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故事(通用2篇)》
幼儿故事是儿童文学少儿的一类。指0周岁到6周岁的幼儿。故事用作讲述的事情,凡有情节、有头有尾的皆称故事。这个事可能是真实的事,也可能是虚构的事。它是通过叙述的方式讲一个带有寓意的事件。这里是的小编为您带来的幼儿故事(通用2篇),在大家参照的同时,也可以分享一下给您最好的朋友。
幼儿故事 篇1
这只老虎厉害吗?哪里厉害?
现在它一点都不厉害了,你们知道为什么吗?
2、利用幻灯,第一次讲述故事
故事里都有谁?
发生了什么事情?
为什么大老虎的牙齿被拔掉了?
3、幼儿生活经验交流
(1) 让幼儿找找自己和同伴嘴里有没有蛀牙?并讨论为什么会这样?
(2)教师小结幼儿讨论的结果,教育幼儿要懂得保护牙齿。
4、第二次欣赏故事
丰富词“瘪嘴”,幼儿用肢体语言来表现瘪嘴的老虎。
附:故事
《没有牙齿的大老虎》
根据冰子同名童话改编
大老虎的牙齿真厉害,大家都害怕老虎。
狐狸说:“我不怕,我能把老虎的牙齿全拔掉。”
狐狸给老虎送去了一大包的糖果。老虎放在嘴里。啊,真好吃!老虎不停地吃糖,吃了一颗又一的的躺颗。狮子劝他少吃一点他也不听。每天也不刷牙。
有一天,老虎牙疼,疼得他捂住脸哇哇叫:“谁帮我把我疼的牙齿拔掉,我让他做大王。”这时候,狐狸来了。他说:“我来帮你拔牙吧。”他把老虎的牙齿拔掉了。
幼儿故事 篇2
关键词:幼儿园;学习故事;三个环节;教学方法
一、什么是“学习故事”
所谓“学习故事”,其实是一种评估工具,它是由新西兰的一位女性发明的。这是一个非常有名的学习工具,很多国家都已经使用了这个工具。这个学习工具通常是通过一系列文件(包括观察性记录)来记录幼儿学习中的故事。还有一种特殊的方法,就是寻找幼儿能够做的事情。在此过程中,教师通过学习的故事帮助幼儿树立自己的人格认同。所以,学习的故事和评估的目标,就是要记录有价值的学习过程,尤其是幼儿成长过程中的重要的点点滴滴。这对于教师也是很重要的学习资料。学习的故事所用的是叙述的记录方式,记录的是幼儿能够做的事情,以及他们学习的过程。“学习故事”的目的不是评判幼儿学习情况,而是倾听幼儿的心声,促进每一个幼儿的发展。
二、学习故事的三个主要环节
一是注意:注意发生了什么,幼儿的兴趣、想法、特长是什么。二是识别:识别什么学习有可能发生。 三是回应:如何支持和拓展幼儿接下来的这种兴趣、想法或特长。
三、学习故事的灵魂
抓住学习故事的灵魂――教师心中要有幼儿,要善于挖掘幼儿真实的想法和兴趣,并能解读在此基础上萌生的一系列“精彩”的学习。教师要主动地走进幼儿的内心,去体悟幼儿的想法、思维。
四、如何在学习故事中发现幼儿的精彩
1.静心观察幼儿的行为,耐心等待精彩的出现
第一天进活动室,我看到点点安静地坐在教师的椅子上,其他幼儿都在各个区玩。她所在区四五个幼儿正兴高采烈地玩冰球游戏,而她却默默地看着,双手不知所措地玩胸前的标牌。我第一感觉是:这孩子有什么问题。考虑到学习故事的三个过程,我提醒自己――注意,发生了什么。我耐心地等待,直到建构区滚出一颗玻璃弹子,她立马跳下椅子捡了起来,用胸牌包裹它,又坐回椅子,把一匹精致漂亮的小红木马拿在手上。大家玩得热火朝天,玻璃弹子不停地滚出来,她就不停地捡,被同伴们的游戏热情感染,终于说“QQ,给。”男孩更来劲了,一边向对方扔弹子一边喊“发射”。教师说:“这样玩不安全,换一种玩法。”于是她把捡到的弹子放在盘子里并把它藏在茶杯箱上,说“这是秘密基地”。
第一天,我对点点的印象是:安静、平和、守秩序,能在集体中听教师或其他人讲话,当听到“这样游戏危险”时,能马上停止游戏并把危险的源头“弹子”收藏起来。当捡起第一颗弹子后微笑一直洋溢在她脸上,会和同伴交流,有好朋友。我们尝试着用学习故事的理念评价她,认为她是一个积极、快乐的孩子。
2.关注幼儿行为的细节,准确识别和解读幼儿
在“学习故事”的研究中,不在于有那么几次精准地解读幼儿,更在于努力解读幼儿在成长过程中对教师的改变。看到幼儿在学习和看到值得记录的幼儿“学习故事”是有一定区别的。幼儿的学习随时在发生,但并不都是值得和需要记录的。我们不要过于看重“完成幼儿学习故事案例”这一结果,而应更多地关注、读懂幼儿的变化过程,关注教师在这个过程中所收获的观念与行为的变化。
第一天的观察没有发现“精彩”,希望通过自己的改变,跟点点积极地互动,成为她学习的亲密伙伴,来了解她真正的兴趣,推动她主动学习的发生。对照《3~6 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我们逐渐明确,我()们和点点的关系是“一起工作的伙伴”。
第一天,我们关注到点点“能做的”和感兴趣的是阅读(因为她自发地两次走到阅读区坐下来看图书)以及她手上的小红木马。
第二天,她用了半小时画了一张“ 我和跑男的合影”的画。整个过程专注、安静、熟练、流畅,我们都很喜欢她的画作,建议她做一个画框,她说“回家再做”。说实话,点点画“和跑男合影”的情况中规中矩,并不属于“精彩”时刻。但这匹小红马又一次出现,引起了我们的注意,因为这匹马昨天和今天总是在她身边。正是这一行为的细节,我们解读到她最近真正感兴趣的是这匹小红马。我们就一起观察起这匹小红马,发现这匹小马没有眼睛。她就立刻找到剪刀和粉红色的纸剪了起来。不一会儿,我们眼前出现了一匹跟昨天完全不一样的小马。她告诉我们,是“小马宝莉”。
以前,我们可能会千方百计地引导点点给“和跑男合影”做个相框,但对“学习故事”的研究,使我们改变了做法。一边看着她给小马做眼睛一边想着“什么样的学习有可能发生”。在使用了“指挥式的教学策略”失败后,改用了非指挥式的,如认可她给小马贴画上眼睛,我们说“小马看上去精神多了”;她给小马做条围巾,“哦,原来是做围巾啊,想得真周到!”来自于教师的真诚回应,使她感受到她的心声被听到了,而且教师在鼓励、表扬她。教师的积极回应让她能有信心继续活动。
教师认真倾听幼儿的每一句话,并从幼儿的语言中捕捉有价值的信息,能让幼儿感受到他们的想法是有价值的。
3.争取适时有效的回应,选择合适的推进策略
幼儿的学习方式是多种多样的。因此,教师的回应与推进策略不仅仅是“回应什么”的问题,还包括“怎么回应”。每一名幼儿在学习中的表现都是独一无二的,他们的学习是带有特殊“个人烙印”的,当教师对幼儿可能获得的新经验做出识别,明确了该活动中幼儿经验的“最近发展区”,就应当联系幼儿在日常活动中表现出的已有经验、学习品质和学习风格上的差异,采取有效的回应策略。
两天的观察,我们了解到点点不仅安静、平和、守秩序,而且喜欢画画,对画人物的技术很熟练。作画时果断、流畅,更像是对一幅完整作品的默写。而对小红马的装饰倒是出于教师质疑“这匹马怎么没有眼睛”后的即兴创作。整个创作过程中,教师和点点之间不断有对话交流,最后,终于明白她做的是《小马宝莉》儿童影视剧中的音韵公主。我真真切切地感受到点点是主动的学习者,她和教师一起学习新事物。
基于对点点活动中细节的观察和识别,我们捕捉到了点点非常喜欢小红马,第二天,我们及时提供了有关《小马宝莉》的图文资料,她果真如获至宝,说明我们的回应很有效,为后面学习活动的开展作了准备。
在共同学习的过程中,我们也感觉到:点点比较喜欢我们使用 “合作建构”式的教学策略,如我们发现“小马怎么没有眼睛”时,聚焦在《小马宝莉》上,鼓励她回忆小马宝莉的认知经验以建立连接;为她提供完成任务的必要支持材料――收集小马宝莉的彩色图文资料;提供小马宝莉的图书,将以往的经验和知识汇总;通过阅读,向她展示细节、新词汇;提议画三匹小马;介绍一个任务、想法,如“由你接下去读书给我们听”;挑战自己,从熟练的画人到学习如何画一匹马等。
五“学习故事”在幼儿园的意义
1.改变教育的出发点,实现儿童观
素质教育要求教师要树立正确的儿童观,把幼儿作为一个发展中的人,一个权利的主体。教师应该尊重幼儿的潜能和天性,而不应该把幼儿当作某一技能的培养目标。
“学习故事”关注幼儿自发的学习,记录幼儿的学习行为与方式,使幼儿表现出的不只是学习结果,更重要的是过程中的自信和能力。从 “学习故事”的特点里,可以看出教师“尊重幼儿”行为的实现,同时教师也会有新的定位,教师和家长共同对幼儿进行评价,形成“家园共育”的新模式。
2.促进幼儿身心发展,快乐成长
幼儿故事 篇3
黄陂区前川街第二幼儿园开展幼儿故事比赛活动简讯
为了提高幼儿对语言的感受能力、表达能力,增强幼儿讲故事的兴趣,以活动促阅读。4月25日和26日,黄陂区前川街第二幼儿园在多功能厅举行了讲故事比赛。
本次比赛经过各班初赛层层筛选, 42名小选手脱颖而出参加园级决赛,现场气氛热闹又有趣。小班的幼儿虽然是本次比赛中年龄最小的选手,但他们的表现出奇的可爱,稚嫩的语音、有趣的动作把大家逗得乐开了花。小选手们选择的故事也十分丰富,有《孔融让梨》、《龟兔赛跑》、《渔夫与金鱼》、《老虎拔牙》、《小黄与消化》等。比赛过程中,孩子们落落大方的举止,口齿清晰的表达,抑扬顿挫的声调,都表现出良好的语言天赋。现场不时响起家长、小听众和评委们的阵阵掌声。比赛结束后,经过评委们的公平公正地评比,评选出多项奖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