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习方法 > 高中学习方法 > 高一学习方法 > 高一历史 > 辛亥革命背景知识点_辛亥革命精神正文

《辛亥革命背景知识点_辛亥革命精神》

时间:

辛亥革命是指发生于中国农历辛亥年(清宣统三年),即公元1911年至1912年初,旨在推翻清朝专制帝制、建立共和政体的全国性革命。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辛亥革命背景知识点_辛亥革命精神,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措施:南京临时政府须布了一系列移风易俗和保护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法令措施3.《中华民国临时约法》(1)1912年由参议院制定。(2)内容:①主权归属:中华民国主权属于国民全体。

②国民自由权利:人身、言论、集会、选举、被选举等。

③政治体制:立法行政、司法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实行责任内阁制。(3)性质:中国第一部资产阶级宪法。(4)意义:从法律上宣告了君主专制制度的灭亡和民主共和政体的确立,成为近代中国民主化进程的一座丰碑。

三、结局

(1)192年2月12旦,宣统帝宣布退位诏书,清朝覆灭。(2)袁世凯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落入袁世凯手里。

四、评价

1、辛亥革命的历史功绩(1)性质:辛亥革命是近代中国第一次完全意义上的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2)功绩:①政治上: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封建统治,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政体,沉重打击了封建主义和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统治。

②思想上:辛亥革命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使人民获得了一些民主和自由的权利,提高了人民参政议政的意识,民主共和观念深人人心。

③近代化:辛亥革命是中国社会近代化进程中显著的里程碑。

2、局限性:辛亥革命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中国半殖民

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没有得到根本改变。

拓展:辛亥革命失败原因

1.客观: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中外反动势力的力量异常强大

2主观:资产阶级革命派的软弱性与妥协性。

(1)没有一个初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纲领。资产阶级不敢正面去反对帝国主义而耽于狭隘的排满情绪;也不敢从根本上去改变封建制度的经济基础,只满足于清帝退位。

(2)没有坚强有力的革命政党。作为辛亥革命的领导者,同盟会组织换散,它既没有一个坚强的领导核心,又缺乏明确的革命纲领和斗争策略,内部四分五裂。

(3)没有建立独立的革命军队。革命派虽然领导了多次武装起义,但往往限于利用会党势力和新军力量进行军事冒险,而始终未建立和掌握一支自己的军队。

(4)没有充分发动人民群众。反帝反封建是人民最迫切的要求,但辛亥革命没有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纲领,人民群众热情丧失;也由于资产阶级害怕人民,不敢放手发动群众,在中外反动势力进攻下孤立无援。

3.根源: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

元旦孙文就职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前后这一段时间中国所发生的革命事件。广义上辛亥革命指自19世纪末(一般从1894年兴中会成立开始,但也有学者认为从1905年中国同盟会成立算起)迄辛亥年成功推翻清朝统治在中国出现的连场革命运动。

1911年夏天,湘、鄂、粤、川等省爆发保路运动,运动在四川省尤其激烈。9月25日,荣县独立,成为全中国第一个脱离清王朝的政权。把保路运动推向高潮。10月10日晚,新军工程第八营的革命党人打响了武昌起义的第一枪。汉阳、汉口的革命党人分别于10月11日夜、10月12日攻占汉阳和汉口。起义军掌控武汉三镇后,湖北军政府成立,黎元洪被推举为都督,改国号为中华民国。武昌起义胜利后的短短两个月内,湖南、广东等十五个省纷纷宣布脱离清政府宣布独立。1912年2月12日,清朝发布退位诏书。至此,2132年的帝制历史告终结。

辛亥革命是近代中国比较完全意义上的民族民主革命。它在政治上、思想上给中国人民带来了不可低估的解放作用。辛亥革命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推翻了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起共和政体,结束君主专制制度。传播了民主共和理念,极大推动了中华民族思想解放,以巨大的震撼力和影响力推动了中国社会变革。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