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习方法 > 小学学习方法 > 一年级方法 > 一年级数学 > 一年级数学学习方法有什么正文

《一年级数学学习方法有什么》

时间:

学会总结和归纳知识点,将知识系统化,形成清晰的知识结构。制定合适的学习计划和时间表,合理安排时间,提高学习的计划性和效率。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一年级数学学习方法有什么,供大家参考学习。

 一年级数学学习方法有什么

一、培养学生认真听讲的习惯

一年级的孩子刚刚进入小学,还未能将自己的角色从幼儿园过渡到小学,课堂上嘴里唧唧喳喳不听老师讲课的现象常有发生。而听讲是课堂上接受信息的第一道大门。如教学一年级上册《左右》一课时,我首先创设能激发学习兴趣的教学情境:同学们,你们喜欢猜谜语吗?那我们就一起来猜个谜语吧!两棵小树十个杈,不长叶子不开花。能写能算还会画,***活不说话。学生猜后,老师及时做出反馈:对,就是每个人都有的这双手。你知道哪只手是左手,哪只手是右手吗?大家想一想,生活中我们常用右手做什么?(拿筷子、写字……)我们常用左手做什么呢?(吃饭时用左手拿碗、写字时用左手压本……)那我们来做个听口令举手的比赛吧!(师说左手、右手、右手……,生按要求举手。)学生被老师创设的教学情境深深地吸引住了,自然而然地进入了新知的学习。

二、培养学生大胆发言的习惯

一年级孩子口头表达能力较差,往往一个问题问下去,要么坐在位置上就唧唧喳喳说起来,要么站起来也不能说完整,所以在数学教学中必须重视培养孩子独立思考、大胆发言的习惯。对于刚入学的孩子,只要能够举起小手,我都会表扬,并且每节课我都力争让每一个举手的孩子都有站起来发言的机会,不管他讲得怎么样,都给予适当的表扬,并给予不同程度的奖励。能将意思表达清楚、说话完整的孩子,我会奖励给他一个笑脸娃娃;发言特别精彩的孩子,我一定不会吝啬自己的表扬:-小朋友真是个数学小博士,你的发现和数学家是一样的。同时2个可爱的笑脸娃娃就送给了这样的乖孩子。(我们的奖励措施是一个星期只要得了10个笑脸娃娃就可以得到一张小奖状。)我还要求孩子发言的声音一定要响亮,这样做一方面是为了培养他们的胆量,另一方面也是为了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听到,让暂时不会的孩子通过聆听他人的发言获得又一次学习的机会。发言特别精彩、声音又响亮的小朋友,我会冠以“发言小标兵”的荣誉称号。

三、培养学生学而问、疑而思的习惯

学而问、疑而思,就是要培养学生敢想、敢说、敢问的学习精神,这也是学生主动学习的表现。教材的编写突出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有意识地为学生提供了一些培养提问能力的素材,将提问能力的培养作为一个明确的教学目标。如教学一年级上册《6~9的认识》,我设计了这样的问题:(电脑课件出示:屏幕中有老师带领学生做套圈游戏)同学们,你观察到了什么?小组交流。通过学生汇报得到:6名学生、7个人、8个套圈、9个套桩。在计数器上分别拨出6、7、8、9个珠子,小组里互相看看拨得对不对?学写6~9时,我设计了这样的问题:我们认识了6、7、8、9这四个好朋友,你觉得它们像什么?怎样把它们写好呢?鼓励学生采用自己独特的记忆方法。

一年级数学学习方法策略

  第一、认真听老师讲课。这是我取得好成绩的主要原因。听讲时要做到全神贯注,聚精会神,跟着老师的思路走,不能开小差,更切忌一边讲话一边听讲。其次要专心凝听老师讲的每一个字,因为数学是以严谨著称的,一字之差就非同小可,一字之间就隐藏玄机无限。听讲时还要注意记笔记。一次老师讲了一个高难度的几何题,我一时没有听懂,多亏我记下了这道题以及解法,回家后仔细琢磨,终于理解透了,以至在一次竞赛中我轻而易举地解出了类似的一道题,获得了宝贵的10分。上课还要积极举手发言,举手发言的好处可真不少!

  ①可以巩固当堂学到的知识。

  ②锻炼了自己的口才。

  ③那些模糊不清的观念和错误能得到老师的指教。真是一举三得。总之,听讲要做到手到、口到、眼到、耳到、心到。

  第二、课外练习。孔子曰:“学而时习之”。课后作业也是学习和巩固数学的重要环节。我很注意解题的精度和速度。精度就是准确度,专心致志地独立完成作业,力求一次性准确,而一旦有了错,要及时改正。而速度是为了锻炼自己注意力集中,有紧迫感。我经常是这样做的,在开始做作业时定好闹钟,放在自己看不见的地方再做作业,这样有助于提高作业速度。考试时,就不会紧张,也不会顾此失彼了。

  第三、复习、预习。对数学的复习,预习我定在每天晚上,在完成当天作业后,我将第二天要学的新知识简要地看一看,再回忆一下老师已讲过的内容。睡觉时躺在床上,脑海里再像看电影一样将老师上课的过程“看”一遍,如果有什么疑难,我立即爬起来看书,直到搞懂为止。每个星期天我还作一星期功课的小结复习、预习。这样对学数学有好处,并掌握得牢固,就不会忘记了。

  第四、提高。在完成作业和预习、复习之后,我就做一些爬坡题。做这类题,尽可能自己独立思考,努力找出隐藏的条件,这是解题的关键。如果实在想不出来就需要看一看参考书,以及请教师长和同学。总之,要做到多看、多做、多问、虚心、勤奋,保持积极向上的精神这才是关键的关键。

教师一年级数学学习方法

  方法一

课内重视听讲,课后及时复习。新知识的接受,数学能力的培养主要在课堂上进行,所以要特别重视课内的学习效率,寻求正确的学习方法。上课时要紧跟老师的思路,积极展开思维预测下面的步骤,比较自己的解题思路与教师所讲有哪些不同。然而由于各种原因,往往会有一部分学生不能跟上老师的思路,在学习中出现漏洞,这时候就需要在职老师对学生进行一对一的辅导,在辅导过程中老师会帮助学生把一天所学的知识点回忆一遍,引导学生正确掌握各类公式的推理过程,从某种意义上讲,这样有利于学生养成不懂即问的学习作风。

方法二

如何培养孩子的口算能力口算也称心算,它是一种不借助计算工具,主要依靠思维、记忆,直接算出得数的计算方式。新大纲指出:口算既是笔算、估算和简算的基础,也是计算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由此可见,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首先要从口算能力着手。那么怎样培养学生的口算能力呢?我的体会是教师念好“基(抓基本)、教(教方法)、练(常训练)”三字经是至关重要的。念好“基”字经“基”是指基本口算。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口算分为基本口算、一般口算和特殊口算三类。这三类口算以基本口算的内容为主,它是计算的基础,基本口算必须要求熟练,而熟练的程度是指达到“脱口而出”,其它两类口算只要求比较熟练或学会。

一年级综合数学学习方法

一、巧设情境,贴近孩子生活中“活”的世界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情境是最好的教育工具。我们只有创设小学生熟悉的充满浓郁生活气息的情境,才能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使他们自觉主动地、生动活泼地进入情境中学习,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如教学“高矮”一课时,先创设一个讲故事的情境,让学生听“骆驼和山羊”的故事录音,学生积极地思考,从而得到了“高、矮”的表象定义。又如教学“轻重”一课,教师先创设“六?一”逛公园的情境,让学生和小象一起来看小熊和小猴压跷跷板,小猴被压在空中下不来了。“这是怎么回事呢?你帮小兔想想吧!”学生一下子进入亢奋状态,沉浸在自主学习的氛围中,探索到了“轻、重”的含义。除此之外,教材也为我们提供了许多可以创设贴近小学生生活情境的图画,所以我们要用好、挖掘好宝贵的教材资源,创设贴近孩子生活的情境,为孩子们打开一扇扇窗子,让他们自己观看世界。

二、巧设场景,感受孩子生活中“活”的体验

生活是最好的老师。创设一种学生熟悉的生活场景,让学生在场景中活动体验,感受生活与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系,仿佛在虚拟的社会中探索、在和谐的气氛中互动,充分地表达思想,从而发现生活的真谛。如教学“分类”一课时,我们在教室的一角建了一个模拟的房间,里面物体放得很杂乱,然后让全班同学自己动手整理一下这个小房间,要求摆放有序。学生起初会七手八脚越放越乱,当发现这样不行时,他们就停下来一起讨论,最后得出结论:把同类的东西放在一起才会使房间整洁干净。学生们在行动中体会到了分类的方法。又如教学“数量”一课,教师先把房间布置成一个文具超市,然后让学生做顾客、服务生和收款员。顾客咨询商品,服务生介绍商品;顾客付款,收款员收款。在交流互动中,学生理解了“数”和“量”的含义、“数”和“量”的关系。要为孩子们打开一扇门,让孩子们进入生活去体验。

三、巧设游戏,激发孩子生活中“活”的思维

让学生在玩中学,玩出花样,玩出兴趣,玩出知识,这是合作探究发展思维的有效手段。学生在游戏中体验生活,收获合作的果实,感受成功的快乐。如教学“左右”一课时,安排汽车过十字路口的游戏,学生在游戏中发现:路口左侧的小组看到汽车向右转;路口右侧的小组看到汽车向左转;而汽车小组看到自己向右转。这是怎么回事呢?经过反复游戏,学生讨论得出结果:由于参照物不同,也就是以谁做标准不同,汽车转变的方向也就不同。学生的思维是多么的深刻呀!又如“猜数游戏”一课,我们设计了“对口令”游戏,让学生伸手指、或拍手、或直接喊出“你出1,我出6”、“你出5和我出2”……强化了7的加减法,列出了7的加减法的全部算式,培养了孩子思维的全面性与敏捷性。给孩子们一个表演的机会,孩子们就会在集体里进行灵活的思维。

 一年级数学学习方法策略

一、正确引导

小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不是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小学数学教师必须要明确师生关系,把小学生当成课堂教学的主人,正确引导学生,让小学生学会独立思考,进而解决问题。同时,还要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促使小学生在教学活动中自主探索,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意识,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比如讲授小学数学“角的初步认识”,教学目标是结合生活情景及操作活动,让学生初步认识“角”,感受几何图形的美。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初步学会用尺画角。教师要改变传统的“满堂灌”的教学方式,积极引导小学生,这样的教学一方面体现了民主性,另一方面也使学生体会到数学并不神秘,就在我们的身边。数学教师有针对性地设置疑问,调动小学生的求知欲,吸引小学生投入到教学活动中来。

二、小组合作

小组合作探究学习是小学数学课堂经常用到的教学方式,通过小组合作可以增强小学生自主学习的动力,还能够达到优势互补的作用。新课程改革倡导开展自主学习,并通过小学生的有效学习合作,引导小学生共同探究和进步。在小组合作时必须要明确分工,根据个人特点分配任务。同时,小组成员要先独立思考,形成自己的想法,然后再讨论,产生集体意见,这样才能够让小组合作学习从形式走向实质。

比如讲授小学数学“小数乘法”,要求学生自主探索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正确进行笔算,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数感,体会小数乘法是解决生产和生活中实际问题的重要工具。教师可以将小学生分成小组,分组探究。

风筝每个10.5元,买4个风筝多少元?

通过加法:10.5+10.5+10.5+10.5=42。

通过乘法:将10.5元看成105角,105×4=420,420角等于42元。

教师要引导小学生用小数乘整数计算方法去解答此题,为进一步教学作铺垫。俗话说:“眼看百遍,不如手做一遍。”在数学课上,教师要尽可能让小学生通过动手实践的方式去解决问题,从而培养小学生的创新精神,发展其思维能力。

三、发现规律

发现规律是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前提,在数学教学之中,想要实现学生自主发现规律的目的,便需要重视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充分尊重学生学习的主体性,要彻底摈弃以往的灌输式教学模式,为学生构建一个和谐、愉快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使学生乐于在数学的海洋之中遨游,养成自主总结规律的习惯。

比如在学习《梯形的面积》时,教师可以组织小学生先画几个梯形图片,让学生量出上底、下底和中位线的长度,然后让学生说出上底、下底和中位线的长度具体是多少,之后教师直接说出其计算的面积,这时学生便会感到奇怪,老师怎么可能知道?老师说的答案对吗?学生们七言八语的议论着,这时,学生们为了解疑,会主动去寻找规律与答案,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反复去实际操作,得出了“梯形的面积是(上底 + 下底)× 高 ÷2 这条规律。最后,教师还要指导学生善用此条规律来解决实际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