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中医文化随笔散文【最新6篇】》
浅谈文化随笔 篇1
文化这个词,在百度百科中是如此定义的:文化指的是人类在社会实践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顾名思义,文化说到底便是伴随人生产发展的物质需要与精神需要。
说实话,我不喜欢高榜自己是多么有文化的人,也不喜欢他人如此的在自己面前显摆自己是多么的有文化,虽说现代教育比不上以前的教育模式,但终究接受过高等教育的人比短短涉及到教育的人有素质。
自以为是的觉得他人没能力、无文化是极大错误的思想,文化说到底不过是与个人的积累有关,并非此人没有文化,而是他总秉着“才美不外现,如此而已”的思想,他觉得自己知道即可,而非一天到晚随处显摆罢了。
谁也无法到达他人最深处的思想层面。谁也不会将自己最深处、最精髓的部分交托与对方,其实,仔细想想无非是防人之心不可无而已。
文化可能会与给他人所呈现的印象有关,但并不是说这个人即使表现出的浅薄行为、好动行为就说明这个人没有文化或者文化浅,他只不过是外在表现罢了,而非内在思想。
每个人所表现出来的外在行为和内在因素其实很有一大部分是无关的,关键是看这个人所是否真正的去把他想呈现的东西所呈现出来。
所以说,人非无能力或文化浅,而是“才美不外现”,倘若遇到识人知才的伯乐,这个人总会想着把才华展示出来,而非拒绝展示。
生活与中医文化 篇2
生活与中医文化
“从小体质弱,总爱感冒咳嗽”若以肺表不足论治,则不会因为“自从生了我女儿以后身体好多了,很少感冒咳嗽”;皆因女子生育为壬水充盈,则督阳自升,体寒自消,依此可见你素体木气虚微,应卯年秋金(今年立秋后)更是雪上加霜,犯上则“嗓子痒、咳嗽”,金燥受邪则“无痰干咳”。建议以藁本6克/日沸水浸泡代茶,佐以每日戌时热水泡脚,七日为期。仅供参考。红梅傲雪反馈:谢谢老师,我用了您的方法一天多就不咳嗽了,真的太好了!丹源时空医学太神奇了!!!
原帖首发:丹源时空医学网
详细出处-4397-1-1.html
精选随笔散文 篇3
《红楼梦》之所以成为中国古典文学的巅峰之作,主要原因是曹雪芹抒塑造出了那个特定时代中复杂多样的人物性格命运,尤其是刻画出了一群血肉丰满、灵魂逸动、活泼明媚的的青春美少女形象。
千人千面,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独有的性格特点。《红楼梦》恰到好处地展示出了人的复杂性、多面性。人无完人,金无足赤,宝钗有宝钗的美,黛玉有黛玉的瑕疵。用一句话概括就是各美其美,各丑其丑。
宝钗和黛玉是两种不同风格的美。
首先,从外表看,黛玉和宝钗,是燕瘦环肥,是清新隽逸与丰韵润泽的区别。
黛玉的美重在神态,是骨子里透出的超逸脱俗、灵魂的清新四溢、形体的风流袅娜。她“闲静时似娇花照水,行动处如弱柳扶风。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她精神的丰盈对外折射出的是清心寡欲、无欲无求,书是她的伴侣、诗是她的精神,她追求的是灵魂的洁净与高扬。
宝钗之美是丰腴圆润之美。宝钗是丰满的、性感的。文中多处把宝钗比作杨妃。比如第二十七回的回目是“滴翠亭杨妃戏彩蝶 埋香冢飞燕泣残红”。把黛玉比成体纤善舞的赵飞燕,把宝钗比成丰腴性感的杨玉环。
二十八回中,宝玉看到宝钗戴的红麝串手链想仔细看一下,宝钗因生的肌肤丰泽,一时褪不下来,宝玉在傍边看着雪白的胳膊,不觉动了羡慕之心。暗暗想道:“这个膀子若长在林姑娘身上,或者还得摸一摸;偏长在他身上,正是恨我没福。”忽然想起“金玉”一事来,再看看宝钗形容,只见脸若银盆,眼同水杏,唇不点而含丹,眉不画而横翠,比黛玉另具一种妩媚风流,不觉又呆了。
宝钗是丰满的、性感的,一见之下,让人产生的是肌肤之亲的渴望。
黛玉和宝钗,一清瘦一丰腴,一风流一性感,一是只可远观一是想亵玩焉。两人都美,给人带来的审美感受则截然不同。宝钗,就像近在眼前的一丛艳丽的牡丹,馨香之气扑鼻,让人不禁凑近轻嗅其香;黛玉如挂在眼前的一副意境深远的山水图,观后让人忘我遐思,产生的是隔离美和淡淡的忧伤……
从深层来看,黛玉是性灵之美,宝钗则具有世俗之美。
黛玉就像在云端的仙子,餐清风啜玉露,清新脱俗,可望不可及。从灵魂里透出的是仙风道骨、不食人间烟火的仙气。她思维活跃,性格奇巧,说出的话新颖刁钻,做出的诗意境清远、出人意料。她的品格就像她诗的意境,具有寒梅傲雪的奇香、秋菊迎风的清隽,追求的是如梨蕊一样的洁白。
黛玉活的单纯率性,任性而为。她性格直率,语言活泼,喜欢谁讨厌谁都挂在脸上,不会刻意讨好谁。她的灵魂是孤傲清高的,一般人不能入她的心。但一旦入心,她就会视为知己,生死相依。
宝钗呢,是一个知书达理、世故圆滑、阅尽风尘、适应能力极强的俗世之人。她不管在什么场合、在什么人眼中,都是一个很受欢迎的人。她能让人人夸赞、处处被人喜欢。她看重别人对她的评价,努力迎合每一个人。
宝钗博览群书,才华出众,她不以自己的才华为傲,反而极力压抑本性,认为读书作诗对女子来说,只能算消遣,女子的主要精力应放在家务和针篦之事。她是追求平淡的,吃穿打扮甚至屋内装饰都要求朴素简单,她是极绚烂后而归于平淡。她是被封建礼教完全同化了的女子,认为女子无才是德。她文采斐然,诗才出众,但她处处透出的是凡人的理想抱负,是追求俗世的功名利禄。“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渴慕夫贵妻荣,世代荣华。
所以,黛玉是活在自己精神世界里的女子,而宝钗是可以在俗世生活中左右逢源、游刃有余的女子。
宝钗和黛玉,性格各有千秋。
黛玉一生为爱情而来。她是依靠爱情滋养的女子。她的爱情如磐石不移,如蒲丝坚韧。她爱情不会变通,只为一人生死。她爱宝玉,爱情在则人在,爱情不在了,她宁愿选择死。宝玉是她的一切,是她毕生的追求,不可替代。
宝钗则不同。宝钗上京是为了待选才人。待选失败后,她的婚姻遵守的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宝玉可以,其他人也可以,不管内心愿不愿意,她都会遵守封建礼俗的约定,委曲求全。当然宝玉比其他人更好些,毕竟知根知底,毕竟在一起生活了几年,建立了感情。
不管嫁给谁,宝钗都会严格遵守封建礼教,孝敬公婆,教养子嗣,都会是个公认的好媳妇。
所以,在宝钗和宝玉大婚后,宝玉看破红尘,出家为僧,她依然恪守封建礼教,闭门教子。
如果换成黛玉,假如宝玉去世(因为有黛玉,宝玉不可能出家),黛玉肯定会心痛欲绝、了无生愿,芳魂跟随宝玉而去。
黛玉和宝玉都是为了爱情不顾一切的人,没有黛玉的宝玉会看破红尘,没有宝玉的黛玉会决然赴死!只有宝钗和宝玉的婚姻,才会在孤清的世界上,为宝玉留下承传的一脉!不知这是否是祸中之福?
近来各种评论,不少持褒黛贬钗的论点。认为宝钗精心筹划、步步为营,努力嫁给宝玉,这确实有失偏颇。在前面判词和脂砚斋的评语里,可以看出曹雪芹的最初设计,黛玉应该是“泪尽而亡”,宝钗应是黛玉死后嫁给宝玉的。
对宝钗黛玉,甚至对书中所有女子的态度,曹雪芹在《红楼梦》的开篇第一回就点明了。作者借用石头的话说:“今风尘碌碌,一事无成,忽念及当日所有之女子:一一细考较去,觉其行止见识皆出我之上。我堂堂须眉诚不若彼裙钗,我实愧则有馀……然闺阁中历历有人,万不可因我之不肖,自护己短,一并使其泯灭也。”
《红楼梦》大旨言情,言爱情、亲情、世情,抒写那个时代才情出众的历历女子。其中宝钗和黛玉又是重点刻画的两个女子形象,在描写过程中,可能透漏出对其中一个的偏爱,但没有抬高谁、贬低谁的意思。
大观园就像一座鲜花盛开的花园,花园里百花盛开,争奇斗艳。牡丹有牡丹的富贵繁华,芙蓉有芙蓉的清丽淡雅,玫瑰有玫瑰的娇艳独立,荷花有荷花的绝世芬芳……
作者只是尽可能真实地写出了身边不同女子的不同的美,惊其美丽,哀其命运。为千红一哭,为万艳同悲!
触摸契丹文化的门楣随笔散文 篇4
从真实内心角度考虑,去沈阳康平颇为踌躇;四个小时的单程车程对我是个巨大的考验。如果算上回来的三个多小时(一般回程都要节省一些时间),在车上停留的时间要远远多于在车下游玩的时间。估计能够不拖累队友,已经很难得了。然而,契丹文化的巨大魔力还是不停的骚动着内心。反复思索之下,终于还是赶在最后几个名额中加上了自己的名字。
一月十八日凌晨四时,在一阵音乐声中,内心忐忑的起床,然后就是做出队准备,最主要是做好防晕车的准备。
由于经常服用眩晕停片,多少有了些抗药性。虽然防晕效果没受到影响,但药效发挥作用的时间变长了,而且镇静的效果也大为减弱。所以,我提前五十分钟,于四时十分就服下药物。为了有充沛的体力对抗眩晕,我又吃了早餐。然后,携带了最简单的饮水和防寒装备,用最精确的时间赶往集结地。
凌晨五时,我准时到达高格俱乐部门前。未想,门前竟未发现大巴车和队友们的身影。当即开始怀疑,是否自己记错了时间,来得晚了。不过还好,正犹疑间,一辆大巴车姗姗而至,高格俱乐部的大门也猛然打开,队友们依次而出,开始登车。
由于有一位队友因故未至,我们等到五时三十分。在确认队友不能赶至时,我们开始了沈阳康平卧龙湖的行程。
这时天还没有放亮的迹象,队友们显得很沉闷,静怡轩也没有开始主持。我则解开上衣,不断的做着深呼吸,同时闭上眼睛,安静内心,以全力对抗可能到来的眩晕。
非常幸运,我很快进入了梦境。虽然时睡时醒,不过我成功的克服了眩晕对我的侵袭。只要药物作用时间不结束以及出现频繁的停车、变速和转弯,我便不会出现眩晕的现象。
毫无疑问,这是一段漫长的行程。在这段时间里,我不知道每个人的内心是否和我一样抗争着,或者是纷乱着。
迷迷糊糊间,车至多半程,在高速路休整区休整。直到这时,我才有机会看看有哪些熟悉的队友成行。一看,立峰、雪、毳毛、飞鱼、静琪、涟漪等等,熟悉的朋友还真不少。
休整之后,大家的情绪开始高涨起来,全然没有开始时恹恹欲睡的状态。静怡轩也开始了例行车内主持。我除了必要的环节之外,其他时间照例在下面迷着,以全力预防和对抗随时可能到来的眩晕。
上午九时多,车行至目的地。剩下的路段需要我们徒步前行。
下车之后才发现,到沈阳康平卧龙湖感受“大辽文化”氛围的人还真多。除了停车场停放的数辆大巴车之外,步行参加沈阳康平卧龙湖“大辽文化冬捕节”的人从四面八方络绎不绝的赶来。如我们这样的户外群队伍也不在少数,很多人甚至带着雪橇板和拉着雪爬犁。看来契丹文化在人们心目中,还是有很重要位置的。
契丹族,这个源于中国东北辽河流域的民族早在北魏时期便已经出现了,在唐末就开始建立政权,在唐亡的九百零七年开始建立了契丹国,史称大辽,前后经历了九任皇帝,持续了二百零九年的历史。如果再加上西辽的九十年历史,契丹政权存在了三百余年。
在短短的几百年中,契丹民族依托汉民族文化的基础,曾经创造了灿烂的文化,在教育、文学、宗教、艺术、医药、法律、文字等方面都形成了自己的体系。
可惜的是,随着中国历史发展的脚步,契丹族最终同化和消逝在了民族的海洋里。
沈阳康平卧龙湖是辽宁省第一大淡水湖,是大自然赐予康平的一颗璀璨明珠,早在七千多年前就有人类在这里繁衍生息,在辽金时期达到鼎盛,形成了独特的渔猎文化,完整的祺州城遗址、耸立千年的辽代古塔见证了这里昔日的繁华。
我们全队顺着汹涌的人流向主会场走去。途中随处可见羡慕和感受大辽文化的游客在冰雪领域里合影留念,在人挨人、人挤人的密集中,我们全体队友逐渐失散。我仅能看到飞鱼、静琪、静怡轩和古越龙山等几个队友身影,并彼此搭配,相互拍摄。不过这种状态没维持多久,在稍一溜号间,我便成了孤家寡人。在遍寻队友不见的情况下,我只得独自一人在冰雪祺州城内闲逛,并不时拍摄下能够代表“大辽文化冬捕节”盛会的景物。
随着人群的汇集,在沈阳康平卧龙湖“大辽文化冬捕节”的主会场,早已人满为患。围绕着“大辽第一锅”、“雪屋冰城”和“冰雕雪塑”,游客们尽情的释放内心。
沈阳康平卧龙湖“大辽文化冬捕节”,实际上是契丹民族渔文化发展的一个剪影。是“弘扬生态文明、传承辽金文化、打造冰雪特色旅游”的一个商业举措。
上午十时许,首届“康平卧龙湖大辽文化冬捕节”开幕。
由于我无法挤入密集的人群,也无法感受到盛会开幕式的细节,不过热烈的氛围随处可见。我选择一处石亭的柱子旁,踮脚观看会场内的细节,可惜,站位不好,只能初见端倪。相对应比我站位更差的,只能听得锣鼓喧天;可即便如此,游客们也不想离开,并寻机插空,攀爬而入。
大约半个小时左右,我实在无法忍受这种不过瘾的尴尬状态,便离去,环主会场绕行,寻机进入会场内部。结果绕了大半圈,也未能找到进入主会场的机会。不过在绕至会场右侧时,还是看到了一些身披契丹古装服饰的工作人员,并且在人群的外围找到轻松和水晶等队友。他们的运气比我好多了,借助挂在胸前的牌子(高格会员牌),蒙混过关,得以进入到会场内部,彻底饱览了“契丹冬捕”仪式的盛况。
在和轻松等人略作交流之后,感觉再留在这里已经没有太大意义,便决定直接前往卧龙湖冰面的捕鱼场,观赏一下冬捕出网时冰面万鱼腾跃,壮观震撼的场面。
为了招集还在会场滞留的队友,我们绕人群而行,寻找还在恋恋不舍观看开幕式的队友。在挨挨挤挤的人群中寻找队友谈何容易,我转了半圈儿才找到静怡轩和古越龙山两个人。汇集了二人之后,我们三人沿着密集的人流向冬捕湖面走去。路上陆陆续续汇集了向冬捕湖面徒步的队友。
冬天的湖面寒风凛冽,我差不多将全身包裹,只露双眼和呼吸口,可依然抵挡不住寒风的侵袭,全凭运动产生的热量维持体温。其实和我一样,每个走向湖面冬捕点的人全给凛冽的寒风摧残着,如果不是极高的兴致,很难保证人群在湖面滞留。由此可见,契丹文化的魔力极具诱惑。
我们大约走了近四十分钟,才到达冬捕点。在那里早已聚拢了先期到达的游客。我环顾四周,整个湖面聚拢了大约数万人,等待观看冬捕盛况。
聚拢的游人们眼巴巴的等候着开凿冰面和下网捕捞;不料,等候近两个小时,依然没有下网的迹象。思考之间方才明白,原来最重要的人物并未到场,所以捕捞才会无限期的。推迟。这或许是中国特色的一个弊端,任何会议或仪式均需要等候重量级人物到场方才举行,而重量级人物又往往会最后姗姗来迟。由此真的非常羡慕自由社会无此现象,也无此困扰。
等待之余,队友们均感无聊,便在冰上嬉戏。直到一溜公车开来,捕捞才正式开始。出于安全的考虑,我并未前往围观捕捞的实况。不过很快,便传来消息,无鱼。所有的观众顿时有受愚弄之感,纷纷抱怨着,白来此一游,也白来这寒风凛冽的湖面遭此一罪。
在纷乱之中,游人们开始慢慢散去。
过后思考之间,冬捕未必无鱼,否则这巨额耗资岂不打了水漂;而且,冬捕无鱼也无先例,渔民岂非全都饿死。或许出于安全的考虑,实际冬捕点并不在此处。有一点是显而易见,来此的十余万游客受了愚弄。
我们全队也只得慢慢退出湖面,去“大辽第一锅”处,品尝那种免费鱼汤了。
客观的讲,沈阳康平卧龙湖“大辽文化冬捕节”只是在形式做了广泛的宣传,却并未在契丹文化传承上下更大的功夫,基础建设远远不足,甚至连厕所仅有一处,这如何能满足动辄数万、数十万的游客。所以说,沈阳康平卧龙湖的大辽文化传承还有许多路要走。游客们满腔愤怒的离去,必然会对以后的相关活动造成恶劣影响。这种“一锤子买卖”的行动,实在不可取。
同样的,队友们大感遗憾,抱怨声声。只是我有着另一种看法,我来此不仅仅是为了观看那“一网鲜活,万鱼腾跃,粼粼波光”的震撼与壮观;更多是为了感觉契丹文化的传承,也是为了相聚朋友的愉悦与欢畅。
当我们回到主会场时,看到“大辽第一锅”处蜿蜒曲折的队列,对品尝鱼汤便望而却步了。观看了一下喝汤游客手中的泡沫碗,更觉大上其当;不过是恶腥的煮鱼水洒了些许的香菜罢了。至于大锅内是否煮了冬捕的鲜鱼,便只有鬼才知道了。
大部分队友和我一样,选择不去凑那份热闹,还不如回到家里,去品尝家乡的“地锅鱼”来得鲜美。而且,就鱼的品质来说,比得上家乡鱼味鲜美的地方还真的少见。
这个“大辽第一锅”到是值得一观。“大辽第一锅”呈三足鼎制式,仿制大辽时期风格铸成,锅口直径四点六米,锅深一点五米,总容量十六点八立方米,是已知目前全国范围内容积最大的锅,并将申报吉尼斯纪录。
在“大辽第一锅”前面的几个冰屋里,全是卖冻鱼的地方,众多游客围在那儿购买。上去一问价钱,贵得吓人。一位游客买一条鱼,花了二百多元,这还是花钱少的。鱼种不过是常见的鲢鱼罢了,在家乡这么大一条不过几十元而已。在所有的食用淡水鱼种中,鲢鱼是味道较差的那种,除了鱼头较有名外,其它的地方真没什么可吃的。而且这种鱼腥味极重,也极难剔除。我在家数次烹饪,均未成功。而且这鱼是否真的冬捕而来,也值怀疑,因为第一网是空的,这儿的鱼又是哪儿来的呢,十有八九是用于商业炒作。相信卖家必然又大赚了一笔……
队友们在“大辽第一锅”处照相留念之后,便纷纷离开冰雪铸就的祺州城,顺人流返回大巴车。路上,不时看到游客们拿着买来的鱼回返,那种腥味老远便能闻到。幸好,队友们并没有参与其中,不然又要遭到司机的反感了(有队友携狗乘车,司机极反感。严格来说,宠物确实不应上车,毕竟有一车的人,并非每个人都喜欢)。
返程中,为了驱逐严寒,我试着跑了几百米,不想,左腿依然疼得厉害,原本伤患未好。只得耐下性子,跟在队友的后面,一步步返回大巴车。
返回大巴车后,又冷又饿的队友们开始午餐。我第一次买了自加热盒饭,尝试一把,看看是否合用。
自加热盒饭确实方便,不过量过少,以我较大的饭量,敞开肚皮,估计一顿得吃三盒。
原以为我们会早早返程,未想,几名队友依然滞留在冰雪祺州城。估计是在那儿聚餐了……
这一等近两个小时,在电话的多方联系下,才看到几名队友姗姗而归。早已不耐烦的队友们终于舒了一口气,我们这些参与管理组织的人也彻底放了心……
十五时许,我们结束了沈阳康平卧龙湖“大辽文化冬捕节”的活动。大巴车启动,我则继续沉浸在时睡时醒的状态中,以抵御眩晕的侵蚀……
话说中医散文 篇5
话说中医散文
昨晚,遇到了一位以前学过中医学,现在自己经营了一家推拿店的邻居阿德师傅。闲聊中,我无意地说了几句中医治疗疾病没啥明显疗效的话,便招徕了阿德师傅一阵噼里啪啦的批判声。这个让我想起了有一次朋友约我一起去足疗店泡脚的场景,当时我也无意中说了一句中医已经在一百多年前西学东渐的浪潮中被边缘化了的话。于是,就被那对中医学似懂非懂的洗脚小妹上了一堂中医教育的思想课程。她通过那犀利的言词以及坚定眼神告诉我,中医是世界上最完美最伟大的医学。
现在,我觉得只要说中医不好,就会有人立刻恼羞成怒跟我急吧!因为昨晚我就在微信中发了关于中医学的相关文字,结果,就有人跟我叫板了。马上一口一句:你懂中医的博大精深吗?你不知道中医有着几千年的光辉灿烂历史吗?说着说着,给人的感觉就成了开批斗会了。感觉很搞笑。他们怎么就不会思考一下,印度巫医术也有几千的历史呢!但是它能摆得上台面吗?
也许,中医被边缘化,正是国人自以为是的固执,死死地抱住老祖宗的宝典,不求跟进,不求突破的心态所害的。这跟中国人抱着五千年的历史和四大发明的`荣耀感,自我陶醉,意淫自己是最伟大的民族,最优秀的民族一样。
我认为,也许就是因为中医有着一套不可辩驳,不可质疑,不可亵渎,穿着传统文化的外衣,遮掩着中国落后医学的古老理论,它就像巫术一样,蛊惑了无数的信徒。这些信徒抱着百年前,甚至千年前的老祖宗的经典之作,在原地踏步的,重复的理论检验,以我行我素、自信满满的心态逐步地走向了消亡。
本人至今都没有听说过,有谁说了西医的不足之处,哪个欧洲人或者美国人会跟你急?在欧美发达国家,连他们信奉的上帝都可以质疑, 更不用说什么医学了,西方人认为,只有不停质疑自己又推翻自己。在这样一个不停探索不停思考不停求证的过程中,人的思想才会进步。一个人的自我批判是一种自我的审视和自我的反省;对于他人,更是一种善意和鞭策。一个不断地在前进的国家和民族,亦如此。但是,这对根深蒂固的顽固保守的中国人而言,我想肯定是难以接受的。
这种情况,就像每当要对某个所谓的伟人进行歌功颂德树立光辉形象时,那么,就有一大片的中国人,就会不加以思考的跟着歌功颂德,跟着唱赞歌。但是,那么多的歌功颂德献媚于某个所谓的伟人,对社会的进步能产生多少的积极意义呢?
有道是:一百万个愚蠢的赞美,也比不上一个智慧的质疑!
关于中医文化随笔散文 篇6
六腑,即胃、胆、大肠、小肠、膀胱、三焦的总称,形态多为中空,其总体功能是“传化物”。《黄帝内经素问·五脏别论》:“六腑者,传化物而不藏,故实而不能满也。所以然者,水谷入口,则胃实而肠虚;食下则肠实而胃虚。故曰实而不满,满而不实也。”
胃与脾脏相表里。五脏六腑都依赖胃的输布而得到精气,所以胃为五脏六腑之海。《黄帝内经素问·玉机真脏论》:“五脏者,皆禀气于胃。胃者,五脏之本也。”《黄帝内经素问·灵兰秘典论》:“脾胃者,仓廪之官,五味出焉。”《黄帝内经灵枢·五味》:“胃者,五脏六腑之海也。水谷皆入于胃,五脏六腑皆禀气于胃。五味各走其所喜:谷味酸,先走肝;谷味苦,先走心;谷味甘,先走脾;谷味辛,先走肺;谷味咸,先走肾。”
胆与肝脏相表里。肝主谋,胆主断。《黄帝内经素问·灵兰秘典论》:“肝者,将军之官,谋虑出焉。胆者,中正之官,决断出焉。”
大肠与肺脏相表里,为化糟粕之腑。《黄帝内经素问·灵兰秘典论》:“大肠者,传道之官,变化出焉。”
小肠与心脏相表里。凡胃中所纳食物,皆输于小肠,由小肠下口分别滓秽入大肠,水谷入小肠,所以叫做受盛之腑。《黄帝内经素问·灵兰秘典论》:“小肠者,受盛之官,化物出焉。”
膀胱与肾脏相表里,为贮尿之囊。肾脏分泌之尿,经输尿管入于膀胱,贮蓄既满,则放开括约肌,从尿道泄出。《黄帝内经素问·灵兰秘典论》:“膀胱者,州都之官,津液藏焉,气化则能出矣。”
三焦,又称为孤腑。张景岳《类经》:“脏腑之外,躯体之内,包罗诸脏,一腔之大府也”,认为三焦有具体的形态。由此,三焦大体相当于现代的胸腔、腹腔和盆腔,但又不完全相当:横膈以上为上焦,包括心、肺;横膈以下至脐为中焦,包括肝、脾、胃;脐以下为下焦,包括肾、大肠、小肠、膀胱。
三焦总领五脏六腑、营卫、经络、内外、上下之气的功能,五脏六腑的气化功能都是通过三焦来实现。三焦是人体气机升降出入的道路,所以说三焦主持诸气。三焦能通行水液,有疏通水道、运行水液的功能。上焦主宣发散布,即通过心肺的输布作用,布散水谷精微以营养全身,有“上焦如雾”之说。中焦主腐熟水谷,有消化、吸收并输布水谷精微和化生血液的功能,有“中焦如沤(òu,长时间地浸泡)”之说。下焦主分别清浊、排泄水谷之糟粕废物,即肾与膀胱的排尿和大肠的排便作用,有“下焦如渎(dú,水渠)”之说。《黄帝内经素问·灵兰秘典论》:“三焦者,决渎之官,水道出焉。”《黄帝内经灵枢·五癃津液别水》:“水谷皆入于口,其味有五,各注其海,津液各走其道。故上焦出气,以温肌肉,充皮肤,为其津;其流而不行者为液。”(参见《关于中医文化随笔散文38·气分》)
我们清楚了脏腑相表里,所以,当腑有病时,我们也可以通过调节脏的功能来恢复健康。例如脾主思,思虑过度则伤脾,脾与胃相表里,伤脾也可能会引起胃病。除了药物等方式治疗外,通过调节脾脏的功能,也可以帮助恢复胃的健康(养生和养脏的内容可参见《关于中医文化随笔散文》中相关内容)。而三焦的病变,也可能与相应的脏腑有一定的关系,所以也可以通过调脏来帮助康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