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习方法 > 高中学习方法 > 高三学习方法 > 高三历史 > 高考历史备战:中国古代史分值上升重现代化史,以不变应万变正文

《高考历史备战:中国古代史分值上升重现代化史,以不变应万变》

时间:

  今年高考,全国大多数省份都将采用新课程卷。为更好地把握命题思路,制订复习方略,首先要了解新教材的编订特点。以下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编辑的历史学习方法文章,仅供考生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以不变应万变,以变应变

  纵观近年历史学科高考试题,可以归纳为两个特点:一:不变。仍是以知识为载体,是以能力立意;源于教材,又高于教材。强调宏观与微观相结合运用知识的方法,体现人类文明演进的历史发展现;试题综合性强,既包括学科内知识与能力的综合,也引进跨学科的综合。二:变。体现在试题反映或折射出社会现实的需要,不回避热点问题:如2004年的三农问题与经济全球化。

  针对这样的特点我们要加强对主干知识和基本能力的训练,以不变应万变;同样也要关注时事热点问题,以变应变。现就这两个问题谈一点对中国古代文化史学习的方法。

  一、中国古代文化史基本知识整合与应试

  教材对中国古代文化史的划分是以时间为序,从先秦开始,经历秦汉、三国两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十国、辽宋夏金元、明清(***战争前)。而每一时期我们首先要知道它的阶段特征,这是我们答题时的思路轴心;其次必须记住并理解其中最重要的内容,这是获得选择题和非选择题基础知识分的重中之重;最后要选择典型题作练习,并对其进行分析,能够联系其他知识点,举一反三。

  首先,我们分析每一时期的文化阶段特征。

  (1)先秦时期:春秋战国时期形成的思想科技和文艺成就奠定中国古代文化发展的全部基础;

  (2)秦汉:科技文化大发展,统一性与多样性的结合,奠定了中国科技文化在世界上的领先地位;

  (3)三国两晋南北朝:文化科技继续进步,思想方面儒、道、释开始互相渗透;

  (4)隋唐:博大精深、全面辉煌,在所有文化领域都有突出成就,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文化;

  (5)五代十国、辽、宋、夏、金、元:我国古代文化达到了高度繁荣的水平,四大发明完成,为人类文明的发展影响深远;

  (6)明清(***战争前):承古萌新,西学东渐,古典文化进入总结时期成就突出。

  其次,我们要注意其最重要的知识点,也就是在高考中常出现的考点,并要对其进行分析。

  ⑴先秦时期:诸子百家(道家老庄;儒家孔孟荀;墨家墨子;法家韩非子);分析百家争鸣的历史条件、各家本质、影响。

  (2)秦汉:哲学(董仲舒)、史学(司马迁)、宗教(佛/道);分析用于加强政治统治的改造的儒家学说董仲舒提出的大一统思想。

  (3)三国两晋南北朝:文学(建安文学、田园诗、民歌)、哲学宗教艺术;分析中原文化对少数民族地区的辐射。

  (4)隋唐:诗、书、画、教育;分析此时期文化繁荣的原因和表现。

  (5)五代十国、辽宋夏金元:主要是宋元时期的科技(三大发明)、文学(词曲);分析宋元时期文化发展与隋唐的关系.分析宋元与隋唐文化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6)明清(***战争前):科技新成就及古典巨著、明清小说名著、早期启蒙思想及西学东渐;分析明清文化的总特点。

  从2004各地高考试题来看,对文化史的考查还是以记忆和相应的理解为主。如湘鄂渝卷的第20题:前往日本传播唐文化的高僧是

  A.玄奘B.文净C.鉴真D.法显

  解题思路:此题是对基本知识的考查,注意不要混淆了玄奘西游和鉴真东渡。答案为C。

  又比如广东卷的第5题:下列关于徐光启思想和活动的表述,正确的是

  A.支持反清复明活动B.积极引进西学

  C.否定孔子是天生圣人D.领导东林党的政治活动

  解题思路:此题是考查的是对徐光启的主张和行为的记忆和理解,答案为B。

  还有一些题型突破了单一的知识点,经常从历史文化图片作为突破口,或以知识体系、或小专题的形式命题。如上海卷第28题:2004年4月,美国副总统切尼在复旦大学发表演讲,校方赠送切尼一件礼物(图略,图为一本孔子所著古籍)。事后几位学生议论为什么送这件礼物。

  甲说:估计是宣扬中国古代优秀的教育思想。

  乙说:可能是弘扬中华文化,让世界了解中国。

  丙说:也许是让外国人知道中国的人权思想比西方早两千多年。

  问题:请概要写出你对甲、乙、丙三种说法的理解。

  解题思路:首先应理解孔子思想的实质,然后要结合题中的意境,最后才是结合学生的发言内容进行比较、推敲。

  参考答案:甲侧重孔子是中国古代教育家或孔子的有些教育思想至今仍有现实意义;乙突出孔子是儒家的创始人,儒家文化曾是中国的主流文化。丙的说法有一定的道理,孔子主张仁,孟子提出过民本,但与西方启蒙思想家提出的人权观念有本质区别。

  二、对热点问题的一些看法

  2004年的历史试题充分体现了以问题为中心,以人类所面临的和关心的或现实的重大的社会问题为素材的主体设计思想。热点虽然直接引入,但引入的角度多元化,转换巧妙,旨在考查学生对知识的灵活运用。这些对我们2005年的应战提供了一些启示。

  首先要知道什么是热点?哪些是热点?怎样选准热点?2005年的时事通常是指从2004.52005.4这之间的事件。但过去意义重大的事件还是不是时事热点呢?一年的热点不是热点,多年的热点才是热点,它更是持续性的热点。要注意具有长久价值的隐性知识的考查。

  选择热点可以用以下标准来参考:①广泛性:要广泛体现和反映国家的意志和人民的意愿;②战略性:事观人类社会的发展和前景;③综合性:通常重要的热点不会局限于狭隘的范围,它既是社会热点,又于历史、政治、地理知识紧密相连。注意用地理、政治热点问题切入历史。(2004年全国卷39题就是以能源问题切入的。)

  其次要注意热点切入的角度。常常有三种:①直接考查材料本身:如问其原因、经过、结果、影响,或者只做稍微的扩展;②以热点为题目材料,却从新的、少见的、冷门的角度来设计问题;③常见的多个知识的综合,或者学科间的综合。

  总的来说,历史学科的学习是不断积累的过程,首先要加强基础知识、主干知识的记忆和理解,其次训练对所学知识的融会贯通,灵活运用,最后再加以升华。

  历史命题展望:中国古代史分值上升现代化

  一、新教材的编订体现了以下三方面的特点

  1.突出知识结构的总体特征,注重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章节设置合理有序。以世界史上册为例,新教材共五章,分别是资本主义在欧洲的兴起、资产阶级革命时代的东西方世界、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初步形成和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垄断资本主义的形成、17世纪至20世纪初的自然科学和文学艺术。它整合了旧教材18章的内容,每章都贯穿着资本主义发展史(产生、工场手工业时代、蒸汽时代、电气时代),这条主线也是近代史的主流,体现了世界史三大板块资本主义发展史、国际工(共)运史、民族解放斗争史之间的相互作用,使我们对知识的整体性、阶段性把握明晰准确。其余四册也都体现了这一特色,不再一一赘述。

  2.时代感鲜明突出。反映在教材编订上是体现了最新的史学研究动态、观点、成果,删掉了不切实际的内容。

  如中国古代史,夏商周断代研究获得成功,新教材编订就明确了其年代,把我国有确切纪年的历史(原公元前841年)向前推移了1000多年。类似的例子还有很多。

  3.突出学生学习过程的研究性、创新性、主体性。

  二、2000年以来文科综合中历史命题特点

  1.从总体看来,历史学科命题均以能力和主体知识体系的考查为核心,重视综合能力的考查。所谓历史的主体知识,也就是人类历史发展的总体线索、阶段特征以及一定时期的重要历史人物、事件、现象等。

  2.文综高考历史学科注重考查探究能力。如2003年37题(长城题),2002年37题(列强侵华和中国历代政府对外政策题)。

  3.文综高考历史命题继续重视考查考生处理材料所提供的信息的能力。

  通过以上分析,可见高考命题思路与课程改革方向是一致的。这为我们复习备考提供了坚实的依据。

  三、复习备考方略

  1.第二阶段复习一定要注重知识的升华,发现规律、掌握规律、解决问题。如中国古代史治乱兴替的规律、赋税制度演变、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的历程等。历史阶段的划分可多角度、多层次。如中国近代史前期抗争史可分为***战争时期(1840~1860年),洋务运动时期(1861~1895年),救亡图存时期(1895~1912年),维护民主共和时期(1912~1919年);屈辱史可分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开始、加深、完全形成三个阶段;资本主义经济侵华可分为商品输出为主到资本输出为主两段;探索史可呈现出器物、制度、文化的演变。

  历史专题复习要注重运用迁移、联想、发散思维,构建立体知识网络。如土地制度问题,由古至今,由中至外是个大系列。

  2.删繁就简,明晰重点。

  考纲中没有的和新教材中带☆号的内容在第二阶段复习中可以忽略,但必须重视重点和难点知识。

  四、高考命题的展望

  高考文综历史分值约105分,题型依旧为主、客观两类,特点还会延续前四年命题的总特征。下面阐述一下我个人对今年高考命题的一点预测,仅供参考。

  1.世界史的分值会下降,中国古代史的分值会有所上升。

  2.中国古代史朝代沿革弱化,重政治经济制度,民族关系,文化史部分。从朝代来看会重唐、宋、元、明、清。

  3.中国近现代史重日本侵华史,中华人民共和国史(即1949年以后的历史),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发展(即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形成)史。

  4.世界史部分重社会主义运动史(苏俄、苏联、东欧、社会主义阵营的矛盾、挫折),国际关系史,科技革命发展史。

  5.世界近现代史、中国近现代史、中国古代史重视总体发展史。重视现代化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