕法。

  (3)耧车(指导学生看《耧车》图),耧车是一种播种工具。请同学们想一想种子是怎样通过耧车播到地里去的?它为什么有三个脚?人们是如何操纵它的?这种三脚耧车能同时播种三行。漏斗存放种籽,耧脚末端装有小铁铧,起开沟作用,一人扶犁,一个牵牛,一次可把开沟、下种、覆盖任务全部完成。这种耧车一天能播种一顷地。

  3.农作物的种植

  汉朝水利事业的发展,有利于小麦的推广,汉朝时候,小麦在北方普遍种植,成为主要粮食作物之一;长江流域及其以南地区,以种植水稻为主。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桑养蚕的国家。汉代以前桑麻的种植只局限于某些地方,此时黄河中下游地区的农村,户户房前屋后种了桑树,有的富户拥有上千亩的桑麻。桑麻的广泛种植,促进了丝麻织业的发展。

  二、丝织和冶铁技术的提高

  西汉时期,农业迅速发展,铁器广泛使用,为手工业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七年级历史《两汉经济的发展》教案范文二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两汉时期经济发展的情况,包括水利兴修与农业生产的进步、手工业技术的提高以及商业繁荣的主要史实,并了解汉武帝经济上的大一统措施

  过程与方法

  使学生通过讲解、读图、讨论的形式培养想象能力和审美能力。通过思考和概括两汉农业和手工业的成就,培养学生综合归纳的能力。通过思考和总结两汉时期经济繁荣的原因,提高学生理解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对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作用与反作用有一个初步认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使学生认识到两汉是我国封建经济社会的发展时期,农业生产有很大的发展,手工业取得了许多新的成就,居于当时世界的领先地位,这是炎黄子孙的骄傲。这和两汉四百年的政治统一,文化积累是分不开的。

  教学重点

  治理黄河,农业的进步,丝织业和冶铁技术的提高。

  教学难点

  在学习古代生产史科技知识的过程中培养想象力

  教学过程

  复习提问

  西汉和东汉初年统治者各采用了什么经济政策?出现了什么局面?(西汉初年统治者重视农业,轻徭薄赋,奖励农耕,提倡节俭,使“文景之治”的局面出现;东汉初年,光武帝多次下令减轻农民的赋役负担,惩处贪官污吏,出现了“光武中兴”)

  导入新课

  由于汉朝统治者对经济的重视,使两汉的经济比前代有了很大发展。让学生朗读课文导言,导入新课。

  (板书:第13课 两汉经济的发展 )

  古代中国是以农业为主的社会,所以首先让我们看看当时的农业有什么进步?

  一、农业的进步(板书)

  水利(板书)

  (投影黄河水咆哮的画面)

  在农业发展的相关因素中,水是极其重要的。但有时水不能带来利益,反而成为祸害。比如养育了中华民族的黄河,在历史上就经常决口,给附近人民带来了很大的灾难。汉朝的统治者十分重视治水,多次对黄河进行治理。提问:汉朝有哪些人先后治理过黄河?分别起了什么效果?

  学生讨论回答后板书,并稍加补充指出:

  汉武帝治理黄河(板书)

  汉武帝时期,黄河下游决口,泛滥十几个郡,汉武帝亲临现场,下令治理黄河。其实汉武帝并不是一开始就想治理黄河的,但他决心修河之后马上就去实行,命随从的文官武将都去堵塞决口,终于取得了治黄成功,此后八十多年黄河下游没有发生过大水灾。提问:汉武帝亲自治理黄河这一事件说明了什么?(汉武帝重视农业)

  (2)汉明帝时王景治理黄河

  到西汉末年黄河水患又严重起来,直到东汉明帝时,水利专家王景率领几十万人,修筑了千余里黄河大堤,从此黄河八百多年没有改道,下游被淹的土地变成了良田。

  汉代的农民为了兴修水利付出了巨大的代价,他们还不断地改进耕作的工具和技术。

  农耕技术的改进(板书)

  七年级历史《两汉经济的发展》教案范文三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掌握两汉时农业发展的表现:水利的兴修,农具的改进,农作物的种植。

  (2)掌握两汉时手工业发展的表现:丝织技术的提高和冶炼技术的进步。

  (3)掌握两汉时商业繁荣的表现;城市的兴盛,交通的发展,商业场所的出现(专门),商品种类的增多以及了解统治者的“重农抑商”政策。

  (4)通过思考和概括两汉农业、手工业的成就,培养学生综合归纳的能力。

  (5)通过思考和总结两汉时期经济繁荣的原因,提高学生理解分析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阅读地图、图片、史料,多方面培养学生获得有效历史信息的能力。

  (2)通过列表形式培养学生比较、概括、归纳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两汉时期的大一统局面,促使经济迅速发展。国家的稳定,民族间的密切交往,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要条件。

  (2)汉代实行重农抑商政策,对我国后世的经济发展有深远的影响。

  (3)以两汉时兴修水利和城市中的一些规定为切入点,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

  (4)两汉时的手工业发展水平世界领先,这是值得骄傲的,这与两汉长期的政治统一是分不开的。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治理黄河和农业的进步;丝织和冶铁技术的提高。

  2、难点:两汉时期经济发展的原因。

  三、课时:1课时

  四、教学方法

  1.联系讲解法。对于黄河在两汉时常决口的原因要联系前面学过的内容讲解,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

  对问题有一种追本溯源的精神。

  2.图示讲解法。这一课涉及到一些农具名称、手工业生产工具名称。因时间久远,学生平时接触又不

  多,只能用投影或电脑注示,教师边演示边讲,增加课堂教学的直观效果。

  3.归纳法。对于两汉农业和手工业发展的表现,可让学生用看书归纳的方法,这样可使知识更系统、条理一些,有利于增强记忆效果。

  4.讨论法。对于西汉盐铁官营和在城市里的一些规定,可采用讨论法。这样有利于使学生加深对课本的理解。

  五、授课类型:新授课

  六、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复习提问以导入新课)

  西汉初年,统治者采取了休养生息的政策,具体的政策有哪些?于是出现了什么局面?

  汉武帝时出现了大一统的局面,那么他在政治、经济以及思想文化上采取了什么措施呢?

  东汉初年,光武帝减轻农民的赋役负担,惩处贪官污吏,出现了一个什么局面呢?

  由于两汉初期的统治者重视经济,使得当时经济比前代有了很大的发展,那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13课 两汉经济的发展”。

  (二)、新课教学

  我:首先,请同学们利用几分钟的时间,快速的阅读课本,同时思考:汉朝有哪些人先后治理过黄河?分别产生了什么效果?两汉时期农具的改进表现在哪些方面?汉武帝怎样实现经济上的大一统?

  1、农业的进步

  (1)水利的兴修

  我:黄河是中华民族的一条母亲河,她一方面用她宽广的胸膛养育了千千万万的中华儿女,创造了光辉灿烂的华夏文明:一方面她又桀骜不驯,在历史上曾经多次决口、改道,给两岸带来了巨大的危害,仅在汉朝,就多次决口,给社会经济造成了严重破坏。因此,治理黄河、使黄河变害为利,就成了两汉进行水利工程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那么哪位同学能告诉我们:汉朝有哪些人先后治理过黄河?分别产生了什么效果?(汉武帝治理黄河。由于黄河水患影响了财政收入,汉武帝改变态度,亲临黄河督工,命令随行官员背柴草堵塞决口。此后,黄河80多年无大灾;汉明帝派王景治理黄河。经过几十万人一年的筑堤、疏河,使得被淹土地又变成良田,并维持黄河800多年不改道。汉朝农民为兴修水利做出了巨大贡献。)

  生:略。

  (2)农具的改进

  我:两汉农业的发展,除了水利兴修之外,它的另一个表现为农具的改进。通过阅读课本,哪位同学能告诉我们:两汉时期,农具的改进表现在哪些方面?(耕作工具:犁壁出现;播种工具:耧车;耕作技术也有进步,那就是出现了二牛抬杠法)

  生:略。

  我:兴修水利促进了农业的发展,农耕技术和农具随之进行了很大的改善,汉代农作物的种植也广泛起来。

  (3)农作物的种植

  汉朝水利事业的发展,有利于小麦的推广,汉朝时候,小麦在北方普遍种植,成为主要粮食作物之一;长江流域及其以南地区,以种植水稻为主。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桑养蚕的国家。汉代以前桑麻的种植只局限于某些地方,此时黄河中下游地区的农村,户户房前屋后种了桑树,有的富户拥有上千亩的桑麻。桑麻的广泛种植,促进了丝麻织业的发展。

  桑麻的发展促进了丝织业的发展,农具不断改善,促使了冶炼技术的提高,也就是说农业的进步为手工业的发展创造了有力的条件。

  2、手工业的发展

  (1)丝织业的发展

  下面哪位同学能根据课本列举出丝织业发展的表现,提示同学们可以从丝织工具、丝织技术及染色技

  术三方面来考虑。(工具先进:提花机;织技高超:花纹精美;染技非凡:色彩多样)


七年级历史《两汉经济的发展》教案范文相关文章

1.七年级下历史两汉经济的发展测试题

2.初一上册历史《两汉经济的发展》期末检测试题

3.部编版七年级上册《两汉的科技和文化》教案优秀范文5篇

4.部编版七年级上册《东汉的兴亡》教案优秀范文5篇

5.两汉经济的发展知识点总结

6.初一下册历史《两汉经济的发展》检测试题及答案

7.七年级学习方法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