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习方法 > 各学科学习方法 > 地理学习方法 > 有关地理的节日正文

《有关地理的节日》

时间:

  多样的自然环境,孕育了多彩的中国民族文化,多元的民俗文化,也深刻的反映这当地的自然环境。小编整理了相关知识,希望能帮助到您。

  1.端午节

  赛龙舟、吃粽子:对应南方水乡多河流、多水稻种植。是我国南方地区典型的民间体育运动和饮食习俗,与南方地区亚热带季风气候、热带季风气候湿热的自然环境关系密切。

  2.那达慕

  蒙古族节日,主要内容骑马、摔跤、射箭。常考蒙古包,便于拆卸,适应游牧生活。所在内蒙古高原,地势坦荡,自东向西,离海洋越来越远,降水越来越少,植被从草原过度到荒漠草原,直至荒漠。

  区域内存在过度放牧和草场退化现象。三河马、三河牛是优良畜种。

  3.泼水节

  傣族传统节日。主要分布在云南西双版纳地区,热带季风气候区,有热带季雨林分布,一年分旱雨两季。人们用相互泼水来庆祝节日。这里的传统民居是竹楼。云南省有民族百花园之称。

  4.雪顿节

  雪顿节是西藏、青海、甘肃、四川、云南等省、区藏族人民的传统宗教节日,大都在藏历二月初、四月中旬或六月中旬举行,具体日期各地不尽相同。 雪顿节按藏语解释就是吃酸奶子的节日,因此又叫“酸奶节”。因为雪顿节期间有隆重热烈的藏戏演出和规模盛大的晒佛仪式,所以有人也称之为“藏戏”、“晒佛节”。

  主要考点就是:高原上高寒缺氧、河谷农业、高寒牧场、牦牛、青稞、糌粑、藏传佛教、布达拉宫等知识点。

  清洁能源:太阳能、水能、地热能。

  1、春节

起源:春节俗称“年节”,是中华民族最隆重 的传统节日,自汉武帝太初元年始,以夏年 (农历)正月初一为“岁首”(即“年”), 年节的日期由此固定下来,延续至今。据记载, 中国人民过春节已有4000多年的历史。

  习俗:春节是个欢乐祥和的节日,也是亲人团聚 的日子,离家在外的孩子在过春节时都要回家 欢聚。过年的前一夜,就是旧年的腊月三十夜, 也叫除夕,又叫团圆夜,年夜饭就选在这天晚 上。春节是我国一个古老的节日,也是全年最重要的一个节日,如何过庆贺这个节日, 在千百年的历史发展中,形成了一些较为固定 的风俗习惯,有许多还相传至今,像扫尘,贴春联,放鞭炮,倒贴福,年画,守岁,压岁包, 拜年,还有一些食俗,如腌腊味,蒸年糕,包 饺子等等。

  春节与地理环境有什么关系呢?

  春节到了,意味着春天将要来临,万象复苏草 木更新,新一轮播种和收获季节又要开始。人 们刚刚度过冰天雪地草木凋零的漫漫寒冬,早就盼望着春暖花开的日子,当新春到来之际, 自然要充满喜悦载歌载舞地迎接这个节日。在新旧交替之时设立一个这样节日寄托了人们对 新一年开始的美好期许。

  春节和年的概念,最初的含意来自农业, 自然条件与地理环境决定了早期的中国以农耕经济为主。人们发明了农具,培育出新的农作物,制定了一系列农业制度,形 成了一些农事习俗,创作了农事诗、各式图形等,这些都是农耕文化的体现。中国传统节日根源于中国古代农耕文化。据史 籍记载,春节在唐虞时叫 “载”,夏代 叫 “岁”,周代才叫“年”。“载”、 “岁”、“年”都是指谷物生长周期, 《说文。禾部》:“年,谷熟也。”谷子 一年一熟,所以春节一年一次,含有庆丰

  2、清明节

  起源:清明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之一,在仲春与暮春之交,清明节的起源,据传始于古代 帝王将相“墓祭”之礼,后来民间亦相仿效, 于此日祭祖扫墓,历代沿袭而成为中华民族 一种固定的风俗。中国汉族传统的清明节大约始于周代,距今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历史。

  习俗:清明节是我国传统节日,也是最重要 的祭祀节日,是祭祖和扫墓的日子。

  扫墓俗称上坟,祭祀死者的一种活动。汉族和一 些少数民族大多都是在清明节扫墓。

  除扫墓外,清明这天还有许多活动习俗,像放 风筝,踏青,插柳,蹴鞠,荡秋千等等。

  在清明节的饮食方面,各地有不同的节日食品, 在山东,吃鸡蛋和凉馒头,在温州这一带有吃清 明饼的习俗,最常见的就是用鲜嫩的竹笋、豆腐、 猪肉、咸菜作馅,上海清明节时则有吃青团的风 俗,包上豆沙、枣泥等馅料。

  清明和地理环境的关系:

  可以说是密不可分的光从名字上看,清明是我国二十四节气之一, 在古代,劳动人民用二十四节气来安排进行农事活动,清明一到,气温升高,雨量增多, 正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故有“清明前后, 种瓜点豆”、“植树造林,莫过清明”的农谚。可见这个节气与农业生产有着密切的关系。清明节,又叫踏青节,按阳历来说,它 是在每年的4月4日至6日之间,正是春光明媚草木吐绿的时节,也正是人们春游(古代叫 踏青)的好时候,所以古人就有清明踏青, 并开展一系列体育活动的习俗。

  唐代杜牧有一首脍炙人口的诗——《清明》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 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这里的雨水纷纷的天气,一般是指我国南方春季的锋面降水现象,清明时节,北方的冷 空气还有一定的残余势力,与长江流域的暖 湿气流发生交汇,产生降水,势力相当时, 形成的锋区在这一地带来回摆动,雨区也随之就地徘徊。

  3、中秋节

  起源:定于每年农历的八月十五,中秋节的盛行始于宋朝,至明清时,已与元 旦齐名,成为我国的主要节日之一。关于中 秋节的起源,大致有三种,起源于古代对月的崇拜、月下歌舞觅偶的习俗,古代秋报拜 土地神的遗俗。

  习俗:吃月饼,赏月,祭月,舞火龙,玩花 灯等等,还有很多有关中秋的传说,嫦娥奔 月,吴刚伐树等等。

  中秋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中秋与月的阴晴圆缺息息相关,八月为秋季的第二个月,古时称为仲秋,因此民间称为中秋, 因为这一天月亮满圆,象征团圆,此夜,人们 仰望天空如玉如盘的朗朗明月,自然会期盼家 人团聚。远在他乡的游子,也借此寄托自己对 故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又称为团圆节。 关于中秋节的起源,有一种说法是秋报的遗俗, 因为农历八月十五这一天恰好是稻子成熟的时 刻,人们便在这个季节饮酒舞蹈,喜气洋洋地 庆祝丰收。

  注意:满月时,有时会发生月食现象。

  4、端午节

  起源:端午节为每年农历五月初五,又称端 阳节、午日、夏节,本来是夏季的一个驱除 瘟疫的节日,是我国汉族人民的传统节日, 如果说中秋是月亮的节日,端午便是是太阳的节日。

  习俗:这一天必不可少的活动逐渐演变为吃粽子,赛龙舟,挂菖蒲,蒿草、艾叶,薰苍 术、白芷,喝雄黄酒。吃粽子和赛龙舟,是 为了纪念屈原,至于挂菖蒲、艾叶,薰苍术、 白芷,喝雄黄酒,则据说是为了避邪。

  端午节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端午在古人心目中是毒日、恶日,在民间信仰中这个思想一直传了下来,所 以才有端午求平安、解灾异的习俗。其实,这是 由于夏季天气燥热,人易生病,瘟疫也易流行, 加上蛇虫繁殖,易咬伤人,所以要十分小心,这才形成此习惯。种.种节俗如采药,以雄黄酒洒墙壁门窗,饮蒲酒等,实际上是与这个时候的气候息息相关。甚至与划龙舟的由来也有关,闻一多先生在《端午考》中说:“距屈子投江千余年前, 划龙舟之习俗就已存在于吴越水乡一带,目的是 通过祭祀图腾——龙,以祈求避免夏季常见的水旱之灾。

  5、重阳节

  起源:农历九月九日,为传统的重阳节,又称 “老人节”。因为《易经》中把“六”定为阴 数,把“九”定为阳数,九月九日,日月并阳, 两九相重,故而叫重阳。重阳节早在战国时期 就已经形成,到了唐代,重阳被正式定为民间 的节日,此后历朝历代沿袭至今。

  习俗:亲人们一起登高“避灾”,插茱萸、赏 菊花,吃重阳糕、饮菊花酒,祭奠前人。

  重阳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九月初九,天气辗转入秋,寒意渐浓,重阳节秋高气爽,登高一望,草木山川,尽收眼底, 很适合登高远眺。吃重阳糕,因“糕”与萸 “高”谐音,重阳佳节,不能登高而吃点糕, 也可聊以自慰。同时,重阳之际,菊花盛放, 正是赏菊的最好时候。

  中国少数民族传统节日

  1、泼水节

  泼水节是傣族以及泰语民族和东南亚地区的传统节日,期间,大家用纯净的清水相互泼洒,祈求洗去过去一年的不顺。泼水节是傣族的新年,相当于公历的四月中旬,一般持续3至7天。泼水节是展现傣族水文化、音乐舞蹈文化、饮食文化、服饰文化和民间崇尚等传统文化的综合舞台,是研究傣族历史的重要窗口,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

  四月中旬的云南已经热的用水来降温啦!

  试着从地理角度分析云南地区4月气候炎热的原因?

  地理眼答案:

  1、纬度——云南地区位于北回归线附近,纬度低,4月太阳知识点北移,正午太阳高度角较大,太阳辐射强。

  2、气候:西双版纳为热带季风气候,四月雨季未到,晴天多,气温回升快。

  3、昼长——随着直射点北移,云南地区昼长变长,日照时间长。

  2、古尔邦节

  古尔邦节(拉丁文 Eid Adha),又称宰牲节,尔德节。古尔邦节与开斋节(肉孜节)、圣纪并列为伊斯兰三大宗教节日。

  古尔邦节是我国穆斯林的盛大节日。“古尔邦”在阿拉伯语中称作尔德·古尔邦,或称为尔德·阿祖哈。“尔德”是节日的意思。“古尔邦”和“阿祖哈”都含有“牺牲”“献身”的意思,所以一般把这个节日叫“牺牲节”或“宰牲节”。也译作“库尔班”。

  从民俗活动可以看出,这里是中国的牧区啊!

  头戴小白帽,也能反映出新疆地区的太阳辐射强,白色帽子能够防止阳光照射。

  姑娘们身后和脚下大部分为草原和少量的针叶林,反映新疆的降水较少,气候较干旱。

  3、那达慕大会

  “那达慕”大会是蒙古族历史悠久的传统节日,在蒙古族人民的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每年七、八月牲畜肥壮的季节举行的“那达慕”大会,是人们为了庆祝丰收而举行的文体娱乐大会。“那达慕”,蒙语的意思是娱乐或游戏。“那达慕”大会上有惊险刺激的赛马、摔跤,令人赞赏的射箭,有争强斗胜的棋艺,有引人入胜的歌舞。

  辽阔的草原,蓝蓝的天空,洁白的蒙古包,多彩的蒙古人!

#FormatImgID_0#

  看着这张图,你能想到,当你成吉思汗大军为什么都那么凶悍!

  马背上的蒙古人,都是从娃娃抓起的

  4、农具节

  桂西南地区壮族传统节日。每年农历二月二十九日举行。是日,各家各户把自家加工制作的各种农业生产工具,挑到圩上,依次排列成行,有犁架、牛轭、簸箕、畚箕、扁担、锄头、犁头、耙、锄柄、箩筐、竹垫、谷箩、谷桶及家具等。人们纷纷选购以备春耕。桂北的农具节稍早一些,是农历二月初八,每年农具节当天盛况空前,街上万人拥挤,热闹非凡

  你猜猜大叔手中的农具是干啥的?

  看到在,你应该明白了。其实是耕田用的,利用犁将水田下面肥沃的土壤(表层土壤经过一季种植肥力下降,下面的土壤经过一季回复肥力)翻到表层,利益水稻生长。

  你能分析一下广西地区为什么农业发达而工业较落后么?

  位于两广丘陵,地形崎岖,但是气候条件优越,适宜农业发展。

  5、尝新节

  壮族民间传统节日。每年农历七八月间新谷成熟时举行。一般各家各户单独过,也有请邻近亲友一起聚会的。是日,家家户户都用新米煮饭,并杀鸡宰鸭备猪肉,祭祀祖宗及各路神灵,酬谢其护佑丰收。妇女们清早就到田里割回绿稻叶供在神龛上,并供上饭菜果品,然后烧香、点亮油灯。一切准备就绪后,把狗唤到神龛前,舀一大勺新米饭,加上各样菜肴喂狗。待狗吃饱后,全家人才围坐聚餐。传说最早的谷种是狗带来的,为了感谢狗的功劳,尝新节必让它先吃。

  八月尝新米,什么季节种的呢?根据该地区气候推断应该是春季种的

  品种丰富啊:跟该地区的自然环境应该有很密切的关系——环境多样复杂,适合多种食材生长

  这里的农业发展会受到什么自然灾害影响??——季风气候区旱涝灾害频繁

  6、端节

  水族传统节日。水语叫“借端”。端节原先是在统一的日子里大家集中在一块过的,后因人员过多,住地分散,为便于过节时互相往来,互相庆贺,经协商,定于水历十二月至次年二月(农历八月至十月)间第一至第七个亥日分期分批过节。习惯上是长房住地的人先过,晚房后过。节期忌晴,以有雨为吉,预兆是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现广西水族不单独过端节,与当地的壮族、汉族一道过春节。

  根据图片中的地理事物你能推断水族分布在我国哪个地区么?

  ——屋后满山的竹子,房屋以木材为建筑材料,屋顶呈人字形,且是多山地区——云贵高原地区

  从气候角度分析他们为什么要在端节这天祈祷风调雨顺?

  ——季风气候区,旱涝灾害频发。

  端节期间忌晴,节日定在农历八月至十月有何依据?

  ——8-10月为我国夏秋季节,为多雨季节。

  读到这里,有什么感受,地理就是生活,生活处处充满了地理知识,你也尝试分析分析?

  通过对我国几大传统节日的盘点,我们不难看出它们和地理环境的关系,地理环境因素在传统节日的起源和习俗上起到了重要甚至决定的作用,传统节日的制定由来并不是单纯主观性的行为,融合客观的地理环境因素,比如地形,气候,植物等等能够很好得帮助我们理解中国历史上这些丰富多彩的节日的形成过程。

  随着外国特别是西方节日在中国的流行,青年人热衷过情人节、圣诞节,淡化中国传统节日 中必须有的一些习俗,比如春节回家、清明扫墓、端午吃粽、中秋赏月吃月饼等。面对这种情况,政府对国家法定节假日进行调整,明确 清明、端午、中秋三个传统节目为法定假日, 这对保护传统文化有着重要意义。

  中国传统节日构建了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和 谐的关系 ,传统节日中天人合一思想为人们提供了亲近自然、融入自然的机会,在踏青、观 星、赏月、登高玩秋等活动中,人们放松心情, 找回童真,发现乐趣。当今世界,科技与工业 日益发达,但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发 生了许多变化,比如由于人类无限制地征服自然带来了一系列的环境问题,这些都值得我们 正视,节日是联系我们与自然地纽带,我们的节日来源于自然,应当回归自然。


有关地理的节日相关文章:

1.有关节日的谜语

2.有关地理的谜语

3.关于中国节日的谚语

4.关于地理的民间故事

5.关于地理的谚语集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