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记中的故事最新集锦》
史,可以组一个词:历史;记,也可以组一个词:记载、记录,连起来就是历史的记载,从书名就可以知道这本书是在记录历史的,也就是我们今天要讲的是历史的小故事。《史记》是中国西汉时期的历史学家司马迁撰写的史学名著,都有哪些有趣的故事呢?下面小编给大家介绍关于史记中的故事,方便大家学习。
史记中的故事1
纸上谈兵
赵括从小就对打仗很感兴趣,他熟读兵法,认为天下的良将都比不上他。他经常和父亲赵奢辩论军事问题,有时赵奢也说不过他,但赵奢不认为赵括有什么过人的本领,觉得自己的儿子不会灵活应变,最大的本事就是纸上谈兵而已。
赵奢去世几年后,赵王准备让赵括换下廉颇去和秦国打仗,当赵王的封赏和任命到达赵家时,赵括非常兴奋,他的母亲却请赵王收回任命。她说:“赵奢活着时,常把封赏分给将士,一旦打仗便把全部心思都放到战事上。再看赵括,才当了几天大将军,就开始目中无人了,所有封赏都归自己,根本不像他父亲!”但是赵王心意已决,不听赵母的劝阻,还是派赵括去了前线。赵括到了前线,更改了军中制度,还把廉颇留下的军吏换成了自己的亲信。
秦国的白起听说了赵括的举动,就派一支精兵去向赵括挑战,并假装败下阵来,绕道切断了赵军的粮道。赵军断了粮草,军心涣散,四十多天后,实在耗不下去了,赵括决定带一队人马和白起决战。
秦军早有准备,万箭齐发,赵括当场阵亡,饿晕了的赵军向秦军投降,白起将这几十万俘虏全部活埋了。
史记中的故事2
名将治军汉景帝去世,汉武帝即位以后,朝中大臣多认为李广是很有才能的将领。于是,武帝把李广由上郡太守调任为未央宫卫尉,同时,程不识被调任为长乐宫卫尉。程不识以前和李广一样,是以边郡太守的身份率军屯守、驻防,也是一名战功显赫的将领。
汉军出击匈奴时,李广行军从不安排队列和阵势,大军在水草丰富的地区附近安营扎寨,每个人都感到很方便舒服;到了晚上,军中也不用打更的方法来防备偷袭;军中的幕府简化各种规章制度、文书薄册,怎么方便怎么办。但是,李广却把侦察兵布置得很远,有紧急军情就可以及时得到回报。因此,大军从来没有遭遇什么危险。而程不识对军队的编制、行军的队列、驻扎的阵势等要求得很严格:晚上,军中打更;军吏整理文书薄册一直忙到天亮。他军中的人都得不到很好的休息,但是,也正是他的严谨治军,他的部队从来没有遇到危险。程不识曾经说过:“李广治军极为简单,可是,如果敌军除掉他的侦察兵,对他们发动突然袭击,李广就无能为力了;然而他的士兵们平日里很安逸、快乐,都愿意为他去死,匈奴人也不敢轻易与其作战。我军的军务虽然繁多,但是,敌人却没有办法侵犯我军。”
当时,汉廷的边郡大员里,李广、程不识都是名将。可是,匈奴更害怕李广的谋略,汉朝军士们也大多喜欢跟随李广而不愿意在程不识麾下效力。
孝景帝在位时,程不识因为多次直言进谏,他为人廉洁,谨守法律条文而官至太中大夫。而李广始终是景帝心里的刺,并没有受到特别的封赏,只是在边境上奔波劳累。
史记中的故事3
【纣王暴虐】
黄河的下游有一个部落叫商,传说商的祖先契在尧舜时期和大禹一起治过水,很有功劳。后来,因其畜牧业发展得很快,武力也渐渐强盛起来,到了夏朝的末年,商部落的首领汤率领部众了夏朝的统治,建立了商朝。
商朝的最后一个王叫辛,是历出了名的暴君,人们称他为“商纣王”。
商纣王原来是一个相当聪明的人,头脑灵活,善于雄辩,只是后来他把自己的口才多用于拒绝大臣们的进谏上了。他身材高大,很有勇力,早年曾亲自带兵和东夷打仗,可谓身经百战。他很有军事指挥才能,经过多年的奋战,最后平定了东夷,把商朝的文化传播到了淮水和长江一带。
由于长期的战争,国力消耗很大,这无疑加重了商朝百姓的负担。可是,商纣王为了自己享乐,根本不管民众的死活,他大量搜刮民财,没完没了地修建宫殿,扩大猎场,百姓的苦难越来越深重。
商纣王在他的别都朝歌造了一个“鹿台”,把金银珠宝放在里面;他又造了一个极大的仓库,叫做“钜桥”,把剥削来的粮食贮藏在里边。他每天沉迷于玩乐,根本不关心国家大事。
有一次,为了讨宠妃妲己高兴,商纣王想出了一个穷奢极欲的主意,他叫人把熟肉挂在树枝上,在水池中灌满好酒,然后,歌之舞之,借以助兴。
他和妲己还有王公贵族赤身裸体,尽情取乐。渴了喝水池中的酒,饿了吃树枝上的肉,通宵达旦,乐此不疲。
商纣王的荒淫无度引起了百姓的怨恨和大臣们的不满,许多人建议他勤政爱民,以天下为重。可是,商纣王不但一点也听不进去,反而还用各种残酷的刑罚来镇压他们。谁反对他,他就把谁剁成肉酱,这叫醢刑;要么就制成肉干,这叫脯刑;最残忍的还有“炮烙”,就是让人在烧红的铜柱上行走,最后掉进火坑烧死。
九侯、鄂侯、西伯昌是三个诸侯小国的首领,号称“三公”,曾经帮助商纣王掌握军政大权。可是,残暴的商纣王对他们也是横加迫害。
九侯的女儿是商纣王的妃子,因为她私下里议论了几句商纣王和妲己,就被商纣王给杀了。商纣王担心九侯怨恨自己,就把他骗进宫中,施以醢刑,把他剁成了肉酱。鄂侯知道此事后,进宫劝阻商纣王,不料想,商纣王根本不想听他说话,干脆对他施行了脯刑,制成了肉干。
西伯昌对两位老友的遭遇深感同情,他因为内心悲伤,所以连连叹息。商纣王知道后,立即把他捉了起来,关在里。西伯昌的部下为其疏通,赶快搜罗许多美女骏马、奇珍异宝献给纣王,又送了大量的礼物给纣王亲信的大臣。
纣王见了诸多的宝物,高兴得又是拍手,又是跺脚,他说:“随便拿出一样就够赎他了。”
于是西伯昌得到了释放。
商纣王的叔叔比干是一个忠臣,他劝纣王:“您不能再这么下去了,必须改一改了。”
商纣王大怒,对比干说:“我听说圣人的心有七个孔,你难道是圣人吗?我要看看你的心是几个孔!”说完,命令左右剖开比干的胸膛,挖出了他的心。
大臣箕子也是一个忠臣,曾多次劝谏商纣王。现在他看到了比干的惨状,惊恐不已,为了避祸,他开始装疯,想方设法去给别人当奴隶。可是,纣王并没有放过他,还是把他抓起来,关进大牢。
由于纣王的暴虐,商朝的百姓开始逃亡,就连大臣们也纷纷抱着他们的祭酒器具和乐器,逃向远方。
西伯昌就是其中的一个。
西伯昌离开商纣王,在一个偏远的名叫“周”的诸侯小国住了下来。他勤于政务,发展生产,赢得了百姓的爱戴。同时,也有许多的诸侯国脱离了商朝的统治,归顺到他这里来,“周”的力量一天天强大起来。
西伯昌就是周文王。
周文王一心要讨伐商朝,可是他还没有完成灭商的大业,就病死了。
周文王去世之后,他的儿子发继位,这就是周武王。周武王拜姜太公为师,并且要他的兄弟周公旦、召公寺做他的助手,积极扩充兵力,准备伐纣。
第二年,周武王把军队开到盟津,也就是今天河南省孟津县,举行了一次检阅,有八百多个小国诸侯,不约而同地到盟津会师,要求随同武王一起攻打商朝。
大约在公元前1066年,武王认为时机终于成熟,便又会师于盟津,举行了一次誓师大会,宣布了商纣王的种.种罪行,鼓励大家同心伐纣。
商纣王听到消息,立刻拼凑了七十万人马,由他亲自指挥,到离朝歌只有七十里的牧野迎战武王的军队。当时,武王只有五万人马,而纣王的人马却有七十万。纣王想:难道我七十万人还怕你五万人吗?
谁知,纣王的七十万军队是临时组织起来的,其中还有大量的奴隶,他们平时就恨透了纣王,哪里肯为他卖命打仗呢?牧野一战,周武王的军队一冲上来,纣王的人马就掉转矛头,一起冲向纣王。
纣王兵败后匆匆逃回“鹿台”,当夜就放了一把火,自己跳进火堆自杀了。
商朝既灭,各诸侯小国一致推举周武王为天子。中国历又一个奴隶制国家周朝开始了。周朝定都镐京,也就是今天的陕西省西安市,世称“西周”。
史记中的故事4
【赵奢秉公执法】
出处《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公元前271年,赵奢担任当时赵国的税务长官。赵国都城邯郸城里,赵王的弟弟平原君开了九家大型店铺,分别由其九个官家负责,这九个官家侍仗权势,偷税逃税,抗拒缴纳国家税款,并将前去收税的税务官打伤。赵奢闻此事,为了维护税法的尊严,冒着被杀、罢官的危险,依据当时的法律,果断地处死了这九个管家。
这下子可把平原君惹火了,气势汹汹地找赵奢算帐,扬言要杀死赵奢不可。赵奢镇定自如,据理力争:“你是赵国国内受人敬重的权贵,如果任凭你家藐视税法,那么国家法律的力量就会被削弱;国家法律的力量被削弱了,那么国家的实力就会被削弱;国家的实力如果被削弱了,那么迥边的其他国家就会虎视耽耽,趁机侵犯我国,到时候,赵国没有了,你还有什么富贵荣华:以你平原君所处的地位,如果能奉公守法,上下才能团结一致,上下团结一致,国家才能强大,国家强大了,政权才能稳定。”
平原君被赵奢的这一番大义凛然的话深深感动了,顿时怒气全消,内心十分惭愧,悄悄地走了。
赵奢的秉公执法,不徇私情,很快使赵国财务充实,国泰民安。赵国也由一个不太富足的国家,成为春秋战国烽火年代的七雄之一。
史记中的故事5
破釜沉舟
秦朝末年,秦军大将章邯攻打赵国。赵军退守巨鹿(今河北平乡西南),并被秦军重重包围。楚怀王于是封宋义为上将军,项羽为副将率军救援赵国。宋义引兵至安阳(今山东曹县东南)后,接连46天按兵不动,对此项羽十分不満,于是要求进军决战,解困赵国。但宋义却希望秦赵两军交战后待秦军力竭之后才进攻。但此时军中粮草缺乏士卒困顿,而宋义仍旧饮酒自顾,项羽见此忍无可忍,进营帐杀了宋义,并声称他叛国反楚。于是将士们则拥项羽为上将军。项羽杀宋义的事,威震楚国,名闻诸侯。随后,他率所有军队悉数渡黄河前去营救赵国以解巨鹿之围。项羽在全军渡黄河之后他下令把所有的船只凿沉,打破烧饭用的锅,烧掉自己的营房,只带三天干粮,以此表决一死战,没有一点后退的打算。正是这样已无退路的大军到了巨鹿外围,并包围了秦军和截断秦军外联的通道。楚军战士以一当十,杀伐声惊天动地。经过九次的激战,楚军最终大破秦军。而前来增援的其他各路诸侯却都因胆怯,不敢近前。楚军的骁勇善战大大提高了项羽的声威。以至战胜后,项羽于辕门接见各路诸侯时,各诸侯皆不敢正眼眼看项羽。后来,“皆沉船,破釜甑”演化为成语“破釜沉舟”,以比喻拚死一战,决心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