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在线阅读 > 散文诗歌 > 乡情的优美散文优秀5篇正文

《乡情的优美散文优秀5篇》

时间:

在日常生活或是工作学习中,说到作文,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吧,作文可分为小学作文、中学作文、大学作文(论文)。作文的注意事项有许多,你确定会写吗?书痴者文必工,艺痴者技必良,以下是人美心善的小编帮助大家整理的5篇乡村欲爱村嫂泛滥之情的相关文章,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乡情的优美散文 篇1

这里所说的乡,不仅仅是故乡的乡,也是乡村的乡。

对于我们这些住惯城市的人来说,一提乡村脑海里就浮现出蓝天、白云、牛羊,田野、蜿蜒的小河、朴实的笑脸这些灵动的画面。

乡村给我的感觉是陌生而亲切的。从小在城市长大的我小时候也曾随母亲回过几次老家,记忆中的乡村就是袅袅的炊烟,空旷的田野,清晨响亮的鸡鸣声和黄昏此起彼伏的羊叫声。还记得小时候去姥姥家,那时交通还不便利,我和母亲坐一天的火车,然后再倒三个小时的汽车才来到大姨家。大姨家是姥姥家的中转站,我们需要在大姨家住一晚才能去姥姥家。冬天的乡村很早就安静下来了,我们下车的时候已经是伸手不见五指,远远的听到几户人家的犬吠声,路边的土房里透出微弱的亮光。大姨夫接我们到家里时,孩子们已经都睡了。母亲和大姨在昏黄的煤油灯下低声交谈着,而我已经困得睁不开眼睛了。

第二天清晨,我被大姨呼呼地拉风匣声吵醒。这时,满屋已经飘荡着烧柴火的烟雾味和小米粥的香味了。吃过早饭,大姨夫套着骡子车,拉着我和母亲向着姥姥家的方向“驶”去。

正逢岁末年关,村里的孩子们追逐着点着零星的小鞭炮,不时传来“砰”的一声响。村边的井口旁结着厚厚的一层冰,几个孩子拿着布条做的小鞭子抽着陀螺,还有两个孩子在滑着冰车。村庄里屋顶的烟囱上冒着白色的烟雾,那是村人们在炸麻花,馓子,压粉条,蒸馍馍……一片繁忙的景象。

出了村子,要过一条大河,河水已经结冰了。大姨夫把骡子的四只蹄子上包上布,防止打滑,又给我和母亲的身上围上厚厚的被子,然后开始坐在骡子车前面赶车,他挥舞着手中的'皮鞭,“啪啪”的抽在骡子的身上”,嘴里还“嘚嘚…”地吆喝着,高大地骡子打着响鼻,口中喷着白雾,向着前方飞奔而去。

那些年的冬天,天气特别得冷,快到姥姥家时,我的两只小脚已经冻得麻木了,听妈妈说我被冻得哭着喊:爸爸,快来救救我呀!爸爸,快来救救我呀!… 这时前面依稀出现一个魁梧的身影,原来是老爷来接我们了。老爷穿着肥大的皮袄,带着厚厚的皮帽子,把我背在后背上朝着村口走去,我顿时觉得温暖多了。

姥姥家养着很多牲畜,有大黑狗,小花猫,大肥猪,一匹红棕色鬃毛飘逸的马,还有一群羊和几只下蛋的鸡。这些对于我来说都是新鲜的。那匹马太过高大,让我望而却步,是三舅的专属,喂马饮马都是三舅一手操作,我只敢远远的观望;大肥猪在猪圈里养着,只能没事干隔着猪圈看看;小花猫跑得太快,刚摸到她那柔软的毛,就一个箭步窜上了房顶;印象最深的就是那条大黑狗了,我常常从堂地窗户上的猫洞里把麻花嚼碎了喂它,而它则把两只狗蹄蹄搭在窗台上时刻等待着我的恩赐。妈妈还在奇怪,怎么给我端了一盘麻花一会就没有了,原来都进了狗肚子里,哈哈。这只大黑狗和我的感情最好了,每当有村里有人来家串门时我就给他们看狗,我把大黑狗的眼睛用手蒙住,等人们进了家以后,我才松开,大黑狗还以为我和它闹着玩呢。许多年以后,我都上高中了,再回到姥姥家时,它还依然记得我,还在院子中央和我摇尾巴呢!

北方冬天的乡村有一股特殊的味道,这是一种混杂了泥土、麦秸、牛粪的香味;北方冬天的乡村有一种温馨的氛围,那是清晨蔼蔼的炊烟和黄昏牛羊归圈的气息;北方冬天的乡村时刻演绎着令人怦然心动的画卷,那是村人们站在结满冰层的、光秃秃的井口拿着牛皮桶靠着两只双手艰难提水的惊险场景。

还记得姥姥坐在炕头上倚着小方桌在煤油灯下纳着鞋垫的样子;还记得姥爷在半夜为刚出生的小羊羔喂食黄豆的情景;也还记得三舅在锅头边搅着热腾腾的猪食的背影;还有年关接神时院子里那团亮亮的火焰和妈妈带我离开老家时她眼中那亮晶晶的泪珠……如今,生活条件改善了,交通方便了,电灯电话都通了,想他们时可以打一通电话就能听到亲人的声音,或者坐着大巴半天就能来到亲人身旁,但是,那些年回老家的岁月、家乡人朴实亲切的脸庞和那些个家乡冬季寒冷而又温馨的画面却深深地留在了我的脑海里,挥之不去……

乡情的优美散文 篇2

我以欣喜的心情,又一次踏上了回家的路程。

回到家乡,再次感受到了家的味道。

走回熟悉而溢满乡情的村庄,呼吸着家乡特有的气息,听着浓浓的乡音,接受着乡亲们热情淳朴的问候,一股股暖流传遍全身,激动的我两盒香烟一支支地递到了乡亲们的手中。

一抹暖阳撒在街巷的尽头,我踩着碎石路走进小巷,仿佛又回到了童年,儿时的记忆顿时鲜活了起来,心里暖暖的,回家的感觉真好。

走进院门,随口一声:“妈,我回来了”,父母双亲定格在惊喜的一瞬,风烛残年的父亲脸上笑开了花,苍老羸弱的母亲高兴的眼里闪泪花。“咋,回家也不给妈提前打个电话?”

一踏进家门,我就醉在了家的氛围中,淹没在家的味道中。

几间破旧的土房,在父母亲手中,拾掇的干净整洁。火炉上的铝壶里喷出暖暖的热气,乡村特有的农家味道,弥漫在家中,让人心灵彻底放松,感到特别温情。

在家这个真正属于自己的地方,我完全放下了做作,还原真实的自我,脱掉外衣,紧挨着父亲坐在炕沿边。一杯家乡的土茶水送到我手中,我接过这份关爱,家的味道散发在这土茶的淡淡清香中。

时刚过午,一碗热气腾腾的手擀面,内置一个荷包蛋递到我面前,我从母亲手中接过,送到父亲手中,家庭的温暖,家的味道在这一接一递中传送,家真好。

午饭一家人吃的酣畅淋漓,其乐融融,满屋子的亲昵与温馨,家里四处洋溢着温馨祥和的气氛。

在父母的眼中,我永远是个孩子。饭后,我象儿时一样依偎在父亲身旁,享受着爱抚,温馨着和家人在一起的全部情感,浓浓的亲情包围着我,那是一种幸福的味道。

我打量着这个我成长的地方,还保持着我熟悉的原样,书柜中的一本本书,相框中的一帧帧照片,脸盆架上的一块块毛巾,一把茶壶、一顶帽子、一把椅子,都储存着家的气息,透射出家的味道。

午后,在殷红的'残阳里,田野风送来了阵阵泥土拌着牛、羊粪味的香腥,我和父母相伴在田地里寻觅蒲公英的芳芬……

家是精神的乐园,家是感情的港弯,家是灵魂的栖息地。家里有我的至亲至爱,家是我的魂牵梦萦,家是我永远牵挂的地方,也是个充满温暖的地方。

家有着真实而又强烈的生活气息,家的气息是一种熟悉的,习惯的味道。

我满足农村老家这种怡人的真情温暖着一切的味道,钟爱这种质朴、平淡、安祥、温情、深情而又充满爱的特殊的气息,热恋这钟无法言传的怡人韵味,呼吸着家爽畅的味道,我远离喧嚣和烦恼,彻底放松。呼吸着家温馨的味道,我有了归宿感和踏实心情。

乡情的优美散文 篇3

母亲已经81岁,定居合肥也31年了。这31年里,母亲的口音丝毫未改,和故乡有着割舍不了的情缘,几乎每年都回老家。回老家简直成了她生活的重要内容,不可或缺的。母亲回老家做什么呢?她的下一代包括我在内都不清楚,也不理解。

在我的记忆里母亲喜欢走亲戚。我小的时候,她常带我们去外婆家自不必说,还经常带我们到她的几幅以外的堂弟,堂妹家走动,有时,一过就是几天。在她的意念里,只要是亲戚就应该来往,亲戚越走越亲。确实,我那几个远房的舅舅就把她当做亲姐姐看,连我们这一代也把他们当亲舅舅看。

我们总结了一下,发现随着年龄的增老,交通的方便,70岁后,母亲一般是每年清明冬至必回老家。其他时间,她是有事没事找点理由回去的。她清明冬至回老家的理由很充分,让我们无话可说,因为我的外婆就养活她一人,母亲没有同胞兄弟姐妹,她又很孝顺,遇到这两个节日,她都是提前好几天独自坐长途班车回去的。每次,她都很虔诚地上坟祭祀她已故去的父亲母亲,还有她的祖辈及她夭折的兄弟姐妹,她甚至还要上她外婆家的坟,以示她的。怀念之情。母亲的亲情可谓情真意长啊,她已故去的长辈应该含笑九泉了。

每当我们劝阻她回老家时,她总是说:我现在是回去一趟赚一趟,人家像我这么大岁数的,有的早就不在了。为了说服我们,她便说出了老家一些故去的老年人的名字。一听到这,我就心一软,还能说什么呢?母亲每次从老家回来都要带回老家的消息:什么某某家儿子结婚了;某某家孩子在深圳当老板了;某某家小孩学习成绩好、懂事;某家亲戚对她好客气,等等,等等。说的人和事,我知道的理解的就插问几句;不清楚的人和事,就干听着母亲讲述,她是说的有滋有味,从头叙到尾,说得你不愿再听下去了还在说。母亲好像每次从老家回来都是容光满面的,收获很大似的。你别讲,正是由于她每年回去,我们对老家的信息没有中断,触发我们关心着老家的人和事。

可是,前年下半年起,母亲由于脑梗塞恢复得不好,行动不便,半身不遂,终日与轮椅相伴。也就从这时起吧,母亲整日愁眉苦脸,好像有心事似的,是不是老家不能自由自在的回去了,急成这样?最近,她跟周云说:假期送她回弹宕一趟,床上的被子要晒,路费她认。被子值几个钱,仅路费就要300元,能买几床被子了,她的真正动因还不是这个——-回故乡看看呗!

母亲的故乡情结,是永远解不了的。只要她还健在一日,思念故乡,思念故乡的人和事就不会间断,她的情结就永远属于故乡!

乡情的优美散文 篇4

我是一朵望乡的云,飘飘散散,随风轻舞着身姿,倦鸟盼归巢,月是故乡明,几曲离殇,写不尽这二十余年的乡情。

我出生在蝶舞飞扬的秋天,中秋节的前一天,自然骨子里有着秋季的忧伤与怅惘。在农村,我是一个受到命运诅咒的孩子,成长的足迹被献上了苦难的厚礼。我的家乡在虹溪,我喜欢我的家乡,喜欢大自然赋予它独特的美,在这片土地上,我可以尽情挥洒孩子气的青春,可以尽情奔跑于马草塘边,不问归期,不盼花期,只愿徜徉在它的怀抱里。却不知从何时起20岁的青春,显得这么多愁善感。

秋夜的远处,蛐蛐声不绝入耳,不时传来声声车笛,我的心微微颤抖着,躲在被窝里,肆意地敲打着手机键盘。

我家在北门,是虹溪镇的一条主街道,连接着车站、公路、三中,自然夜深人静也会有车经过。尽管躲在被窝里,可是我还是能听到学校学生读书的声音,以及上下课的铃声,从小在弥勒三中旁生活,我也不由自主地被学生的作息时间而感染,当然,我在三中上的六年学,初中和高中,足以可以让我去感受古老三中的芳华。沧桑的岁月涂抹肆意妄为的青春,在追梦的路上,我们又是否失去了些什么,从小,我和我的伙伴们就爱说,“城门城门几丈高,三十六丈高”,那个我们口中的“城门”就在我家下面,弥勒三中旁边,只不过它已年老色衰,荒草丛生。站在城楼处,可以看见整个虹溪的全景,美哉!不过,城楼现已经封锁,很少有人能够上去,记忆中我上去的时候是小学三年级的时候,那时旁边的观音寺请法师来超度,我和我奶奶上去过一次。

小时候,再经常去的地方便是马草塘了。现在的马草塘已今非昔比了,不仅风景秀丽,而且还是全镇人民的健身场所,实在是政府的一项惠民工程。无论是童年还是现在,我都对马草塘怀着憧憬,未来,我相信它会变得更好。

我是一个游子,我潜伏在悲情泛滥的栅栏边,看尽世间繁华,坐看四季,家乡永远是最美的春。家乡,是多少游子无法摆脱的概念,如果给你一个名词解释,你能答出答案吗?看尽繁华碎落,春去秋来。那些与故事有关的事物不约而至。时光怂恿了多少深爱的人放手,曾几何时,我和奶奶曾在马草塘边割猪草,那时的奶奶还能勉强干点农活,而现在的奶奶却已是一位老年痴呆症患者,在时光深处,我的奶奶却是这个世界陪我走过马草塘最多的人。曾多少次,一个人在无从适从的城市里,我们走过那些陌生,却为了去熟悉那些陌生,我们在灯火阑珊的街角处,一个人,带着浓浓的乡情。

这次趁着考试回来的时间,出去街角走走,看看年复一日的变化,看看那些坐在街角的老人还有多少尚在人世,看看我们是否长大了。相聚离开,有时候,却是一种爱,在世俗面前,无论何时,我们都有自己所要面对的'方向,唯一期盼的是你爱的人有机会等着你回来。

在虹溪小镇,你会有一种复古沧桑的感觉,不仅仅是因为它年代久远,更是因为它让你想到了人生,想到了久违而不见的人。其实,我们一直都在错的时间和对的时间交叉徘徊,我能做的便是我所深爱的奶奶可以在小镇的庇护下健康长寿,希望小镇可以带给她好运。

大家总说,爱文字的人总是悲伤,寂寞在作祟,可是,我并不满足于上述解释,或许只是我19岁以前的人生,以后我遇到了一个叫左二狗的人,后面我的人生便慢慢阳光起来。

浮生情欢,细水长流。或许我只是舍不得在乡愁中出现的那个人罢了。

末了。虹溪的夜起风了。

乡情的优美散文 篇5

小时候,家乡是每个孩子的摇篮;长大后,家乡是我们这些浪迹天涯人的根,它是我们童年的乐园,这里有我成长的影子,有我玩耍的痕迹。

每次回老家,走到村后的大桥上,就会感觉浓浓的亲情扑面而来。毫不夸张地说,树木、大地、小溪感觉都是亲的。

乡村和城市的最大区别是人情比较浓,无论有无血缘关系,也无论是否同姓同族,相互之间都亲如一家人。尽管发生在身边的是一件件平平凡凡的小事,但深深感动着我,影像般在脑中一次次出现。

人常说穷家难舍,我家住城市也十几年了,可我每次回老家,头天晚上一定睡不好觉,提起回家总是很兴奋。老公说我,你怎么一回家就高兴得像小孩过新年似的!也许我这个人念旧,不仅想爹妈,感到村里每个人都会想念。他们待我也像自己的孩子,每次相见,她们总拉着我的手,问寒问暖,家里和睦不和睦?孩子学习还好吧?工作累不累?就像自家的老人那么亲。这次匆匆告别繁华吵闹的城市,回到故乡的怀抱,伺候病榻上的母亲,又一次体验了乡村质朴的情感。

按理说,机关办公室的工作,每天就是动手敲敲键盘,动动脑子的活,看似劳动量不大,但一天工作下来很累,到家就想倒在沙发上。现在一天到晚,围着不能自理的母亲转悠,做饭、喂饭、擦屎刮尿,再加上为母亲洗洗涮涮、打针吃药的护理,真忙得眼花。尽管每天都这样忙忙碌碌,但没感觉多劳累,反而比上班轻松,大概是在家心情比较放松,内心没有压力的缘故。

母亲瘫痪多年,长年躺在床上,难免心中孤独、寂寞,导致老人心情常常烦躁不安。平时都是爸爸一人服侍,弟弟一早一晚过去帮帮忙。无论什么事,只要爸吱一声,他们不嫌脏不嫌累,邻居都伸手帮忙。

知道妈妈长期一个人在家,左邻右舍的大娘婶子常来我家和妈妈唠两句,开几句玩笑,逗得我妈很开心。还有后街的四奶奶,她比妈长两辈,也隔三差五过来看看我妈。邻居们知道我爸一个大男人不容易,做饭可能少了花样,几乎半截村子,谁家吃个另样的,改善个生活,总不忘给我爸妈送一份,比如,包个包子、饺子、炸个丸子、烙个葱油饼、槐花饼,看起来虽不是什么高级营养品,但让我非常非常地感动,这里面包含着大家的爱心,体现着乡邻情,这情意无论花多少钱都是买不到的,是无法用钱来衡量的。

邻居二叔常帮我爸干体力活,爸有哮喘病,一冷一累就喘,冬天帮我爸提水、提煤球;春夏帮助剪修院中的树枝。我家在乡村,离集市有六七里远,对老年人来说,赶趟集买东西也不是件易事,更何况妈妈躺在床上,家里根本就离不开人。叔每次赶集,都问问我爸需不需要捎带东西。有时直接用电车载着我爸匆匆去趟集市,到了集上需要啥赶快买,来回一小时,再把我爸送到家门口。考虑到我爸肺气肿,动动就喘,叔细心,总是把比较重的东西,帮助拎到屋里,有时坐下来吸支烟,喝口茶水,有时放下东西就走人。爸买的水果拾给他几个,叔就生气地说爸,你再这样客气,我以后就不拉你去赶集了……你看,这么好的邻居哪里找呀!“远亲不如近邻”在我家演绎得淋淋尽致。

大伙处处照顾我爸。春节后,家门前修了条路,爸的门前多修了一米多宽,一直延伸到家里的大门口。当时,负责操心修路的加兵说,二老爷年纪大了,用轮椅推个病人出出进进不容易,他家门前修宽一点,问大家有没有意见?大家一致支持,赞成加兵考虑得对,爸爸要加钱,大家都不让,我们被大家的爱心所感动。你们可能不知道,我们农村修路很难,政府不拨款,又没贵人赞助,都是大伙自个掏腰包集资修的。

说来我很愧疚,在外这么多年,攒点积蓄都买房了,如今还还着贷款,手里拮据,也无力帮村民一把。想想一个农民歌手朱之文,出钱连续为村民修了两条路,并捐款盖了一座小学,为村民谋了福利。有能力帮助别人,也是件非常幸福的事。

修路的最后一天,每家出一个劳动力撒石子,弟弟外出不在家,我扛着铁锹干了一下午。由于平时没出过力,干起来还真不轻松,但我不偷懒很卖力地干。结果呢,他们处处照顾我,这个说,你少干点别累坏了;那个说,你歇会,不用那么卖力;领导也说,一家一个人,你凑个数就行了,你不用那么实干,意思意思就行。知道我多年在外,他们都高看我一等,处处替我着想,我感动得眼里含着泪。其实这些普通的村民,更让人敬佩,他们整天脸朝黄土背朝天,不分天气好坏,泥里水里田间劳作,他们的厚道纯朴更值得我们尊重。

爸爸也是个知恩图报的人,周围几位老人孩子出去打工,家没电话,爸爸的手机就成了他们亲人的联络点。有时老人想和孩子联系,爸爸就把电话直接拨出去,尽管长途,爸爸一点也不吝惜话费。

再说说爸爸的菜园子,我家东院有几间旧房子没住人,爸把当院开垦成菜地,于是就有了爸爸的菜园子。起初我不理解爸爸,说爸种那么多菜干吗?照顾我妈您就够累了,您又不是没工资,买点吃算了,别掏苦力了。您多加劳累,又喘得上气不接下气,多遭罪?

爸说,孩子你不懂,这里面有很多乐趣。不仅能锻炼了身体,还能多少回报邻居,心里很舒坦。农忙季节,谁有时间整天赶集上店,再说像葱、蒜、香菜都是调味品,吃不了多少,就是尝个鲜,你买一大把回来,等不到吃完就坏了。

爸爸还说,看到菜苗从种植到盼它破土而出,露出自己的小脑袋,然后浇水、施肥、管理、到丰收,很有成就感。我现在看着菜一天天长大,就像自己的。孩子在身边慢慢长大一样,虽然累点但心里很充实,感觉良好。

爸爸虽然教师出身,但也是为人朴实的老人。爸爸告诉我,种菜也是一种乐趣。一到夏天,茄子、豆角、辣椒、西红柿,每样都种上两垄,还种了大量的葱、香菜、韭菜,然后浇水、施肥、管理。见了邻居,爸最常说的一句话,你们吃菜就过来摘啊,没打药的,纯绿色食品,我自己吃不完就坏了。邻居们理解爸爸的心情,也有成人之美,就随意去摘把菜,吃个鲜,以满足老人家的感恩之心。后来我渐渐理解了爸爸,爸爸的菜园子原来蕴含着大家浓浓的亲情,包含着爸爸的感恩之意。

我们农村人吃饭,多年来也没改变习惯。春秋天还是蹲街扎堆吃饭,端着碗,拿着馍,吃着说着。谁家炸个丸子,包个肉包,一准端出半馍框,让大家一饱口福。不管谁家出了红事白事,大伙也是一起上,有钱的出钱,有力的出力。谁家有难,邻居都热心支援。就说说王大爷吧,春节后突然中风,家中也不富裕,不知谁挑个头,你家三百,我家五百,一天凑齐两万多,派代表送去,住院护士给量个体温,送个药片都要钱,在家容易出门难,不够大家再给凑,保证没谁催你要钱,啥时候有啥时给,交代王大爷儿子安心住院治疗。王家儿子说,正愁钱呢,昨天就催着缴费,真解燃眉之急。

我们从这些普通小事上,不难看出农民的实在善良。农民有这种胸怀很了不起,不怕你不还,不像有些城市人,喝起酒来称兄道弟,一说借钱,头摇的像拨浪鼓似的,有一万个理由不借给你,并且说得滚瓜溜圆。

农村虽然大的环境不如城市完美,至今没有健身活动场所,老年人没有娱乐园地,但我每次探亲,浓浓的乡情都包围着我,感染着我。

家乡就是自己的灵魂栖地,无论在外漂泊多久,无论距家多远,魂永远扎根在乡村。这里不仅有生养我们的爹娘,还有胜似亲人一样的乡邻。