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习方法 > 各学科学习方法 > 历史学习方法 > 做高考历史题提炼概括资料正文

《做高考历史题提炼概括资料》

时间:

历史大题中,对于归纳材料式的答题,一定要有语言的概括性,史实的精确性,高考就要来临了,小编在此整理了做高考历史题提炼概括资料,希望能帮助到您。


总结劳动人民长期的实践经验,认识到大豆对于改良土壤的作用,主张大豆与其他作物轮种。唐宋时期的文献中都有朝廷调集大豆送至南方救灾、备种的记录,大豆的种植推广到江南及岭南……从古至今,各式各样的豆制品是中国人喜爱的食物,提供了人体所需的优质植物蛋白。

1765年,大豆引入北美,最初作为饲料或绿肥。19世纪60年代,豆腐在美国开始被视为健康食品。19世纪末,大豆根瘤的固氮功能被发现,在美国干旱地区推广种植。至1910年,美国已经拥有280多个大豆品种。1931年,福特公司从大豆中开发出人造蛋白纤维,大豆成为食品工业、轻工业及医药工业的重要原料。1954年,美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大豆生产国,种植面积超过一亿亩。大豆在南北美州都得到广泛种植,美洲的农田和中国人的餐桌发生了紧密联系。

——摘编自刘启振等《“一带一路”视域下栽培大豆的起源和传播》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我国历史上种植利用大豆的特点和作用。(12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大豆在美国广泛种植的原因。(8分)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物种交流的积极意义。(5分)

41题第一问,实际上有两个小问:种植特点和种植作用。

我们来根据标准答案来对答题要求来进行一个探究。

根据“猿题库”软件和百度题库软件及学霸等软件上提供的答案,41题第一小题标准答案有如下特点:

(1)我国人民最早种植、驯化。

(2)种植范围从中原推广到南方,种植范围广。

(3)开发出各种豆制品。

(4)农书,对劳动人民实践经验的总结和推广,政府的推动。

作用:

(1)民众重要的食物来源,使中国人的食物结构合理化。

(2)推动了中国农业的发展,是重要的备荒物资。

根据41题第一小题的标准答案,首先学生在做“特点”这一小问时要从材料中“中国是大豆的故乡,甲骨文中就有大豆的记载”这一句中提炼和概括整理出答案所写的“我国人民最早培育,驯化”这一层的关键信息。

然后根据材料中“先秦时期,大豆种植主要在黄河流域和唐宋时期相关文献记载的江南岭南地区的推广种植”这一段话中提炼和概括出答案所给的“种植范围从中原到南方,种植范围广”这一信息。

继而从“《齐民要术》通过对劳动人民的总结……到朝廷调集大豆送至南方救灾……推广到”这一段话中提炼和概括出“中国古代大豆种植受到相关农业书籍的经验总结和政府的号召推动。”

从“从古至今,各式各样的大豆制品都是中国人喜爱的食物”这一句可提炼和概括出另一条答案“开发出各种豆制品”。

学生在做“作用”这一小问时,也要首先从“送到南方救灾、备荒”等相关材料中提取出大豆在中国古代是作为“备荒和救灾用品”而发挥作用的,继而从“从古至今,各式各样的大豆制品……提供了人体所需的优质植物蛋白”这第一段材料的最后部分提炼和概括出答案所要求的“是中国古代人民重要的食物来源,使中国人的食物结构更合理。”

材料所给的信息是充裕的,关键是要学会提炼概括和联想。这里面,当你看到材料中说到“中国是大豆的故乡,甲骨文就有大豆的记载”时,马上要能提炼和概括出:中国是最早种植和驯化大豆的国家,概括出之后还能要从脑中联想出相关史实论证:

比如“发达的中国古代农业”,还有“五谷”中的菽就是大豆,这两条相关知识来佐证材料。还有要从一般特征中归纳整体特征。

比如材料中提到“《齐民要术》通过对劳动人民的总结……到朝廷……推广”,这里要知道,《齐民要术》这本书只是一部相关农业的代表,因为我国古代的但凡是科学性著述,基本上都是对于当时和前代相关领域的总结,《齐民要术》这本书出现在题目材料中,其实是想说明以《齐民要术》为代表的相关农业典籍对于材料中大豆种植的推动。还有,看到材料中的“救灾”,要的明白在中国古代社会,大豆是可以作为救灾备荒物品而大面积推广的。

另外,要注意问题中的主语 和宾语 都分别是谁,比如41题第一问的第二小问,问作用,这时候你得要知道:这里面有一个时间限定——中国古代,主语是大豆种植,宾语则是中国古代社会还有中国古代社会的人,所以它这一小问完整的问题应该是“在中国古代,大豆种植对于中国古代社会和人的作用。”还有要注意答案与答案之间的一个相关逻辑性,人家标准答案里面是先指明了“大豆以及相关豆制品是中国人民重要的食物来源,使中国人的食物结构合理化”,然后才说明“是重要的备荒物资”,这里面是有一定的逻辑的,假设一个食物你连吃都不吃,你怎么指望储藏起来当救济粮,你怎么不储蓄干草给人吃呢?这就是:答案与答案之间的一个相关逻辑性,其实就是应该有的一个答案的先后顺序。

我们再看41题第二问,标准答案为:

(1)世界各地的联系加强,世界市场的推动。

(2)大豆是一种优良的作物,适宜种植。

(3)科学技术的进步,大豆的用途得到广泛开发。

首先,作为一个古老的东方作物能被引入美洲,肯定是因为新航路开辟,地理大发现之后,新大陆和旧大陆之间的物种流动,不要光记着从美洲来的马,番茄、苞米棒子(玉米)、辣椒、烟草、梅毒,也要记着旧大陆也能把咱们这边独有的物种带到美洲,比如“流感”、“天花”、马匹、战犬,还有各人种以及他们自己民族独特的文化和作物。

还有材料最后说道:“美洲的农田和中国的餐桌发生联系”,这明显的就是用世界市场还有全球化的相关知识来回答,我们知道新航路的开辟标志着世界市场开始形成,二次工业革命之后彻底形成,但是不管是新航路开辟还是现代全球化浪潮,我们都可以用一个世界市场的历史语言来予以回答,所以标准答案为“世界各地的联系加强,世界市场的推动。”。

像这第一条的回答,就需要进行一个知识性的联想。大豆能从旧大陆的古老东方出发在陌生的新大陆落地生根并发展壮大,除了人类对于它的引入和种植也与其自身的容易养活的特性相关,容易养活,如果用专业术语就是答案中“大豆是一种优良的作物,适宜种植。”这个答案用的也是 推理法,不好活根本不可能得到大面积推广。

第三条答案基本是出于对于材料的总结,是对材料中提到的“1765年,大豆引入北美,……做饲料和绿肥”,他表述的意思是: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大豆在北美做饲料和绿肥,随后材料中提到“19世纪60年代……做啥啥啥”,“19世纪末……做啥啥啥”一直到1954年,大豆在美国做啥啥啥,时间跨度从第一次工业革命,到第三次科技革命,从第一次工业革命到第三次科技革命,别的不说,至少是科技在进步吧,所以第三条说道“科学技术的进步,大豆的用途得到广泛开发”。

总结:历史大题中,对于归纳材料式的答题,一定要有语言的概括性,史实的精确性,知识的发散性和联想性,还有段落性和分条性,如若不然,学生的答题是偏离高考要求的,当然,段落性和分条性好解决,这基本属于格式问题,不像前面的问题,属于思维问题,需要对学生进行一个长期的训练和持续的要求。

各位考生要切记: 高考是有相应的答题要求的,切不可将自己平时不管是有意还是无意养成的不符合高考的答题要求带入高考答题中,否则,吃亏的只能是自己。从现在起,树立符合高考要求的解答历史大题的相关思维和模式,时间还来得及。

方法是很重要的。学习历史并不是你死记硬背就可以学会的,他需要我们各方面知识的综合并且需要我们用心去学习才可以把历史学习好。学习历史有很多知识也是需要我们去理解的,并不是死记硬背就可以学会的。

学习历史的时候,你上课的时候一定要专心听,下课后多记笔记、然后对于老师已经讲了的知识你要多背,对一些历史年代要联系上下文的内容来记忆。比如说学到了某个历史事件的时候,我们首先要对历史事件的背景有个了解,然后把我们要弄清它的意义、作用和影响等,这样可以更好的理解,方便了我们的记忆。

平时我们也可以多阅读一些课外书,做到理解记忆。有时候书本上的知识并不是全部,所以我们可以多阅读一些历史课外书,这样可以更好的增长我们的见识,而且还可以帮助我们更好的理解历史课文。

其实学习高中历史还是需要我们来记忆的,所以我们一定要不断的对已经学过的知识不断地记忆和思考,这样可以增加我们对历史知识的记忆,还可以锻炼我们解决问题的能力。比如说我们突然想到一个历史名词或者某个故事中涉及历史,我们就可以马上想起他是有什么历史知识有什么背景。

我们也可以针对历史问题里面会出现的一些比较多的问题,做一个合理的整理,我们可以把教材中哦哦史实根据历史发展的一般规律整理出来,这样会更好的方便我们去消化去学习和记忆。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