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习方法 > 高中学习方法 > 高三学习方法 > 高三历史 > 高中历史提升答题速度技巧与历史高效记忆法正文

《高中历史提升答题速度技巧与历史高效记忆法》

时间:

  高中历史的的题目往往会占据学生的大量时间,学生往往因为解题的时候浪费很多时间,具体有什么技巧能提高速度呢?小编在这整理了相关资料,希望能帮助到您。

  高中历史提升答题速度技巧

  一选择题的解题方法

  根据近几年选择题的命题特点和常考题型,选择题的题型主要分七类:

  1. 排列选择题(组合选择题)

  近几年排列选择题的排列一般分三种:

  (1)按某一类事件的时间顺序排列

  (2)按历史地理知识的排列

  (3)按因果关系顺序排列。

  例如:王安石认为“公私常以困穷为患者,殆以理财未得其道”,下列变法措施中,与解决这一问题有关的是:

  ①青苗法 ②募役法 ③将兵法 ④市易法

  A.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④

  2. 因果关系型选择题

  这类选择题考查的角度主要有两种情况:

  (1)由结果推断出原因,其结构形式是题干为果,备选项为因。在考查原因时常用的概念有:根本原因、直接原因、根源;内因、外因;主观原因、客观原因、政治原因、经济原因、思想原因等。

  (2)由原因推断出结果或影响,其结构形式为题干是因,备选项是果。

  例如: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农业迅速发展,其主要原因是:

  A.商品经济水平较高,起到推动作用 B.北方人口南迁并带动先进生产技术

  C.江南越人开始从事农耕生产 D.江南的气候、土壤对农业发展有利

  3. 程度型选择题

  程度型选择题中的四个备选项有部分符合、有的基本符合、有的全部符合题干要求的标准,但这些备选择的内容与题干要求的标准之间,“不同于一般选择题的正、误关系”,而是一种“质、量关系,或者说是程度关系”。

  这种题型的题干往往设置一个程度的副词或形容词,如“主要”、“重要”或者“最主要”、 “最重大”等等,其考查往往侧重于因果关系,考查范围往往注重于历史结论。

  例如:五四爱国运动后新文化运动阵营发生分化,主要原因在于其成员:

  A.对文学革命的理解不同 B.对中国传统礼教的认识不同

  C.对科学与民主观念的宣传方式不同 D.对在中国传播马克思主义的态度不同

  4. 材料型选择题

  材料型选择题中引用的材料分为两种类型:一类是文字材料,材料往往出自历史文献、考古报告、文学作品等;另一类是图表材料,材料往往出自各种地图、图画、照片、统计图表等。

  例如:19世纪中期一位英国经济学家说:“大洋洲有我们的牧羊场,阿根廷和北美西部草原上有我们的牛群,秘鲁送来它的白银,南非和澳大利亚的黄金流向伦敦;印度人和中国人为我们种茶,而且我们的咖啡、白糖和香料种植园遍布东印度群岛。”这段话表明:

  A.英国在欧洲没有殖民地或自治领 B.各国经济都依赖对英贸易

  C.世界经济联系加强 D.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确立

  5. 否定型选择题

  否定型选择题有一个很突出的特征,就是在题干中往往用“不正确”、“错误”等否定式的词语予以提示。

  例如:下列关于拉丁美洲独立运动背景的叙述,不正确的是:(2004年广东高考题)

  A.拉丁美洲资本主义工商业发达 B.拉美人民受启蒙学说影响,民主意识增长

  C.法国爆发资产阶级革命,西班牙、葡萄牙不断衰落

  D.美国的独立鼓舞人民的斗志

  6. 比较型选择题

  比较型选择题考查分析、比较历史的能力,其特点是在题干中把具有可比性的历史事件或几个相同点及不同点,其表述一般都是教材中没有叙述过的新的结论,要求应试者通过比较后选出正确答案。

  例如:以下关于国际联盟和联合国的表述,正确的是:

  A.都是帝国主义战争的产物 B.总部都设在美国

  C.都曾经受到大国操纵 D.都一贯致力于维护世界和平

  7. 填空式选择题

  填空型选择题,其特点是题干表述不完整,用选项补充完整,其实是填空题的变形。这类选择题主要是考查学生对知识的记忆是否准确。

  例如:唐代中日交通的主要港口城市是:

  A.明州 B.扬州 C.泉州 D.广州

  二材料分析题的解题方法

  1、通读材料、明确主题

  在命制一道材料题时,命题者往往是先确立一个主题,再围绕这个主题去寻找材料、构思设问,所以,一般来说,每道材料解析题都会有一个主题。

  在解答材料题时,首先要通过浏览材料,尽可能地抓住作者的命题意图或材料的主题,这样就能迅速调动所学知识点,从而使解题明确方向,集中思维,为下一步解答奠定基础。

  2、分析问题、细读材料(很重要的环节)

  在明确材料的主题后,接下来应该认真分析命题者提出的问题,通过分析设问句中的关键字、词,明确作者问的是什么,需要回答什么。

  再根据这些问题,仔细地阅读材料,力争把每段材料的意思都弄明白,大致形成答题思路。

  阅读的过程中,要逐字逐句地分析和研究,不要放过材料的任何一个部分,包括题头、摘引等,尤其是材料中有关时间、地点、人物之类的信息,往往是解题的突破口。

  3、提取信息、加工整理

  材料分析题所提出的问题绝大部分答案应该从材料中得出,因此这时应根据仔细阅读材料后的思路,再次结合问题到材料中去寻找信息,把与问题相关的信息都提取出来,写在草稿纸上备用。

  能否把材料中的所有相关信息都找出来,取决于答题者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历史知识的掌握程度。

  然后把找到的信息进行筛选,剔除不需要的和重复的信息,根据所学知识,把这些信息进行归纳整理,列好提纲,准备答题。

  4、审查提纲、流畅表达

  在上述步骤进行完毕后,还要最后浏览一遍材料及其设问,审查自己列出的提纲是否正确或有无遗漏,最后就可以在试卷上动笔答题了。

  答题时一定要做到依据提纲,一气呵成,言简意赅,击中要害,不可罗里罗嗦,言之无物,涂涂改改,答非所问。

  【例题】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永乐二年,禁民下海。时福建濒海居民,私载海舡,交通外国,因以为寇,郡县以闻。遂下令禁民间海船。原有海船者,悉改为平头船,所在有司防其出入。

  ——《永乐实录》卷二十七

  材料二 顺治元年,清政府颁发“迁海令”,将北起山东南至广东的沿海居民内迁三十四华里,并且将所有沿海船只悉行烧毁,寸板不许下水。凡溪河装栅,货物不许越界,时刻了望,违者死无赦。

  ——《台湾外纪》卷十二

  材料三 夷货非衣食所需,可谓中国不缺耶。绝之则内外隔而构之衅无由生矣,夷虽欲窥伺我也,何可得哉!

  ——《海防纂要》卷七

  ①根据材料概括明清两朝海外贸易政策的相似之处。

  ②根据以上材料,比较两朝海外贸易政策目的有何区别。

  ③结合所学知识,请你对上述政策进行客观的评价。

  【答题步骤分析】

  第一步:浏览材料、明确主题。

  从材料中的“永乐二年”、“顺治元年”等有关时间和内容的表述,可以看出,本题所考查的是“明清时期的海外政策”——这就是本道题的主题。这时,应该马上 从脑海里调出有关这一主题的相关知识,如郑和下西洋、华侨开发南洋、戚继光抗击倭寇、葡萄牙占据澳门、郑成功收复台湾、抗击沙俄的斗争、***走私和禁烟运动等知识点和“闭关锁国”这一外交政策,从而为进一步阅读材料打下基础。

  第二步:分析问题、细读材料。

  显然,本题是要求比较明清两个时期海外贸易政策的异同点,并归纳出其历史影响。带着这个问题,仔细地阅读材料,明白每段材料的具体意思,这是解答 本题的关键。比如材料二的摘引“台湾”就很重要,它隐含着当时清政府制定政策时的心态和目的,即“害怕反清势力的增长,维护满清的长久统治。”

  第三步:提取信息、加工整理。

  先带着问题到材料中寻找有效信息,如第①问,材料一的“禁民下海”,材料二的“不许下水”、“不许越界”,材料三的“内外隔”等;第②问,材料一的“因以为寇”,材料三的“构之衅无由生矣,夷虽欲窥伺我也,何可得哉”等,就是本题重要的材料信息。

  再根据材料意思和所学知识,对这些信息进行整理,第①问的“相似之处”很好概括,就是“禁海”;第②问的“不同”,应具体从材料中的意思出发,结合所学,得出“海患”、“固统”这一关键区别。第③问,应该从对外贸易的角度去理解其历史影响。

  这样,已经初步形成本题的答题提纲。

  第四步:审查提纲、流畅表达。

  根据上述提纲,在试卷上写出自己的答案。注意要用简洁规范的语言文字进行恰当的概括说明,不要照抄材料或简单翻译材料,避免“泛泛而谈”,要有针对性地回答问题。

  【参考答案】

  ①都不允许民间船只出海,禁止海外贸易。

  ②明朝是为了防止居民与外敌联系,形成海患;清朝是为了防止居民与沿海反清势力联系,威胁其统治。

  ③明清的海禁政策,不利于中外经济、文化交流和中国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是导致中国近代贫穷挨打的重要原因。

  解答材料解析题时,要特别注意以下两点:

  1、解答材料题一定得紧扣材料,上述四个步骤始终没有离开材料,其中关键步骤应该放在第二、三步上,这两个步骤做好了,动笔书写答案应该是非常迅速、非常准确的。

  而考生们恰恰容易忽视这两个环节,不少考生害怕时间不济,往往是材料都没有读完,意思也没有完全明白,就匆匆下笔,结果是离题千里,答非所问,命 中率低下。因此解答材料题(包括问答题),一定要养成“明题意、列提纲”的良好审题习惯。

  2、下笔作答时,应该根据材料的语言环境和提取的有效信息,尽量用自己的语言表述,不可把教材中的表述、老师授课的讲述和材料中的原话照搬照抄,同时做到语言精炼、流畅,书写清晰、规范。

  由此可见,解答材料题是有其特殊规律和方法的,考生们如果能很好的落实解答材料解析题的“四步法”,一定会在高考中取得满意的成绩。

  三问答题的解题方法

  (一)问答题的种类

  问答题按照题的性质和要求,可分为叙述、综合、分析、比较、评述、材料式问答题等不同种类。

  1、叙述题:将历史事件、历史现象或历史人物活动的原因(或背景)、经过、意义(或性质、影响、作用、评价)按一定顺序直接叙述出来。

  2、综合题:将分散在不同章节、不同国度、不同历史时期但又有某种联系的历史内容系统归纳,贯穿融会,进行表述,并得出适当结论。难度较大。

  3、分析题:将复杂的历史事件、现象或内容分解成几个方面:背景、原因、性质、特点、结果、意义、作用、经验教训等,揭示其本质并得出结论。如说明了什么?有什么启示等等。

  4、比较题:将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历史事件或历史人物进行归纳,找出它们之间的可比点加以比较,求同析异,以加深对历史事件本质的理解。这是认识和分析历史问题的常用方法。

  5、评述题:先将历史事件、历史现象和人物的活动,给以综合归纳,概要叙述,再依据当时的具体条件,给予历史唯物主义的评价。评价历史人物还要注意结合时代背景,实事求是地评述。可先叙后评或边述边评,夹叙夹议。

  6、材料式问答题:即材料解析题(含图表、图片)和问答题的融合,从形式上看它由两部内容构成:一是材料;二是设问。近几年高考主观试题几乎全部采用了这种形式。

  (二)问答题的结构及其作用

  1、问答题的结构。任何一道题意明确、表述完整的问题都有四项基本构题成分,即:提示项、限定项、中心项、求答项。

  2、问答题结构的作用。

  (1)提示项:限定解答的方式,包括考生答题的思维方式和表述方式。

  (2)限定项:指定解答的已知条件,例如:时间、空间、史实、观点、引语等。

  (3)中心项:规定解答所依据的内容。中心项千变万化,无一相同。它涉及到政治、经济、制度、人物、国际关系等各种知识领域。中心项是构题的核心部分,其他三项都从属于中心项。

  (4)求答项:指定解答的“未知”项目。常见的求答词语有原因、经过、结果、性质、特点、意义、影响、相同点、不同点等。还有“哪些”、“如 何”、“什么”、“怎样”、“为什么”等,既是求答词,又是提示词。

  这四项结构共存于题目之中,它们出现的次数不一,先后位置多变。但四者互相依存,合理统一,共同发挥考查能力的作用。

  (三)解问答题的读、审、答

  1、读题:对题目要全读、细读、多读,领会材料题意。

  2、审题是解答问答题的至关重要的一步。在高考中有许多考生答题情况很不理想,究其原因,除了知识和思维能力上的缺陷外,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没有审明题意和抓住思路,答题乱了套,甚至答非所问,即使掌握了充分的知识也起不了作用,如何审好题应注意以下几点:

  考生临试审题是科学知识和思维能力在短时间内综合、灵活的运用。考生能不能很快了解题目要问什么,要你回答什么,能不能对试题进行深入地发掘,实际上也是一种信息处理能力。审题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审要求。审题首先明确试题的具体要求,要学会分析试题的结构成分。一道完整的、题意明确的历史问答题在一般情况下由提示语、限定语、主干语(也叫中心项)、答项语四种成分构成。分析清楚试题的结构成分,就可完整准确把握题意。

  第二,深入发掘题意,突破重点难点。

  第三,审题型。审题时还应判定该题属于何种题型。如前所述,历史问答题大致分为叙述题、综合题、分析题、比较题、评述题、材料式问答题五种题型。 不同类型的试题,各有不同的特殊要求,答题形式和方法也不尽相同。

  因此,判定题型对加强答题的针对性是有帮助的。另外,一道试题如有几问,那就要注意这几 问是否属于同一题型。因为一道有几问的试题,不同问属于不同题型的情况并不鲜见。

  第四,审求答重点。试题的问法,提问的方式、角度不同,答题的重点也就不同。确定答题的重点,有利于详略得当地组织材料,科学分配答题时间。

  3、答案规范化。

  第一,观点正确,史论结合:观点正确,史论结合是解答问题最基本的要求。“史”是指具体时间、地点、人物和事件;“论”是指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 物主义的基本概念或观点。

  史论结合,就是初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去分析史实,得出正确的评价或结论,做到材料(史实)和观点相统一。

  叙述史实是答题的基础,好比“画龙”;简要的分析、评论是答题的灵魂(即考生的立场和政治方向),犹如“点晴”。答题既要反对缺乏分析的材料堆砌,也要反对缺乏史实的 泛泛空论。

  第二,叙事有序,论证有力:历史问答题各种类型题虽然各有其特征和能力考查的侧重点,但解答时都离不开史实的叙述和对历史问题的分析、评论、论 证。叙述史实要有序,或按时间顺序,或按空间顺序,或按逻辑顺序,切忌杂乱无章,颠三倒四。

  分析史实,评价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论证某种观点正确与否,要 抓住要点、切中要害,要言之成理、论证有力。

  第三,详略得当,要点全面:试题要求的重点,应该多写详答,将各要点,诸要素交待清楚;非重点部分就须少写略答,以繁中求简,杂中取精。这就是要答题“要点化”。当试题涉及到很多时,答案的每个要点就要简明扼要;试题要求的内容较少,答案则应相对比较详细具体。

  第四,文字准确,条理清楚:有些考生答题时文字表达能力差,语无伦次,词不达意,不会概括,罗罗嗦嗦写了一大篇,不得要领,看不懂他究竟说什么。 有些考生采用“多答战术”,不管与题意有关无关,让阅卷老师去“拣破烂儿”。这都是不可取的。

  好的答案在表达上应力求文字准确、简炼。这就要学会提炼和概 括。另外,在答案编写形式上,要根据题意和答案内容分段,每段之中的每个要点前面必须有数码序号,做到“段落化、要点化、条理化、序号化”,以求层次清 楚,使人一目了然。

  第五、认真检查,及时更正:对题目和答案要认真而严格地检查一遍。看审题是否偏差,题意是否抓准,要点是否齐全,答案是否完整。通过检查,应及时更正,做到对题作答,要点分明,书写规范,亦无错别字。

  高考历史学习5种记忆法

  一、归类记忆法

  整理、归类历史知识,可使知识条理化、系统化,不仅便于学生记忆,而且还能培养学生的归纳能力。

  例如,中国古代史讲完之后,可把教材内容按中央集权制度、社会经济发展、赋税制度的演变、土地制度的发展、科技文化的发展、民族关系、对外关系、农民起义和农民战争等进行归类。

  再如,中国古代文化史内容,又可按天文学、医药学、农学、科技著作、绘画作品等线索归类。

  通过归类,对学生巩固知识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二、“浓缩”记忆法

  “浓缩”记忆法,即把一些繁杂的内容进行概括、浓缩,提炼成几个要点,使学生能提纲挈领地掌握其重点。而如果将要点扩展,又能呈现出历史内容的原貌。

  例一,第一次世界大战,可“浓缩”成如下要点;

  背景:帝国主义国家在重新瓜分世界的斗争中所形成的两大军事集团,疯狂扩军备战,加剧战争危机

  时间:1914~1918年。

  经过:(1)三条战线。即:东线、西线、南线。(2)五大战役。即:马恩河战役、马祖尔湖战役、凡尔登战役、索姆河战役、日德兰海战。

  性质和后果:是帝国主义间掠夺性的、非正义的战争。它给交战国人民带来深重的灾难;出现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联。

  例二,美国独立战争的发展线索,主要抓住六点:

  (1)爆发:来克星顿枪声。(2)建军:第二届“大陆会议”决定成立大陆军。(3)建国:《独立宣言》发表。(4)转折:萨拉托加大捷。(5)胜利:约克镇英军投降。(6)和约:英美签订和约。

  三、串线记忆法

  通过串线,使同一类型的历史事件或同一人物在不同时期的活动,按历史发展的线索,呈现于学生面前,便于学生理解和巩固。

  例如,中国古代史中赋税制度的演变可整理为:

  (1)春秋时期鲁国的“初税亩”。

  (2)西汉的“编户制度”。

  (3)北魏的租调和徭役制。

  (4)隋唐的租庸调制。

  (5)唐后期的两税法。

  (6)明后期的一条鞭法。

  (7)清朝实行摊丁入亩,征收地丁银。

  再如初中《中国历史》教材中有关李大钊的主要革命活动的内容散见于第二册和第三册部分章节中。教学时,我按时间的先后把它整理为:

  (1)领导新文化运动;(2)领导“五四”运动;(3)创办《每周评论》。宣传马克思主义;(4)参与创建中国共产党;(5)参与组建国共两党和各革命阶级的统一战线;(6)1927年在北京英勇就义。

  四、歌诀记忆法

  历史年代、历史朝代、政权名称或某一朝代的封建帝皇等,用一般方法学生也难记住。有的则可编制成歌诀的形式。

  如记战国七雄各国的方位可编为:

  齐、楚、秦、燕、赵、魏、韩。

  东南西北到中间。

  再如唐之后的五代十国名称则可编为:

  五代:梁、唐、晋、汉、周,前面加上后。

  十国:南、北、汉、闽、楚、吴,

  南唐南平前后蜀,还有吴越毋疏忽。

  五、趣味记忆法

  有趣味的知识学生印象就深刻,记得也牢。因此,可根据不同年级的学生,教学时联系教材内容,采用讲述历史故事,引用诗、词、对联,编造谜语或用谐音等方法,使学生有一种新奇的感觉,以引起学生的兴趣,可提高记忆效果。

  例如我讲巨鹿之战时,就简略补充“破釜沉舟”成语典故。讲楚汉战争时补充“背水一战”、“四面楚歌”等典故。在讲赤壁之战时朗诵苏轼的《赤壁怀古》等诗篇。讲商鞅变法告诉学生用“欠三壶酒”的谐音来记前359年这一时间,都能起到较好的效果。有人讲,历史就是现实。也就是说历史上发生过的事,现在还在继续发生,只不过形式发生了变化,而现实中的很多事都有历史的影子。

  这样的例子很多,如我们现在的改革,历史上多次发生过,现在世界各国的争端和战争,回顾历史,和中国的战国时代、三国时代、欧洲和西亚的帝国时代,多么相似,历史上的悲欢离合的悲剧、喜剧,我们的现实不也在一幕幕重复上演吗。

  所以要学好历史,就不要把历史与现实割裂开,要以现实去理解历史,以历史来关照现实,那你就会学出乐趣了,那么对历史就会有深入的体会,对现实也会有更深刻的理解,仿佛打开了一片新天地。


高中历史提升答题速度技巧与历史高效记忆法相关文章:

1.高中历史学习方法及考试技巧与36个高中历史答题规律

2.12种历史问答题的解题思路与快速记忆历史时间及事件方法

3.提高高中历史期末成绩和复习历史知识的方法

4.高中历史学习小技巧,学霸的历史学习方法

5.高考历史答题小技巧,这三个答题套路要知道

6.高考历史命题趋势:掌握五种有效记忆方法 让你轻松玩转历史学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