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赞美老师的诗句和名言简短_推荐(优秀9篇)》
在平时的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看到过许多经典的诗句吧,诗句具有语言高度凝练、篇幅短小精悍的特点。那什么样的诗句才算得上是经典呢?下面是整理的赞美老师的诗句和名言简短_推荐(优秀9篇),如果对您有一些参考与帮助,请分享给最好的朋友。
赞美老师的诗句和名言 篇1
关键词:古诗词教学;活跃气氛;探索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01-0067-02
学生对好老师的评价,第一个就是课堂气氛活跃。而语文教学中,最难活跃课堂气氛的就是诗词教学。课堂气氛与教师的教学能力紧密相关,教师的教学能力至少应包括:使全班学生始终参与学习活动,创设生动活泼、多样化的教学情境。①诗词简短,言简意赅又蕴含深远,故事性不强。要创设生动活泼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参与其中,在诗词教学中有相当难度,笔者一直在这方面努力探索,归纳了以下几点心得,与大家共同商榷。
一、使用现代语言,营造氛围
中职生虽然普遍基础差、不爱学,却也有些聪明、不愿守陈规的学生,他们贪玩、好新奇还屡有创意。他们认为古诗文年代久远,语言艰涩难懂,内容古板无趣,没有学的必要。教师想让古诗文教学的课堂气氛活跃起来,首先是化解学生这种抗拒情绪,可以考虑从口头语言和体态语言方面入手,可从眼神、面部表情、手势、身体姿态等体态语言安抚学生,说话时的语调和遣词造句尽量轻松,贴近现实生活,尽量弥补作品语言古朴给学生带来的隔阂感。
例如,教学《诗经·静女》时,我先引导学生讨论自由恋爱这种观念是什么时候才有的,再用玩笑的语气告诉他们,远在数千年前的春秋时代已出现,我们现代人自诩聪明,实际上不过是绕了一大圈回到从前。然后根据诗歌内容,比照古人和今人的约会和小儿女心态,诠释诗歌内容时也不时加入现代因素。比如说到“爱而不见,搔首踟蹰”,我挠挠头,故意叹息:“可怜哪,等不到人,音讯全无,她到底在哪?是否改变了主意?出事了吗?千忧万虑,却又无可奈何,同学们把手机借给他,通通话安慰下好吗?”讲到后面的“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让学生自己讲其中含义,学生七嘴八舌,讲出许多现代故事和心理。课堂气氛相当热烈,到下课还听到学生用诗中句子相互交流。玩笑中,学生竟将诗歌背了下来,教师的教学目的也就达到了。
二、触类旁通,引发联想
教学中,当教师讲到某个俗语或是某些在中小学背过的诗句时,学生总会兴致勃勃地齐声说出下句,特别自信和兴奋。根据这点,教学古诗词时,不管是这首诗的风格或是主要意象、创作手法、主要句子等,只要能联系起学生已有知识的都尽量引导学生展开联想,并以此作为讲授此首诗歌的开始,让学生在浓郁的兴趣中顺理成章接受诗歌传达的内涵。
如李煜的《虞美人》最后一句“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将抽象的愁绪化作绵长幽深的滚滚东流水。抽象变具象,具体可感,比喻贴切有艺术感染力。所以讲授这首词时笔者从艺术特色讲起。让学生联想诗词中讲到“愁”的句子,将这些句子写在黑板上,再让学生观察分类,找出与“一江春水向东流”创作手法相类似的句子——即用化抽象为具体的手法创作的句子。学生找了好些例句,如:李煜的词句“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看不见摸不着的愁变得可感可触摸;还有李清照的“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轻悠飘忽的愁竟有了重量,而且重得要令人担心小船是否承受得起这份沉重;还有贺铸的“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雨,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如诗如画的场景叠加将愁的感觉真实延伸……
师生合作,齐心协力将知识叠加起来,让诗歌阅读变成志同道合者的快乐游戏。
三、你说我写,背诗“很好玩”
目前中职学生最爱看的是漫画书、电视、电影,拿起本白纸黑字的书就想打瞌睡,学生一听说下个单元是古诗文就夸张地打呵欠,建议老师不如还是看电影的好。这种情况下,直观的多媒体教学就是很好的辅助手段。名句名章在网络上很容易就能找到相应的FLASH,制作精美有趣。还有一些图片,都能很好地图解作品。所以,听录音朗读时,将诗句所代表的各张图片(抹去文字部分)一一有序展示,边听朗读,边观看直观场景,以加深印象。朗读结束,图片也看完之后,教师打乱图片顺序,随机抽取一张,让一组学生用现代语言描述图片内容,另一组学生则找出相应诗句,直接在PPT上打出来。最后再从头到尾排好,教师解说、听一遍录音、学生朗读。全部做完之后,这首诗的主要内容学生基本已烂熟于胸。
赞可夫说:“如果一个人深入思考所读课本的内容,那么,虽然他没有努力去记住材料,而材料却能很容易地印入并牢固地保持在记忆里。”这样的课上得很热闹,有听有看还有写,往往上完课后,删去幻灯片上的文字,只看着图片,学生已经可以自然地把整首诗背下来,不需要另花时间死记硬背,也不需要老师耳提面命,自然就能懂能背了。因为,在游戏的过程中,他们已经把材料印入并牢固地保持在记忆里了。
四、以今鉴古,“理论”联系实际
不以今人非古人,不离开历史背景去理解古诗文,这似乎已成定论没有讨论的必要。但是教师若一味沉浸在历史蕴涵之中,学生也许很难跟教师一样深入其中。
也许我们教师很难理解曹操是企业领导人,王维是超级导游,而且可能还会认为这是“荒谬之言”,但学生可以,而且坚信他们是很好的企业领导人和导游,甚至期待自己可以遇见他们。讲《短歌行》时,学生侃侃而谈,谈自己对曹操式未来上司的向往,自己从诗句中找出论据,证明曹操正是自己理想中那个善于发现并善待善用自己这匹千里马的好上司。学《山居秋暝》,学生认为王维是个口才非常好的导游,语言优美,画面描述又好,他们跟着这导游转了好几圈,看到了许多事物,欣赏了这座空山和谐美丽的色彩和幽静恬淡的魅力。
除了以上几种常用手段外,偶尔笔者也会突发奇想,比如,让学生把《念奴娇·赤壁怀古》改写成散文或议论文,或将“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进行一番讨论演绎,或找一些诗歌中传达的有争议的话题进行辩论等。
不管采用哪种形式,目的只是引起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充其量只是一种手段,对诗歌意境、内涵、情感、品味、语言等的欣赏评鉴才是诗歌教学的真正目标,寓教于乐,既要乐,也不忘了乐只是教的形式,教才是乐的终极目标。
综上所述,以乐起兴、以乐带学、寓教于乐是笔者教学古典诗歌的一种常用的、也比较有效的教学手段。
参考文献:
[1]黄希庭。心理学[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7:401.
[2]崔允漷。有效教学[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6.
赞美老师的诗句和名言简短 篇2
1、群峭碧摩天,逍遥不记年。拨云寻古道,倚树听流泉。花暖青牛卧,松高白鹤眠。语来江色暮,独自下寒烟。——李白《寻雍尊师隐居》
2、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苏轼《水调歌头·丙辰中秋》
3、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曹丕《燕歌行》
4、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杜甫《登高》
5、学贵得师,亦贵得友。——唐甄
6、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王维《山居秋暝》
7、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李白《子夜吴歌·秋歌》
8、灵师皇甫姓,胤胄本蝉联。——韩愈《送灵师》
9、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范仲淹《苏幕遮·怀旧》
10、古之圣王,未有不尊师者也。——吕不韦
11、满纸自怜题素怨,片言谁解诉秋心?一从陶令评章后,千古高风说到今。——曹雪芹《咏菊》
12、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苏轼《水调歌头·丙辰中秋》
13、淮南秋雨夜,高斋闻雁来。——韦应物《闻雁》
14、鹤发银丝映日月,丹心热血沃新花。——佚名《对联》
15、王子停凤管,师襄掩瑶琴。——李白《金陵听韩侍御吹笛》
赞美老师的诗句和名言简短 篇3
1、务学不如务求师。——杨雄
2、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清)龚自珍《乙亥杂诗》
3、敢说敢作敢为,无怨无恨无悔。狂风暴雨惊雷,吐气扬眉,天下舍我其谁?——佚名《天净沙六首·王本成》
4、轻盈数行字,浓抹一生人。寄望之后者,成功报师尊。——佚名《冰心》
5、圣人无常师。——韩愈《师说》
6、自闻颖师弹,起坐在一旁。——韩愈《听颖师弹琴》
7、诲尔谆谆,听我藐藐。
8、一似梦瑶台,心知玉女来。笙歌人杳渺,花影月徘徊。——佚名《一似梦瑶台》
9、下年再有新生者,十丈龙孙绕凤池。——郑板桥《新竹》
10、一日为师,终身为父。——关汉卿
11、三人行,必有我师。
12、北虏坏亭障,闻屯千里师。——杜牧《雪中书怀》
13、男婚女嫁休心日。意灭情忘舍俗时,恭从吾师云水去,将来决定到天。
14、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杜甫《春夜喜雨》
15、为别人照亮道路,自我必须放出光芒——这就是人的最大幸福。——前苏联尔任斯基
16、师住稽亭高处寺,斜廊曲阁倚云开。——张籍《送稽亭山寺僧》
17、为国为家为民,风吹日晒雨淋。碧海蓝天白云,日月星辰,相伴一生追寻。——佚名《天净沙六首·回澜阁》
18、绿野堂开占物华,路人指道令公家。——白居易《奉和令公绿野堂种花》
19、身为世范,为人师表。
20、灵师不挂怀,冒涉道转延。——韩愈《送灵师》
21、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唐韩愈《师说》
22、虚空无处所,仿佛似琉璃诗境何人到,禅心又过诗。
23、教师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播者,并且是模范。——[美国]布鲁纳
24、王师未报收东郡,城阙秋生画角哀。——杜甫《野老》
25、虚空无处所,仿佛似琉璃。诗境何人到,禅心又过诗。——刘商《酬问师》
26、摇落深知宋玉悲,风流儒雅亦吾师。——杜甫《咏怀古迹五首·其二》
27、学者必求师,从师不可不谨也。——程颐
28、客来坐上心慵问,饭到唇边口倦张。不是故将形体纵,养成贫病疗无。
29、经师易遇,人师难遇。——司马光
30、王子停凤管,师襄掩瑶琴。——李白《金陵听韩侍御吹笛》
31、师友相从气义同,报恩惟有厉清忠。长绳难系青春日,心迹兼忘来源通。
32、灵师皇甫姓,胤胄本蝉联。——韩愈《送灵师》
33、偶应非熊兆,尊为帝者师。——刘基《题太公钓渭图》
34、天子号仁圣,任贤如事师。——杜牧《雪中书怀》
35、偶应非熊兆,尊为帝者师。——刘基《题太公钓渭图》
36、轻盈数行字,浓抹一生人。寄望之后者,成功报师尊。
37、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唐)杜甫《春夜喜雨》
38、群峭碧摩天,逍遥不记年。拨云寻古道,倚树听流泉。
39、春满江山绿满园,桃李争春露笑颜。东西南北春常在,唯有师恩留心间。
40、明年再有新生者,十丈龙孙绕凤池。——郑燮《新竹》
41、仰之弥高,钻之弥坚。――《论语-子罕》
42、北虏坏亭障,闻屯千里师。——杜牧《雪中书怀》
43、一日为师,终身为父。
44、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李商隐
45、举世不师,故道益离。——柳宗元
46、闻道谿阴山水好,师行一一遍经过。——张籍《送僧往金州》
47、人人尽喜生中国,户户虔心敬上真。唯愿诸公皆省悟,同登无漏出红。
48、学贵得师,亦贵得友。——唐甄
49、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50、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孔子
51、东宫白庶子,南寺远禅师。何处遥相见,心无一事时。
52、胸怀万里世界,放眼无限未来。挥洒旷世奇才,重上瑶台,天地为之惊骇。
53、为人堂堂正正,做事磊落光明。汇集四方英雄,师出有名,天下任我纵横。——佚名《天净沙六首·管仲图》
54、懒看经教懒烧香,兀兀腾腾似醉狂。日月但知生与落,是非宁辨短和长。
55、古之圣王,未有不尊师者也。——吕不韦
56、举世不师,故道益离。——柳宗元
57、新竹高于旧竹枝,全凭老干为扶持。明年再有新生者,十万龙孙绕凤池。――清郑燮
58、蹇蹇三事,师师百僚。——卢照邻《中和乐九章。歌公卿第八》
59、令公桃李满天下,何用堂前更种花。——白居易《奉和令公绿野堂种花》
60、北虏坏亭障,闻屯千里师。——杜牧《雪中书怀》
61、为学莫重于尊师。——谭嗣同
62、自闻颖师弹,起坐在一旁。——韩愈《听颖师弹琴》
赞美老师的诗句和名言 篇4
关键词:小学语文 语文味
“语文味”是语文课堂教学的灵魂,它使语文课洋溢着一种独有的迷人氛围和人性魅力,使学生对语文产生强烈的兴趣,进而使师生双方都得到共同发展。那么,语文课如何体现语文味呢?
一、书声琅琅,读出“语文味”
读是语文教学永恒的主题,琅琅的读书声,是语文课堂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正如叶老所说:“多读作品,多训练语感,必将驾驭文字。”充分地读,能让学生在读中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1、潜心品读入文本
语文课堂上最动听的声音,就是学生的读书声,作为语文老师,我们应想方设法让学生在读书中体会中国语言文字的魅力,让学生在吟诵种感悟文本,与作者进行心与心的交流。我们可抓住课文的精妙之处,引领学生反复品读,从一个个标点、一个个词语、句子中去玩味。一位老师上《黄鹤楼送别》,学到古诗《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中的一句“孤帆远影碧空尽”时,她这样引导学生读:“这‘孤’字,是一份落寞,一起读——;这‘孤’字,是两心牵挂,读——;这‘孤’字,是缕缕相思,读——;这‘孤’字,折射出的是那亘古不变的友情,读——”这样通过反复诵读诗句,把情感推向高潮,让学生体会到作者内心的孤寂,感受到语言的魅力,心灵在与文本的碰撞中飞扬,生命在阅读中成长,而浓浓的“语文味”也在这不露痕迹的诵读中体现出来了。
2、用心默读促共鸣
语文课堂需要琅琅的读书声,也需要静静的默读。默读,给予学生更广阔的思考空间,能让学生抓住重点的一个字、一个词、一个句子进行细细的品析、反复推敲斟酌,从而触摸到作者丰富的内心,领悟到文本表达的艺术和方法。默读与品读相得益彰,是彰显课堂“语文味”的重要途径。默读就是学生思维火花的碰撞,静静的课堂让学生有足够的思考时间和空间。
二、品词赏句,品出浓浓语文味。
语文课堂因为有了品词赏句,文章才能真正被理解、感悟和鉴赏;课堂才不会显得浮华、浅薄;学生才能更好地读出味道来,才会体现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在课堂中品词赏句应该要像竹石一样“咬定青山不放松”。
1、在比较中品析。
因为学生在不同词语、不同句式、不同语序的比较中,能发现课文中语言运用的妙处,语文味才能得以体现。如教《泊船瓜洲》,在学生理解诗意后,引导他们赏析诗句时,我问学生:“这首诗里你最欣赏的是哪一句?”(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这句诗中,这个‘绿’可以换成哪些词?”学生说:“可以换成‘到、吹、过、来、刮、入、满……’”我问:“为什么诗人不用这些字,而用‘绿’字?”通过比较,学生很快就懂得那些词只写出风的动态而已,没有写出江南的生机和美。而‘绿’字不仅写出春风的动态,还写出了颜色的变化,仿佛在人们面前展现了一幅春风吹过江南一下子变绿的画面,充满勃勃生机的美,也尽情地表达了诗人对江南家乡的热爱和对家乡美景的思恋。
2、在想象中品析。
孩子们想象力是非常丰富。我们的课文本身就有一个特点:意象性特强,总会留下空间给人以想象。通过想象可以化枯燥的符号为形象鲜活的画面。通过想象可以使深奥难懂的内容显得通俗易懂,令人回味无穷。《鸟的天堂》一课有这样一句话:“一只画眉鸟飞了出来,被我们的掌声一吓,又飞进了叶丛,站在树枝上兴奋地叫着,那歌声真好听。”这句话表面上是写画眉鸟高兴,实际上是表达作者喜爱和赞美之情,他不仅赞这“鸟的天堂”,还赞当地的农民爱大自然,赞人和大自然和谐相处。为了让学生能体会到作者这种情感,我要求学生联系上下文想象:“如果你是会说话的画眉鸟,你会唱些什么呢?”有些学生说:“会唱这颗美丽、繁茂的榕树是我们生活的天堂。”有些说:“会唱这里的农民好,爱护我们,让我们自由快乐的生活的歌。”有的说:“会唱欢迎你们的歌……”
三、扎实训练,练出“语文味”
1、实实在在学字词
字词是阅读、写作的基石,也是语文学习的基础。听说读写,都建立在字词的扎实理解、掌握上,同时字词在培养学生语感、理解能力上也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在教学中,我们经常会碰到这样的情况:有的学生,课堂上发言不错,但是一到写的时候就犯难了,没有把基本的字词掌握好,下笔怎能“千言”呢?听过一名老师上《麋鹿》这篇课文,因为课文很长,而文中难的字词又较多,所以老师根据课文内容编了一小段话,把生字词都放进了这段浓缩的语言。然后指导学生读好这段话,在多次的诵读中,学生不仅掌握了生字词,对课文的内容也有了大致的了解,可谓一举两得。
2、反反复复练读写
在语文教学中,读和写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所以,阅读教学的一大任务就是读写结合、训练到位,通过日常教学中的点滴积累,为学生日后的表达和写作搭桥铺路。老师可以借助课文中的语言,指导学生仿写,逐渐让精炼、优美的表达内化为自己的语言。《二泉映月》中,阿炳创作《二泉映月》这首曲子,有特定的生活经历,对这段经历,文中只作了简洁的交代,有的老师上课时,就用了一些提示语指导学生想象写话:“在大雪纷飞的早晨,阿炳背着二胡艰难地行走在雪地中……”、“在烈日炎炎的中午,阿炳又累又渴,昏倒在路边……”、“在风雨交加的黄昏,阿炳身前的破碗里还没有一个铜板……”这样的设计,让学生走进阿炳的生活,对创作的背景有了更深的体验。课堂上长期这样的练习,积少成多,在一定程度上能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赞美老师的诗句和名言简短 篇5
1、师恩难忘,千言难尽,万语难抒,寥寥数语,以表敬思。
2、教诲如春风,师恩似海深。
3、轻盈数行字,浓抹一生人。寄望后来者,成功报师尊。
4、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陶行知
5、玉壶存冰心,朱笔写师魂。
6、老归江上寺,不忘旧师恩。——许浑《送僧归金山寺》
7、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韩愈《师说》
8、令公桃李满天下,何用堂前更种花。——白居易《奉和令公绿野堂种花》
9、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司马迁《史记》
10、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论语》
11、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李商隐《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
12、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杜甫
13、师步有云随,师情唯鹤知。——方干
14、新竹高于旧竹枝,全凭老干为扶持。——郑燮《新竹》
15、丹心事国忠无二,白首尊师谊在三。——刘克庄《用厚后弟强甫韵·无住先生独住庵》
赞美老师的诗句和名言 篇6
“偶于旧书页间得吾师玄童陈先生、孔才贺先生诗笺各二纸。陈先生者,一为北海泛舟诗,写于甲申即1944年,完好:一为赐赠之作,写于壬午即1941年,仅存尾页,贺先生者,一完好,一仅存首页,当写于1946年。忆从两先生学诗多年,先生诗格高古,书法超逸,当时孩稚未尽解,今乃知非时辈所及,忽忽四十余年,两先生早归道山,余亦白发,而览兹笺,两先生慷慨悲歌、舞蹈击节之风概,犹宛然耳目间也。大化迁移,人生能几?惟诗情得震铄千载之下,则数十年一瞬息耳!笺已暗敝,恐日就碎坏,遂装裱什袭藏之。”
文字间涵着我的深沉悲痛。我上中学,是在四十年代沦陷的北平。回想起来,对我帮助最大、给我留下印象最深的是一位美术老师。他名陈小溪,字玄,四十多岁年纪,总是穿一件蓝衫,胖乎乎的脸上带着慈祥的笑容。他是画家,兼工书法、篆刻,古诗文也有很深的造诣,与画家王雪涛、吴镜汀、李苦禅都是好友。他除了教美术课之外,还业余授徒,非但不取分文,还要陪上些纸笔,是真正以教学为乐的一位教育家。我因为酷爱绘画和文学,就课余授业于陈老师。
学校里古槐阴下的两间破旧的西房,是陈老师的宿舍,取《老子》“大音希声”的意思,号曰“希声草堂”。沦陷中的北平风雨如晦,学校也一片死寂,这希声草堂里方丈之地倒是有一点生气,课后或者假日,总是有三三五五同学前来请教,或伏案作画,或持刀治印,或诵习诗文,陈老师这边添改几笔,那边指点几招,时而论画,时而谈诗,自然也时而谈天说地,泡茶烧饭,形成一个自由生动的学习环境。
应该说,这种学习方式是很利于人才的成长的。著名油画家、陶瓷艺术家侯一民,著名板画家宋广训等都是我当时的同窗学友,我先是学绘画,总是长进不大,后来又学诗文,算是打下了比较厚实的底于。陈老师教授诗文的方法很别致。他先是介绍读物,从总集到别集。我手头还保存着一部吴北江先生选评的《古今诗范》,是陈老师赐赠的,至今我仍认为是学诗的最好读本。他推崇杜诗,也指导我着重习杜诗,一部《杜诗镜铨》读过多遍,其中相当一部分能够背诵。杜诗中,他只给我讲解了《咏怀》《北征》《秋兴》等一些代表作。在简要地讲解词语之后,他开始朗读或朗吟,读或吟到妙处就停下来,说一声“妙啊―嗯!”他并不说出妙在何处,但从他那眉飞色舞的神态,从他那喝采般深情的语气,知道他的心境已经化入诗中,深深地受到感动。此时的我,也无须追问妙在何处,感情同老师一起交融在诗中了。他给我改诗也是如此,很少具体地改动字句,只是从大处指点。教师只加引导,要学生自己去寻求,他的这种教学方法至少非常适合我,我是最不愿意听老师成本大套地讲课的。在陈老师的指导下,我很快获得了较强的自学能力,阅读了大批古籍,习作了几百首旧体诗。其中存下来的几首,编入了我的《流外楼诗词》,现在看看,仍觉尚可,但这适足以证明数十年来我写诗长进甚微,愧负先师多矣。
在希声草堂里,不仅研习书画诗文,还纵情谈论,沦陷期间,骂日本侵略者,光复后,骂“劫收”大员,兼及人生宇宙,无所不谈。只有训育主任或者住在对门的连辛亥革命都不赞成,却认为大日本必胜的一位老先生偶然闯进来才转而谈古典、谈市井。陈老师虽然未曾涉足政治,但他有鲜明的倾向性,他是一位热烈的爱国者。在斗室中讽嘲还不足,陈老师写了许多首讽刺时政的诗,通俗幽默,大胆辛辣,抄成一本《入木三分集》,当时自然不可能出版,而今怕是早已散佚了,我和其他同学,在熏陶渐染中受到很大影响。推想起来,他要我读杜诗是别有深意的,“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当时读来,令人泪下。后来,陈老师终于找到了光明。他的儿子从解放区来看他,把一些解放区的报刊藏在蜜罐子的底层带进城来。在那些纸质粗黄的报刊上,我们第一次见到、朱总司令的木刻像,第一次读到的《沁园春・咏雪》。陈老师盛赞这首词,许为千古绝唱,他眼神放光,透出无限的敬仰和喜悦,他藏在内心深处的想往,毫无遮拦地表露了出来。
就在这一年我上高三,陈老师对我说:“你学诗要多几位老师才好,孔才是大才子,我介绍你拜他为师吧。”贺孔才先生名培新,与陈老师同为吴北江先生的学生,交契甚厚,常到希声草堂来,原是见过的。他是诗文大家,兼工书法篆刻,才高望重。这一天,陈老师带着我到贺宅――宅在积水潭西岸,号“海西草堂”――去拜师。贺先生十分高兴,设便筵聚饮,还把一部他的诗集《天游室集》赐赠给我。从此我有了两位好老师。
孔才先生指导我阅读,同陈老师是一个路子。每次向他请教,他评诗论文,上下古今,淹贯百书,精深博大,时而说一些笑话,横生逸趣。记得有一次他给我讲《离骚》,讲着讲着动了感情,忽然站起身,边走动边大声吟唱起来,高亢激越,声震屋瓦。他没加一句解释,我从吟唱中领会到的比听讲解要多得多。
指导我写作,孔才先生也是很少讲解作法和改动字句。他给我批改过很多诗稿,可惜散失殆尽,仅存经先生圈点的半页而已。他写诗主张高唱入云、气宇轩昂的阳刚风格。我的习作中,有他喜欢的句子,如“剑气欲腾牛斗上,文章小试思神惊”,他画了双圈。但是,,有一次我久病初愈,写了一首诗未免颓唐,其中有“病起梳头觉发长”的句子,他看了很不赞成,说青年人写诗要有蓬勃的朝气,切不可低沉消极。他找出李贺的一首诗给我看,“我有迷魂招不得,雄鸡一声天下白。:少年心事当拿云,谁念幽寒坐呜呃!”他说:“长吉尚且如此,何况今天的青年呢?”这件事给我留下的印象很深,至今犹如昨日,对我此后写诗乃至做人影响很大。善教者不须多言,话要点在节骨眼上。
孔才先生也是一位热烈的爱国者。解放初,他将世代珍藏的大量图书和文物悉数捐赠给国家,投身革命,吟诗一改旧凋。又一次我见到孔才先生,他兴高采烈地吟唱了他的新作,其中有两句道:“工农今作邦家主,马列真为世界师。”
赞美老师的诗句和名言 篇7
小时候我以为你很美丽,
领着一群小鸟飞来飞去。
小时候我以为你很神气,
说上一句话也惊天动地。
长大后我就成了你,
才知道那间教室,
放飞的是希望,
守巢的总是你。
长大后我就成了你,
才知道那块黑板,
写下的是真理,
擦去的是功利。
小时候我以为你很神秘,
让所有的难题成了乐趣。
小时候我以为你很有力,
你总喜欢把我们高高举起。
长大后我就成了你,
才知道那支粉笔,
画出的是彩虹,
洒下的是泪滴。
长大后我就成了你,
才知道那个讲台,
举起的是别人,
奉献的是自己。
赏析
1994年春节联欢晚会上,有一首歌红遍了大江南北,打动了无数听众的心,这首歌就是由宋青松作词、王佑贵作曲,著名歌唱家宋祖英演唱的《长大后我就成了你》。歌词巧借教室、黑板、粉笔、讲台等具有鲜明特征的意象,深情讴歌了人民教师甘为人梯、淡泊名利、教书育人、无私奉献的高尚情怀,这首歌也因此成为了一首耳熟能详且脍炙人口的优秀作品。
精深、精当、精美和精巧是这首歌歌词的主要特点。
一、精深。歌曲是诉诸听觉的语言艺术,歌词一般既具有直白浅易的特点,又具有诗的意境。《长大后我就成了你》这首歌的歌词明白如话,浅显易懂,抒发了对人民教师的赞颂之情。“小时候我以为你很神秘,让所有的难题成了乐趣。小时候我以为你很有力,你总喜欢把我们高高举起。”其中的“神秘”“乐趣”“有力”“举起”等词语,浅易晓畅,形象地表明了“我”对教师的无限崇拜与神往,同时也揭示了人民教师“教书育人”的职业特征。这首歌的歌词又具有诗的含蓄、诗的韵味。如:“长大后我就成了你,才知道那支粉笔,画出的是彩虹,洒下的是泪滴。”这一句形象地告诉人们,老师们付出辛勤的劳动和汗水,为“我”架起了知识的彩虹,插上了理想的翅膀,让“我”走进了知识的殿堂。“彩虹”一词,本指老师在黑板上画出的弧线,而这里却采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知识和理想”比喻成美丽的“彩虹”,含蓄而形象。
二、精当。“精当”是诗歌语言的主要特征,同时也是歌词的语言特征。精当的语言,往往能传神而准确地表达复杂的情感。“小时候我以为你很美丽,领着一群小鸟飞来飞去。”这句中的“美丽”一词,采用了双关的修辞手法,在“我”的心中,教师的外表不仅是美丽的,教师的心灵更是美丽的。一个“美丽”,真诚地表达了“我”对教师由衷的欣赏、喜爱与赞美之情。再如“举起的是别人,奉献的是自己”这两句,很容易使人们联想到李商隐的两句诗:“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一个“举”字,形象而生动地描绘出了人民教师甘为人梯、牺牲自己、成就他人的崇高品质。
三、精美。这首歌歌词共两段,每段12句,上下对称。每句以六言、十言为主,间以七言和八言。句式上,以整句为主,整散相间。句子大致对称,隔句用韵,富于变化,灵活多样,读来错落有致。重章叠句和反复咏唱的特点,增强了语言的形象性和音乐性。如:“放飞的是希望,守巢的总是你。写下的是真理,擦去的是功利。”这四句中,一二句对称,三四句对称。“你”“理”“利”押韵,使整首歌富有音乐美。
两段歌词,前半部分写小时候“我”对教师的理解,后半部分写“我成了你”即做了教师之后的感受,认识上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四个“我以为”,说明了教师在“我”心目中崇高的形象与地位。四个“才知道”,深刻地揭示了教师教书育人、无私奉献的职业本质。“小时候”“长大后”的反复吟诵,不仅点明了时间的变化,表现了“我”认识上的转变,在语言上也产生了一种回环往复的音韵美。由小时候“我以为你……”的懵懂,到“长大后我成了你”的人生选择,“你”“我”的回环往复,增强了歌词的音乐感,从侧面歌颂了教师职业的伟大与崇高。
赞美老师的诗句和名言简短 篇8
1、胸怀万里世界,放眼无限未来。挥洒旷世奇才,重上瑶台,天地为之惊骇。——佚名《天净沙六首·逸仙图》
2、两水夹明镜,双桥落彩虹。——李白《秋登宣城谢脁北楼》
3、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纳兰性德《木兰词·拟古决绝词柬友》
4、王师未报收东郡,城阙秋生画角哀。——杜甫《野老》
5、弟子事师,敬同于父,习其道也,学其言语。——罗振玉《鸣沙石室佚书·太公家教》
6、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唐·韩愈《师说》
7、字斟句酌细推敲,拈精撮要费咀嚼。半亩方塘长流水,呕心沥血育新苗。——佚名《板书有感》
8、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杜甫《秋兴八首·其一》
9、常恐秋节至,凉飚夺炎热。——班婕妤《怨歌行》
10、善之本在教,教之本在师。——〔宋〕李觏《广潜书》
11、经师易遇,人师难遇。——司马光
12、相逢一见太匆匆,校内繁花几度红。厚谊常存魂梦里,深恩永志我心中。——佚名《七绝·师恩难忘》
13、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王绩《野望》
14、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
15、虚空无处所,仿佛似琉璃。诗境何人到,禅心又过诗。——刘商《酬问师》
赞美老师的诗句和名言 篇9
师:同学们,春天,是一年中最美好的季节。提到春天,你的脑海里想到哪些描写春天的成语或者诗句?
生:桃红柳绿、万紫千红、莺歌燕舞、鸟语花香、春光明媚、春暖花开……
生: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评析】通过复习,唤醒已经积累的知识,为下文诗词的对比学习做好知识的铺垫,同时也为后面的运用做好准备。
师:看来,描写春天的词语和诗句很多。这节课,我们来学习一首词。这首词也是描写春天的。(板书课题:忆江南)谁来读?
生:(读得响亮)“忆江南”。
师:轻轻地读,慢慢地读,回忆的味道才能散发出来。
生:(轻声慢速)“忆江南”。
师:像她这样,我们一起来读――
生:(齐)“忆江南”。
师:先自己读读这首词,看看能否把它读正确、读通顺,尤其要注意生字的字音。(生练读)
师:这是词中唯一的生字。(出示“谙”字)谁认识?
生:谙(ān)。
师:把这个字送进词里读。(生读)
师:查查字典,“谙”的意思是――
生:熟悉。
师:谁来把这首词完整地读一遍。(指名读)
师:字正腔圆,一字不错,真好!词,不仅要读正确,还要读出节奏,这样才有韵味。看看老师是按照怎样的节奏来读的。(师范读,生读)
师:(屏幕出示课文《忆江南》)这就是这首词的节奏。按照提示的节奏,我们一起来读――(生读)
忆江南
[唐]白居易
江南/好,
风景/旧曾/谙。
日出/江花/红胜火,
春来/江水/绿如蓝。
能不忆/江南?
师:这是我们学习的第一首词。请大家仔细观察一下,词与诗比较,形式上有哪些不同的地方?
生:诗的每一句都是一样长的,都是五个字,或者七个字;而词不一样,句子有的长,有的短。
师:你观察得很细致。由于字数长短不一,因此,词又叫长短句。
生:诗都是四行或八行,而词有的多,有的少。
师:行数不固定也是词的一个特点。同学们,词与诗还有一点不同:每首诗都有题目,而词不同,有的词就没有题目。然而,词一定有词牌名。(板书:词牌名)词,填好后是用来咏唱的。每首词咏唱的固定曲调就是这首词的词牌名。像这首词,它就没有题目。“忆江南”就是这首词的词牌名。
【评析】这是学生学习的第一首词。因此,有关词的一些知识有必要告知学生。
二、 品词析句,感知大意
师:诗与词虽然有许多不同的地方,但也有相同点。比如,诗中有画,词中也有画。(板书:词中有画)请大家仔细地读读这首词,看看透过作者的描写,你看到了哪些景物?(生读词,和同桌交流)
生:我看到了太阳从水面上升起来了。
生:我看到了许多花开了,红红的。
师:这些花开在什么地方呀?
生:开在江面上。
师:花能开在江面上吗?
生:(恍然大悟地)开在江边。
师:还看到哪些景物?
生:我看见了蓝草。
师:见过蓝草这种植物吗?(生摇头)谁给大家介绍一下这种植物?
生:这种植物叶子是蓝绿色的,可以用作提炼颜料。
:你怎么知道的?
生:我是看下面注释的。
师:学习古诗词,一个重要的方法,遇到不理解的地方要看下面的注释。看来,大家都没见过这种草。你看,这就是蓝草。(出示蓝草的图)读读这首词,作者看到的是蓝草吗?
生:作者看到的是绿绿的江水,像蓝草一样。
师:(出示画面)美丽的画面,需要用美的语言来描述。太阳是什么颜色?怎样升起?红花与江水,又是何等的美丽?连起来说一说。
生:太阳从江面慢慢地升起,江水被染红了,波光粼粼。江边的鲜花在朝阳的映照下,比火还要红艳。
师:如果能把太阳的颜色再描述一下就更美了。
生:一轮红日从水面上缓缓地升起。江水被染红了,波光粼粼。江边的鲜花在朝阳的映照下,比火还要红艳。
师:说得太美了!(掌声)江水怎样?
生:春天的江水真绿呀,绿得就像蓝草一样。
师:怎样的江水呀?
生:清澈的江水。
生:翡翠一般的江水。
师:连起来说――
生:春天来了,翡翠般的江水绿得像蓝草一样。
师:你看,词中是不是也有画?(生点头)下面,让我们通过朗读把画面展示出来。江花的颜色是――
生:(齐)红胜火。
师:江水的颜色是――
生:(齐)绿如蓝。
师:日出江花――
生:(齐)红胜火。
师:春来江水――
生:(齐)绿如蓝。
师:我们连起来读――
生:(齐)“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评析】词中有画。读出画面,就是读懂词的内容。语文教学的根本任务是培养学生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因此,在教学中,要时刻不忘为学生提供和创造这样的机会。引导学生通过读、品、说、写,走进诗词的意境,还原作者的生活。
三、 前后勾连,感悟情感
师:同学们,词中有画,词中也有情。(板书:词中有情)这首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请大家再读一读,品一品,看看你是从哪些词句中品味到的?
生:我从“忆”这个字,体会到作者非常思念江南的美景。
生:我从“好”这个字,体会到作者非常喜爱江南的美景。
师:仅仅是喜爱吗?
生:赞美。(板书:赞美、思念)
师:让我们把这份赞美之情、思念之情送进词中,读――
师:作者为什么对江南念念不忘,充满如此深厚的情意?让我们走进作者的生活,看看这首词作者是在什么情况下写的。
(出示:白居易,唐代著名的诗人。他曾在杭州任刺史两年,后又调任苏州刺史一年有余。这首词是他回到河南洛阳十余年后写的。)
师:现在,你知道作者为什么对江南充满了如此深厚的感情了吗?
生:因为作者在江南做过官,江南的美景给他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师:“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这是原因之一。当作者回到河南老家,他生活的环境又是怎样呢?(屏幕出示)
魏王堤
[唐]白居易
花寒懒发鸟慵啼,信马闲行到日西。
何处未春先有思? 柳条无力魏王堤。
师:江南的春天,早已百花争艳、万紫千红。此时,洛阳的花开了吗?怎么看出来的?
生:花没有开。我是从“花寒懒发”知道的。
师:江南的春天,早已鸟语花香,春光明媚。此时,在洛阳能听到清脆的鸟鸣吗?你怎么知道的?
生:这里的鸟因为寒冷,都不愿意叫。我是从“鸟慵啼”知道的。
师:江南的春天,早已桃红绿柳,生机勃勃。这里的柳条发芽了吗?
生:没有。
师:这里的“先有思”其实是说柳条发芽了。尽管发芽,有生机吗?(生:没有)你从哪个词语知道的?
生:这里毫无生机。我是从“柳条无力”看出来的。
师:洛阳的春天,花不开,鸟不啼,柳条无力,毫无生机。难怪作者对江南的春天充满如此深厚的情感――(生读)
师:同学们,我们来猜想:闲暇时刻,每每与朋友相聚,作者都会深情地向大家这样介绍他眼中的江南――(生读)
师:江南的一花一草、一山一水,都让作者魂牵梦绕。夜深人静时,江南的这些美景会不时走进到他的梦境中――(生读)
【评析】诗词的前后勾连和巧妙对比,使学生一下子走进了作者的生活,走进了作者的内心,感悟到了作者为什么会对江南的一山一水、一花一草充满深情,突破了教学的难点。
四、 读写结合,拓展迁移
师:江南的美,不仅展现在江花和春水上,也展现在其他的事物中。(出示图片)看到这些美景,你想到哪些诗句?下面,就让我们来“串烧”一回,把你想到的诗句填到《忆江南》这首词中,让它成为一首新的《忆江南》。
忆江南
江南好,
风景旧曾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能不忆江南?
生:江南好,风景旧曾谙。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能不忆江南?
生:江南好,风景旧曾谙。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能不忆江南?
生:江南好,风景旧曾谙。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能不忆江南?
生:江南好,风景旧曾谙。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能不忆江南?
生:江南好,风景旧曾谙。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能不忆江南?
……
师:其实,我们的家乡四时也有许多美景。我是江苏太仓人。太仓就是我的家乡。我是这样来赞美我的家乡的。谁来读?(出示)
忆江南
太仓好,
风景旧曾谙。
夏雨荷香飘两岸,
秋霜红枫映蓝天。
能不忆太仓?
师:你的家乡有哪些美景?请你也仿照这首词来赞美你的家乡。(学生创作)
生:余杭好,风景旧曾谙。春雨溪水漫池塘,冬雪大地换新装。能不忆余杭?
生:江苏好,风景旧曾谙。秋来三两枝,冬日蜡梅雪里藏。能不忆江苏?
生:杭州好,风景旧曾谙。春来垂柳千万条,夏来荷花开两岸。能不忆杭州?
【评析】读写迁移是培养语用能力的一条最重要的途径。教学中,要尽量减少写作形式的束缚,开启学生创造思维,让学生在大量的读写中,提升语用能力,积淀语感经验,体验学习的乐趣。
师:大家写得太棒了,都是小词人啊!其实,写词并不是一件很简单的事情。词讲究音律、平仄等,以后我们在学习中继续体会。古时的词是用来吟唱的。下面,我们来听听现代版的《忆江南》。(播放《忆江南》歌曲)
师:同学们,白居易当时一口气写了三首《忆江南》,我们今天学的这是第一首。其他两首写了什么呢?回家后,自己查一查,和班级的同学一起交流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