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在线阅读 > 故事大全 > 儿童故事 > 古代寓言故事【精选15篇】正文

《古代寓言故事【精选15篇】》

时间:

当赏读完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都有很多值得分享的东西,现在就让我们写一篇走心的读后感吧。千万不能认为读后感随便应付就可以,如下是细心的小编给大家收集的15篇古代寓言故事,欢迎阅读,希望对大家有一些参考价值。

中国古代寓言故事 篇1

有一个人到野地里去打柴,在沼泽地附近意外地捉到了一头麋鹿。他非常高兴,但没有立即把麋鹿带回家去,而是把麋鹿拴在一棵树上,准备砍完柴再去牵麋鹿。

这时,有几辆客商的车子从这附近经过。车上的人看见一棵树旁拴着一头麋鹿,而周围没有人,就把麋鹿牵走了。但他们觉得白牵走了一头麋鹿过意不去,就另外留了一大块咸鱼干,放在拴麋鹿的地方作为补偿。

过了一会儿,打柴的人回到这里,发现拴在树旁的麋鹿不见了,却有一块咸鱼干拴在那里。他觉得非常奇怪,四周没有一个人,附近也没有水塘,麋鹿怎么会变成咸鱼干呢?这个人想,刚才一定是神灵显现了。

回家后,打柴的人把这件事说给村里人听。很快,这件事便一传十,十传百,越传越神奇。人们纷纷到沼泽地边的`小树下求福消灾。后来,村里人凑钱建了一座庙,将咸鱼干供奉在里面,并称它为“鲍君神”(“鲍”就是“咸鱼”的意思)。从此,“鲍君神”庙内神帐高挂,香火不断,方圆几百里内都有来求神求签的人。

几年过去了。有一天,一支车队路过这里。车上有个人看到香火缭绕的场面和庙门上“鲍君神”的匾额,感到十分奇怪,就下车打听原因。有人向他讲了“鲍君神”的神奇来历。

这个人听后,不禁大笑道:“几年前那棵树上的咸鱼干是我留下的!哪来的什么鲍君神呢?真是太可笑了!”

庙里正在虔诚祈祷的人们听说后,个个哭笑不得。从此以后,再也没人来拜这个“鲍君神”了。渐渐的,庙的四周长满了野草。又过了一些时候,这座庙也破旧倒塌了。

【说明】 这则寓言告诉人们,遇到问题不认真思考、仔细判断,对神话盲目迷信,是愚昧可笑的。

中国古代寓言故事 篇2

太史慈是三国时期吴国的著名将领,他年轻的时候就武艺高强,很有心计,远近闻名。当时大名士北海相孔融听说了太史慈这个年轻人,对他非常欣赏,认定他是难得的奇才,很想与他结交,于是便多次派人去看望他的母亲,并向他的母亲赠送了丰厚的礼物。这让太史慈的母亲非常感动。

当时还是东汉末年,黄巾起义风起云涌,孔融为防侵扰,出兵屯驻都昌这个地方,结果被黄巾军管亥包围,情势十分危急。正好太史慈由辽东回家,母亲便命他去救助孔融。她说:“你和孔融并不认识,但是他在你走后,派人非常周到地照顾我的生活。今天他被敌军围困,你应该赶紧去救他啊!”

太史慈赶到都昌城下,趁夜间找机会进入城内,拜见孔融。孔融便派太史慈去找刘备搬救兵。太史慈来到平原,对刘备说:“我与孔融非亲非故,但都是讲道德仁义的人。今管亥,孔融被围,危在旦夕。您有仁义之名,能救人之急。因此孔融让我冒着生命危险突出重围向您求救。”刘备闻言,恭敬地回答:“孔融知道这人世间有我刘备这个人吗?太看得起我了。”刘备于是立即调遣精兵三千跟随太史慈驰救都昌,黄巾军听说有救兵前来,便四散而去。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把最好的给予别人,就会从别人那里获得最好的,帮助他人就是帮助自己。你帮助的人越多,你得到的也越多。你越吝啬,就越一无所有。现实就是这样,只有那些乐于帮助他人的人才会获得别人的尊重。

中国古代寓言故事 篇3

宋国有个卖酒的人,为了招徕生意,他总是将店堂打扫得干干净净,将酒壶、酒坛、酒杯之类的盛酒器皿收拾得清清爽爽,而且在门外还要高高挂起一面长长的酒幌子,上书“天下第一酒”几个大字。远远看去,这里的确像个会做生意的酒家。然而奇怪的是,他家的酒却很少有人问津,常常因卖不出去而使整坛整坛的酒搁酸了,变质了,十分可惜。

这个卖酒的宋国人百思不得其解,他于是向左邻右舍请教这好的酒竟然卖不出去的原因。邻居们告诉他:“这是因为你家养的狗太凶猛了的缘故。我们都亲眼看到过,有的人高高兴兴地提着酒壶准备到你家去买酒,可是还没等走到店门口,你家的狗就跳将出来狂吠不止,甚至还要扑上去撕咬人家。这样一来,又有谁还敢到你家去买酒呢?因此,你家的酒就只好放在家里等着发酸变质啊。”

您看,一匹恶狗看门,就能把一个好端端的酒店弄得门庭冷落,客不敢入;如果一个国家让坏人控制了某些要害部门,其后果必然是忠奸颠倒,社会败,百姓遭殃。

古代寓言故事 篇4

昔者弥子瑕有宠于卫君。卫国之法,窃驾君车者罪刖(把脚砍掉)。弥子瑕母病,人间(从小路)往夜告弥子,弥子矫驾君车以出,君闻而贤之曰:“孝哉,为母 之故,忘其犯刖罪。”异日,与君游于果园,食桃而甘,不尽(不吃完),以其半啖君,君曰:“爱我哉,忘其口味(不满足自己的口味)。”及弥子色衰爱弛 (弛,衰退。姿色衰老,不被宠爱)得罪于君,君曰:“是固尝矫驾吾车,又尝啖我以余桃。”

故弥子之行未变于初也,而以前之所以见贤而后获罪者,爱憎之变也。故有爱於主,则知当而加亲;见憎於主,则罪当而加疏。故谏说之士不可不察爱憎之主而后说之矣。

译文大致是这样的。从前弥子瑕被卫国君主宠爱。按照卫国的法律,偷驾君车的人要判断足的罪。弥子瑕的母亲病了,有人知道这件事,就连夜通知他,弥子瑕就 诈称君主的命令驾着车子出去了。君主听到这件事反而赞美他说:“多孝顺啊,为了母亲的病竟愿犯下断足的惩罚!”弥子瑕和卫君到果园去玩,弥子瑕吃到一个甜 桃子,没吃完就献给卫君。卫君说:“真爱我啊,自己不吃却想着我!”等到弥子瑕容色衰退,卫君对他的宠爱也疏淡了,后来得罪了卫君。卫君说:“这个人曾经 诈称我的命令驾我的车,还曾经把咬剩下的桃子给我吃。”弥子瑕的德行和当初一样没有改变,以前所以被认为孝顺而后来被治罪的原因,是由于卫君对他的爱憎有 了极大的改变。所以说,被君主宠爱时就认为他聪明能干,愈加亲近。被君主憎恶了,就认为他罪有应得,就愈加疏远。因此,劝谏游说的'人,不能不调查君主的爱 憎态度之后再游说他。

弥子瑕本是将军,为卫国这个重口味国君的男宠。年轻时长得应该玉树临风,或许与“面若中秋之月,色如春晓之花,鬓若刀裁,眉如墨画,面如桃瓣,目若秋波。虽怒时而若笑,即瞋视而有情”的贾宝玉有一比。

年轻时,美姿容,受恩宠;所以做违规违法的事情,也被卫王认为是懂事、可爱。私驾卫王马车,本应受断足之刑,但卫王因为喜欢他,而被称赞为孝子。年轻 时,吃桃子吃到一半,把剩下的一半送给卫王,不仅没有收到责怪,还得到“你忍着馋劲把可口的蜜桃让给我吃,这真是爱我啊”这样的赞誉。

但卫王喜欢的是年轻貌美的弥子瑕,而不喜欢人老珠黄的弥子瑕,那么,问题来了。“色衰爱弛”是最经典的概括。等到弥子瑕年老的时候,再得罪卫王时,这些 曾经令卫王称赞的事情,就成了卫王讨厌、讨伐的事情,成了他年轻时就不地道的罪证。原因是因弥子瑕“色衰爱弛”,卫王不再喜欢他了。

这个寓言,本来要说明的问题是,劝谏游说的人,先要搞清楚君主的爱憎,找到突破口,以便劝谏游说成功。

这个寓言也从另外一个层面说明: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符合客观,是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立足点。故事中的卫灵公则完全是以个人好恶、特殊爱好来判断是非,没有从实际出发,而是从主观出发,肯定会祸国殃民。

这则寓言和《人有亡鈇者》有异曲同工之妙。

中国古代寓言故事 篇5

不怕鬼的和尚

合州这个地方有一座山神庙,庙中的山神是个不好侍候的鬼神,当地人每年按时供奉山神,丝毫不敢怠慢,山神稍有不如意,便一定有灾祸降临到人们头上。特别是,每次祭祀山神用的祭品,都必须是牛、羊、猪三牲俱全。尽管这里耕牛十分珍贵、紧缺,但人们被庙里的山神吓怕了,也只好忍痛杀牛贡献,年年如此,苦不堪言,不知何日才有个尽头。

话说蜀地有个和尚,法名善晓。这善晓和尚早年本是个做官的,只因看不惯官场黑暗,不愿合流,感到做官不遂心,于是出家做了和尚,弃官换了个自由。这一日,善晓和尚云游到了合州,听说了山神为害四方、给合州老百姓带来苦难的事,他心中甚是不平。

善晓和尚拿了板斧,怒气冲冲直奔山神庙。他一脚踏进山神庙,便怒不可遏地用板斧指着山神塑像骂道:“祭天祭地,都不用三牲这么厚的`供品,你这样的鬼神算个什么东西!怎么竟敢狂妄地超过天地的尊严呢?况且牛是耕地少不了的,是百姓过日子的依靠,你滥施,逼人们把牛羊杀了,献给你享用,也太过份了!今天,我要替他们来出出这口恶气!”说罢,善晓和尚举起斧头,使劲向塑像砸去。他一阵左砍右砸,直到把塑像砸得粉碎,这才停住。他看着昔日作威作福的山神,此刻不过是散瘫在地上的一堆废物,不由得痛快地“哈哈”大笑起来。

善晓和尚怒打山神的事,一下子传开了,合州上下一片惊恐不安。人们全都为善晓捏着一把汗,也十分担心山神会来报复。有人窃窃私语:“这下完了,山神绝不会善罢甘休的!”

可是,日子一天天过去了,不见有任何灾难降临,善晓和尚也一直安然无恙。老百姓这才如释重负,再也不用杀牛宰羊去供奉山神了,他们都对善晓和尚充满了感激之情。

可见,在勇敢者面前,鬼神也只能以失败告终。因此,我们首先是不能被所谓的鬼神在精神上压倒,其次是要有敢于抗争的精神,这样,恶势力就不可能为非作歹。

中国古代寓言故事 篇6

古时候,有一个人姓郁,名仁。家里的生活状况很一般,但是小日子还算过得去。最让他感到头疼的是,他的家里有不少的老鼠。想了好多办法,都不是很有效。

这些老鼠每天晚上都要在他的家里到处乱蹿,想尽一切办法偷吃他家里的小米。结果总是弄得盆器倾侧,合家不得安宁。郁仁很是苦恼。他观察了一段时间,发现老鼠最喜欢的是偷吃小米,于是,冥思苦想,终于想出了一条消灭老鼠的妙计。

一天,郁仁在一个大缸里装了足足有半缸小米,并且还主动把缸盖打开,听任一只大老鼠跳进去狂吃一番。这只大老鼠吃饱了以后,马上把所有的老鼠都召集了过来。它们在大老鼠的带领下,纷纷跳进米缸里面饱饱的吃了一顿。吃好了以后,便心满意足地离开了。

它们没有想到的是,第二天,郁仁就把缸里面的小米全部都搬走了,然后,在缸里装了大半缸的水,还在水面上撒了厚厚的一层米糠。

晚上,大老鼠又带领着这群老鼠来到这口大缸边,它们都闻到了米糠发出的一阵阵香味,便争先恐后、毫不犹豫地跳进了缸里。郁仁在一边等候多时,一听到声音,就点起火来。看见一大群老鼠在缸里的水中挣扎,他赶紧用铁钳把老鼠一只只都钳出来打死了。

从此,郁仁的家里再也没有鼠害了。

欲擒故纵,以退为进。看来,郁仁是深得其道啊。

中国古代寓言故事 篇7

扁鹊说病

春秋时期有一位名医,人们都叫他扁鹊。他医术高明,经常出入宫廷为君王治病。有一天,扁鹊巡诊去见蔡桓公。礼毕,他侍立于桓公身旁细心观察其面容,然后说道:“我发现君王的皮肤有病。您应及时治疗,以防病情加重。”桓公不以为然地说:“我一点病也没有,用不着什么治疗。”扁鹊走后,桓公不高兴地说: “医生总爱在没有病的人身上显能,以便把别人健康的身体说成是被医治好的。我不信这一套。”

10天以后,扁鹊第二次去见桓公。他察看了桓公的脸色之后说:“您的病到肌肉里面去了。如果不治疗,病情还会加重。”桓公不信这话。扁鹊走了以后,他对“病情正在加重”的说法深感不快。

又过了10天,扁鹊第三次去见桓公。他看了看桓公,说道:“您的病已经发展到肠胃里面去了。如果不赶紧医治,病情将会恶化。”桓公仍不相信。他对“病情变坏”的说法更加反感。

照旧又隔了10天,扁鹊第四次去见桓公。两人刚一见面,扁鹊扭头就走。这一下倒把桓公搞糊涂了。他心想:“怎么这次扁鹊不说我有病呢?”桓公派人去找扁鹊问原因。扁鹊说:“一开始桓公皮肤患病,用汤药清洗、火热灸敷容易治愈;稍后他的病到了肌肉里面,用针刺术可以攻克;后来桓公的病患至肠胃,服草药汤剂还有疗效。可是目前他的病已入骨髓,人间医术就无能为力了。得这种病的人能否保住性命,生杀大权在阎王爷手中。我若再说自己精通医道,手到病除,必将遭来祸害。”

5天过后,桓公浑身疼痛难忍。他看到情况不妙,主动要求找扁鹊来治病。派去找扁鹊的人回来后说:“扁鹊已逃往秦国去了。”桓公这时后悔莫及。他挣扎着在痛苦中死去。

这个故事告诉人们,对于自身的疾病以及社会上的一切坏事,都不能讳疾忌医,而应防微杜渐,正视问题,及早采取措施,予以妥善的解决。否则,等到病入膏肓,酿成大祸之后,将会无药可救。

中国古代寓言故事 篇8

这故事出自“战国策”。战国时代,楚国有一个大臣,名叫庄辛,有一天对楚襄王说:

“你在宫里面的时候,左边是州侯,右边是夏侯;出去的时候,鄢陵君和寿跟君又总是随看 你。你和这四个人专门讲究奢侈淫乐,不管国家大事,郢(楚都,在今湖北省江陵县北)一 定要危险啦!”

襄王听了,很不高与,气骂道:“你老糊涂了吗?故意说这些险恶的话惑乱人心吗?”

庄辛不慌不忙的回答说:“我实在感觉事情一定要到这个地步的,不敢故意说楚国有什么不幸。如果你一直宠信这个人,楚国一定要灭亡的。你既然不信我的话,请允许我到赵国躲一躲,看事情究竟会怎样。”

庄辛到赵国才住了五个月,秦国果然派兵侵楚,襄王被迫流亡到阳城(今河南息县西北)。这才觉得庄辛的话不错,赶紧派人把庄辛找回来,问他有什么办法;庄辛很诚恳地说:“我听说过,看见兔子牙想起猎犬,这还不晚;羊跑掉了才补羊圈,也还不迟。……”

这是一则很有意义的故事,只知道享乐,不知道如何做事,其结果必然是遭到悲惨的失败无疑。

“亡羊补牢”这句成语,便是根据上面约两句话而来的,表达处理事情发生错误以后,如果赶紧去挽救,还不为迟的意思。例如一个事业家,因估计事情的发展犯了错误,轻举冒 进,陷入失败的境地。但他并不气馁,耐心地将事情再想了一遍,从这次的错误中吸取训,认为“亡羊补牢”,从头做起,还不算晚呢!

中国古代寓言故事 篇9

宋国有个农夫,做事情性子很急。

有一年,庄稼种到地里后,农夫每天到田里去看。他觉得禾苗长得太慢了,十天半个月过去了,才长出一点点嫩苗。

又过了半个月,禾苗仍旧只长高了一点儿。农夫嫌地里的禾苗长得太慢,他等不及了,便跑到地里将禾苗一棵一棵地拔高了一截。

将所有禾苗拔高后,他疲惫不堪地回到家里,高兴地对家里人说:“今天可把我累坏了,我帮助禾苗长高了一大截呢!”

他的儿子听了,感到很纳闷,就赶快跑到地里去看,发现拔高的禾苗全都被太阳晒蔫了,全都枯死了。

中国古代寓言故事 篇10

楚国有位钓鱼高手名叫詹何,他的钓鱼与众不同:钓鱼线只是一根单股的蚕丝绳,钓鱼钩是用如芒的细针弯曲而成,而钓鱼竿则是楚地出产的一种细竹。

凭着这一套钓具,再用破成两半的小米粒作钓饵,用不了多少时间,詹何从湍急的百丈深渊激流之中钓出的鱼便能装满一辆大车!回头您再去看他的钓具:钓鱼线没有断,钓鱼钩也没有直,甚至连钓鱼竿也没有弯!

楚王听说了詹何竟有如此高超的钓技后,十分称奇,便派人将他召进宫来,询问其垂钓的诀窍。

詹何答道:

“我听已经去世的父亲说过,楚国过去有个射鸟能手,名叫蒲且(ju)子,他只需用拉力很小的弱弓,将系有细绳的箭矢顺着风势射出去,一箭就能射中两只正在高空翱翔的黄鹏鸟。父亲说,这是由于他用心专一、用力均匀的结果。于是,我学着用他的这个办法来钓鱼,花了整整五年的时间,终于完全精通了这门技术。每当我来到河边持竿钓鱼时,总是全身心地只关注钓鱼这一件事,其他什么都不想,全神贯注,排除杂念,在抛出钓鱼线、沉下钓鱼钩时,做到手上的用力不轻不重,丝毫不受外界环境的干扰。这样,鱼儿见到我鱼钩上的钓饵,便以为是水中的沉渣和泡沫,于是毫不犹豫地吞食下去。因此,我在钓鱼时就能做到以弱制强、以轻取重了。”

蒲且子射鸟和詹何钓鱼的故事说明了同一个道理,那就是无论做什么事情,都需要专心致志,一丝不苟,用心去发现和运用其客观的规律性。只有这样,才能做到事半功倍,取得显著的成效。

古代寓言故事 篇11

昔有一国,国中一水,号曰“狂泉”。国人饮此水,无不狂;惟国君穿井而汲,独得无恙。国人既并狂,反谓国王之不狂为狂。于是聚谋,共执(拿、持)国君,疗其狂疾,火艾针药(拔火罐、扎针灸、熏艾蒿、服草药),莫不毕具(准备)。国主不任(忍受)其苦,遂至狂泉酌(舀取)而饮之。于是君臣大小,其狂若一,众乃欢然。

翻译过来是这样的。从前有一个国家,有一泉水,叫做狂泉。国人饮这个狂泉里的水的,没有不癫狂的。唯独国君打了一个专供自己饮水的水井,独自汲水喝没有癫狂。国人一起癫狂,反而认为国君不癫狂是癫狂。于是大家聚在一起商量,一同抓住国君,给国君治癫狂的病。轮番给国君拔火罐、扎针灸、熏艾蒿、服草药,没有方法不用的。国君实在不堪忍受这种折磨,只好到“狂泉”去舀水喝。于是,这个国家从上到下,无论国君还是臣民,都一样癫狂;无论大人还是小孩,都一样荒谬。所有的人都一样疯疯癫癫,这样,大家反而都高高兴兴的。

这个故事,让我想到了与其有异曲同工之妙的蒲松龄的《聊斋》里的《罗刹海市》。《罗刹海市》描写了一个虚无飘渺的国家,那里的人以丑为美,以美为丑,完全是一个颠倒过来的世界。

我们来看看作者开篇所写。马骥,字龙媒,贾人子。美丰姿。少倜傥,喜歌舞。辄从梨园子弟以锦帕缠头,美如好女,因复有“俊人”之号。十四岁,入郡庠,即知名。父衰老,罢贾而居。谓生曰:“数卷书,饥不可煮,寒不可衣。吾儿可仍继父贾。”马由是稍稍权子母(以资本经营或借贷生息为权子母,这里是做生意的意思)。从人浮海,为飓风引去,数昼夜,至一都会。其人皆奇丑;见马至,以为妖,群哗而走。马初见其状,大惧;迨知国人之骇已也,遂反以此欺国人。遇饮食者,则奔而往,人惊遁,则啜其余。

翻译过来是这样的。马骥,字龙媒,是商人的儿子。他风度翩翩,一表人材,从小就洒脱大方,喜欢唱歌跳舞。经常)○(跟着戏班子演出,用锦帕缠着头,就像一个美丽的少女,因此又有“俊人”的美称。他十四岁考中秀才,很有名气。父亲年老体衰,放弃了经商,回家闲住,对马骥说:“几卷书,饿了不能煮着吃,冷了不能当衣穿,我儿应该继承父业去经商。”马骥从此就慢慢做起买卖来。

一次,马骥跟别人去海外经商,被飓风刮走了。漂了几天几夜,来到一个都市。这里的人个个都非常丑陋,看见马骥来,以为是妖怪,都惊叫着逃走了。马骥刚见到这情景时,还很害怕;等知道那些人是惧怕自己时,就反而去欺负他们。遇到吃饭的,他就跑过去,人家吓跑了,他就把剩余的饭菜吃掉。

马骥本来是一个“俊人”,美丰姿、少倜傥、喜歌舞、美如好女,神使鬼差到了这里,却成了长得丑不是你的错,出来吓人还是你的不对这样的主。这个美男子,没有让人惊喜、艳羡,反而认为其奇丑无比,见过丑的,没有见过比你更丑的。大家见到他以为遇到了妖怪,惊叫逃跑。特别有讽刺意味的是,马骥由此找到了觅食的方法,以自己的“丑”来吓走正在吃饭的人,吃一点残羹冷炙。这样以来,彻底消灭了马骥这个美男子的自信心。本来认为自己的颜值还是很高的,没有想到混到自己是最丑的,丑到能吓着人、吓跑人。他或许本来想到可以靠美丽、漂亮吃饭,现在却沦落到靠丑陋、吓人吃饭。

“狂泉”在百度上有四种解释:1.传说中使人饮后发狂的泉水;2.喻指接受错误的思想、学术;3.湍急的泉水;4.一般喻指全民都顺从一种近乎疯狂的思想,多指贬义,但有时也用于褒扬。

《狂泉》这个故事,让我想到了农村的一句俗语:自己满身红毛,还说别人是妖怪。当美丑、是非颠倒时,一切都失去了标准,只有迫使自己顺着流俗走,否则就是另类、异类,为大家所不容。像屈原一样,想做到举世混浊、唯我独清,是相当有难度的。也只有像渔父所说的那样:世人皆浊,何不淈((gǔ,搅浑)其泥而扬其波?众人皆醉,何不哺其糟而歠其醨。(世上的人都肮脏,何不搅浑泥水扬起浊波;大家都迷醉了,何不既吃酒糟又大喝其酒?)自视清高,在流俗面前是无力的。你太清醒、拒绝随波逐流,让大家都不高兴;那你的结局就悲催了。

狂泉不过是个假想的故事而已,但它却告诉我们:在社会上流行一种荒诞的意识、一种虚伪做法的情况下,一个头脑健康和行为正常的人,要想在众人颠倒黑白的环境下坚持公正的原则,的确是极其困难的。

也告诉我们,坚持真理,勿要随波逐流,因为多数人的荒谬有时竟会成为“真理”,但它的本质仍然是荒谬。人狂己勿狂,人错己勿错。我们还应该不忘初心、寂寞坚守。

古代寓言故事 篇12

从前,有一个好吃懒做的人,一天到晚除了吃饭就是睡觉,什么也不愿干却总是异想天开,一会儿想着要吃这,一会儿又想着要吃那,又不想费力气。

一天,他躺在床上忽然想到要能吃上野兔子做的佳肴该多好呀。他曾听人说鹘(hu)乌可以捕捉野兔,于是他勤快了一次,起床出门到市场上去买鹘乌。他在街上转来转去,不知鹘乌是什么模样。七买八买竟把一只鸭子买回家了,反正他还是不知道。

第二天,这个人把鸭子带到野地里,等着野兔跑来。等呀等,果然有野兔子跑过来了。这人立即将鸭子抛掷出去,让鸭子去抓野兔。可是,这只鸭子飞不起来,一抛出去它就扑打着翅膀落在地上了。这人急了,又抓起鸭子再抛掷出去,鸭子又重重地落到地上。这个人烦死了,他接连三四次把鸭子抛掷出去,鸭子始终是飞不起来。

这时,只见鸭子摔倒了又从地上站立起来,哀哀地对他说:“我只是个鸭子呀!你杀了我,吃我的肉,这是我应尽的本分。可是你要我去抓兔子,我哪能做得到呢?你为什么偏偏要把抛掷的苦处强加到我头上呢?”

这个人却皱着眉头说:“你怎么会是只鸭子呢?我只当你是只飞得快、善于捕捉野兔的鹘乌呢。”

鸭子没办法,为了让这个人相信自己的确是只鸭子,它伸出自己的脚蹼给他看,说:“你看我这连在一起的脚丫子,看我这笨手笨脚的。样子,是会捕捉野兔的鹘乌吗?”

这个人无可奈何地看看鸭子,再看看四周,那只野兔子早已不知跑到哪里去了。这个人只好沮丧地返回家去。

所以说,不顾客观实际,单凭自己的主观想象,强人所难,终究是达不到应有效果的。

中国古代寓言故事 篇13

很久以前,只有中山国人会酿酒。鲁国人想得到酿酒秘方,始终也未能如愿。后来,有个在中山国的鲁人,设法从一烧锅里弄了些酒糟带回来,在鲁国开了家酒店,把酒糟浸泡在鲁国自己做的一种很不好吃的酒里,然后称说此酒是中山风味。

酒店开张,慕名而来的人很多。品尝后都说是地道的中山风味。有几个原先品过中山酒的人也说与原先喝过的没两样。酒店越开越兴旺,天天座无虚席。

一天,中山国那个烧锅的酿酒师傅恰巧来到鲁国,闻名也来品尝,刚呷了一口,便吐出来了,苦笑着大声说:“和我们烧锅的光糟水一个味,也来混充中山酒。”客人知道受骗,哄散而去。

中国古代寓言故事 篇14

暑假中,我准备读6本书,这本书就是其中的一本,里面有一个个小故事,却蕴藏着一个个大道理,等着我们去探知。特别是书中的三个小故事,读后给我印象非常深刻,感悟也很多。

一个是薛谭学讴,主要讲了一个叫薛谭的人跟秦青学唱歌,在还没有完全掌握秦青唱歌技艺时,却自以为学会了,告诉秦青他要走了,秦青也不阻止他走,只是为薛谭高歌一首。薛谭听完以后,顿时恍然大悟,发现自己唱歌技艺跟秦青差的很远。于是,他跟秦青道歉,继续留下来学唱歌。这篇故事让我懂得骄傲自满、浅尝辄止,只会半途而废;知错能改,也是一种好的品质。

再有一个是大鼠的故事,有很多只猫都被它吃了,而猫却吃不了它,最后它是被一只叫做狮猫的给吃了,为什么这只狮猫来了之后,大鼠被吃了,其他的猫却不能呢?原来是狮猫一直坐在地上,每当大老鼠来骚扰它时,它就是不动,最后等大鼠精疲力竭时,狮猫猛地把大鼠给吃了。这个故事让我懂得生活需要智慧,蛮干不如智取。

还有一个是狼狈为奸的故事,讲得是狼和狈,它们都是凶残、阴险的动物,互相勾结做坏事,而且还知道互相配合,知道取长补短。我们做人一定不能像它们一样,专干坏事,危害人类。但我们也要学习它们团结互助,互相配合的精神。

读完这本书之后,我懂得了一个道理,一则意味深长的故事,胜过一本厚厚的书。

中国古代十大寓言故事 篇15

楚国有个名叫次非的人,在一次旅游时来到吴国干遂这个地方,得到了一柄非常锋利的宝剑,高高兴兴地回楚国去。

次非在返回楚国的途中要过一条大江,便乘船渡江。当渡江的小木船行到了江中心时,忽然从水底游来两条大蛟,异常凶猛地向这条小木船袭击过来,很快地从两边缠住渡船不放,情况非常危急,所有乘船过江的人都吓呆了。这时,次非向摆渡的船夫问道:“您在江上摇橹摆渡多年了,您曾经见到或听到过有两条大蛟缠住船不放而船上的人还能够有活下去的可能吗?”船夫回答说:“我驾船渡江几十年,也不知送过多少人过江,不说没见到,还从来没有听说过有这样的事情而船上的人是没有危险的。”次非想:如果不除掉这两条恶蛟的话,全船的人就会有生命的危险。于是他立即脱去外衣,捋起衣袖,抽出从吴国干遂得到的宝剑,对船上的人说:“这两条大蛟如此凶恶,也只不过是这江中一堆快要腐烂了的骨和肉,还怕它干什么?为了保全船上所有人的生命,我即使丢掉了这柄刚刚得到的上好宝剑,哪怕是我个人的生命,也没有什么可惜的。”说完,他就毫无犹豫地手持宝剑跳到江中向缠住渡船不放的大蛟砍去,经过一场紧张、激烈的人与恶蚊的争斗,次非挥剑斩了那两条大蚊,从容不迫地上到船上来。就这样,次非斩除了两条大蛟,保住了渡江的小木船,挽救了全船人的生命。

这个故事的寓意是:在危急存亡的关头,为着大众利益要挺身而出,迎难而上,不要畏首畏尾,苟且偷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