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习方法 > 各学科学习方法 > 历史学习方法 > 八年级历史知识总结正文

《八年级历史知识总结》

时间:

读书使我增长知识,正因为有了书,我才知道有神机妙算的诸葛亮,豪放勇敢的武松……正因为有了书,我才发现世界有这么多的故事,有这么多的人。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八年级历史知识总结,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八年级历史知识1

义和团运动与八国联军侵华

一.义和团运动

1.兴起:19世纪末,由山东、直隶一带的义和拳、民间秘密结社和练拳习武的组织发展而来。

2.背景:19世纪末,随着帝国主义侵略的加剧和外国传教士活动的猖獗,这些组织逐渐由反清的秘密结社或单纯的习武团体,转变为具有广泛群众性的反帝斗争组织。

3.清政府对义和团的态度:“招抚”- “剿灭”- “镇压”

⑴前期:为了利用义和团,以“招抚”代替“剿灭”,并承认其合法地位。

⑵后期:镇压

4.口号:“扶清灭洋”

“灭洋”:鲜明表达了中国人民反对帝国主义的斗争意志,但义和团对洋人、洋教以及轮船、铁路等统统排斥,又具有盲目排外的落后性。

“扶清”:则反映出义和团对清政府的本质认识不清,对它抱有幻想,义和团还带有迷信色彩,相信降神附体、刀枪不人等这些落后因素为清政府控制、利用粉镇压义和团提供了条件。

5.义和团的斗争:通过捣毁教堂,拆毁铁道、砍断电线等方式,表达对外国侵略者的愤怒。

6.结果:在中外反动势力的镇压下失败。

7.影响:沉重打击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野心,使侵略者不得不承认中国“尚含有无限蓬勃生气。”但义和团的蒙昧迷信及笼统排外倾向,也留下了深刻教训。

二.抗击八国联军(1900-1901年)

1.直接原因:为了镇压义和团运动。 根本原因:维护和扩大帝国主义在华利益

2.爆发:1900年6月,英、美、俄、日、法、德、意、奥八国组织联军,在英国海军司令西摩尔的率领下,从天津向北京进犯。

3.经过:

①廊坊阻击战中,八国联军惨败,退回天津。

②大沽炮台失陷,慈禧太后对外宣战。

③义和团在北京战斗:围攻西什库教堂和东交民巷使馆区

④天津保卫战,与侵略军争夺老龙头火车站,并炮轰紫竹林租界。清军直隶提督聂士成殉国。

4.结果:攻陷北京,慈禧太后携光绪帝西逃,下令绞杀义和团。联军在北京屠杀、劫掠。(外国侵略者第二次侵入北京)

三.《辛丑条约》的签订

1.时间与签订国:1901年;清政府与英、美、俄、日、法、德、意、奥、比、荷、西11国

2.内容

3.影响:《辛丑条约》是中国近代史上赔款数目最庞大、主权丧失最严重的不平等条约。清政府沦为帝国主义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小结:列强侵华

八年级历史知识2

革命先行者孙中山

一.孙中山早年的革命活动

1.1894年,孙中山上书李鸿章,提出变法自强等多项改革建议,遭到拒绝。

2.1894年11月,孙中山在檀香山成立兴中会,提出“振兴中华”的宗旨,号召“驱逐鞑虏,恢复中国,创立合众政府”。兴中会是中国近代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

3.1895年,孙中山发动广州起义失败后,逃亡海外。

二.同盟会与三民主义

1.同盟会

⑴成立条件:

A.思想基础:资产阶级革命思想得到迅速传播,代表作有章炳麟的《驳康有为革命书》、邹容的《革命军》、陈天华的《猛回头》和《警世钟》等。

B﹒组织基础:华兴会和光复会的成立。

C.群众基础:《辛丑条约》签订后,清政府沦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国内革命情绪日趋高涨。

⑵成立时间、地点:1905年日本东京

⑶政治纲领:“驱逐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⑷机关刊物:《民报》

⑸领导人:孙中山为总理

⑹性质或地位:中国同盟会是第一个全国规模的、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⑺作用:它使全国资产阶级革命派有了一个统一的领导和明确的奋斗目标,推动了全国革命运动的发展。

2.三民主义

⑴内容:“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民生主义”三大主义合称“三民主义”

“民族”是指“驱逐鞑虏,恢复中华”(前提)

“民权”是指“创立民国”(核心)

“民生”是指“平均地权”(发展)

⑵作用:成为孙中山领导资产阶级革命的指导思想。

八年级历史知识3

辛亥革命

一.革命志士的奋斗

1.萍浏澧起义

⑴时间:1906年;

⑵地点:萍乡、浏阳、醴陵;

⑶领导人:刘道一.蔡绍南;

⑷影响:是同盟会成立后领导的第一次武装起义。

2.安庆起义

⑴时间:1907年;

⑵地点:安庆;

⑶领导人:徐锡麟,秋瑾

⑷结果:失败

3.广西起义

⑴时间:1907年;

⑵领导人:孙中山、黄兴;

⑶结果:奋战七昼夜,最终失败。

4.广州起义(又叫黄花岗起义)

⑴时间:1910-1911;

⑵领导人:孙中山、黄兴、赵声;

⑶结果:起义失败,将收殓的七十二具烈士遗骸,合葬与广州黄花岗,称“黄花岗七十二烈士”,历史上将起义又叫黄花岗起义。

⑷黄花岗起义的意义:革命党人不屈不挠的精神和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极大地鼓舞了全国人民的斗志。

二.武昌起义

1.时间:1911年10月10日,又称“辛亥革命”

2.地点:湖北武昌

3.主要力量:倾向革命的湖北新军

4.经过:夺取军械库,武汉三镇光复,10月11日,起义军成立湖北军政府。

5.起义的直接影响:全国一半以上省份纷纷独立,清政府陷入土崩瓦解的局面。

6.辛亥革命的意义:

⑴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动统治,宣告了中国两千多年君主专制的终结;

⑵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

⑶极大地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打开了进步潮流的闸门。

7.辛亥革命结果(局限性):

辛亥革命的果实被北洋军阀袁世凯窃取,没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没能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

三.为什么说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是20世纪中国的一次历史性巨变?

⑴终结了君主专制;

⑵创建资产阶级共和制;

⑶引发社会生活巨变。

八年级历史知识4

中华民国的创建

一.中华民国的建立

1.概况:

⑴时间:1912年1月1日

⑵总统:孙中山,副总统:黎元洪

⑶国旗:五色旗

⑷国都:南京

⑸纪元:以1912年为民国元年,改用公历

2.改革措施:见课本P49

3.意义:南京临时政府的成立是孙中山领导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重要成果。

二.《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1.颁布:1912年3月11日,孙中山以临时大总统名义颁布了由参议院制定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2.内容:

⑴中华民国的主权属于全体国民。

⑵国民不分种族、阶级、宗教信仰,一律平等。

⑶国民有人身、居住、言论、宗教信仰及请愿、考试、参政等自由和权利。

⑷参议院行使立法权,国务员辅佐临时大总统行使行政权并负其责任,司法独立。

3.性质:《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重要文件。

4.影响:它肯定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度和民主自由原则,是辛亥革命的重要成果。

三.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

1.1912年2月12日,在袁世凯软硬兼施的逼迫下,宣统帝溥仪下诏退位。清朝统治结束。

2.2月13日,孙中山向临时参议院提出辞职,并推荐袁世凯继任临时大总统。2月15日,临时参议院选举袁世凯为临时大总统。3月,袁世凯在北京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3.4月,孙中山正式解除临时大总统职务。临时政府迁往北京。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被袁世凯窃取。


八年级历史知识总结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