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高一必修2第三章知识点》
农业:人类利用土地的自然生产力,栽培植物或饲养动物,以获得所需要的产品。广义农业是对农、林、牧、副、渔五业的总称,狭义农业仅指其中的种植业或农作物生产。小编在这里整理了地理必修二第三章知识点,希望能帮助到您。
第一节 农业的区位选择
一、 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
1、农业的生产特点:地域性、周期性、季节性
2、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
区位含义 | 绝对区位 | 农业生产所选定的地理位置 |
相对区位 | 农业与地理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各因素的相联系 | |
区位因素 | 自然环境因素 | 气候、地形、土壤、水源等(是重要因素,而非决定因素) |
社会环境因素 | 市场、科技、交通运输、政策、劳动力、机械、生产方式等(影响力不断增强) | |
区位选择 | 方法 | 综合考虑各区位因素,因地因时制宜,采取合理的生产经营方式 |
实质 | 对农业土地的合理利用 | |
区位变化因素 | 差异 | 自然因素比较稳定,社会经济因素发展变化较快 |
影响 | 地理环境具有整体性,某个区位因素的变化会引起其他区位因素的变化,尤其是社会经济、文化、科技的发展,对自然环境影响很大,进而对农业区位选择影响也很大 |
3、下列农业类型单位产值的排序:
花卉>乳牛>塘鱼>果园>蔬菜>粮棉。
4、泰国湄南河平原的水稻种植&澳大利亚牧场
地区 | 泰国湄南河平原 | 澳大利亚南部 | |
区位条件 | 自然条件 | 高温多雨,雨热同期,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河网稠密,水源充足,是以水稻种植 | 气候温暖,地形开阔平坦,土壤肥沃,灌溉便利,适于小麦种植和放牧 |
社会经济条件 | 人多地少,劳动力充足,粮食需求量大,机械化和现代科技水平低 | 地广人稀,交通便利,机械化和科技水平较高 | |
生产状况
| 农业景观 | 水田广布 | 牧场和麦地广阔 |
农业结构 | 种植业为主 | 种植业和畜牧业并重 | |
经营方式 | 小农经济 | 大规模家庭农产 | |
产品用途 | 自给农业 | 商品农业 | |
地域类型 | 水稻种植业 | 混合农业 |
5、影响农业区位选择主要因素
农业区位因素 | 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 对农业区位选择的影响 | 举例 | ||
自然因素 | 气候 | 光照 | 光热条件与农作物种类分布、复种制度和产量的关系最为密切,不同生物的生产条件需求的水份条件不同 | 根据当地气候条件,选择适当的农作物品种、耕作制度 | 新疆的棉花和水果 |
热量 | 珠三角三季稻、松嫩平原甜菜、青藏高原青稞 | ||||
水源 | 年降水量<250mm中灌溉水源丰富的地区 | 干旱半干旱地区水源成为发展的主要区位因素 | 河西走廊粮棉、南疆棉花、尼罗河流域、中亚地区 | ||
地形 | 平原地区地势平坦,土层深厚,适合发展种植业;山地适宜发展林牧业;山地自然条件的垂直分异使农作物的分布随海拔有所不同 | 坡度大于25°的山地不得发展种植业,宜发展牧业或林业;平原地区适宜发展种植业 | 平原的耕作业 横断山区、五台山垂直农业 |
地形 | 平原地区地势平坦,土层深厚,适合发展种植业;山地适宜发展林牧业;山地自然条件的垂直分异使农作物的分布随海拔有所不同 | 坡度大于25°的山地不得发展种植业,宜发展牧业或林业;平原地区适宜发展种植业 | 平原的耕作业 横断山区、五台山垂直农业 | |
土壤 | 土壤是农作物生长的物质基础,不同的土壤适宜生长的作物不同 | 根据不同的土壤类型,发展适宜生长的农作物 | 酸-茶树、柑橘;碱-甜菜、枸杞;黑龙江大豆 | |
社会经济因素 | 市场 | 市场需求量最终决定了农业生产的类型和规模 | 关注市场动态,发展市场需求量大的农作物品种 | 城市郊区的奶牛、花卉、蔬菜 |
交通运输 | 发展商品农业必须有快捷便利的交通 | 园艺业乳畜业等应布局在交通运输方便的地方 | 阿根廷畜牧产品出口、荷兰鲜花出口 | |
政府政策 | 政府制定相应措施,直接干涉农业生产 | 适应政府决策,在政府规定范围内发展农业生产 | 耕地红线,基本农田 | |
机械 技术 | 农业机械化可以解放劳动力,提高劳动生产率 | 地广人稀地区发展商品农业以机械化为基础 | 日本农业的小型机械化、 温室农业 | |
劳动力 | 劳动力数量和素质影响农业生产的类型和经营方式 | 劳动力丰富的地区可以精耕细作,集约经营 | 水稻种植业是劳动密集型农业 | |
环境因素 | 影响产品质量和效益 | 生态环境优越的地区 | 绿色农业、有机农业、生态农业 |
5、区分几个因素:
主要区位因素:指某一区域某种农业发展所有因素(条件)。
主导因素:指影响某种农业发展的最主要因素,没有这种因素就没有该种农业在该区域分布的可能。如珠三角基塘农业的地形因素。
限制性因素:农业生产需要许多条件,如果一个地区其他条件均满足,唯有一个条件不能满足,则既是。如西北地区的限制性因素是水。
二、农业地域的形成
1、农业地域:在一定地域、一定历史发展阶段和社会、经济、科技、文化和自然条件的综合作用下,形成的农业生产地区。农业地域的形成是因地制宜发展农业、合理利用农业土地的结果。
农业分类:根据动植物地域分布的不同,以及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的地域差异,形成了各种地域类型。
热带雨林迁移农业、游牧业(粗放农业)、商品谷物农业、乳畜业、种植园农业、大牧场放牧业(资金)、水稻种植业(劳动)(密集农业)。
根据农业投入的多少,分为粗放农业和密集农业。根据农产品的用途(或农业商品生产率的高低),分为自给农业(有下划线的)和商品农业。按生产对象可分为:种植业、畜牧业、混合农业。
标志:统一农业地域内,生产条件、结构、经营方式、发展方向等具有相同特点。
三、我国农业发展的自然条件:
1.大部分地区属中低纬度,热量条件较为优越,雨热同期;
2.水资源总量大,但地区分布不均;
3.土地资源总量不少,但是山地多,干旱区面积大,中低产田比重高;
4.农耕史悠久,耕地质量好,但后备资源不多;
5.物种资源丰富。
我国农业存在的问题:人均农产品拥有量少;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尚低,抗灾能力差,农业生产常有很大波动;农业结构不合理,农林牧渔业没有全面发展,林渔业比重小,各地农业发展不均衡;农业环境污染日益严重,耕地退化严重,自然灾害频繁。
区位和布局的异同:区位强调客观存在,布局强调主观安排。
区位因素除了农业生产的投入要素外还包括市场、政策等因素。
第二节 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
一、季风水田农业
1、主要分布地区:东亚、东南亚、南亚季风区,东南亚热带雨林区
2、亚洲季风水田农业的形成和分布
区位因素 | 区位优势 | |
自然因素 | 气候 | 主要分布在热带、亚热带、温带季风气候区,全年高温或夏季高温,热量充足;大部分集中在年降水量>800mm的地区,降水充沛,雨热同期,水源充足,灌溉便利 |
地形 | 主要集中在平原、盆地丘陵地区,地形平坦,土层深厚,土壤肥沃 | |
社会经济因素 | 劳动力 | 水稻种植生产过程复杂,劳动强度大,劳动力需求多,东亚、东南亚和南亚人口稠密,劳力丰富 |
人均耕地 | 亚洲主要水稻种植业人口稠密,人均耕地少,水稻单位面积产量高,种植水稻可以缓解人口对土地的压力和对粮食的需求 | |
生产习惯 | 东亚、东南亚和南亚水稻种植历史悠久,种植水稻的传统经验丰富 | |
食物偏好 | 稻米是当地人们喜爱的主要粮食 |
3、季风区水稻种植业的主要特点成因及发展措施
特点 | 成因 | 发展措施 |
小农经营 | 以家庭经营为主,人均耕地少,每户耕种的田地很少 | 适度规模经营 |
单产高、商品率低 | 精耕细作,使单产高,但由于生产规模小,人口多,所产稻谷以自给为主 | 控制人口数量 |
机械化和科技水平低 | 田地规模小,经济水平低,劳动力丰富,机械化水平低;农业生产主要靠传统经验,现代科技水平低 | 加大科技投入、机械化水平 |
水利工程量大 | 水稻生产需水量大,季风区水旱灾害频繁,对水稻生产威胁大 | 增加投入,兴修水利 |
二、商品谷物农业
1、商品谷物农业:面向市场的农业地域类型。
主要作物 | 小麦和玉米 |
经营方式 | 多为家庭农场经营,但我国东北和西北的商品谷物农场一般是国营的 |
基本特征 | 生产规模大,机械化水平高 |
分布地区 | 主要分布在美国、加拿大、阿根廷、澳大利亚、俄罗斯、乌克兰等国 我国东北、西北 |
2、商品谷物农业的区位条件
区位条件 | 主要影响 | |
自然 因素 | 地势平坦、土壤肥沃(黑土) | 自然条件优越,有利于作物高产稳产,地势开阔平坦,为机械化生产和大规模经营创造了条件 |
气候温和、降水丰富、雨热同期 | ||
社会 经济 因素 | 交通便利 | 便于商品集散,降低运费,提高经济效益 |
市场广阔 | 促进商品的大规模生产和农业的现代化 | |
地广人稀 | 有利于规模经营,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商品率 | |
机械化水平高 | 为大规模经营创造了条件,提高了劳动生产率 | |
农业科学技术先进 | 提高农产品的产量和质量,促进农业生产的专业化和科技化 |
4、美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商品谷物生产国。美国农业四次革命:机械化、生物技术、化学技术、经营管理革命。
5、美国的商品谷物农业
发展 历史 | 19世纪后 | 横贯东西的大铁路修建,加速了农业向西扩展,并开始进行商品化生产 |
20世纪 | 世界人口增加,农产品市场扩大,粮价上涨,促进生产规模扩大,农业技术发展,促进农业现代化 | |
20世纪50年代 | 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中部平原成为世界谷物主要产地 | |
生产 特点 | 专业化 | 有利于因地制宜,充分发挥自然资源潜力,取得最佳效益 |
区域化 | ||
发展 措施 | 兴修水利,发展灌溉, 实行休耕和轮作 | 保证了土地肥力和作物的高产、稳产 |
建立全国农业科技 和研究系统 | 提高了商品谷物农业的技术含量和市场竞争力 |
6、美国商品谷物农业的几方面特点:生产规模大;商品率高;机械化和科技水平比较高;交通运输便利;区域化和专业化生产。
7、美国中部平原发展商品谷物农业的优势
区位因素 | 区位优势 | |
自然因素 | 地形 | 地势平坦开阔(中央大平原) |
土壤 | 土层深厚,土壤肥沃(世界三大黑土区之一) | |
水源 | 水源充足(五大湖及密西西比河提供灌溉水源) | |
气候 | 气候温和,降水丰富,夏季潮湿(温带大陆性气候) | |
社会经济因素 | 交通 | 五大湖密西西比河航运与发达的公路、铁路相衔接,构成四通八达的交通运输网 |
人口 | 地广人稀,生产规模大,竞争优势大 | |
工业 | 工业发达,为农业生产提供现代化农业机械及电力、化肥、农药 | |
科技 | 农业科技水平高,科技成果推广快 |
8、季风水田农业与商品谷物农业的异同
农业地域类型 | 季风水田农业 | 商品谷物农业 |
主要农作物 | 水稻 | 小麦和玉米 |
分布 | 亚洲季风区 东南亚热带雨林区 | 主要分布在美国、加拿大、阿根廷、澳大利亚、俄罗斯、乌克兰等国 我国东北、西北 |
区位条件 | 1.水热条件优越2.地形以平原为主3.廉价而丰富的劳动力资源4.当地居民的饮食习惯5.种植历史悠久 | 1.自然条件优越:地势平坦开阔,土壤肥沃、气候温和、降水丰富等2.交通运输便利3.市场广阔4.地广人稀5.机械化水平高,农业科学技术先进 |
主要特征 | 1.小农经营2.单位面积产量高,但商品率低3.机械化和科技水平比较低4.水利工程量大 | 1.家庭农场经营2.生产规模大3.商品率高4.机械化和科技水品高 |
造成两者差异的主要因素是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劳动力条件和气候因素。 | ||
相同点 | 都是以种植业为主 |
第三节 以畜牧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
一、 大牧场放牧业
分布国家 | 美国、阿根廷等 | 以牧牛为主 |
澳大利亚、新西兰、南非 | 以牧羊为主 | |
自然条件 | 大面积的干旱、半干旱气候 | 这些地区植被稀疏,不是以经营种植业,只能用于放牧牲畜 |
特点 | 面向市场的农业地域类型 生产规模大、专业化程度高 |
措施 | 作用 |
修建铁路 | 便于牛肉外运,扩大销售市场 |
围栏放牧、划区轮牧 | 合理利用草场,使牧场不退化 |
种植牧草 | 弥补天然牧草不足,保证饲料供应 |
打井取水 | 草原上打机井,保证人畜饮水牧场生长 |
培育良种牛、加强牛群病害研究 | 保证牛肉质量产量,提高经济效益 |
1、潘帕斯草原的大牧场放牧业:(阿根廷)
气候 | 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气候温和 |
物种 | 牛种优良,产肉量大 |
草原 | 草类茂盛 |
土地 | 地广人稀、土地租金很低,消费量少 |
交通 | 距海港近,冷冻技术、运输能力 |
二、 乳畜业
概念 | 随着城市发展而形成的面向城市市场的商品化、集约化的畜牧业地域类型,生产对象:奶牛,产品:牛奶及其制品 |
发达地区 | 北美洲五大湖周围地区、西欧、中欧以及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地;我国特大城市周边 |
区位要求 | 由于牛奶大部分乳制品不耐贮藏,且运输不便,故乳畜业分布地区紧邻消费市场;还要有充足的饲料供应 |
区位特点 | 多分布在大城市的郊区 |
1、西欧乳畜业形成因素
区位因素 | 区位优势 |
饲料因素 | 西欧以平原为主,土层深厚、土壤肥沃,有利于牧草和饲料作物生长 |
西欧以温带海洋性气候为主,多雨雾,日照少,不利于谷物成熟,有利于多汁牧草生长 | |
市场因素 | 经济发达,城市化水平高,食物结构中乳畜产品比重大,乳畜产品的市场需求量大 |
2、西欧乳畜业和潘帕斯草原大牧场放牧业的区别
地域类型 | 气候 | 草场 | 分布 | 对象 | 产品 | 机械化程度 | 市场 |
乳畜业 | 温和湿润 | 人工为主 | 人口密集地区 | 奶牛 | 牛奶及奶制品 | 高 | 本地为主 |
大牧场放牧业 | 干旱半干旱 | 天然为主 | 地广人稀地区 | 牛、羊 | 肉、皮、毛 | 较高 | 外地为主 |
三、混合农业
主要分布在欧洲、北美、南非、澳大利亚(东南部和西南部)及新西兰等地,最为典型是澳大利亚的墨累-达令盆地。我国农耕区的家禽畜饲养不属于混合农业,而基塘农业则是一种新型的混合农业。
澳大利亚混合农业形成条件 | 社会经济条件 | 人口密度 | 地广人稀,农场租金低、本地消费量少 | ||
区位条件 | 区位优势 | 交通 | 交通发达便利 | ||
自然条件 | 气候 | 气候温暖、光热充足、降水相对较多 | 市场 | 面向国际市场 | |
地形 | 地势平坦开阔(中部平原) | 机械化 | 机械化水平高 | ||
土壤 | 土壤肥沃 | 科技 | 科技水平高,牧草和畜种优良 | ||
水源 | 灌溉条件较好 | 政策 | 政府鼓励扶持 |
小麦-牧羊农场的农事安排:
小麦 | 犁地(忙碌) | 播种(忙碌) | 生长季节 | 收割(忙碌) | |||||||||
月份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
季节 | 夏季 | 秋季 | 冬季 | 夏季 | |||||||||
绵羊 | 在牧场上放牧 | 配种(忙碌) | 剪羊毛(忙碌) | 收割后的麦田上放牧 |
澳大利亚混合农业特点:
项目 | 特点 | 项目 | 特点 |
生产结构 | 种植业和畜牧业结合 | 经营方式 | 多为家庭农场经营,生产规模大 |
农业专业化 | 专业化程度高 | 科技应用 | 普遍应用现代科技(划区放牧、种植优质牧草、轮作) |
地域化 | 坚持"土-草-畜-市场"的混合农业模式,东南部墨累-大令彭蒂是典型的小麦-牧羊地区世界主要小麦、畜产品基地 |
四、各农业地域类型
农业地域类型 | 分布地区 | 气候类型 | 区位因素 | 生产特点 | 问题及解决措施 |
季风水田农业 | 东亚、东南亚、 南亚 | 温带季风、亚热带季风、热带季风气候 | 水热条件好,人多地少,种植历史悠久 | 小农经营、单产高、商品率低、机械化水平低、科技水平低、水利工程量大 | 加大科技投入,适当扩大种植规模 |
商品谷物农业 | 美、加、阿根廷、澳大利亚、俄罗斯、乌克兰 | 主要是温带大陆性气候 | 优越的自然条件、便利的交通,地广人稀、工业发达、科技先进 | 商品率高、规模大、机械化水平高、农业一体化 | 农业成本高,耗能大 |
大牧场放牧业 | 美、澳、新西兰、阿根廷、南非 | 干旱、半干旱气候 | 优良的天然草场、地广人稀、交通运输便利 | 商品率高、生产规模大、经济效益好 | 改善交通运输条件、培育良种、开辟水源、种植饲料 |
乳畜业 | 北美五大湖周围、西欧、中欧及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地 | 温带海洋性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 | 市场、饲料供应 | 机械化水平高、轮转放牧与圈羊相结合 | 动物疫病的防治 |
混合农业 | 欧洲、北美、南非、澳大利亚、新西兰 | 温带大陆性气候、热带草原气候 | 优越的自然条件,地广人稀 | 良性的农业生态系统,有效安排生产、市场适应性强、规模大、机械化水平高 | 合理安排劳动力,修建水利工程 |
2、我国农业的向外学习:
我国东北商品粮基地&美国商品谷物农业的比较 | 内蒙牧区畜牧业&阿根廷大牧场放牧业比较 |
相似之处: | 区位比较: |
地形平坦,土壤肥沃,雨热同期,有灌溉水源,适于大规模机械化耕作 | 我国内蒙有着和阿根廷相似的自然条件,如草类茂盛,有优良的天然牧场、地广人稀等 |
不同之处: | 现状比较: |
美国为家庭经营,美国高度发达的工业、先进的科技、农工商一体化是其特殊区位条件;我国为国营农场。 | 阿通过培育良种牛、改善交通、开辟水源、种植饲料,畜产品加工现代化程度高、商品率高、经济效益高。我国则靠天养畜、超载放牧,草场退化沙化、生态环境恶化,畜产品商品率低、经济效益差 |
可鉴之处: | 可鉴之处: |
美国大规模生产,降低生产成本,增强市场竞争力;先进的科技;增强农业一体化经营,延长产业链,提高经济效益都是我国应学习的 | 我国应加强人工草场建设,减轻天然草场压力;改善牧区生态环境、交通运输条件;完善畜产品加工体系,积极推进牧业产业化进程,实现"公司+农户"的生产组织形式,向商品畜牧业发展 |
我国大中城市周围的乳畜业&美国五大湖周围乳畜带 | 我国南方低山丘陵地区的农业多样化发展&澳大利亚混合农业的比较 |
区位比较: | 优势比较: |
美国:分布区气温较低,生长期短,不宜于种植业。但雨量较多,有利于多汁牧草生长。我国:为满足城镇、工矿企业的需求而建立起来。自然条件较好,但零星分布,范围较小,生产机械化程度低。 | 1.澳混合农业是一种良性生态系统;2.农业可有效进行农事安排;3.还可根据市场需求决定多种植小麦还是牧羊,即农业生产具有很大的灵活性和对市场的适应性。我国南方农业资源具有多样化,但市场结构具有单一性,潜力巨大 |
可鉴之处: | 可鉴之处: |
应加大科技投入,提高商品市场竞争力;根据市场需求,灵活调整产品生产结构,加速产品更新换代。 | 生态农业体系:我国南方山区应建设良性的林地-农田生态系统,防止水土流失。多样化经营:南方应充分利用土地优势,发展林-草-田-塘多种经营。市场灵活性和适应性:应根据国际国内市场变化,有侧重的发展山区特色经济,提高经济效益 |
我国九大商品粮基地:三江平原、松嫩平原、江淮地区、太湖平原、鄱阳湖平原、江汉平原、洞庭湖平原、成都平原、珠江三角洲。
我国五大商品棉基地:江汉平原、黄淮平原、长江下游滨海沿江平原、冀中南-鲁西北-豫北平原、南疆。
我国油菜优势产区:长江上游、长江中游、长江下游。
地理高一必修2第三章知识点相关文章:
1.地理必修二第三章知识点总结
2.地理必修二第三章知识点
3.地理高一必修2知识点
4.高一地理必修二第三章试题及答案
5.地理高一必修2第一章知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