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在线阅读 > 故事大全 > 儿童故事 > 西湖民间故事(优秀8篇)正文

《西湖民间故事(优秀8篇)》

时间:

西湖都有哪些经典的民间故事呢?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这里是漂亮的编辑帮大伙儿收集的西湖民间故事(优秀8篇),欢迎阅读。

经典西湖民间故事 篇1

“上有天堂,下有苏杭”、“阳春三月,莺***长”、“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这些语句描写的都是杭州西湖的美景。西湖是一首诗、一幅天然图画、一个个动人的传说。杭州西湖的景色,无论春夏秋冬,皆各有姿色,宛若天然画卷。西湖,有着悠久的历史;西湖,流传着许多动听的传说,这些美丽的传说就在《西湖民间故事》中。《西湖民间故事》是由一个个生动而有趣的故事组成的,它为我们展现了《明珠》、《寻太阳》、《呼猿洞》、《吴山第一泉》、《豆腐桥》、《白娘子》、《宋嫂鱼》等49个精彩故事。读着这些美丽的传说,我深陷其中,被书中所描绘的故事所投入、更为生动的情节、通俗的语言所吸引。

书中让我影响最为深刻的是故事《寻太阳》。这个故事说的是西湖边的宝石山下,住着一对年轻的夫妻,男的叫刘春,女的叫慧娘。有一天,太阳突然被东海海底的魔王抢去,刘春于是随金凤凰去找回太阳,不畏困难冒死寻太阳,但不幸死在路上,仅管刘春没能寻回,但他变成“启明星”,指引着人们。刘春的孩子见风就长,一阵风吹来,会说话啦;二阵风吹来,会跑路啦;三阵风吹来,就长成一丈八尺高的彪形大汉!于是慧釀把他取名叫保俶。保俶长大后继承了父志,继续寻找太阳,他紧随金凤凰,踏遍妖魔变得千山万水,历经千辛万苦,最终战胜魔王,抢回了太阳,让世间又恢复了和平与安宁,让大家能过上幸福安稳的生活,但保俶再也回不来了。西湖边的“保俶塔”和“来凤亭”,就是后人为了纪念保俶和金凤凰建造的。刘春和保俶的这种牺牲自己造福他人的精神,真让我由衷的敬佩!

书中还有很多美丽的传说,每一个故事都是那么感人、内容都是那么丰富、情节都很生动,每一个故事都给人以正义,给人以勇气、给人以智慧,

随着西湖申遗成功,西湖一定会更加美丽,更加迷人,更加富有传奇色彩。身在西湖,住在西湖,相信西湖—东方的明珠将会更璀璨迷人。

经典西湖民间故事 篇2

今年的暑假,我就和爸爸妈妈一起来到西湖。

西湖里有许许多多的鱼。鱼的颜色各异,种类繁多。我看见最多的是金鱼,有红色的、橙色的、黑色的、白色的……他们在水中欢快的游来游去,互相追逐着游戏,别提有多自在了!

西湖水光潋滟,波光粼粼,美极了!我不由得想起宋代诗人的一首诗: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若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那时,它也许会成我还知道一个关于西湖的传说:相传古时候,天河两岸各住着一位仙子,东边的叫玉龙,西边的叫金凤。他们十分要好,天天在一起玩耍。一天早晨,他们起了个早。玉龙钻进河里,金凤飞向天空,游呀,飞呀,不知不觉来到一个仙岛上。“玉龙,玉龙!”金凤忽然叫起来,“你看这块石头多漂亮呀!”果真是块光亮夺目的石头!玉龙高兴地说:“金凤,我们发现仙石了,要是能把它磨成一颗圆珠子,我肯定它会变得更加光彩照人。为天地间最宝贵的宝物。”于是,玉龙、金凤立即把仙石打磨成一颗滚圆的珠子。他们又找来天河里的水,把它洗得更亮,使它变成了天地间最美的东西。这件事被王母娘娘知道了。她派一个人,在一天夜里偷了那颗宝珠。一天,王母娘娘做寿。她把宝物拿出来给众仙开眼界,众仙无不称奇。玉龙、金凤这天没有参加宴会。但是,正在仙岛上对坐垂泪的他们,忽然发现天空中有一道亮光直射过来。他们觉得那道光与宝珠放出的光芒像极了。于是,他们顺着光芒来到仙宫,发现宝珠竟然在王母娘娘手中。他们气极了,冲上去要抢宝珠。王母娘娘哪肯放手,这一来,宝珠竟骨碌碌掉向了人间。玉龙、金凤急忙去追,可惜晚了,宝珠已触地,霎时间,它变成了晶莹碧透的湖水——西湖。玉龙、金凤舍不得离开它,就变成了西子湖畔两座山峰——玉龙山、凤凰山,日夜守护着嵌在神州大地上的明珠——西湖。

经典西湖民间故事 篇3

吕洞宾卖汤团

这一天,正是阳春三月三,西湖边柳枝儿嫩绿如绿,桃花儿艳红艳红的,四处来耍子的人很多。上八洞神仙吕洞宾,也变成个白头发白胡须的老头儿,挑副担子,到西湖边来卖汤团,凑热闹。

吕洞宾把担子歇在断桥旁边的一株大柳树底下。他看看镬里的汤团一浮起,就拉开嗓门叫起来:“吃汤团啰,吃汤团啰!大汤团一个铜钿买三只,小汤团三个铜钿买一只!”

人们听了吕洞宾的叫卖声都笑开了。有的人说:“老头儿呀,你喊错啦!把大汤团和小汤团的价钿调一调,才对头!”可吕洞宾听也不听,还是照样喊:“吃汤团啰!大汤团一个铜钿买三只,小汤团三个铜钿买一只!”

人们都笑着朝他的汤团担子围拢来,你掏一个钱,我掏一个钱,都买他的大汤团吃。一歇歇辰光,镬里的大汤团就捞光了。

这时,有个五十来岁的老年人,怀里抱个小伢儿,也挤进人堆里来。小伢儿看见别人吃汤团,就吵着要吃,但是大汤团卖光啦,那人只好摸出三个铜钿,向吕洞宾买只小汤团。

吕洞宾接过钱,先舀了一碗滚水,再舀一只小汤团到碗里。那人端着碗蹲下身来,用嘴唇朝碗里吹着气,那小汤团就绕着碗沿,“滴滴滴”滚转起来。小伢儿一见真高兴,舀起汤团正想吃,那个小汤团就像活了似的,一下钻进他的小嘴巴,滑到肚皮里去啦。

谁知道这小伢儿自从吃了汤团以后,三日三夜都不要吃东西。阿爸着急得要命,就抱他到断桥旁边大柳树下来寻那个卖汤团的。

吕洞宾听那人如此这般一讲,哈哈一笑,说:“我的小汤团不是寻常之物,看来,你儿子是没福气消受的!”说着就把小伢抱上断桥,猛不防抓住他的双脚倒拎起来,大喝一声:“出来!”那三天前吞进去的小汤团,竟原个儿从他小嘴巴里吐了出来。只见那只小汤团落在断桥上,“咕噜噜”一直滚下西湖去了。

这时候,有一条白蛇和一只乌龟,在断桥底下修炼。小汤团从桥上落下来,白蛇头颈长,先接在嘴里,“咕嘟”吞进肚子里。乌龟没吃着汤团,就赖白蛇抢它的,跟白蛇吵架,吵着吵着,竟打起来啦。

白蛇和乌龟一样修炼了五百年,半斤对八两,本领原是差不多的。但白蛇吞下这只小汤团后,乌龟就不能跟它比了。原来这只小汤团是颗仙丸,白蛇吞了它,就添了五百年功力。乌龟打不过白蛇,吃了败仗,一溜烟往西方逃走啦 。

经典西湖民间故事 篇4

从前,钱塘江口有一条深不见底的地沟,叫做“天开河”。在天开河里,住着一条草龙。草龙能翻江倒海,腾云驾雾,本领很大,但它粗里粗气的,不懂事,整天在江里钻进,海里钻出,和大鱼小虾们嬉戏。

一天,有只官船押着两只驳船从钱塘江口经过。官船鸣锣喝道,气派十足,驳船上却是一片哭声。草龙见了很奇怪,左右一打听,才知道人间有个皇帝,皇帝手下有许许多多官儿,这便是皇帝派官儿捉老百姓到京里去做苦工的。草龙知道了这事,心中十分气愤,它把尾巴一甩,“哗啦啦”一个大浪头扑过去,打翻官船,救下了两船百姓。

草龙想:官船给我打翻啦,可皇帝还在京城里呢!皇帝这样坏,我应该把他收拾掉,换个好的。于是,它便驾起乌云,冲出天开河,向京城飞去。

皇帝正在宫廷里和大巨妃子们饮酒作乐。宫娥彩女们吹的吹,弹的弹,唱的唱,舞的舞,好不快活!不防一霎时天色变了:狂风刮得大树折腰,倾盆大雨“哗哗哗”落个不歇。只见草龙驾着乌云,气势汹汹地闯了进来。这一下,吓得三千御林军抱头乱窜,皇帝更惊得目瞪口呆。幸亏有个胆大的侍卫,拉开弹弓,朝草龙打了一弹丸。这一弹凑巧打中草龙的右眼,疼得草龙大吼一声,扭过头,“哗啦啦!”尾巴扫坍宫殿一只角,飞走了。

草龙逃回钱塘江口的天开河里,越思越想越火,咬咬牙齿,发誓要报仇。

那时,清涟寺里住着一个会看毛病的老和尚,医术很高明。草龙打听到有这么个和尚,就变成一个粗黑结实的大汉,上门去求医。老和尚看他形状古怪,心里很怀疑,就问:“哎呀,哎呀,你这只眼睛怎么会弄成这个样子的呀?”

草龙编个谎话,说是上山凿石头,不当心被碎石子爆的。

老和尚用钳子钳出草龙眼睛里的东西,一看是弹丸,就往地下一摔,说道:“明明是颗弹丸,为啥说碎石子呀,你到底是什么人,不讲明白我不医!”

草龙见老和尚发了脾气,怕他真的不给自己医伤,就把怎样被打了一弹丸的经过,老老实实地说出来。末了还说:“等你把我的眼睛医好了,我就去报仇!”

老和尚听了草龙的话,大吃一惊。心想:我这寺院是皇帝造的,我享的是皇帝福,如今他要去伤害皇帝,这还了得!便想了一个计谋,假意向草龙笑笑说:“要我医好眼睛不难,不过你拿什么来谢谢我呢!”

草龙说:“只要你能医好我的眼睛,你要什么奇珍异宝,我都给你。”

老和尚听了摇摇头说:“奇珍异宝我不要。这个寺院里缺水,你先替我钻个泉眼吧!”

草龙不知是计,便满口答应啦。老和尚选定一块地方,草龙就一个斤斗扎进泥土里去,清清的泉水便从他扎进去的洞口里“汩汩”地涌上来。草龙越钻越深,泉水也就越涌越大,很快汇成了一口大池。

这时老和尚急忙将佛前供奉的玲珑石塔移过来,往泉眼当中一压,这样,就把草龙牢牢地压在地下啦。

草龙上了老和尚的当,被压在地下再也出不来。可是草龙钻出来的那个泉眼,因为涌出来的泉水象碧玉一般的清洌,人们就把它叫做“玉泉”。在玉泉附近还有两个水池,一个叫做“珍珠泉”,一个叫做“晴空细雨泉”。据说草龙的头伏在珍珠泉下面,所以地面上一有震动,草龙惊醒过来,它在地下舒舒气,水面上就咕噜噜地冒出许多小小的气泡。晴空细雨泉底下,正好盘着草龙的尾巴,因此在大晴天里,上面总是雾蒙蒙的。

经典西湖民间故事 篇5

西湖,是一首诗,是一幅画,是一段情。西湖,山美,水美,人更美。在美丽的西湖边,发生着一个个感人至深的故事。我国古代智慧的劳动人民展开了丰富的'联想和想象,将这些故事进行整理和加工,收录进了《西湖民间故事 www.jiaoxuela.com 》。

《西湖民间故事》是我最喜爱的一本书,回回阅读,时时陶醉,真可以用“百读不厌”来形容。编者用朴实无华的语言向我们讲述了关于西湖的一个又一个美丽动人的传说。这些故事里,有的脍炙人口,家喻户晓,例如:《白娘子》、《飞来峰》、《东坡肉》等;也有些鲜为人知,如:《呼猿洞》、《瑞石》、《豆腐桥》等。其中,我印象最深的是《小黄龙》。

《小黄龙》主要讲述了黄龙洞的由来。传说,在紫云洞里,住着两条火龙——一条作恶多端的老黄龙和一条善良的小黄龙。小黄龙是老黄龙的仆人,他趁着老黄龙打瞌睡的空隙逃了出来,变成了一个年轻的小后生。在路上,他遇到了叫不出名的放牛娃,缴不起租的老爷爷,以及还不了债的老婆婆。小黄龙为了帮助他们,不顾疼痛把一身的鳞片都揭下来交给财主。财主想把它们铸成金元宝,可是金鳞片遇到火,烧了起来,气味传到了老黄龙的鼻中。生气的老黄龙把城里城外烧成一片火海。于是,小黄龙带领大家把西湖水挑来,灌进了紫云洞里。老黄龙被淹死了。小黄龙也被水溅湿了,现出了原形,摔到山脚下死了。人们这才明白,原来年轻的小后生是一条火龙变的。之后,人们把他埋在山坡下面。渐渐地,坟堆裂了个小洞,从里面流出了清水,终年不断。人们将那儿称为“黄龙洞”。

读完了这则故事,我深深地被小黄龙那舍己为人的精神感动。几千年来,中国人民传承了无数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孔子拜师,让我感受到了尊师美;张俭之俭,让我体会到了宽容美;孔融让梨,让我感悟到了谦让美;曾参杀猪,让我领悟到了诚信美……古人为我们树立了榜样,引领着一代又一代的后人学习和效仿。

转眼之间,历史的滚滚车轮已经驶入新的时代。在新时代,我国也涌现出了一位位将他人、集体和祖国利益置于个人利益之上的勇士。雷锋、焦裕禄、李素丽……都是具有美好品德的人物,他们的事迹感动了中国,也感动了世界。他们处处为他人着想,宁愿自己吃亏,也要让良心得到安宁。可在现实生活中,也有人因为各种原因丧尽天良,不仅不帮助需要帮助的人,还对坏人坏事熟视无睹,甚至助纣为虐,这是多么鲜明的对比啊!我们,被誉为“祖国的花朵”,在接受着无数关爱和呵护的同时,我们也应该清晰地认识到肩上所承担的重任。为了传承中华民族的优秀美德,为了建设文明有序的城市环境,为了创建和谐美好的新型社会,我们应该从自身做起,从小处着手,让美德伴我成长。

美德心,西湖情,中国梦。美德,是一种品德,是一种力量,更是一种财富。

经典西湖民间故事 篇6

一天大清早,断桥下的湖面上冒起一股袅袅白烟,湖底钻出一个穿着白闪闪轻纱衣衫的姑娘儿走上岸来。那姑娘真好看呀,就像一朵刚出水的白莲花!原来白蛇有了千年修功能变化成人啦。她给自己取了个名字。叫做“白娘子”。

这一天,天上王母娘娘过生日,众神仙都赶去赴蟠桃会。赴会的神仙真多呀,把那很大很大的一座凌霄宝殿坐得满满的。这天,白娘子也上天去祝寿。她是头一回来到这里,人生地不熟的,便自个儿悄悄地坐在最后边的一个位子上。

过一会儿,仙女们捧上许许多多红艳艳的蟠桃来,大家开始喝寿酒,吃寿桃,王母娘娘也来招呼客人。她望望白娘子,左看看不认识,右看看不认识,就问老神仙南极仙翁说:“老仙翁,那个漂亮的姑娘儿是谁呀?”

南极仙翁捋捋白花花的胡须,笑呵呵地望着吕洞宾说道:“这事情还该你来讲讲啦!”

吕洞宾弄得好糊涂,他想来想去,总想不出个所以然来。南极仙翁见吕洞宾愣着呢,于是大笑一阵,便把他在西湖边卖汤团的经过一件一件讲了出来,说得吕洞宾和众神仙都哈哈大笑了。

南极仙翁这番话,倒勾起了白娘子多年来的心事。她想,我在湖底修炼了五百年,从来都是冷清清的!眼看着西湖上面这样美好的人间世界,真爱慕呵。却因自己是条蛇,没有法子和人们一道生活,如今吞了仙丸,能变化成人啦,就该到人间去走一遭呀!她还想起了那个吐汤团的小伢儿,也想带便去见见他。

等到蟠桃会散了,白娘子走到南天门,看见前面的南极仙翁,便追上去拉住他的大袖子问道:“老仙翁,老仙翁,告诉我,那个吐汤团的小伢儿在哪儿?我想去见见他。”

南极仙翁听了,禁不住哈哈大笑起来,说:“十八年之后的清明节,你到西湖边去找,见到有一个最高又最矮的人,那就是他。”南极仙翁讲完话,就笑呵呵地踏着云朵走啦。

经典西湖民间故事 篇7

我读完《西湖民间故事》后,了解了许多许多关于西湖的小故事,西湖民间故事读后感。有:明珠、金牛湖、杏婵、白娘子、小黄龙、精忠柏、玉泉、一线天……其中我最喜欢的是“明珠”这个神话故事

明珠这个神话故事主要讲的是,住在天河东边石窟里面的玉龙和住在天河西边大森林里面的金凤,它们在一个仙岛上面发现了一块亮闪闪的石头,它们都想把这块石头琢磨成一颗珠子,它们用尽自己所有的本领终于把这块石头打磨成了一颗闪闪发光的明珠,而且日日夜夜的守护着这颗明珠,读后感《西湖民间故事读后感》。谁知道有一天,皇母娘娘发现了这颗闪闪发光的明珠,她派了天兵天将乘着玉龙和金凤睡觉的时候把它偷走了。玉龙金凤醒来发现明珠不见了,它们找遍了所有的石窟和仙山的每一个角落都没有找到这颗它们费尽心血打造的明珠。有一天,金凤无意间发现原来是皇母娘娘偷走了明天,金凤喊上玉龙一起想起要回明珠,谁知道皇母娘娘不打算还给它们,金凤和玉龙想抢回明珠,在你争我夺中一不小心明珠掉了下去,金凤和玉龙马上去追明珠可是明珠一落地就变成了现在的西湖,它们不想走想留在这里守护者这颗它们费尽心血打造的明天,玉龙变成了玉龙山,金凤变成了凤凰山永永远远的陪伴着西湖旁边,永远守护者这颗璀璨的明珠。

从这个神话故事中我发现了,只要是自己或者别人用心去做的事或者物都是来之不易的,我们要珍惜、保护它们。

经典西湖民间故事 篇8

在岳王庙里有座精致的小亭子,这小亭子里面放着七八段奇特的断木头,乌黑锃亮,硬得象石头一样,叫“精忠柏”。这“精忠柏”是怎样来的呢?事情还得从宋朝说起。

北宋末年,世道乱极啦。金兀术发兵大举入侵中原,一直打到汴沐京。金兵一路上烧呀抢呀杀呀,地方上被弄得十室九空,老百姓痛哭连天。康王赵构从北边逃到南边,却看上了杭州这块好地方,当作远避金兵的安乐窝,丢下半壁江山不管啦,让中原老百姓当着亡国奴。

有道是乱世出忠臣呵!那时候就出了个忠心耿耿的岳飞。岳飞一生把母亲刺在他背上的“精忠报国”四个字牢牢记着,带领岳家军,奋起抗击金兵。金兀术派出了连环拐子马,被岳飞破了;金兀术又使用了铁浮陀,也被岳飞破了。金兀术悲叹道:“撼山易,撼岳家军难啊!”岳家军打到哪里,那里的老百姓就纷纷举旗响应。金兀术打一仗,败一仗;岳家军打一仗,胜一仗,一直打到河南朱仙镇。

可是,乱世也出奸贼哪!那时侯又偏偏出了个阴险毒辣的秦桧。

这奸贼呀,同金兀术早有往来啦。金兀术看看打不过岳飞,就暗地里派奸细与秦桧勾结起来,讲好条件害岳飞。秦桧是当朝的宰相,权力可大了,他一天连发了十二道金牌,把岳飞召回杭州,以“莫须有”的罪名,把岳飞害死在风波亭上。

这风波亭就在小车桥畔的大理寺里面,当时亭子旁边有棵大柏树,枝叶繁茂,气势非凡。说来也奇怪,自从岳飞被害死之后,这棵大柏树好象有灵性似的,枝叶低垂下来,不久便慢慢地枯萎了。可那根树干儿却象一座高塔似的,屹立在风波亭旁边,稳如泰山。

大柏树的树干经历了宋、元、明三个朝代,阅尽了人间几百年的风云变幻,树身越变越硬,直到清朝,还傲然地挺立在那里。

那时候,老百姓正受着异族的欺凌。有一年太平军攻下杭州城,给老百姓出了一口气。老百姓都很拥护太平军。太平军为了追念民族英雄岳飞,就把营盘驻扎在里西湖的岳王庙前面。当时正是夏秋之交,太平军里有许多士兵忽然生起病来。统兵的王爷见士兵们头昏脑胀,浑身无力,医治又无效,心里很着急。老百姓也都到营盘来送这送那,问寒问暖。

一天,有个住在岳王庙旁边的八十老人,拄着拐杖来找王爷。老人说:“过去听说有人用风波亭的柏树皮治好过这种病,王爷不妨去试试。”

王爷说:“这好呀,常言道‘单方一味,气煞名医’哩!老爷爷,你这样大年纪还记着我们太平军,真要谢谢你了!”

老人见王爷这样和气,于是又说古谈今,使王爷知道风波亭柏树的来历。谈了一会,王爷就亲自扶送老人回家。

王爷一回转营盘,就带个亲兵出去,找到了风波亭的旧址,看看荒凉得很,没有什么东西,只有老人说的那根枯掉的柏树干儿立在那里。他看看柏树干儿,又想想岳飞,不觉思潮起伏……王爷在柏树干儿前面立了一会,取点柏树皮下来,回到营盘,煎了汤,叫来两三个生病的士兵,各人先试吃一小盅。哈,一吃果然灵验,第二天病就好啦。于是再派人去取了些来,把其他士兵的病全都治好啦。

王爷十分珍惜这根柏树干儿, 下令给地方官,要象保护岳王庙一样,把柏树干儿保护好,不得有半点损坏。

过了一年,因为太平军在天京失利,退出杭州。清兵又回来啦。

到秋天,许多清兵也得了同样的病。那个带兵的武官听说去年太平军生这病是用风波亭柏树皮治好的,他想:这柏树皮既然可以治病,也一定能够防病。于是派出许多人去,大片大片地把柏树皮剥下来,熬了几锅子汤,熬得很浓很浓的,不管有病没病,叫每个士兵都喝一大碗。这碗浓汤一喝可不得了啦,没病的也生起病来,有病的干脆两脚一伸,翘了辫子。那武官见了气得手都发抖啦,就下令把这根柏树干儿烧掉。可是随便怎么烧,树身一点不动,还闪出黑亮黑亮的光泽,敲起来“咚咚”响,有金石之声。那武官见烧不掉它,便调来大批人马,用大石头把它击毁,一击击成了七八段,狼藉在地上。

老百姓看着实在痛心。后来有几个人,趁着黑夜,悄悄地把这七八段柏树段收藏起来。

又过了许多年,有人在岳王庙里造了一座小亭子,把这些柏树段移到小亭子里放着,外面装上栅栏,供人观赏。因为这柏树是岳飞死后枯萎的,后来又宁断不曲,如同岳飞一样坚贞,所以人们称它为“精忠柏”;这个亭子,就叫“精忠柏亭”。

直到今天,人们在岳王庙里,还可见到当年被清兵击断的“精忠柏”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