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散文高中(精选4篇)》
哪些散文是写兰花的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兰散文高中,以供大家阅读。
兰散文高中1
旷谷的瀑布石缝中,迸发出了一个绿芽,一天、两天、三天……渐渐地,绿色的叶芽越来越大。半个月后,长出了一株兰草,但没有开花。众花见了不以为然,甚至有的花还嘲笑它:“我还以为长了这么多天能开出一星半点儿的花呢!没想到连狗尾巴花都开不出,真没用。”
兰,没有理会,与世无争。不知过了多少天,兰蕴育出了花苞。众花此时又顿生妒意,冷嘲热讽:“你看那草得意的样子,不就是长了个花骨朵嘛,有什么稀罕的?天知道那贱草能开出啥花呢。哼!走着瞧。”
兰草仍不与它们争执,静静地吸取天地之精华。不久,兰长出了一朵紫中透蓝的花,花瓣细腻光润,花蕊浅黄鲜活,茎枝修长。花叶在徐徐微风中自然摇荡,朴实而幽雅。它虽然没有玫瑰的浪漫;不及荷花的艳姿;逊色牡丹的富贵;但,兰身上所流露出的气质却足以压倒群芳。
有一天,一位未出名的画家外出写生,无意间发现了这株兰。他觉得这株兰有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熟悉感与震撼感。于是,他屈膝而坐,专心致志地用画笔描绘这株兰草。瀑布的气浪一个接一个的汹涌而来,发出了闷雷似的轰隆声。气浪中似乎夹杂着一丝若有若无的兰香,这位画家却全然不动如醉如痴的画着。几天后,这幅“兰图”大功告成。
这位画家用挑剔的目光审视着“兰图”,虽然这幅兰图形象逼真,但看起来总是少了一丝神韵。画家仔细观察那株兰草,忽然发现一滴露珠在兰叶上闪闪发光。回来后,他在兰图上添了这滴露珠,感觉果然不同。
后来,这位画家带上兰图去了英国,那有位知名的华侨老画家。他决定带上兰图去拜访这位画家,请老画家赐教。当这位年轻画家小心翼翼的把兰图双手展现开来后,老画家拿着放大镜把画细细看了数遍后,面带惊喜又深有感触的说道:“这幅兰图形象逼真,可以说是入木三分。特别是兰上有滴露珠,更是别具匠心。”老画家回过头来问年轻画家当初在兰上画露珠有何寓意时,年轻画家承认自己当时并未多想,只好再次向老画家讨教。老画家语重心长的说:“兰,自古是我国文人墨客所赞颂的‘四君子’之一。它是纯洁、坚贞、无私、气节的象征。你想想看,兰长在幽山旷谷之中,叶为谁长?花为谁开?可它却无怨无悔。尽管他乡富贵荣华,但它无时无刻不思念自己的故乡!”
这幅兰图深深的触及了老画家对祖国的惦念。他深有感触的接着说:“这兰就好像我们这些远在天边的海外游子。虽然我们现在没有在祖国的怀抱里,但是我们仍然在默默地为祖国奉献自己的一份力量。汶川大地震,震惊了全世界。当我得知这个消息时,脑袋犹如五雷轰顶。第二天,我就和一群华侨为四川地震中受难的同胞捐款58万元。英国虽然经济发达,民主自由。但,“梁园虽好,不是久留之地。”我们华侨日日夜夜盼着回到祖国,双脚踩在中国的领土上。我们远在他乡,可爱国的热情还在。我们永远忘不了自己是一个中国人,拥有中国魂。这兰上的露珠,我想,它就是兰的一颗心。它晶莹剔透,包含兰的辛酸苦楚。它就好像我们华侨的那一颗爱国的火热的心。”说着,老人哭了起来,那‘沟沟坎坎’的脸上流下了感动地泪水。年轻画家也沉默了。
这时,那株生长在瀑布下的兰草似乎感应到了。它会心的笑了,好像在说:“这世上终于有人能读懂我的心了。”
兰散文高中2
兰,君子也.
不知为什么,总喜欢把兰喻自己,也喜欢自己所交的朋友是具有兰一样品格的人.或许是兰的品性吸引了我们而成为志同道合的一类人吧。
祖先曾曰: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君子之交淡如水.是啊,正气在胸,不易被蚀浊.我想关羽是个好例子.真希望世间多点君子坦荡荡的品性,少一些小人所为.水--刚柔相兼,有阳刚之壮,有阴柔之美.刚中有柔,柔中带刚.切不段也剪不了透明似又浑浊,无情似有请.君子有水刚阳一面,也有水无情的一面。
君子,兰---似幽深谷地里的一位高人.何谓高人?我想不张扬,不自负,拥有一颗能面对五光十色,欲望,权利世界的平常心.在失败的地方能吸取教训,保持乐观的心态,屡败屡战,敢于挑战,敢于创新。
兰又象征高洁.自尊是人类最应该爱护,也最应该自爱的品格.没有自尊谈何你有多成功?多伟大?即使CEO也不过是个小混混.人应该爱护自己,为自己保持那份应有的自尊,决不容别人的侮辱.一个人没有多大的能力去品评别人,批评或赞扬别人,即使有那也是浮华.君子是忍受得了别人的批评,即使那种批评是错误或者是正确的,是讽刺还是?只要自己是君子,还怕别人说吗?
在刘德华的歌曲男人哭吧,不是罪中,我想那个哭泣的男子是为君子.是兰的品性无法取代的。
我喜欢把兰想象成蓝.多美的颜色,多素雅的人生。
兰散文高中3
是雪花缀满枝头,这般晶莹洁白?是白云在此逗留,如此婀娜多姿?不,她比雪花更圣洁,比白云更端庄--她是盛开的兰花,人间的圣洁之花。兰,以其清香淡雅博得了人们青睐,不仅历代丹青妙手为之泼墨挥毫,更是骚人墨客吟咏的对象。
如果说水仙是花中的“凌波仙子”,那么兰花一定是“花中的皇后”了。娇柔的花瓣,优美的身型,纯白的纱衣,构成了一朵圣洁的而又美丽的兰花。她和国色天香的牡丹一样奔放,又如凌胶仙子一样飘逸,比荷花更出淤污泥而不染。然而,天意弄人,好景不长。兰花只能给人们仅仅几天的观赏就凋谢了。一霎那的美与香,常引起人们的怜香,而她的神韵依然存在人们的脑海里,更镌刻在人们心间。
兰,在冷雨中挺立,在寒风中怒放,不与百花争宠,只是默默地为世界增添一丝丝光彩;兰花之香,清幽淡雅,不会让人感到高不可攀,是沁人的香,亲切的香,叫人怜爱的香。你说,这醉人的花香,怎能不叫人为之倾倒,为之着迷?怎能不叫人去怜爱它,为之赞美一番?
兰,无论高缀枝头,还是飘落在地,始终保持一尘不染的品格。即使埋入泥土,也是片芳心,洁白无瑕。她以高尚的自身形象,启示人们制定的生活准则。这一切,使我不禁想起了我国千万个让贤的老干部,他们为了培养接班人,使祖国突现现代化,自己甘愿退居二线。这种可贵精神正是兰花的真实写照--雅素,朴实无华,默默奉献。
人的生命之花,也和大自然的花朵一样色彩繁多,姿态各一。如果长久开放的生命之花会被污泥沾染,那我愿为仅开一天的纯洁的花。人虽不能都成为具有伟大功绩的英雄,却都应该并且能够像兰花一样高尚朴实,圣洁无邪。为了装扮出人间美好的仙境,即使遭受风雨摧残,“零落成泥辗作尘”,也会给人们留下“香如故”。
兰花,是高洁的,而且具有兰花精神的人也是高洁的,因为他们都有一颗奉献的心,一颗无私奉献的心,不成任何索取的心。我爱兰花……
兰的品种很多,单从时令上分就有春兰,夏蕙兰,建兰,报岁兰等,而我所知道的兰花品种有吊兰,君子兰,紫根兰,虎皮兰,其他如舶来品的兰花就更不知道名字了。但兰花如一的风格,我却喜欢。
兰的品性清雅,从叶子到花,无一处不洋溢着高贵,单是欣赏叶子,看那舒展的姿态,油然从心底里生出一份敬意来。叶子不会芜杂到销了花的颜色,自顾自泼剌剌地疯长,花儿也不会登上高枝做望断云涯状而轻贱了叶子的映衬。花与叶子浑然一体,和谐的保持着那一份美,像一个男人和一个女人,默契不言而喻,心犀相通,守着一份曼妙的情愫,彼此云汉迢遥,思念却不舍昼夜。
那兰花,没有浓烈馥郁的香味,连花开的模样也决计不是张扬,灿烂的。总是低调的默守一份从容和高雅。萼萼花蕊从疏淡的叶子里薄薄浅出,然后擎出纤细的茎,花才开始绽放,一缕缕馨香含蓄地释放着,无需害羞,它本自脱俗,也无需鲜艳,它本自淡雅。恰到好处地融入性格,自是一副怡然,含蓄,耐读的姿态。
兰的品性高洁,它是一种会爱的花,不施粉黛,不着铅华,美丽却一自天成。和兰花在一起,其言也馨,其情也雅。品兰,品兰花一样的人,生活从此多了一束高贵的牵挂,心海里从此种植一株解语的奇葩。兰花是我国传统名花。它清新飘逸的幽香、刚柔相济的叶丛、端庄素雅的风韵,历来为人们推崇和钟爱,与梅、菊、竹称为四君子。古往今来,描绘和赞赏兰花的诗篇数不胜数。
兰花曾是古代文人墨客的至爱,古人对“四君子”中的兰花就有许多赞美之词。其中有一句就是“气质美如兰”,借以形容人的高雅脱俗,而这一句也正说明了兰花气质的高贵。虽然人们对兰花有许多赞美之词,但我觉得兰花并没有人们说的那样神奇。记得爸爸刚把兰花抱回家的时候,我看了它一眼,觉得兰花并没有什么特别之处。可是兰花开放的那天傍晚,却使我彻底改变了对兰花的看法。
记得那晚,窗外淅淅沥沥地下着如丝的小雨,微风轻轻一吹,窗外的景色变得如诗如画,我正欣赏窗外的美景,突然,一股清新的空气迎面扑来,我轻轻地吸了一口气,——多么清新的空气啊!在这清新的空气中飘着一股清香,幽幽的、淡淡的,我的鼻翼翕动,刚刚闻到一丝幽香,但它又飘然而去了,无意间又忽然袭来,那似有似无的清香使我着迷。在我迷惑的时候,我的目光不知不觉落到了兰花身上:“原来是兰花开了!”我高兴地欢呼起来。我走近兰花,仔细观察着这盆兰花,只见绿绿的像剑一样的叶子里,伸出一枝暗紫色的花茎,茎上开着几朵紫色的小花,每朵花看上去都像一个小小的蝴蝶。我正欣赏着这可爱的小花,那股淡淡的幽香又飘然而来,我深深地吸了一口气,这时我被这股清香彻底征服了。
我这才明白,为什么有那么多人如此钟爱兰花,原来他们喜欢的不仅仅是兰花的清香,而是从兰花身上找到了一种高贵的品质,你看,兰花并不起眼,但它却把幽香奉献给了人们,而当你注意到它时,那股幽香又悄悄而去,它从来不刻意炫耀自己,而是默默地奉献自己,这不正像现实生活中的一些人吗?在我们身边,有许多人像兰花一样默默地奉献着自己,像环卫工人,他们的职业非常普通,可是他们却在这平凡的岗位上干着不平凡的事,是他们把干净整洁的城市风貌奉献给了人们。这不正是兰花精神的写照吗?
我爱兰花,爱它那幽幽的清香,但我更爱它那不炫耀自己却把清香奉献给人们的精神。
兰散文高中4
鲁迅钟情于兰,称之“雅而不俗,丽之不妖”。的确,自古,兰便以其独具之风韵而独抒,姿态端庄,芳郁无偶。
兰美,在其叶,不蔓不枝,蓬勃青翠,简简单单的几片便勾勒出其独具的端庄之美。
生于山谷深处,杂在野草丛中,默默无闻,但到花开之际,香透山野,故致陈毅提了“只为馨香重,寻者便山谷。
兰端庄可人,历来有不少名人墨客为之动容,以诗词歌赋相赞,歌颂之,以其为正气,文明之征
屈原以兰喻贤,《左传》以兰为国色,孔子以兰为才香,《诗经》谓郑人熏浴以兰,以辟不祥;有诗云:“慈祥心性气如兰”,“不以无人而不芳,不固清寒而萎琐,气若至分长不改,心若兰分终不移”等,虽同名异物,却总是将兰喻为社会正气,以除邪恶。
今日,兰,对于个人乃至社会均有重大之义。于个人,学其坚强,学其正直,学其浩然,于社会,则更为需要那股傲然正气。
爱兰,不仅因其端庄朴素,更重要的是它象征的正气文明。
愿兰馨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