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在线阅读 > 散文诗歌 > 林清玄的散文优秀6篇正文

《林清玄的散文优秀6篇》

时间:

散文是一种抒发作者真情实感、写作方式灵活的记叙类文学体裁。下面是小编精心为大家整理的林清玄的散文优秀6篇,希望大家可以喜欢并分享出去。

林清玄唯美的散文 篇1

每到一个地方,我总会捡一些当地的石头回来作纪念,有些朋友无法理解,会问我:“石头究竟有什么价值呢?”

“石头并没有真正的价值,它是一个地方最好的纪念,是紧钱也不能买到的。”我说。

在我们的世界,所有的事物都有存在的理由,一个石头、一朵野花、一株小草都是在诉说自己的价值,只是有缘的人才能看见罢了。

一个黑色的石头可能比一张鲜红的缎子更明亮。

一件母亲缝制的粗布衣裳,却比闪闪发亮的新衣更温暖。

一棵林间的小树,有时比娇贵的兰花更令人动容。

甚至连每个人都有存在的理由吧!有些为爱存在,有些为学习存在,有些为生命的美好而存在。

只有一个人确定了自我存在的理由,才可能成为更自信、更深情、更温柔的人。

林清玄经典散文 篇2

在公共汽车上,看见一个母亲不断疼惜呵护弱智的儿子,担心着儿子第一次坐公共汽车受到惊吓。

“宝宝乖,别怕别怕,坐车车很安全”——那母亲口中的宝宝,看来已经是十几岁的少年了。

乘客们都用非常崇敬的眼神看着那浴满爱的光辉的母亲。

我想到,如果人人都能用如此崇敬的眼神看自己的母亲就好了,可惜,一般人常常忽略自己的母亲也是那样充满光辉。

那对母子下车的时候,车内一片静默,司机先生也表现了平时少有的耐心,等他们完全下妥当了,才缓缓起步,开走。

乘客们都还向那对母子行注目礼,一直到他们消失于街角。

我们为什么对一个人完全无私的溶人爱里会有那样庄严的静默呢?原因是我们往往难以达到那种完全溶人的庄严境界。

完全的溶入,是无私的、无我的,无造作的,就好像灯泡的钨丝突然接通,就会点亮而散发光辉。

就以对待孩子来说吧!弱智的孩子在母亲的眼中是那么天真、无邪,那么值得爱怜,我们自己对待正常健康的孩子则是那么严苛,充满了条件,无法全心地爱怜。

但愿,我们看自己孩子的眼神也可以像那位母亲一样,完全无私、溶入,有一种庄严之美,充满爱的光辉。

林清玄的散文作品 篇3

我和父亲觉得互相了解和亲近,是在我读高中二年级的时候。

有一次,我随父亲到我们的林场去住,我和父亲睡在一起,秉烛夜谈。父亲对我谈起他青年时代如何充满理想,并且只身到山上来开辟四百七十甲的山地,他说:“就在我们睡的这张床下,冬天有许多蛇爬进来盘着冬眠,半夜起来小便,都要踞着脚才不会踩到蛇。”

父亲告诉我:“年轻人最重要的就是打拼和勇气。”

那一夜,我和父亲谈了很久很久,才沉沉睡去。

醒来后我非常感动,因为我从小到大,从来没有和父亲单独谈超过一小时的话,更不要说睡在一起了。

在我们的父母亲那一代,由于他们受的教育不多,加上中国传统和日本教育使他们变得严肃,不善于表达感情,往往使我们有代沟,不能互相了解和亲近。

经过三四十年的努力,这一代的父母较能和子女亲近了,却因为事情更繁忙,时间更少了。

从高中时代到现在已经二十几年了,我时常怀念起那与父亲秉烛夜谈的情景,可惜父亲已经过世,我再也不会有那种幸福了。

我们应该时常珍惜与父母、与子女亲近的时间,因为好时光稍纵即逝。

林清玄经典散文 篇4

坐计程车,司机正好是我的读者。在疾驶的车上,他问我:林先生,请问你,生命的意义是什么?

这是第一位问我关于生命意义的计程车司机,一时之间使我怔住了。

我的脑海浮现出我读中学时,学校大礼堂门口的对联。

生活的目的在增进人类全体之生活

生命的意义在创造宇宙继起之生命

如果一个人的生命,在一生中都没有开展,没有对世界有益,那么他就白活了吧?

我对计程车司机说:生命的意义就是使自己每一天都有一些心灵与智慧的增长,每一天都对世界有一些奉献与利益。

当我这样说着,车于正好穿过有美丽行道树的仁爱路,我看到春天的木棉花是多么美呀!

我们增长自己的智慧,是为自己开一朵花;我们奉献世界的心,是为世界开一朵花。

胎神吹冷气 篇5

有一位亲戚怀孕了。

一天,来向我诉苦,说她居住的地方非常燥热,夏天的气温高达三十五六度,怀孕的人怕热,因此每天半夜都要起来泡两三次冷水浴才睡得着。

我纳闷地问她:“你为什么不安个冷气呢?”

她说:“我不敢呀!怕动了胎神,再热也只得忍耐。”

“在这么热的天气里,连胎神也很想吹冷气呢!”我说。

我看到她脸上的表情千变万化,隔了很久才恍然大悟地笑出来。

亲戚果然装了一台冷气,从此天天都睡得很甜美安心,几个月后生下一个又白又胖,人见人爱的孩子。

我去看她,她很感激地对我说:“胎神果然也喜欢吹冷气呀!”

“是呀,是呀!”我说。

其实,一位怀孕的母亲有着真正疼惜孩子的心,自己就是胎神了。

胎神多么远,母爱多么近;胎神多么虚无,母亲多么真实。

林清玄唯美的散文 篇6

一位想要学习玉石鉴定的青年,不远千里的去找一个老的玉石家,学习王的鉴定。

当他见到老师傅,说明了自己学王的志向,希望有一天能像老师傅一样,成为玉石的专家。

老师傅随手拿一块玉给他,叫他捏紧,然后开始给他讲中国历史,从三皇五帝夏商周开始讲,却一句也没有提到玉。

第二天他去上课,老师傅仍然随手交给他一块玉,叫他捏紧,又继续讲中国历史,一句也不提玉的事。

就这样,每天老师都叫他捏紧一块玉,光是中国历史就讲了几个星期。

接着,老师向年轻人讲风土人情、哲学思想,甚至生命情操。

老师几乎什么都讲授了,关于玉的知识却一句也不提。

而且,每天都叫那个青年捏一块玉听课。经过了几个月,青年开始着急了,因为他想学的是玉,却学了一大堆无用的东西。

有一天,他终于鼓起勇气,想向老师表明,请老师开始讲玉的学问,不要再教那些没有用的东西。

他走进老师的房间,老师仍然像往常一样,交给他一块玉,叫他捏紧,正要开始谈天的时候,青年大叫起来:“老师,你给我的这一块,不是玉!”

老师开心的笑起来:“你现在可以开始学玉了。”

这是一个收藏玉的朋友讲给我听的故事,我很喜欢。一个人不可能什么东西都不懂,而独独懂玉的,因为玉的学问与历史、文化、美学、思想、人格都有深刻的关系。而这个世界的学问也不是有用、无用分得那么明白的。

佛法与人生不也像学着去懂一块玉吗?一个对人生没有深层体验的人,是上法获得真实的法益的,这是为什么经典上说:“法不孤起,随缘而起”的原因了。

没有深陷于生命的痛苦的人,无法了解解脱的重要。

没有深陷于欲望的捆绑的人,不能体会自在的可贵。

没有体会过悲哀的困局的人,不会知道慈悲的必要。

没有在长夜漫漫中啼哭过的人,也难以在黎明有最灿然的微笑。

佛法就好像手中的一块玉,如果没有握过许多泛泛的石头,就不能了解手中的玉是多么珍贵了。

所以,要学佛的人,应该先认识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