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在线阅读 > 故事大全 > 儿童故事 > 伊索寓言小故事(5篇)正文

《伊索寓言小故事(5篇)》

时间:

在日常生活或是工作学习中,大家都经常接触到寓言故事吧,寓言的主人公可以是人,可以是动物,也可以是植物等。寓言多用借喻手法,使富有教训意义的主题或深刻的道理,在情节高度凝练的故事中得到揭示。还苦于找不到好的寓言故事?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以下是细致的小编小月月为大家整编的5篇伊索寓言小故事,欢迎借鉴,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伊索寓言经典故事 篇1

一场大规模的奴隶起义在古希腊某地区爆发了。起义军攻打城市、占领庄园。奴隶主惊恐万分,一方面调动兵队,镇压奴隶起义;另一方面对奴隶起义领导者许以高官厚禄、华宅美女。有的人动摇了,想通过投降谋取好处。起义军面临着瓦解的危机。

寓言家伊索(约公元前6世纪)知道后,给动摇者讲了一个寓言故事:一个大雪纷飞的冬天,百鸟绝迹,千兽怒吼。冻得全身发抖的猎人在森林里发现了一头巨大的野熊,他小心举起了,瞄麻野熊的。咽喉,准备扣动板机。野熊十分危险,突然,他对猎人说,“何必一定要开枪呢?”有些吃惊的猎人降低了枪口,回答说:“我想要一件温暖的熊皮大衣,抵挡严寒!”

“行啊!”野熊仍然镇静自若他说,“我也没有什么别的要求,只要能吃饱肚子就行,这样吧,我们再具体谈判条件!”

于是,猎人同野熊坐下来谈判了,通过一番喋喋不休地争吵,最后达成妥协。过了一会儿野熊独自走开了,它满足了要求——填饱了肚子,而猎人也如愿以偿,穿上了他想要的温暖的熊皮大衣。

伊索最后说:“原来,野熊把猎人吃掉了,它就填饱了肚子;野熊把猎人吃掉,猎人就在熊肚中‘穿’上了熊皮大衣。这样,两者各自的要求似乎都达到了,虽不违反他们的谈判协定,但猎人却丧失了生命。如今奴隶主劝降,我们如果和他们讲和,不就像猎人和熊谈判,会有好结果吗?到头来把起义军断送在敌人手里,谁还逃得了任人宰割的厄运呢?”

那些动摇者听了伊索的一番话,开始回心转意,再也不提和谈的事,继续英勇地坚持斗争。

伊索寓言经典故事 篇2

赫耳墨斯想要知道人们对他有多尊重,便化作一个凡人,来到一个雕刻家的店里。他看见宙斯的'`像,便问要多少钱。雕刻家回答说一块银元。他笑着又问赫拉的像要多少钱。雕刻家说那要贵些。当他看见了自己的像时,心想自己身为神的使者,又是招财进福的神,应该标出高价吧。赫耳墨斯便指着自己的像,问需要多少钱,雕刻家答道:“假如你买了那两个,我便把这个做零头,白送给你吧。”

这故事说明,那些爱慕虚荣的人,往往被别人看不起。

伊索寓言经典故事 篇3

农夫赶着驮着山羊、绵羊和小猪的驴进城。小猪一路上不停地拼命号叫,狐狸听见了,便问它:“那些羊为什么都安安静静,只有你这般号叫?”小猪回答说:“我并不是无缘无故地号叫,我十分清楚,主人捉绵羊是要它的毛和奶,捉山羊是要干酪和小羊羔,而捉我却是要杀我去祭祀。”

这故事是说那些能预感灾难来临的`人。

伊索寓言经典故事 篇4

宙斯想要为鸟类立一个王,于是指定一个日期,要求众鸟全都按时出席,以便选它们之中最美丽的为王。

众鸟都希望自己能够最美丽,纷纷跑到河边去梳洗打扮。寒鸦心里很焦急,它知道自己没一处漂亮,但是它也希望自己能被选上。它来到河边,发现众鸟脱落下很多羽毛,于是它灵机一动,捡起所有的羽毛,小心翼翼地全插在自己身上,再用胶粘住。

终于到了指定的日期了,所有的鸟都一起来到宙斯面前。宙斯放眼望去,看见寒鸦的羽毛花花绿绿的,在众鸟之中显得格外漂亮,于是准备立它为王。

众鸟一看十分气愤,纷纷从寒鸦身上拔下本属于自己的'羽毛。寒鸦身上美丽的`羽毛一下全没了,又变成了一只丑陋的寒鸦。寓言解读

借助别人的东西只会得到虚假的美,当原本不属于自己的东西被剥离时,就会原形毕露。

伊索寓言经典故事 篇5

由于有许多对法官、强权者和财主的控告,狮王非常生气,它决定亲自去巡视自己的领地,查访实情。

狮王走呀,走呀,忽然看见一个庄稼汉正在生火,准备烹煎几条刚钓起来的`鱼。可怜的鱼眼看末日来临,全都在热锅上拼命地蹦来蹦去,作垂死挣扎。

“你在干什么?你是什么人?”狮王朝庄稼汉张开血盆大口,怒气冲冲地问。

“威力无边的大王啊,”庄稼汉慌慌张张地答道,“我是在这里管理水族的首领,它们则是村长、里长,全是水族的居民。我们到这里来,是为了恭候大王您的光临。”

狮王听了很高兴,语调也缓和了很多:“它们生活得怎么样?这里是不是富庶的地方?”

“大王啊!对它们来说这里不是一般的栖息地,简直就是天堂。为此,我们不断向上帝祈祷:愿狮王您万寿无疆!”

这时鱼儿还在锅里苦苦地挣扎着。“那你告诉我,”狮王说,“它们这样摇头摆尾是什么缘故?”

“啊,英明的大王!”庄稼汉回答:“它们是因为见到了您而高兴得跳起了舞。”

于是狮王体恤地舔舔庄稼汉的胸膛,并再次看了看“跳舞”的鱼,随即继续赶路。

大道理:

有些领导者在体察民情的时候只听取片面之言,根本就不能深入百姓,了解民间疾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