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总结》
学习知识要善于思考,思考,再思考。每一门科目都有自己的学习方法,但其实都是万变不离其中的,数学作为最烧脑的科目之一,也是要记、要背、要讲练的。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一些一年级数学的知识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学一年级数学知识点
加数+加数=和
如:3+13=16中,3和13是加数,和是16。从一个数里面去掉一部分求剩下的是多少用减法。
被减数-减数=差
如:19-6=13中,19是被减数,6是减数,差是13。
(一)熟记表内加法和减法的得数
(二)知道以下规律
1、加法
(1)两个数相加,保持得数不变:如果相加的这两个数有一个增大了,则另一个数就要减小,且一个数增大了多少,另一个数就要减少多少。
(2)两个数相加,其中的一个数不变,如果另一个数变化则得数也会发生变化,且加数变化了多少,结果就变化多少。
(3)两个数相加,交换它们的位置,得数不变。
2、减法
(1)一个数减去另一个数,保持减数不变:如果被减数增大,结果也增大且被减数增大多少,结果就增大多少;被减数减小,则结果也减小,且被减数减小多少,结果也减小多少。
(2)一个数减另一个数,保持被减数不变:如果减数增大,结果就减小,且减数增大了多少,结果就减小多少;如果减数减小,则结果增大,且减数减小了多少,结果就增大多少。
(3)一个数减另一个数,保持的数不变:被减数增大多少,减数就要增大多少;被减数减小多少,减数也要减小多少。
20以内进位加法口诀表
9+1=10 8+2=10 7+3=10 6+4=10 5+5=10 4+6=10 3+7=10 2+8=10 1+9=10
9+2=11 8+3=11 7+4=11 6+5=11 5+6=11 4+7=11 3+8=11 2+9=11
19+3=12 8+4=12 7+5=12 6+6=12 5+7=12 4+8=12 3+9=12
9+4=13 8+5=13 7+6=13 6+7=13 5+8=13 4+9=13
9+5=14 8+6=14 7+7=14 6+8=14 5+9=14
9+6=15 8+7=15 7+8=15 6+9=15
9+7=16 8+8=16 7+9=16
9+8=17 8+9=17
9+9=18
一年级小朋友数学学习方法分享
方法一
课内重视听讲,课后及时复习。新知识的接受,数学能力的培养主要在课堂上进行,所以要特别重视课内的学习效率,寻求正确的学习方法。上课时要紧跟老师的思路,积极展开思维预测下面的步骤,比较自己的解题思路与教师所讲有哪些不同。然而由于各种原因,往往会有一部分学生不能跟上老师的思路,在学习中出现漏洞,这时候就需要在职老师对学生进行一对一的辅导,在辅导过程中老师会帮助学生把一天所学的知识点回忆一遍,引导学生正确掌握各类公式的推理过程,从某种意义上讲,这样有利于学生养成不懂即问的学习作风。
方法二
如何培养孩子的口算能力口算也称心算,它是一种不借助计算工具,主要依靠思维、记忆,直接算出得数的计算方式。新大纲指出:口算既是笔算、估算和简算的基础,也是计算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由此可见,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首先要从口算能力着手。那么怎样培养学生的口算能力呢?我的体会是教师念好“基(抓基本)、教(教方法)、练(常训练)”三字经是至关重要的。念好“基”字经“基”是指基本口算。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口算分为基本口算、一般口算和特殊口算三类。这三类口算以基本口算的内容为主,它是计算的基础,基本口算必须要求熟练,而熟练的程度是指达到“脱口而出”,其它两类口算只要求比较熟练或学会。
方法三
手脑速算是以人的不同器官模拟电脑的相应构件、原理运作,模拟电脑开发人体的运算、记数潜力。它是通过模拟电脑0、1理论分解计算为一位数的运算和记数,模拟电脑归纳法处理信息的方式(软件)来实现快速计算的。它既是一种计算方法,又是一种训练人的手脑模拟电脑快速运算、记数的方式。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
一、指导思想:
通过学生数学学习活动,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以及树立数学到处可见的观念。
二、全册教材分析:
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数一数,比一比,10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认识图形,分类,11—20各数的认识,认识钟表,20以内数的进位加法,用数学,数学实践活动。认数和计算,比较多少、长短和高矮,简单的分类,以及初步认识钟面,使学生获得数数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发展数学能力,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建立学习和应用数学的兴趣和信心。
三、教学内容分析:
20以内的数的认识与计算是本册的重点教学内容。它们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是学生学习认数和计算的开始,是学习较大数的认识和计算的基础。在小学数学中处于最基础的地位,是学生适应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
除了认数和计算外,本册教科书还安排了简单的分类、认识常见的物体和实践活动等内容。学生对这些内容的学习,有助于他们加深对20以内数的认识、计算的理解与掌握,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增强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四、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领域
1、熟练地数出数量在2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会区分几个和第几个,掌握数的顺序和大小,掌握10以内各数的组成,会读写0—20各数。
2、初步认识加减法的含义和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名称,初步知道加法和减法的关系,比较熟练地计算一位数的加法和10以内的减法。
3、初步学会根据加减法的含义和算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认识符号“=、>、<”,会使用这些符号表示数的大小。
5、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
6、初步了解分类的方法,会进行简单的分类。
(二)解决问题领域
1、学生能在教师指导下,从日常生活中发现并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开始具有一定的问题意识。
2、学生初步了解到同意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方法。
3、学生有与同伴合作解决问题的初步体验。
4、学生初步学习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
(三)情感与态度领域
1、学生在他人的鼓励与帮助下,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某些事物有好奇心,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数学活动。
2、学生在他人的鼓励与帮助下,能克服在数学活动中遇到的某些困难,获得成功的体验,有学好数学的信心。
3、学生可以用20以内的数和长方形、正方形、圆柱形、球等几何体,描述某些现象,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4、学生经历观察、操作、归纳等学习数学的过程,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合理性。
5、学生在他人的指导下,能够发现数学活动中的错误并及时改正。
五、教学对象分析:
我任教的一(1)、一(3)两个班的数学,他们刚从幼儿园升入小学,即将踏入正式的、正规的教育学习。我任教的这两个班,他们有着很多相似的地方。比如他们活泼好动天真烂漫,对学校的一切充满好奇,大多数人思维活跃,学习数学的兴趣较浓,但是他们也存在着一定的差异。
班上大部分学生会数10以内的各数,会认这些数,会写这些数;少部分学生已能计算10以内的加减法;但也有一部分学生对课堂学习不太适应,课堂上集中注意时间较短,孩子普遍好动,行为习惯还有待规范。针对以上情况,我本学期的任务主要是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注意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喜欢上课,喜欢数学。在课堂上,教师应从课堂常规训练开始,因为课堂常规对于孩子来说是一个陌生的过程,怎样收拾书包、怎样摆放上课用的学习用品、怎样举手回答问题、什么是课堂作业、什么是家庭作业、怎样记家庭作业,上课什么时间能交流等等,都是需要孩子在这个学期里所掌握的,所要形成习惯的,特别是良好的听、说、读、写和独立思考的习惯,都是需要我们开始进行引导和培养的。
六、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1.6—10的加减法。
2、20以内的进位加法。
难点:1、10以内数的组成
2、凑10法。
七、主要教学策略:
1、加强直观教学,结合具体情境,运用小棒、图片等教(学)具进行直观教学。
2、通过动手操作,小组讨论等方法,让学生了解数的组成,以及20以内的加法的计算方法。
3、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联系生活实际和儿童的生理、心理特点,通过学习喜闻乐见的游戏、童话、故事、卡通等形式,创设活动情境。
4、加强知识的迁移作用,降低难度,分散难点,减小教学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