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届高三生物心理暗示复习教学》
高三学生有着极强的个性。教师通过心理暗示,组织高三生物复习教学,会取得较好的复习效果。 接下来小编为大家整理了相关内容,希望能帮助到您。
1 生物教学的心理暗示目标
1.1 激发学习兴趣
现在不少教师一般注重知识的传授和能力的提高,缺乏兴趣激发有效手段,不能调动学生学习。高三学生对生物学习缺乏足够的热情,以为生物只须记忆,学习效果受到极大的影响。生物教师应从学科魅力、生物学独到的研究方法、不断涌现的生物进展、生产生活的密切联系、多媒体教学手段等方面不断暗示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潜能,以忽略智力的不足。
1.2 调整情绪,养成良好心态
教师要解除学生的“轻视”情绪,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心理学研究表明:对人们心理主宰系统产生影响力的第一要素便是当时的内心情绪与状态,生物教学的效果与学生情绪息息相关。“轻视”情绪是生物教学的“教”,特别是“学”的最大障碍。教师可以通过一些事例暗示学生,以调整学生的情绪,但不能指责学生,避免学生产生对抗情绪,诱发反面的暗示作用。
1.3 挖掘潜能,启动无意识
无意识心理倾向的机制是心理暗示的基础。心理暗示就是要正视无意识心理活动的存在,并且巧妙地利用它。洛扎诺夫认为:教学过程最重要的内容就是充分调动学生的无意识心理活动,挖掘学生的潜力。如,学习“DNA复制”时,教师利用手画图,通过标出碱基,按碱基配对写出复制过程,正面讲解;同时,在反馈时,教师有意识地将亲代DNA的两条链画成红色,而复制后两个DNA的各自的两链画成一红一白,在学生无意识中总结出 DNA 的半保留复制的规律。教师也可以通过展示自己解决复制问题的方法,技巧以及不同角度问题的解决,利用展示其中的方案优劣来暗示学生。
2 生物教学的心理暗示有效条件
2.1 渊博的生物学知识和崇高的人格魅力
教师必须具备渊博的生物学知识和敏锐地关注生物学发展的动态能力,从而成为中学生认为的生物学方面的专家。这样,学生会产生强烈的兴趣,能够有意识或无意识地投入到生物学的学习中,并积极探讨生物方面的有关内容。例如,教师补充生物教科书所涉及的如生物知识的当前热点——克隆、转基因等。具备渊博生物学知识的教师应成为学生的偶像,树立了权威形象,能更好地暗示学生。当然,生物教师的知识结构和个人素质存在差异,不必也不可能对生物学有全面的了解。另外,教师的另一要求是崇高的人格魅力,即平等对待学生,敢于承认自己不足和错误的态度,不断进取和奉献的生物教学精神,使学生无对抗、无批判、无抵制地接受教师的暗示。
2.2 融洽、民主、轻松、愉悦的的课堂教学氛围和融洽的师生关系
一个专制的生物教师是不可能让学生主动的接受教师的暗示的,民主、愉悦的的课堂教学氛围和融洽的师生关系,学生会乐意接受教师善意的暗示。
3 生物教学的暗示对象
心理暗示应针对全部需要学习生物的学生,面对全部学生是教育的根本。对于生物学习比较感兴趣而且成绩理想的学生,教师可暗示其自觉地按照较好的模式学习生物;对于一般的学生,要学好生物的基本知识;对于生物学习不够理想学生,要争取生物不成为其遗憾科目。这样实现分层次进行暗示。4 生物教学的心理暗示方法、途径
4.1 针对学生学法的暗示
4.1.1 学法暗示生物学教学规律有其自身的学科特点,但也遵循教学规律。“双重编码”的信息加工理论应用与生物的学习是非常有效的方法。教师在讲解教科书知识时,有意识地用图、文,或自己的话去描述一段抽象的生物现象。假如学生去模仿,对教科书知识进行相同的加工,在其获得成功后,往往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暗示效果。很多学生在复习时和解题时已采取上述方法, 提高了效率,学习效果较好。
例如,细胞分裂是高中生物的难点和重点。教师在组织复习时,可以利用“双重编码”原理加以解决。首先在分析两种分裂的基本概念的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归纳出两种分裂的本质之一:有丝分裂是复制一次,分裂一次,是染色单体的分开;减数分裂是复制一次,分裂两次,首先是同源染色体的分开,继而是单体的分开。因此,有丝分裂是有同源染色体的前提下的单体分开,不涉及同源染色体的规律性的变化,减数分裂首先是同源染色体的分开,则必然是同源染色体的规律性变化,继而是没有同源染色体的情况下的单体的分开。教师通过自己语言的组织编码,易突破难点,并且通过学生的简笔画使学生回忆出细胞分裂过程,再用精编习题加以强化训练。
4.1.2 学习策略的暗示教科书的知识分为概念型和过程型两类。这两类的要求不一样。概念型需加以记忆,而对过程型的展开、变化、条件、场所等内容,需分析其本质及规律。经过几次的演示性暗示,学生在解题往往采取教师的方法。例如,教师将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物质能量变化的过程性问题转变成一个叶肉细胞中的二氧化碳和氧气在不同阳光强度下的来龙去脉的暗示分析。
4.1.3 思维方法的暗示思维方法的暗示指展示教师的思考和分析。例 如,针对温室无土栽培所需控制的因素,教师提醒先分析光合作用、呼吸作用、矿质代谢、水分代谢的影响因素的思考方法。这样暗示学生养成一定的分析方法,使其能力得以提高。又如,针对生物学中的元素→物 质→结构→功能,通过高考习题的分析加以总结。
4.2 实现途径
学生一旦成功,教师进行及时反馈和鼓励,可使学生产生内驱动力,将来会更好地发现、提出和解决问题。斯金纳注意到,只要一种反应伴随过强化,这种反应概率就增加,不管强化是否是由于这种反应而得到的。另外,生物教师应该多接触学生,上课提前到班,利用课间时间与学生聊聊天、开开玩笑;中午时间,与学生在办公室内聊聊天(我认为课后师生是朋友关系,不是师生关系)。在平等的关系中,缩短了彼此间的距离,学生易接受和领悟教师的一些意图,暗示效果好。教师要告诉学生,你能行,你会更好等。
5 生物教学的心理暗示效果
学生的阶段性学习成绩不好时,会说:老师,对不起,下次努力来安慰教师。学生为成绩突飞猛进而高兴。教学中,很多学生获得了成功。学生掌握的知识点上升到85%左右,甚至达到90%。通过一定的心理暗示,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高中生怎么才能学好生物
生物,掌握了教材就是取得了一半的成功。书中的图例、实验、涉及的化学式(光合与呼吸),要时常归纳、总结重点词,如“功能”、“作用”、“本质是”,这些都要留心,书上的黑体字要背下来,如“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这往往是高频考点。
一定要吃透,高中三年可以选择《教材完全解读》(王后雄主编)和《高效学习法》(薛金星主编),觉得就很够用了。前者会把每个知识点细致地分析一下,是一本服务于课前预习、课后归纳整合的教辅,帮你夯实基础;后者则服务于课后,归纳比较凝练,重在教授做题的方法,让你快而准做题,冲击高分。
(1)在做题中你会逐渐摸清哪些地方经常成为考点。尤其是大题,出题套路会比较固定,答案也很固定。
(2)将经典的题收入记忆中。 每一道生物题其实都是老师们智慧的结晶,一些考点,单独考的时候并不难,你甚至可以不假思索地回答出来,但出题人往往会将你在不同阶段学到的知识归纳、找出其共性进行考察,这样就考察了你对知识点掌握的准确性,以及举一反三、融会贯通的能力。这种题一般为选择题。
(3)选择兼顾速度与准度。 在平时的练习中,一套题往往会包含30-40 道选择题,每道题大约分值在1-2分,但可别小瞧了选择题,正式的高考中一个选择要占6分,相比较而言,大题的一个空也就1-2分所以说,选择好坏对试卷的分数起着很大的决定性。在平时的训练中有些同学往往做到一半就失去了耐心,继续答时准确率就大大下降。对于这种情况,不妨尝试此法:按从前往后的答题顺序,先把考察概念,定义,识图(甚至看一遍题就能给出答案的)的简单题先答上,然后回头攻克涉及分析较繁琐,计算量较大的繁琐题目或难题。这样自信心有了,也能避免被难题卡住,造成简单题没时间考虑的情况。
在记住了基本的名词、术语和概念之后,同学们就要把主要精力放在学习生物学规律上来了。这时大家要着重理解生物体各种结构、群体之间的联系,也就是注意知识体系中纵向和横向两个方面的线索。
如:关于DNA,我们会分别在“绪论”、“组成生物体的化合物”和“生物的遗传和变异”这三个地方学到,但教材中在三个地方的论述各有侧重,同学们要前后联系起来思考,既所谓“瞻前顾后”。又如:在学习细胞的结构时,我们会学习许多细胞器,那么这些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有何异同呢?这需要大家做了比较才能知道,既所谓“左顾右盼”。
对于一些重点和难点知识,大家要深刻理解。如何才能深刻理解呢?大家读书时要时时思考“六个W”。这六个W分别是:
Who —→ 谁或什么结构
What —→ 发生了什么变化或有什么
How —→ 怎样发生的
When —→ 什么时间或什么顺序
Where —→ 在什么场所或结构中发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