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姆莱特》高中语文教学教案》
戏剧讲述了叔叔克劳狄斯谋害了哈姆雷特的父亲,篡取了王位,并娶了国王的遗孀乔特鲁德;哈姆雷特王子因此为父王向叔叔复仇。接下来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哈姆莱特》高中语文教学教案,希望大家喜欢!
教学目标
1、尖锐的戏剧冲突刻画典型人物的写作特点;
2、学习品评人物的方法。
教学重点
1、把握紧张激烈的矛盾冲突,初步分析人物性格的某些侧面,正确认识哈姆莱特复仇的意义。
2、体味“比剑”中主要人物间的复杂关系是如何推动情节发展的。
教学难点
哈姆莱特复杂的性格特点。
以学生活动为主,以问题引入法带动学生展开讨论,以小组活动的方式进行,学生做总结,教师点拨。用语言评析法深入分析人物语言,多角度、多层面分析人物形象。
教具准备
PPT课件。
教学时数
1课时。
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课时
一、导入
tobeornottobe,thatisaquestion.
生存还是毁灭,这真是一个值得思虑的问题。
——哈姆莱特
有一千个读者,就会有一千个哈姆莱特。
——恩格斯
第一句深刻揭示了人的生存困境,第二句是文学品评的方法。虽然这两句话并不存在必然的因果关系,但都由于一部旷世杰作而成为千古名句。
(PPT展示:哈姆莱特)
二、复杂的剧中人物关系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注解①,大致了解选文部分的情节。
2、你对选文中哪些人物印象深刻?了解他们之间的复杂关系吗?
(展示PPT)
三、课文探究
本节课我们就两个问题进行探究:
1、尖锐的人物矛盾冲突
问题:戏剧的情节,是由戏剧的冲突推动的,而戏剧冲突更多的来源于人的内心世界,那么选文中“比剑决斗”一共有多少矛盾冲突?(注意心理分析)
哈姆莱特——克劳狄斯(杀父霸母之仇)
哈姆莱特——雷欧提斯(杀父“害”妹之仇)
两重矛盾冲突产生强烈的碰撞,并紧紧围绕“比剑”(明)和“毒计”(暗)展开,将戏剧引向高潮!
《哈姆莱特》高中语文教学教案二
一 课堂导入
一千个读者眼中有一千个哈姆莱特。
这句话我们都非常熟悉,说的是经典的艺术形象在被人接受的过程中具有多义性,每个人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对艺术形象进行再塑造。我们今天,就要学习莎士比亚笔下经典戏剧《哈姆莱特》的选段。通过学习感悟,来看看哈姆莱特在大家眼中会是怎样的形象。
我们在学习文学作品时,经常会说到“知人论世”,就是说我们想理解一部文学作品,要先了解它的作者,对于外国戏剧也是一样的。那么,我们就先了解一下莎士比亚。
二 作者简介和戏剧介绍
1莎士比亚,杰出的戏剧家和诗人,是欧洲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文学的集大成者。他一生创作了诸多经典的戏剧,我们比较熟悉他的悲喜剧《罗密欧与朱丽叶》。除此之外,他笔下的四大悲剧分别是《李尔王》《奥赛罗》《麦克白》和《哈姆莱特》,四大喜剧有《仲夏夜之梦》《威尼斯商人》《第十二夜》《终成眷属》,还有历史剧《亨利四世》《亨利五世》《理查二世》等。本·琼生称他为“时代的灵魂”,马克思称他和古希腊的埃斯库罗斯为“人类最伟大的戏剧天才”。
莎士比亚生活在文艺复兴时期的欧洲,文艺复兴唤起了人的觉醒,人们重视个性与思想解放,同时某种程度上造成了私欲膨胀社会混乱的情况出现。莎士比亚对人生和时代作出深入思考后,着力塑造了一些新时代的悲剧主人公:他们从中世纪的禁锢和蒙昧中醒来,雄心勃勃地想要发展或完善自己,但又不能克服时代和自身的局限,在同环境和内心敌对势力的力量悬殊斗争中,遭到不可避免的失败和牺牲。《哈姆莱特》正代表了莎士比亚对这种理想与进步背后隐患和人性弱点的反思。
2简单介绍课文选段之前的情节。
丹麦王驾崩,守夜卫兵看见老王幽魂出现,告知哈姆雷特王子。而叔父克劳狄斯服丧未满,即娶其兄嫂继承王位。哈姆莱特与幽魂对话,获知叔父谋害父王之真相,哈姆莱特装疯卖傻为证实真相,导演一出老王被毒杀短剧,请新王与新后观赏,叔父当场色变,母后以为哈姆莱特疯了。哈姆莱特在质问母亲的时候误杀了大臣,也是自己恋人的父亲波洛涅斯。奥菲莉亚遭情人失踪及丧父之痛失足落水而死。新王克劳狄斯送哈姆莱特去英国,哈姆莱特半路回来。课文情节在此展开。
三 自读课文,熟悉内容,
1 校正字音
枭(xiaō)首 棕榈(lǘ)树 戕(qiāng)害 蟊(máo)贼 篡(cuàn)夺
玉玺(x?) 繁文缛(r?)节 嗜(shì) 杀 战栗(lì) 吮(sh?n)吸 万恶不赦(shè)
2 注意生词
孟浪:①鲁莽;轻率 戕害:伤害;残害
3 理清人物关系。
戏剧是一种综合性舞台表演艺术,它主要通过剧中人物台词来体现和推动情节发展,而情节又是人物性格发展的历史——是由人物与人物、人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和作用而产生的人物的行动和事件。借助于台词来把握戏剧情节是我们学习戏剧的主要方式。但由于人物对话多,有时读完后情节不能清晰地呈现在读者脑中,而分析人物间关系可帮助我们熟悉剧情,把握人物的心理及命运走向。
哈姆莱特:丹麦王子,人文主义者。 老国王:哈姆莱特之父,被弟弟克劳狄斯杀死。
王后:哈姆莱特之母,在老国王死后不久,嫁给老国王弟弟克劳狄斯。
克劳狄斯:哈姆莱特之叔,谋害自己的哥哥,并要置哈姆莱特于死地。
霍拉旭:哈姆莱特好友 波洛涅斯:保守的大臣
雷欧提斯:波洛涅斯之子,原为哈姆莱特友。 奥菲利亚:波洛涅斯之女,哈姆莱特情人。
四 通过读课文,理清课文思路,戏剧情节梗概
1 让学生复述课文主要情节。
明确:哈姆莱特回国后,向好友霍拉旭讲述叔父阴谋害自己及自己脱险经过。新王利用奥菲利亚兄长雷奥提斯丧父失妹之痛,与之共谋比剑时涂剧毒于剑锋,酒内下毒,加害哈姆莱特,不料被皇后误饮,雷奥提斯自己亦为毒剑所伤,临死告知哈姆莱特真相,最终哈姆莱特与仇人同归于尽。
2 学生划分戏剧情节的层次,指出划分依据。
板书 : 哈姆莱特
莎士比亚
老国王 王后 新王克劳狄斯 大臣波洛涅斯
哈姆莱特 阴 谋 雷欧提斯 奥菲利亚
比剑
悲 剧
同归于尽
第二课时
一导入:生存还是毁灭,这是一个值得考虑的问题。
这是莎士比亚戏剧的经典台词,是由哈姆莱特发出的感叹,它引发着一代代人的思考,我们知道这句话背后有怎样的意义吗?哈姆莱特他究竟在思考什么?这节我们就来探讨台词的隐含意义。具体来讲,戏剧台词体现人物的思想和个性,并且具有动作性,推动着情节的发展,我们重温课文的重头戏——比剑部分,看看台词之后隐藏着什么。
二 重读课文重点部分
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第三节比剑部分。
三 分析讨论
1 通过问学生小问题探讨情节发展。
(1)国王是真心想要使哈姆莱特和雷欧提斯和解吗?他是真心希望哈姆莱特胜利吗?
明确:不是。他只是做好表面文章,为达到其借刀杀人目的而隐藏起险恶用心。
(2)哈姆莱特为什么爽快答应和雷欧提斯比剑?他在比剑之前对雷欧提斯有着怎样的情感态度?
《哈姆莱特》高中语文教学教案三
三维目标
知识与能力
莎士比亚的相关知识。
分析戏剧冲突,并从中把握人物的性格特征。
鉴赏戏剧语言,掌握戏剧语言的特点。
过程与方法
观赏感受,通过影视与剧本领略戏剧艺术的魅力。
分析揣摩,懂得分析戏剧冲突及人物形象特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深入品味欣赏哈姆莱特身上蕴涵的人性魅力及剧本的悲剧力量,初步了解莎士比亚戏剧作品中流露的
人文主义思想。
课时安排 1.5课时
教学步骤及过程:
备 注 一、导入新课。
二、人物和故事情节介绍
1、 地点 丹麦宫廷
人物 哈姆雷特 丹麦王子
克劳狄斯 丹麦国王,王子的叔父,弑君篡位者
葛特露德 王后,哈姆莱特之母
波洛涅斯 御前大臣
雷欧提斯 波洛涅斯之子
奥菲莉娅 波洛涅斯之女
霍拉旭 王子挚友
罗森格兰兹 王子同学,后背叛王子
吉尔登斯吞 王子同学,后背叛王子
福丁布拉斯 挪威王子
2、《哈姆莱特》情节简介
《哈姆莱特》是莎士比亚的有名的四大悲剧之一。悲剧主人公哈姆莱特是一位丹麦王子,他本来在德国威登堡大学念书,回国时他父王已经暴死,母后葛忒露德已经改嫁给他的叔父,新王克罗迪斯。国内谣诼纷纭,哈姆莱特对父亲的暴死与母亲的匆促改嫁也感到非常悲愤,又看出到处都是恶事败行,因此一直郁郁不乐。正在这时,他父亲的鬼魂在他面前显现,详细告诉他克罗迪斯谋杀自己的罪行,并命他为自己复仇。哈姆莱特把这一复仇的任务理解为反对一般罪恶斗争的任务,这就使他心烦意乱,犹豫不决。他开始装疯,但他的装疯引起了叔父的怀疑,克罗迪斯派了许多人──哈姆莱特的老同学罗森克兰兹和纪尔顿斯丹,甚至哈姆莱特的情人奥菲莉娅──来试探哈姆莱特,想由此猜出王子的心事。在敌人重重包围之下,哈姆莱特又利用一个戏班子进宫堡演出的机会,把《贡札果谋杀案》稍加改编,以此试探国王。演出尚未终场,克罗迪斯便仓皇离去,这样就进一步证实了他的罪行。在克罗迪斯的指使下,葛忒露德召儿子到她房中谈话,哈姆莱特发现有人在帷幕后面偷听,便误以为那人就是克罗迪斯,拔剑把他刺死。不料隐藏在那里的不是他叔父,而是他情人奥菲莉娅的父亲、宫内大臣波洛涅斯。奥菲莉娅因此而发疯,终于惨死。克罗迪斯知道自己的罪恶已被哈姆莱特识破,就设法打发王子出使英国,并写密信给英王要他把哈姆莱特处死。幸而在半途哈姆莱特脱险逃回,克罗迪斯的阴谋未能得逞。于是克罗迪斯又设下毒计,让哈姆莱特和波洛涅斯的儿子雷欧提斯比剑,准备了真剑、毒剑和毒酒,一定要结果哈姆莱特的生命。在比剑过程中,母后葛忒露德误饮了毒酒,毒发身死。雷欧提斯用毒剑刺伤了哈姆莱特,但哈姆莱特后来也以夺过来的毒剑刺伤了雷欧提斯。在临死以前,雷欧提斯揭发了克罗迪斯的罪恶阴谋,哈姆莱特便用毒剑、毒酒把克罗迪斯也杀死了。
三、题材来源及作者介绍
1、题材来源
王子复仇的故事取材于十二世纪的一部丹麦史;1570年一位法国作家把它改编成剧本;十六世纪八十年代中,伦敦舞台上曾多次上演过莎士比亚同时代剧作家据此改编的戏。1601年,莎士比亚又把它重新改编。
2、作者介绍
①莎士比亚,是欧洲文艺复兴时期英国最伟大的戏剧家和诗人。1564年4月26日他出生了,默默无闻。1616年4月26日他去世了,举世闻名。在整整52年的生涯中,他为世人留下了37个剧本,一卷14行诗和两部叙事长诗。是“英国戏剧之父”。
马克思称他是“最伟大的戏剧天才”。本·琼斯称他是“时代的灵魂”。被赋予了“人类文学奥林匹克山上的宙斯”。
②作品介绍
历史剧:《亨利四世》(上下)《亨利五世》 《亨利六世》(上中下)
《理查二世》 《理查三世》《约翰王》
喜剧:《仲夏夜之梦》《威尼斯商人》《无事生非》《温莎的风流娘儿们》《皆大欢喜》
悲剧:《哈姆莱特》《奥赛罗》 《李尔白》《麦克白》
传奇剧:《辛白林》《冬天的故事》《暴风雨》
莎翁对自己作品的评价:“给自然照一面镜子,给德行看一看自己的面目,给荒.唐看一看自己的姿态,给时代和社会看一看自己的形象和印记。”
《哈姆莱特》是莎士比亚著名悲剧之一。
③四大悲剧剧情介绍
《哈姆雷特》是描写丹麦王子哈姆雷特为父复仇而遭毁灭的故事,揭示了人文主义理想与英国黑暗现实之间不可调和的矛盾,是资产阶段人文主义一曲悲壮的颂歌。《奥赛罗》写的是摩乐人贵族奥赛罗由于多疑和嫉妒,听信谗言,掐死妻子苔丝德蒙娜,而后自己悔恨自杀的悲剧故事。作者愤怒抨击了新兴资产阶级的极端利己主义。《李尔王》描写一个专制独裁的昏君,由于刚愎自用而遭受一场悲剧的遭遇,揭示了资产阶级原始积累时期的利己主义和对权势、财富的贪欲。《麦克白》揭示了野心对人的腐蚀作用,是心理描写的杰作。
四、节选剧情结构
第一部分(从开头到“霍拉旭 不要作声!谁来了?”)
回述哈姆莱特逃回丹麦的经过。
第二部分(从“奥斯里克上”到“他们的水泡就破灭了”)
哈姆莱特对奥斯里克的嘲讽。
第三部分(从“一贵族上”到结束)
哈姆莱特与雷欧提斯比剑决斗,中了克劳狄斯的圈套。
五、问题探究
一)、《哈姆雷特》有哪些地方吸引你?
1、跌宕曲折的故事情节
2、尖锐的矛盾冲突
3、动作化的语言
4、个性化的语言
1、跌宕曲折的故事情节
问题:节选部分安排了哪些悬念呢?
①哈姆莱特从前往英国的途中逃回丹麦,等待他的将是怎样的命运?
②哈姆莱特是否答应与雷欧提斯比剑?
③哈姆莱特是否已经觉察到雷欧提斯使用的剑有毒?
④雷欧提斯是否会按照克劳狄斯事先设计的计划行事?
问题:这样悬念迭生的情节安排有什么好处?
明确:每一个悬念围绕着和克劳狄斯的毒计是否能得逞和哈姆雷特能否避免厄运来展开,这样处理能紧紧扣住读者(观众)的心,使读者(观众)的心始终处于高度紧张状态之中。
2、尖锐的矛盾冲突
问题:“比剑决斗”一共有多少矛盾冲突?
哈姆雷特——克劳狄斯(杀父霸母之仇)
哈姆雷特——雷欧提斯(杀父“害”妹之仇)
《哈姆莱特》高中语文教学教案相关文章:
1.高中必修四《哈姆莱特》教案优秀范文三篇
2.高二语文人教版《哈姆莱特》鉴赏
3.高二上册语文罗密欧与朱丽叶教案
4.北师大版高中语文必修五《黑羊》教案
5.《哈姆莱特(节选)》课后练习题及答案
6.高二学习方法指导
7.高中语文必修二教案《赤壁赋》
8.高中语文《金岳霖先生》原文
9.高二语文学习方法与技巧
10.北师大版高二必修四《三块钱国币》优秀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