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名词解释 经济基础、上层建筑等与自然经济解体和洋务运动》
高考历史有许多名词的解释,面对这种类型的题目我们能够做到的就是梳理厘清各类名词的解释,小编在此整理了相关资料,希望能帮助到您。
高中历史名词解释 |经济基础、上层建筑、人的本质、人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等
生产力性质
生产力的质的规定性。生产力的物质技术状况和劳动者的社会结合状况构成的质的综合表现。物质技术状况主要指劳动资料,特别是劳动工具的状况,以及与之相适应的劳动的状况。劳动者的社会结合状况主要指集体协作、个体劳动、实行分工协作等。
生产力的社会形式
含义有二:一指生产力借以存在和发展的社会形式,即和生产力状况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另一指劳动过程本身的社会结合形式,即劳动的社会分工与生产单位内部的组织形式。属于生产力的范畴。
经济制度
亦称“社会经济制度”,即“社会经济形态”,人类社会一定发展阶段上占主要地位的生产关系的总和。它规定了该社会经济发展的性质和方向,构成该社会的经济基础,是政治制度和社会意识形态的基础,为政治法律制度所保护。随着经济制度的变革,全部庞大的上层建筑也必然或快或慢地发生变革。经济制度是区分不同社会制度的根本标志。狭义指组织经济活动的体制和有关经济工作的规章制度。
上层建筑
由经济基础所产生和决定的社会意识形态以及与之相适应的社会制度组织和设施的总和。与经济基础相对的社会结构两个基本层次之一、社会生活两个基本领域之一。上层建筑由该社会的思想上层建筑和政治上层建筑两部分组成。思想上层建筑包括政治法律思想、道德、宗教、文学艺术、哲学等意识形态。政治上层建筑在阶级社会指政治法律制度和设施,主要包括军队、警察、法庭、监狱、政府机构和政党、社会集团等,其中国家政权是核心。思想上层建筑和政治上层建筑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思想上层建筑为政治上层建筑提供思想理论根据,政治上层建筑为思想上层建筑的传播和实施提供重要的保证。在阶级社会中,上层建筑具有阶级性。
政治结构
一定社会中人们政治关系的总和。包括各阶级、等级之间的关系,各民族之间的关系,以及各政治派别之间的关系。政治结构的核心是统治阶级和被统治阶级之间的关系。具体表现为各阶级、民族、政治派别在政治上所处的地位和在法律上享有的权利,通常都在宪法中作出明确的规定。政治结构的具体形式是政治体制。依据不同的阶级属性、历史条件和民族传统,有君主独裁制、君主立宪制、民主共和制等。按国家结构分,有单一制、联邦制等。
政治上层建筑
社会的政治和法律制度及设施的总称,社会上层建筑的组成部分。政治上层建筑本质上是一种思想的社会关系,它根据一定的政治法律观念创设。政治上层建筑被创设出来以后,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反过来支配各个时代人们的观念和思想。在政治上层建筑中,国家是阶级社会整个上层建筑的核心,直接体现统治阶级的利益和意志,具有强烈的阶级性。政治上层建筑由社会经济基础所派生,其性质决定于经济基础,为经济基础服务,并随着经济基础的改变而改变。
思想上层建筑
亦作“观念上层建筑”。社会的政治、法律、道德、宗教、艺术、哲学等观点及其观念体系,社会上层建筑的组成部分。政治、法律、道德、宗教、艺术、哲学等观念形态是人们对于各种社会关系的思想和理论,直接或间接地反映一定社会的经济基础,为一定的经济基础服务,在阶级社会中,作为一定阶级的意识形态而存在。作为观念形态的思想上层建筑是政治上层建筑的理论基础,指导政治上层建筑的建立,论证经济制度和政治、法律等制度的合理性,对人们的思想意识施加影响,使人们遵守制度,维护秩序。
人的本质
人区别于动物的最根本特性,即人的本质属性。人的本质是劳动,或者说劳动是人的类本质。劳动把人和动物区别开来,展示了人的创造性、能动性和社会性。人的现实的劳动,一方面构成人和自然之间的改造与被改造的关系,同时又实现了生产劳动中人与人之间的社会联系。因此,人的本质的基础是一定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在阶级社会中人是“作为阶级的成员处于这种社会关系中的”,人的本质还应从阶级关系中得到说明。
人的社会属性
人区别于动物的本质属性的总和。人的社会属性包括:能制造工具进行生产劳动,能进行理性思维,能按一定的伦理道德观念行动等多方面的内容,其中能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中从事劳动是人的本质属性,其余的各种社会属性都是在这一本质属性的基础上产生和发展的。人所具有的自然属性,是其社会属性的自然前提,它只有依存于人的社会属性时,才成为人的自然属性,否则,只能是动物性。人的阶级性是人的社会性在阶级存在条件下的最基本的表现。
人的自然属性
人在生物学和生理学方面的属性。人的自然属性不是纯粹的“自然要求”,而是具有社会内容的生理需要。人的自然属性区别于动物的本能性,在于它始终不脱离人的社会性而独立存在。
一、近代中国自然经济瓦解
1、何谓自然经济:商品经济的对称。生产不是为了交换,而是为满足生产者及其家庭需要的经济形式。【自给自足,男耕女织】
2、自然经济瓦解
①原因:***战争,列强通过不平等条约,攫取特权,对华倾销商品(纱、布)、掠夺原料
(丝、茶)。
②表现:纺织分离(进口纱线便宜,所以只有纺没有织)、耕织分离(进口布便宜,于是不
织布了)
③完成:教材没有明确说中国自然经济什么时候完全解体,不过据推测最早也要三大改造完成
3、1846年列强对华商品输出下降原因:
①自然经济的抵制(主要)
②农民贫困、***贸易使白银外流导致中国购买力下降
③有的洋货不符合中国消费习惯
【英国人认为是通商口岸开的不够多,于是扩大侵略权益,然后发动了第二次***战争】
二、洋务运动【1860年代-1895】
1、背景:内忧外患
2、目的:利用西方先进技术,维护封建统治【中体西用】
3.指导思想:中体西用(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西学:西方科学技术;中学:中国封建政治制度与儒家伦理道德文化】
最先提出“中体西用”思想的是冯桂芬,最完整阐述的是张之洞的《劝学篇》(1898年【戊戌变法时期】发表)
※戊戌变法时期,康有为、梁启超也会提“中体西用”【这里的中学西学和洋务派的中学西学不同,它将西方政治制度也纳入西学】
4.口号:自强(军事工业)、求富(民用工业)
5.代表人物:奕?、曾国藩【湘军】、李鸿章、张之洞、左宗棠【五人名字顺序不能乱】
支持的人被称为“洋务派”,反对的人被称为“保守派”、“顽固派”
6.活动——洋务运动:
(1)前期兴办一批军事工业,如江南制造总局【最大,李鸿章创办】(安庆内军械所【最早,曾国藩创办】)
(2)后期为解决资金问题,兴办一批民用工业,如上海轮船招商局
(3)筹划海防,建立新式海军,如北洋舰队
(4)改革教育,在内创办同文馆,对外派遣留学生
※ 易错点:
⑴中国的工业化开始于重工业(洋务军事工业)。
⑵洋务运动兴办了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不能说是民族工业、民营企业、资本主义企业
7.失败标志:甲午战争清军惨败
8.失败根本原因:只引进技术,而不彻底变革封建制度【中体西用】
9.积极作用:
(1)迈出中国近代化第一步,引进了西方近代科学技术,培养了人才
(2)刺激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对外国经济侵略起到了一定的抵制作用
小技巧:在做题时切记从材料出发,先是具体然后逐步升华。
如果只能想到一个词或者一句话,切记要拉伸答案。
高中历史名词解释经济基础、上层建筑等与自然经济解体和洋务运动相关文章:
1.高三学生历史复习计划
2.2017高中历史学业水平测试知识点
3.高考常考历史规律总复习
4.高一历史必修二知识汇总
5.如何提高初中历史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